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帝一听,立刻就感觉有道理了,当下不再理会法国公使吕班的威胁,全心全意的筹备军费,让聂士成的武毅军再次扩编。
广州的宋哲自然也得知了法国公使吕班对康有为的话,积极备战当中。
经过统计,广东省范围内,宋哲拥有一个旅的台湾老兵,一个台湾预备役组成的台湾第五师,北洋新军第一、第二、第四师,巡防营一万四千人左右,广东水师六千人,八旗兵、绿营和团练四万二千人左右,共计有九万三千五百人左右。
不过这里面真正能够得到宋哲信任的士兵,只有一半不到。
对于宋哲也并非没有好消息的,在菲律宾作战的威廉支持菲律宾望族出身的塞尔吉奥。奥斯米纳为菲律宾共和国总统,菲律宾革命军华人司令许耿戈为菲律宾共和国大元帅,以两人为核心组建一个新政府,首都设立在马尼拉,故而被称之为马尼拉政府。
这个马尼拉政府并没有得到美国人的承认,但在威廉的周旋下,德国人承认了马尼拉政府,并允许塞尔吉奥。奥斯米纳和许耿戈二人进驻马尼拉城。美国人见情况如此,便默认了下来,但要求马尼拉政府不得进入内城,不得攻击美国。军队。
威廉都一一答应了。
马尼拉政府比菲律宾革命军政府威望要低很多,但他也成功忽悠了不少菲律宾人的认可,不少菲律宾革命军司令都选择对马尼拉政府倒戈,接受其温和的统治手段。
这也导致了阿奎纳多统治的菲律宾革命军政府情况更加岌岌可危。在中美联军的进攻下,再加上倒戈的带路党,阿奎纳多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平原地带的城市,菲律宾革命军不得不钻入环境更加恶劣的热带雨林当中和中美联军打游击。
这也意味着菲律宾革命军大势已去,现在菲律宾革命军的游击政策虽然恶心人,但已经成不了气候,剩下的只是麻烦而耗费军费的清剿行动了。
这方面美国人要比威廉更加头痛,因为威廉树立起的马尼拉政权得到不少菲律宾人的认可,带路党层出不穷,辖地内的菲律宾革命军游击队生存空间非常狭窄。(。)
第430章 法国宣战()
第430章法国宣战
二月十五日,法国发来照会,要求两广总督府在二十四小时内回复法国此前的撤兵、赔偿、处罚相关将领等要求,否则视为对法国政府的挑衅,法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的发动一场正义的战争!
正义的战争?宋哲实在无法想象,法国人的脸皮得多厚,才能够喊得出这么一个口号。
宋哲宣布在明天上午九时五十分,广州城西关举办公开演讲。
法国是在十五日上午十时左右发来照会的,而宋哲选择演讲的时间却恰恰好是在距离法国人限定的期限最后十分钟,要说这里面没有关联,恐怕三岁小孩也不信。
全国媒体也因此轰动,他们敏锐的捕捉到,当天演讲宋哲肯定会说出具有极大新闻价值的话来。
“快给我订去广州的船票!要快船的!”
“老板,我们可是在北京啊!即使是快船也不可能在明天九点前抵达广州啊!”
“没有时间就雇佣当地人!立刻发电报联系在广州城的好友!”
相比起距离广州城有些遥远的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报业都蜂拥而来。
法国驻广州领事也第一时间将这情况发电报到法国,不过法国内阁并没有太过重视。因为法国政府已经准备发动战争,除非宋哲让出巨大的利益,里面还包括樟脑专卖权,否则法国是不会停止发动战争。
为此现在法国内阁正激烈的争辩着,究竟安排谁作为远征军的指挥官。自然顾不上琢磨法国驻广州领事发过来的消息。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在西关一处废弃的兵营上,工人正赶工搭建高台,旁边还有新军士兵和警察在演练明天演讲时候的巡逻布防。特别是空地附近几处仅有的高楼,全都被新军士兵宣布明天在演讲期间临时征用。一方面安置狙击手加强安保,另外一方面是防止革命党的刺客利用制高点对宋哲行刺。
自从那次进广州城上任遇刺后,宋哲的安保力量和级别都提高了不少。更别说是在容易受到刺杀的公开的场合,安保级别无疑会提高到最高级。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第二天原本空旷的西关兵营,此时人头涌涌。中国人素来好热闹,更别说这次是宋哲这个两广总督就任后,第一次在广州百姓面前公开露面。(之前入城还没有交接工作,宋哲还不算就任两广总督。)
除了广州百姓外,还来了很多金发碧眼的记者,本来是不允许他们进来的,但因为宋哲特许他们才能够来到西关一带。即使如此,这些外国记者也被区别,他们和外国人一同安排在一个不算差,但也不算好的位置上,周围用木栅隔离。
广州城有不少人敌视外国人,两次和英国的战争,比起广东官兵,广东百姓,特别是广州百姓对英国士兵造成的杀伤力更加大。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员。官员怕洋人。”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西关兵营上气氛也越发热烈。
也有不少广州百姓用不怀好意的目光大量着木栅里面的外国人,哪怕有木栅和军警在四周。一些外国人还是不由微微往人群中缩了缩,似乎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全。
“这些中国人实在太野蛮了!”
