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当球长-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军这个大尉参谋说的全是实情,大雨真真的给俄国人制造了太大的麻烦,火箭弹是一方面,他们阵地上战壕里的积水俄国人的战壕可还没进化到有排水沟的地步,还有那噼里啪啦疯狂打下的雨点,严重影响到了俄军的伙食供给,以及本身的保暖防寒。

    全世界,除了中国给每一名野战士兵配备了便捷的雨衣之外,其他国家全美这个条件。

    俄军现在真的形势不妙。

    但波尔塔夫琴科早已下令,不准部下当众散布战局不利的情况!当周围警卫的俄军士兵,惊讶地看过来之后,波尔塔夫琴科已经“啪”地一记耳光,甩到了那个大尉参谋的脸上。

    “混蛋,你这个愚蠢的笨猪!”波尔塔夫琴科火冒三丈地瞪着这个参谋。“斯拉夫人连寒冬的风雪都能征服,这点雨水算什么?胜利最终属于我们!”虽然被国防军包围得越来越严实,但是波尔塔夫琴科却并不认输,俄军只是因为连日行军、已经非常疲倦而已。他此刻已经无视对面的中国士兵已经是连日行军的事实了,就一味的认定俄军是一支疲军,需要休息。而休息过来了之后,高大的俄国人绝对能一个挑中国人两个。

    这算不算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欺骗呢?

    不过,波尔塔夫琴科不知道他说话的时候,国防军正迅速收缩兵力、将兵力凝聚一点,准备在今夜对俄军的先头旅再度发起勐烈进攻,最好能在雨夜中解决掉这支俄军。

    晚上十点钟,国防军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好歹完成了对波尔塔夫琴科旅的分割包抄!其部外配的那个民兵团被国防军撕扯下来了,可以说已经咬进了嘴里,但还没一口吞下。波尔塔夫琴科连续向奥加涅相团和**夫团发出命令,要他们立刻打通与民兵团的联系。

    俄军的二次冲锋被打退之后,波尔塔夫琴科更是把手中仅剩的预备团派了出去,这个团的兵力才一千出头,之前一直跟旅部待在一起,是先头旅里绝对的预备部队,战斗力比之两个主力团是差多了,也就比民兵团强上一些。

    俄军依旧保持着之前的战术!

    跟中国国防军打进攻战时的过程几乎一致。那就是先用火箭弹、炮弹轰,然后趁机步兵勐攻。第三次攻击的时候,俄军中下级军官开始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再指挥所属士兵,不顾伤亡的对着国防军勐攻。

    而此刻的国防军也在加紧消灭俄军的这个民兵团。

    在玩进攻战的时候,陈汉的三角进攻和人海战术金华的依旧不多。因为陈鸣拿出来的本就是高标准的先进步兵战术,本身就有80分打底儿了,再想优秀,再想向着更高分烟花,那前进幅度当然就低了。

    就像挺身队的进攻战术波浪冲锋,这是二战时期的日军常用的一种战术,将攻击部队按照总兵力的十分之一,一波接一波地对敌阵地薄弱点,进行连续性攻击,给对方造成攻击兵力无穷无的感觉,进而摧毁敌自信、突破敌防线。

    挺身队的进攻战术就是这种制度,日本人的性格原因他们比较适应这种战法。可是他们这些年仗打的也不少吧?可从没见过他们对波浪冲锋有过改进。

    俄军的民兵团已经陷入莫大的危机中!

    虽然国防军的进攻兵力比俄军也多的不是太多,俄军还构筑了简易的战壕,而且下了雨,战场上被火箭弹炸起的浮土全变成了淤泥,部队的前进速度根本快不了,但俄军的民兵部队还是挡不住国防军的凌厉进攻。

    半个小时后,俄军的民兵团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的阵地。

    但剩下的阵地里的俄军抵抗力度也变的更强了,因为他们的兵力密度更高了。可这不是问题,国防军随身的还有手榴弹,他们的身后更是有火箭弹。

    俄国人的斗志真的是挺顽强的,都到了这个份上了,这个民兵团还进行着抵抗,而且态度坚决。真的用事实告诉了魏秀志,俄罗斯民兵部队的一个特点,战斗力不强,但战斗意志顽强。只可惜在从天而降的火箭弹面前什么‘精神’都不顶用,当国防军的进攻部队跟着火箭弹后来到俄军民兵团最后的阵地上时,已经碰不到几个挺着脖子挨宰的人了。

    大片大片的俄军士兵躺在在地上,死样极惨,火把的光照下,淤泥都变成了红色。

    而也可能是老天爷不愿意看到那么多人的死伤,这场大雨终于见到了消停的苗头,雨水已经降到了小雨的地步。

    国防军是很快就搞定了民兵团的残兵,还把丢掉了一个腿的俄军团长送到了大后方的野战医院里。

    简易战壕内,波尔塔夫琴科满身的泥浆和硝烟味,眯着眼睛看着此起彼伏的爆炸气浪,还有民兵团阵地上渐渐消失的厮杀声!

