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卫-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义成疑惑地问:“第一条下官能理解,这第二条到底是什么意思?”

    “缔结和约之后,对马藩所有的商业活动,必须在我的监管下进行,绝不允许有商人干政的事情发生。”陈雨说,“换句话说,对马藩境内以后不需要有独立的商人阶层,服从我的指令就好。”

    混在家臣中间的内田有治激动地说:“这是对对马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国主,千万不能答应他,否则对马国从此就会沦为他的附庸,海贸的巨额利润,再也与对马国无关了。”作为商人的代表,内田有治当然能看出陈雨这一招的目的,如果接受这个条件,对马国就沦为陈雨和日本国之间的贸易通道,在海贸上没有任何发言权,不能左右货物的价格、种类,以往巨额的贸易利润,自然再也无法享受了。

    陈雨冷冷一笑:“手下败将,还有什么资格享受贸易的红利?要不是看在对马藩能够作为对日贸易的窗口,避开长崎的限制,你们连一文钱都别想得到,以前那种躺着赚大钱的日子,就不用再想了。”

    宗义成陷入了沉默,他面临的选择是很艰难的,无论怎么选,无非是站着死和跪着生的区别。

    陈雨告诫道:“你要想清楚,如果接受和约,虽然利润减少了大部分,但至少还能用贸易维持对马藩的存续,否则对马藩就此彻底衰败下去,你就是对马藩的罪人!”

    宗义成抬头看了看四周如狼似虎的明军士兵,再看了看前方露出炮口的巨船,心中涌上一股无力感,长叹一声,垂下了头。

    “下官愿意接受守御使大人的提议,缔结和约。”

    次日,天守阁内,在明军士兵的虎视眈眈下,宗义成和陈雨面对面而坐,由胜井小次郎宣读双方“达成一致”的和约。

    “……朝鲜奉旨巡视平安、黄海两道钦差、五军营守御使、黄海道水军节度使陈雨,太守宗义成,为促进倭馆贸易之繁荣,特拟定以下约定:所有大宗货物的价格,由陈雨决定,不低于当年长崎的相同货物定价,对马国不得异议;从即日起,对马国境内所有曾参与倭馆交易的商人,全部举家迁往釜山,接受陈雨的监管,若有不服管理者,没收家财,驱逐出对马国,永世不得参与海贸……”

    宗义成身后的家臣,全部低下头,心中哀叹不已,商人内田有治更是如丧考批,对马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朝日两国贸易秩序,一夜之间就被彻底摧毁了,巨额的贸易红利,从此与己无关,仅能依靠转卖货物的零售收入糊口,与长崎等地的同行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加不如。

    ps:书友们,我是小雨非非,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三百四十四章 情报战() 
双方在和约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宗义成还盖了藩主的印章。

    陈雨笑眯眯地伸出了右手:“不打不相识,愿今后与宗太守合作愉快。”

    宗义成愣了一下,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要握手的意思。他僵硬地伸出右手,和陈雨的手握在一起,完成了这个并不熟悉的礼节。

    接下来几天的任务,就是在大军的监视下,由对马藩方面派人清理核查,将曾经出现在倭馆商人名册上的对马商人一一盘点资产、对家中人口登记造册,限令三日内变卖家宅,举家搬迁,同时还要向陈雨缴纳一笔数量不菲的“商业管理费”。用陈雨私下里的话说,就是要将对马藩的商人阶层连根拔起,让这个以贸易为支柱的藩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商业运转的能力,彻底沦为自己对日贸易的通道。

    对马藩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聚集在栈原城,也省去了在整个对马岛范围清查的时间,所以,城下町的商人们在大军的监视下,根本没有隐匿资产或者潜逃的机会,只能含泪变卖豪宅,收拾细软,拖家带口,在刺刀的“护送”下登上了前往釜山的船。从此以后,他们的根基就只能在釜山,在陈雨的监视下进行商业活动,仅仅在运送货物回日本交易时才能短暂返回本土,因为妻儿家人都迁去了釜山,即便想借机转移资产回来,也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望。

    港口,庞大的船队扬帆起航,离开了栈原城,留下一片狼藉。宗义成和家臣、武士们站在码头目送对方离去,除了耻辱和无奈,没有任何办法。

    凯旋而归的船队首先抵达了釜山港,第一件事就是将因为价格问题积压在倭馆的三十万斤生丝换成银子起运回日本。

    陈雨嘱咐顾彪:“海贸的事情,以后都交给你打理了。对马商人已经迁到了釜山,以后只能成为赚点散碎银子的行商,是咱们的商业‘苦力’,你不需担心再有人给你使绊子了。销售的问题给你解决了,以后你再去京城,只管大肆收购,生丝、绸缎、瓷器,有多少收多少,什么赚钱进什么。我要每年的贸易收入在原来的倭馆收入基础上翻十倍,有没有信心?”

