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卫-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局限性太大,而且这些人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称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是将来扩军的骨干,用来做炮兵有些浪费。

    说来说去,在这个时代,人力资源才是扩充势力的基础啊!陈雨一边感叹,一边穿过回廊,往顾大锤的书房走去。关于招人的事情,他有一个计划,但是细节部分还需要咨询顾大锤这个老资格千户,并寻求他的协助。

    说曹操曹操就到,顾大锤在回廊的拐角处与陈雨迎面碰上,他笑眯眯地问:“陈百户,怎么样,这些夷人对吃穿用度是否满意?”

    “呵呵,千户大人说哪里话,顾府这样的条件,夷人怎么可能不满意?他们的国家,又怎么能和大明相比?”陈雨同样笑容满面,“正巧了,下官有件事想请教您,不知方不方便?”

    顾大锤连连点头:“方便方便,那就去书房谈。”

    两人再次在书房面对面坐定后,顾大锤颇为感概。

    陈雨第一次到这里,还是个无官无职的白身军户,小心翼翼地兜售那套利用私盐发财的计划。第二次,则是自己想利用他摆脱杨同知、许佥事对顾影的觊觎,那时他即便得知自己的用意,也不敢明着反对。而现在,虽然明面上还是自己手下一名百户,可是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经历了平叛之战后,陈雨坐拥耀眼的军功,还与巡抚搭上了关系,平步青云只是早晚的事。加上通过缉查私盐,以利益捆绑的方式,把千户所的青壮都拉拢了过去,自己说话未必有他管用。现在陈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晋升在望,自己万万不敢在他面前拿上官的架子,只能尽力迎合。

    不过顾大锤也算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因为纠结双方地位的转变而心生怨恨。他只是一个卫所的世袭武官,缺乏晋升的渠道和机会,如果不是陈雨的出现,也许一辈子就窝在这千户所做个富家翁了。更何况,发生上官逼婚之事后,仅凭他一人之力,除非把亲生女儿送入虎口,否则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连做个富家翁也是奢望。现在陈雨挽救了他的官位和全家的命运,还有可能继续发展上升让他沾光,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陈雨并不知道短短的时间内,顾大锤会有这么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对顾大锤说:“千户大人,下官之前地位卑微,卫所的很多事情不是太懂,所以想请教您:卫所兵员严重不足,逃籍者众,朝廷是如何清查逃兵,补充兵员呢?”

    以顾大锤的老练,怎么会听不出陈雨的弦外之音?他反问:“你是不是想通过官面上的手段,弥补本所兵员不足的困境?”

    陈雨笑了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一点就透。

    “什么都瞒不过千户大人您,的确如此。本所已经把所有的军余都拉出来了,青壮也就四百余人,这次登州一役,战死五六十人,余下还有近百伤兵,损失颇重,如果没有补充,打几仗就把人都拼光了。这些兵都是我手中的本钱,没有了兵,简直寸步难行,所以,无论用何种手段,都要补充甚至扩充兵力。”

    顾大锤心中有些得意,陈雨无论赚钱、练兵、打仗都出类拔萃,可是在这方面还是要倚靠自己。他坐直了身体,抚须道:“如果本千户所不是出了你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物,原本这个问题根本无人提起——朝廷养活现有的正军都困难,哪有余力弥补兵员。你算是问对人了,这千户所,也只有我明白这其中的门道。”

    陈雨拱手道:“愿闻其详,请千户大人不吝赐教。”

    顾大锤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卫所的军户逃籍,在洪武年间就有了,越到后面越严重。到了本朝,全国的卫所正军几乎都是十不存一,军士们想着花样逃籍,至于原因嘛……咳咳,这原因有很多种,不足为道。”说到这里,他脸色颇有些尴尬。

    原因?除了地位低下,生存不下去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像顾大锤这样盘剥军户,一边侵占本属于军户耕种的良田、侵吞朝廷拨付的月粮和饷银,一边驱使军户给自己种地,把军户视为牛马,就是整个卫所黑暗面的缩影,陈雨心想。不过这种不合时宜的话,自然不会当着顾大锤的面说,免得让他难堪。

    顾大锤跳过了军户逃籍的缘由,直接往下说:“……这个,朝廷为了惩治逃亡、弥补缺伍,就设立了清勾制度,旨在清理军伍、勾补军士,以保证有兵可用。”

    “清勾?”陈雨知道历朝历代都有追查逃兵的方法,明朝自然也不例外,但这种制度正式的名称还是第一次听说。

    “没错,清勾。”顾大锤解释,“所谓清,就是清军,即根据军籍黄册清核军伍,以防范军伍空虚和军籍混乱;所谓勾,就是勾军,在役正军老疾或者逃亡时,到其原籍勾取继丁补役或者追捕逃籍的正军。两者一为因,一为果,并称为‘清勾’。”

