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听了这话,脸上满是紧张神情,今天一早,崇祯皇帝就率领主力部队东进,只给他和宋献策留下五千人马,并且要他们按照部署尽快拿下洛阳。本来吴三桂对拿下洛阳自信满满,可得知崇祯皇帝只给他留下十门火炮,顿时如霜打的茄子——蔫了。兵力不及贼军,火器又不占优势,这个仗不太好打呀!

宋献策见吴三桂神情过于紧张,拍拍对方的肩膀道:“长白不必如此,我想皇上说的也有道理,此战,攻心为上,贼人已无锐气士气,一锥可破之。”

吴三桂可没有宋献策那么沉着,他是一个带兵的将军,要面对的是很多突如其来的状况,事情没有万一,谁敢保证贼军不会发飙突然杀出城来,空城计不好唱,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诸葛亮,而且司马懿也是独一无二的。

宋献策虽然没有说服崇祯皇帝改变主意,但是对崇祯皇帝的计策很赞赏,如果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去看,冒险确实非常值得。

“长白,架子搭的差不多了,我上去了,看我的旗号行事,成败在此一举,希望天佑大明,天佑皇上。”宋献策说完起步登上楼架子。

吴三桂不敢怠慢,手握佩剑翻身上马,刚才脸上的神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坚毅神色,在他身后则是货真价实的大明精锐,经过战火洗礼的百战勇士。

“西北方向,火炮掩护,跟我冲锋……。”吴三桂见宋献策旗指西北,马上拨马指挥冲锋,身后的精锐则紧密跟随,明军像是一波无法阻挡的浪潮,涌向洛阳城。

李自成马上明白了城外的楼架子是干什么的,站在上面能清楚的看到洛阳城内的布置情况,西北是他们防守最为薄弱的地方,真是可恨啊!

左金王还没等走到城西北,一枚炮弹就在他前面不远处爆炸了,震的他打了一个趔趄,嘴里骂道:“早就说这里不是咱们享福的地方,闯将就是不听,现在好了,人家给你送葬来了,今后说不定永远不用离开了,因为得被埋在这。”他心中始终有芥蒂,认为李自成不该死守洛阳,当初如果抢夺一番就撤,何至于今日如此狼狈。

宋献策在楼子上通过望远镜看的非常清楚,城内军民大部分力量都被吸引到西北角,其他方向虽然都有防御,但是相对松懈不少,手中的旗帜马上又是一变。

第一四八章 【兔子尾巴】

两股强大的势力在中原大地快速的移动着。张献忠的人马拿下宁陵后,马上穿插迂回,舍近求远直扑河南南部的陈州地区;从洛阳出来的崇祯皇帝没有料到张献忠的行动路线,在睢县、杞县、归德一带布置的堵截战术没有发挥作用,不得不跟着张献忠的脚步南下陈州。

行军帐内,我铺开河南地区的地图,看了看陈州的位置,不得不佩服张献忠,张献忠没有攻打太康、鹿邑等地,实在太聪明了,一下子就跳出了我可能围堵的地域。

“皇上,河南乡绅又运来了四十车粮食。”

我对进来的近卫点点头,道:“你去清点一下,告诉他们,这份心意朕记下了。”

本来我还为粮草的事情担忧,可当我抵达睢县归德一带后,迎接我的是热情的不能再热情的地方势力,不但送银子粮食,还乐意派出家丁帮助围剿白莲教的贼军,我当然知道他们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我虽然也“搜刮”他们,可是绝对没有张献忠搜刮的厉害,张献忠是连命一起搜刮,我起码还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几分家底呢!两相对比,相信他们不对我热情一点,纯粹是脑袋坏掉了。

一个侦骑队长走到崇祯皇帝近前,道:“皇上,贼军昨天已经攻下了陈州,没有做停留,正在向西面移动。”

我的手指在地图上向西一滑,入手的是郾城一带,看来张献忠下一个目标就是那里了,“侦骑看到贼军再回来禀报,务必要弄清楚贼军的准确动向。”我的判断是一回事,事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张献忠摆明了不按常理出牌,谁知道他下一步会蹿到哪里呢!

