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当球长-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这也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和对俄军的不信任。

    虽然他们在西线刚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但是他们现在的对手是强大的中国人。虽然中国同俄罗斯的交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中国的强大却是俄国人都心知肚明的。

    再爱国的人也不能枉顾事实。这就像一头荒原野狼和一头大象的较量。野狼很凶猛,可大象更无敌,没有人会看好野狼的。

    来源:

    请记住本书:。。我看书斋版网址: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图林斯克战斗() 
图林斯克的景色很平淡,这里地势平坦,没有高高的山岭,没有大片的森林,也没有伏尔加河对岸那数量众多且曲折的河流,就跟俄罗斯内陆无数普通的城镇一样,平平淡淡。

    上万俄罗斯人在这座城市和其周遭区域里繁衍生息,他们中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对于图林斯克的地理地势烂熟于心。这是俄军的一个优势。

    伏尔加河左右两岸的水文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左边只有寥寥几条支流,而右岸则分布着的曲折小河和大小不一的水塘湖泊,二十公里之内几乎没有贯通相连的陆地。

    那图林斯克为什么能成为伏尔加河下游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呢?那就是因为图林斯克当面的伏尔加河水流平坦——伏尔加河流经图林斯克的时候水道猛然变宽,从上游的不足一公里陡然增长到了四公里,而且河对岸——伏尔加河右岸,是少有的一段没有纵横交错的小河、支流和湖泊水洼的地方。

    只可惜中国人在伏尔加河的多处狭窄处堵塞了河道,他们破开厚厚的冰面,浸身在冰冷的河水里,将沉船、暗桩、木排,一一布置在看伏尔加河的水面下,各类手段层出不穷,直接废掉了伏尔加河的水运。以至于俄军在向阿斯特拉罕进军的时候,只能通过泥泞的陆路来转运物资。当初的里海舰队可是有不少战船通过伏尔加河,转移到了察里津以西区域,现在也全成看了瞪眼瞎。

    带领部队先行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赫图罗夫直接就引着三万俄军奔赴了这儿,而光是为这三万俄军运输物质的俄罗斯平民就有四五千人。

    俄罗斯的春天是淤泥遍布的世界,融化的冰雪让这里的交通变得一塌糊涂。四五千俄罗斯平民运载的物质大部分是军火,而粮食则仅仅够俄军先头部队一月左右的食用。

    百十公里的道路俄军足足走了五日,等到铁将军带领着大批的俄军抵到图林斯克的时候,国防军的防御阵地已经修剪完整。陈汉的阵地北起伏尔加河畔的普里镇,中部经过布利斯克村,南部到梅丽吉诺村,几乎全线都能够得到伏尔加河的掩护。

    一片平坦的图林斯克不能像博罗季诺村有效地限制拿破仑那样限制俄军的随意机动能力,国防军在两翼的布置薄弱了一些,但俄军很难实行包抄,他们想要包抄就只能冒险进行大纵深迂回——也就是在没有拔掉图林斯克的情况下,派出军队向东南方沿伏尔加河行动,彻底的把图林斯克的陈汉国防军包围在图林斯克,但这样势必要动用更多的部队,并且拉长战线。

    要知道,中国人虽然把察里津和其下的伏尔加河堵塞了,可是从图林斯克起,中国人就没有再在伏尔加河上动手脚。<;>;

    所以,俄军是不能运用伏尔加河水运的优势,而陈汉却是可以。此消彼长,俄军细思之,很受伤的。

    图林斯克的码头上就有不少的船只,万一事情不妙了,他们就可以从伏尔加河上溜之大吉。而俄军在渡过了图林斯克之后,却要时刻提防着来自河上和对岸的袭击。谁让巴格拉季昂不愿意分兵伏尔加河右岸呢,那他们就只能这么忍耐着。

    所以,俄国人别看是这里的前地主,他们却也只能被迫在对他们不利的条件下向东方进军,圣彼得堡不能容忍阿斯特拉罕和高加索的丢失。

    多赫图罗夫必须在狭窄的战线上进行正面突击,才有可能突破陈汉军的防线。

    拔掉图林斯克这颗钉子。

    “我方的阵地选定在图林斯克西北约10俄里的塔拉镇,这里是周边所能找到的最佳阵地了。”距离合适,能时刻掌控着战场动态,而又不会有危险。因为在图林斯克往北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处沉船堵塞处,中国人的军队不可能走水路偷袭塔拉镇,而要是从右岸进攻,但是那一条又一条的河流和无穷无尽的水坑湖泊都能让大炮远离战争。

