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氏将荀大奶奶周身扫了一眼,冷哼了一声,并没有理会荀大奶奶伸出的手,而是扶了金嬷嬷的手臂下了车。底下一众丫头婆子看着,荀大奶奶手伸在半空中,有些下不来台。正巧荀淑芳第二个下车,荀大奶奶挤出一张笑脸,趁势扶了荀淑芳一把。
“多谢大嫂。”荀淑芳撇嘴笑了笑,随即便挽起荀大奶奶的手,两人跟在方氏后边进了院子。
荀卿染最后一个下车,却早已将外面情形都看在眼里,不觉暗自失笑。
回到思安院,方氏换了衣裳,有丫头送上茶水,荀大奶奶亲自接过去捧给方氏。
方氏眼皮也不抬,接了茶碗,啜了一口,手一抖,就将茶水泼了。荀大奶奶躲闪不及,被泼了一脸的茶叶末子。
“哪个坏了良心的奴才,把这么热的茶端来,怕烫不死我?吃我荀家的,喝我荀家的,吃里爬外,还敢黑心害我,等我拔了你的皮!”方氏立起眼来骂了一通,这才看见荀大奶奶站在跟前。
“唉呦,这不是伯爵家的姑娘,怎么站在这,脸上这是怎么了?”
荀大奶奶尴尬地站着,这才拿帕子擦了一把脸。
“太太,媳妇那天不是故意丢下太太。实在是,实在是我娘和三婶她们……。那天媳妇送了她们回伯爵府,媳妇也受了惊,怕回来让太太担心,想着好些再回来。太太为这个怪媳妇,媳妇没有话说。”
“你还记得你是荀家的媳妇?”
方氏紧盯着荀大奶奶的眼睛问道。
荀大奶奶眼神有些躲闪,还是答道:“媳妇有什么做的不好的,请太太教导,媳妇都改。”
“你娘家事多,你忙不过来,我也不为难你。我这你不用来伺候了,三个孩子你只怕也没时间照料,以后就我来照顾吧。”
荀大奶奶有些慌,“媳妇正年轻,还没孝敬太太,几个孩子也都是要人操心的时候,不敢让太太劳心。”
“哼,那是我荀家的骨肉,学不起你那伯爵府的气派。我好好的孙女,自不能让别人带坏了。你不用说了,以后三个孩子就都住在我这院子里,你要是闲了,过来看看就是。”
“太太……”
方氏也不再听荀大奶奶说话,直接打发了她出去,也果真接了三个孩子到思安院去照顾。荀大奶奶也不知道是心虚,还是得力刘夫人的教导,并没和方氏闹,而是找荀家大爷说话。结果又发现她不在这两天,荀家大爷竟也不像从前。他不理荀大奶奶的诉苦,反而说他已经收用了红绡,让荀大奶奶给红绡安排屋子。
梧桐院里自然又热闹起来。
方府在办丧事,荀家大爷在纳小妾,另一头安国公府虽未张灯结彩,却是上下人等都喜气洋洋。原来齐家二房的大姑娘齐婉华,早些年被选进宫里,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女官,被赐给当时的七皇子,也就是当今的皇上。皇上登基后,大封后宫,齐大姑娘也只得了一个小小的嫔的封号。这次,却是因为太后病重,齐嫔昼夜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种种孝行,侍奉的十足尽心。太后病愈,突然发现了齐嫔的好,就在皇帝面前进言。本朝历来看重的是孝义,皇帝因此龙颜大悦,晋封齐嫔为妃,赐名曰贤。
皇宫中却是中宫空悬,公务由太后,还有淑、德、谨三妃共同执掌。贤妃一步登天,得以同掌宫务。宫里吧颁下旨意,齐家的有官职的男丁去了上书房谢恩,有封诰的女眷则都得以进宫谢恩,不仅见了贤妃,还得了太后的召见,并有诸多赏赐。
“这些个东西,虽然稀罕,我早年也没少见过。可喜的是太后千岁给的这份体面。说起来太太已经有半年多不曾召见外命妇了,咱们家还是第一个见了太后的,哈哈哈。”
齐家容氏老太君坐在榻上,笑的中气十足。
方氏是得了消息,早早地来贺喜。这时齐家老太君从宫里回来,已经换下来品级大妆,宫里赏赐的东西却没收进去,都摆在屋子里,就一件件地指给方氏看。
荀卿染跟在方氏身后,一一看过去,有半人多高的珊瑚树,整块玉石雕的观音像,赤金包头的檀香木拐杖,婴儿手臂般粗细的老参,还有各色妆缎,莽缎,内造?纱等尺头。
方氏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老太太在上面笑着点头。齐二夫人坐在一边,手里捻着佛珠,听人赞她女儿,她不肯做出十分欢喜的样子,却也忍不住嘴角含笑。