再有一点就是张献忠所部的准确数字,他号称拥兵十万,究竟有没有那么多,只有清楚的知道这些,才能制定对应的作战计划。

我来到一条不知名的河边,这条河似乎是淮河的一条支流,水势借着黄河泛滥的余威很是汹涌。站在桥上拿起望远镜,能隐约看见张献忠所部贼军的大营。

在崇祯皇帝身后则是他的近卫,一个个脸上挂着惊恐不安的神情,他们倒不是害怕好不容易追上的敌人跑掉,使他们又陷入疲惫的追击中,他们恐惧的是崇祯皇帝仅仅带着一百多人就来到与敌人如此接近的地方,万一被敌人发现就不大好玩了。

对我来说,这一战决定着今后的全盘输赢,不亲历亲为怎么能行呢!我静静的观察着贼军的营寨,希望能判断出贼军准确的兵力,良久之后,我失望的放下望远镜,那数不清的营寨在河对岸排列,别说我这个经验欠缺的人,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恐怕也很难估算出贼军的人数,我转身对身后的人说道:“告诉侦骑队,设法弄几个俘虏过来,最好不要让贼军察觉。”虽然张献忠被我堵在了河对岸,但是我没有一定把握之前,还不想跟他决战。我不战则罢,要战就得一战全歼。

明军的侦骑人员素质不错,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弄来了几个俘虏,尽管是一些小卒子。在我的亲自审问下,得知张献忠所部兵力确实不弱,虽然没有十万,差不多也有七八万,清楚了这个情况后,我长出了一口气,事情还没有出乎我的意料。

第一四九章 【按劳分配】

张献忠出了陈州,就得知明朝的官军尾随他奔赴陈州方向,他知道迟早得被官军追上,因此出了陈州就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他觉得能跑还是尽量跑,牵着官军的鼻子走是上策,实在跑不了了,那没说的,就干一下子,他觉得凭借他手中的十万之众,再不济,输的也不会很惨。

“将军,前面肯定走不过去了,渡河只有一座石桥可走,官府不会给我们渡河的机会。”充任先锋的刘文秀对张献忠说道。

张献忠点点头,道:“官军还在向我们推进,距离大概有十里,占据了有利的石桥,我们的境地很不妙,可是我们没有退路可走,官军兵力可能不如我们,不妨同他们交接一仗,能打,我们就打,不能打我们就撤。”张献忠可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那些投奔到他麾下的青壮,其中一个用处就是关键时刻用来使金蝉脱壳之计的壳。

天色逐渐暗下来,明军在天黑之前沿河扎营,以石桥为依托,形成了对张献忠所部的堵截,在淮河支流的上游,张献忠的后方,还有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携带着大部分火炮,密切注意着张献忠所部的动向。

我自己动手将油灯拨亮,一旁的亲兵近卫正准备铺地图,我摆手道:“贼军就在五里外的河对岸,地图看不看都没什么用处了,收起来吧。”

相对士气来说,我这边的士气可能不如张献忠,所以要给张献忠所部贼军制造一定的压力,抬升我方的士气。在身边没有人商量的情形下,我计算着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力图做到算无遗策。

“轰……!”一声巨响,紧跟着炸雷声连续不断。张献忠的营帐被震的呼扇呼扇直颤,一个心腹闯进来,“不好了,官军开炮了,离河岸稍近的十几个大营都被炸平了……。”

“废物。”张献忠骂了一声,道:“不会后撤呀?”

心腹亲兵一脸无奈道:“可是……可是大炮是从后营射过来的,一旦后撤……。”他没敢往下说,一个小卒子哪敢顶撞张献忠啊!

张献忠愣了,后营?那不是他的退路吗!乖乖,官军的火炮居然能打十里那么远,这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看来金蝉脱壳也不是那么容易施展。

陆续的炮声打断了张献忠的思绪,他吩咐道:“叫刘文秀进来。”对刘文秀这个白捡的先锋官,他比较满意,几次攻城略地刘文秀都发挥了带头作用,最主要的是刘文秀听话。

“哎哟!”刘文秀人还没进来就传出了呻吟声,当他进来差点把张献忠逗乐了,只见刘文秀灰头土脸,身上还冒着烟,滑稽到了极点。

刘文秀一边拍打着身上冒烟的地方,一边道:“真他娘的吓人,要不是老刘见机的快,就代替灶王爷上天跟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去了。”

张献忠清清嗓子道:“外面情况有点不妙,官府的火炮威力巨大,你马上带人趟出一条道来,准备撤退。”

刘文秀十二分赞同张献忠的观点,他心里有数,别看他们兵力将近十万人,那是说着好听,其实真能派上用场,关键时刻能冲锋陷阵的不到三万人,那些凑数的家伙,刚才都被吓破了胆,让他们玩命,效率不高。

刘文秀明白了张献忠的意图,带着一千多人向西探路,出大营不到五里就跟官军相遇,略一接仗便撤了回来,接着又向北探路,结果还是一样,四个方向被他探遍了,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他们被官军包围了。

