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植算了算,发现只有十九间房,摇头说道:“太小!”
那房牙又继续翻查,过了一会又说道:“城西有个三进的院子,十年新的,有厢房十二间、南房七间、正房两间、耳房四间,作价二百九十两。”
李植又摇了摇头道:“太贵了,你帮我寻个便宜的,旧一些也无妨。”
李植买房子做厂房,能用就行,倒不要新房子。
“公子要便宜的。”那房牙知道了李植的需求,又翻开那册子,反复找了好久,才一拍案桌说道:“有啊,公子,这里有个便宜的。”把那本子举到李植面前,那房牙说道:“城南米巷子,三进的院子,用了三十年了十分破旧。十二间厢房、七间南房、四间耳房、两间正房,一共二十五间屋子,只要一百八十两。”
虽然房牙的册子上写的是繁体字,不过李植也看得懂。看了看那条记录,李植笑道:“那便去米巷子看看吧。”
“我们此时就去!”
那房牙带着李植,穿街走巷到了城南米巷子。那米巷子正如其名,里面都是经营粮食买卖的商铺。房牙走到一间带着两个门面的破旧的大宅子门前,用力拍了拍院门。
第27章 买房()
那院门没上栓,刘士贵一拍倒是把院门拍开了,老旧的院门发出吱呀一声。
听到拍门声,一个少年人走了出来。看到是房牙刘士贵,那少年人把两人带了进去,在堂屋里坐了下来。
李植看那宅子,果然十分破败,不少窗户上的纸糊都破了也没有修整。不过李植反正是用这房子做工厂,也不在乎它的新旧。坏掉的门窗,找些木匠来修一修就好。
两人等了一会,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看到刘士贵,他脸上一脸的尴尬,抱拳说道:“刘先生,我们这房子暂时不卖了!”
刘士贵愣了愣,问道:“说好的一百八十两,怎么又不卖了?”
那中年人苦笑了一声,说道:“从亲族处借到了银子,暂时就不搬出去了。卖了房子出去租房子也是要钱不是,我们一大家子,租房子也不好租!”
刘士贵不满地说道:“倒是白忙乎我一场,给你带客人来看房!”
那中年人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我家在宣府的生意起不来,过段日子还是要找刘先生卖房的。”
刘士贵不耐烦地站了起来,挥袖说道:“可想好了再和我说!”
说完这话,刘士贵就带李植走了出去。李植白走了一趟,打了个哈欠问道:“刘先生,还有合适的院子么?”
刘士贵点头说道:“有的有的,李公子容我找找。”
用手指在口中沾了沾口水,那刘士贵站在街上翻看起他的册子,翻了五、六分钟,那刘士贵欣喜地说道:“有了!城东三横街有一个院子。三进三出,十间厢房、七间南房、六间耳房、两间正房,也有二十五间屋子。宅子建了十七年,如今作价二百六十两银子。”
听到院子在城东离自己家近,李植打起精神问道:“这房子没有问题么?别去了又不卖了。”
“卖的卖的,这院子的房东一直追随着他做官的亲戚,他亲戚去年到赣州升做知县去了,他便也往赣州去做生意去了,这房子如今是空的,就一个人留守专门卖房子。”
李植见这房牙对这房子情况这么熟悉,有些怀疑房牙早就就打定主意要卖这房子给自己,刚才东拉西扯都是铺垫。不过既然房子合乎要求,李植就说道:“那便去看看吧。”
房牙带着李植往城东走去,找到了三横街。那街道离井边坊不远,是难得的清净街道,两边都是大院子没有临街的店铺。房牙找到了要卖的院子,是一座半新的门第。他在门上拍了拍门,一个中年人打开了门。
“刘先生来了!”
“我带主顾来看房子了。”
李植跟着房牙走了进去,打量了那个宅子一番。宅子半新不旧,一水的青砖铺地。房间很多,在第三进院子后面还有一排比较小的后楼,没有列在二十五间屋子之列,如果李植以后扩大生产,倒是还有空余的房间可以用。关键是这院子所处的街道挺安静,符合李植保密配方的要求,李植比较满意。
如果像井边坊那样家家都有铺面,铺面里时刻坐着妇女盯着街道上的一举一动,保密工作实在是不太好做。
这院子虽然价格高了点,不过还是能够接受的。不过李植不想让卖家觉得自己求购心切,他四下里看了看,笑着对房牙说道:“再看看其他的宅子吧!”
那房牙看着李植说道:“李公子对这房子不满意吗?这价格不贵了!”
李植笑着说道:“再看看,再看看!”