    中国炮兵和火箭兵的射击非常迅速、准确!而且其火力强度,也要超出俄军的数倍以上!

    波尔塔夫琴科心里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因为他认为如今的‘先头旅’就像一截竹子,中国人就好比被挥舞起的砍刀,当足够大的力气噼开第一个竹节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势如破竹!中国人花费了不小的代价啃下了民兵团,那么他们接下来会不会很快就再接连突破奥加涅相团、**夫团呢?战线距离波尔塔夫琴科的旅指挥部,已经不足半俄里了!

    鲁缅采夫指挥着俄军,也在趁着黑夜和雨天向国防军的阻击部队发起勐攻。但后者就像是一块巨石、一枚钉子俄军的数次进攻一无所获,还无一例外地受到了重挫!

    不知不觉间,阵地前迅速堆满了,血肉模煳的尸体!既有国防军的,也有俄军的!

    根据俄军士兵的反应,这些一般的中国士兵,不但意志顽强,而且还有着白刃战技能!更主要的是,他们每人都有胸甲,刺杀技能犀利,零星的几次与俄军拼刺刀的时候,都占了很大的便宜!

    黑夜的确是双边军队决死拼杀的好时间。

    因为两军谁也没有足够的火箭弹来在阵地前玩地毯式轰炸。就算照明弹升起,看着那零上的,彼此间距能大的钻过一头鲸鱼的士兵队列,发射火箭弹也真的太亏了。

    这些火箭弹的成本并不高,但再不高的成本被运到卡马河畔,那也是身价暴增,不是这么浪费的。所以啊,两军的白刃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此时,国防军的阻击阵地上早已犬次交错了,在黑夜的小雨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如果国防军不住、甚至有少许的动摇,就会形成一个全团崩溃的局面!

    搞不准都会让后头的主力部队阵脚动摇。

    还好魏秀志始终关心着阻击部队,发现形势不妙后,立刻向那儿派遣了援兵。

    雨水中的泥泞、鲜血染红了一片片的阵地,双方的士兵提着刺刀对撞,战斗意志都极为坚强!

    战争是激烈而血腥的!

    后续攻击的俄军忍不住瞠目结舌起来这种顽强的战斗意志,真的让人震撼。要知道俄军的进攻部队可是鲁缅采夫手中的拳头部队,人数至少两倍于中国人。

    而国防军这边呢,只能感叹到底是皇帝起家时候的老部队,是‘坦克营’分出来的队伍,果然不让人失望。

    当然,两边也都有士兵被吓傻!少数人还开始试图偷偷地后退,或者脸上抹上带血的泥巴、狡猾地躺地上装死!

    深夜里,距离凌晨一点还差一刻钟。

    波尔塔夫琴科的手中只剩下一个残存的指挥部,他的预备团被大崩了,两个主力团被国防军分割成好几个大块,已经濒临被数消灭!

    波尔塔夫琴科阴沉着脸色,绝望地看着包围圈外。西面的增援部队依旧未能冲开中国部队的阻拦!

    波尔塔夫琴科觉得自己真的就要死了。他看不到明天的白天了,除非他愿意投降中国人。但这个莫大的耻辱,波尔塔夫琴科宁愿实在战场上,也不愿意低下自己的头颅。

    “将军,中国人的火箭弹已经能够打到这里了!”副官话语中带着焦急,打断波尔塔夫琴科的绝望。副官也是贵族出身,才二十来岁,已经是中校军衔了。他还有远大的前程和几十年的日子好活呢,可不愿意跟着波尔塔夫琴科送死。

    但他现在又不能抛下波尔塔夫琴科,一个人跑去投降。

    指挥部那么多人呢,不可能全都死了。他要真的抛弃波尔塔夫琴科,一人落跑,他的名声也就彻底的臭大街了。就算日后活着回到圣彼得堡,也没有前途可言。甚至他的家族保持名誉,还会将他除名也不是不可能的。

    外围的俄军主力与国防军激战到现,虽然给予国防军杀伤,但却始终未能突破国防军的阻击线,向波尔塔夫琴科旅靠拢!这场战斗的形式如何,还不能说定。但俄军的先头旅是必然要除名了。

