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
“等?”
“正是,如今和连大军不知行踪,军情不明,待侯骑探查消息,再行进军。”
“诺!”
……
出了营寨之后,伏泉将他那悲壮的神情收起,进而嘴上露出一抹得胜的笑意,终于接到兵了。
其实刚才张奂营帐的一幕,伏泉虽然对段的死亡怨恨不已,但是早就见过无数人生死的他,自然不会如此失态,之所以如此,完全就是要借兵而已。
来时路上,贾诩就和伏泉谈论过借兵的事情,他认为如今形势已经和伏泉出塞时大不相同,伏泉如果还想要补充兵力,明显会十分困难。毕竟,除非是伏泉的大父宋酆,肯定会无条件的分兵给他,像是他的死对头何进、以及张奂这位名将,都不会轻易答应的。
至于原因,何进自不必多说,本来就是伏泉的政敌,当然会用朝廷的官府语言,拒绝伏泉,毕竟支援伏泉的话,对于何进来说就是资敌的行为,何进才不会那么傻了。而和伏泉关系尚可的张奂,在段死后,估计他要借兵,同样也很困难,至于为何如此,自然是段的死,令张奂这位沙场老将警觉了,想到和连可能会偷袭自己,张奂自然不敢轻易分兵,防止被鲜卑人一步一步吃掉侯,连安然返回朝廷都会很困难。
因此,贾诩在路上就向伏泉谏言,要想和张奂要得一些兵马,那么就必须出奇计才能迫使张奂借一些兵力。之后,才有伏泉去张奂的中军营帐,向他哭诉求援的事情发生,为得就是希望在张奂军中逼宫,令他答应。
当然,张奂欲安营扎寨,静等时机,求稳行军,本无可厚非,不过对于伏泉而言,这明显不是他会去做的事情。
所以,在张奂答应借兵以后,伏泉就迫不及待的往马腾帐篷走去。马腾还是如先前一样,被张奂所任免答应的支援伏泉兵马的主将首领,毕竟其汉羌混血儿的外貌,在汉羌骑兵里,也是十分让兵卒信服的,当然,也幸好是马腾指挥才能让伏泉安心,见识过马腾麾下骑兵战斗力的伏泉,自然知道马腾麾下虽然不全都是汉军精兵,但也是一支可堪一战的精壮部队。
暂且按下伏泉收拢新军不提,北方一处鲜卑大部落内,在和连率大军撤到此地后,休整过后的鲜卑诸部,思索战事前后,也都是惶恐不安起来。
大鲜卑最后的五万多骑兵在和连的率领下,反击汉朝入侵军队,竟然没有把那只该死的汉军偏师给击败,反而最后不仅让汉军剩余主力突围成功,还被其联合汉人军队反击,追击的万骑,损伤数千,甚至就连主将慕容拔都被汉军俘虏。虽然最后的结果,是鲜卑人将那位汉朝名将给包围,令其举火,但是遍观这场战役,对鲜卑人来说,出兵五万多,回来也只有近三万,完全就是一场大败。
如果按照这样的伤亡比,不需要多久,只需要鲜卑人再和汉人多交战几次,以汉人的富裕人口,最终等待鲜卑人的也只有亡族灭种而已。毕竟,现在鲜卑人已经没有多少青壮了,即使把各个部落都搜集遍,将那些十几岁的少年,和满脸白须的老人全部征集,估计也只能再凑集两、三万人而已,这点补充的兵力,对于汉军那据说三边之地,出动的十余万人而言,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因此,只要是有点见识的聪明人,见到鲜卑这般情景,都是心乱如麻。而这其中,被和连施了手段,将自己麾下大部分士兵拿去做进攻汉人营寨的炮灰的魁头和步度根二人,更是慌乱无比,也正是这个原因,原本已经决定全力帮助和连抵抗汉人进攻的两人,又开始变卦了。
鲜卑如今一副风雨飘摇之势下,不止是看透了和连本质后的魁头、步度根两人不满,就是他们原本麾下,对于与和连联军,对抗汉人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是在和连北返后,开始了精心的撺掇。
此刻,魁头营帐,帐里帐外,卫士重重守卫,延生开外,有更多的兵卒守护,严丝合缝,不给任何人钻空子的机会。对于如今被和连削弱的只有四千余骑的魁头而言,将自己全部的兵力布置在帐外留守,足可见帐内所谈论的东西是何等的重要。
帐内,一个鲜卑少年穿着一身贵族服饰,看了眼自己的弟弟狠狠道:“步度根,和连其意歹毒,如此下去,吾等必死,当反矣!勿多虑耳,汉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今日便是吾兄弟二人决断之时!”
