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桢承少校身边的助手,同时也是他的徒弟林晖国上士,正用一台加装了遮光镜的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树林中的情况。
林晖国的左手边是一支捆了茅草的II式自动步枪,右手边是一支12。7毫米口径的狙击步枪,同时身下还压着一根细绳,那是两人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阱拉绳,绳子另一头连着右手边台地里一个假人,只要一拉动绳子,那边就会冒出半边戴着皮帽的脑袋,诱使敌人犯错。
“叽叽喳——”
密林里传来趁着中午阳光出来觅食的小鸟的欢快叫声,周桢承心情一松,知道日军还没有意识到后方已经出现危机,未派出侦查部队进行搜索,于是身体缓缓地往后退了十多厘米,让自己的姿势舒服些。
由于有掩体的保护,稍微动动和小声谈话外面的人根本无从发现,要不然周桢承会一动不动直到四个小时后天黑再活动身体。
周桢承没有去动自己经过巧妙伪装的狙击步枪,而是转过头,小声对林晖国道:“第一次出这种任务,感觉怎么样?”
“和参军前在部族打猎差不多,有时候为了狩一头熊,我们会蹲守好几天时间!”林晖国今年才十七岁,籍贯北唐省的阿尔丹,原名布赫巴,是自小在外兴安岭和阿尔丹高原冰原里长大的鄂伦春人。
根据南华的民族政策,四三年初在北唐省会贞观城参军的布赫巴经过部队的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主动申请变更自己的民族,并取了个心仪的汉人名字。林晖国训练刻苦,军事技能和政治思想教育等均表现优异,从列兵到下士只用了一年时间,经基层选拔参加集团军政治部开办的军事技能培训班后,顺利晋衔上士。
在周桢承现在教导的学生中,林晖国的枪法并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但是作为自小在四季严寒的外兴安岭与阿尔丹高原森林里长大的孩子。他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从同样是猎人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在森林里生活的一切本领,布置陷阱和林地追踪是一把好手,有时候甚至周桢承觉得林晖国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还要出色一些,是作为助手的最好人选。
此外,林晖国不仅是出色的狙击手,他II式自动步枪的射击技巧也非常优秀,400米距离内。就连行动迅速的猎犬也休想躲过他的短点射,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侦查小组足够的撤退火力掩护。
“作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就是要习惯忍受寂寞!”
周桢承说完,点点头以示嘉许。这时,他忽然觉得背心有些发痒,细细感受一下。原来是体内发热,汗珠正顺着毛孔向体外钻。他侧耳倾听了一下掩体外面小鸟欢快的鸣唱,放心地脱掉脑袋上的皮帽,就连斗篷也一并放到身后,随即挪了一下身下的防潮垫,变成侧躺的姿势。
早在四三年秋天,战区便给安东军区各军、师两级特种大队配发了冬季特种作战装备,周桢承和林晖国的皮帽里子是昂贵的乌拉尔紫貂皮。外层是厚厚的羊羔皮。全套特种防寒外套和靴子则是西伯利亚苔原地区出产的驯鹿皮做的,靴子里一双大脚丫的外层。穿着羊毛织成的防寒袜,里面则是羊毛袜,非常贴身保暖。
经过中亚军区和蒙古军区多年的实践,总后勤部对于东北亚地区的严寒做了充分的准备,仅仅是这些特种兵们身上的装备和背囊里特制的北极高热量海豹肉,哪怕是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度不生火一时半会儿也冻不死人。
现在掩体外气温就是零下19°,掩体里的气温要比外面高上七八度,身体不发汗才怪了。
周桢承看了一下正全神贯注观察周边环境的林晖国上士,透过昏暗的光线,他能清晰看到这个小伙子脑门儿上正在出汗,看来长年累月在冰天雪地生活的林晖国也不习惯身上穿得如此厚实。
周桢承少校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此行的任务。昨天风雪停止后,他所在的特种中队化整为零,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到军事技能培训班选人,组成一个个特战小分队,然后于昨天夜里通过武装直升机穿越鞑靼海峡,进入库页岛南部地区,同时横渡过来的还有六个步兵团,这会儿全部隐藏在这片森林中部海拔1325米的沃兹弗拉谢尼亚山北麓下方。
