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来到茅草屋,看着仿佛苦行僧居所似的地方,眉头就是一皱,这个地方能住人吗?我看着从里面走出来的唐笑,险些没认出来,她长高了一些,也瘦弱了很多。

“皇上回来晚了。”唐笑看着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的说着,“姐姐很想你,可惜终是没能见上皇上的最后一面,她是带着遗憾走的。”

我深吸一口气,道:“朕知道,亏欠她的永远弥补不了,但是朕会让她走的没有牵挂,来人,将她捆绑了送回皇宫……。”我可以肯定,如果唐笑还留在这里守陵的话,过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又会增加一个坟头。

“你干什么……放开我……。”唐笑没想到崇祯皇帝如此霸道,全然不顾她的感受就把她捆了起来。

第二四七章 【徐龙星的消息】

你凭什么管我……你又不是我的什么人……我在这里陪姐姐有什么不对总好过你对姐姐不理不睬……。”被近卫捆着的唐笑冲崇祯皇帝嚷道,脸色因为过于激动而变的苍白

我看着几乎要破口大骂的唐笑,板着脸道:“朕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力气回皇宫去同吧!把她押回去严加看管。”我说完没有再回头看她,而是伫立在陵前看着那花岗岩制的墓碑。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在陵前一站就是小半天,眼看天都要黑了,上前劝道:“皇上,天色不早了,回去吧!人死不能复生,两位娘娘这辈子也算享到了荣华富贵,走的都很安详

“有句老话说的好,子欲养而亲不在,这话放在很多事情上都有道理,行得遁。朕这是欲宠而人不在,平添了许多遗憾……。”

王承恩一叹道:“有道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又有多少时间能放在儿女情长之上?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皇上不必过于自责。”

和王承恩等人回到皇宫后,我谁也没有见,而是在御书房住了一晚,那些纷纷乱乱的事情都被我压在了心底,我要尽快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正如王承恩所说,儿女情长和一个国家的气运消长相比,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只有处理好了江山社稷才能轮到我感慨儿女情长啊一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隐约听见外面有脚步声,揉揉有些干涩的双眼,道:“谁在外面呢???

王承恩赶紧答道:“是老奴,皇上该上朝了……。”王承恩的话还没有说完,外面己然是钟鼓齐鸣,告诉皇帝和百官们上班的时候到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看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道了句平身后再打量他们,几个月不见,面孔依旧,熟悉的面孔过后便是纷繁的政务,军务。

宋献策首先{'报了关于国葬事宜,并且劝慰崇祯皇帝不要过于哀伤云云;而后孙承宗将近来主要的政务一一呈报,再之后就是卢象升的军务{'报,这些都完了之后还要听取一些鸡肋之事,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中午过后,崇祯皇帝叫王承恩将宋献策等人叫到御书房,大明帝国的决策层在书房内商讨下一步的国家大事。

我把自己这次的江南之行说了一遍,尤其是假银元和郑芝龙的事情,在讲述之余也有上课的意味,毕竟这关乎大明帝国的稳定和发展。

宋献策觉得崇祯皇帝的处置很得当,道:“郑芝龙以海匪起家,不论是海上作战经验还是地理熟知程度,都比朝廷优越许多,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惊动他,微臣听说新港的造船速度很快,相信明年一定能解决郑芝龙这个祸患。”

提到造船,一旁的孙承宗道:“皇上,几个月来造船花费甚多,倪元璐大人己经有些吃不消了,加上北疆将士的军饷和物资供需,京城新军的花费,今年军务开支实在太大,微臣觉得再这么下去,国库将不堪重负。”孙承宗可不希望看到好不容易充盈起来的国库被崇祯皇帝给掏空。

卢象升接着道:“孙大人说的都对,但是微臣觉得军备万万不可松弛,此时乃是多事之秋,鞑子尚未平复,西北和西南边陲也不稳固,还要对南方豪强予以威慑,没有强大的军备如何能行……。”

我觉得卢象升的话很有见地,道:“卢爱卿说的不错,这样吧!江南所赚取的银元将不会缴入国库,全部作为军费开支列入户部,应该能支撑一阵子,那可是近千万银元啊㈠?

