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甲午后-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罗伯特。李平静的问道:“大总统,要不要这样做?现在整个北京几乎都在大总统的掌控下。只需大总统一声令下,北京城的城头上的旗帜随时可以变更。”

    要说宋哲对那金銮殿上的龙椅没有一点心动是不可能的,谁心里面都有一个皇帝梦,只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梦。很快就伴随着成长而将梦埋葬在心底。而宋哲显然不在这一类人当中,他是有能力实现皇帝梦的人。然而

    宋哲目光很快重新变得坚定,语气果决的拒绝道:“不!现在还不是时机。历史上最开始牵头造反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反而便宜了后来者。如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掀起各地起义狂潮,但最后谁夺得了秦朝的江山?是流氓出身的刘邦。”

    “明朝末年,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起义,闯王李自成统合各地义军,最后更是攻取了北京城。然而最后是谁坐拥明朝留下的江山?不是李自成,而是叫爱新觉罗的满洲人。不说这些过去的了,在未来辛亥革命。革命军席卷全国,孙闻坐到了临时大总统这个位置上。然而最后是谁坐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的位置上?”

    “就是差点被杀了,最后被罢官为平民的袁世凯!”

    小罗伯特。李若有所思的说道:“我确实是对中国的历史没有足够的认识,看来我得多看看中国的历史书籍。”

    “当然!”宋哲抿了一口姜茶暖身,站起来,走到窗口旁边站住,瞭望窗外雪景:“我之所以不选择这个时候推翻满清,不仅仅是因为历史原因,更是有各种客观因素在里面。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这些人的实力也很强大。而且他们还是汉人。”

    小罗伯特。李皱皱眉头说道:“既然是同胞,不是应该精诚合作的吗?如此才可以推翻异族的统治,挽救死气沉沉的中国。”

    宋哲吐出一口白雾。似是在轻叹。“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说到底,中国人还是不够团结啊!张之洞做了数十年封疆大吏,无论是朝廷上还是民间都拥有很高的威望。而刘坤一的南洋大臣是仅次于北洋大臣的封疆大吏,其更一度是可以和李鸿章抗衡的人物。你说凭什么我这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可以坐在金銮殿上,而他张之洞和刘坤一却不能够?”

    小罗伯特。李惊讶问道:“那他们更应该联络大总统你,哪怕不能够做皇帝,也可以成为国家的副总统之类,合力治疗这一个古老的国家。”

    宋哲冷笑一声说道:“因为他们想当忠臣。不,或者说他们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背负上逆臣贼子这一个坏名声。这可是可笑的事情。”

    小罗伯特。李问道:“那大总统,现在我们怎么办?”

    宋哲眼中闪过一抹戏谑之色。转过身来,对小罗伯特。李说道:“发一份电报去北京,该让董福祥的人动一动了。”

    十二月三日,北京城,贤良寺。

    贤良寺最早在明朝时是著名的“十王府”,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成了怡亲王允祥的王府,允祥病故后,雍正为了纪念他,将怡亲王府改成了贤良寺。

    之后,贤良寺便成了外省的朝廷大臣进京朝见的住处。李鸿章第一次进京时便住在这贤良寺里,之后的无数次进京,李鸿章也居于贤良寺。

    说来也奇怪,李鸿章在北京是没有府邸的,而这次入京李鸿章也没有购买府邸的意思,依旧入主贤良寺里面。

    现在这一所宁静的寺庙内,忽然想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坐在书房内静养的李鸿章听到声音,不由皱了皱眉头,隔着房门说道:“是谁,如此急匆匆的,成何体统。”

    房门推开,一股寒风随之卷入。

    来人是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方。

    李鸿章更加不喜了:“都多少岁人了?还好像一个小孩子一般毛毛躁躁的,前段时间还敢叫为父推荐你到总理衙门任职,你这叫为父如何放心得下让你独当一面?”

    换了平时,李经方说不定向李鸿章求饶一番,但今天李经方却顾不得求饶,一脸惊恐的说道:“爹,不好了,甘肃军闹兵变了。宋哲要对陛下动手了!”

    李鸿章霍然站起来。连盖在膝盖上的毛毡落在地上也浑然不觉。“你说什么?”

    李经方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惊恐道:“甘肃军已经杀入城里面来,我还看到一支兵马杀奔这里来。怕是想对爹你不利。趁着现在还有时间,爹你快走。孩儿在这里为爹你拦住那些丘八。”

    李鸿章眼睛瞳孔微微一缩,说道:“来不及了!”

