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卫-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模具内浇注火红的液态铁水,有人在给毛坯内外壁进行镗光作业,还有人在铸造合适大炮口径的球形炮弹。

    陈雨看到了在人群中的公沙·德西劳和陆若汉等人,走过去打招呼:“公沙先生,炮坊进展得很快嘛,已经像模像样了。什么时候可以量产啊?”

    公沙·德西劳向他行了个西式礼,然后回答:“将军阁下,在经过对样炮测试之后,是否能够量产的前提有两点:一是资金的问题,毕竟铸炮的成本不算低;二是工匠们对铸炮流程的熟悉程度。后者已经不用太担心,在保证丰厚薪水以及可观的奖金刺激下,这些工匠的学习和工作热情高涨,只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以成为优秀的铸炮师。”

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力过剩() 
“资金的问题你也不用担心,这个交给我。”听了德西劳的介绍,陈雨说,“并且我还要带给你一个好消息,我的资金比以往要充裕了一些,加上你们的工作开展卓有成效,我决定给予您们的团队一定的金钱奖励!”

    “这真是个好消息!”德西劳很高兴,“不过我必须问清楚,这是属于协议之外额外的奖励吗?”

    “是的,不包括在协议之内。”陈雨解释,“之前约定的报酬,你可以看做固定的工资。但是这个奖励并非固定发放,而是根据你们的实际工作成果计算。比如按照我的要求指导工匠们铸造出符合不同用途、不同口径的大炮,然后以大炮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奖金——当然,工匠们也会有一定数额的奖金,只是比你们略少。”

    “我想我的伙伴们以及工匠们都很乐意听到这个消息。”德西劳说,“我们现在已经铸造了几门成品,如果得到您的认可之后,就可以批量铸造了。”

    “样品已经铸造出来了?”陈雨一听来了兴趣,“走,去看看。”

    德西劳便把几个葡萄牙铸炮师都叫来,跟随陈雨去检验大炮样品。走到炮坊门口,陈雨看到了远处正在研究炮坯的林继祖,心中一动,招了招手:“继祖,你也跟着来,长长见识。”

    在炮坊旁边一个宽阔的平地,摆放了一门黑灰色的大炮,炮身长度大约2米多,口径有些夸张,看上去敦实厚重,旁边是一门一米五左右的小炮,看上去比前者的长度和口径都要小巧一些,炮身呈现一种青灰色。

    德西劳和陆若汉等人跟在后面解释:“将军阁下,这门大一点的是铁炮,短小一点的是青铜炮。基本的思路就是按照之前我向您介绍的:前者用于要塞防御,后者用于野战。”

    陈雨仔细端详了一番,还分别凑到两门炮的炮口比较了一下口径,然后问:“这两门炮的口径、长度、重量分别是多少?”

    德西劳指着铁炮说:“这是三十二磅的加农炮,口径约6。5英寸,长85英寸,炮身重量为2300磅。这些数据都是我们测量之后较为精确的数字”

    陈雨暗暗摇了摇头,换算成公制,大约是160毫米的口径、2米2长、光炮身就将近一吨重量的庞然大物,这样的重炮,就算是用于守城也嫌笨拙,不仅装填不便、射速缓慢,指望在战斗时灵活调节射击角度几乎是种奢望。

    德西劳并不知道他的内心想法,继续介绍下一门炮:“这是青铜铸造的小炮,可以用于陆军野战。可以发射6磅的炮弹,口径大约3。7英寸,长度为60英寸,炮身重量约为900磅”

    “900磅?这还算小炮?”陈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一脸的嫌弃。900磅的重量差不多400公斤,如果加上炮架、炮车、弹药箱,差不多也快一吨了,和轻便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与明军笨重的红夷大炮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基本不可能用于野战。

    德西劳有些不解地问:“难道这样的口径不能满足您的需要?”

    “不是口径的问题,而是重量、长度的问题。”陈雨虽然不懂铸炮的技术,但是思路非常清晰,“德西劳先生,在大明,除了朝廷铸造了少量红夷大炮,北方的蛮族也有可能掌握类似的铸炮技术之外,整个大陆上没有其他势力拥有像样的大炮了。在大部分潜在对手没有火炮的前提下,我们一味地追求口径并非明智的选择。只要射程和威力够用,必须尽可能地减低炮身的自重,越轻越好、越短越好!”