    而中国人没有了重武器,连火箭弹的携带都数量有限,这对塔拉镇完全构不成威胁。

    “但愿我们能轻易地击败中国人,那样,我们就将有非常大的希望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多赫图罗夫的大脑非常清晰。他很清楚俄罗斯的力量,军队还要对付乌克兰、黑海的奥斯曼帝国,用于东方的军队看似力量十足,实际上却是无根之水。

    这十四万人几乎是俄罗斯能够拿出的全部兵力,剩下的预备队和二线部队那都是对付奥斯曼人的。

    就在俄罗斯击败拿破仑的时候,奥斯曼人再度向乌克兰增加了十万军队,加上克里木半岛上的奥斯曼军,已经有近三十万的奥斯曼陆军奋战在俄罗斯的战场上了。

    奥斯曼给俄罗斯的压力很大,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来说一样是不能失去的。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更多的东方而不是乌克兰,唯一的解释就是陈汉比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更大。

    庞大的中国是能真正的一口口吃掉俄罗斯的,而奥斯曼帝国虽然这些年军事振作了不少,但俄罗斯人看伊斯坦布尔,那就像看一堆冢中枯骨一样。

    一句话,亚历山大一世更看好中国的未来,而并不怎么看好伊斯坦布尔的未来。

    强大的中国只会越来越强大,而现在看起来挺强的奥斯曼帝国,却没人看好它的未来。<;>;

    在备战过程中,陈汉驻守图林斯克的潘昶格式化地部署了军队,构成了纵深战斗队形。该队形基本包括四个集团:右翼、中央,左翼和预备队。

    左翼军队主要任务是坚定地‘保护’住通向阿斯特拉罕的陆路通道。中央军队的任务是防守图林斯克城和炮兵阵地一线。右翼由土尔扈特汗国的副王策凌德勒克统率的部队守卫,部署的兵力相对少了一些,但右翼靠着伏尔加河部守,普里镇的压力也最轻。同时他们还作为预备队机动使用,可以增援中央和左翼部队实施反突击。

    至于最后的预备队则布置在阵地的大后方,也就是图林斯克码头的位置。

    预备队的作用非常,它就是先机,指挥官手中掌握着一支预备队那就等于掌握着战斗的先机。

    也是有了预备队才能进行长期斗争和不断削弱进攻的敌人。

    陈汉的军事教材上清晰无比的点明道:“……应尽可能长久地保留预备队。因为一个将军,只要他手中掌握着预备队,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开战前,潘昶亲自视察了左翼阵地,整个战场上,压力最大的就是左翼。

    俄军气势汹汹的扑来,潘昶担心左翼阵地有失,就临时决定在一线的梅丽吉诺村与二线阵地之间的三个小土丘上修筑一道临时阵地。但争取时间修筑堡垒,潘昶命令梅丽吉诺村的守军必须坚守前沿阵地,发挥出梅丽吉诺村战线支撑点的作用。

    当天傍晚,俄军以一万三千名步兵、两千名骑兵,还有50余门大炮,向梅丽吉诺发起进攻,驻守在那里的国防军有一个团的步兵和一个骑兵营,以及30门大炮应战。

    经过1小时的猛烈对射,俄军停止了攻势。夜幕开始降临,当月亮升起在天空的时候,更加残酷的夜战开始了。先是炮火对着轰,然后是火箭弹对着轰,最后是残酷的白刃战。

    战斗从晚上八点十分开始,一直达到了凌晨一点钟,俄军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占领了梅丽吉诺村的外围阵地。兵多的俄军开始对着梅丽吉诺村展开进攻,可关键时刻蒋魁带着一个团的援军赶到,又把俄国人给杀退了。

    到了第二天天亮,梅丽吉诺曾2次易手,激战一直持续到太阳升起。俄国的伤亡人数比国防军多出不少来,他们付出了四千人的代价,可也把驻守梅丽吉诺村的国防军整编086旅打的元气大伤。而且阵地上的防御工事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蒋魁根据潘昶的命令,将部队撤至二线。

    梅丽吉诺村发生的战斗,对于双边来说都是意味深长的。<;>;俄国人表现出了自己的高昂斗志,而陈汉的国防军也表现出了自己的顽强。

    那天,多赫图罗夫曾要求抓到中国国防军的俘虏,但他得到的回答是:中国人宁肯战死也不当俘虏。一旁的苏尔科夫将军在一旁说:“看来他们被打死的还不够多,应该毫不留情的严惩他们!”

    多赫图罗夫带着笑容的说道:“我要用大炮教训他们!”

