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两间砖瓦房子,很宽敞,建在规划好的小村子里。房子是用上好的红砖砌成,上面铺了黑瓦,据说还用了将军大人发明的水泥,总之房子十分坚固,即使是下大雨也不漏一点水。戴全家人以前住的是漏雨漏风的茅草屋顶土房,哪里住过这么好的砖瓦房子?便是汪老爷住的房子,也不过如此呢!

    分到房子的那天,全家人载歌载舞乐了一整天。

    分房子给戴全的人说,这两间房子造价十两银子,算是将军大人借给戴全家的,分五年偿还,以后五年戴全交地租时候要多交一石米面。

    一石米面,也没有多少,将军只收三成地租,戴全知道自己如今每年有二十七、八石的结余,付得起一石米面。

    戴全觉得好日子就在跟前了,每天带着媳妇在水渠的工地上卖力地干活,十分积极。他的努力被范家庄的吏员看在眼里,被吏员标为积极分子。平时烧火做饭之类的轻松活,吏员都优先找戴全媳妇做,给贫民们分饭这种体面的差事,吏员也让戴全来做。

    得到吏员们的赏识,戴全做事更加卖力了。

    这一天,戴全正在工地上夯土,却听到差爷叫自己名字,说是分牛了。

    将军大人还给我们分牛?

    戴全把自己的绳子交给旁边一个农民,拍了拍手上的土,随那差爷往分牛的地方去了。到了分牛的地方,戴全看到几百头黄牛被聚集在一个土坡下面,十几个“积极分子”站在那里等着分牛。管事的郑百户亲自到场,勾对账簿。

    带戴全来的差爷对戴全说到:“将军大人恩德,每五口人借给耕牛一头,交给老实本分的人看管。你和你媳妇,并你们村里三口人共用一头黄牛。牛价三十两,算是将军大人借给你们的,分五年归还给将军大人,平均每口人每年多交六斗粮食。”

    以前都是和汪老爷租牛,如今自己要有牛了!

    农民对耕牛有着天生的热爱,戴全看着那些健壮的黄牛,眼睛冒光。将军大人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戴全忙不迭把差爷的话答应下来。

    差爷见戴全不问清楚,说到:“你知道交完牛钱,你一年还能剩下多少粮食不?”

    戴全愣了愣,说道:“回差爷,小民算不清。”

    那个差爷笑了笑,说道:“你家两口人租种四十亩旱田,以一石的收获计算,一年收粮四十石。十二石交给将军大人做租子,还余二十八石,交一石粮食做房子钱,还余二十七石,两口人再交一石二斗牛钱,还余二十五石八斗。一年五口人吃十四石粮食,还有十一石八斗的结余,合二十三两银子。”

    一年能结余二十多两银子,足够给孩子们做棉袄做棉被买肉吃了。听到自己有这么多结余,戴全高兴得满脸通红,说到:“将军大人恩德,小民永远记得!”

    那个差爷笑了笑,说道:“第一年种春小麦收成低一些,艰苦一点,不过第一年大人只收一成半的地租,你家也能结余十五两银子!”

    第一年立即能结余这么多银子,戴全哪里还有话说,只拼命的点头。

    那个差爷见戴全高兴,又教训道:“这五口人的耕牛交给你打理,你可要管理好了。牛棚要搭牢,牛棚里的牛粪要及时清理。役用时候要喂豆饼,夏天要放牛吃青料,冬天要给牛梳毛清理身子防疫病。你可知道?”顿了顿,差爷又说道:“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你一个人做,是分配到用牛的五口人轮流负责,但是你要管理起来,不能让牛病了死了。”

    戴全只忙不迭点头。

    那差爷教训了戴全一通,便带他上去领牛了。排队轮到戴全时候,郑百户在牛群里转了一圈,分了一头雄赳赳的公牛给戴全。戴全见那黄牛四肢强壮毛发发亮,昂着头一副健壮模样,高兴得眉开眼笑。

    郑百户见戴全的高兴模样,笑着说道:“好牛分给你了,你可管好了!”