“皇上,今天跑死了九十多匹马,炮营那边也损失了几门火炮……。”一个近卫向崇祯皇帝汇报今天的战况。

为了给张献忠所部贼军制造压力,我派出近万人的骑兵部队,围着张献忠的大营绕圈子,里三成外三成,连续不断的跑,马都跑死了不少,就是让贼军误以为被包围了,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恐慌,此时看来颇有效果。

“传朕的命令,炮营不要休息,火炮轮番射击,专打贼军大营的东北西三个方向,将南岸和石桥让出来,我军就岸扎营,看他们敢不敢夺桥。”

我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把张献忠这部人马消灭掉,至于洛阳,相信我留给宋献策和吴三桂的计划足以对付李自成,将这两股人马消灭掉,河南也就太平无事了。

崇祯皇帝的疑兵之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张献忠侦查不出官军有多少人,再加上火炮不间断的轰击,使他真的以为官府大兵袭来,将他包围了。

张献忠又做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形成了跟官军夹河而战的局面,面对官军猛烈的炮火,他只能选择南渡,夺下石桥才有突破的机会。

张献忠命令刘文秀率领五千人夺桥,刘文秀没想过旁的,率队猛扑小桥,所部张牙舞爪,喊杀震天,像是潮水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冲击着小桥,使人不禁怀疑那座桥能否承载如此重量,会不会被压塌。

守桥的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面对敌人的冲击,他们坚如磐石,任敌人怎么冲击,仍然屹立不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渐渐有些支撑不住了。

石桥虽小,可它却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一旦小桥有失,白莲教的贼军将突破而出,绝对不能把桥丢了。

我叫过近卫亲兵,道:“传朕的旨意,告诉朕的将士们,对面的贼军不过是乌合之众,装神弄鬼之辈,他们根本不堪一击,以往能打胜仗,那是没遇到大明真正的勇士,才会让他们把中原搅的乌烟瘴气,他们搜刮了不少钱财宝物,那些都是他们抢夺而来,告诉将士们,冲上去,杀了他们,夺取他们的钱财,不管是谁,取得的战利所得归自己所有,朕绝不过问。”

时间不长,崇祯皇帝的话传遍了全军,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崇祯皇帝的话摆明了是“按劳分配”,因此士气陡升,刘文秀的队伍刚在小桥站住脚跟,就被明军一个浪头给打了下去,再也冲不上来了。

第一五零章 【糊涂仗】

战场上杀声震天,战斗从午夜一直进行到天亮时分,两军仍旧没有分出胜负。在后营观战的张献忠不由得焦躁起来,他翻身跃上战马,对刚刚退下来休息不久的刘文秀道:“既然这么耗上了,就没有办法中途停下来,我们的成败在此一举,你率我的亲兵冲锋,我率精锐随后冲上去,务必要把石桥给我拿下来。”

围绕小桥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张献忠命令搭建的浮桥也始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这让他心浮气躁,忍不住要跟官军硬磕一下。

刘文秀跟官军打了大半夜,此时听了张献忠的话,大吃一惊,道:“将军,我觉得官军士气正旺,我们不应该拼死力战,咱们的将士战斗了这么长时间,昨夜没有休息好,又困又累又饿,就算要决战,也不是现在啊!”

张献忠被刘文秀这么一说,头脑逐渐冷静下来,耐着性子道:“不错,我就是这个毛病,血性一上来就什么都不顾了。”

刘文秀接着道:“官军也苦战了半宿,实力总是有所消耗,我们只要这么跟他们耗下去,等中午的时候再把生力军派上去,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现在虽然看似夺取小桥,度过河水,其实打的是全盘的胜负。”刘文秀不是没有心眼的人,他看出张献忠想要牺牲投靠的青壮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可是在还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就那么做,实在是太愚蠢了。

张献忠听从了刘文秀的建议,留下一支预备队后,将白莲教大部分主力都派上了战场,在河畔拉开一线,将近五里长的战线一拉开,马上分路并进,同时渡河,虽然大部分是泅渡,可也令官军应付的十分吃力。

前线的明军在苦苦支撑,他们累了,倦了,可是仍旧在战斗,在他们的后方,还有一支整装待命的部队,一支没有投入到作战的部队,他们凝望着战场,猜测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们上场,可以让他们冲锋到第一线去杀个痛快,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关宁铁骑,他们的坐骑都是上好的战马,炮声和厮杀声没有让它们害怕,相反都兴奋起来,不停的用蹄子刨打着大地。