作为中队长,周桢承亲自带领一个六人的小分队进行警戒,确保南方五公里外步兵营地的安全。而同他一样的特种小分队,在营地周边共分布有九十八个,其中有二十一个是他的中队的老队员带领,这样严密的保护,足以确保没有制空权的日军无从发现森林里的异常情况。
闭目休息了约莫一个小时,旁边的林晖国上士用脚轻轻地踢了老师一下,周桢承迅速睁开眼睛,看到林晖国打出的手势,心中一凛,全身神经立刻绷紧。
林晖国接连打出手势,示意前方十一点钟方向来了六个人,距离掩体约四百米远。
周桢承挪动身体,凑到射击孔前,透过瞄准镜,他的精神完全集中到了圆圈里,只见林间有六个身穿土黄色军装、肩上披着白披风的鬼子兵,正从东边滑雪过来。他们的速度适中,身影不断地在树木间闪现。
“是鬼子的侦察兵,看来日军的指挥官也怕这片森林出问题。”周桢承心如电转,但并没有感到问题有多严重。
在这个距离上射击,对于像周桢承这样的老特种兵来说,干掉对手就像是在练习场打靶那样容易,他瞟了一下林间的树枝,并没有晃动的迹象,这就证明了没有风力干扰,周桢承迅速瞄准目标后便扣下扳机。有着消音消焰器的阻隔,子弹出膛后无声无息,位于鬼子队伍最前面那个家伙无声而倒,很快传来一阵惨嚎声。
这并不是中弹的那个家伙发出的,因为他的脖子已经被打成了两截。随着头颅飞出去。一股热血从脖腔里激射而出,让跟在后面的五个鬼子全身被撒满鲜血,凄厉的惨叫声中,五个鬼子四下卧倒,依托林中树木作为掩护。
这明显是鬼子的侦察兵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如果他们转身就跑,依靠滑雪板的速度。要是对手不是特种精锐,或许能保存一两个人的性命,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隐蔽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特种兵而言,没有任何作用。
短短的一秒钟之后,周桢承将枪口对准了趴在一棵冷杉后的鬼子侦察兵。那个鬼子将身体蜷缩在树干和土堆后面,但危急关头,他显然对大树的粗细估计不足,短短的一瞬间,置身树后的鬼子兵在惨叫声后仰面到底,他身边的鬼子兵惊恐万状地看到熟悉的战友胸口洞开了一个大洞,心脏和肺叶混着鲜血向外冒。
要知道12。7毫米口径的狙击步枪,后世又叫做反器材枪。对于一棵直径仅仅只有二十多公分的冷杉树而言。贯穿根本毫不费力。穿过树干的子弹余势未减,直接将这个倒霉的鬼子兵的胸口打了个对穿。
“巴嘎。是安家军的狙击手!”
剩下四个鬼子兵脸色大变,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士兵能够造成的威胁,附近一定隐藏有一个安家军的狙击手,他们不得不通过斥骂来为自己壮胆。
但显然,这样的发泄对于日本人而言,没有任何助益,仅仅一秒后,周桢承射出的第三发子弹,便又击中了目标。这个鬼子侦查兵很倒霉,周桢承把瞄准点选在了他不自觉露出的腿上,这样这个中弹的鬼子由于右小腿被打断无法起身奔跑,离死不远了。
飞鸟早已经在鬼子兵到来那一刻便飞走,这样一来,森林里除了鬼子侦察兵的惨嚎外,再没有丁点儿声音,但平静只是瞬间,周桢承第四次扣动扳机,一个伸出半边脑袋查看队友情况的鬼子兵无声地倒下,恐惧的眼神固定在了人生旅程的最后一刻,随后他的脑袋就像破碎的西瓜一般炸开,鲜血混着脑浆四射开来。
又一个鬼子试图从藏身的地点转移到一块岩石后面,周桢承抓住了稍逊即逝的机会,一枪从其脊背打了进去,那个鬼子的胸腹部被打穿,死前翻了个身,侧转的腹腔里,肠肠肚肚一股脑儿地向外冒,惨嚎几声浑身抽搐几下后便没有了声息。
六人中唯一没有中弹的鬼子兵精神崩溃,他忽然直起身来,发疯似地向来的路上跑,连脱落的滑雪板也没顾得上穿,这样的慢速度显然不足以保证其逃生,仅仅过了一秒,周桢承射出的子弹便飞越300米的距离,准确地打中他的后背,随着脊柱断裂,整个人拦腰断成两段,分外吓人。
由始至终,整个过程共用去不到八秒,可谓效率惊人!
这时六人中幸存的那个鬼子侦查兵,已经意识到嚎叫会暴露他的位置,及时地闭上了嘴巴,森林里恢复了寂静。周桢承仔细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时旁边的林晖国小声提醒:“那个鬼子正在向右方那块岩石后挪动身体。”
周桢承转动枪口,很快就从瞄准镜里发现一丝异常,雪地里一个物体正以缓慢的蠕动姿态,向第五个死去的鬼子兵渴望的岩石后移去。
没有给这个鬼子任何机会,狙击步枪微微一颤后,那个物体猛地振了一下,随后一切都再次陷入沉寂。
从射击孔里撤回枪管,让掩体外观再次完美地融入周边的环境中。周桢承对徒弟笑了笑:“晖国,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你先睡会儿吧!”