    在陈雨看来,炮越轻意味着机动性越强,炮越短意味着装填炮弹、调整射角越越方便。威力再大的炮,不能移动、不能随军行动,都是摆设。

    听了这样的要求,德西劳有些茫然了。

    “可是,阁下,我不得不提醒您:大炮的射程与炮管长度成正比,威力与口径更是一对孪生兄弟”

    陈雨拍了拍铁炮的炮管,“德西劳先生,你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三十二磅的炮弹能干掉对手,那么二十四磅,甚至十二磅的炮弹同样也能做到。我们的对手大多没有炮,炮战对决的场面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内,我要面对的对手是使用冷兵器的海盗、作乱的暴民,那么,我只需要12磅以下的炮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三十二磅炮对我而言,是属于严重的火力过剩!这么解释,你明白了吗?”

    德西劳终于反应过来了,他想了想,说:“您的意思是,只需要6磅、12磅左右的火炮,暂时不需要32磅的大炮?”

    陈雨点点头:“是的。我现在没有守城的需求,要塞重炮可以暂时搁置。但是,这门所谓的6磅青铜炮仍然太重,有没有办法减轻重量?哪怕锯短也行。”

    德西劳冥思苦想一番,然后回答:“按照您的要求,加农炮是没办法到达标准的,那么就只能改为榴弹炮了。”

    “加农炮?榴弹炮?”陈雨眨了眨眼,不是很明白。这两个名词他听说过,但是具体的区别不太懂。

    “简单来说,加农炮是直射炮,榴弹炮是曲射炮,前者的弹道平直,射程更远,后者的弹道是抛物线,射程相对较短。”德西劳解释道,“不过牺牲射程换来的是重量大幅度减轻,比如十二磅榴弹炮,可以将重量减轻到同口径加农炮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榴弹炮除了可以发射爆炸弹,也可以发射实心弹,当然射程要短了不少。”

    陈雨大喜:“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十二磅榴弹炮的重量是多少?”

    德西劳想了想:“十二磅加农炮的炮身自重大约1800磅左右,那么十二磅榴弹炮估计可以减轻到700磅左右,不过需要提醒您,5角的有效射程可能会从1700码缩短为1000码”

    

第一百四十三章 火炮轻型化() 
相比于一味追求口径和最大射程,陈雨更在意的是轻便机动性能,以及能保证一定精确度的有效射程,对于最大射程的缩水并不在意。滑膛炮的射击精度本来就很感人,1700码差不多是1500米,在这样远的距离别指望能有多准,能有900米的有效射程就不错了。相比之下,炮重从800公斤降低到300公斤才是飞跃式的进步。

    不过他对300公斤仍然不满足,对于陆战用的野炮而言,还是有些重。他继续加码:“还能不能更轻?”

    德西劳怔住了,这个要求在他看来有些丧心病狂了,12磅炮的口径,仅仅700磅的重量还要减轻,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迟疑地回答:“我从没有铸造过这样的炮,只怕这个要求很难达到”

    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林继祖小声地说:“未必不可以”

    陈雨心中一动,虽然在铸炮方面,林继祖只是个小白,但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或许可以扩宽思路,听听他的意见也无妨。

    他鼓励道:“继祖,你说说看,你是什么想法?”

    得到了陈雨的鼓励,林继祖大着胆子说:“德先生给工匠讲解如何铸炮时,我听他说过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原理”

    负责翻译的陆若汉纠正他:“林,是德西劳先生,不是德先生。他姓德西劳,不是姓德”

    陈雨摆摆手,示意陆若汉不要纠结这样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林继祖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德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加农炮就是长管炮,榴弹炮就是短管炮。按照我们大明的理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长管炮就相当于重箭,短管炮就相当于轻箭。重箭是平射,力可透甲,可是拉开弓需要的力道大,以威力取胜;轻箭是抛射,不能穿甲,但是拉开弓需要的力道小,以数量取胜。既然榴弹炮是这样的道理,那么可以尝试在炮口不变的前提下,继续缩短炮管,射程短不了太多,只是炮子的力道要小了一些”

    陈雨饶有兴致地问:“按照你的设想,炮管还能短多少?射程和威力又会小多少,保持在怎样的比例才是最佳的选择?”

    林继祖在六磅青铜炮的炮管上比划了一下,然后伸手点在炮管六分之一的位置,说:“这是打三斤炮子的长管炮,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德先生的教诲,如果换成打四斤炮子的短管炮,也就是德先生刚才说的那种榴弹炮,大约可以缩短这么长(注:林继祖比划着缩短六分之一),而射程则从一千五百步左右降低到一千步左右。假设再缩短炮管”

    他将手点在六磅炮的中间:“假如只有这一半的长度,仍然是四斤的炮子,我估摸着射程大约是八九百步。至于射程和重量如何取舍,就看大人您的想法了。”

    陈雨问:“重量是多少呢?”

