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改制,改制后对他们的权势影响有多大,手底下的土匪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些都是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
所以他们不可能不关注。
方东全、黄学仁齐齐沉默,而陈屠夫这个傻大个则是看了看方东全、黄学仁他们一眼,然后又是扫了钱梦久,柳八苟他们一眼,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紧接着再一次低下了头。
他选择了和方东全、黄学仁他们一样沉默思索。
显然也是知道了这一次军制改革的讨论,对他自己的影响也会极大。
看见方东全、黄学仁、陈屠夫这三个可以说是大唐王朝里最重要的武将一言不发,李轩面色虽然依旧,但是内心里却是已经有了微怒。
他就知道,军制改革是不可能那么顺利通过的,因为这牵扯到了黄竹山里的两个实权派:方东全,黄学仁。
同时陈屠夫乃至刚投诚不久的蔡二虎也是牵扯其中。
他们会担心甚至害怕因为军制改革而失去权力。
为何?
刚才白云奇可是说了,如今大唐王师里存在着两个严重问题,一个是编制不同,而另外一个则是指挥不畅,这两者加在一起则是导致了各部不能有效配合的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说编制也就罢了,十个人一队,二十个人一队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左右不过是一个表面编制的问题罢了。
但是偏偏这里头还加入了指挥权的问题,如此也就不能不让他们警惕了,这万一一不小心自己变成了光头司令,自己手底下的土匪变成了别人的土匪,他们还在怎么在这黄竹山,怎么在这大唐王朝混啊。
之前攻打黑虎寨、黄桂山的时候,虽然李轩下了圣旨让方东全全权负责,钱梦久为监军,不过大家伙实际上都没把这当回事,方东全实际上也根本指挥不动黄学仁以及陈屠夫,凡遇大事,还是得商量着来,大家都同意了后才能有所动作。
然而即便是这样,就让方东全和黄学仁、陈屠夫他们之间生出了间隙,如果如今借着军制改革的名头,正式把指挥权给确定了下来,恐怕就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和矛盾了。
而这正是黄学仁、陈屠夫、蔡二虎所担心的主要问题。
至于方东全,他倒不是担心这个,他更担心的是李轩让他成为全军统帅,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从而加深他和黄学仁、陈屠夫乃至王丹旭,白云奇之间的矛盾。
诸多武将们是各有所思,一个个都是考虑着得失。
上首的李轩见方东全他们迟迟不开口,耐心也是在一点一点的失去,尽管他很早就知道,方东全他们可能会有所意见,但是却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一语不发。
而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可惜的是,作为皇帝的他是不能遇到事就亲自下场的,哪怕是下面吵翻天了,他依旧得保持高高在上的皇帝形象。
当这山沟皇帝也有大半年了,慢慢的也是让李轩摸索出来了如何当一个皇帝,或者说怎么样明哲保身,始终在群臣之中保持超然的天子地位。
那就是不要亲自下场参与一些事的争论,尤其是矛盾重重的那些事,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他可以让代言人发言,但是自己是绝对不能亲自下场的。
比如说这一次的军制改革,他就是让白云奇跳出来提出,最后如果顺利通过的话,那么自然是最好的,他就会顺势批准军制改革计划。
如果方东全他们强烈反对的话,李轩自然是不会强行推动,而是后续再想办法,因为他没有亲自下场,那么也不会和方东全他们彻底闹翻脸,从而保留了缓冲的余地。
眼见方东全他们依旧沉默,李轩给白云奇使了一个颜色,下头的白云奇当即再一次开口道:“看来大家是都同意军制改革了?”
这是一个逼问,方东全你们不是不说话,想要沉默对抗吗,白云齐,或者说李轩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逼他们说话,只要他们开口了,那么就参与其中,稍候哪怕是进入讨价还价也比现在僵持下去来的好。
果然,白云奇开口后,方东全就是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对,而是道:“军制改革自然是需要的,不过该如何改,还是要慎重再慎重!”
方东全一开口,黄学仁也是不甘落后:“不错,明军来袭再即,继续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找一个周全的方法增加实力,如此才能有效挡住明军的进攻!”
方东全的话其重点是慎重,而黄学仁的话,重点则是‘周全’这两个字。
陈屠夫此时眼珠子一转,也是跟上了他们的话:“我也觉得要改,而且要改得好!”