宋献策拿出一份奏折道:“皇上,这是微臣按照皇上所说的水上包围封锁计划制定的战略计划,请皇上过目。”

我哦了一声,接过来看了看,大意和我制定的计划差不多,补齐是很多细节,比如到达黑龙江的入海口之后如何前进,进入冬季后如何打造据点,切断辽河后如何引诱漠西的八旗人马入瓮等等,洋洋洒洒一万多字。

卢象升等人早就看过这份宏大的作战计划,见崇祯皇帝看完了,卢象升道:“皇上,如果按照这个战略计划,五年之内必然可以平辽,八旗鞑子将被灭族。”

我放下作战计划书,微微一笑道:“建斗也未免太狠了,灭族之事可不那么容易啊!朕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还有一个笼统的计划,那就是拉拢分化,斟别打压,三十六计不是还有隔岸观火,借刀杀人之计嘛一只要合围之势一成,咱们君臣略微使使手段,就可以看大戏了

孙承宗看过谍报司的档案,知道鞑子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矛盾来自多方面,觊觎皇太极汗位的人有之,和豪格产生隔膜的有之,争功者产生嫌隙的有之,如果从这些方面着手,倒是大有可为。

“宋爱卿,有什么话想说吗?”我见宋献策欲言又止,问道。

宋献策点点头,面带为难之色,道:“皇上,有徐龙星等人的消息了。”关于徐龙星等人的所有情报现在都在宋献策手里,因为谍报司的负责人曹变蛟跟随崇祯皇帝南下了,他便临时充当了谍报司的负责人。

我哦了一声,道:“很久没有他们的消息了,爱卿似乎得到的不是好消息呀!不妨说来听听。”

宋献策起身来到一边的地图旁,指着地图最西南的方位说道:“据谍报司的人说,徐龙星最后出现的地方是八百大甸,之后徐龙星一直西行,如果微臣判断没有错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在天竺。”

“他们跑到印度干什么?难道要学唐三藏取经去吗?”我听了这话愣道:“爱卿能猜出他打的是什么算盘吗?”

宋献策摇头道:“微臣看不出徐龙星此举有何深意,如果硬要分析的话,只有一点能说遁,那就是自古以来,天朝征南罕有胜迹,上到秦始皇,下到本朝征交趾,没有完胜者,徐龙星怕是认为大明帝国无法征南,而躲到南方去了。”

我摇摇头,认为宋献策的分析没有到点子上,徐龙星之前搞了那么大的声势,断然不会龟缩到印度去保命,他肯定有所图谋,至于想要干什么,现下也凭空猜不来。

卢象升说道:“其实抛开徐龙星的事情不谈,西南和西北很是堪忧,本朝开国之初任用土司管理那里,如今那些土司隐隐有不服天朝管的迹象,天启元年四川的土司奢崇明反叛,影响甚大,此时朵甘都司和乌思藏都司都对朝廷阳奉阴违,俨然割据一方。”

孙承宗摇头道:“皇上,虽然卢大人说的都是实情,但是西南西北万万不可发兵,即使发兵也不会有胜算。”孙承宗深知边远之地作战是如何不容易,尤其那二处地方地形复杂,天气多变,一旦用兵,就似一个无底洞,能把大明帝国吸干。

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后世时候的四川云贵以及西藏等地,此时的这些地方非常复杂,民智未开,大多处于奴隶社会,征讨没有特别的意义,又有大自然作为天然屏障,确实不是用兵的地方。

“如果徐龙星挑动当地的豪族土司作乱,诱使朝廷出兵征讨,这个可能性存不存在?”我觉得这个假设极有可能是徐龙星的用意之一。

第二四八章 【多尔衮的新晋心腹】

沈阳城崇德殿内,皇太极看着手上的奏折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他将奏折看过后放下,放下后又拿起来看看,如此反复了几次。

大玉儿很久没见皇太极这么高兴了,轻声问道:“大汗为何如此高兴?”她知道皇太极很可能是因为政事高兴,而她是不应该问政的,可是心里的好奇让她忍不住问出来。

皇太极非常高兴,道:“我们大金国自己的火炮终于造出来了,朕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那几个从海外请来的人功不可没,本汗一定要好好赏赐他们。”

大玉儿哦了一声道:“那些金发碧眼的人真的那么厉害吗?也没见他们多出一颗脑袋,多生出几只手啊!”

皇太极摇头道:“不要不服气,那些人确实有能酎,虽然骑马射箭他们远远不及八旗子弟,但是造炮教导射击,八旗子弟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们,本汗要马上检阅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欺瞒本汗。”

阿济格来到多尔衮府前翻身下马,将马匹交给门仆后快步如飞走进去,一边走一边道:“老二老二。”按照大的排行,多尔衮排第九,但是论一个娘胎里爬出来的话,他是老大,多尔衮是老二,多铎是老三。

多尔衮推门出来,道:“什么事?不用叫的那么大声吧!?多尔衮的身体最近以来不是很好,将近两米的身高,体重却瘦的不到一百五十斤。

阿济格进来叹了口气,道:“老二,你可能还不知道吧!豪格那个小子在哈密和吐鲁番连打两个胜仗,正准备挥兵南下直取扯力昌和于阗,听说他要打到葱岭去,还说要把成吉思汗比下去呢!”

