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清-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大人以西法编练新军,实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只是,哪怕袁大人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救一个**的朝代!”

    “大胆,朝政也是尔等乱匪能够议论的?”聂士成见徐烈妄言朝廷,当即出声斥道。

    “呵呵,聂大人,我不与你争论,当一个政权见到洋人就弯腰曲膝,而对民众则大肆镇压盘剥时,这样的政权,你还希望我等小民遵从?带下去吧——”

    “报告司令,二团三营他们抓到了甘军统领董福祥!”就在这时,一匹战马飞驰而来,在徐烈面临停下时大声说道。

    “好,迅速打扫战场!我要与朝廷做笔生意,哈哈哈……”山坡上的徐烈大笑道。

    ……

    三日后,蒙山军押着聂士成、董福祥、袁世凯等两万余名俘虏回到蒙阴。

    此次会战,清军出动的最具战斗力的四万五千人,被蒙山军击毙一万余人,战场溃散约万人,余者全部成了蒙山军的俘虏。至于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击毙的清军绿营,蒙山军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

    “诸位,此战之后,朝廷将再无可战之兵!我军也将迎来至少一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战后总结会上,徐烈为当前的形势定了一个调!

    “但是,朝廷不来打我们,不表示我们就可躲在蒙阴睡安稳觉了。从抱犊寨开始,诸君就知道我的理想,就知道蒙山军的发展思路,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不但不能松懈,反而必须随时充满危机感,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我们的工作!”

    “当务之急之事,是整治俘虏队伍!与此前的策略一样,身体健康的,无抽大烟等恶习的士兵,留下来作蒙山军的兵员,这一条,以前也是这样,没有变化;对于有各种恶习的俘虏,将其交给筑路队当免费劳力使用,这是一条新政策,此后,我们对于有恶习和手上有血债之俘虏,将主要采取这种强制劳动的惩罚措施,要用他们的余生,赎买他人犯下的罪恶!

    第三条,则是针对聂士成、袁世凯等朝廷大员,包括此前的山东巡抚,我们已经算是抓到一批人了,这批人,我们就这样放了,肯定不行,但如果一直养着,我觉得也没什么必要,因此,就这批人而言,我准备与朝廷做一笔生意,那就是让朝廷拿一笔钱出来把他们赎回去。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聂士成、董福祥、袁世凯、王汝梅等四人及以下总计二十名清廷官员,卖多少钱合适啊?”

    “百万!”

    “三百万!”

    “一千万!”

    说到这个,手下吵吵嚷嚷,没个定准。而参谋长袁勇等少数几个有文官背景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嘴角总是忍不住挂着笑容。在他们看来,蒙山军的军官,实在还需要锤炼。

    不过,徐烈有原时空见识,到不觉得这些人吵吵嚷嚷就不好,这说明,这些手下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强,只要引导得好,这些家伙终究会慢慢成才的。此次作战,整体上看,军官的表现就好于上次猪腰子山谷的伏击战。

    “诸位,让朝廷拿钱赎人,卖多少钱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打朝廷的脸!如果朝廷不给钱,会让手下官员寒心;如果朝廷给钱,更是脸上无光啊,因为这开创了历史的先例,堂堂大清朝廷,竟然对付不了蒙阴山匪,还要拿钱去赎回自己的大臣!”徐烈等大家嚷了一会儿,最后才说出这样做的目的。

0124章 超级火力编制() 
从上到下的总结会,开了一个星期。然后,就是扩张!

    扩张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军事扩张,另一个方面是地盘扩张。

    军事扩张,主要是军力扩张。徐烈决定在原有三团三营基础上,一次性扩编为四师三旅。

    四师,四个主力陆战师,师直属山炮营(16门75毫米山炮)、侦察营、警卫营、辎重营、工兵营等5个营级编制,下编三团,装备人员都有所变化。

    班级编制,人员依然为12人,但增加了1挺轻机枪,3支冲锋枪,其装备为:轻机枪1,冲锋枪3,步枪8。这个装备水平,即便拿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属顶级火力配置。轻机枪为捷克式,目前暂在索马里生产,待徐烈在山东理顺建厂后,将整体搬迁到新时空。

    排级编制,人员43人,50迫组2(掷弹筒2,4人),班3,装备计:50迫2,轻机枪3,冲锋枪12,步枪24。如此装备,绝对可胜清军之一队。50迫,也即轻型迫击炮,蛇国在二战时使用的掷弹筒,虽然蛇国的三八大盖杀伤力不足,但其这种轻型迫击炮,实在龙国这种多山之地形作战之利器。