    林继祖抬头想了想,估测道:“这样的长度,大约是一百五六十斤上下当然,最终是多少,还得炮铸出来才能准确”

    陈雨大喜,古人说的一百六十斤,换算成公制也就100公斤左右,不过一个成年胖子的体重,只要两个人就能扛着跑,这才是他需要的野战小炮!至于缩水的射程,哪怕900米,还是在他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的炮如果铸造出来,简直是这个时代野战无敌的存在啊!想象一下战场之上,用马拉着随时可以满场飞奔的小炮,打的敌人抱头鼠窜,那画面不要太美。

    他当即拍板:“德西劳先生,你听到这位小伙子的设想了吗?就按照这个思路去试验,务必把这种小炮铸造出来!”

    德西劳耸了耸肩,摊开双手,为难地回答:“我并不是要强调困难,阁下,可是从澳门到登州,我从没有尝试过这样大胆的做法。我完全无法想象:一门本来可以攻击1700码外目标的加农炮,一再缩水,射程降到了900码,而且威力也是急剧下降——本来十二磅加农炮可以在600码的距离用实心弹射穿100名士兵,改为榴弹炮就只能在300码以内的距离射穿50名士兵。现在居然还要缩短!估计改为迷你榴弹炮之后,只能射穿20名士兵了”

    这个时代还不能测算炮口初速,德西劳只能用残忍而朴实的方法来评估三种方案下大炮的威力。

    陈雨一听,这样的威力完全可以接受啊,而且威力的缩水,完全可以用火炮的数量和射速来弥补,至于机动性方面的巨大提升则是加农炮完全无法比拟的了。他伸手制止了德西劳:“我不管你以前的习惯做法如何,现在按照我的要求把这样的小炮铸造出来,我奖励你和你的团队五百两银子!”

    听到五百两银子的奖金数额,德西劳立马改口:“这个,局限在以往的经验中裹足不前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

    陈雨满意地点点头,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这是陆地使用的野战小炮。我还有一个急切的需求:现在新成立的水营需要一种可以设置在甲板上的舰炮,要求不能太重,后座力不能太大,威力还不能小,射速必须要高,能不能做到?”

    因为中式帆船的水密舱设计,无法做成西式炮舰那样的夹层和两到三层的全通式甲板,火炮只能在露天甲板上设置,不过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船只重心过高,如果舰炮的重量太重、后坐力太大,不管是风浪还是舰炮齐射都很容易让船侧翻。

    德西劳傻眼了,他呆呆地说:“舰炮历来比陆战用的炮更大、更重、威力更大,和您说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陈雨看了林继祖一眼,联想到他刚才提出轻型榴弹炮的思路,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了一种本应该在下个世纪才出现的海战神器——卡隆炮。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居() 
他努力回忆前世在网上看来的片段,比划着说:“你可以参照刚才缩短版榴弹炮的思路,把大口径舰炮的长度压缩,设计出一种口径大、射程短的短重炮。满足了前几点要求,射程的要求可以大幅度降低——只要在两三百码的距离有足够的杀伤力就行。”

    “两三百码?”德西劳的三观再次被刷新,他无力地说,“看在上帝的份上,请问您是认真的吗?这么近的距离,几乎可以看清海盗的面孔了,我从未听过海战在这种距离进行炮击的,这简直是往敌人的炮口上凑,成为活靶子”

    陈雨一挥手:“要解放思想嘛,不要停留在经验的框框里不能自拔,德西劳先生。和陆地上一样,在海上我们的大部分对手同样也没有舰炮,海盗充其量有几门弗朗机或者古老的发熕就了不得了,更多的人只有几门碗口铳,能有什么威胁?再说了,在宽阔的海面上,一千多码的射程有什么用,在全靠肉眼瞄准的情况下,这个距离想要准确击中摇晃的船体全靠运气,还不如抵近了射击更靠谱——两三百码的射程足够了。”

    其实这种海战思维最早是18世纪的英国佬提出来的,他们的口号是“顶住敌人的炮口开炮”,可见风帆时代舰炮的准确度差到了何种地步。

    德西劳还想说什么,陈雨再次祭出大杀器:“这种短重舰炮如果能铸造出来,再奖励五百两!”