第一百章 事在人为() 
“原来如此。”听了顾大锤的解释,陈雨大致明白了这种制度的意思,只是对于其手段略有不解,“为何说要到原籍勾取继丁?还有,既然能勾取继丁,为何还要追捕逃籍的正军,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顾大锤说:“问得好,勾军本就分为提本军和家丁两种,前谓之跟捕,后者谓之勾补。跟捕就是追捕逃匿的本军,难度要大的多,相比之下,到本军原籍勾取继丁不仅容易,而且有利可图,所以,本朝的勾军一般都是指勾补家丁。军户如果没有挣下官身,那么世代为军,不得脱籍。每户除出一名正军之外,必须留一名余丁作为备用,勾丁的对象就是这种余丁。”

    陈雨心想,所谓勾取继丁有利可图,大概就是负责清勾的官员讹诈军户,用银子买平安,换取免于被勾补的机会。相比之下,追捕逃匿的本军确实难度大得多,人都跑了,这年代有没有网络和户籍,上哪找去?

    顾大锤继续说:“至于为何要到原籍勾丁嘛,则要从卫所军的渊源说起。卫所军的来源一般分为从征、归附、垛集、谪发四种。除了从征是太祖起兵时自愿从军之外,其余几种都是被强迫从军。从征军凭着功劳,可以挣个出身,而且官职可以世袭,归附、垛集则注定只能为军士,能做官的属凤毛麟角,以罪谪发的‘恩军’地位最低,一人获罪,罚及子嗣。而入军后,多半会被调到外地卫所,军户的原籍未必就在卫所本地,所以必须要凭借军籍黄册赶赴正军原籍所在地勾丁。”

    “我明白了,所谓清勾,就是拿着军籍黄册按图索骥,挨家挨户把余丁抓去补役,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赶赴外地找到原籍?”陈雨问道。

    “正是如此。”

    陈雨点了点头,然后问到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么清勾的职权由哪一级官府行使,具体由何人操持此事?”

    顾大锤叹了口气:“原本朝廷派出了清军御史,主持各省清勾事宜,各地卫所、州、县委任专人负责。可是卫所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打仗都靠募兵了,谁还记得卫所军?朝廷也许多年没有拨付专款用于清勾,从天启年间开始,清勾已经名存实亡,无人问津了。你想靠这个办法勾补军士,只怕是有心无力。”

    陈雨并不这么认为,只要朝廷有这种制度,能提供名义就行。至于无人推动也无须担心,只要经费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在现代坐机关那会,不管什么狗屁倒灶的工作,也不管以往怎么无人问津,只要领导重视,交代下来,再拨下专项工作经费,下面的人呼啦啦就动起来了。体制内的事情,只怕没有哪个穿越者比陈雨更明白。现在他有银子,而且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动用,这件事情,并没有顾大锤想象的那么难。

    他没有回答顾大锤的疑问,直接问:“卫所、州、县委任专人负责?那么是不是找到卫所就行了?”

    顾大锤有些惊讶:“问一问也就算了,你还打算真的做?一般来说,流程是这样的:卫所核实军籍黄册,然后交由原籍所在州县官府执行,每勾补一人如实填写黄册,完成勾补之后交由卫所再度核实,最后层层报清军御史。现在朝廷根本没有派清军御史来山东,谁来推动此事?卫所也好、州县也罢,谁会理你?再说本千户所的军户原籍在附近州县的并不多,有些是江浙、福建的,还有的是陕西、甘肃的,难道你还打算为了勾补几个继丁奔赴各省?简直是疯了……”

    “了解了。”陈雨弄清楚具体的流程之后,信心满满地站了起来,“事在人为,此事是否能成,千户大人拭目以待吧。下官就先告辞了,等勾补的军士来到所内后,还要请您帮忙总揽大局呢。”

    身在卫所,虽然比起营兵有很多缺陷,但是这种补员的制度是营兵所没有的,大可以好好利用,扩充队伍。陈雨弄清了清勾制度的来龙去脉,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动。

    看着陈雨的背影,顾大锤有些愕然,到底是自己听错了还是他疯了,没有清军御史调度的情况下,这种自下而上推动的所谓清勾能成功吗?

    回到家中,陈雨叫来张富贵,问:“猴子,这个月的流水都收上了吗?”