    连级编制,有较大变化,徐烈将原重机枪班和60迫班合并为火力排,也即连级编制由原来的3个排变成了4个排,直属班、炊事班、侦察班每班12人,比过去多了3人,外加4排,总人数达到了211人,比原来的165人多了46人;至于装备,自然更强了:60迫4,50迫6,重机枪3,轻机枪6,冲锋枪63,步枪72。

    看到这个装备,可能有读者君要发表意见了,毛啊,这神马部队,竟然如此兵强马壮?是的,这个装备,与二战莱茵国或密西西国相比,也不见得落后,在清末这样装备,有那个必要么?又或者,这不是欺负人么?

    这实际上是徐烈深思熟悉的结果。

    在原时空,龙国因为落后,百余年都只有挨打的份,即便某次作战取得了小胜,都是靠用人命去填埋的结果,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龙国最为明显。为什么龙国总是弱小,总是在战场上以血肉之躯去抵挡别人的钢铁洪流?现在,徐烈有条件了,还按照原时空旧历史的习惯,小家把式,舍不得装备?显然,那不是徐烈想要的。

    那为毛此前又不更好地装备呢?

    呵呵,此前,徐烈是以练兵为主,实力还不够强大,此战之后,徐烈分析,蒙山军至少可获得一年之和平发展机会,而在这一年中,蒙山军绝对可发发展到十万以上兵力,装备空前强大的状态。而众所周知,一年以后的龙国,将发生巨大变化。徐烈必须提前练好兵,做好应对巨变的准备。

    营级编制,较过去而言,更加正规一些。因为在徐烈的计划中,一个营,以后将是一个独立的战术单位,装备空前强大的野战营,将是镇守一方的中坚力量。

    营部:50人(含营长副营长、参谋、情报、电讯、卫生等);营部直属:炮兵排(80迫8,比原编制多4)、侦察排、辎重排、工兵排共156人;外加3个连队633人,一个营的总人数达839人,装备:80迫8,60迫12,50迫18,重机枪9,轻机枪18,冲锋枪288,步枪216,手枪10。

    营级编制中,冲锋枪总数第一次超过步枪,因为营部及侦察排,全部配置冲锋枪,副营长及部队参谋人员,加佩1支手枪。至于连长,肯定是冲锋枪,连长是要上战场的,但营部却不要求上战场,除非是前线打得非常艰苦。

    在常规军事编制中,连排一级算是战斗单位,营团一级算得上战术单位,军师一级才算是战略单位,但这是敌我双方军力战力相当情况下的考量。如果己方强大得大多,如果再像上面那样去使用各支部队,就有问题。

    也因为如此,徐烈对于蒙山军的团级编制,就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来考虑了。也就是说,龙国的陆军团,将作被徐烈当成一支战略部队使用。

    蒙山军团级编制——

    团部:80人;

    直属部队:侦察连、辎重连、工兵连各165人;

    炮兵营500人(山炮连2辖75毫米山炮8,迫击炮连1,辖105迫击炮12);

    战斗营3个,合计人员3592人;装备:75毫米山炮8,105迫12,80迫24,60迫36,50迫54,重机枪27,轻机枪70……

    从团级编制可以看出,徐烈特别重视火炮的装备与运用,中小型常用火炮,几乎应有尽有,当然,此后有了坦克,必然还要装备单兵火箭筒、反坦克炮等,不过,现在用不着。譬如单兵火箭筒,现在拿出来会把人吓哭的。

    此前,蒙山军就编制到了团,所以在新编制中,对于团级以下编制,主要是重新装备并加以训练,形成战斗力就行。

    师级编制,完全是新的:

    师部:120人;

    直属部队:警卫营、侦察营、辎重营、工兵营各营684人;之所以师部要有警卫营,因为师部属于高级单位,自身安全相当重要。

    其作战单位编制,更是十分强悍!