“没有错,都是一些野蛮人!”
一名记者的抱怨,立刻引来了无数的声援。这反而让周围的广州百姓认为这些洋人叽里咕噜的在骂自己,登时有百姓大喊:“这些洋鬼子到了我们的地头(地盘)居然还敢骂人!我们骂回去!”
“死扑街,敢在广州城嚣张,打到你妈都认吾到你啊!”
“含家产!死。老。母!”
一时间四周一片声讨声,如果不是军警在拦人,说不定宋哲的公开演讲还没有开始。已经酿成一次群殴大案了,当然是广州百姓群殴外国人。
恰恰好这个时候宋哲上台了。有注意时间的记者发现,宋哲上台事情非常准时。不多不少,刚好在九时五十分登台。
“肃静!”
不用宋哲开口,分布在西关兵营四周的六百多名军警已经齐声喊道,声势骇人。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不由止住了嘴巴,纷纷把目光放在高台上的宋哲身上。此时宋哲穿着一身西式的上将服,这是仿照德军的军装,显得宋哲卓尔不群。
“这个中国宋比其他中国官员更加西化。”记者群中不由微微骚动起来。
一般中国官员出席重大场合都会身穿宽大的官袍,比如李鸿章那般的人物,还会在外面披上黄马褂,一脸不怒自威的表情。
别说记者骚动了,广州的百姓都发生轻微的骚动,很多人对宋哲这一副打扮感到不解。甚至有的人认为出现的不是宋哲,而是新军中的一位将校。
“向人民敬礼!”宋哲站在喇叭前,霍然一个立正,对着台下的百姓敬礼。
“啪!”四周的军警和士兵几乎是动作一致的行军礼。
西关兵营内的百姓和记者不由吃了一惊,什么时候官员会给老百姓行礼了?虽然不是鞠躬大礼什么的,但再怎么说这也是个“礼”。
“这个月来,广东发生了很多事情,革命党作乱,法国人强行租界广州湾!而且还是在本官任内的,广州湾租界,就好比一把刀一样,扎在本官这里!”宋哲伸手指着自己的心脏。
本来因为敬礼而有些骚动的百姓,此时都感受到宋哲话里面的感情,不用他人提醒,都纷纷安静下来。
“为此本官不惜暂时放下在惠州作乱的革命党,派新军收复广州湾!为的就是不让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土地,被后人糟蹋了!”
“说的好!”
“没有错!收复广州湾!”
“收复广州湾!”
本来还七嘴八舌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但到后面,西关兵营里数万人的声音都汇聚成一把声音。
在贵宾席上,日本领事有些不怀好意的对法国领事葛士德挑衅道:“看来宋哲很不识抬举啊。居然准备和贵国作对。”
葛士德虽然明白日本领事这话并不单纯,但他还是成功的被日本领事这话勾出怒火。好你的宋哲,敬酒不吃吃罚酒是吧!
宋哲双手虚压。西关兵营里面的口号声慢慢降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到宋哲身上。
民心。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人对它视若无睹,有的人对它视如珍宝,但谁也不能够否认,得民心者,将极大可能得到天下。
广东布政使岑春煊双手紧握成拳头,指甲陷进肉里面去。也感觉感受到。他知道如果宋哲真的拿回广州湾,恐怕就真的完完全全的得到了广东省百姓的拥护,真正的掌控广东省了。老天爷,难道大清真的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要成为历史了吗?
