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爱卿,我朝鲜国虽然兵不强,马不壮,但是面对如此危情,难道一点对策都拿不出来吗?”李倧对手握大权的金自点非常不满,原本以为金自点是个治国良臣,现在他算是看清楚了,金自点什么都不是。

金自点皱着眉头道:“启禀大王,我国带甲之兵将近十万,可惜大都驻扎在大城池之中,今次来犯之敌不论南北,皆绕大城而过,找军出城追击往往落后半日时间,往来疲惫,收效甚微。”推卸责任是人都会,金自点的理由则更加充分。

李倧一拍桌案道:“难道等着他们打到国都来再去御敌吗?”李倧真的不想再当逃跑国王了,自从他当这个国王以来己经有两次被后金八旗赶跑的光荣历史,实在是跑累了。

第三二一章 【名将的孙子】

这次李倧借朝鲜半岛南北同时遭遇侵略的契机,将权力大部分从议政院的手里抢了回来,西人党控制的议政院虽然百般不愿意,但是面对南北来犯的敌人他们束手无策,而且害怕李倧会任命他们去前线打仗,因此对李倧的处置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在这个时候和权力相比保命才最重要。

将权力拿到手的李倧才知道事情比他所想像的还要困难许多,朝鲜的总兵力虽然维持在十万左右,但是其中能够拉出来独当一面的不到三万人,而且还分散的驻扎在朝鲜一些重镇,即便把他们全部集结起来,光是指挥就能让人头痛死。

李适是西人党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但是西人党却把这样一位党中大佬投闲置撒,因此李徐才放心的将李适招揽到身边问政。

李适见自己的国王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道:“大王,军务紧急,此时耽搁一天,敌人就可能会推进上百里,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还请大王早作决断。”

李倧叹了口气,道:“汉人有句话说的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寡人现在知道这其中的难处了,不知爱卿对眼下时局有何见解?”

李适见李倧这么问,迟疑一下,道:“臣的意见是先北后南,北方的金人己经侵入朝鲜两次,可谓轻车熟路,况且金人善战,当派重兵拦截;而倭寇虽然人数也不少,但总的来说是乌合之众,况且他们志不在国鼎,热闹一阵子就自己散了。”

李倧觉得眼前这位老臣的话非常有道理,他也不想在历史上成为被金人三次惊跑的国王,“爱卿所言甚是,不知具体有何良策。”

李适道:“对付金人只能依凭坚城防御,微臣觉得可以将大城附近的百姓都迁入城池中,坚壁清野,这样一来金人后勤得不到补给必然不能持久,另外要集结大军在京畿道附近广挖沟壑,搭建外围工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上给大明修书,请明朝或者出兵或者在辽河附近佯攻牵制金人。”

随着大明帝国的日渐强大,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朝鲜半岛知道的关于大明朝的信息也非常多,对于东北局势更是非常关心,拿这次的兵事来说,他们就知道后金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出兵朝鲜劫掠,而朝鲜半岛的局势大明朝也同样非常关心,所以朝鲜觉得大明朝一旦得知后金出兵朝鲜,肯定会从旁帮助朝鲜度过危机,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李倧深以为然,道:“寡人昨日己经写了求援的书信,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大明朝答应出兵帮忙,那最快也要半个月的时间,不是寡人悲观,我们能支撑半个月吗?”李倧还记得上次金人来犯,用了不到十天就兵临城下,时间绝对是这次危急存亡的关键因素。

李适知道李倧说的是实情,他苦笑道:“大王,我国积弱,能做的只是尽全国之力而己,臣相信只要大王有信心,一定能挺过这一关。”

李在熙是朝鲜名将李舜臣的孙子,这次朝鲜虽然实施的是先北后南的战略,将主要军事力量都用来对付金人,但是对于南部涌入的倭寇不能不管,因此把曾经击败日本大军两次的李舜臣的孙子抬了出来,希望以此来鼓舞士气。

李舜臣是朝鲜家喻户晓的名将,当年的壬辰战争己经后来的日本侵略使这位将军成了朝鲜最为著名的将领,但是他的孙子却跟他差了老大一截。

李在熙的身高倒是和祖父的身材差不多,一米五五的身高使他骑在马_卜显得不是很高大,这次李倧拨付给他的兵力是一万八千人,在他看来这些士兵的战斗力虽然不太高,但是对付倭寇应该绰绰有余。

“启禀大人,根据前线的情报,倭寇现在在骊州一带活动,很可能要继续北上。”斥候来到李在熙面前说道。

李在熙被吓了一跳,他昨天得到的情报上说倭寇离骊州还有很远,这才一天怎么就杀到骊州了,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崔哲石是李在熙的副手,得到这个情报后马上来见李在熙,道:“将军大人,我觉得倭寇动向非常异常,他们很可能是分作两路,否则不会如此之快的挺进到骊州附近。