    “什么?”李经方不明白李鸿章这话什么意思,连忙追问道:“爹你说什么话,算了,现在就走,什么也别收拾。”

    李鸿章平静的说道:“那些乱兵已经来了,不过似乎并非你所想的那般,宋哲想做皇帝了。”

    “李中堂出来。为我们主持公道!”

    “我们不能够流血流汗又流泪!”

    “今天不给饷银,烧了这破贤良寺。”

    一声声嚣张的喊声从院落外面传进来,李经方脸一下子就白了。他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还不明白,甘肃军已经包围了贤良寺!

    “这这该如何是好?”李经方登时更加慌乱了。

    外面急匆匆的走进来一人,是李鸿章的谋臣张佩纶。虽然慌乱,但张佩纶没有落下礼数,给李鸿章行礼道:“岳父大人。”

    李鸿章对张佩纶点了点头,说道:“幼樵,你来的正好,你和伯行(李经方字)为老夫穿上官袍。”

    李经方一跺脚。急得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说道:“爹,你这个时候不躲起来就算了。还穿什么官袍,真怕那些乱兵不知道爹你在这里。”

    张佩纶拉住李经方说道:“莫急,岳父大人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别看外面叫得凶,但这些甘肃军却没有冲进来贤良寺,这说明甘肃军还没有失控,至少有人不希望伤到岳父。否则你真的认为,岳父带来的三十多名亲兵能够挡得了门外那些甘肃军的进攻吗?”

    李经方也不是蠢人,他只是遇事就心慌,现在经过张佩纶如此一番提点。也醒悟过来了。当下不再说什么,和张佩纶一同为李鸿章穿上紫色的官袍。外面再套上一件黄马褂,头戴三眼花翎。

    比起黄马褂。这三眼花翎可就最为尊贵。

    乾隆至现在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六人而已。而这其中,除了李鸿章一人外,其他皆是满洲贵族,如福康安,野史中更是说其是乾隆的私生子。李鸿章能够得到这三眼花翎,可不是一般的不容易。

    当李鸿章这一身穿戴出现在贤良寺门外,所有包围贤良寺的甘肃军士兵都不用被李鸿章身上的气势吓住了,叫嚣的声音不由低了不少。

    李鸿章环顾一圈,说道:“尔等吃国家俸禄,受国家恩典,现在不思报国也就算了!拿着兵器来见老夫想干什么?造反吗?还是想杀老夫?!”

    所有甘肃军士兵不由面面相顾,没有人再说话了。只是偶然在人群当中,响起一些兵器碰击的声音。

    “怎么了?有胆拿起兵器来找老夫,没有胆回答老夫的话吗?”李鸿章目光非常锐利,如同刺刀一般,一些甘肃军士兵在和李鸿章的对视中很快就败下阵来,低下桀骜不逊的头颅。

    “卑职见过中堂大人!”甘肃军中一人越众而出。

    李鸿章深深的看了那人一眼,说道:“姚平山,想不到你今天如此出色了,拿刀对着老夫了!当初对付长毛贼的时候,恐怕你也没有今天如此大胆吧!”

    “不敢!”姚平山微微低下头,将长刀插入刀鞘说道:“当初如果不是多亏中堂大人提拔,卑职早已经回家做老农了。”

    李经方在后面听得似懂非懂,暗暗拉了拉妹夫张佩纶的衣袖,用只有两人才听到的声音问道:“那叛军将领似乎认识老头子,你可知道缘由?”

    张佩纶本来不想回答的,不过问话的人是大舅子,张佩纶也只好忍住心中的不爽,回答道:“此人当年是淮军当中一员小将,不过后来跟随岳父大人剿灭捻军的时候,被董福祥看中,用了些战马为代价,要了去甘肃军那里当差。”

    李经方这才恍然大悟,感情这人是当初老头子的旧部下,怪不得如此恭敬。看来甘肃军不是真的想造反,要不然派来对付老头子的人就不会是老头子旧部了。

    李鸿章不怒自威的问道:“那你想对老夫如何?杀了?捉了?”

    姚平山平静的说道:“皆不敢,只想中堂大人待在贤良寺里面。之前的喊叫,其实不过是作作样子,否则数百人围着贤良寺,却不声不吭的,怕其他人对中堂大人也会有别样看法。”

    “哼!”李鸿章冷哼一声,抬头看向醇亲王府的位置,那里现在黑烟滚滚。

    李鸿章是何须人也?纵横满清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了,他明白了,围困贤良寺不过是次要的,真正主要的是醇亲王载沣。

    醇亲王身份地位特殊,却偏偏又是比较好捏的柿子。

    他是光绪帝的亲弟弟,他是大清的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但醇亲王载沣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威望。欺负醇亲王载沣民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声音,更重要可以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陛下,果然太急了一些!”