    ——————

    感谢一V一V一10800的打赏,第二个打赏百元以上的,非常感谢!!不是我不爆更,实在是手残党写不出来,见谅,见谅。

第156章 教书先生() 
汤时典是个童生。

    童生就是通过县试、府试,没有通过院试的读书人。通过了院试的就是秀才了。童生没有什么特权,但也算是体面的读书人。

    但汤时典这个童生却体面不起来。他今年三十二岁了,父母双亡,一直没有成亲。本来他在汤家族学里教书混一碗饭吃。但今年TJ遭了兵灾,汤家村谷仓里的一百石来不及转移的粮食被鞑子掠去了,村里的祠堂也被鞑子烧了。办学经费和办学场地全没了,族学就没钱办下去,汤时典就失了业。

    好在汤时典还有十多两银子积蓄,一时不会饿死。这几个月他在天0津卫城租了一间破屋子,四出问询哪里缺教书先生不。他四出寻觅了几个月没找到先生的差事,便连账房也愿意干,最后连小厮堂官都愿意干,却始终找不到事做。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各地萧条,雇人的地方也是一日比一日少,僧多粥少。

    汤时典没找到事情,生怕银子用完了饿死,每天就只敢喝两碗稀粥,几个月下来饿得面黄肌瘦。他这天正在发愁,正在到处闲逛,却在巡抚衙门前面看到一张新布告。汤时典反正也没事,就上去看了看,结果却看得一脸的惊喜:

    范家庄要招募一百二十个先生教书!不需要生员身份,只要认识字会算术就行。

    汤时典听说过范家庄,知道那是天0津最富裕的地方,那里人人都吃饱穿暖。范家庄招先生,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么?汤时典只觉得精神一振,便往范家庄赶去。

    半路上,路过柳河时候,汤时典看到一千多人在河边修建灌溉水渠。

    这范家庄的游击将军还搞水利开垦新田?从来没听说大明的武官还有这样的锐气。汤时典在河边看了一会,发现那些农民组织得颇有章法,在河边夯土修渠效率颇高。那灌溉水渠高于河面一丈,显然是要用水车扬水上去的。

    还用水车?组织这么复杂的水利工程?

    汤时典顿时觉得这范家庄的主官和别的大明武官不太一样。

    到了范家庄,汤时典在城门口说明了来历,被一个士兵往官厅带去。

    汤时典虽然听说了范家庄的富裕,但第一次走进范家庄,汤时典还是被震撼到了:

    此时十一月天气寒冷,范家庄城里的行人都穿着半新甚至全新的袄子,即便身上有补丁也不多,绝不像天0津城里的百姓那样穷困,一身的补丁。城里的行人一个个走得气定神闲,脸上都没有营养不良的饥色,显然都是日日吃饱了饭,甚至时常吃肉的。像汤时典这样穿着满是补丁的袄子,一脸菜色的,一看就是外来人。

    道路两边盖满了两层的宅子,雪白墙壁炭黑瓦顶,一排排过去说不出的气派。沿大街的屋子下面都开着店铺。店铺里进进出出的都是顾客,生意兴隆。偶尔路过几个茶楼酒楼,那里面也坐满了人,全是富足的居民在里面喝酒喝茶。

    路上好多儿童在玩耍嬉戏,那一群一群天真无忧的模样,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乱世的气氛。

    汤时典被士兵带着路过一个集市,便听到一片喧哗之声。那集市里有卖肉的、卖菜的、卖鸡的、卖鱼的、卖锅的、卖盆的,卖什么的都有,吆喝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进进出出的满是人,一片繁华景象。

    如今兵荒马乱,外面的市镇一个个都十分萧条。但范家庄这里,却是朝气蓬勃经济景气,似乎全然不受兵灾的影响。

    就连脚底下的马路也不一样。范家庄那宽敞的马路铺满了青石,十分干净,道路上没有一点垃圾,不像别的城市那样污秽满地。道路中间高两边低,脏水都顺着道路流到了两边的下水道里。那下水道上面还盖着青石,上面也可以走人。每隔几十米路上就有一个装垃圾的大桶,百姓们把垃圾都扔进桶里。

    整个城市看上去又繁华又干净,说是世外桃源都不算过。

    这范家庄游击大人治下的范家庄,竟富庶干净如此!几年前汤时典路过范家庄,这里还是一个贫穷屯堡,又脏又乱。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范家庄几年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好地方。

    若能在这里谋一个先生职位,当真是不愧余生。

    汤时典一路走一路赞叹,慢慢走到了官厅,被带路的士兵领进官厅里一间厢房等待。官厅里管事的吏员给汤时典发了一个红漆写着“二十一号”的木牌,让他听到叫号就出来“面试”。

    那厢房里已经坐着几个书生,大概都是来应聘先生的。

    带汤时典进城的那个士兵也不走,就站在厢房外面等汤时典,似乎是怕没人做保的汤时典在城里干坏事。不但有这一个士兵在外面等,旁边还站着五个士兵,大概每个应募者都有一个士兵在监视。

