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喜宿主获得郑和宝船的图纸,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大明造船工匠结合之前历代的造船成果,制造的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帆船。”虎符开始了解说,“据《明史》记载,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可载重万吨,其底尖,其上阔,十分擅长在波涛汹涌和气候恶劣的环境下航行,并备有火炮,纵横七海无可匹敌。”

    说罢一本书册浮现在半空中,书页飞速翻过,上面依稀可见无数宝船零部件的图画,最后更是出现了宝船上所用的大炮的打造方法,着实让李悠感到喜出望外。

    顾将子琢磨如何打造火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惜一直进展不大,李悠对古老火炮的打造方法也只知道一些大方向而不知道细节,所以迟迟不能给他提供确凿的帮助,现在有了这本册子,火炮制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宝船的制造方法同样重要,钱飒手下虽然也有船队,可那些海船却绝对没办法和宝船相提并论,无论是船只的大小、速度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比不上宝船,也不如越王境内那些海商和岛夷舰队的战舰强大,本来李悠是打算将主要进攻方向放在陆地上,用自己强大的骑兵和步兵碾压越王的军队,但是现在有了宝船图纸,就可以更改计划了。

    此战结束就将这本册子交给顾将子,不,事不宜迟,明日一早就让秦士信亲自跑一趟,快马加鞭护送这本价值连城的册子回嘉州!李悠一来是有些等不及了,二来如今船只的打造工作已经开始,为了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还是早些将宝船的制造方法交到顾将子手上的好。

    随即李悠点击虎符面板,将宝船的制造册子召唤出来,激动地摩挲着封面,宝船的图纸在郑和死后被封存起来,日后成化年间皇帝想索要图纸,却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以担心劳民伤财为借口焚毁,实在是让人惋惜之至;而现在这本册子既然到了李悠手中,他定然不会做出刘大夏那般让宝珠蒙尘的举动来,这本册子将在顾将子手中重新焕发出光彩。

    小心翼翼的将册子放到一个防水防火的盒子之中,挨着自己的枕头放好,李悠这才开始了第二轮的抽奖,方才能抽到宝船的图纸大概是因为这次崖山之战的任务召唤了郑和,又学到海战技能的缘故,那么这次能抽到什么呢?该不会是训练骑兵的方法吧?最好是能抽到一支军队,维尔拉完成这次任务,将之前积攒的宝船船队和大隋骁果都用了,要是在抽不到军队下次恐怕就要孤身奋战了。

    李悠搓了搓手,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抽奖,无数的图标再次滚动起来,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李悠抽出了自己的第二项奖励,一件华丽的铠甲浮现在李悠面前。

    “恭喜宿主获得梁山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金枪将徐宁的雁翎圈金甲,雁翎圈金甲又称‘赛唐猊’,唐猊乃是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此甲以‘赛唐猊’名之,可见其坚固。”虎符就像销售员一般说起这幅铠甲的好处来,“此甲轻若皮甲,却又兼具铁甲的坚固,披在身上,又轻又稳,刀剑箭矢,急不能透。”

    之前有了震天弓和沥泉枪,还有朱龙宝马,兵器弓箭马匹兼具,那把唐刀虽然不是什么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却也少有能敌,现在既然连铠甲都给了,那么这一身的装备也差不多齐了!李悠当下就将“赛唐猊”穿在了身上,果然比自己此前所用的铠甲轻上不少,再报出匕首试着刺了几下,根本没办法刺穿。

    接着又换了唐刀和沥泉枪,唐刀同样没能穿透这身宝甲,而沥泉枪在李悠使了五成力气的情况下也才在“赛唐猊”的边角留下一个小孔。

    有了这一身,只要对手用的不是沥泉枪一般的神兵利器,就几乎不用担心自己受伤了,对于这件能够提升自己战斗力的装备,李悠大感满意。

    只是想要的军队依旧没有出现啊,而现在抽奖的机会只剩下最后一次了,高兴结束李悠忍不住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次任务而担心起来,要是这一次还抽不到的话,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犹豫片刻李悠点击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一次抽奖。(未完待续。)