过了骊州就是京畿道的范围,如果倭寇窜入京畿道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伐木造筏的话顺着汉水逆流而上一天左右就能到汉城。

李在熙感到事态严重,道:“崔将军,眼下我军应对如何?”他知道崔哲石是看在自己祖父的份上才对自己客气,毕竟他之前不过是一个升斗小民。

崔哲石久在军中,如果不是借用李在熙这块招牌,他才是这次的领军大将,当下也不客气,道:“倭寇这次入侵其实非常奇怪,他们穿州过府,意不在劫掠,而一路北上进逼京畿道,我看并不是普通的倭寇,很可能是日本的正规军。”

李在熙啊了一声道:‘日本的正规军?自从丰臣秀吉倒台之后,日本己经没有力量再对朝鲜发动侵略了呀!”

崔哲石苦笑道:“所以我觉得是可能,毕竟他们打着倭寇的旗号,但是我们必须要更加谨慎,尤其不能轻敌,否则肯定要吃大亏,眼下倭寇既然在骊州一带活动,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过骊州而不入,抢占汉水附近的码头图谋北上,我军现在就应该直扑骊州,急行军的话,明天中午就能赶到骊州。”

李在熙见崔哲石分析的有道理,道:“那好,传我的命令全军急行,一定要赶在明天中午之前抵达骊州。”

李在熙见崔哲石分析的有道理,道:“那好,传我的命令全军急行,一定要赶在明天中午之前抵达骊州。”

在李在熙崔哲石军疾奔骊州的时候,左良玉正在离骊州十五里的地方转悠,原本一万人马在他手中的只有五千人,剩下的五千人马他都留给了儿子左梦庚,由左梦庚在庆尚北道的金泉开始向北驱赶朝鲜民众,这次左良玉的作战任务是将朝鲜搅乱,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他给儿子出的主意是按照排为单位,排长带头深入到朝鲜的村镇驱赶百姓,如果有感反抗者就杀一做百,在这个政策的作用下,六十多万朝鲜老百姓被迫离开家乡向北奔逃。

第三二二章 【残将的儿子】

“爹,侦察排的兄弟说有一支将近两万人的队伍正在朝此地进发,大概十个小时之后抵达骊州。’左梦庚来到父亲左良玉身边说道。

左良玉原本想把儿子送到崇祯皇帝身边当近卫,希望用这个途径来为儿子谋取一个好的前程,可惜儿子一门心思想要上战场,想要马上觅封侯,拗不过儿子只好将儿子留在自己身边,因为这可以更好的保护儿子,更能利用职权给儿子弄一件功劳,镀镀金。

“两万人马?”左良玉沉吟了一声,自己身边虽然有五千手拿新式火枪的精锐部队,但是好铁捻不出几根钉,对方的兵力将近两万,这根骨头不好啃。

左良玉喊道:“马参谋长呢?派人把马参谋长找来。”左良玉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和随军参谋们商量一下对策。

马如龙是大明帝国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在学院的时候因为成绩突出就被授予中尉军衔,此次出兵朝鲜被选拔成为随军参谋部的参谋长。

马如龙听了侦察兵的传回的情报,道:“不管对方战斗力如何,兵力比我军甚众,不宜力敌。”

左良玉点头道:“这正是我希望的,但是我军此时逼近朝鲜的京畿道,再往前走,战术迁回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必须要打一仗杀杀朝鲜兵的锐气,否则接下来的进展会非常困难。

“王进忠大人的部队现在在什么地方?”马如龙道:“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应该让王大人的部队迎战面前的地方,我部火速顺汉水直抵汉城。”

左良玉叹了口气,道:“王进忠现在离我们有一天的路程,时间上来不及了,再说他还要驱赶朝鲜百姓北上,根本走不快。”

马如龙道:“我的意见是此时不宜和朝鲜南下的主力硬拼,要积极的调动敌军,使敌军疲于运动,到时候一战可以溃敌。”

“马参谋有所不知,我军大多是步兵,跑不动,登陆后虽然也抢到了一些马匹,但是只够装备两个营,这个计划也行不通。”左良玉觉得马如龙的脑袋太僵,学到的可能都是书本上的东西,有些学问一拿到实践当中就不灵光了,他就没想想,自从马如龙到他这报到之后,俩人就没见过几面,马如龙根本是被无意中闲置起来了,哪能拿出更好的主意来。

左梦庚有点赞同马如龙的建议,道:“爹,我觉得马参谋长说的有道理,虽然我军骑兵兵力不足,但是惑敌足矣!把那两个营给我,我保证完成任务。”左梦庚一直想要表现一下自己。

左良玉哪敢拿儿子的生命开玩笑,更不敢拿两个营的士兵生死开玩笑,不禁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道:“你无官职在身,哪有资格率领两个营,不知道轻重……。”

马如龙打断左良玉的话,道:“左大人,我觉得令郎说的不错,惑敌之兵不必多,只要能将敌人调动起来就可以,两个营八百人足够了。”

左良玉虽然一直没拿马如龙当回事,但是马如龙的建议却不能不听,否则反映到宋献策那里,还不得给他安一个擅权的帽子啊!