林晖国此前只是听说自己的老师非常厉害,但怎么个厉害法没有直观的印象,但现在看到老师用七枪便干掉六个敌人,不由大为赞叹。他知道如果换做自己,或许也可以留下这六个人的性命,但绝对做不到老师这么快速,这么完美。
林晖国向老师感激地笑了笑,移动身下的防潮垫,身体靠在另一侧掩体的墙壁上,很快闭上了眼睛。
周桢承开始执行警戒任务,把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掩体外面的风吹枝动上,没过几分钟便听到林晖国发出的细微打鼾声。
对于徒弟能够如此快入睡,周桢承非常满意。根据计划,天黑后他们就将离开掩体,为主力打前站,深入到日军的防线后方,演奏一曲黑夜的亡魂曲。
~~~~~~~~~~~~
PS:谢谢Jeffery_in_s、银雕飞龙、zhang888330、死人大头、南谯竹叟、持刀的手大大的打赏,谢谢弟兄们的订阅、推荐和月票!
虽然更新晚了一点,但好歹赶出一章来,天子请大家继续订阅和月票支持,拜谢!(未完待续。)
第二二二〇章 光复婆罗洲
婆罗洲位于兰印群岛中部,西为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南为爪哇海、爪哇岛,北为中国的南海,面积约七十四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岛和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三大岛。
日军对于安家军的空降作战准备不足,至十五日中午,突袭取得圆满成功,除了日军重兵据守的乃婆罗城外,古晋、昆甸、米里、山打根、三马林达、巴厘巴板和马辰等城市均落入安家军控制。
十九日凌晨时分,经过最大商业载重325吨的IV式飞艇连续四天四夜不间断抢运,包括坦克、战车、自行火炮等作战物资基本到位,安家军伞兵部队迅即对乃婆罗城和日军分散于婆罗洲各处的部队展开攻击。
此前日军在婆罗洲上的主力,主要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但大多数在安家军的突然袭击下被击溃,目前关系婆罗洲胜败的是乃婆罗城的得失,对此日军上下十分重视,日军第八十师团师团长宫下孝生中将誓与城市共存亡,准备尽可能长地把安家军主力延滞于婆罗洲。
上午八点,占据了鲁东、米里、马来奕等城镇的空降第一军,尽遣主力,从西南方对乃婆罗城发起攻击。
为了战事发起的突然性,进攻前安家军并没有进行炮火准备,由豹II和I式空降坦克、II式和III式战车、各型自行火炮组成的装甲战斗群,迅速从乃婆罗城的西南方向向日军临时构筑的防线挺进。
装甲战斗群散发出滚滚黑烟,在隆隆的炮声中冲向乃婆罗城。
正当日军准备进行炮击时,由三个中队四十五架战机组成的轰炸机编队,飞到了日军防线上空,其中十五架飞行炮艇脱离编队,飞临日军的炮兵阵地上空,随着105毫米口径的大炮开火,密密麻麻的高爆炮弹瞬间把鬼子的阵地打得一片狼藉。
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尘土、弹片、破碎的火炮零件、殉爆的炸弹以及人体的残肢断臂一同炸飞上了天空。
除了飞行炮艇依靠其强大的运载量滞留战场上空外。其余的轰炸机在向日军防线上成吨成吨地投掷完航弹和燃烧弹后便返航了。
未等日军喘一口气。又是三个中队五十架强击机到来。这其中,空一师第二飞行大队第一强击机中队的中队长廖国兴少校驾驶着Q2…E强击机,在两三百米的低空中抵达战场上空,他率领机群盘旋一圈,发现东北方城郊结合部,一支机械化部队正在向西南方开来,看来是留守城区的日军指挥官是想用自己的战车来对抗安家军的装甲战斗群。来一次轰轰烈烈的正面对决!
可惜的是,小鬼子再也没有机会实现愿望了!
“哟呵,碰到大鱼了!”
籍贯川南叙府的廖国兴极为振奋,他瞟了一眼机翼,那儿有两部130毫米火箭弹发射巢,配有四枚威力巨大的火箭弹。此外机腹的弹仓里还备有十枚50公斤级航弹!Q2…E型是Q2强击机的第五代升级产品,随着发动机马力的提升,机身覆盖25毫米厚的镍钼合金装甲板,真可谓皮糙肉厚。
攻击手段除了火箭弹和航弹外,机头还配置有两门37毫米航炮、机翼两侧各一挺12。7毫米航空机枪,只要没有敌人战斗机的威胁,它就是足以压制地面一切火力的王者,哪怕是日军装备的新型坦克也只能沦为可悲的猎物!