第495章 戚家军三万

    “恭喜宿主抽取召唤三万戚家军的机会,戚家军乃是。。。。。。”虎符的解说还没有结束就被李悠打断了,“不用说了,这支军队我再熟悉不过了。”之前在参与台州之战的过程中,李悠就目睹的戚家军从建立到壮大的过程,那还用得着别人来给他解说,只是这个数量略微让他感到有些吃惊,在台州的时候戚家军才不过四千人而已。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五千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经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真倭两万余,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击败吴平手下的海盗三万余人,吴平逃亡海上。

    在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打击下,倭寇再也不敢骚扰大明的沿海地带;解除了沿海的倭寇之后,戚继光于隆庆元年率领老部下三千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戚家军火枪队易步为骑,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

    戚继光督阵蓟辽期间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

    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而自身的伤亡微乎其微,与敌军的交换比高达1比50,乃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军队之一。

    者三万人大概是戚家军镇守蓟辽时的所有兵力了,有如此强大的一支军队在手上,李悠有信心挑战任何一个冷兵器时代的对手,他方才的那点担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很好,既然有三万戚家军的帮助,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就算是遇到淝水之战的苻坚、高梁河之战的耶律贤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李悠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敌人能让自己感到担忧的,于是安心的躺下歇息了。

    第二日醒来,换上赛唐猊,小心翼翼的从枕头边拿起郑和的宝船图册,出了帅帐命人把秦士信叫过来,然后将宝船图册递到他手中,“秦将军,眼下有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

    虽然在此次领军南下的将领之中李悠更信任周伯符一些,但是周伯符身子太过健壮没办法骑马,步行的话速度太慢,所以只好将这件事交给秦士信了;秦士信接过装有图册的木盒好奇的问道,“敢问太尉,究竟有何任务?”

    “这盒子里装有打造战船的图册,你亲自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送回嘉州,将它交到顾将子先生手中,万万不可假手他人。”李悠郑重的说道,“等交给顾先生后告诉他仔细研读其中的诀窍,并开始着手新战舰的打造,事成之后你再赶回来,应当还能赶上这次大战。”

    “末将遵命,末将这就率领亲卫返回嘉州,必能将此图册亲手交到顾侍郎手中。”秦士信现在手下的河东军全部更换了顾将子打造的铠甲兵器,自然知道顾将子在嘉州的地位,而且他很清楚嘉州如果想要攻打越王领地的难处,明白战船对于嘉州军的重要性,当即将木盒收好,大步流星的告辞离去。

    不多时,秦士信就领着数十名武艺精湛的亲兵离开大营返身北上,李悠目送他们呢的身影消失在山湾后,才继续带领着周伯符和两万大军向岭南道行去。

    在听闻秦士信被派去执行重要任务后,周伯符满心的嫉妒,可是谁让他太重了没办法骑马呢?因此他也无话可说,只能督促手下士兵加快行军速度,争取赶在秦士信回来之前就抵达岭南,击败那些起事作乱的南蛮。

    大军行进的速度再次提升,不过李悠这次所率领的士兵都是可以挑选的精锐,在经历了开始的不适之后,他们很快调整好了状态,渐渐跟上了周伯符的步伐,比预期提前三天抵达岭南道境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岭南道官员闻讯匆忙前来迎接李悠一行人。

    “岭南道观察使江随云拜见太尉大人。”主管岭南军政的江随云率领岭南道的主要官员赶紧前来军营之中拜见李悠,“太尉大人行军神速,下官等着实佩服之至。”

    李悠从脑海中翻出黑冰台档案之中江随云的资料来,这位江随云乃是寒门出身,才华出众,自从得中进士之后历任州县都做出了一番事业,名声直达朝堂之上,只可惜他素来不喜欢结党,所以世家将他视为眼中钉,寒门也不愿意帮他,所以他纵使有千般功绩,也只能被渐渐疏远,赶到大魏最为偏远的岭南道来。

    到了岭南道之后,江随云也没有怨天尤人,依旧不改本色,上任以来清理政务,打击豪强,很是做出了一番事业,这次的南蛮反叛其实和他并没有太大关系。

    对于这样的人才,李悠是极其尊敬的,连忙起身将他扶了起来,“江大人请起,诸位请起。”众多官员被李悠引入大帐,奉上茶水客套了一阵儿之后,李悠让孙初阳陪着这些官员继续应酬,自己则将江随云请到了后面。