    梅丽吉诺村的争夺战只是这场大战的开胃小菜,但多赫图罗夫却从中间看到了国防军的某方面不住,他们的炮火力量还没有俄军的强大。

    结合中国人在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等地修复堡垒、要塞的举动,多赫图罗夫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是把大炮都安放在了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了。

    多赫图罗夫把自己一半的军队放到了梅丽吉诺村,放到了图林斯克的左翼,那么他们的中路和右翼就自然兵力薄弱了。

    潘昶并乎梅丽吉诺村的丢失,这一战让国防军赢得了增强主阵地防御工事的时间,赢得了修筑新防线的时间。

    土木工事对于火箭弹和六角炮来防御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俄军的六角炮和中国的六角炮威力可不一样,俄军的火箭弹与中国的火箭弹威力也不一样。

    试验场上的数据怎么也没有战场上的真实数据更准确,梅丽吉诺村的战斗,陈汉在到了俄军高昂的士气的同时,也历经了一场对俄军火力强度的检测。

    后者的作用能够直接返回到中央主阵地,对于普里镇和三丘防线都有帮助。

    梅丽吉诺村后方的新添防线就被命名为三丘防线,三个土丘的高度都有限,相对高度就没有超过二十米的,所以被命名为‘三丘防线’。

    来源:

    请记住本书:。。我看书斋版网址: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俄罗斯的态度!() 
自亚历山大一世带领十四万俄军主力向东增援以来,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着伏尔加河这方战火燃烧的土地。因为人们知道,在这里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在一起较量:一个是强大无敌的东方帝国,这些年中国人在他们老皇帝的带领下,横冲直撞,整整吞并半个地球;另一个是刚刚建立功勋的欧洲救世主——是的,欧洲救世主。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的沙俄刚刚击败了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怪物,这绝对是整个欧洲的救世主。

    拿破仑因为这一败将再难重回巅峰,英国人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站稳了脚跟,西班牙战场上,法军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约瑟夫都已经从马德里逃跑了。

    如此就有了反攻法国本土的基础,虽然俄罗斯很有可能缺席接下的欧洲战争,但除了波兰和被拿破仑完全掌控的意大利、荷兰,就算是丹麦都不可能跟着拿破仑一路走到黑。

    但是荷兰人不会为拿破仑打仗,而意大利人在之前的法俄战争中已经搭进去了五万人,他们的统帅是欧仁亲王。博阿尔内的儿子,拿破仑的继子。

    就算博阿尔内和拿破仑离婚了,欧仁的地位也没有什么动摇。1804年后他被封为亲王,同时作为拿破仑的代理人坐镇意大利整整五年。

    俄法战争时期,欧仁带领他的意大利军队加入到大军团。他的部队番为第四军,五万人的意大利军团几乎经历了俄法之战中的一系列的战役,包括奥斯特罗夫诺,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博罗季诺,克拉斯内和别列津等。

    欧仁的军事素养得到了展现,他是一名合格的将军,但代价也是五万意大利军团近乎全军覆没。

    欧洲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意大利地区再度组建起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支援拿破仑。

    拿破仑能够依靠的只有法国人。

    但现在拿破仑两面受敌,当他对俄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德意志地区之后,就连担任华沙大公国大公的萨克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都在试图同英国人建立关系。

    拿破仑所建立起的莱茵联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跟着打顺风仗还行,打现如今的逆风仗,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陪着拿破仑走到永远的。

    所以,被拿破仑征服的半个欧洲已经重新‘独立’了。奥地利人不管是否对法国人开战,弗朗茨都不会再低矮拿破仑一头了。普鲁士已经完成了新军的招募,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同时,对着法国本土磨刀霍霍,德意志诸邦纷纷跳反,西班牙战局糜烂,葡萄牙,英国人彻底站稳了脚跟……

    压在欧洲国家头顶的一块大石头被搬了开。

    纵使这个时空的拿破仑手中多出了十万军队,而且法国也建立起了不少军事要塞,他也顶多维持法国原有的利益,就连意大利的利益都可能无法保全。

    比如说两西西里和那不勒斯,那儿平民可十分怀念他们的老国王的。

    反正俄罗斯功德无量。

    亚历山大一世可以说是复兴欧洲各国王室,原时空的他被欧洲各国统治阶级和俄罗斯人尊为神圣王、欧洲的救世主。现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声望也不差。