拉着那房牙又看了三个不太合适的院子,跑了半天,李植这才装作不是很热心地对三横街的院子出价:
“三横街的院子,二百三十两,不能再多了。”
那房牙看了李植一眼,暗道这少年郎倒是有些城府,赶紧答应道:“我去说说!”
果然,两天后,房牙急匆匆到井边坊找到李植,告诉李植对方同意降价到二百三十两了。
李植听到消息心里欢喜,便拿出银子,带着李兴一起和房牙去做交易了。
房牙请人润笔写了房契,找到三横街的总甲,收了李植三两四钱五分的契税,又收了一两一钱五分的牙钱,去清军厅盖了章,这才把房契交给李植。
李植看那房契,只见上面写着:
“立典卖房屋文契张有德,今将坐落三横街二十五间房半新三进院子,四面门壁及窗瓦砖木,并天井明堂俱全,东至王腾源家墙为界,南至城东三横街,北至范和家墙为界,西至陈圣空家墙为界,凭中刘士贵,议价出典,由李植管业,三面议明时值二百三十两,当日一并收足,并无短缺。其房并无重叠交易,亦无他人争执,如有等情,由典卖人理论,与现业者无干。空口无凭,立此文契为证。”
房契底下是售房人张有得签字、见证人总甲魏节民签字、经纪人刘士贵签字,并注明了签约日期崇祯七年二月十九日,上面盖着天津清军厅的大红印章。
得了这房契,这院子就属于李植了,肥皂工厂的厂房算是有了着落。
买完了厂房,李植便开始招募人手。要在一个月内做出二十万块肥皂,李植需要再招五十个人。
招人消息一放出去,便又把李家族长李有盛引来了。这一次,李有盛不光推荐李姓亲戚,而是把李植姑姑、表姑的丈夫、的孩子也推荐进来了,一次性推荐了二十五个人。
李植母亲郑氏见李有盛把嫁出去的女儿家的人也推荐来了,便也不客气起来,在郑家找了十九个老实本分的亲戚,推荐给了李植。
剩下的名额,李植便从井边坊的儿时玩伴里招募。
听说李植又招人,蓝姨第一时间带着儿子钟峰来到李植家。她还没进院子,就看到李家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李家的、郑家的亲戚挤满了不小的李家院子,正在一个个走进堂屋接受李植的问话——也就是面试。
“谢敏,你已经十七岁了,为什么以前没有出去做事情?”
“植哥哥,现在兵荒马乱的,缺人的地方少,我以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差事!”
“你在家里做什么?”
“植哥哥,我一直在和我爹一起看守卖纸的店铺。”
“你卖纸有什么心得?”
“卖纸的心得。。。便是诚心做事吧!若是诚心和客人打交道,不欺诳,客人便会放心,买起纸来便痛快!”
“若是客人杀价太狠怎么办?”
“若是一般的报价,都是可以商量的。若是无理取闹的报价,你不搭理他,他自己也知道无趣,会往上加价的!”
“你倒是有些心得。好,你通过了!下一个!”
第28章 飞梭织布机()
钟峰看见那院子里的情况,甩着胳臂说道:“李植这架势真足啊,他现在是做大买卖的人了!他手底下有多少人啊?”
蓝姨瞪了儿子一眼,说道:“如今他手下少说也有五十人。你看人家李植多出息,你看看你自己的样子?你和他一起玩大的,怎么就没有沾上些仙气?”
钟峰讪笑道:“那仙气不是一般人能沾上的。”
蓝姨又瞪了儿子一眼,讪讪问道:“你和他从小一起玩大的,他会不会用你?”
“小时候肖光伟欺负植哥儿,我还帮他出头揍过肖光伟呢。植哥儿以前虽然呆呆傻傻,但他是个念旧的人,一定会记得我的。”
“什么呆呆傻傻,你还乱说!植哥儿现在精明的很,比你机灵多了。你乱说他呆傻,给他听到了把我们轰出来!”顿了顿,蓝姨又骂道:“你看你,都十九岁了还没找到地方做事,整日蜷在家里,就知道舞枪弄棒。能打有什么用?你能打得过鞑子?你窝在我们家那店铺里,连饭钱都赚不到,以后怎么成家?我听人说,李植一个月给帮工二两银子,还每天给三顿饭吃,还都有肉!真是最好的雇主了。有了这样一个差事,成家生子都不愁了。你要是能被李植用了,你以后日子就好过了。”
“娘说的是。。。”钟峰敷衍了他娘一句,突然拍了拍脑袋,又说道:“不过娘你看,李家来了这么多亲戚,若是植哥儿招人招满了,怕是就不要我了。”
蓝姨听到这话脸上有些紧张,瞪了钟峰一眼,拉着他走进了李家院子。他知道李植发明的排队的规则,知道要讲究先来后到,就带着钟峰站在李植亲戚的后面。两人等了足足一个半时辰,等李植把所有亲戚都问了一遍,这才站到李植前面。
李植早已经看到人群后面的蓝姨,笑着打招呼:“蓝姨,你带着钟峰来了啊!”
