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想要解决龙国的土地问题,只能走工业化之路。惟有让贫困的失地农民,在城市里生活下来,从工厂里挣到银两,真正变成城里人,变成一个政治术语下的工人阶级。
有如后世龙国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将农业人口从占总人口比例的80%终于降到了50%以下。
当然,对于地主本身,可以鼓励他们从事现代经营、规模经营,打造全球最强农业体系,将地主手上的佃农,逐渐过度为现代农业工人。
0067章 战后总结()
所以,在徐烈的眼里,地主是属于要被改造的一类人,而与地主土地所有制相关的人身依附关系,更是必须铲除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徐烈对地主自然不感冒了。
而徐烈要建立的是一个现代工商业社会,商人以及新兴的工厂主,自然是徐烈的座上宾了。
徐烈在蒙阴实施的商税,是在工商部长吕祥提议的基础上大家讨论的,吕祥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建议把商税定得更高一些。
不过,徐烈毕竟是从现代社会过来的。对于税收,有自己的理解。即便没有理解,也可以找到资料阅读之后理解。
当然,徐烈所收商税,只是商业零售税,而不含生产税、企业所得、个人所得税等。这个商业零售税外,在零售这一块,将没有厘金、附加及其他杂税,至少在这个时代是比较合理,能够推进商业发展的。
这个时代,不能与后世相比,可以说在几十年内,都属于卖方经济,谁有货物就不愁卖,卖方控制着市场与价格,而且这个时代同样也不存在因生产过剩大规模降价销售的问题,因为包括密西西比国的生产力在内,都远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此时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属于真正的分配不公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惟有到了后世,生产已不再是困难之事,生产过剩才会真正到来。而二战后的西方,注意到了民生与分配问题的解决,所以包括蛇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世界,迎来了长达40年的稳定发展时期。
蒙阴民众的深夜鞭炮行为,在徐烈的干预下很快得到了平息。徐烈说,现在蒙阴每天都有各类流民进入,蒙阴县政府在救助这些儿童时力有不逮,各位如果真有闲钱,可前往那里捐助,而不是把钱浪费在鞭炮上。
徐烈这个观点,后来也被有心人记下并发扬,并说这是徐烈一贯务实作风的表现。当然,徐烈并没有对这种发扬表示意见,在徐烈看来,龙国文化传统中,有一种不好的风气,那就是讲排场,好面子,尚虚而轻实。古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认为务实落实之类的事,属于下里巴人干的,这个传统可以说龙国文化的毒瘤。
当夜回蒙,将俘虏关押好后,士兵们作战辛苦也就休息了。次日上午十点,连长以上军官才参与了作战总结。
可以说,此次猪腰子山谷作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各级官兵的表现,亦可圈可点,即便排长李永根的失误,也算不了什么,而且牺牲的两人也不能全怪李永根。
是役蒙山军共牺牲27人,重伤54人,轻伤157人,伤亡合计238人,占全体参战人员的7。9%。
是役取得的战果却实在辉煌,击毙清军游击刘应甲以下1976人,毙伤清军1571人,俘虏清军山东巡抚张汝梅以下7984人(含毙伤清军),合计歼灭清军9960人。这个数字,与清军出发时数字,只相差百余人。
只是这百余人到底是路上开小差不见了,还是在点数时被炮弹给炸得尸骨无存没点着数量,暂时就说不清楚了。后世资料,对这类数字,一般以“失踪”二字处理。在此,徐烈自然也是这样处理的。
除了歼灭敌军外,缴获也相当丰富。张汝梅为了奖励士兵勇猛作战,特别从山东省库中拉了5万两银子的现银,这个,他连朱毅都没告诉,没想到成了徐烈的战利品。银子当然只是缴获之一了,此外还有足够1万大军食用一个月时间的物资,大约60匹完好战马,以及500头拖拉物资的骡马。
至于清军的大炮、枪械、弹药,甚至战死的马匹等,徐烈根本就没计算在内。除大炮、枪械作为金属有利用价值外,弹药类只有销毁,因为蒙山军使用的弹药与清军的弹药完全不同。
只是,在取得这个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蒙山军的一个问题,只打死打伤不到4000名清军,可统计出来的弹药消耗却着实惊人,其中重机枪子弹消耗10万发,步枪子弹消耗40万发,山炮炮弹消耗240发。仅以步枪子弹为例,平均射击100发以上,才能击毙击伤一个清军,尼玛,这是对天射击么?