    如此才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

    老一代的霸主和新生的王者的较量。虽然老霸主只用了两根手指头,但这并不是借口,谁都相信,如果可以的话,陈皇帝会一巴掌拍死圣彼得堡。

    过于遥远的距离在某些时候也是种好处。

    第二天白天没有战斗发生,双方的将领整天都在前线视察,准备大战。

    昨夜里的较量让两边对于彼此都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今天他们都需要时间,做好新的心理准备。

    另外就是,俄军初来乍到,还需要时间来夯实自己的防御,同时白天实在不是打进攻战的好时候。

    多赫图罗夫不介意在图林斯克这儿多停留几日。

    潘昶在军官们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央主阵地的前沿阵地。经过仔细分析研究,他得出结论:因梅丽吉诺的失守,己方的左翼已经受到了削弱。俄国人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抱着左翼猛杀猛打,然后迂回接近部署在中央和右翼的国防军主力部队,将其逼至伏尔加河岸畔,予以最大歼灭。不过俄国人在进攻图林斯克的同时,还需要防备阿斯特拉罕方向的国防军,以及图林斯克的预备队,他们应该派出一支数量不小的军队来防备着东南方向。

    深谙地形地物,正确判断阵地的强弱点和地形的利弊是一个合格军官的素质。

    尤其是拿破仑出彩之后,无数人研究他的作战。人都知道他是一名出类拔萃的炮兵天才,在战争中经常在关键部位集中数百门大炮,用密集炮火轰击敌人。

    这样的做法虽然不是拿破仑首开的先例,但对比陈鸣指挥下的炮兵和拿破仑的炮兵使用,俩者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当然,陈鸣也有自己的优点,他的战争嗅觉特灵敏,常常可以在战争中发现敌人的动摇部位,然后就对之加大兵力猛攻,往往会取得美妙的结果。

    只是陈皇帝的战争生涯无疑要比拿破仑短暂很多,自从当了皇帝后,陈鸣都没怎么带过兵。

    而拿破仑打发迹之后就没怎么下过战场,人们对于拿破仑的认知也在于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战争磨练了拿破仑的军事才华,他一次次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打击敌人的要害,将战场指挥推到了一种‘艺术’的境地。

    而潘昶也是一名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将军。作战经验告诉他,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把预备队投入进战斗,以便将敌人击溃,继而乘胜追击,无情地消灭敌人。

    在进攻当中,潘昶习惯于从正面牵制敌人,向侧翼和后方迂回;或者首先从正面实行中央突破,然后投入预备队。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迅速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缴获其大炮和辎重。

    但是现在他是在防守。

    所以,潘昶就尤为的重视这些方面的防御。按照潘昶的作战计划和部署,他的确是在准备打一场防御战,想通过这场交战削弱俄军的实力,好为接下来的战斗机会。

    陈汉只夺占阿斯特拉罕而没有拿下察里津,这可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战场上千变万化,一旦有机可乘,国防军会立刻转入反攻。

    图林斯克的附近可是有一支陈汉军队在潜伏的,就在伏尔加河对岸——他们的存在是接应潘昶。

    同一天,俄军统帅多赫图罗夫将军也乘坐着一匹神骏的宝马,徐徐行进在俄军的战场上。他对工事构筑和军队的部署作了最后指示。他提醒士兵们说,一定要注意防备,他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军队在还没有看到目标的时候就被击败。

    他们的目的不是图林斯克,而是阿斯特拉罕。

    每一名斯拉夫人都要坚决捍卫俄国的领土,勇敢作战。他请士兵们向之前的对法战争时一样,充满斗志和勇气。坚决坚定的与中国侵略军战斗。多赫图罗夫还和士兵们一起回忆了之前对法反击战中的一些胜仗。他特别强调说,从来没有什么人能经受住俄国士兵的白刃冲锋。

    所以,多赫图罗夫不仅非常珍惜预备队,而且不顾参谋长彼得索夫的反对,坚持按自己的意图作了部署——用数量众多的军队去不停地冲击敌人。东线俄军总司令巴格拉季昂亲自率领的一个万人师正在向着图林斯克迅速靠近。这是多赫图罗夫的底气所在。

    多赫图罗夫牢牢地掌握着预备队,他既可以在两翼实施反击,也可以支援左翼,必要时还可以后退。按照多赫图罗夫的部署,俄军将在图林斯克进行一场惨烈的正面进攻战。

    “将士们!渴望已久的战斗即将开始,胜利全靠你们,我们需要胜利。胜利能给我们祖国带来宝贵的自由和尊严,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宁的生活,并且使我们能很快地返回家园。

    所以,战斗吧!

    像在斯摩棱斯克、博罗季诺和别列津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