李轩听到陈屠夫的话,不由得暗思,这个陈屠夫平日里看上去就是一个傻大个,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出来的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是却暗藏玄机啊。
‘改得好’?
怎么才算是改得好?怎么改才算好?
尼玛,这三个武将清一色都是大字不识,平日里看上去也都是大老粗,但是怎么到了今天就变成那么精明了呢。
他们的这种精明,哪怕是柳八苟、钱梦久他们这些读书人都是没有的。
不过李轩也能理解,方东全、黄学仁这两人都是混迹江湖多年的土匪头子,手底下都带着好几百人的土匪,这能够当十几年土匪,而且还是当到了土匪头子,中途没有被官兵剿灭,也没有被其他土匪灭了,这没点手段怎么可能?
即便是陈屠夫能够在这大半年里从一个屠夫成为大唐军方里的第三号人物,只是单纯依靠勇猛?
绝对不可能!
别的不说,他能够让手底下二十多个披甲悍匪服服帖帖的,他一说冲锋,他们就毫不犹豫的跟着冲出来,单凭这一份本事,那是连方东全、黄学仁他们都比不上的。
这三个人,你说他们傻?
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
方东全他们也就是不识字而已,但是论起人情世故,争权夺利的本事,柳八苟、钱梦久、王文华这三个读死书的人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要不然的话,这大半年来,方东全和黄学仁以及陈屠夫三人也不可能一直牢牢的把控着军权,让柳八苟他们半点都插不上手。
即便是李轩这皇帝以及白太后,也只能是从其他方面入手,李轩找半大孩子弄近卫军,白太后则是利用了明军俘虏的机会,让白云奇建立后军。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恐怕现在他们手底下还一点人都没有呢。
当这三个人相继发表了‘慎重’‘周全’‘改得好’这三个看法后,李轩再一次朝着白云奇点头!
当即,白云奇就是道:“军制改革,首要当属确定统一编制,臣这里有一份详细编制,恭请圣阅!”
说着就是从袖子里拿出来一份奏折递给了李轩。
李轩接过来,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番,为何装模作样,因为这奏折实际上就是他写的,写好以后才交给白云奇,白云奇再找人抄了这么一份,上面写的是什么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装模作样看了一番后,他把奏折随手递给了最近的柳八苟:“众位爱卿也看一看!”
柳八苟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列了一大堆的数据,让看管了之乎者也的他一时间都是有些愣了。
不过好说好歹还是能看懂的,但是如果说看懂也不对,因为他能够看懂里面的词句,但是这些词句代表着什么,他可就搞不懂了。
没办法,李轩写出来的这些东西虽然说不怎么深奥,没有什么专业术语,但是依旧是挖空了李轩前后两辈子所有的军事知识。
而且还用了不少近现代的词汇,比如说火力密度这个词汇,柳八苟只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这半懂不懂得看了一番后,柳八苟又是转给了王文华、钱梦久他们看,这两个人也是如此,看的一愣一愣。
不过这三个文臣看过后,却是没有再传给方东全他们了,为何?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不认得字。
此时,白云奇就是开口解说起来:“臣的这一份编制,参考了近卫军那边的编制,也参考了伪明那边的编制,再考虑到我军兵力不多,汇总制定了如下编制。
我大唐有前后左右、镇西军、近卫军一共六军,其中近卫军乃天子亲军,不在此次改编之列。因此这次军制改革,主要是集中在常备军之五军。
如今五军,各有长矛兵、刀盾兵、弓箭兵,数量不一,编制不一,参差不齐,作战时无法集中配合。
因此,臣以为这五军应当整合起来,按照兵种编立成军,最后组建成一支大军。
为此我大唐应编立长矛兵三队,以三十六人为一队,长矛兵乃全军中坚,战时迎战敌军中军。
编重甲刀盾兵一队,计三十六人,为全军前锋。
编轻甲刀盾兵两队,每队三十六人,为全军厮杀。
编弓箭兵两队,每队三十六人,为全军提供远程火力。
编辎重兵一队,每队三十六人,为全军提供后勤供应。
上述每队含队正一员,队副一员。
如此共有九队,共计三百二十四人,刚好和我常备军现有人数相当。”