蓝姨见李植主动和自己打招呼,开心地答道:“李植,我听说你家招募人手!我家钟峰一直找不到事做,他从小和你一起玩大的,你便用他吧。”
钟峰笑嘻嘻跟在母亲旁边,冲李植长长作了一揖:“植哥儿好!”
李植看着钟峰,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关于他的回忆,知道他自幼和自己相好,还帮自己教训过肖光伟,便笑道:“钟峰,你愿意来我的作坊里做事么?”
钟峰抬头说道:“一百个愿意。”
李植点头说道:“那便来吧!算你一个!”
钟峰听到这话,大喜过望,堆起满脸的笑容。他又一揖及地,大声说道:“多谢植哥儿了,我一定老实做事情,对得起植哥儿的月钱。”
李植笑了笑,说道:“三天后早上正卯时你便来我家集合,我带你们去作坊里!”
钟峰点头说道:“好!”
蓝姨见李植不再说话,赶紧拉着钟峰离开:“植哥儿你继续招人,我们便不打搅你了。”
“慢走!”
回去路上,蓝姨和钟峰娘俩欢天喜地,高兴得像中了秀才似的。
“这下好了,你在植哥儿家里做事有饭吃,每个月还能存二两银子。要不了一、两年,你就有银子成亲了!”说着说着,蓝姨就流下了眼泪:“你爹死得早,我还担心这辈子也赚不到钱货给你成家呢,想不到咱家靠李植翻身了!幸亏你小时候和李植玩得来,鸡犬升天,要不然这穷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娘你怎么哭了,大马路上呢,这是高兴的事情。”
蓝姨走在前面,流着眼泪说道:“钟峰!娘这么辛苦把你拉扯大了,如今你得了这么好的差事,一个月能赚二两银子,你可要孝敬些给为娘花花?”
钟峰笑道:“娘!我每个月拿一两孝敬你!”
蓝姨听到儿子的话,这才破涕为笑,说道:“一两太多,一钱就够了,娘买几斤肉来吃,也尝尝荤腥的味道。”
李植招募完人手,便开始组织工人们开工了。他还是和从前一样,把整个肥皂生产分为六个工序,每个工序派一定人手操作,在房间里封闭运行。这样分配让单个工人不了解整个生产过程,保证了肥皂配方的秘密,杜绝了配方外泄的可能。
同时,李植还严禁帮工们和其他人议论自己负责的工序。
李植又提拔这个月表现好的亲戚做主管,负责管理某个工序。比如李老四,李植就提拔他为管理分割肥皂这个工序的主管,每个月的月钱升到三两。再比如李植的舅舅郑元,李植就提拔他作了管理皂化反应的主管,月钱四两。
而作为整个工厂的总管,李植的弟弟李兴每个月有八两银子零花钱。虽然李植和李兴没有分家,按明朝惯例李植是不用给李兴钱的。但李植毕竟是个现代人,不习惯明朝大家族共有财产的观念。李植认为给李兴薪水更能提高他的积极性,所以最后还是给了他薪水。
李兴做着管理工厂的事情,在家族里十分有地位,现在一个月还有八两银子零花钱,他十分兴奋,干着监督管理的活非常用心。
且不说李兴的八两银子,单说主管的酬劳:三、四两的月钱,在这年头也是让人眼红的高薪了,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何况李植还提供丰盛的一日三餐。被提拔的亲戚欢欣鼓舞不说,没被提拔的亲戚们也憋足了劲,暗道要好好表现,争取在李植下次扩张事业的时候成为主管。
安排妥当后,李植扩张后的肥皂工厂就热火朝天的运转起来了。
肥皂工厂步入正轨,李植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管理了,李植开始制造这个时代没有的纺织机械。
现在是崇祯七年,要不了多久,崇祯皇帝就要在歪脖子树上吊死,女真人就要南下建立清朝了。李植可不想丢了汉人的江山剃发为奴。李植要用科技改变这个时代,改变这个时代的历史,让汉人不再忍受那屈辱的满洲人统治。
一切计划,都要快。
李植准备发明一系列的纺织机械,建立纺织工厂扩张自己的事业。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作飞梭织布机。飞梭织布机结构简单,却可以几倍地提高织布效率,当然是李植发展纺织工业的首选。
第29章 飞梭织布机(下)()
穿越前,虽然李植并没有接过纺织行业的工业设计单子,但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的基本功,他也了解过纺织机械的构造,对飞梭的构造十分清楚。哪里需要安装弹簧怎样布置导轨,李植都知道。
这天,李植在桌上摊开一张宣纸,用细毛笔在笔砚里站上一些墨水,便开始绘制飞梭各个部件的设计图纸了。两刻钟后,李植就已经画完五张图纸。
见李植拿笔画图,郑氏不解地走过来,问道:“植儿,你这是画的什么?”
