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闲王-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一位现代青年带着空间穿越到唐朝倒霉王爷李佑的身上
 69559

第一章 燕王李佑() 
时值贞观二年一月三十,在定州与幽州之间的官道上,有一千人队伍缓缓前行。

    队伍之中有一豪华马车,马车内躺着一九岁少年,少年相貌俊秀,脸色却很是苍白,好像病的不清。

    此时,那少年缓缓醒来,双眼无神的看着马车车顶,颠簸的马车,使得少年好似感知到全身不舒服,渐渐恢复了神色。

    ‘渡劫失败,然后穿越了,而且还是魂穿,真是命硬连阎罗都收不了’,少年自嘲了一会,想道:这肉身的身份倒是不错,燕王李佑,唐太宗第五子,现在是在去藩地的路上。

    ‘才九岁,就要离开父母,去幽州那么远的地方,天气还这么冷,难怪会病倒,被我钻了进来,可怜的孩子啊!’

    感受到身体的虚弱,李佑缓缓坐起,将盖在身上的被褥掖实,靠在马车上,心念一动,两个玉瓶出现在他的手上。

    打开其中一个玉瓶,一股药香味传了出来,李佑直接倒了一粒塞进嘴里。丹药入腹,瞬间化作一道暖流游遍周身,整个身子感觉舒服多了。

    ‘不愧是只溶在口不容在手的伸腿瞪眼丸,一粒入腹,百病皆消’,李佑又打开另一个玉瓶,倒出一粒丹药扔进嘴里,一股源源不断的药力滋润着虚弱的身体,转眼已经恢复健康。

    ‘好在那个神奇的空间随着元神跟了过来,不然这辈子修仙无望了!’

    舒缓了一下身体,李佑笑了:这身子骨还算不错,适合修炼。

    ‘占了你的身子,完成你的愿望,我们算两清了’,李佑重新坐了下来,暗自沉思:想要回到长安,办法其实有很多,但选择哪一个呢?

    闭上双眼,一个个不同的想法快速在脑海掠过,李佑突然双眼一睁,喝道:“来人”。

    马车车门打开,一名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施了一礼:“王爷,有何吩咐?”

    “原来是薛长史”,见着来人,李佑就从记忆里找到他的身份来历:薛大鼎,字重臣,燕王的长史。

    “本王想要写份文书给父皇”。

    “王爷稍等”,薛大鼎转身出了马车,不一会端着笔墨纸砚走了进来,同时,马车也停了下来。

    摊开纸张,李佑斟酌了一下语句,便快速书写起来,好在他前世闲暇时学过书法,练过繁体字,不然可真够丢人的。

    字数不多,很快就写完了,李佑搁下毛笔,用了印信,将文书吹干,叠好之后交给薛大鼎。

    接过文书,薛大鼎犹豫了一下,道:“王爷,需要臣润色一下吗?”

    薛大鼎并不曾看见文书的内容,有此一问也是因为李佑年岁还小,担心他用词不妥,凭白丢了脸面。

    李佑也知他是好心好意,微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简单,直白,一看就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样很好”。

    薛大鼎没有再多说什么,端起笔墨纸砚准备出马车。

    李佑连忙问道:“薛长史,还有多久才能到达幽州?”

    “臣正要禀报,还有三个时辰,未时(十三点到十五点)应该能够到达”。

    李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薛大鼎见状,知道李佑没有什么问题,端着东西出了马车,随后安排人将文书送往长安。

    随着薛大鼎下了马车,马车再次启程,感受着马车传来的颠簸,李佑暗自嘀咕了一句:堂堂王爷,连个侍候的丫鬟都没有,这是要有多不受宠啊!

    暗暗吐槽了一番,李佑盘膝而坐,再次唤出一个玉瓶,倒出一粒丹药服下,开始李佑的第一次修炼。

    李佑的马车后面还有一辆马车,薛大鼎站在车辕上,目光时不时的看向李佑的马车,暗自沉思:王爷明明病的很厉害,为何看起来脸色红润,好像比之以前还要健康,就连气度都比以前稳重了一些。