    张富贵知道他问的是什么,点头道:“牟老中这个月送来了二千两,据说是登州的叛乱影响了那边的私盐贩卖,所以比上个月少了一千两。三大盐课司的三千两倒是早早交来了。”

    “恩,牟老中这个理由倒是合情合理,登州那边都在打仗,私盐过不去,不过现在已经平定下来了,从下个月开始应该就会恢复正常了。你把这个月的流水留一半,其余的藏进地窖。然后带五百两银子明日跟我出一趟门。”陈雨吩咐了几句,然后准备让张富贵下去做事。

    这时他想到在黄县被李应元暴起袭击的那一幕,迟疑了一下,说,“叫上几个身手好的弟兄——身上有银子,怕路上有人不开眼。”虽然卫城离千户所不远,而且这一带都是军事化区域,很少有拦路劫财的蟊贼,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万一有人动坏心眼,多几个人就多层保障。

    张富贵应下来,顺口问:“要不要叫上顾小姐?”

    陈雨没好气地说:“她又不是我的保镖护院,好歹也是上官的女儿,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成何体统?再说了,咱们的事情,少让她掺和。对了,说起来,她潜入军中你隐瞒不报的事情还没找你算账呢!”

    张富贵脖子一缩,赶紧替他披上外衫,忙不迭地说:“十月天气有些凉了,莫着凉。俺的错,先记着,以后慢慢算账也不迟。现在要跟着你去办正事呢,要是打俺几军棍,走不了路,俺痛几天是小事,可你身边没人使唤怎么行?”

    陈雨气得笑了,提脚踹了过去:“瞧你这惫懒样,别以为你犯错就不会打军棍,下次再犯,新账老账一起算,不打折腿不算完!”

    “记住了记住了。”

第一百零一章 运作() 
第二天清晨,陈雨带着张富贵和几个军户,往卫城赶去。

    再次来到卫城,陈雨自然是为了清勾一事而来,这件事的起点在卫所,所以卫指挥使司是无法绕过的一环。

    得益于顾大锤的照顾和引荐,他对卫指挥使司的几个大佬的办公地点了如指掌。他熟门熟路地找到地方,先拜访了卫指挥使谭一伦,谭指挥使招牌式的大嗓门依然还是那么洪亮。

    “勾补军士,弥补军伍空缺?”谭一伦笑呵呵地说,“你有这份心是极好的,卫所的武官要都像你这么兢兢业业,又怎么会沦落到如此田地?这件事嘛,原则上本官是赞成的,不过清勾的差使,多少年没有运作了,上头也没有银子拨付下来,卫指挥使司也缺人手,你先去找赵佥事禀报,看看他怎么说。”

    要是别人来提这事,谭一伦早就赶出去了——卫所又不是营兵,安安分分过日子不好吗,折腾个球?

    只是陈雨这人很会来事,出手也大方,不好轻易拒绝,免得寒了人家的心,短了进项。更重要的是,登州之战他也听说了,陈雨率领几百军户,出人意料地立下了大功,而且叙功的折子会直达天听,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不管提出什么要求,做不做得到另说,至少要表明支持的态度,没必要得罪一个后起之秀。至于结果如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这个老狐狸,话说的漂亮,却没一句干货,陈雨心里腹诽了几句。不过,他原本就不指望这个谭指挥使能给他多少实际的支持,只要有这种表态就够了。。。

    他恭敬地回答:“谢指挥使大人,有您这句话,事情就好办了。”然后示意张富贵将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银子奉上,“原本想再给您寻访几颗东瀛的养珠把玩,只是来得仓促,只能下次再孝敬了。”

    “呵呵,你真是有心了。不过话说回来,那些珠子真是好东西,我内人甚是喜爱,新纳的妾室也是缠着我要,我又去哪里弄?”谭一伦义正言辞地说,“我当时就训斥她了,这些都是威海卫陈百户花大价钱买来的,人家一个百户也不容易,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索要这些昂贵的东西呢?你放心,下次再来卫城办事,无需花这个心思,该办的事情本官一定秉公处理,公私要分明嘛!”