    “对于此次平叛,江大人可有什么想法?”李悠问道。(未完待续。)

第496章 祸乱根源

    “太尉大人所率兵马行军神速、沿途秋毫无犯,江某实在是佩服。”江随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夸赞起李悠的军队来,“下官为官多年,迎来送往的大军也算不在少数,可还以第一次见到如此军纪严明的大军。”

    “江大人言重了,武人若不能守护百姓,要来有何用处?”李悠不自觉的就用上了后世的言辞,“本官此次率军南下,也是为了保护岭南百姓不受南蛮侵扰,又怎么会让他们骚扰沿路百姓了?若是如此,他们与南蛮又有何区别?”

    “武人若不能守护百姓,要来有何用处?”江随云重复着李悠方才的话,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良久之后才起身一躬到底,“大人此言深合仁道,江某实在是佩服之至;江某此前也多次思索过军队对于国家的用处,今日听到太尉大人所言方才茅塞顿开;于国之中,武人清楚流寇山贼,保护一方平安;驻守边关,御敌于国门之外,让中原百姓不受蛮夷侵害,这才是武人应当做的事情。”

    “正是如此,这些将士所用皆是百姓供奉,如若不能回馈百姓,那么百姓们就该心生怨怼了。”他还没有见识过后世参与救灾的子弟兵,要不然就更为惊讶了吧?李悠现在还没办法让麾下士兵达到后世子弟兵的程度,但是要求他们不去骚扰百姓还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就是这点最基本的东西,已经让江随云深感意外了。

    “此次能有太尉大人率领如此军队南下,实乃我岭南百姓的幸事。下官已经备好了粮草、消除瘴气的药物、当地向导等征伐南蛮所需之人员物资,明日即可送到军中。”江随云也不是毫无准备,但凡当地人员应该做好的配合工作他都已经准备妥当,等一一给李悠说明了粮食的数量、药物的使用方法、向导的出身背景之后,江随云终于开始回答李悠最开始的提问来,“说实话,此次南蛮谋逆和下官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看着一脸苦笑的江随云,李悠有些诧异,黑冰台不是说他爱惜百姓、深具干才么?怎么会惹出这样的祸事来?不过就目前来看,他的态度还是让李悠满意的,不仅做好了所有迎接大军的准备工作,还能够直面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就这两点来说整个大魏就没有几人能够做到,“哦?江大人不妨细细说来听听。”

    “下官遵命。”江随云随即坐直了身子,“下官也是去年方才来到岭南道上任,上任之后下官发现当地世家大户侵吞百姓田产、掠夺民财,可谓无恶不作,岭南百姓深受其害;下官于是召集岭南诸世家的家主前来府中叙话,想要好言相劝让他们收敛一二。”

    “江大人怕是要失望了。”李悠忍不住插话道,任谁也不可能因为几句话就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云州的陆家如此、朝堂上的杨介夫等人如此,想必这些岭南的世家也是一样。

    “大人英明。”江随云继续说道,“下官也明白这些话大多会无济于事,如此举措只不过是不想不告而诛罢了;谁知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岭南诸世家的家主起码有一半推辞不来,来的那些也是顾左右而言他,始终不肯给下官一句准话,浑然没有将朝廷的法度放在眼里。”

    李悠不时点头,这些世家豪门都是手眼通天的任务,想必自然知道江随云不受朝廷大员待见,而且他身后又没有让人畏惧的靠山,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如果他能够像前几任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他们也不会让江随云难做,三节两寿必定会有一份厚厚的心意送上,平日里所得也少不得分润他一些;但是现在江随云明摆着要和他们过不去,那这些人怎么会给他好脸色?

    “自此以后,下官也对这些人死了心,开始各处衙门弊政,裁汰了一些和他们多有勾结的官吏,重新招募可靠的人手,数月的功夫衙门之中就已经有了几分起色。”江随云并不是愣头青,他先是清理了内部才开始对这些世家下手,“在处置了几个小世家,将他们夺来的田产还给百姓,处罚了几名远支子弟之后,有百姓状告邕州史家侵占百姓良田,打死苦主一家四口,下官以为时机已到,立刻率领府军前往邕州,准备将史家涉案人员捉拿归案。”

    “江大人行事果然慎重。”江随云的这一番作为并无不妥之处,但是相比那史家没这么容易屈服吧?