此次作战,又没有那种需要用机枪或步枪封锁的情形,全部是对着人身上打,也要打掉这么多子弹,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好吧,这个问题不算大问题,但蒙山军绝不能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自己领先于敌人几个技术代,竟然还要消耗这样多的弹药,一定要将之作为一个教训,在全军中反复讨论。
徐烈这个要求,后来被有些人写成“财迷”,有记者问徐烈是否属实,徐烈老实回答完全属实,每一颗子弹都是劳动者创造的财富,都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资源,任何士兵,都没有资格随意浪费。
连长以上作战总结会议召开后,接着便是连长及更高级的军官下各排各班参与作战总结,这是徐烈成军之日就定下的制定,每战必有详细的总结,优点、缺点,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长官指挥好与不好,战壕修得好不好,炮兵以及重机枪的支持是否及时到位等,都在总结之列。
基层部队作战总结,还要推举作战勇敢的班长以及士兵,排长一级的作战,主要看其指挥,这个由连长负责考评,因为情况不同,难以统一要求,但有的排长擅长于战场发挥,取得了最大的死敌效果,亦算是重要功劳。
每次作战结束,都有奖励、提拔、津贴等,徐烈的指导思想是,要让作战总结,成为蒙山军不断进步的推进器,要让士兵感受到荣誉、温暖,以及付出的值得!
不论什么组织,都只有在对过往所做进行不断总结并且内部绝不护短绝不打埋伏的状态下,才会有所进步,用后世的话讲,才能永褒青春。
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提出与纠正,甚至视而不见,莫不关心,那这样的组织已经腐朽了,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0068章 再次扩编()
各部队的作战总结,很快便汇总到了司令部。总体说来,大家都在检讨,而犯错误最多的就是“心慌”,少数人说到刚上战场时有点“怕死”。至于各级指挥官,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反而要多一些,譬如重机枪问题,五营的使用恰当,但其他几营的使用却与战役初衷明显不符,导致整支部队的练兵效果弱化。
对于最初想保护马匹的作战计划,徐烈也在连长以上会议上进行了检讨,说自己有些一厢情愿,如果让敌军继续快速突击的话,有可能先导战场出现漏洞。
当然各营长在此时充分表现了拍马屁精神,譬如二营长唐战说,他进入战场后就感觉到了如果硬要留下活马,势必会出现更多问题,但他竟然没有指出来,所以他也有错。最后是每个营长都说自己有错。
“既然明知有错,又不提出,那就扣饷一个月,并在档案里记警告处分吧!”徐烈看着这些拍马屁的家伙,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
如果说战场总结,是处于立规矩的阶段,而且部队又获大胜,大家心情高兴,总结起来能够落到实处,属于比较容易的事。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却麻烦了。
因为抓到了山东巡抚张汝梅!从最初作战计划时,徐烈就有抓捕张汝梅的想法,当然以蒙山军强大的火力以及突击能力,张汝梅除非不进入猪腰子山谷,否则必然是被抓的命。
但问题就是,抓到张汝梅后怎么办?
从后世了解张汝梅,公开的资料极为有限,甚至连生卒年月都不详,说明身居高位的张汝梅的影响力实在有限。
实际情况是,张汝梅1897…1899年担任山东巡抚,年龄已近六十,后世有关张汝梅的资料,主要有两篇有关山东拳民的奏折,在奏折中,张汝梅客观地分析了拳民与教民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拳民在先,教民在后,拳民是乡村护卫组织以防盗贼为主,而教民则是洋教传过来之后才有的,显然,在两种民众的冲突中,教民背后有“洋主子”,代表着洋人的想法或利益。
应该说张汝梅的看法是客观的,但到底怎么做决定却是朝廷的事。
现在的问题丢给了徐烈,张汝梅目前根本还没着手处理拳民之事,就成了徐烈的俘虏。说实话,不管任何人带队来进攻,徐烈都将鼓励部队抓俘虏,而不会故意赶跑什么的,当然战死了另当别论。
抓俘虏的意义,一是尽可能转化其中一些人,因为徐烈特别需要人才。但是,张汝梅却是难以转化的,因为袁勇作为进士与张汝梅其实是相识的,在张汝梅被抓到之后,袁勇就上前与张汝梅见了面。
张汝梅的难以转化,是因为他对朝廷的失望,并进而要为朝廷殉情。徐烈抓了他,即便把他放了,他的名声也臭了。这个年代,对于差不多活了六十年的人,而且身居巡抚高位,神马政治主张也实施过了,也就是说经历了曾经沧海的岁月,人生悟透了,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不像袁勇,四十出头,还有大把的日子好过。
“如果他真要死,就让他死。但我估计,只要你不劝他投降,他也不会死。所以,给他划一个小院,让他原来的一个跟班服侍他,另外再给他安排一些佣人,把他养起来吧。有时间,也可以去找他闲聊闲聊,这样的人,现在看不出,说不定以后他能帮上你。”
内事不决问改革,这就是杨改革出的主意。结果徐烈一试,张汝梅果然不声不息了,原来,他真怕徐烈动员他,那他真的只有为清廷殉情了。当然,只要不投降徐烈,哪怕这样苟活着,总比死了好啊。
当然,张汝梅这事,之所以这样处理,徐烈实在是不想动歪脑筋,你用刑罚或家属来威胁一个六十岁的老头,无论如何在历史上都是一个污点,而且,一个人做事总得有个底线,徐烈要做的事业,是堂堂正正的事业,所以尽可能采取堂堂正正的手段为好。如果自己的手段滑入黑暗,那这人就无药可救了。
话又说回来,这是对自己的同胞,如果是面对侵略者,只有三个字:杀无赦!