    ‘难道王爷先前是装病?’薛大鼎摇了摇头,给王爷把脉的大夫还是他令人找的,就算没有大夫,普通人也能看出他病的很重。

    ‘奇怪,真是奇怪’,薛大鼎收回目光,不再多想,转身进了马车。

    走走停停,三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队伍终于来到幽州城外。

    马车内,李佑睁开双眼:看来是到了幽州城。

    心思刚落,薛大鼎再次走了进来,道:“王爷,幽州官员已经等候在城门外”。

    李佑顺着打开的车门看了前方一眼,十数人站在城门前哆哆嗦嗦,显然是冻的不清,道:“就说本王病了,该怎么处理,你就怎么处理,不用来问本王了”。

    “是”,薛大鼎看了李佑的脸色,依旧红润,根本没有先前大病时的苍白,不过李佑拿病情说事,他也不好反驳。

    车门重新关上,李佑也懒得再修炼,躲进被窝里躺好:反正过一段时日就回长安了,幽州的事,我才懒得关心。

    大约过了几分钟,马车再次启程,只是很快再次停了下来,马车外传来薛长史的声音:“王爷,王府到了”。

    李佑闻声,下了马车,抬头看了匾额一眼,便跟着小七进了府内。小七是李佑身边的内侍,十五六岁的年纪。

    一路来到卧室,李佑打发了小七,转身消失在房间之内。

    神奇的空间,李佑前世所得,他也因此走上传说的修仙之道,后来渡劫时,没能渡过最后一道心劫,身死穿越。

    空间之内有万亩方圆的土地,围绕着土地周围的是一片大海。

    土地中央有一座高山,高山的顶端是一座天池,天池上有一座岛屿,岛屿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

    天池四方有四道河口,天池里的水顺着河口流出,顺着山体流到山脚,形成四条大河,分别以东南西北命名。

    高山四周是平原,四条大河流向四大平原,最后汇入大海。

    东平原与南平原种植的是各种药材,西平原种植着丰富的青草,草原上放养着猪马牛羊等动物,北平原种植着各种粮食与蔬菜。

    高山分三个层次,上层种植的是稀有木材,中层种植的是寻常木材,只是山林中放养着不少珍奇野兽,下层种植的是各种果树。

    四合院,东耳室是巨大的书房,书房内藏着各种书籍,全是他渡劫前为了以防渡劫失败亲自收罗的,只要认为是有用的,他都藏了进来,没想到如今还真用着了。

    手捧记载着唐史的书籍,李佑找到了历史中有关李佑的记载。

    “咦~,李佑并没有在贞观二年去封地就任,为何这个肉身的主人却来到幽州了呢?”

    李佑好奇了一会,也没有在意,不管这是历史世界还是平行世界,对他来说都一样,他又不打算当皇帝之类的。

    他现在最想的就是完成前身的愿望,回到京城长安,然后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此次进来空间,就是为了保险起见,打算再上一道文书,让李世民可以召自己回到京城。

    快速的查看了历史记载,李佑找到了一条自己想要的信息:贞观二年三月份,关中发生蝗灾,很是严重。

    李佑坐到书桌前,再次写了一道文书,暗道:你若是召我回去,我这空间里的数万斤粮食就给你了,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写好文书,李佑出了空间,召来小七,吩咐道:“将这文书交给薛长史,让他派人快马送往长安”。

    “是”,小七将文书揣在怀里,小跑着出了房间。

    “太冷了”,李佑搓着双手,走向床榻:我还是赶紧修炼,早日达到冷热不侵,就不用受这份罪!

第二章 文书() 
长安城,甘露殿里间,三十岁左右的李世民端坐在书案后批阅着奏章。【 】

    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内侍李贵手捧文书走了进来,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案前,躬身道:“皇上,燕王殿下有文书送来”。

    ‘燕王’,李世民一愣,皱眉一想,才想起燕王是自己的第五子李佑,前段时间已经去封地去了。

    想起李佑离开时死活不愿走,李世民对那封文书中的内容有了猜测:肯定是想回来啦。

    好歹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就算不想理会,还是搁置了毛笔,接过文书。

    “咦~,不曾见过的字体,倒是别有风范”。

    李世民想了想,李佑身边没有什么书法行家,可这字到底是谁写的呢?他从没想过是李佑亲手所写,谁家九岁的孩子写的了这样的好字啊。

    想不到,李世民也懒得多想,看起了公文上的内容。

    ‘当父皇见到这份公文的时候,我已经到了幽州,一路走来一月有余,天天想起父皇和娘亲,还有兄弟姐妹,每每想到此,我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想象着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可是每次想象的结果,都让我觉得心碎’。

    “粗陋不堪,没有一丝章法”,李世民摇了摇头,不过很快他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标点符号上:有趣的东西,将每句话全部断开,确实很是方便,也不知道这小子从哪想来的办法,真是妙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咦~,这首诗写得不错”,细细品鉴一番,李世民的心有些软了,想起李佑还未成年,就远赴幽州,对他确实有些残忍了。