    李鸿章心中微微一叹。

    沉默了半响,李鸿章忽然抬步朝外走。

    “锵!”两杆长矛交叉锁在李鸿章身前。

    姚平山来到李鸿章身前,平静的说道:“中堂大人,就别让卑职难做了。卑职真的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

    “杀了老夫吗?”李鸿章冷笑一声,傲视所有人。

    姚平山没有说话,只是平静的看着李鸿章。

    李鸿章深深的看了姚平山一眼,忽然转身就回去贤良寺内。

    李经方傻了眼,这到底是什么个情况?老头子不是要走吗?怎么被那旧部稍微一威胁,就退缩了,这不像是老头子的风格啊!

    张佩纶走上去扶住李鸿章的手臂,压低声音说道:“中堂大人,就待在贤良寺可以了吗?”

    李鸿章侧头看了大门外一眼,平静的说道:“宋哲只是想敲敲边角,现在老夫硬是要离开,最后肯定少不得吃点苦头。如此情况下,老夫何必自讨苦吃?而且战争才刚刚开始,何必急着当这先锋官呢?”

    张佩纶露出几分恍然之色:“佩纶明白了。”(。)

第300章 兵变【中】() 
第300章兵变中

    北京英国驻华公使馆

    朱尔典倾听着外面的喊杀声,并没有一丝慌乱的意思,反而一脸轻松的抿了一口红茶,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中国果然,没有平静下来!不过这不正是大英帝国摄取利益的好时机吗?”

    “秘书。”

    “是,不知道公使有什么吩咐?”

    一名衣着打扮整齐的中年人来到朱尔典身边,挺直着腰杆,一举一动都带着英伦的贵族气息。

    “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一次我和中国皇帝的会面,会谈关于津浦铁路的事宜。”

    秘书怔了怔,说道:“不是中国李吗?或者是在济南府的那位台湾王?”

    中国李是指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是满清外交上的至关重要的一人,其在外国更是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美国总统格兰特就称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布兰德(曾亲自采访过李鸿章的泰晤士报记者)眼中,李鸿章则被当时的西方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

    任何列强和满清的外国,最后都绕不过李鸿章。甚至很多列强认为,和李鸿章谈妥了,就等于和满清谈妥了事情。

    至于济南的台湾王,毫无疑问就是说宋哲,这一个目前中国拥有最强武力的人。

    朱尔典冷笑一声说道:“不用!就和中国皇帝谈判就可以了。中国李已经老了,至于宋哲,他很快就会被南方的事情缠住了。”

    紫禁城,南书房。

    光绪帝着急的在书房内踱步,因为士兵哗变太突然了。光绪帝想找人商量也来不及,只有当时在南书房教授的侍讲学士李盛铎和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

    李盛铎,光绪十五年会试中甲进士。授翰林修编、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七年,南乡试副考官。次年三月,奉旨以御史用。

    甲午战败,李盛铎恨“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想“维持振救之”,乘各省举人会试于京城之际,公开出面与康有为在北京发起并组织保国会。即:“保国家政权土地、保国人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成为维新派一系人物。

    戊戌政变爆发前夕,盛铎被任命出使日本大臣。光绪帝被宋哲拥立后,深感身边没有能人,于是想起李盛铎,调回国,补授南书房侍讲学士,十二月又授顺天府府丞。

    自从光绪帝疏远日渐接近宋哲的康有为后,李盛铎几乎已经成为光绪帝身边的汉人之首。

    肃亲王善耆铁帽子王之一,皇太极长子豪格第十代嫡孙,现年三十二岁。善耆从小习武。英武过人,有传闻说,他曾空手夺取过洋流氓的手枪。算得上是满洲贵族中少有武力过人的人物。

    不过要说亲王善耆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的女儿——川岛芳子。

    言归正传,因为亲王善耆的武功高强,故而很早就担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等武职,光绪帝被拥立后,他立刻让亲王善耆担任大内侍卫副都统。

    其实光绪帝原来是准备让亲王善耆担任大内侍卫都统一职,然而大内侍卫都统一职位宋哲任命了中华军出身的简精华担任。光绪帝想通过升官换取大内侍卫都统一职,也被宋哲态度强硬的婉拒了。

    光绪帝脸色忽红忽白的说道:“宋哲难道想造反了吗!!!”

