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国公爷做事是有官做的,只要国公爷看得起钱老二,钱老二那是没有二话的!”

    李植见这钱老二一上来就隐晦地跟自己要官做,心里对这个钱老二的市侩作风有些不满。然而技术人才难得,李植也不可能要求一个技术员大公无私胸怀天下。

    李植淡淡说道:“若是做一、两年不出错,一个百户是逃不掉的。”

    ####

    三月十五,李植津齐银行的第一家分行在范家庄开张了,开始发行钞票。

    李植的钞票最小面值为一分银子,一分上面有五分银子、一钱银子、五钱银子和一两银子。一共五种面值。

    为了宣传这家银行的开张,《天津日报》进行了整整五天的预热,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家银行的钞票的便利性,鼓励百姓把银子存入津齐银行换取钞票。

    当然,仅靠便利性是无法让百姓养成使用钞票作为货币的习惯的。《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李植为了推广钞票使用的大杀招——市民如果使用津齐银行的钞票缴税,面额一两的钞票可以抵充一两二分银子的税收。

    也就是说,如果把银子存入津齐银行换来钞票,就可以节省百分之二的税收。

    这可是白捡的便宜。百分之二的税收优惠虽然算不上一笔大钱,但简单把银子往银行里一存就能拿到这样的优惠,这样的好事哪个会不干?范家庄的百姓们拥到了李植的第一家银行里面,排队等待换钞票。

    就连范家庄附近的其他商贩,甚至天津卫城的商贩都来了。这些商贩都是要交商税的,一个个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队。

    然而银行的柜台有限,换钞票的速度有限,不少商贩看着那在马路上蔓延的长长排队队伍,知道不花个半天是换不到钞票的,都知难而退了。

    虽然这些商贩没有换到钞票,但津齐银行钞票的稀缺性却深深印入了这些商贩的脑海中。以后的日子里,要是客人买他们货物时候使用津齐银行的钞票,这些商贩那是一百二十个高兴。哪怕就是客人拿一两银子的钞票来充一两一分银子买货,这些商贩也愿意。

第五百八十五章 成色() 
三月十六日,破虏团排长雷三去买豪华别墅。

    雷三上个月和人订亲了,经媒婆做媒,雷三娶的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漂亮姑娘韩家女儿。雷三琢磨不能让韩家女儿和自己一起吃苦,便准备在范家庄的新城中买下一幢豪华别墅。他把自己原先的小别墅卖了,得了七十两银子,又拿着自己历年的积蓄一百六十两,合计二百三十两银子来买这姚家的豪华别墅。

    这年头范家庄的别墅十分抢手,官方放出的新房早就卖完了。市场上二手别墅的价格比官方原价高三、四成。雷三当初五十两买的小别墅如今卖给新兵卖了七十两银子。但雷三要买的二手豪华别墅价格也比官方价高六十两银子。

    卖别墅给雷三的卖家是一个商人,准备追随津国公大人到天津卫城去发展了,就把这范家庄的豪华别墅卖了。

    雷三和站在那幢豪华别墅门口,踮着脚尖往里面张望着,十分的高兴。那豪华别墅和普通别墅不一样,做工讲究得多。门楼是两重檐的,看上去十分气派。在屋脊上有各种雕刻,刻着飞禽走兽。

    这豪华别墅占地近一百五十平方米,上下两层,有六间卧室一间书房,两个洗手间,除了正厅还有餐厅,用来做新房是最好不过了。

    雷三仿佛已经看到新娘子进入这幢豪华别墅后的欢喜表情。

    雷三越看那别墅越高兴,他以前只是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弟子,饭都吃不饱。然而加入虎贲师以后,却平步青云,如今已经做到了排长。这次听说他要娶亲,说媒的媒婆涌到他家来,十里八乡的姑娘任他挑选,最后他挑了最漂亮的一个。

    再买下这幢豪华别墅,雷三就什么都不缺了。

    雷三揣着银子在别墅门口等了一刻钟,才看到卖主带着这一条街的“里正”走过来。

    然而那卖主却来者不善,一看到雷三就大咧咧说道:“雷排长,久等了!不过对不住!我这别墅涨价了,如今卖二百四十两!”

    雷三愣了愣,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雷三想了好久,才无奈地问道:“姚家家长,三天前还说二百三十两,怎么今天就涨价十两?”