    ‘唉,不说这些伤心事了,说多了都是泪。话说我偶然发现一道秘方,是制盐的秘方,用那秘方制出的盐不但廉价,而且精细嫩白,且制作相当简单方便,相信若是依照此法制盐,不出数月,大唐百姓从此不再缺盐’。

    ‘当然,前提是由朝廷制盐与销售,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盐本是暴利之物,有此可富裕国库,国库有了钱,可以为百姓做的事就太多了;二,生产多少盐,全由朝廷控制,可对外销售,以盐控制外邦;三,朝廷销售,可抑制盐价,惠利百姓’。

    ‘当然,一旦这么做,肯定有当官的说是与民争利之类,但英明神武的父皇一定比谁都清楚事实的真相’。

    ‘最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这些都不是我的理想,我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每天吃好喝好就够了’。

    ‘不出朕所料,这小子果然是想回来’,李世民又看了看文书上关于制盐的事,暗自笑道:为了能够回来,这小子也够拼了,不过这朝廷制盐与销售……

    李世民将文书合上,闭上双目,暗自沉思起来。

    盐铁的重要,谁都知道,可是他现在还不敢将盐铁收回,因为他得罪不起世家,隋朝灭亡的教训,才刚过去不久,他又怎么敢这时触碰世家的利益。

    李贵抬头看了进入沉思的李世民一眼,缓缓退出甘露殿里间,守在外间。这时,一名小内侍走了进来,将手中文书交到他的手里,轻声道:“这是燕王殿下派人送回来的文书”。

    李贵接过文书,挥了挥手,见着小内侍离开,看着手中文书,暗道:一连两道文书,这燕王殿下到底要做什么。

    暗自揣测了一番,李贵再次走进里间,见着李世民仍旧在沉思,犹豫着要不要出声。

    ‘皇上是因为看了燕王殿下的第一道文书沉思,这第二道文书会不会与第一道文书有关呢?’李贵想了想,最终还是出声道:“皇上,这是燕王殿下的文书”。

    李世民睁开双眼,看了李贵手里的文书一眼,皱着眉头接过,打开看来。

    ‘干旱之年,恐有蝗灾,父皇可令人到关中各地翻弄田间土地,检查是否有蝗虫’。

    ‘蝗灾’,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厉害了,蝗灾可不是件小事,更何况旱灾还没过去,两灾同起,粮食缺乏,民不聊生啊。

    李世民不敢耽搁,当即喝道:“李贵”。

    “老奴在”,李贵一个激灵,心中暗自猜想燕王李佑的文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暗中派人前往关中各地,翻开田间土地,检查是否有蝗虫”。

    “老奴这就就安排”,李贵闻言吓了一跳,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马跑了出去。

    李世民又将目光放在文书上:一,可令关中百姓将鸡鸭驱赶到田里,将还没有飞起来的蝗虫吃掉,亦可取火焚烧;二,用细网捕捉,可用油锅炸着吃,非常美味;三,准备粮食,做好赈灾的准备。

    ‘第一条是对付幼虫,第二条是对付成虫,第三条是对付灾后,三条建议虽然简单,但至少给出了方向,只是这小子怎么会肯定有蝗灾?’

    李世民发现自己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现在想想,也只记得他的名字,就连相貌都有些模糊了。

    ‘看来朕应该抽取一些时间关心关心自己的子女!’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一皱眉头,贞观二年正月,他将自己的儿子都封王,可是唯独将燕王李佑赶去幽州。虽然其中有李佑顽皮的因素,但李佑毕竟还小,顽皮也是本性。

    ‘是朕太偏心了吗?’李世民摇了摇头:等此事一过,再将他召回吧。

    此时,李贵急急跑了进来,道:“皇上,刚才去西内苑田间检查的人回来报,确实发现了蝗虫,蝗虫大部分尚未长成,还不能飞起”。

    “果真有蝗虫”,李世民心中一惊,西内苑是皇家园林,里面种植了十几亩田地,有专人料理,就连那里都出现了蝗虫,可想而知整个关中都将会蝗虫蔓延。

    “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前来”。

    吩咐了李贵,李世民再次拿起李佑的文书看了起来,尤其是三条建议,需要他完善丰富。

    ……

    幽州燕王府,缩在房间里的李佑一阵唉声叹气:这都二月末了,怎么还没来圣旨,难道李世民就这么不待见我?