    对此汤时典倒也理解,这样桃源一样的城市,实在是该多建保卫,否则必然被歹人破坏。

    汤时典在厢房里坐了一会,就被一个吏员叫了出去,在官厅正堂见到了游击将军李植。原来这盘查应募者底细的活是游击大人亲自来做的。汤时典见到这从二品的大官心里十分紧张,走进大堂便准备跪下去行礼,却听到游击大人喊“免礼”。

    李植指了指大堂里的一把椅子,让汤时典坐在自己对面。

    汤时典当时就十分感激起来,感激游击将军礼贤下士,居然让自己一个童生坐着说话。他战战兢兢地坐到那把椅子上,只坐了半个屁股在椅子上,就听到将军大人问话了:“你做过先生么?”

    汤时典赶紧答道:“学生教过十年书,是在村里的族学教授村里的孩子。”

    “哦?你教人识字?”李植来了兴趣,说道:“一般的孩子教几年能看懂布告文书?”

    汤时典拱手说道:“若是十来岁的孩子,要看懂一般的布告文书,教三年也就够了。若是十岁以下的孩子,智力未开,要四、五年。”

    李植点了点头,问道:“你有功名么?”

    汤时典脸上一红,说道:“学生没有功名,是个童生。”

    李植笑着说道:“童生也不错!你读了不少圣人之书吧?不过我这里教人读书只教普通字句,目的是让孩子和士兵们能读懂布告文书,不教圣人教化,你有问题么?”

    汤时典拱手说道:“不教圣人教化,只教识字,学生也甘愿!”

    “哦?”

    汤时典想了想,说道:“时下烽火四起,正是男儿好汉佩宝剑建功业之时,再日日说教圣人教化,就有些迂腐了。当今之际,在于选战将募勇士,习弓马修兵甲,才有九州平靖的可能。等四海都平定了,再奉出圣人之学也不晚。”

    听到汤时典的话,李植点了点头,暗道这个童生读了这么多圣贤书倒是没有读傻。

    李植笑道:“你都读什么书?”

    汤时典拱手说道:“学生除了圣人之书,还读过《六韬》、《韩非子》、《孙子》、《道德经》、《墨子》等,所读颇杂!”

    李植暗道这倒是个识事理的人才,问道:“我想让范家庄的百姓和士兵都识字,都能看懂书,你觉得如何?”

    汤时典说道:“若百姓识字能断,就不会轻易受歹人欺骗。官府登出布告条文,百姓也很快就能知道。百姓之中有才华的人多了,官府选拔官吏时候选择也更多。若士兵通文能读,就明白好歹,见识和反应都会胜于不识字的莽夫,进退有度,在战场上士气更高。”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好,说得不错,我请你做儿童班语文组四十名教师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月钱三两!还管一日三餐!”

    汤时典听到这句话激动得满脸通红,感觉喜从天降,几个月的阴晦一扫而空。他踉跄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学生谢过游击将军!”

    ——————

    感谢葬秦的2200打赏,一次打赏这么多,十分感谢!!感谢醉翁之酒的2000打赏,又打赏这么多!十分感谢!!感谢江湖八连杀的1100打赏,十分感谢!!感谢天下无敌1234的600打赏,感谢!感谢veinyu、己不欲,勿施人的500打赏,感谢!感谢文位!!、晓月红云的200打赏!感谢是金子吗、屁股大优先、月坠星河、六翼银天使、书友161103143754864的100打赏。

第157章 收入和开支() 
于起友是大明工部都水主事,平日里协助郎中处理一些文书。然而年近五十的他发现他遇到一个大麻烦——他的眼镜老花了。

    老花了眼睛就看不清文书,就处理不了政务,总不能总让别人念文书给自己听吧?于起友感到很严重的危机,自己熬了一辈子熬到这从六品的文官,难道五十岁不到就致仕而去?

    这半年,老花眼越来越严重,于起友每天眯着眼睛看文书,生怕别人说他老花眼,分外吃力。

    几个办事的吏员私底下叫他于瞎子,被他听到了,他是又怒又忧。

    直到他听人说,京城东面开了一家李家店面销售“眼镜”,专治老花眼。

    于起友打听了一番,都说李家的这眼镜确实有用,有好几个严重老花眼老人配了眼镜后都可以看清楚文书了。尤其是天0津那边的一个老友,写信来强烈推荐这眼镜的好处,说是对付老花眼立竿见影。

    于起友不再耽搁,这天便带着一个家人往那眼镜店去了。

    到了京城东面银杏大街,于起友看到了李家店铺那迎风招展的招牌——“包治老花眼”。于起友走进店铺,看到里面已经有三三两两几个顾客,显然店家生意不错。听说这配一副眼镜要十两银子,这店家一天得赚多少银子?