多尔衮嘿嘿一笑,道:“惩匹夫之勇的小儿,等他他手里的本钱都折腾光了,也就老实了。”尽管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对豪格的战果如此辉煌感到有点意外。

阿济格摇头道:“老二这你就猜错了,有那个汉奸跟着豪格,听说豪格的队伍越打越大,现如今己经有了四万左右的兵力,真如滚雪球一般,越打仗,人马就越多,你说怪不怪。

多尔衮看了看阿济格,道:“来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些?”

阿济格像是看怪物似的看着多尔衮,道:“你怎么无动于衷?豪格那小子将来如果继承汗位,有我们兄弟的好果子吃吗?论头脑,咱们三兄弟就属你强,老二,你可得心里有数啊l??

多尔衮一叹,道:“汉人有句话说的好,千般算计可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咱们兄弟就先别忙乎了。”

阿济格听了多尔衮的话,真可谓兴冲冲而来,悻悻而归,他就纳闷了,一直和皇太极父子心有嫌隙的多尔衮,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多尔衮送走阿济格,转回屋内,就听到里面有人道:“他太心急了,此时切莫和他走的太近,免得引起旁人的猜忌。”

多尔衮点头道:“果仑说的是,阿济格还不如多铎沉得住气,希望他别惹出事端才好。

多尔衮面前坐着的人大概二十左右岁,脸膛红紫,一条油黑的大辩子耷拉在脑后,此人乃是多尔衮新晋的幕僚,多尔衮时常觉得此人乃是上天赐予他的,汉人所说的诸葛亮和刘基,恐怕也不过如此,难得的是果仑上三代都是女真人,看来是老天要使女真兴旺,才降下此人辅佐他呀!

果仑摇头道:“最好是把他支走,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大汗生性多疑,原本对您就提防,万一找个借口那就不妙了。”

多尔衮对皇太极那是太了解了,他知道果仑之言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点头道:“大汗正打算在虎尔哈河附近筑城,就让阿济格去那里吧!一年二年之后再让他回来。”

果仑喜道:“如此最好,另外阿济格刚才提到的豪格一事,您也不能不重视,毕竟按照汉人的传统,大汗百年之后,承接汗位的最大可能就是豪格。”

多尔衮一皱眉,虽然他们三兄弟拥有三旗人马,但是想要和皇太极豪格父子一拼,恐怕胜算不大,况且那些看热闹的人也不会全站在他这一边,他不由问道:“果仑可有良策?”他觉得果仑肯定有应对之策,否则不会说出这话来。

果仑一叹道:“如今能做的就是剪除豪格的羽翼,尤其是那个汉人绝对要除掉,那人一除,豪格才可能会犯错误,才会在扩张中拼掉实力,最好别让豪格察觉,此事一旦被豪格嗅到点滴异常,那就不妙了。”

多尔衮深以为然,如果没有宁完我在豪格身边,凭豪格那个猪头脑袋,断然不会发展的如此之好,他起身道:“如此,我这就去安排,定然叫他死的全然没有一点痕迹。”

果仑看了看多尔衮,道:“其实您应该尽早谋一块地方,支走阿济格的时候不妨告诉他,就说虎尔哈河那里乃是您预谋之地,那样一来,相信阿济格会走的毫不犹豫。”

“果仑之言我也明白,但是豪格己经占了先机,除却西北之地,哪里还有我可以预谋之地啊㈠?他一直对不能拥兵漠西耿耿于怀。

果仑微微一笑道:“在您面前仍然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开原,铁岭,哈达岭一带,那里地形复杂,山丘众多,未尝不是藏兵之所;第二就是占据现在的蒙古察哈尔部,那里虽然南*大明,东*沈阳西临豪格,是三面环敌之地,但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和蒙古诸部*的近,不但可以收纳蒙古诸部的力量,还能起到分化豪格的目的,断了他的后援。”

多尔衮苦笑道:“果仑的布局不错,可惜大汗绝对不会放我走的,即便他把岳托和莽古尔泰等人放走,也不会放我走,就如果仑所说,他一直都在提防我。”

果仑笑道:“没有机会,可以创造机会呀!一旦大汗处于无将可派的境地,那么不放您出去是不可能的,依我来看,不出一年,您就可以等到机会了,毕竟大明朝不会看着大金国不管不问的。”

第二四九章 【生死卧底】

多尔衮正想说什么,有人来报说皇太极有旨,让多尔衮跟随前去观看新炮检阅仪式。多尔衮只好先把这个事放下,道:“果仑,我去去就回,要不你也跟我一起去吧!?