    李佑转念一想:也是,他若是待见我,又岂会让九岁的我离开长安,来到幽州,而同时被封王的李泰,李恪等人,却留在长安。

    想到这些,李佑止不住的冷笑:也好,这样也好,除了阴妃这个生身母亲,我也没有什么牵挂,日后再渡心劫,也不至于再次陨落。

    ‘至于李世民,本来我还想着做些穿越众都要做的事情,造纸,印刷,耕种,打突厥,灭吐蕃,可惜现在也用不着了’。

    “唉!”这一叹是为大唐百姓,也是为了已死的李佑,或许还有他自己。

    “来人”。

    小七闻言跑了进来,道:“王爷有何吩咐?”

    “告知薛长史,本王要闭关一段时日,无论有什么事都莫要打扰本王,有什么事让他自己处理就好”。

    “闭关?”小七迷茫的看着李佑,完全不理解九岁的小孩子闭关做什么。

    李佑盘膝坐在床上,也不解释,目无表情的说道:“除了送饭,莫要打扰到本王,更不要触碰本王”。

    见着李佑闭上双眼,小七也不敢多问,转身出了房间,关好房门。

    原本闭上双眼的李佑睁开双眼,自言自语道:在外面布置个幻阵,然后进空间里闭关,这样就不怕别人打扰。

    伸出右手,手上多了几枚玉符,李佑随手布置了一个幻阵,随后本体进入空间,床榻上留下一个闭着双眼的身影。

第三章 回长安() 
三月,蝗灾爆发,好在朝廷早有准备,防灾的方法早已以文书的形式下发到关中各地,尽管最后还是有了些损失,但结果还是喜人的。

    蝗灾已经过去,李世民以及几位亲信大臣齐齐松了一口气;这一个多月来,他们不但承受着蝗虫带来的压力,还有朝上官员带来的压力。

    蝗虫带来的压力自是不用多说,但官员带来的压力却是要提一提。

    在古代,很多人认为蝗是天灾,不可以人力制之,就是说,不管你知不知道有蝗虫,都不可制蝗虫,任由蝗灾发生。

    李世民等人就受到了官员不可制蝗虫的压力,好在这个喜人的结果让那些官员全都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说什么。

    甘露殿内,李世民端坐在书案后,享受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们的奉承,直到他自己听的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才摆了摆手,让一众大臣离去。

    身心舒坦的李世民有心去立政殿,接受长孙皇后崇拜的目光;可是看着书案上密密麻麻的奏章,最终没有起身离开。

    刚想打开一个奏章,李世民忽然注意到书案上摆放的李佑文书;当时他觉得文书的字体很是不错,就留在书案上,偶尔比划两笔,此时见着,才想起李佑回京的事还没办。

    ‘这小子恐怕早已等的不耐烦了’,李世民收起文书,提笔写了一道诏书,最后盖上印玺。

    合上诏书,李世民道:“李贵”。

    “老奴在”。

    李世民将诏书递给他,道:“先将诏书送到门下省审核,再派人持诏前往幽州宣召燕王回京”。

    “是,老奴遵旨”,接过诏书,李贵的心里一阵感慨:这燕王好本事,去了幽州还能这么快就被召回!

    等到李贵出了里间,李世民再次将目光看向文书,暗道:等你回来,一定要问问这字是谁写的?还有你是如何知道蝗灾与制盐之事?朕很好奇呢!

    ……

    四月中旬,已经进入夏季,天气渐渐转暖(古代以农历月份划分,一,二,三月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十一,十二是冬季)

    幽州燕王府,正在处理政事的薛大鼎薛长史忽然接到长安来使的消息,急忙放下手头事,接见前来传诏的使者,同时派人前去请燕王李佑前来。【 】

    李佑的寝室之外,小七听到讯息急忙进了房间,来到床榻前,对着仍旧闭着双眼的李佑小声道:“王爷,长安有使者前来传诏,请王爷前去接诏书”。

    空间内,天池的小岛上,已经突破先天的李佑悠哉悠哉的坐在河边钓鱼,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小七的声音,心中一动,出了空间。

    李佑睁开双眼,问道:“知道是什么事吗?”

    小七摇了摇头,猜测道:“想来是好事”。

    ‘好事,还能有啥好事’,李佑不置可否,收了阵法便随小七前往客厅,接了诏书。

    ‘没想到李世民还有点良心,竟然让我回长安,只是不觉得太迟了嘛’,李佑对薛大鼎懒散的吩咐道:“薛长史,准备一下,我们回长安”。

    “是”。

    李佑对回长安不上心,薛大鼎却非常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