“大姑娘在家时,我就看她不一般,相貌性情都是没的说。只是她小小年纪,那说话行事,比大人还强些。昨个我在老娘家,咱们家报讯的还没到,就有人来给我道喜。一开始我还不敢相信,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啊。二太太,你可真是有福的人啊。”
大太太从娘家回来,也跟着去宫里谢恩,得的赏赐和二夫人的一样。
“她小时候跟着老太太,都是老太太教导的好。”齐二夫人低眉顺眼道。
大太太一双小眼睛斜了斜二夫人,又对容氏道,“大老爷和我说,外面很多亲朋好友,等着要来家里贺喜。要我问问老太太,这么大的喜事,要不要庆贺庆贺。”
容氏正色道:“庆贺还是罢了。当今圣上和太后都性喜节俭,最不喜的就是奢侈张扬。如今贤妃在宫里执掌宫务,也有太后在上面,还有其他三位娘娘。你们都好好记下了,以后不要以为有了依仗,得了势,在外面就强横霸道起来。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贤妃娘娘,盯着咱们家,你们可不要得意忘形起来,让贤妃没脸,让祖宗蒙羞。”
大太太、二太太等都站起来,恭敬地听了。
荀卿染和齐婉丽这时正坐在屏风后的榻上,听了容氏这番话,荀卿染心里暗赞容氏是个明白人。
屋子坐着烦闷,荀卿染就和齐婉丽出了容氏的屋子,打算到园子里去走走。走到门口,正碰到齐家大奶奶带着人过来给容氏请安。
“……在你那院子安生待着,好好伺候大爷。来我跟前做什么,别踩脏了我的地,快出去!”大奶奶进去不一会,就听里面容氏不悦地说道。
容氏话音落地,一个女子嘤嘤哭着,捂着脸从屋里退出来,一路小跑出了院子。那女子梳着高高的娥髻,容貌端丽,身材娇小。荀卿染记得是方才跟在齐家大奶奶身后进屋去的。
毕竟里面还有方氏在,容氏这样当场发作,不知这人是谁。
“那是大哥院子里的孙姨娘。”齐婉丽见荀卿染看着她,便解释道。不过也只说了这一句,就不肯再多说。
容氏养尊处优,历来重视体面,一个儿孙辈的姨娘,怎么会惹她生那么大的气,一点情面都不讲?荀卿染心里纳闷,可却不好细问。暗暗叹息容云暖不在,不然一定不用人问,就会巴拉巴拉说个不停。
“方才大太太说你们五姑娘定了亲,是哪一家,什么时候成亲?”荀卿染问齐婉丽。
“大太太这次回娘家,见了她娘家一个侄儿,刚升了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还没说亲事,就和大太太求亲。大太太就把五姐许给了他。大老爷也愿意,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方才看着五姑娘,似乎脸色不是很好。”
“五姐有自己的打算,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咱们能怎么样那。大太太说,这还是借了大姐姐的光,不然以五姐庶出的身份,只怕还没这样好的亲事。”
齐婉丽说着也有些沉默。
荀卿染也是最近才知道,齐家现在未出阁的几位姑娘,都是庶出。齐婉丽能和她这样亲近,说话不避嫌疑,只怕也有同病相怜的心思。
“四爷,四爷,您慢些,等等婢子。”
第五十七章 议亲
荀卿染和齐婉丽站的地方前面有一道花墙,花墙那边有条小径直通着园门。发出喊声的是个穿着翠绿衫裙的大丫头,正一路小跑,追赶走在前面的高大男子。
“四哥哥要去做什么,怎么忙成这样?香?追他他都不停。”齐婉丽诧异道。
荀卿染也看清楚前面走的那男子正是齐攸。只见齐攸脸色有些阴沉,径自往园外走。只隔着一道花墙,他似乎并没看见齐婉丽和荀卿染,径自往园外走。对于后面女子的呼喊,他似乎完全没听到,脚下丝毫不停。他人高,腿长,并不见走的多快,可一眨眼,就出了园门。倒苦了后面那个叫香橼的女孩,跑到一头汗水,还是没有追到人。
“四爷去康郡王府有事,香橼姐姐你追不上的。香橼姐姐有什么话,或是什么东西,一会我帮姐姐捎过去吧。”
香橼追到园门口,就被一个衣帽整齐的小厮拦住了。
“哦,是黄芩啊。”香橼也认得那小厮。“四爷方才换衣服的时候,忘了带荷包。我怕四爷在外面要用,急着送过来。”香橼拿出一只荷包。