果仑点头应允,道:“好,我回去换套衣服就跟您去,我这身衣服可不大能随在您左右

多尔衮见果仑身上的衣服虽然干净,但是实在穷酸了一些,点头道:“果仑去账房支取些银钱,你的双亲也接到我这里来吧!免得你来回奔忙。”

果仑出了多尔衮的府第,走过几条街来到一处破落的宅院前,一个耄耋老者看到果仑回来,笑道:“回来啦!饭菜都在锅里热着呢!?

果仑点点头,将从多尔衮那里拿来的银子都给了老者,道:“我出去一趟,这些钱你留着花吧!”

来到宅院内,果仑看着门上贴着的萨满教的一种符咒,脸上一喜,入内道:“最近你倒是来的频繁呀!”

屋内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同样的女真人打扮,他看着果仑,道:“最近事情比较多,所以过来的频繁些,你在多尔衮身边怎么样?那个家伙狐疑非常,千万别露出马脚啊!

果仑一笑道:“还行吧!我事事都加着小心,他是看不出来的,再说我这个身份造的如此逼真,他也没处怀疑去。”

“那就好,记住一切小心为上,如果觉察到不对,马上撤离。皇上说了,任务完不成不要紧,以后还有机会,一旦我们有失,那皇上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果仑听了很是感动,道:“放心吧!我绝对不会让皇上失望的,再说还有曹变蛟的谍报司在一旁比着,咱们特务部怎么也不能输给他谍报司,您就瞧好吧!?

“你说多尔衮要你把他们都接过去?”听了果仑的话,那人觉得事情得变一变了,“看来他们留不得了,否则肯定会出现破绽。”

果仑脸上流露出不忍之色,道:“他们说来也是无辜的百姓,真不忍心呀!?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件事我来做,你快去吧!别让多尔衮等的太久了。”那人也叹了口气,说道。

果仑再次见到多尔衮的时候,脸上己经看不出任何问题了,他跟着多尔衮来到沈阳城外的一处练兵场,看着排列在那里的数十门火炮,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

多尔衮吩咐果仑留在观看台,他过去和代善等人打招呼,对新式火炮品头论足起来。

大学士范文程看着那些火炮,不住的摇头,他极力反对皇太极铸造新的火炮,这些火炮耗费甚巨,而且听说己经跟不上形势了,大明朝那边的火器仍然比这高出很多,他觉得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决策。

在范文程得知大明朝进行金融和军事军制改革后,就感觉到现在的大明朝和过去的大明朝己经全然不同,大金国如果想要再和大明朝对抗乃至入侵,都不那么容易了,他觉得现在皇太极应该做的是积极防御,凭借关外的层层山峰和大河,利用对辽东地理的熟悉,以及弓马娴熟的八旗子弟,大明朝绝对讨不得好去,可惜他的这番说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皇太极一点没听进去,依然故我。

皇太极见群臣都己经来了,他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以往都道大明朝火器犀利,现在咱们大金国也有了不输于他们的火器,红衣大炮有什么了不起,且看我大金国如今的火炮,比大明朝的红衣大炮也不遑多让,来人,试炮。”

随着皇太极的话音,一队八旗子弟兵小跑到火炮旁,熟练的检查火炮,调整火炮的角度,然后装填弹药。

“轰砰。”随着炮口喷射的硝烟,千米之外的靶子被准确的击中,一轮射击后便是火炮的机动,安装着轮子的火炮被迅速的后撤二百米,然后又是一番操作,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果仑在观看台后仔细的看着炮队,炮队的每一个动作都被他捕捉到,然后深刻到脑海里,让他觉得意外的是,下面的炮队己经不输于袁崇焕手里的火炮部队,看来女真鞑子还是学到了一些真功夫。

炮队的精彩表演让包括皇太极在内的人为之疯狂,在这些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不去的阴影,那就是大明朝的红衣大炮,以及丧身在红衣大炮之下的努尔哈赤,现如今他们也有了不比大明朝差多少的火炮,能不高兴嘛!一时间对皇太极的歌功颂德之词不绝于耳,隐隐有盖过火炮声的趋势。

皇太极不是一个昏君,自然知道那些赞美之词有多少是真的发自肺腑,有多少是阿谀奉承,他看了看一旁面上没有多少微笑的范文程,道:“宪斗,你似乎不太高兴啊!?

范文程见皇太极似乎忘了自己前些天的进言,道:“大汗,此事微臣以为并无多少可以J改喜之处,就算我们有这些火炮又能怎么样?真正能派得上用场吗?微臣听说。”

皇太极把脸一沉,道:“宪斗不必说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