    炮兵团2200人(4个炮兵营12个炮兵连辖48门75毫米山炮);

    作战团3个,师级编制人员总合计15832人,重型装备:75毫米山炮72门,105迫36门,80迫72门,60迫108门,50迫200门以上,重机枪108,轻机枪280……

    师级部队人员,比清军一个镇多,比此时大多数国家师级编制人员多,只是少于蛇国的师团编制。但是,蛇国此时的师团编制虽然人数较多,但实际战斗兵员比例并没有蒙山军高,譬如蛇国师团所辖的辎重联队,其人员就达3800余人,其辎重联队对于原时空的龙**队来说,是个战斗力也非常强悍的庞然大物,但在新时空的蒙山军面前,似乎不太高。

    在徐烈眼中,这是部队的基本编制,有如一个班12人一样,此后只换装备不增减人。对于此后的编制,徐烈也有预留,譬如有了坦克,一个师可增加一个轻型坦克营,整个师亦可编制为摩托化步兵师。

0125章 沂蒙特区() 
至于一个师72门山炮,徐烈看了自己都很无言,在这样的超级火力面前,不要说聂士成、袁世凯等人的军队,哪怕就是列强诸国,也不可能讨得半点好处吧。

    蒙山军这次的总编制是四师三旅,其中旅级编制,在徐烈的感觉中,目前蒙山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可定为旅级,此后,有军一级编制时,军的直属部队亦可使用旅级编制。

    司令部的三个直属旅,分别为炮兵旅、教导旅、警卫旅。原侦察团扩编改编为教导旅,司令部此后将不再编制侦察部队。

    炮兵旅,总人数4500人,编制2个炮兵团,每个团辖36门105榴弹炮。是的,炮兵旅装备的不再是75毫米山炮,而是105毫米榴弹炮。

    这个口径的榴弹炮,杨改革正好找到了密西西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非洲某国生产的m2型105毫米榴弹炮,这款诞生于1940年的榴弹炮,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已经算非常落后了,即便是龙国,当时也用上了熊国二战后的技术产品,惟有非洲这样的落后地方,才可能找到这种古董型火炮。

    教导旅与警卫旅,编制可完全一样,分别是120人的旅部,外加两个标准团,人数均为7304。

    区别在于内部结构与装备。

    教导旅,是完全按照野战部队标配编制,团属重型火炮等全都有;警卫旅取消了75毫米山炮、105迫击炮两类重型火炮,即便是重机枪,都特别每个团编制了一个重机枪连,主要用于保护首长要塞,用于防守作战,而不是用于进攻作战。

    在功能方面,教导旅既是全军的尖刀、模范,更是培养军事干部的摇篮。而警卫旅的功能,则比较单一,就是保证证司令部及主要首长的安全。

    按照以上系列编制完成,蒙山军仅作战部队系列,就会有8400人左右。显然,蒙山军目前包括俘虏在内都没这么多人。

    但,徐烈有办法,他先把各部队架子搭起来,各师先成立1-2个完好的野战营,每个营839人,这个是绝对没问题的。然后,由这些人开始“开疆拓土”,迅速占领周边地区。

    这个周边地区,是指蒙阴青驼峡以西地区,莱芜洋河以南地区,东至沂源、沂水、沂南、莒县全境,并直到原时空的日照港。

    由于清军绝对主力都被蒙山军打败了,徐烈此次开疆拓土的行动十分顺利,各县县城大多象征性地抵抗了几枪后,便打开城门迎接蒙山军。

    而军事占领上述地区总共所花时间,不过一个星期罢了。

    确实是“占领”,因为几个县城的抵抗实在太弱了。一个县城,就一队绿营,多者几百人,少者百十人,在面对仅仅一个星期就拿下了朝廷十万大军的蒙山军来说,谁还有那个胆量去抵抗呢。

    但是,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如果仅仅是占领这些地方,徐烈早就占领上述地方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之所以多等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是因为徐烈缺少行政管理的人才,同时蒙阴当时的一些做法也有待观察与总结。

    原时空里,哪怕就是龙国,对如何治理社会也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徐烈现在能够随时获得原时空的智力支持,自然不能在起步的时候就搞个草台班子,更不能在治理地方时犯严重的错误。

    原来只有蒙阴一个县时,因为徐烈随时都在蒙阴,很多事情也是商量着办的,地方治理显得不那么重要;但是,治理地方由此前蒙阴一线,突然扩展到莱芜、新泰、沂源、沂水、沂南、莒县、蒙阴七县,再以原来的方式治理,肯定是不行的。而这七个县,也让徐烈此前治理的人口,一下子从20万扩张到了150万。

    所以,徐烈在决定占领这些地方之前,必须准备好自己的政务系统,又或者叫文官系统的东西。

    这个年代,朝廷在文官治理方面,依然采取的是六部制,神马工部、户部、吏部等,当然最近十几年又增加了总理衙门、邮传部什么的。

    清朝这个总理衙门,不学历史的人要在这里发晕,以为是原时空各国的总理府,实际上,这个总理衙门全名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说白了就叫外交部,再说大点最多叫“外交事务委员会”。