    顾彪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大人拳打脚踢,把路都铺平了,要再做不好就只能拿块豆腐自己撞死算了。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把这事干得漂漂亮亮的,给大人搬金山银山回来。朝鲜那些傻子有银子不会赚,倭馆也只能在咱们手里成为下金蛋的鸡。”

    解决了对马藩和倭馆的事情后,陈雨返回了铁山。

    此时北面的局势又有了变化。担任情报司主管的王有田前来禀报:“鸭绿江已经基本实施了封锁,准入不准出,从北边零星逃回的汉人按我们的指定,在丹东开个口子接纳,其余任何人都不准渡江北上,连江边的渔民都禁止下水了。但是最近一两个月,对岸总是有零散的骑兵出没,据咱们的人打探,应该是鞑子派来踩点的探子。”

    “看来鞑子在酝酿大动作,如果我猜的不错,用不了多久,鞑子就会有一两次的试探进攻,来测试鸭绿江防线的巩固程度。”陈雨说,“咱们不能太被动。成立情报司的目的,就是刺探对方的军情。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鞑子可以派细作和探子过来,咱们也要有所动作,了解对方的动向。”

    “这个属下已经在筹备了。”王有田说,“属下已经说服了辽河的那几个俘虏,以张忠旗为首,再潜回盛京卧底。张忠旗和两个朝鲜人已经答应了,但是那个满人说什么也不肯回去当细作,他声称要加入军队,亲手向建州女真复仇。”

    “那个叫满泰的海西女真?”陈雨沉吟片刻,点了点头,“细作这事,要心甘情愿才行,否则会坏事。既然他要报仇,就让他加入,从小兵干起便是。军中有了朝鲜人,也不在乎多个女真人。”

    王有田又说:“除了张忠旗三人,本来属下还想把那个李尧也争取过来,他是鞑子派出的细作,还有机会抬旗,如果能够成为咱们的人,一回去就能打探到更高层次的消息,就能如虎添翼。只是他说妻儿在鞑子手上,有顾虑,还指名要见大人面谈。”

    陈雨想了想,点点头:“这个可以,我找他谈谈,也可以许诺一定优厚的条件。只要他点头,放回去就是个双面间谍,就算反水,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将张忠旗等人与他分开派遣,彼此不接触,不暴露就行。”

    李尧被带了过来。此时他的伤已经好了大半,可以自由行动了。

    陈雨问:“本官也不跟你啰嗦。本来你认贼作父,成了汉奸,死有余辜,但念在你也是汉人,愿意给你一次机会,潜回去打探鞑子的消息,将功赎罪,你怎么选?”

    李尧沉默了半天,问道:“如果小人能打探到有用的消息,立下功劳,大人能给我什么?”

    陈雨爽快地说:“如果立功,帮助本官重创鞑子,本官承诺,赏赐金银和良田,足够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同时亲自向皇帝替你请功,封赏官职,并且在合适的时候派人接出你的妻儿回大明,免除你的后顾之忧,如何?”

    李尧明显动心了,抿嘴思索起来。

    陈雨继续说:“为本官效力,可以恢复汉人身份,光宗耀祖,为鞑子效力,就算抬了旗还是个奴才,一辈子还要背负汉奸的骂名,如何抉择,你要考虑仔细。”

    李尧扑通一声跪下,磕了个响头:“大人教训的是,小人愿意改过自新,为大人效力,为大明尽忠!只是恳请大人,不要忘记接出我妻儿的诺言。”

    陈雨扶起他:“这个你放心,对于真心效力的功臣,本官从不亏待,许下的诺言也一定会兑现。”

    次日,张忠旗等三人和李尧先后离开铁山,从鸭绿江返回辽东。陈雨和清廷之间的情报战,正式打响。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坚壁清野() 
派出细作北上之后,陈雨又来到鸭绿江巡视。身为钦差,他充分行使了权力,让黄海道、平安道观察使随行,以便随时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弥补。