“哦,那交给我就好了。”黄芩接过荷包。
“你记得一定要交给四爷,别忘了嘱咐四爷,少喝些酒,早点回来……”
黄芩接了荷包,转身就走。香橼犹不放心,还在黄芩身后不住地嘱咐。等黄芩走的不见了,香橼才慢慢走回来,这才看见气婉丽和荀卿染。
“见过六姑娘,见过荀三姑娘。”香橼屈膝福了一福。
荀卿染借机打量香橼,十五六岁的年纪,鹅蛋脸,杏眼樱唇,是个标志的丫头。荀卿染知道像齐家这样的豪门大族,家里伺候的丫头起码要选头脸齐整的。齐家几个姑娘身边的丫头,不论是样貌穿戴,还是举止做派,都比小户人家的主子姑娘还体面几分。香橼是齐攸身边的大丫头,这个相貌在齐府的丫头里,也是数得上的。
“四哥哥是去做什么,怎么这样急?”齐婉丽问香橼。
“婢子也不知道。”香橼笑道,四爷才从外面回来,就被老爷叫去前面书房。方才四爷回屋换了衣服,就又忙忙的出去了。
“看来是老爷有事要四哥哥去办,才这么急。”
“宋嬷嬷还吩咐了婢子别的事,婢子先告退了。”香橼又向齐婉丽和荀卿染福了一福,才转身走了。
方才齐攸明显面色不佳,这丫头既然是贴身伺候的,没理由毫不知情,可却丝毫不露口风。
“四表哥这丫头不错,那宋嬷嬷又是什么人?”
“当然不错,香橼原来是老太太身边的人,后来给了四哥哥。宋嬷嬷是四哥哥的奶娘,四哥哥院子里事,都是宋嬷嬷在管。”
荀卿染哦了一声,就不再多问。
齐二夫人屋内,一个小丫头正站在齐二夫人跟前,小声向齐二夫人禀报。
“方才老爷和四爷在书房说话,没让人在跟前伺候,婢子并不知道说了什么。只是开始还好好的,也不知老爷说了什么事,婢子就听得四爷说,“这个条件我答应。”最后四爷又说就这么定了,还说让老爷到时候不能反悔……四爷出来时脸色不好,匆匆去换了衣服,就出去了,听说是找康郡王喝酒去了。婢子进书房给老爷倒茶,看老爷坐在那,似乎在犯愁,可不一会又高兴起来,然后就去找老太太说话去了。”
“行了,你下去吧。等等,记得叫你老子娘到方管事那里,领半年的银米,是给你小兄弟的,等明年他年纪够了,就叫他进来当差。”
小丫头磕了头,欢天喜地地走了。
“可是攸哥儿背着你有什么事?”方氏正坐在齐二夫人身旁,这时开口问道。
齐二夫人想了想,“应该没什么事。我想,这些天为了贤妃娘娘,家里多了很多事,许是老爷让他做什么,他有些不愿意。你不知道,他的性子……可有些事也只有他办得好,有时候老爷和我都奈何他不得。唉,全是老太太给惯出来的。”
“攸哥儿还和康郡王交好?”方氏对于齐二夫人的抱怨并不在意。
“嗯,他做御前侍卫,常在宫里走动,结交了一帮青年子弟,其中有不少宗室,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平时也没个上下尊卑。老爷的脾气是不喜这些的,无奈老太太宠着,说他这脾气像极了老国公爷。他也并没给家里惹祸,老爷也就罢了。”
“这康郡王,年纪不大吧,可曾娶了王妃?”方氏问道。
齐二夫人看着方氏笑,“康郡王是娶了王妃的,侧妃都有了两个。不过妹妹尽管放心,这几年,先是先皇驾崩,然后当今皇上登基,皇后娘娘薨了。皇上又忙于政务,好多年轻的宗室子弟都没有指婚事,其中好几位年轻的郡王,世子,比如永宁郡王世子……”
齐二夫人掰着手指头跟方氏数了一遍,又道,“妹妹看中了哪个,先和我说。我也能早点和贤妃娘娘说。这样的好事,不知多少人家惦记着,早点定下来,免得被别人抢了先。”
“我那天在侯府遇见永安郡王世子,他就很不错。不过听说永安郡王妃为人严厉,不好相处。还是大姐和娘娘做主吧。最好是没娶亲的郡王。我就一个淑兰,虽然规矩礼数她都学的很好,只是皇家规矩严,我还是有些舍不得。若是嫁给郡王,一进门就是王妃,自己当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妹妹你是真疼女儿,放心吧,我记下了。想咱们姐妹三人,我那时全是祖父母做主,到你的时候,是娘带你事先相看了。到了三妹,那时全是母亲做主,让她按自己心意挑选。要说这婚后日子……三妹妹过的最舒心,可惜,三妹夫命短。对了,三妹明天什么时候能到?”