除了张汝梅外,朱毅及一些中高级官员也不愿意投降,徐烈也没用手段,而是叫其家里用钱来买,当然,这钱就不便宜了,朱毅这种正二品官员,开价就是纹银万两,中高级指挥官,与神马守备不同,游击将军就至少需要5000两银子了。
这些人回去,实际上也不能再当官了,但家底厚实,可以出钱赎买;至于帮蒙山军做事,从个人的角度讲或许没问题,但家人呢?家人在济南,蒙山军难道去济南接自己的家人?
是的,蒙山军不会去济南接他们的家人,因为目前徐烈并没有攻占济南的打算。
至于基层军官与士兵,只要没恶习的,又愿意加入蒙山军的,徐烈立即将其赶到了抱犊山训练基地,交给王长江去整理。当然同时派去的,还有这次作战表现得非常优秀的几十名班长、副班长,他们将在接下来的蒙山军的再次扩编中,出任排长、副排长的职位。
当把这一切安排完毕,整个六月已经结束,进入夏季,蒙山虽然早晚凉快,但中午也是很热的。
天气热很好啊,铁打的部队必须经历三伏之练与三九之练,包括俘虏的清军在内,蒙山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万人上下。
所以,士兵们还在训练,徐烈就开始搭配中高级军官,准备大力扩军了。
徐烈的计划是,全军扩编为一个师,也即袁世凯北洋新军的一个镇。师直属警卫营、侦察营、炮兵营,师下编3个团,每团3营直属山炮连、侦察连、警卫连等。
在最初的想法中,徐烈是不准备在作战部队中专门编制侦察连的,徐烈认为一支成熟的部队里,任何作战单位都能够担负起战场侦察的重任。
不过,徐烈又想到作为团属精锐兵力,警卫连与侦察连在关键时刻也是可以改变战斗态势的,再加上部队新编,要应对复杂情况,军事主官手上有直接可动用的力量,往往能做出更积极更快速的反应。xh:。254。201。186
0069章 灯洼儿镇血案()
为什么龙国历史总会在原地无限反复?在徐烈看来,与人们遇事冲动感性而缺乏理性有关。譬如这次猪腰子山谷围歼战的胜利,就让一些人冲动起来了,甚至是文官杨澍,都提议徐烈可以考虑占领沂州了。
在他们看来,占了县城之后,自然要攻打府城,然后再攻打省城。
但是,徐烈却不想攻打沂州,至少沂州不在他近期的攻击范围内。而且,即便要攻占地方,也得等两三个月再说。
等两三个月,有几大好处。
一是练兵,针对此次作战表现,各部队都在努力改进,相信再经过两三个月的训练,手下这批人的个人军事素质,就差不多应该与莱茵国的陆军水平持平了,这时再加上装备的领先性,这山东地界还担心神马呢,想取哪还不是就取哪?
此外,练兵中的扩编,徐烈的打算是此前的五个营里,最优秀的士兵将挑选到侦察营与警卫营中,三个团的主力部队新近编成,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磨合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在这期间,炮兵营、侦察营与警卫营等,将担负起保守蒙阴的重任,直到各主力团最终合成演练结束时为止。
所以,杨澍等人看到了蒙山军的强大,却没看到蒙山军的弱点。
等两三个月的第二大好处,是看朝廷的反应。一万大军没了,巡抚也不见了,当然清廷肯定有办法从蒙阴处得到有关张汝梅等人的消息,不过,当这些消息最终汇总到朝廷时,朝廷会如何考虑呢?