    此时鸭绿江沿岸的墩堡已经基本建造完毕,一里一堡,堡间有烽火台,作为岸防炮的32磅炮也陆续交付,硬件已经达到了陈雨的要求。驻守部队方面,邓范率领第一协的士兵和朝鲜营的士兵也相继入驻,明军驻扎墩堡,朝鲜营的士兵驻扎烽火台,并且分批巡逻,杜绝有人渡江。

    陈雨在丹东岸边,遥望前方延绵不绝的墩堡,心想: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鸭绿江防线,希望能管用,千万不要变成古代版的马奇诺防线就好。

    他设想鸭绿江防线的时候,灵感确实来自二战时期法军的马奇诺防线。

    历史上这条花费了法国50亿法郎的天价防线,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其密度可谓世界之最,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个;防御强度也是当时顶尖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然后再加上防坦克壕、金属和混凝土桩砦,防步兵金属桩或铁丝网,并用地雷场增加防守面积和强度。可就是这样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却被德军绕过,通过比利时与法国之间没有修建防线的地段轻松突破,成了法国战争史上的耻辱和笑柄。。。

    有这样的经验教训,陈雨自然也不想重蹈覆辙。鸭绿江防线的正面,平均每公里有两个烽火台和一个墩堡、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32磅的重炮,还有江面作为屏障,理论上没有水师的清军是难以逾越的,所以不用担心。让陈雨放心不下的就是上游浅水地段,据说在枯水季节,甚至不用船,直接可以蹚水过来,而这段江岸因为崎岖的地形、人力上限、粮食和弹药补给不便等因素,没有继续修建密集的墩堡,巡逻的战船也无法到达,是清军可以轻易突破的区域,这里会不会像法比边境一样,成为鸭绿江防线的命门,谁也不能肯定。

    虽然上游北岸临近长白山山脉,有张忠旗等人所说的高山密林,不利于清军的骑兵行军,形成天然的障碍,但毕竟不是绝对的,只要不计代价,还是可以通过的。再者,平安道北部也是多山地形,加上本就不多的百姓都被迁移到了铁山境内,清军即使渡江后,也会面临行军困难、无法补给的难题,但是否能让他们彻底放弃南下进攻的企图,没有经过实践证明,也不能下结论。

    陈雨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天险之上,总得再做点事情,尽量弥补这条防线的短板,避免重蹈二战时法国的覆辙。他询问黄海道观察使姜胡东、平安道观察使申英全:“二位随本官一路查看,对这道抵御鞑子的防线有何建议?”

    姜胡东奉承道:“钦差大人高瞻远瞩,有这这道防线,鞑子再也无法侵入本国境内,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将来大人必会因为此事青史留名。”

    申英全作为清军入侵的第一线受害者,对这道防线有更深的感触,他佩服地说:“每次鞑子进攻本国,平安道总是最先遭殃的,不管是丙子胡乱,还是去年的鞑子伪汗亲征,平安道百姓都是深受其害,无数人家破人亡,钱财被劫、青壮和女子被掳,苦不堪言。现在有了这道天堑,就再也不用担心遭受鞑子的荼毒了,下官代表全平安道的百姓,谢过钦差大人!”

    “先不忙着谢我。”陈雨摆摆手,“没有经过实战考验之前,这些话言之过早。现在这道防线还有一个缺陷,就是上游地段,一没有墩堡和军队守卫,二没有江水阻挡,但仅凭本官一己之力,守卫三百里江岸之余,再以重兵防守此处实在力有未逮。本官问你们两位,愿不愿意配合我,堵上这个漏洞,精诚合作,携手共御鞑子?”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一齐行礼,回答:“愿听钦差大人差遣。”陈雨的钦差权力本就包括指挥两道抵御清军,不管是建议还是命令,他们都没有拒绝的余地。

    陈雨说:“既然二位都同意,那本官就直接安排了。清军若是从上游渡江,先是经过北岸的高山密林,必然会耗费大量粮食和精力,然后经过平安道北部的山区,也是崎岖难行,此处的百姓又已经迁出,百里之内无人烟,无法补给,说不定还要食马肉充饥。等他们到达平安道南部时,必定是粮草断绝、人困马疲的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无法通过劫掠补充体力,到时申观察使将城池周围的粮食收割,百姓躲入城内,然后再派出兵马不停地袭扰,耗尽他们最后一丝力气……”

    申英全迟疑地问:“可是平安道军备松弛,远不如京畿道以南,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备,都不足以正面抵抗鞑子铁骑,如何袭扰?”