    肃亲王善耆一撩下摆,露出藏在里面的左轮手枪说道:“陛下莫怕。臣这就护送陛下离开。”

    李盛铎连忙安抚道:“不!陛下莫急,且听微臣一言。”

    光绪帝烦躁的说道:“说说看!”

    李盛铎说道:“如果宋哲真的想做不臣的事情。怎么可能现在还没有兵马杀来南书房呢?陛下别忘记,现在皇宫里面的大内侍卫。十之五六都是跟随宋哲从台湾来的精兵。余下的十之四五大内侍卫,大部分都被逼将家眷迁移到南城居住,换言之家眷受到宋哲的控制。哪怕是必须身边,能够信任的人,恐怕也不超过十人。如果宋哲真的想行不臣的事情,何必闹得满城风雨?只需要一道命令,这紫禁城便要变天了。”

    光绪帝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说道:“你的意思是?”

    李盛铎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我认为宋哲并不准备行司马炎之事。”

    司马炎,曹魏重臣,但最后篡位成为皇帝。

    光绪帝也不是笨蛋,只是刚刚接到消息而措手不及慌了神,此时光绪帝也回过神来了。“既然不是想篡位,那么宋哲想要干什么呢?”

    李盛铎轻轻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他是希望从陛下你这里得到某些重要东西。可恨,臣没有办法为陛下解决这逆臣!”

    肃亲王善耆恨恨的说道:“哪里没有办法解决的。陛下,微臣家里面也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家仆,可为死士,行荆轲刺秦王之事。”

    闻言,光绪帝脸上立刻露出意动的神色。

    “不可!”李盛铎连忙劝说道:“陛下,肃亲王,难道你们忘记了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主谋燕太子丹的下场吗?”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荆轲自然被秦始皇命令侍卫杀死了。

    然而主谋燕太子丹也激起了秦始皇无尽的怒火。

    秦始皇调集大量兵马对燕国开战,燕国兵力薄弱,不是秦军的对手,没有多长时间就被秦军击溃,连燕国都城蓟城也被占领了。

    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郡首府襄平(今辽宁辽阳)避难。

    然而秦始皇还没有平息怒火,秦军仍在后面攻打,不肯停止进军。燕王喜惊恐之下,派人斩杀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

    秦国虽然得到太子丹的首级,但秦军还是照样攻打燕国。燕王喜三十三年。秦军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

    李盛铎说道:“行刺失败,主谋被杀。燕国更是灭亡。陛下想想,以宋哲为人。一旦行刺失败后,手段可会比秦始皇软弱?此计太过危险了!”

    光绪帝登时如同被泼下一盆夹渣着冰块的冷水,心中刚刚升起的蠢蠢欲动立刻被镇压了下来。

    “陛下!”不过肃亲王善耆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恨恨的扫了一眼李盛铎,旋即一脸诚恳和渴望的看着光绪帝。期望光绪帝没有听李盛铎的妖言惑众,使用他的计策。

    光绪帝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日后有时间再商议吧。现在先把外面士兵哗变的事情平息了。”

    说到这里,光绪帝目光落在李盛铎身上。

    李盛铎虽然心里面有些不大情愿。但还是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安抚和沟通、调查哗变士兵的事情,请交给微臣负责。”

    光绪帝露出灿烂的笑容:“大善,这事情就麻烦爱卿你负责了。”

    当下光绪帝让李盛铎自己起草了一份诏书,光绪帝再在上面盖上印章。就这样李盛铎就成为了钦差大臣,带着诏书和四名肃亲王善耆派来的大内侍卫急匆匆的离开南书房。

    李盛铎刚刚离开南书房,在半路上就看到一人站在道路一旁,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李盛铎定眼一看,是大内侍卫都统简精华,李盛铎登时心头一颤。虽然不大愿意接触对方。但李盛铎还是走过去说道:“都统大人怎么站在这里啊?”

    “等钦差大人。”简精华笑眯眯的说道:“看来,李大人被陛下委任为负责平息甘肃军哗变士兵一事的钦差大人了。”

    李盛铎对于简精华知道这事情并不意外,事实上只要看到李盛铎手里面拿着的明黄色圣旨。再联系到甘肃军哗变一事,就可以猜到这个答案。

    “不才,刚好得到陛下的信任,负责处理甘肃军哗变一事。”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