“娘,我画的是一种新式的织布机,要比娘你用的织布机快上几倍。”
郑氏诧异地说道:“还有这样的织机?不可能啊!那我这几十年织布不都白织了?”不过肥皂的成功,又让郑氏有些信任李植的新点子,忍不住问道:“植儿你哪里学来的这种织机?”
“一个老道士教我的!”
“又是那个道士?他怎么教你这么多好东西?”
李植笑了笑,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拿着图纸去铁匠铺找人做飞梭了。
去铁匠铺的时候,李植留了个心眼,把不同的部件交给几个不同的铁匠做,从而避免单个铁匠知道整个飞梭的构造,复制出李植的秘密。
王家铁匠铺里,当家的王铁头拿到弹簧的图纸,左看右看看不明白。
“李公子把精铁弯成这样一圈一圈做什么?”
李植没有回答王铁头的话,而是说道:“你莫要管我做来做什么,你只管做出来就是了。”
李植穿着一身绸缎衣服,气质不同凡人。王铁头被李植噎了一句也不生气,只觉得富贵人家的人就该这么霸道。
“李公子,做这东西我要收你三十文铜钱。”
“好说!”
就算李植是做个玩物,又与王铁头他何干?只要李植肯付钱就是了。王铁头见李植财大气粗,便不再啰嗦,按李植的图纸开始制作弹簧。
他用一块精铁烧红了,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打成了焚香那么粗细的粗铁丝。然后他又用钳子把这粗铁丝一圈一圈缠在了一根铁棍上,做成了一个弹簧,最后把弹簧放在水里兹一声淬了火。
李植见他做出来,心里欢喜,便去试验这弹簧的弹力。但试了几下,李植觉得这弹簧弹力比较一般,按多了还会失去弹性变形。
李植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铁的弹性不够所致。后世的弹簧都是用专门的弹簧钢做的,再不济也要用钢,用铁做的弹簧大概是很难符合要求的,尤其是用这明代铁匠的劣铁。
“王铁头,你不要用铁来做这个,找块精钢来做!”
王铁头愣了愣,说道:“李公子,好钢用在刀刃上,你做这东西也用精钢,是不是太奢侈了?”
李植摇头说道:“用精钢来做要多少钱?”
王铁头想了想,说道:“怕是要一钱银子。”
李植笑了笑,说道:“你大胆做就是,银子我一分不少给你。”顿了顿,李植又说道:“你把这钢丝再敲细一点,有这个一大半粗就好。”
擦了一把汗,王铁头说道:“好!李公子既然肯出银子,我便糟蹋就是了。”
王铁头又鼓起风箱,把一块找出来的精钢烧红。铛铛铛地敲了一刻钟,那块精钢被打成细细的长条,被缠在铁棒上。最后淬火,一个钢制弹簧就做好了。
李植试了试那钢弹簧,发现效果不错。不过李植并不满意,又让王铁头改变缠绕的角度,钢丝的粗细,做了十几个不同的钢弹簧,最后找出弹力最大的一个,这才作罢。
做好了大弹力的弹簧,其他的构件就容易了。李植让不同的几个铁匠打制导轨、沉栏,最后让木匠做了一台宽度比明代织机宽一倍的新式织机出来,把飞梭装在了上面。
为了保密,织机上的飞梭被李植用几块木板包住,不让织机操作者看到飞梭的构造。
做好了织机,李植从母亲那里拿来一些棉纱,试验操作了一次。随着飞梭的每一次穿越经纬,那织机就就随着李植的操作回线一次,织布的速度十分可观。李植操作了一个小时,织出了两尺的宽布,效率足足是明代织机的两倍。加上这织机的宽度本来就是明代织机的两倍,织出来的布都是两倍宽,最后的整体效率是明代织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