面对兄长魁头的建议,年龄少小的步度根显得有些唯唯诺诺,不过他毕竟也是鲜卑的贵族,自小心里就因环境而十分成熟,只见他稍微低头沉思了一会,这才抬头眼神坚定的回答道:“兄长有命,小弟自当听令!”
“善!”魁头拍掌笑道道:“真吾弟也!”此时,魁头的心里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虽然步度根和他是兄弟,两人之间关系极好,但毕竟这事牵扯生命安全,他也不能保证步度根心里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
如今,形势比当初和连集结大军征讨他们兄弟二人更加严峻,至少当初,他们还有一帮鲜卑的贵族首领们,带着自己的部众全力拥护,再加上大鲜卑山的有力地带,即使他们兵马处于弱势,但还是能有与和连周旋争夺王位的资本。
可是现在,随着和连用自己反击汉军的主帅权利,将他们兄弟二人麾下的贵族首领,以及这些人本部兵马,全部都在和连看似“公平”划分中,拿去当鲜卑填补汉人营寨的炮灰,并且还不能让两人拒绝,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现在这样,魁头只剩四千余骑,而他弟弟步度根则更少,只有两千余骑跟随,两人一共就不足七千人马,而和连,却依旧有两万余人。
虽然说他们麾下的兵马,历经数番大战,可是说是鲜卑现在的精锐,可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毕竟和连那两万骑,也同样如此。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和连也不知何故,在安排鲜卑各部营地时,竟然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安排在和连兵马的包围圈内,名义上是说将最好的帐篷草地给二人兵马休整,其实还不是在时刻监视,一旦二人军中有什么变故,他们丝毫不怀疑,和连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彻底把他们的兵马兼并了,从而成为鲜卑名义上的大王,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忍受的。
所以,种种原因之下,对于支持魁头、步度根上位的鲜卑贵族而言,此刻就算是鲜卑被汉人彻底消灭,无法在草原立足,他们也管不了了。
因为就算汉人占据草原,将男人全部诛杀,女人全部抓获,不给鲜卑继续在草原生存的机会,但他们也会有活路的,他们可以带人去更遥远的北方迁徙,去侵占别人的地盘,继续延续鲜卑的命运,可是如果让和连彻底兼并了他们部下的话,他们恐怕就没有任何生存的机会了。
以和连的性子,一旦身边没有了任何威胁他的实力,绝对会让他们这些曾经反对他的人生不如死,彻底折磨以后,就让他们永远的离开这个时代,因此,此刻不反,他们所有人的未来,都不可预测。
沉吟几声,魁头扫视了帐内鲜卑贵族说道:“诸位,吾欲与和连提议,率军西往,绕道匈奴狼居胥山,学汉军偏师一般,奇袭其后,以此脱困,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当即,便有人疑惑道:“魁头大人,吾等为何为和连卖命,率兵袭汉,岂非随其愿乎?”
“吾为何随和连之愿?”
“可是……”
“此乃吾等脱困之法也,和连如今围困吾等,若无合适理由,其岂可令吾等脱困?”魁头看了眼众人,脸露得意之色道,这是他想的脱离和连围困的办法。
毕竟,和连一直围着他们,如果没有合适理由,想要离开无疑千难万难,还容易被他抓住把柄,可是如果魁头向和连提出,他们要作为偏师去攻击汉军的话,和连就是有十万个不愿意,也不会不同意,终究和连如果没有好的借口,却敢在汉军准备灭亡鲜卑的时候,再制造一场内战的话,那么他就真的要等着被汉军灭亡而已,
魁头此言一落,帐中诸贵族顿时沉默,他说的句句在理,容不得他们有丝毫不同意,毕竟,魁头的意思很对,不先脱困,根本没有对付和连的机会。
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游击的影子()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汉末皇戚最新章节!