宋哲环顾一圈,双目锐利。“就在昨天,法国人要求本官回复他们,赔偿广州湾的损失,从广州湾退兵,处罚统帅新军拿下广州湾陆地城镇的王士珍等将领,否则将宣战!”
下面的百姓议论声立刻嗡嗡声响起。
宋哲不管下面怎么说怎么想。他举起拳头,铿锵有力的喊道:“我对法国人只有一句话要说!你要找,那便战!”
“我们中国人。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都是世界大国之一,但自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开始。我们中国人就备受欺负剥削,今天洋大人来我们这里,说这香港岛好!割。明天洋大人来说这广州湾好,割!下次洋大人来说广州城好,我们是不是也割?洋大人说中国好,是不是也割!”
“从今天开始!我们中国人要学会说不!这个不字代价可能很沉重,洋大人会如同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那样。用坚船利炮轰炸我们,用洋枪大炮逼我们割地!但我还是要说不!从道光二十二年签订南京条约到现在。我们中国人已经忍够了!中华民族是时候站起来,对全世界的洋大人说不!”
宋哲的演讲并不算长。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二十分钟多一些的时间,但却掀起全场热烈的气氛。
各大报纸纷纷发布特刊。
新闻报你要战,那便战!
申报中国人要对洋大人说:“不!”
羊城晚报中华民族是时候站起来了!
相比起中国的报道,外国的报道要晚上一些,即使如此,也引起国际上巨大的轰动。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因为宋哲的话,转而重视中国。
法国著名的插图报,就用一副头戴花翎管帽,身穿清朝官服,中间写了个勇字,手持西方骑矛,策马冲往一座大风车。在山坡上站着漫画形态的维多利亚女王、德皇威廉二世等等一众欧洲强国首脑,所有人虽然姿态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表情透着嘲笑、戏谑的味道。
而这幅图画,实际上就是仿照了欧洲著名的小说堂吉诃德冲击大风车而创造,堂吉诃德是欧洲有名的傻瓜。显然插图报是把宋哲当初来自中国的堂吉诃德,而插图报的标题则是十九世纪的堂吉诃德。
插图报也是欧洲众多报纸报道宋哲演讲的一个缩影,大部分欧洲报纸对宋哲的演讲评价都是:自大、狂妄、无聊等负面评价。
不过在大西洋的另外一边,美国则不然,很多美国报纸都认为宋哲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比如在美国西海岸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纽约时报的标题则是中国雄狮要苏醒了!。报道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国家需要重新审视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也许我们不应该继续以文明人的身份和野蛮人(指中国)交流,而是以更加平等的身份交流。”
其实这话暗喻,美国对于中国的剥削需要收敛了,而不是单纯的通过武力剥削。
无论世界各国的新闻怎么报道宋哲,他们都迅速的将注意力从宋哲身上移动到法国政府身上,他们都非常期待法国政府的发言。
而法国政府也没有让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失望。
时隔一天后,爱丽舍宫外,法国外交部长艾奥费尔一脸严肃的出现在一众记者面前,无视那闪烁的镁光灯,艾奥费尔宣布:“鉴于中国清政府的不理智语言和军事行动,严重的侵犯了法国的利益和租界,破坏了神圣的合同(指广州湾条约)。法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清政府宣战,直到这个野蛮的国家对法国道歉,并付出足够的代价后,这一场正义的战争才会结束!”