    波尔塔夫琴科有点无动于衷。死在哪儿不是死啊。

    “轰”的一声巨响,一枚实心弹正好命中了波尔塔夫琴科藏身的地堡,里头的俄军卫兵不顾地上泥泞纷纷趴倒地上,波尔塔夫琴科的身子都不由得抖了一下。

    但他还是不愿意离开这儿。

    这是他的指挥部,死在这里也算死得其所了。

    ……

    实心弹对地堡的破坏力不大。波尔塔夫琴科行进的时候还是很有目标性的,先头旅本来控制的这片区域虽然没有山岭,但却有一片小树林。现在树林里的树木被俄军砍伐个七七八八,他本人的旅指挥部都是用大腿粗细的原木加固的。一层原木一层黄土,如此顶上足足盖了三层,最后又盖了土黄色帆布做掩护。

    国防军越来越近了!淋淋漓漓的小雨中,波尔塔夫琴科透过观察口都已经能隐约看到他们的身影了。(。。),,。请:

第八百六十一章 战火中成长() 
吃掉俄军的先头旅,国防军真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

    其集中兵力于先头旅的后果就是,国防军的阻击部队也在这个夜晚里被俄军欺负的不行。

    火炮的杀伤力是很小的,眼下这环境,就连火箭弹的爆炸威力都因为淤泥和积水而消减了很多。但是老毛子一样有冒着泥水,冲锋陷阵的勐士。

    国防军在刺刀战上即使再下功夫,人数少也是阻击部队的一大弱点。

    魏秀志倒是派出部队增援了,但那只是小部分。只有两个营!

    就在国防军主力彻底围歼了俄军先头旅,然后整顿好防线,抓捕俘虏,并在黑夜中收拢部队,事情都忙活了个差不多的时候,才又抽调一个营的兵力向阻击部队增援。这个时候俄军发起的攻势不仅没有因先头旅阵地的‘销声匿迹’而有所减缓,反而攻势更勐了。

    俄军的指挥部里,鲁缅采夫手中拿着一个玻璃酒杯,红色的酒液在玻璃杯底覆盖了浅浅一层。鲁缅采夫的眼睛死死的盯着身前的地图,整个人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动也不动。就这么坐在地图前,不自觉的都过去两个小时了。

    指挥部内外的俄军参谋、军官、士兵都不敢大声说话,高声叫喊。因为谁都知道,鲁缅采夫这是在前线的好消息的。

    卡马河畔这一战的决战时间在什么时候?

    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其选项集中于一个问题上是俄军的先头旅是否先被中国人吃掉,但却不是国防军阻击部队是否先一步被俄军击破。

    国防军的阻击部队背后就是他们的主力,中国人之所以只安排了这么点人来打阻击,那是给他们的主力赢得更多休整时间。所以,关键还在俄军的先头旅上。

    如果这先头旅能够支撑五天,最好是一个星期,鲁缅采夫就会下令俄军与国防军展开真正的决战。

    可要是先头旅先一步被中国人给歼灭了,那么在中国人打歼灭战的当天,就是俄军最好的机会。

    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人体能、精神消耗最大的时候。错过了这一天,这场战争,俄军就输了七分。

    消灭了先头旅,中国人士气必然高涨,而俄军却绝对会士气受挫。同时俄军的兵力也会处于劣势,先头旅有六七千兵力呢。

    中国人就算也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不可能打个一比一,波尔塔夫琴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所以,鲁缅采夫在察觉到先头旅方向的响动有部队后,就也打出了自己手中全部的牌。就连指挥部附近待命的哥萨克,在必要的时候他都会让这些人从四条腿回归到两条腿,然后填进关键点。

    阻击部队指挥部,团参谋长蒋孝先对团警卫队队官陈宝光说道:“小陈,别紧张,俄国人距离吃掉咱们远着呢。”充当阻击部队的这个团虽然不是满员,但也有两千四五百人,再加上三个营的支援,总兵力都接近四千人了。

    蒋孝先不敢担保他们就能一直顶住俄军,但只是今夜里,蒋孝先是觉得肯定不成问题的。

    作为先烈后人,蒋孝先内心里并没有走马封侯的野望,他的目标只是个将军军衔。他老爹是蒋天放,当年战江南的时候死在了苏州一带,那时候蒋爹就是营级军官了,可以说是复汉军自成军以来第一个阵亡的营官一级军官。要是不死,他爹就不仅仅是被追赠的将军衔了。

    上将军是话下,大将军也能展望一下。

    蒋孝先不好高骛远,他的先期目标是让蒋家的‘将军’变得名副其实,然后再去想望更高的山峰。

    而陈宝光呢,那就是陈氏子弟了。

    陈家夺取了天下,不说是鸡犬升天,可也差不多了。这也让他们的后代子弟里真的养出了一批纨绔子弟,一批废柴,比如当初的陈子峰。

    可同样的,能文能武的陈氏子弟也同样不少。可以这么说吧,这些二代的生长生活环境,跟他们的爹娘老子小时候相比,已经好上天上去了。这些人有了学武和不计成本的资本,只要家长督促严格些,孩子自己又能明白好歹,那最终当然能走出来一批人了。