魁头营帐内,在一片沉默之后,终于有一鲜卑贵族附和,愿随魁头、步度根以袭汉之名,与和连决裂。
有了一个人赞同,便会有第二个……紧接着便是一群人赞同,很快,帐内原本支持魁头、步度根的鲜卑各部贵族,当即便无视了这件事背后的危险,达成了一致的建议,先寻找机会摒弃,脱困之后,在决议如何针对和连。
看着帐中贵族们的反应,魁头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其实今日召集这些人来,魁头的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毕竟自从他和步度根决定联合和连以来,一部分原本支持他们的鲜卑贵族带领部族远走,另一部分虽然和他们一起加入了和连的联军,但是随着和连不断的削弱他们这些“异己”的实力,导致又有一部分鲜卑贵族大人,不再信任他们。
可以说和连这联合抗汉的计策,如果单纯的以消耗内部的异己势力来看,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如果以和汉军争斗的胜负和部落的损失来说,和连明显相对于汉军而言,无疑和连落了不少下风。
这也就造成了如今鲜卑军中的情形,原本支持魁头、步度根,而不支持和连的鲜卑贵族们,即使有着汉军如临大敌、亡族灭种的威胁,依然不准备效忠和连,人心四变,便是此时鲜卑上下的情况。
一场讨论随后结束,各部商讨此事的鲜卑贵族纷纷行礼离开,魁头、步度根二人一一和他们打招呼,叮嘱小心行事,不可泄露机密。当然,二人自然不怕这些人会去和连身边告密,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本身就是支持自己一方,而厌恶和连的。
纵然现在和连势大,他们也不敢告密,毕竟恐怕他们告密想借此撇开与自己一方的关系,可是以和连的性子,即使他们有泄密之功,估计和连也不会留着这些曾经与他作对的人生存。
等到众人离开后,魁头叫住了同样准备离开会自己营帐的步度根,然后在步度根不解的眼神中,说道:“兄有一事,还需当言,吾已令扶罗韩带兵来援。”
步度根脸色一惊,连忙问道:“兄长不要大鲜卑山乎?”
扶罗韩是魁头的弟弟,步度根的二兄,在魁头和步度根与和连联军以后,他们就让一直无人支持的扶罗韩带着一些老弱之兵驻守大鲜卑山,毕竟纵然他们准备和和连联合,但在汉军入侵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真的将所有的部众全部带回弹汗山附近,所以留下身为两人兄弟的扶罗韩驻守大鲜卑山,他的身份足以使得后方的部众安心。
当然,步度根吃惊的原因自然不是魁头让扶罗韩带兵,而是吃惊步度根要把家底都拿了过来,毕竟此刻驻守大鲜卑山的两千多老弱之兵,可是他们最后的家底,现在步度根要把兵马全部调来,这不是要连老巢都不要了吗?
“尔以为大鲜卑山尚可守乎?”魁头看了一眼弟弟,反问道:“如今汉国大军尽至,斥候来报,已愈十万之众,以和连之才,必败之,吾等不求出路,岂可随和连送死?”
“这……”步度根迟疑道:“不知兄长何意?”
“吾令扶罗韩领兵至狼居胥山,又密令大鲜卑山诸部部落,整齐行装。待与扶罗韩合兵后,留狼居胥山静观汉军攻势,若和连胜,则突击其后,灭其众,一统鲜卑;若和连败,则率军向北,汇合诸部部民,北上活命也。”
魁头的话说得很慢,但停在步度根的耳朵里却是异常震惊,自从檀石槐一统鲜卑以来,大肆招揽汉人谋议,也要求他们这些儿子多学习汉人的兵法韬略,所以步度根知道魁头的意思。
其实就是坐山观虎斗,只要他们离开和连的掌控,就不会再听其命令,而汉军之后的攻势,那就让和连自己去应对。反正对他们而言,自从和连在进攻伏泉、段颎这支偏师时,一直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当做炮灰的事情,已经令得他们对和连失望了,所以和连敢坑他们,他们也敢坑和连。
现在汉军势大,除非天赐奇迹,否则鲜卑必败无疑,而魁头打的算盘很好,就是从这其中抽出身来,用和连的兵马去试探鲜卑还剩下多少气运。
反正现在汉军的目标唯有和连这个鲜卑的主宰者,所以魁头和步度根这样的人也都不会受汉军重视,一旦和连和汉军分出胜负,两人就会做出抉择,是继续争夺鲜卑权利,还是远遁。至于投靠汉军,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伏泉对鲜卑人做的事情他们在弹汗山都已经看到,而且听说他爱杀俘虏,根本不留活口,为了自己的小命,两人根本就不敢去投降汉军,毕竟谁知道伏泉会不会突然就带人把投降的他们这些鲜卑人彻底杀了呢?