如果朝廷立即要派大军来犯,那徐烈的任务就是先将清军大军歼灭,再行扩张。如果能够确定朝廷暂时不派大军或者只派一两万人的部队,那徐烈就可以一边扩张一边应对。
但徐烈相信一点,如此大的事情,慈禧肯定不会做缩头乌龟,否则,这个老妖婆也不会在1900年时向十一国同时宣战。这个老妖婆,其实是很疯狂的,谁要挑战她的权威,她就会要谁的命!
其实真要说起来,朝廷怎样反应都不要紧,徐烈是以不变应万变。在他的脑海里,早就有了下一步扩张的方向,他现在等的这批俘虏包括一些新进士兵训练结束,部队扩编合练完成。
就在徐烈将新编部队团营级干部拟了个初稿,准备交给议事会讨论时,情报处长王启年突然冲了进来:
“报告司令,灯洼儿镇发生血案,昨天傍晚,鳌头山陈鹞子带着百余名悍匪血洗了该镇,据侦察兵报告,灯洼儿镇除乡绅谭氏家族外,其他人家几乎被劫掠一空,乡民被杀二百余人,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王启年说到中途,徐烈的脸就黑了,尼玛王启年你又不是不知我的脾气,要说情况一次性就说完。
“陈鹞子在镇上的一处墙上,用白灰刷了一行大字:有种就来鳌头山找我!”王启年说到这儿很小声,因为徐烈与陈鹞子的交恶,王启年是完全清楚的。
“妈蛋!混账!”徐烈咬牙切齿地骂道。
早在二月末,徐烈的蒙山军大败清军后,陈鹞子曾派人带着银两前来抱犊山联络,要求购买蒙山军作用的火器,还说价格不是问题,只要徐烈开价他就给。
显然,徐烈是不会向任何蒙山军以外的力量售卖军火的,因为那等于是找死的行为。徐烈考虑到自己的土匪身份,好酒好菜地招待了来人,然后将其劝走了。给的理由是蒙山军的火器数量有限,自己使用都不够,所以不对外出售。
三月中旬的一天,陈鹞子突然带着十余人前来“拜山”。这种“拜山”是一种江湖礼节,所以徐烈只得请便宜老爹以江湖礼节迎接。
这次,陈鹞子提出入伙,徐德说入伙可以,但得按抱犊山的规矩来,陈鹞子说鳌头山大多数人都可以按抱犊山的规矩来,但他自己要做二当家,而且要有自己的卫队,且卫队必须与蒙山军的司令一样。对于陈鹞子的要求,徐德自然只有拒绝了之,不过,陈鹞子临走之时,徐德碍于面子,自作主张将一把m1911a1手枪和一百发子弹送给了陈鹞子。
陈鹞子为毛如此气粗,而蒙山军竟然颇为忍气吞声。说穿了都是“江湖”二字惹的祸。在蒙阴界面的土匪,陈鹞子是当然的老大,因为他手下有人手千余人,其中好手就有两百人,而且有几人身手高超、枪法如神,就是陈鹞子自己也是一个高手。
徐烈对陈鹞子的身手也颇为了解,真要讲功夫,徐烈觉得自己都有所不如,当然徐烈是杀的功夫,但谁知对方有没有杀人绝技啊?
陈鹞子蒙阴江湖老大的身份,不是他封的,而是蒙阴地界土匪公认的,就是徐德也是每三年要去一次鳌头山与陈鹞子一起拜关公的。
换句话说,蒙阴江湖都要听鳌头山陈鹞子的号令。而当时虽然抱犊山已经打退了朝廷八百大军的进攻,但鳌头山实际上也有那样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徐烈觉得当前不适宜与其他悍匪正面冲突,徐烈知道,这些土匪有如后世的游击队一样,如果他真心要与你作对,你就会面临诸多麻烦,当然徐烈肯定不会怕对方,想要剿灭对方也不是不行。
但问题在于这种剿灭是要时间的,徐烈再厉害,也只有一个人,当土匪隐于乡镇或游走于山野,徐烈是没时间去缠这事儿的。
而且,徐烈觉得,与陈鹞子这种土匪现在交恶也不太划算,只要自己实力强大了,其自然就会退避,当自己有几万大军后,难道他还能在蒙阴称老大?有如后世那些江湖帮派一样,在强大的现代军队面前,屁也不是一个。
当然徐烈如此善待土匪,与自己的身份也有关。毛啊,徐烈自己也是土匪呢,怎么能做窝里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