见猎心喜。廖国兴对着送话器下达作战命令:“各机注意。我是廖国兴,现在开始分散自由进行攻击!”
“是!”
耳机里传来整齐的应答声。
根据安家军空军的战术条例。强击机的作战方式与其他战机迥异,一旦发现地面目标,标准作战方式是立即解散,以单机轮番使用火箭弹、航弹、航炮和机枪,对目标进行小角度的俯冲攻击!
“大家看好了,前方可是小鬼子难得一见的坦克,让我们用火箭弹尽情地招呼他们吧!”
廖国兴吼完,驾驶着战机向目标飞去。
坐在廖国兴后座的投弹手宇文南上士打起所有精神,关注火箭弹攻击的状况,只有当机长下令进行投弹攻击时他才有施展身手的机会。
廖国兴驾驶Q2…E强击机,不断地拉低飞行高度,最后竟然从日军阵地上空一百余米处掠过,如同闪电一般安全抵达日军防线后方,在距离日军增援部队不到一公里时按下了火箭发射钮。
几乎是一瞬间,八枚130毫米火箭弹先后离开火箭巢,呼啸着飞向日军坦克和步兵结合部,火箭弹落地后连续爆炸,掀飞的泥土激射出三、四十米高,地面上的鬼子兵被炸得鬼哭狼嚎,队列一下子变得混乱不堪!
廖国兴继续压低高度,驾驶Q2…E强击机斜着冲向排成直线的两辆日军四式中战车,斜距目标三百米时飞行高度已经只有四十多米。
随着火控系统锁定目标,廖国兴按下了机炮发射钮,只见夹杂在37毫米航炮炮弹中的曳光弹,就像是一道光射了出去,电光火石间,连续两个短点射,在Q2…E强击机拉起前就给两辆日军四式坦克免费开了天窗!
两辆坦克应声停止了前行,廖国兴运气不错,由于日军坦克的炮塔顶部被击穿,两辆坦克均引发弹药殉爆。
随着烈焰不断地喷射而出,两辆拥有不错装甲保护的坦克变成了燃烧的火棺材。这个时期的坦克,顶部的装甲显得过于薄弱,在两三百米距离上根本不可能挡住37毫米穿甲弹的攻击。
两个短点射后,Q2…E强击机的飞行高度已经不足二十米,廖国兴向着左方的天空迅速拉升,只听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传来,下方射来的密集弹雨打在Q2…E强击机的护甲上,在外力作用下,机身微微震动起来。
日军战车上的12。7毫米口径防空机枪以及步兵的轻重机枪,疯狂地对空中的Q2…E强击机进行射击,但“飞行坦克”的威名不是吹的,战机表面除了留下淡淡的弹痕外。根本看不到任何伤口。
来自空中的Q2…E强击机群的进攻。让鬼子指挥官叫苦不迭,需要补充前线防御以应对安家军的装甲战斗群攻击的四式中战车沦为了飞机的活靶子!让人头痛的是,这些飞机能连续不断地发动攻击,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高射机枪。
把所有37毫米航炮炮弹消耗完之前,廖国兴没有使用炸弹进行攻击的打算,在迅速拉升高度后,他在战场上空盘旋了一圈。直直地向一辆日军的98式轻战车冲了过去,在五十多米的高度上来了一个短点射。
37毫米的炮弹敲得98式轻战车那12毫米厚的前装甲一阵“叮当”着响,十多发炮弹毫不费力地便击穿薄薄的前装甲,破碎的碎片和变形的高温弹丸,立刻杀死了舱室里的三名鬼子装甲兵。
Q2…E强击机的每门机炮各备弹250发,一般经验丰富的强击机飞行员只使用持续零点五到一秒的点射。射出的十多二十发炮弹中只要能够命中两三发,这个时代的任何坦克都得趴窝,如果运气好引发坦克弹药殉爆,常常是整车人来个一锅端。
Q2…E强击机不愧有“飞行坦克”和“空中开罐器”的美誉,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只需用机炮就能对坦克反复发起十次以上的攻击,这还不包括战机携带的火箭弹和炸弹。一旦对手的坦克部队在没有航空兵或足够防空部队掩护的情况下被强击机打击群发现,其结局注定是一出悲剧!
目前苏德战场上,苏联人依靠贷款从南华采购了大量Q1、Q2强击机。而德军却对此不甚重视。直到连续吃亏才紧急从南华采购战斗机和防空炮应对,同时也有意识地引进Q1、Q2强击机实施对地攻击。真可谓针尖对麦芒,但也可以看到强击机对地面的统治力。
书归正传,三个Q2…E强击机中队,如同勤劳的蜜蜂一般,四处出击,在地面上点燃一个又一个铁火炬,鬼子终于扛不住了,剩下的十多辆战车挂上倒档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