    这么明显的暗示,陈雨怎么会听不出来?他笑道:“原来夫人们都喜欢这小玩意,下官明白了,回去后会留意搜集的。大人也不必在意,这些小玩意也不值太多钱。”

    出了门后,张富贵小声嘀咕:“这谭指挥使脸皮真厚,收了银子还要珍珠。偏不给他,看看他怎么公私分明、秉公处理。”

    陈雨训斥道:“这是卫城,不是咱们千户所,小心隔墙有耳。你懂什么,不花钱能办成事?不给珍珠,他自然会‘秉公处理’,随便什么事给你拖上一年半载,啥事都别想办了。”

    离开了谭一伦处,陈雨径直往指挥佥事赵梓隆办公的地方走去。穿过一道走廊,拐角处却碰到了一个他不想碰见的人,指挥同知杨奇志。

    杨奇志还是那副老农模样,官服穿在他身上感觉很违和,像是借来的。看见陈雨,他先是一愣,继而阴测测地说:“别来无恙啊,陈百户。听说这次征调,你去登州立下了大功?这说明卫指挥使司没有看错人啊。”

    换做第一次来卫城时,陈雨还十分忌惮这个指挥同知,可是今时不同往日,杨奇志对他的威胁比以前大大降低了。他坦然地拱手行礼,回答:“托同知大人的福,下官侥幸立下了一些微末功劳,以后仍然要同知大人多多照顾。”

    “嘿嘿,照顾,一定照顾……”杨奇志很不喜欢看见陈雨这副有恃无恐的模样,丢下一句话就拂袖而去。

    张富贵看着杨奇志远去的背影笑地合不拢嘴:“这老狗当初在顾府时多么嚣张?现在就算再不高兴,也只能忍着,看着他那忍气吞声的样子就解气,哈哈!”

    陈雨微笑道:“世上之事本就是这样,只有自己的拳头硬,才不会怕别人。若是我没有立下战功,并和两位巡抚搭上线,一个小小的百户还不是被他明里暗里的手段折腾至死?现在他想阴我,也要掂量掂量,会不会被反噬。”

    两人来到指挥佥事赵梓隆办公的签押房,赵梓隆仍然是高高在上、云淡风轻的模样,英武之气不减当日。听了陈雨的请求,他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明显的喜悦。

    “你想通过清勾勾补军士补员?是不是有了什么计划,想要振兴备御后千户所?”

    陈雨听了赵梓隆的话,心中大定,这件事,妥了。

    上次来拜访时,他就看得出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佥事与谭一伦、杨奇志等人完全不同,心中有一个执念,想要振兴卫所。虽然这种念头太理想化,依靠一个佥事的力量,在大环境下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但是正好可以为自己所用。

    赵梓隆分管验军、营操、戍守、军器等事务,清勾之事正好在他的职责范围内。要是旁人,陈雨还担心那些官僚会拖自己后腿,而这位赵佥事,只要顺了他的心意,恐怕比自己还会在意这件事的推动进度,并且不需要行贿一文钱,只需要说话对了他的胃口就成。

    他义正言辞地对赵梓隆说:“赵佥事,下官一直认为,军户是人,募兵也是人,凭什么卫所就要低人一等?这次被征调去登州平叛,见识了所谓营兵的实力,也不过如此,拿着远超军户的粮饷,打起仗来却一触即溃,反倒是咱们威海卫备御后千户所的兄弟们表现英勇,替卫所正了名。所以下官就有了一个念头:补充兵员,练就一支强军,向天下人宣告,卫所并不是废物,只要花费营兵一半的粮饷,就能保家卫国,扬大明军威!”

第一百零二章 抓壮丁?() 
陈雨的一番话慷慨激昂,可能应付不了精明的朱大典等人,但是身为理想主义者的赵梓隆无疑吃这一套。

    “好!”赵梓隆激动地站了起来,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

    他绕过桌子走过来,站到陈雨的面前,“本官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将卫所军训练成强军,证明不比营兵差,恢复太祖时代卫所的荣光。可是无人响应,从都司到卫指挥使司,人人都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反倒显得本官成了另类,不受同僚待见。本官虽然忝为指挥佥事,有分管之权责,也愿意全力支持,但是缺乏一个千户所来推动此事,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空谈。今天有你这句话,本官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果然成功地引君入瓮,陈雨心想。他适时表现出谦虚的态度:“哪怕千户大人愿意委托放权,全权交由下官来做此事。但下官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虽有雄心壮志,却怕承担不起佥事大人这么重的期望啊!”

    “不必过谦。”赵梓隆挥一挥手,“你放心,本官定会全力支持你!虽然朝廷近年来没有委任清军御史,但是这事本就是卫所的职责所在,没有御史调度,咱们自己也可以做起来,要求地方州县配合即可。除了经费本官无权拨付之外,只要你开口,本官要人给人,要名册给名册,哪怕清勾走到辽东、山西、云贵,也奉陪到底!”

    陈雨大喜,拱手行礼:“那下官就先行谢过了。”

    赵梓隆摇头道:“是职责内的事情,何必言谢?你在卫城等待一天时间,明天日落之前,本官命人将备御后千户所所有正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