这一次,白云奇说的时候并不快,而且也算是通俗易懂,众人一边听着一边齐齐点头。
白云奇说的这些所谓编制以及人数,实际上和目前大唐常备军里的兵力以及各兵种是差不多的,比如说重甲刀盾兵,目前大唐常备军就二十多个人而已,也只能编一个不满编的队,再多的话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盔甲。
弓箭手也同样如此,哪怕是收复了鸡冠山、黑虎寨、黄桂山这三家土匪窝,但黄竹山里的弓箭手也就五十多人,再多的话也没有,因此也只能编两队。
轻甲刀盾兵的话,由于对装备要求不高,一把刀一方小圆盾基本上就行了,但是刀盾兵对士兵的个人勇武有一定的要求,能够编出两队了也是差不多把人掏空。
倒是长矛兵要简单的多,基本上是个青壮土匪都能充任,因此人数最多。
至于辎重兵,则是更没什么要求了,甚至不是青壮都可以充任。
这个编制计划,是李轩根据近卫军以及黄竹山现有的那些土匪们搞出来的,其核心目标就是把分散在各军的弓箭手,刀盾兵等集中起来,然后组建为一支完整的军队。
毕竟大唐常备军的兵力本来人数就少,如果再搞五个各自为战的独立作战单位,这打打土匪还行,但是如果遇上大量敌人,而且还是明军那种正规军,正面对碰之下,会死的很惨的。
但是如果能够按照兵种划分为九个小队之后,那么这三百多土匪青壮就能够化为一个整体,进而和敌军作战。
这样的作战效率,肯定是要比小单位作战要强得多。
当然了,这种编制也有他的极大缺陷,那就是缺乏灵活性,这三百多人必须是作为一个整体作战,而不能说单独分出几十个人去作战。
不过李轩又不打算搞什么特种作战,他们的对手也不是只有几个人,几十人的土匪,而是动辄成千上万的明军。
自己的兵力本来就少了,如果还不集中兵力使用,而搞什么小而精的话,很容易被人家一口口吃掉。
白云奇说的这些,,方东全他们自然是听得懂,但是他们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按照这个编制的话,那么这三百多人都得集中到一起,大家的手下就会被混编,这么一来,他们各军的独立性也就被打破了。
打破各军的独立性,把他们柔和在一起,建立由上至下的指挥体系,这也是李轩这一次军制改革的重要目的。
白云奇的话语落下后,方东全他们也是不再沉默了,而是开始说了起来,不过他们对详细编制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三十六人为一队很正常。
甚至他们还提出了一下补充意见,比如说,一队之下,可以再设六伍,这样容易管理的同时,也能制造更多的官位,好下面的人容易升迁,有个奔头。
除了这些补充意见外,他们更关注的是如果五军整合为一军,那么谁来当新军统帅?
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
这一次的军制改革,详细编制的问题并不大,因为除了李轩自己外,实际上其他人并不怎么关心是十个人一队,还是三十个人一队。
因为只是编制改变的话,对他们自身的权势影响并不大。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编制改动之后,各队的队正、队副人选,以及更重要的新军统帅人选。
以往的大唐常备军前后左右、镇西军一共五军,都是各自为战,方东全、黄学仁、陈屠夫、白云奇、蔡二虎各自担任一军统帅。
然而如今却是要把这五支独立的军撤销,整合成为一支大军。
这样他们就不得不担心,自己的权势是否会被削弱!
所以,当众人都表示对详细编制没有意见,并且还提出了在每队下面增设六个伍之后,议事殿里是再一次沉默了下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接下来就是大家讨论各队人选以及新军统帅的时候了,新成立的新军,是需要将领统帅的,下面的各队也是需要得力的人选来担任队正的。
看着他们的沉默,李轩却是没有过多的担心,他为了今天,已经是做了许久的准备,心里头早已经是有了一套方案,甚至连预备方案都是准备了至少两套。
他就不信了,自己堂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还玩不过这些大字不识的土匪头子。
不过议事殿上的沉默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自诩百官之首,三天前刚被封为中极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柳八苟就是出列道:“如今新军初立,急需一员大将掌管新军,稳定军心,训练备战!”