    “然下官还是疏忽了。”江随云苦笑道,“下官本以为那史家顶多会紧守邬堡不出,或是交出几个替死鬼暂避一时,事后再上书朝廷弹劾下官;谁料他们竟然直接勾引南蛮攻入岭南境内,下官所率兵马猝不及防之下被南蛮打得大败,仅有半数得以生还;而史家更是倒打一耙,将南蛮入侵的责任全都丢到下官头上,说正是下官领兵南下让南蛮误以为朝廷将要镇涛他们,南蛮于是只好主动反击;并四处宣扬,唯有将下官下狱处置,南蛮才会退兵。”

    “邕州地处偏远,这些人行事也越发的大胆了。”李悠很快将江随云的话滤了一遍,就他话中的意思,正是因为他上任以来对岭南各大世家严加打压,不,,甚至称不上是打压,只是让他们将不该得到的东西吐出去而已,不料这却迎来了岭南世家的巨大反弹,邕州史家更是不惜勾结外敌入寇,也要把江随云弄下台。

    当然这也只是江随云的一面之词,虽然听起来极为可信,但事实未必就完全和他所说的一样,不过在打压世家上面李悠和江随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刚刚提升了政治能力的李悠意识到这正是一个清除福王治下各大世家的好机会。

    “这些世家豪门竟敢如此大胆,待本官击溃南蛮之后定要给他们些厉害看看。”李悠义愤填膺道。(未完待续。)

第497章 岭南世家

    见到了李悠所率领的威武大军,又得到了他的认可,岭南道观察使江随云暂且放下心来,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此前对江随云多有敷衍的世家豪门可就不安心了,尤其是勾引南蛮入寇的邕州史家,更是急得不知所措。

    邕州城内,史家的家主史道直召集族中核心人员商议着如何渡过这个难关,“三弟当日说引诱南蛮入寇,再将责任推脱到江随云头上,朝廷必定会罢免江随云,如今倒好,罢免江随云的圣旨没到,平叛的大军却是来了。”

    史家老三史弘直苦笑着说道,“当日定计之时我那会知道区区数月的功夫,大魏就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商议勾结南蛮入寇的时候,小皇帝还高坐京城之中,杨介夫依然独掌朝纲,按照史弘直的想法,只要造成了南蛮入寇的事实,精力都放到北边的大魏肯定没办法派出军队来进行反击,只能依靠他们这些当地世家的力量来抵御南蛮,如此以来只要他们这些人上书给朝廷,说些江随云的坏话,那么岭南道观察使换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他们达成目标之后,就会逼迫南蛮退去,岭南道依旧是他们的地盘,此外还可以接着南蛮入寇的机会将那些在战火之中失去主人的土地据为己有,向境内的百姓摊派一笔平贼的加税,又可以收敛一笔钱财,如此一举三得岂不妙哉。

    只是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匆匆数月之间,大魏都城就被漠北大军攻破,整个大魏竟然被划分成了若干块,他们送往京城的文书早就不知道被丢到那里去了,不仅没有等来罢免江随云的文书,还迎来了李悠的大军。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还是商量商量该如何渡过这次难关吧。”座中辈分最长的史孟麟打断了众人对史弘直的批驳,将话题引回到正轨上来,“若是嘉州伯的大军败了倒还好说,他们依旧要靠我们这些人来平息事端,但要是嘉州伯大胜,那么我等勾结外寇的事情可是瞒不过他去。”

    “嘉州伯如今只带了两万兵马南下,而南蛮却有八万大军,再说了还有我们从中报信,他要打赢这一仗恐怕不容易吧?”史家老四史震直迟疑的问道。

    “嘉州伯年纪虽小,却是家学渊源,初次临战就从北虏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救回了先皇,日后又在云州编练团练,剿灭混元教贼寇;北虏围困京城之时,勤王军皆不敢与敌交战,唯有他率军屡破北虏,杀敌上万;现在他又接收了河东讨贼大使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