    而说到地方治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

    一块是建设,神马工业、商业、矿业、交通、城市等,均可归结为这一块;

    一块是民生,神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民生、户籍、治安等,增色可归结为这一块;

    另一块则是财税,因为这一块前两块的前提与基础,显得特别重要。具体地说,所谓财税,是由建设来挣,由民生这一块来花,但财税既不同于建设,又不同于民生。

    由此,徐烈在县一级政策的设置中,行政首长的职务一律设置为一政二副,同时设置一个秘书长,偶尔代行县长职权,拥有协调、召集之职能。

    而目前徐烈所占七县,在行政上也需要一统,徐烈从原时空获取经验,直接取名叫“沂蒙特区”。

    特区主任由此前的蒙阴县长杨澍担任,在这个职位上,徐烈同样问了袁勇这个最早的蒙阴知县,但袁勇还是决定****的参谋长,不愿意转到政务上去。

    此前的7名知县,有三人坚决不加入徐烈的沂蒙特区,有三人羞羞答答同意,只有一人非常主动积极,这人名叫何文,亦属进士出生,难道的是这家伙竟然只有37岁,所以徐烈便将其一举提拔到特区副主任的位置上;另一名副主任李曦,原为沂蒙地区知名的教育家,亦曾做过知府级别的官员,请来管理沂蒙特区的民生似乎正好。

    实际上,在清末时代,那些不得志的中途致仕的官员并不少,他们一般都有进士头衔,文化是没说的,本事嘛,当然得分开看,有部分人致仕实属能力有限,而另一部分,则是官场斗争的牺牲品,而这类不适合旧官场的人,恰恰是新官场的中坚力量。

0126章 官本位() 
所以,真正各地区的主要政务人员,徐烈并不缺。毕竟所需求的数量并不太多。

    徐烈真正缺的,是做具体事情的人员,譬如交通局长,得主持好一个地方的交通规模与建设,在以前,这属于工部官员的职责,但龙国由于重视文化文教,并不重视理科工科,使得合格的工部官员十分欠缺。

    好在徐烈此时已经获得出海口,他准备去江南地面上大肆挖人。

    当然,文化或民生类人才不太缺,吕祥也是立下了功劳的。由于吕祥此前的游说,使得沂蒙地区各县的乡绅、基层官员大多数愿意在沂蒙特区留任。

    从乡绅的角度看,他们之所以称为乡绅,是因为他们是本地人,是有文化有势力的本地人,如出非不得已,这些乡绅是最不愿意背井离乡的。

    至于县丞、主薄类的基层官员,他们大多数的根基也在本地,往往就是本地乡绅或富户出生,如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愿意丢弃职务,更不愿意背井离乡。

    当然,这些人愿意留下,与吕祥此前做的工作也密切相关。根据徐烈的指示,吕祥实际上担当了一个信息通道的作用,并同时给这些乡绅和基层官员一个解释。

    譬如,蒙阴县政府,就留用了大量的旧官僚,虽然此前被徐烈两颗手雷给炸死了一次,但后来杨澍担任知县后,实际上又将各类辅官给配齐了。

    那么,蒙阴县这些留用的旧官僚,有没有职权,待遇如何,地位如何?显然这是还未依附的乡绅或清廷基层官吏特别关心的事。

    这些事,自然有吕祥作解释。譬如蒙山军有新规矩,不能乱拿钱,不能行贿受贿等,对官吏的业绩考核更为严格,季有小考,年有大考,任期有终考。当然,考核严格后,待遇也是不错的,譬如某乡绅出任镇长,每月就有10两银子的薪水,而到了年终考核合格,还有一笔奖励,如何考核优良,这笔奖金极有可能比薪水还多。

    而且,蒙山军对各类管理职员,单独开设了一个系列,分别是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高级科员等级别。

    “那镇长属于哪一级呢?”自然,有人会问这个体系。

    “镇长属于官员,与职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联系,是指镇长的职级相当于主任科员,与县城的工业局长、农业局长平级;说没联系,是指各是各的工资,譬如某人当了镇长,其薪水实际上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主任科员的级别工资,另一部分为镇长的职务工资。”吕祥对此是非常熟悉的。

    镇长的级别工资大约每月5两左右,其职务工资也在5两左右。当然,普通办事员、科员等,因为职务、权责不同,也会有相应的职务工资。

    对此,徐烈考察过原时空公务人员的工资,严格地说,原时空公务人员的工资,既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同时又有合理的地方,徐烈不过是取其长处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