左梦庚见父亲犹豫,就知道有门,道:“爹,您就让我去吧!这次要是能完成任务,等回到京城皇上还不得给我一个少尉的军衔吗!”大明现如今重军功,少尉虽然等同于秀才,但是比秀才有含金量,给个举人都不换。

马如龙的脑子不笨,自然明白左良玉心中在想什么,道:“左大人,您这么一直护着令郎,令郎将来也不过是个富家翁,充其量世袭一个空头的爵位,还不如让他独当一面历练历练,将来做什么也都容易,否则一旦被监察部的那些人知道,就算您没有犯错,只怕也会有虚冒军功的嫌疑,反倒得不偿失。”

左良玉被马如龙这么一说,马上权衡出两者的利弊来,这次出兵崇祯皇帝虽然撤销了部队中的御史监察部门的人,但是不代表没有人往上捅,加上身旁的左梦庚一个劲的磨蹭,当即点头道:“那好吧!我给你三个营,你们留在这里吸引朝鲜兵的主力,梦庚,记得一切听从马参谋长的。”左梦庚没有眨衔,因此必须要把马如龙留下才算合乎规则。

左良玉留下马如龙和儿子之后,率领三千八百人掉头西进,因为一直没有和朝鲜的主力部队接火,所以这支部队几乎是零伤亡。

左梦庚看到父亲走了,按耐不住兴奋,搓着双手道:“马参谋长,我们接下来怎么办?马如龙也是第一次领兵,之前他一直学习的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参谋,因此和左梦庚一样非常激动,道:“我们还是和三位营长商量一下吧!”

三位营长其中有两位和左良玉关系不错,可见左良玉很着紧自己的宝贝儿子。三位营长都是中尉军衔,和马如龙的品级相等,但是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来,因为他们事先都得到了左良玉的耳提面命。

马如龙见三位营长如此合作,心中略微的不安也没有了,道:“根据侦查所得,敌人离骊州还有半天多的路程,他们此来的目的肯定是要防住汉水沿线,所以我觉得可以在汉水附近打一个小小的伏击战,挫一下敌人的锐气,不知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三位营长觉得马如龙的计划没有下妥,当即表态一切听从马如龙的吩咐。马如龙又看看左梦庚道:“左老弟,这次伏击还得你出方矛我则带领一个营佯攻骊州。”马如龙明白左良玉的心思,但是他觉得如果让左梦庚佯攻骊州,即使左梦庚表面答应,心中也会不痛快,因此就让左梦庚去打伏击战。

左梦庚见马如龙如此明白自己的心思,高兴道:“多谢马参谋长,你放心,我一定不会丢脸的。”这是左梦庚难得抓到的机会,他暗暗告诉自己,这次许胜不许败,而且还要胜的漂亮才行。

第三二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

李在熙和崔哲石刚刚进入骊州地界,就遇到了骊州派出的求援人员,是一个叫金泰斗的年轻人。

“票报两位将军,倭寇此时正进攻骊州,请两位将军速速前去救援,去的晚了骊州恐怕不保。”金泰斗尽量就形势形容的严峻些,希望李在熙等人能快点前去救援。

李在熙看看崔哲石,道:“崔大人,倭寇怎么会大张旗鼓的进攻骊州呢?难道他们不想逆汉水北上了吗?”

崔哲石想了想,问金泰斗,道:“你说说看,进攻骊州的倭寇有多少人?”

金泰斗根本看没看到进攻骊州的倭寇有多少,见崔哲石问起,支吾道:“有一千……不……两千左右……。”

“如果进攻骊州的倭寇有两千人的话,那么倭寇肯定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去抢占汉水的码头,攻打骊州不过是吸引我军的注意力而己,不知李大人以为如何?”崔哲石道。

李在熙点头道:“崔大人分析的有道理,那么我军该如何行动呢?”李在熙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是一个摆设,没有了当初的兴奋劲头。

崔哲石道:“我军重点应该防御倭寇逆汉水北上,因此我将亲自率领一万人沿汉水而下,看看能不能发现倭寇,而李将军则率领八千步众解骊州之围,只有如此才能不出纸漏。”

李在熙道:“一切就按崔大人的主意办,我马上率兵解骊州之围,然后回兵和崔大人合兵一处。”