    于起友一进店,就有一个小厮迎上来行礼说道:“这位大人,配眼镜呐?”

    于起友旁边的仆人大声说道:“对,我家老爷配眼镜,怎么个配法?”

    小厮问道:“大人老花眼多少时日了?”

    于起友想了想,说道:“也有三年了。起初并不严重,这一年越来越厉害了。”

    小厮说道:“我给您试试二百度的!”

    那小厮搬了一个箱子来,里面一打开全是透明的玻璃片,大概这些就是“眼镜”了。小厮把一副“二百度”的眼镜给于起友试了试,问了问于起友效果。

    于起友看着小厮把那木头架子上的两块玻璃片架到自己鼻子上,按小厮的要求,透过玻璃片看了看旁边一本书。

    然而透过眼睛,于起友还是看不清那书上的字。小厮见状,又给二百五十度的眼镜给于起友试。

    戴上二百五十度的眼镜,于起友愣了愣,他发现世界一下子清晰了。

    他看清楚旁边一本《论语》上的小字了。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于起友心里一阵狂喜,这眼镜真的有用,自己能看清楚文书了,自己不会因为老花眼致仕了!自己的官位保住了!这李家的眼镜当真神奇!

    那小厮又给于起友试了二百七十五度,三百度,三百二十五度的眼镜,最后确定于起友目前的度数是二百七十五度。于起友戴着二百七十五度的眼镜翻看店里的几本书,看得清清楚楚,云淡风轻。

    再也不会有人叫自己于瞎子了。

    于起友心里感慨,这天0津李家的好东西真多。

    “多少银子一副?”

    “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也不多嘛。让自己摆脱了老花眼的烦恼,大大的有功!于起友让仆人拿出了银袋,摸了十两银子给店家。

    戴上眼镜,于起友喜滋滋地离开了李家眼镜店。他决定把这好东西推荐给自己的几个同年好友,让同样做官的他们都摆脱老花眼的困扰。

    ####

    十一月十九日,李植的老花镜生意渐渐有起色了,能创造不少盈利了。李植坐下来清查了一下自己的收入和开支。

    如今玻璃作坊的玻璃酒具是李植最赚钱的产业,刨去人工和材料费,一个月可以盈利一万七千两。其次赚钱的是纺织工厂,刨去人工、机械维护和材料费,一个月盈利八千四百两。然后是肥皂作坊,每个月盈利八千二百两。

    最后就是老花眼镜产业了,老花眼镜产业如今在京城也设了店,生意渐渐好了,京城和天0津加起来每个月可以卖三百多副眼镜,可以为李植带来三千两的利润。

    再加上范家庄房租和房贷还款每个月有七百多两的收入,算下来,李植的产业每个月可以为他带来三万七千两的利润。

    还有范家庄新开垦的旱田,李植投入了五万多两银子做前期投资,预计每年可以收入三万多两银子,折下来每个月也有近三千两银子的利润。当然,旱田的收入如今还没有落地,暂时不能计算在收支内。

    李植的开支同样巨大。

    首先就是四千名选锋团士兵,这些士兵月钱三两,三餐有肉,平均每个人每月要花费李植四两五钱银子。京畿遭兵后,天0津的米价和肉价腾贵,李植这两个月把三餐有肉改成了一餐有肉,士兵们也表示理解。但过几个月后外地的生猪逐渐运到天0津,肉价下跌,李植肯定要把伙食恢复。这四千大兵一个月就要消耗李植一万八千两银子。

    另外每个月训练打靶花费的硝石火药,大概要一千两银子。

    其次是步枪作坊:作坊中两百枪匠是月钱四两的拉膛线枪匠,月钱合计每个月八百两银子,其余三百人是做没拉膛线燧发枪的普通枪匠,月钱三两,每个月合计花费李植九百两月钱。每个月生产米尼步枪五百把,材料费四千五百两。

    步枪作坊每月产出五百把米尼步枪,合计花费李植六千二百两银子每个月。

    城防炮兵一百三十人,每月月钱和伙食花费近六百两。

    官厅中吏员、家丁和新建学校的教师合计二百二十人,月钱二两,伙食费一两五钱每人,每个月花费李植七百七十两银子。

    火炮作坊和龙尾车作坊三十五人,每个月花费一百二十两。

    饮食部员工二百人,也是月钱二两三餐有肉,每月花费七百两。

    算下来,李植每个月开支二万七千两。

    这样一折算,李植每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