    “这个问题本官已经想到了。”陈雨说,“兵力不够就招募,武器不够就打造,银子不够就让朝廷拨款,还有缺口就由本官给你补上。不需要平安道能派出多少强军,只要能拿起武器抵抗就行,到时候本官再派些经验丰富的军官替你训练兵士。鞑子也是人,他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缺乏粮草、人困马疲,哪怕用锄头也能砸死几个。”

    姜胡东问:“那我们黄海道呢?”

    “你们在后方,不是第一线,拼命的事暂时轮不到你。但是到了战时,本官打算让平安道与黄海道交界处的百姓携带粮食和细软,暂时进入黄海道躲避,你的任务就是接纳安置他们,等待战后再送他们返回平安道。”陈雨说,“本官要让鞑子在整个平安道陷入攻不下城池、抢不到粮食的绝境。这一招古书早有记载,叫做坚壁清野。”

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露锋芒() 
陈雨的安排周密而详尽,充分利用了平安道的地形和纵深,姜胡东和申英即使对军事一窍不通,也能听出这样的部署是很合理的。虽然两道都要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尤其是平安道,但是鞑子造成的破坏远不止于此,只要能挡住鞑子,这些代价是值得的,两人身为一方大员,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两人对视一眼,然后低头回答“下官遵从钦差大人的安排。”

    陈雨听出两人的回答多少带着一丝勉强,便鼓励道“虽然二位要为抵御鞑子作出牺牲,但功劳绝不会埋没。只要能够将这个计划落实,效果明显,以后就可以按照这个策略长期实行下去,加上正面的鸭绿江防线,将来不管鞑子怎么进攻,都无法突破平安道这个屏障,鞑子大军在朝鲜如入无人之境的情况,将会成为历史。有这样的功绩在手,两位可以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名垂青史了,而本官作为巡视两道的钦差,自然也会向大王如实禀报两位的功劳,平布青云,指日可待。”

    两人一听,是啊,真要做到了这样的壮举,升官发财不说,在朝鲜历史上千古留名,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啊!反正杀鞑子,又不是自己去拼命,躲在城池内指挥就行。

    两人心悦诚服地再度行礼“钦差大人教训的是,下官必定尽心竭力,助大人共御鞑子。”

    统一了思想之后,在陈雨的指挥下,平安道和黄海道就搭上了他的战车,战争机器全力运作起来。平安道开始招募士兵,在陈雨派出的军官指导下训练军队,并演练百姓入城、坚壁清野的战术;黄海道则做好了接纳临近的平安道百姓的预案,并筹备粮草,为铁山卫军队进入平安道境内迎击清军,沿途提供补给做准备。

    鸭绿江以南,军民万众一心,为抵御清军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是鸭绿江以北,因为细作无法渡江北上,对此毫不知情。

    崇祯七年的七月,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大军从北往南,向丹东方向进军。骑在马上的士兵全都留着金钱鼠尾辫,个个趾高气扬,后方则是步行的仆从部队,烟尘滚滚,遮蔽了天日。

    一柄黄底红边金龙旗下,一名青年将领被部下众星捧月围在中间,满脸的志得意满,举起马鞭,指着前方依稀可见的江水,问道“安平贝勒,前方已是鸭绿江了。时隔数月,故地重游,你有什么想法啊?”

    旁边一名中年将领恭敬地说“上次跟随皇上亲征,却无功而返,这次能随肃亲王卷土重来,杜度高兴的紧,势必要让朝鲜那些窝囊废见识见识我大清勇士的厉害!”

    被称为肃亲王的就是皇太极的长子、镶黄旗旗主豪格,而安平贝勒则是努尔哈赤的长孙杜度,镶白旗的固山额真。两人奉命再度入侵朝鲜,目的就是打探铁山一带的虚实,如有必要,就彻底拔掉这颗钉子。

    豪格傲慢地说“父皇也未免太小心了,上次因为阿济格和阿巴泰吃了败仗,就匆忙撤军,徒费兵粮,无功而返;这次又因为逃了几个包衣,就大张旗鼓派我们前来。依本王看,也不用试探了,直接一路杀过去,顺手踏平铁山,然后直接杀到汉城,命李倧称臣,完成父皇十几万大军都未能完成的事情。”

    杜度当然不认为事情有这么简单,但也不愿扫了豪格的兴,恭维道“肃亲王说的在理。铁山就算有一支明军驻扎,也不过是比朝鲜的废物强上少许,在大清铁骑的面前,自然不堪一击。”

    两人信心满满地率领大军来到丹东对岸,准备搜罗船只、捆扎木排渡江。在江面没有结冰的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