    德西劳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艰难地说:“您是雇主,您说了算,我们会努力的。”

    陈雨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那就交给你了。加油,我相信你可以的。”

    然后又摸了摸林继祖的头:“继祖,有前途,继续努力。将来的某一天,你一定可以凭借本事光宗耀祖。”

    林继祖憨笑道:“承大人您吉言。”

    “呵呵,等我空闲下来,你继续来我家,我传授你格致之学。只要你学会并融会贯通,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林继祖用力点头:“我喜欢大人教的东西。从明天起,我会继续来您家的。”

    把铸炮的方向定下来之后,陈雨终于有空回到自己的窝了。

    只是回到家所在的地方,原来的破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青砖红瓦的院落,精致而不失朴实,简单中透着大气,门口还蹲着两只石狮子,气派十足。

    陈雨有些懵圈了,他围着院子团团转了几个圈,愣是没找到自己的窝,忍不住说:“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没错没错,就是这里。”顾彪不知道从哪里蹦了出来,笑嘻嘻地说,“怎么样,这处宅邸还合您的意吧?我找了工匠,连日赶工,总算在你回威海卫之前完工了。”

    陈雨惊讶地问:“我去了趟登州,在海上呆了一段时间,你就把我的家翻新了?花了不少银子吧?”他打量着这座宅子,与其说是翻新,还不如说重建,占地面积比原来的破房子宽了四五倍还不止。

    “呵呵,不多不多,连材料加人工,还有桌椅瓢盆全配齐,全部花费不到一千两。”顾彪殷勤地引着他往里走,“本来想把使唤丫头和下人也给您配齐,可是我琢磨着这贴身服侍的人还得您自己选,就没有越俎代庖了”

    陈雨抬脚进了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开阔的前院,两旁各移植了几棵树,宛如士兵列成两排迎接他这位将军回府。他满意地点点头,对顾彪的安排很满意。

    虽然穿越之后对吃穿住行并不刻意讲究,但那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无暇顾及而已,现在有了条件,适当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也无不可,毕竟这么辛苦奋斗,不是为了做苦行僧的。

    他笑眯眯地对顾彪说:“你有心了,这宅子我很满意。”

    顾彪嘿嘿一笑:“陈副千户满意就好。”

    “不过我不能一个人享福,却让千户所的兄弟们继续吃苦。”陈雨话锋一转,“现在咱们手头宽裕,不妨拨出一笔银子,把千户所重新修葺一番:原来的破房子都拆掉,统一建造新的军营和演武场、武库,供队伍操练。家眷则另选地方安置,房子也另起,每人按照职务分配不同大小的住处——当然,所有权是属于千户所的。”

    顾彪连连点头:“只要有银子,这些都好办。不过我要顾着海上的事情,加上崇明那边的船也快交货了,没有空办这差使,不如交给我父亲来做如何?”

    “也好,那就依你所说。”对于这个提议,陈雨并无异议。只要顾大锤愿意,倒是最合适的人选,千户所那个旮沓角落他不熟悉呢?

    跟在后面的张富贵觉得眼前一幕有些诡异:现任千户的儿子,将来的千户官职继承人,卖力讨好副千户,还把自己老子也搭进来,怎么看怎么怪。

    作为当事人的双方却觉得理所当然。顾彪丝毫不觉得自己这个未来的千户逢迎副千户有什么丢人的,只要不瞎,谁都看得出千户所眼下的实权人物是陈雨,自己的父亲顾大锤作为土皇帝呼风唤雨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而且陈雨未来的成就,绝不会局限于区区一个千户所,此时不抱紧大腿,以后未必有机会了。

    陈雨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内院,却意外地发现顾影在指挥几个顾府带过来的仆人搬着盆栽、花瓶,布置屋内屋外的摆设。望着顾影,陈雨被吸引住了,有些走神。

    他关注的并不是顾影兄妹齐上阵给他张罗新宅子的事情,而是顾影的穿着打扮。

    以往顾影总是素面朝天,一身短打装束,腰间一柄弯刀,干练倒是干练,可是少了很多女儿味,陈雨也很少把她当做真正的女人看待。这次顾影居然换了一袭翠绿长裙,上身套了一件薄纱比甲,纤细的腰身和高挑的身材优势一览无遗,以往从不离身的弯刀也不见踪影。

    

第一百四十五章 捅破窗户纸() 
顾影听到门口的声音,抬头一看,登时让陈雨眼前更加一亮。从不施粉黛的顾影居然还画了眉、染了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