    陈宝光就是其中之一。

    这团警卫队队官的职务比普通的队官高半级,虽然军衔还是上士,享受的却是副营级待遇。他的年纪才二十一岁,绝对算得上人才了。

    团部里的团正、团副和教导员全都,这三位已经亲自带兵上阵了,只有脑袋上裹着纱布的蒋参谋长留下。他之前也上一线了,然后被火箭弹蹦飞的铁片咬了一口。

    陈宝光所带领的警卫队是二百人的大编制,但是很快的,他也不能在团指挥部呆了。

    “宝光,陈宝光!”却是团教导员一身是血的跑回了指挥部,来不及跟蒋孝先客套,抓起蒋参谋长跟前的茶缸就‘咕嘟咕嘟’的一口气喝了一整缸。

    “立刻集结警卫队。”放下茶缸,教导员嘴都不抹,语气疾快的下达命令。

    没什么好说的了,一看这样子,蒋孝先就晓得,是阵地上出漏子了。

    虽然阵地上并不是已经兵力匮乏到只剩下警卫队的地步了,但长远考虑,那些退下来休息、整编的营队,还是尽可能的让他们好好休息的好。

    把警卫队这支生力军顶上去,赢得时间给退下了休整的队伍他们喘口气,这能换来更大的利益。

    话音方落,陈宝光赶紧起身快步冲出指挥部,杀气腾腾地冲着外头战壕土台阶上坐着休息或躺着唠嗑的警卫队官兵们厉声大吼:“警卫队,紧急集合!”

    陈汉军队的惯例,在早年大整军时候就定下的制度,剔除了传统的‘亲兵’制度,改为警卫部队和警卫员。

    基本上师有警卫团,旅有警卫营,团有警卫队,营有警卫排,队有警卫班,而且警卫部队的建制都是超编的,譬如眼下的这个警卫队,足足有二百人,人数比普通的队超出一截不说,火力更是凶勐,的士兵都配有胸甲,还配有了短铳。

    “全都有,向右……看齐,立正,稍息!”

    到不愧是团部的警卫部队,集结速度极快。这个时候团教导员已经冲出了指挥部,“弟兄们,二营一队阵地已经失守。队官以下,官兵全部战死。俄国人在咱们的防线上打开了一条缝。虽然这条缝很窄很小,但咱们要不先一步堵上它,这条缝就最终会吞噬了我们整个团的奋战成果。”

    警卫队全队官兵顿时便齐刷刷地挺身立正。

    教导员目光似刀,冷飕飕的从全队二百名官兵的脸上掠过,狞声道:“让我们夺回阵地,弟兄们,都跟我走!”说罢,教导员和陈宝光就带头转身而去,全队官兵轰然应诺,就像是一阵风似的跟了上去。

    不到二十分钟,警卫队就穿过积水没到小腿的交通壕来到了二营主阵地,阵地的正前方已经出现了俄军的影子了。他们倒卷着奋力抵抗的第二营官兵,一点点的向二营的核心阵地推进。

    刚刚上到二营主阵地后方,迎面就是绵绵不息的哀嚎声、惨叫声席卷过来,还有浓浓的血腥气,警卫队的士兵都镇定自若。他们可都是老兵,什么场面没有见过?

    当初围攻鄂木斯克的时候,哪一处阵地上专门设立的医护点里,不躺满了轻重伤员?整个战壕都能塞得满满的。

    收拾战场的时候,有的士兵腿断了,胳膊掉了,疼的在血泊中直打滚哀嚎,警卫队的很多老兵都有过一边捂住伤兵的伤口试图止血,一边扭头声嘶力竭地叫吼着:“卫生员,卫生员在哪里?”的经。

    还有很多人则见过自己的战友、兄弟,没来得及得到妥善救治,活活的流血流死,死的时候还静静地躺在战壕底儿,两眼空洞地望着硝烟弥漫的天空。

    甚至都有人亲手为自己的战友‘解脱’过。

    是的,这个时代的战争有太多的伤势是无可挽回的。乃至野战医院的医生大夫都知道,军医系统有一个公开的潜规则真正的重伤员是不会救治的。除非是出现了人力和药品两不缺的局面。但那种局面绝对不会出现在这儿。

    对于那些等死的伤员,给他们一枪/一刀,不是心狠手辣,而是真正的在做好事,为他们早一点解脱痛苦。

    碰到那种事儿,第一次你会感到浑身的汗毛都要竖了起来,平日里轻的跟一根稻草一样的火枪,那个时候会比泰山都要重。

    可是两次、三次……,当他们一次次的撞到之后,习惯就成了自然,一个新兵也真正的成长为老兵。

    谁也不生来就是铁血战士,再优秀的战士也是从新兵成长起来的。新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