屠一次是屠,屠十次也是屠,伏泉屠鲜卑人的血债实在是太多了,魁头和步度根可不敢去和汉人接触,谁知道这一些受伏泉影响的汉人有没有其他的心思。
且不说魁头营帐内商议事宜的众人,离开后到底如何应对,在他们全部走完,回到自己的军队后,魁头营帐的远方,便有数名和连派出监视魁头、步度根的兵卒,赶快去和连的中军大帐报信了。
和连再得到消息时,却是在与自己帐下的鲜卑将领以及几个汉人谋议,讨论军情。毕竟,汉军眼看要查到鲜卑大军的行踪,就要率兵讨伐,这时候再不想如何应对汉军的攻势,无疑是找死的行为。
当派去监视魁头、步度根兵卒,将两人密谋众鲜卑贵族的消息报告给和连后,和连却是面露凝重,直觉告诉他,二人如此小心谨慎,一定有着什么机密事情,只是可惜,他却不得而知。
不过,就算如此,和连也知道现在的首要当务之急是什么,是能够对抗汉军,守住鲜卑的草原。因此,除了命人继续监视那魁头、步度根二人以外,和连则是继续和身边的谋议们讨论军情。
“大人,先主在世时,曾于汉朝出兵一事,有所预料。今依吾观之,当可选先主之计,徐徐图之,将这汉军十万之众留于塞外。”和连身边,一身胡人服饰的李先生,向首座上的和连行礼道。如果伏泉在此,则一点会认得这李先生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当时伏泉任柳城县令时,檀石槐率兵入侵时,檀石槐身边的心腹汉人谋议。
本来,按照他的才华以及檀石槐对他的看重,只要那一次侵汉有所收获,这李先生一定可以在檀石槐的帮助下,成为鲜卑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随着和连南下失利,授首于幽州,李先生虽然靠着自己的聪明,成功逃回鲜卑联盟,但终究因为檀石槐的死,而一直在鲜卑不受重用。
这一次,在和连冥思苦想不知如何可以有计策对付汉军的时候,一直不受重要的李先生,见到了这个机会,为了能够取得和连的信任,便自告奋勇说出了一些他早就想好的办法。
“有何法?先生速速道来。”和连大声问道,这时候对他而言,只要有但凡一点儿的击退汉军的办法,他都会选择去接受。
“当年先主在时,曾言若汉军出塞,只需令各部部民尽皆北上,留汉军于草原顿留,再令各部兵马,以数百人为一部,绕袭敌后,袭扰汉军粮道,破坏汉军辎重,遇得小部兵马则攻之,遇得汉军大部则遁逃,令其进退维谷,如今汉军十余万兵马出塞,所需粮草巨大,且其军多为步卒,若后方粮道不稳,辎重难济,必难行军。”
李先生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继续道:“若汉军难以行军,后方粮草不济,以如今草原之荒芜,鲜卑部众皆为‘伏屠夫’所屠,其难以就食于草原,又寻不得吾军主力决战,唯退兵耳!”
众人虽有不太理解李先生所言,但是细细思索也能一窥其中道理,而随着他们听到“汉军退兵”的话语时,皆是欣喜不已。因为对他们而言,鲜卑现在的实力已经太虚弱了,根本不是汉国大军的对手,如果汉军能够主动退兵的话,这对他们而言,可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由不得他们不激动。
只是,正当他们洋洋自得的认为李先生的话已经说完时,却又听到李先生说道:“如若汉军不退,一意孤行,大人只需如草原之狼群般,死死袭扰其粮道。待汉军粮尽,撤退之时,再合鲜卑诸部兵马齐袭之。其无粮,士气必失,士气失则亡胆,若如此,则鲜卑必胜,倘若天意在鲜卑,则汉军十余万兵马,能逃回汉国者,十之二三也!”
一语说完,帐内皆惊,从和连到和连麾下的鲜卑贵族、汉人谋议皆是面露骇色,他们不是檀石槐时代的人,自然不清楚当初檀石槐听闻汉国欲举大兵出塞,征讨鲜卑后,命令鲜卑人才一起谋划的防范汉国的计策。
只是可惜,本来鲜卑人已经几乎可以确定的汉人要出兵的计划,竟然不知何故就此搁浅,从而导致这一份足以让汉军全军覆没的军事计划就此搁浅。直到今日,鲜卑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时,一直想要在鲜卑好好表现,忠诚于鲜卑的李先生又将他提了出来。
看到众人惊讶的神色,李先生脸上不由露出一分自得之色,虽然这个方案不止是他一个人所想,但是毕竟有他的参与。而在场的鲜卑贵族和汉人谋议,一则都不是当时檀石槐的亲信,二则无疑也都不是檀石槐那样的兵法高手,自然想不出这等奇计,所以这李先生却是有自得的本钱。
若是伏泉在此,听到这李先生的计谋,自然也会称奇,赞道鲜卑也是有能人的,这种颇有后世持久游击战的影子的策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出来的。
同时,伏泉也庆幸他当初听了贾诩的话,在刚刚入朝以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把田晏、夏育的奏请出征给弄残,毕竟当时如果真要按照两人的意愿出征,恐怕大汉边郡郡兵最起码得有数万死于塞外。
“善!善!善!”和连细细思索,终是明白鲜卑可以战胜汉军的秘诀后,一连拍掌三次大喊道,他的心情一下子出奇的敞开,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