    那卖主手一摊,说道:“如今到处的房价都涨,不是我一家涨价。这条街上卖房子的人里,我家的价格是最低的,不信你们问这里正。”

    那里正看着雷三,点了点头。

    雷三懊恼地看了看卖主,打开了自己的银袋子,看了看。那银袋里只有二百三十两银子。雷三在自己军装口袋里搜了搜,又搜出五两零用的银子出来。

    但全部银子加起来,也只有二百三十五两。

    雷三低头看着手上的银子,愣在那里没有说话。

    那卖主哈哈一笑,说道:“雷排长要是银子不够,我就卖给别人了。昨天还有人说要二百四十五两买我这别墅呢!”

    雷三看着卖主,想了想说道:“姚家家长,你莫要涨价这么多,便宜五两银子行不行?”

    那姚家家长看了雷三一眼,哈哈一笑,答都懒得答这句话。

    雷三一时捉衿见肘。

    雷三全部家当就这二百三十五两银子,想要再多的银子就要等下个月发月钱了。然而下个月他媳妇就要过门了,这房子不买下来下个月怎么迎亲?

    雷三有些焦急起来,在三月的春风中竟急出细汗出来。

    雷三不喜欢和别人借钱,尤其是买房子迎亲这种事情,他不喜欢被人说房子是借钱买的。

    雷三想了好久,又说道:“卖家,我这银子好多都是虎贲师的赏银,国公爷发的赤足的吹拔南钌银子,不比得市面上九成四的银锭。”

    那卖主翻了翻白眼,说道:“我管你什么银子,总不能一两银子当二两用?总之要二百四十两。”

    那里正凑到雷三的银袋口子上看了看,沉吟片刻,说道:“当真是吹拔南钌银子哩!”

    雷三看了看卖主,见卖主丝毫不准备让步,叹了口气。他正准备把银袋收起来,却听到那里正说道:“雷排长,你不如到津齐银行去试试,那里换钞票时候都仔细鉴别银子的成色。你这一百多两赤足吹拔南钌银子,说不定能超额换钞票。”

    雷三愣了愣,看了看那买房的商人。

    那上家点了点头,说道:“若是有津国公的钞票,我也是收的。如今这钞票缴税有优惠,我们做买卖的都喜欢。”

    雷三听到这话,便二话不说,带着银子就往津齐银行走去。

    在银行门口排了一个时辰的长队,雷三终于走到了柜台面前。虽然银行里足足有十二个柜台,但来换钞票的人实在太多,银行里的柜员忙得脚不点地。

    雷三把两百多两银子的银袋往桌子上一放,说道:“我换钞票!我这里面有一百二十五两是吹拔南钌银子。三十五两是丁银。”

    那柜员急冲冲地喝了一口茶水,朝雷三点头说道:“好,客商你放心,若是有好银子,我们一定溢价给你换钞票。”

    雷三这才放下心来,便看那柜员验银。

    明代最好的银子称“纹银”,因为表面铸有皱纹。成色差的银子叫“低银”或“成色银子”,里面掺杂了铅等别的金属。市场上流通着各种成色的银子,十分混乱。比如《金瓶梅》第十二回中,就曾提到常时节在妓院中向西门庆借了一钱“成色银子”,指的就是含银八成的差银子。

    因为银子成色不一,在交易时候经常发生扯皮事情。所以津齐银行在用银子换钞票的过程中,都要验明银子的成色。

    那柜员先仔细看了看雷三那一百二十五两吹拔南钌银子的颜色,点了点头。然后他用一把钢制小刀在银锭上割了一刀,看了看茬口。他连续找出六、七块银饼出来割切,发现都是一样的赤足银子,又点了点头。

    最后他又随手挑出七、八块银饼,走到柜台后面的一个台子上,把银子放在火上烧了烧。烧完后那柜员看了看火焰的颜色,又看了看烧过后银子的颜色,又点了点头。

    那柜员走了回来,笑道:“客商你是虎贲师的军官吧?你这一百二十五两银子确实是吹拔南钌,可以换一百三十一两钞票。”

    “你这三十五两丁银成色也是上佳的,三十五两可以换三十五两七钱银子的钞票。”

    “合起来,这二百三十两银子可以换二百三十六两七钱银子的钞票。”

    听到柜员的话,雷三笑了起来。他欢喜的接过了柜员递过来的钞票,仔细看了看。钞票的上面盖着津齐银行和津国公幕府财政司的大印,钞票的右边写着三排小得不能再小的字:

    “本钞票是津齐银行存银凭证,凭此钞票可取白银一两。伪造此钞票者斩!”

    雷三笑着把钞票放进了银袋里。姚家的豪华别墅,自己可以买下来了!