大明帝国的侦察兵侦查半径有十五里,因此李在熙的人马动向很快的就传到了马如龙的耳朵里。

当马如龙得知有近万朝鲜兵奔骊州而来,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自己手里才有四百人,怎么打都不是朝鲜兵的对手,看来这仗只能智取。

“传我的命令,二百骑兵马上出发去骚扰朝鲜兵的侧翼,一定要做到骚扰,而朝鲜兵又抓不到战机。”马如龙吩咐道:“挖洞的速度要快点,将定时炸弹的爆炸时间调在一刻钟之后。”这次左良玉的部队装备了几种先进的武器,定时炸弹找是其中的一种。

二百骑兵接到命令后马上出发,等他们看到朝鲜兵的大队的时候,发现和侦察兵口中的描述有些许的出入。

在骑兵们看来对面的朝鲜兵根本不像朝鲜国的正规军,队形混乱,武器五花八门,其中的骑兵有的还骑着驴子,明军骑兵参加过对白莲教和徐龙星的战斗,他们觉得这些朝鲜兵连国内的叛乱军都不如。

尽管骑兵们很蔑视对手,但是理智告诉他们必须要重视对手,在两名排长的指挥下,二百骑兵逐渐加速奔向敌军,在敌人大队的侧翼近三百米处一边疾驰一边开枪,经过这些时日的磨合,士兵们对手里的后装枪己经很熟悉,而且爱不释手。

仿佛爆竹的枪声接连响起,朝鲜兵中弹倒地者不下百人,一时间队形更乱了,当他们组织起反击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找不到敌人的踪影了。

李在熙离此不远,听到枪声的时候把他吓了一跳,等他赶到战场一看,地上躺了六七十具尸体,受伤的都被抬到了后队。

李在熙听几个老兵讲,这是倭寇火绳枪的威力,尽管他的军中也有火器,但是装备数量不多,而且多为小炮,根本不适合仓促迎敌。

李在熙虽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但为人胜在谨慎,马上下令军中的骑兵组成一支一千人的队伍负责警戒,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因为他觉得倭寇既然派出骑兵来骚扰他们,骊州肯定进入了比较关键的阶段。

明军骑兵见朝鲜派出了大队的骑兵负责警戒,不由有点犯难,继续骚扰敌军的话,很可能被敌人的骑兵咬住尾巴,那么这二百骑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不骚扰,则完不成马如龙交代下来的任务。

“头,不如跟他们硬磕一下,我们觉得这些人根本就不算是骑兵,你看他们有的还骑着驴子骡子,肯定跑不过我们抢来的这些好马,而且咱们的武器犀利,一个照面就能把该些家伙给打借哄。”一个士兵很是自负的说道。

排长陈宝国觉得士兵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道:“杨大哥,我看能行,咱们兄弟没有怕死的,再说富贵险中求,如果真能建立奇功,咱们兄弟也不白冒险呀!”他虽然也是排长,但是人家杨文聪那个排长是挂着少尉军衔的,比他这个光头排长高着一级呢!

杨文聪也看出这些朝鲜兵的战斗力肯定不行,但是对方胜在人多,真要打起来胜负难料,因此颇为犹豫。

陈宝国见杨文聪犹豫不决,劝道:“杨大哥,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咱们跟着左大人登陆以来就没打过硬仗,按照这个打法,兄弟们恐怕得白跑一趟……。”

随着陈宝国的话,很多士兵纷纷请战,他们觉得凭借手中枪,胯下马,对付那些朝鲜兵还不手到擒来呀!

杨文聪见士兵们士气高涨,知道再要犹豫就泄了锐气,马上道:“弟兄们,这个仗要打,但是怎么打可有讲究,大伙容我想想怎么才能打胜这一仗。”

杨文聪虽然是少尉排长,但是入伍之前可是货真价实的两榜解元,头脑聪明,对于怎么打眼前这一仗眼睛一转就有了好主意。

“陈排长,你率领你的弟兄在后面,砍些树枝系在马后面,哥哥我打头阵,你们在后面掩护,一定要把尘土都扬起来,使敌人看不清我们后面有多少人,此乃立于不败之地的妙计,望兄弟不要疏忽了。”

陈宝国一听就明白了杨文聪的意思,笑道:“还是杨大哥有脑一子,这样一来还不把那些乌合之众给吓跑啊!”

说干就干,陈宝国率领士兵在树林里砍了一些树枝系在马后面,为了达到扬尘的效果,专门找的一些像是扫把的软枝条一刃准各就给后就等着杨文聪下命令了。

第三二四章 【乌合之众】

杨文聪见身后的二百名骑兵准备妥当了,马上道:“陈宝国,你们和我的前队保持二十米的距离,记住最为紧要的一点,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