仅仅一个小时后,法国政府就宣布了远征军司令,由法国少将福里担任,并从法国国防军中抽调士兵,组成一个加强混编旅,共计八千三人。
不过法国的国防军虽然强大,但远在欧洲,显然远水不能救近火,真正想要解救广州湾上的法国残兵败卒,还得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抽调士兵。
于是除了福里副将外,法国任命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东京副总督伊布里准将担任远征军副司令,并在殖民地当中抽调三千名法国士兵和组建一万名越南仆从军,从越南对广西发动进攻,减轻广州湾的压力。
宋哲也不甘示弱,仅仅距离法国宣战三个小时,宋哲就下令广东省各地征募士兵。台湾方面直接出动大型舰队护送军火来广州。
这次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了,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军火船在台湾水师的护送下前往广州湾。
而在北京的满清朝廷,或者说是光绪帝,则是对于法国的宣战无动于衷。既不对法国发表任何宣言,也不对广东有任何指示,似乎这一场战争,从头到尾都和大清国没有关系似的。
光绪帝这个举动让中国很多有识之士感到失望,他们认为光绪帝虽然和宋哲不对付,但就好比家里面的兄弟,谁家兄弟没有一点摩擦的?但当外人欺负上门的时候,兄弟再有摩擦,也得联手站出来啊!(。)
第431章 宣战与不宣战()
第431章宣战与不宣战
对于满清朝廷的三缄其口宋哲可以无动于衷,但宋哲却必须在开战后说动一人与其联手,否则这一战本来就艰难,现在就要变成难上加难。
而宋哲要说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广西提督苏元春。早在中法战争爆发后,光绪十年(1884年)就已经进入广西作战,中法战争后升为广西提督,到现在已经已经盘踞广西十五年。
不仅仅是任期长,中法战争后广西和越南交界的边防都被打得稀巴烂。苏元春能够在广西提督这个位置上坐这么长时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需要苏元春重建国家边防。耗费了差不多十五年的时间,苏元春才修建好这一条新的防线。
故而现在广西的兵马,不敢说完完全全掌控在苏元春手上,至少精锐的那一部都在苏元春的掌控中。十五年的时间,足够苏元春这个军中老将,将这一部分人马的心都笼络在自己身边。
可惜这样一员老将却和宋哲不对付,正确的来说,光绪帝和宋哲不对付,而苏元春对光绪帝是忠心是扛扛的,为此还为光绪帝背了广州湾条约这黑锅,现在苏元春还时不时的给报纸拉出广州湾的黑历史出来鞭挞一二。最近因为广州湾问题,法国对中国宣战,苏元春被拉出来鞭挞的次数更加多了。
虽然苏元春的名声变得比较臭,但谁也不能够否认苏元春对广西大军的影响力。在当初广东粮荒最严重的时候,宋哲成功笼络了广西巡抚黄槐森,得以从广西运送粮食来广东。然而哪怕有广西巡抚黄槐森的投靠,护送粮食的却不是广西官兵,还得宋哲从广州城安排新军前往广西护送粮食回来。
如果是往常。宋哲对苏元春虽然忌惮,但也没有什么关系。他虽然名为两广总督,但主政重心是广东。在广东都没有梳理好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不自量力的插手广西军务。故而两人虽然算得上政敌。但却颇为河水不犯井水的味道。
不过现在宋哲却不得不对苏元春出手了,如果不能够笼络到苏元春,宋哲将不惜一切代价的消灭苏元春。
当初苏元春为了光绪帝,愿意背广州湾条约这黑锅,被骂成卖国贼。宋哲敢相信苏元春这个友军,假设苏元春为了光绪帝,在关键时刻卖自己,导致中法战争失败。宋哲虽然不至于直接从仙界跌落凡尘那么夸张。但估计除了台湾外,宋哲在中国其他省份的势力都会极大的衰退,甚至失去控制区。
从政时间虽然不长,但宋哲深刻知道中国官场的黑暗。别的不说,就当年中法战争,中国在镇南关大败法*队,史称镇南关大捷,结果却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谈判桌上让*的满清朝廷签下了中法新约。为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又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
从表面上看,是清朝落后、*、无能、懦弱,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的。当年出了发生了中法新约外。慈禧还发动了第二次宫廷政变——甲申易枢。
(慈禧一生,一共发动了三次政变,第一次是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第三次就是戊戌政变、囚光绪帝。)
而甲申易枢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八日,慈禧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因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故称“甲申易枢”。
然而慈禧这次换血,并没有换上比恭亲王奕?更加厉害的人物。新的军机大臣奕劻、奕譞、世铎等人无论是执政能力还是威望都远远不如恭亲王奕?,所以时人把这次中枢机构的大换班比喻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
驽马即笨马,柴胡是比芦苇价高的一味中药。以讽刺这些新进王公的庸懦。新军机处的组成人员,在识见、威望、能力和人品上,与原军机处相比,相差甚远。他们是一些不谙国际事务、不懂国内政情的旧官僚,新军机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慈禧惟命是从。
正是因为这些官员是无能,更是因为慈禧的不顾大局,这才有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可悲一幕发生。
虽然在民间光绪帝的评价一直比慈禧要好,但宋哲更知道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