第五百八十六章 抵押贷款() 
三月十七日,李植带着李兴和郑开成等人到津齐银行检查。

    银行门前,百姓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换钞票,人头涌动

    津齐银行总行长岳善德见李植来了,赶紧上来行礼。他指着忙碌的银行大厅朝李植介绍道:“国公爷,报纸宣传得很到位,我们一开张,百姓就排队等着来换钞票。”

    “这两天每天都有几万两银子存进来。前天是四万五千两银子,昨天是五万一千两。我估计这些钞票流出去后不全会用来缴纳商税,估计有一部分会进入流通领域,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如果接下来几天还有这样多银子存进来的话,我们银行内的银库就要放满了,要启用在银行外面的专用银库了。”

    李植点了点头。

    岳善德有些担心地说道:“国公爷,虽说我们银行的钞票流通出去对百姓大有好处,但是我们买门面开银行,雇佣柜员验收银子,还要雇佣人员守卫银库,开销实在是不小啊!国公爷,我们的银行只有开销没有收入,一个月要花不少银子。”

    李植笑道:“岳善德,你不要急。银行是赚大钱的买卖,此时我让你做的吸纳银子业务,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才真正让银行成为区别于钱庄的结构。”

    李兴好奇问道:“大哥,我们的银行除了发钞票,还能做什么?”

    李植笑道:“我们要利用银行的给天津和山东的百姓发放贷款。”

    众人听到这话都愣了愣,李兴好奇问道:“大哥,何谓贷款?”

    李植说道:“李兴,你可知道印子钱?”

    李兴答道:“我知道。一些钱庄借钱给小商贩经营小本生意,头日借次日还,或者月初借月末还。一吊钱借出去,一天就收四十文钱利息。若是说好借满一个月的,就是二、三百文钱的利息。”

    李兴说的印子钱,就是明末出现的一种钱庄业务。这种业务类似于后世的担保贷款,但利息十分高,借款期限也短。只有一些急需本钱的小摊贩会去借这种钱,因为这种借钱借完了能还上的却不多,最后只有卖儿卖女还钱。

    明末的印子钱与其说是一种金融业务,倒不如说是一种掠夺穷人的工具。

    郑开成想了想,犹豫问道:“国公爷的意思是我们用存进来的银子经营印子钱业务?”

    李植说道:“我们的业务看上去像印子钱,但不是做盘剥百姓的印子钱,我们的利息很低。我们要客户使用房产、田产或者地产抵押,然后把大笔的银子借给客户。借款期限可以长达一年、甚至三年。这样一些缺银子做买卖的生意人,就可以获得银子。”

    郑开成笑道,说道:“我就说国公爷不会做印子钱那样的折寿买卖。国公爷说的,不太像印子钱,倒有点像当铺放款!”

    明末的当铺是穷人借钱的常用渠道。所谓“富不离药铺,穷不离当铺”。当铺有上当、下当之分。上当收取典当者较为值钱的绸缎衣服,金银首饰,估价给钱。下当则连典当者的破旧衣服、锅碗瓢盆都收取,每次借给典当者几十文小钱。

    李植笑了笑,说道:“银行和当铺看上去像,其实不像。当铺一般都是针对穷困小民,所以抵押物都是走投无路小民的生活用品。而我们银行要做贷款业务,则是主要针对有不动产抵押的客人。让客人把房产、地产或者田产抵押给我们借钱。”

    李兴托着下巴想了想,说道:“大哥,说实在的。如果缺钱的人拥有房产、田产这种大件,干脆就卖掉筹钱了,不会拿到当铺或者我们银行来借钱。”

    李植笑道:“我们能吸引百姓做不动产抵押贷款的根本前提,就是我们的利息很低。我们一年只收百分之五,也就是一两银子每年收五分的利息。”

    “印子钱一个月的利息就高达二钱,我们只要印子钱五十分分之一的利息,当铺一月利息高达三分,我们只收当铺七分之一的利息。一年只要五分利息!”

    众人听到这话,都是眼睛一亮。

    李植笑道:“我们利息这么低,就会对拥有不动产的借款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毕竟临时去卖房卖田不容易出手,急着用钱的话,田产一下子就可能卖个低价,损失一、两成的价值。这样比较下来,缺钱时候找银行借钱,却只需要支付极低的利息,相当划算。”

    李兴一拍手,突然间眉开眼笑起来,大声说道:“大哥这银行我看开得!我们大量吸收客户的银子,最不缺的就是钱。客户的银子存在我们银行里,使用权归我们。我们把这些银子以房产、田产和地产抵押的方式低息借出去,就能让钱生钱!我们的银行就能盈利了!”