此时,王文华、钱梦久两人都是相继道:“臣附议!”
对于他们这三个文臣而言,谁当新军统帅,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反正他们都无法插手军权,还不如早些定下来安心备战明军呢。
但是他们的话,却是让方东全他们几个武将脸色略变。
这个时候,白云奇字再一次出列道:“柳大人所言甚是,新军人事需要尽快决断!”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然后看了眼方东全,他们道:“我大唐王师虽然猛将如云,但是论起战略眼光,唯有方将军能够担任新军统帅重任!”
方东全听到这话,没有露出什么高兴的神色,反而是摆了摆手:“我何德何能担任新军统帅啊,我看黄大人才是最适合的!”
不过黄学仁也是推迟道:“方将军你威望足,资历深,你当新军统帅,大家伙才服啊!”
看着他们进行着推迟,李轩略微皱眉。
白云奇举荐方东全担任新军统帅,自然也是李轩安排的,这里头有三个理由让李轩这么做,一方面是方东全的威望和资历的确是诸将里最深厚的,他来当这个新军统帅是名副其实。
第二嘛,他想要加剧方东全和黄学仁、陈屠夫他们的矛盾和冲突,平日里大家都是地位相当,现在方东全你跑到黄学仁头上去了,黄学仁回服?肯定不服啊!
而第三,则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想要把这个人高高的抬起来,以便架空他。
至于怎么架空?李轩可是还打算在新军里设立多个副帅,这些副帅的人选不用猜就知道会是谁,那就是陈屠夫、白云奇、蔡二虎他们几个人。
重点是,李轩打算让副帅直接兼任下面的各队队长职务。
这样一来,高高在上的全军统帅就极有可能被下面的手握各队的实权副帅们架空。
换句话说,李轩就是想要剥脱方东全直接掌控基层士兵的机会!
当然了,如果不是方东全,而是换成黄学仁当新军统帅的话,李轩也是可以接受,反正不管谁上去当这个统帅,李轩估计着最后都是被别人架空的命运。
而方东全和黄学仁两个人势力最大,他们的左右两军在击败鸡冠山、黑虎寨、黄桂山之后,已经是膨胀到了百人规模,他们两个人的左右两军,就占据了大唐常备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所以别不管是能够架空方东全还是黄学仁,对李轩历来说都是好事。
但是李轩自诩聪明,偷偷的埋雷,但是人家也不傻,不管是方东全还是黄学仁,一个个都是推迟着呢,他们兴许是没能看出来李轩的全部用心,但是多少肯定是会猜出来李轩弄出来的这个新军统帅看上去很美好,但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眼看着他们各自推辞,而且推迟的口气极为强硬,这也就让李轩不得不放弃了之前的打算,看来想要把他们中的一个架空难度太大,所以他很干脆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所以他当即开口道:“新军统帅责任重大的确是不好轻易决定,而且后续新军组建的训练也会有各队队正负责,那么,这统帅就过些时日再议。不过统帅人选可以延后再议,不过这副帅、各队队正的人选就不能拖了!”
这一次,李轩并没有让白云奇充当马前卒了,而是亲自开口道:“副帅的话,方将军、黄将军、陈将军、白将军、蔡将军皆任之。”
他这一句话,就是把议事殿里除了王丹旭这个近卫军统帅外的所有将军都按上了一个副帅的名头。
而且不给众人考虑思索的时间,继续道:“接下来的各队队正、队副,诸位爱卿可有人选举荐?”
既然无法把方东全、黄学仁的其中一个架空,那么李轩就采用了第二个方案,那就是把这五个人全部按上副帅的头衔,但是在第一个方案里,李轩是准备让副帅兼任各队队正的,但是现在这个第二方案却不是了。
其实不管是前一个方案还是现在这个方案,虽然有诸多的不同,但是都有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试图不再让方东全、黄学仁这两个人直接掌控军队,哪怕是下面的队正是他们的心腹手下都比他们亲自掌控来得好。
但是这些队正、队副哪怕都是方东全他们的心腹,但是人总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李轩在背后搞点小动作什么的,不信不能把他们拉拢过来。
要拉拢人,没有什么是一个官位办不到的,如果有,那就给更大的官位!
而大唐什么都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