“把皇旗竖起来。”我转头对身边的近卫说道。前方的炮声不再像早些时候那么密集了,连续的射击之下,火炮的折损肯定很严重,是时候该我亲自登场了。

一声令下,后方的部队发起了冲锋,硝烟中,精力充沛的骑兵部队冲过小桥,在对方的阵地中撕开一道缺口,像是一把利刃扎入到对方的肉中。

张献忠没想到官军的攻势会如此犀利,快的让他反应不过来,就在他犹豫要不要派出自己留的后手,挑选出来的嫡系部队的时候,官军已经深深的嵌入到他的本阵之中。

明军此举,心理上的攻势远远大于军事上的攻势,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黄色的龙旗,让白莲教的人马大为吃惊,至此他们才知道跟他们交锋的官军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在统帅。

我率领着精壮的骑兵在贼军的阵中快速穿插迂回,将贼军迅速的分割着,使他们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呼应。

白莲教的人马在逐渐后退,一个人退了,其他人就会想是不是别人都撤了,只有自己还在战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后撤,以免自己成为战场上的孤军,陷入到官军的包围之中。

很快的,这种撤退就演变成了溃退,那些投奔白莲教的青壮跑的最快,他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给其他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一种失败的错觉。

在大战中,不适当的撤退会给士卒一种暗示,一种挫败的暗示,一旦产生了这种想法,又看到别人在“撤退”,人们也就纷纷“撤退”了。

兵败如山倒,张献忠甚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败的,只知道自己这边几个人一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慢慢的数万人在撤退,战场一下子变得混乱不堪,官军随后杀到,追着他的人马在杀,那简直就是屠杀,因为他的人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河边成了修罗地狱,到处都是白莲教人马的尸体,绝大多数是那些为了一口饭吃的青壮的尸体,还有一些尸体是为了发财过好日子的投机分子。

“将军,我们快跑吧!”刘文秀浑身浴血来到张献忠身边,他也觉得输的窝囊,败的冤枉,难道说官军那面龙旗带着法术不成?一竖起来就把他们打败了。

张献忠的眼珠子都红了起来,金蝉脱壳的戏码演砸了不说,甚至是反着演了,他咬咬牙,道:“撤,向北撤。”他还有嫡系人马,都是从河北跟他南下的白莲教教众,有这些人马在手,他仍然可以呼风唤雨。

官军赢得了堵截战的胜利,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官军歼敌三万,俘虏了两万多人,缴获的战利品不计其数,当然了,官军的损失也不小,伤亡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官军获胜了,望着贼军丢弃的物资,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我没有下令继续追击,而是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我知道不能给张献忠喘息的机会,可是,我不能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啊!自从追击张献忠以来,就没有好好的喘息过,这次能打胜仗也出乎我的意料,部队已经打累了,疲惫之师即便是追上了张献忠,胜负还是未知,毕竟我们所击败歼灭的都是贼军的新丁,张献忠的根骨伤损不大。

看着士兵在打扫战场,我想起之前的承诺,马上叫过近卫道:“传朕的旨意,凡是士兵个人所得,全部登记造册,交给军需官保管,战后再发还给士兵。”我对士兵的承诺向来不虚,相信士兵们不会觉得我是在诓他们。

第一五一章 【简战】面对官军的兵锋,张献忠选择了退避,他是一个聪明人,判断出此时不应该和官军硬拼,他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一旦停下脚步,将是他的死期。

在张献忠面前仍旧是一条河,河对岸是河南的重镇南阳,上次兵败以来他的部队就没有得到过充分休息,他迫切的需要打下一座城池,鼓舞士气,补充给养。

刘文秀勒住战马在张献忠身边停下,道:“将军,我们方圆十里之内没有官军,我已经派探子渡河打探河对岸的情况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陈州兵败后,张献忠加强了部队的侦查能力,虽然达不到官府侦骑的水平,可是密集程度有过而无不及。

张献忠握紧了双拳,道:“官军离我们不会超过百里,在官军追上我们之前,一定要拿下南阳,那里曾经被洪水冲毁,取南阳易如反掌,夺取南阳后,我们就渡汉水北上,只要进入东部的山区,我们就算摆脱了官军的追击。”

刘文秀是个心细的人,他认真的思考过官军的习惯,崇祯皇帝本人的习惯,知道崇祯皇帝喜欢一个人偷偷的近距离的观察军情,所以他建议张献忠挑选一支精锐埋伏在河边大堤之下,等待机会。

“皇上,贼军渡河,南阳已经易手。”在河边,明军的侦骑向崇祯皇帝汇报着最新情报。

我跟张献忠相差不过半天的路程,每每追到张献忠的尾巴便被他跑掉了,今次张献忠为了夺取南阳而放慢了脚步,我没有理由放弃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