    “有这些地契、房契做抵押,我们也不怕客户还不上钱。”

    李植笑道:“这种借款方式,我们以后就叫作贷款,又叫抵押贷款。关键在于我们的贷款利息极低,一两银子一年只有五分利息,不是高利贷!现在坊间里,百姓从有钱富户中借钱出来都要二分息,也就是一年百分之二十四的利息,远高于我们的贷款利息。对一些有志于经营工商业的人来说,我们的贷款一种非常友善的筹款方式。”

    “而房产、田产之类的抵押物,也是许多百姓都拥有的。只要有自己的房子,就能向我们申请抵押贷款。就算自己的房子是租的,父母兄弟总有人有房产吧?都能作为抵押物像我们借款。”

    “只要有好的项目,真的想借钱,这抵押物总是能找出来的。”

    “这样一来,相信一些有本事懂得经营的百姓不会再为没钱开张而发愁。以后在天津和山东,只要有本事发展工商业的,都能从银行借到银子。这对于我们天津和山东的经济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众人听到李植的话,都十分兴奋。李植的不动产抵押贷款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不曾有的业务,可以帮助无数经营实业的工商业人士。

    岳善德舔了舔嘴唇,说道:“国公爷,我有个侄子颇会养鸡,在自家院子里养了上百只鸡,每个月能得几千枚鸡蛋。他总说没有本钱扩大经营。他家的院子在卫城里,再加上亲戚的院子,合起来也值百余两银子,如今看来,他可以向我们的银行申请贷款了!”

    天津一带经过李植几年的管理,耕种面积不断扩大,百姓越来越富裕。对鸡蛋的需求日盛一日。如今这时候,鸡蛋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会养蛋鸡的人才是很容易赚到银子的。

    天津急需这些养鸡能手扩大生产,给市场上提供更多的鸡蛋。

    李植笑了笑,说道:“好,说不定这就是我们第一个贷款客户!”

第五百八十七章 项目() 
三月二十日,设在天津卫城的津齐银行第二分行开张了。天津卫城的百姓们于是有了用银子换钞票的地方,十分踊跃。

    这钞票缴税时候可以用一两钞票当一两二分银子用。无论是交田赋还是交商税,都可以用。前面换了钞票的百姓拿钞票去“税务局”缴税,发现确实好用,津国公的税务局确实认可这种钞票。

    换句话说,这一两“钞票”看上去是一两,其实是一两二分银子。拿十两银子去换成钞票,立即就能赚二钱银子。于是来换钞票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渐渐发现了这银票拿来当钱用也十分好使,商贾们都乐意接受这种钞票。

    比起银子和铜钱,这钞票的使用和携带就方便多了。加上报纸大力宣传,天津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津齐银行的“钞票”交易。

    其实大明的商品经济发展到明末,已经十分需要一种方便易用的货币出现。宋朝时候纸币“交子”就曾经很成功。可见纸币的需求在民间实际上十分迫切,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发行方是否守规矩,是否滥发。

    津国公李植的作风和威望摆在这里,让百姓十分相信津国公发行的钞票。

    不仅如此,津齐银行还在三月二十日,推出了抵押贷款业务。

    所谓贷款,无非就是用不动产抵押借钱。报纸当天在头版头条宣传了一阵,百姓立刻就明白过来了。报纸反复强调这一种贷款业务的特点——低息,反复强调一年百分之五的利息如何惠民。

    渐渐的,有缺钱的商户开始来银行里咨询贷款事宜。

    这么一问,就有不少人顺水推舟地将贷款办了。如今天津和山东的司法解释权都控制在李植手上,所以银行处理抵押事务也没有法律问题。津齐银行只要和贷款的商户签一份“合同”,就能把借款和抵押事宜全部搞定。

    第一个成功贷款的是范家庄的一名猪倌。这猪倌本来在李植的国营养猪场干活,干了几年下来对养猪的事情已经得心应手,便琢磨出去自己开养猪场。这年头天津人一天比一天富裕,猪肉价格十分坚挺,养猪看上去是个包赚不赔的买卖。

    养猪场需要建猪圈、买猪苗、买饲料,到处都要用钱,他正是缺钱的时候,听人说银行可以借钱,便找到了津齐银行。

    他拿自家的小别墅做抵押,以市价七十两的价值抵押给银行,银行贷给他五十两银子——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只能贷出抵押物价值的百分之七十。银行毕竟做的是低息买卖,要防止房价大跌造成抵押物价值下降,导致坏账。

    这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