“朔哥儿捎信回来,今天到通州,明天大约午后就能进京了。”
“几十年了,咱们三姐妹终于又能聚到一起了。”
七月十六,郑姨妈带着女儿和侄女终于到了京城,自然先被接到安国公府,第二天才到荀家来见方氏。
听得外面报说郑姨妈的车已经到了门口,方氏早已准备好,立时领着众人一路接到二门。
郑姨妈比方氏年轻几岁,保养得宜,年近四十的人,依然是秀发如云,除了笑起来眼角有几道皱纹,脸上皮肤光滑细致,看着着实年轻。
郑姨妈身后带着两个女孩。打的十四五岁,一张小巧的瓜子脸,皮肤白皙水润,鼻梁挺秀,秀眼修眉,全身透着江南女子的柔媚,正是郑姨妈的女儿,名叫郑好儿。另一个女孩只有十三岁,和郑好儿身量相仿,却是容长脸,弯弯的眉毛,一双大眼睛十分活泼,忽闪忽闪似乎会说话一样,正是郑姨妈的侄女,郑元朗的嫡亲妹子郑姝儿。
方氏挽着郑姨妈的手,众人跟在后面,进了思安居的正房。方氏和郑姨妈在榻上相对而坐,郑好儿和郑姝儿姐妹坐在左首的椅子上。荀卿染姐妹四个坐在右首的位子上。荀大奶奶站在地上,招呼着人送茶送果,不仅亲自倒茶,又是亲自剥果子进给郑姨妈。
“这孩子,还是成亲的时候见过一次,如今越发利落能干了。”郑姨妈赞道。
方氏扫了一眼荀大奶奶,撇了撇嘴,并没说什么。
“……咱们姐妹多年未见,不如你在我这多住些天,咱们也能好好说说话。”
“我也是这么想着的,可是昨天到了安国公府,老太君知道我那房子还没收拾好,硬要我留下,单拨了香萝院给我和你两个外甥女。那院子在她们花园子旁边,单独有门通着外面的街道,住着十分便利,我就答应了。”
荀卿染赔笑听着方氏和郑姨妈说话,感觉郑好儿和郑姝儿姐妹两双眼睛,总在她身上打转。郑好儿还不十分明显,可郑姝儿却是毫不掩饰。荀卿染故意一转头,正对上郑姝儿一双大眼。郑姝儿眨眨眼,冲着荀卿染笑,满是赤诚,荀卿染也笑了。
郑姨妈说着话,就叫人送上三只狭长的锦盒。打开来,里面满满一盒子的五花八门的东西,有无锡泥人、苏州的绣帕、荷包、杭州的纨扇、还有镶银的玻璃靶镜和西洋的香皂。
“这里是些江南的土产,还有咱们家的铺子进的西洋玩意儿,是你们这两个妹妹亲自挑的,算是姨妈给你们的见面礼,别嫌单薄。”郑姨妈笑着道。
荀卿染几个忙上前谢了郑姨妈。
郑姨妈笑着将荀淑芳、荀淑芝、荀卿染和荀淑兰看了一遍,就抓了荀卿染的手,拉她坐在自己身边。
“这个就是染丫头,果真是美人胚子,比那画上的人还漂亮几分。”
郑姨妈一边夸,一边又把荀卿染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了一遍,连连点头。
“我们年纪大的人,说起话来,怕你们嫌烦。你们姐妹们一处玩会去吧。”郑姨妈道。
方氏见郑姨妈似乎有话要说,便又打发了荀大奶奶和屋里伺候的人都出去。
郑姨妈这才笑着向方氏开口。
“二姐,咱们姐妹两家亲上做亲,你看怎样?”
第五十八章 议亲(二)
荀卿染几个人出了方氏的上房。
“三姐姐,你的屋子在哪,我们去你那玩。”
郑姝儿就走过来,拉了荀卿染的手,热切地说道。
“听说大姐姐正在绣嫁妆,如果不嫌我们烦,我们先看看大姐姐的嫁妆绣的如何了,听姨妈说,大姐姐的活计是顶尖的。”
郑好儿上前一步对着荀淑芳说道。又转过头压低声音在郑姝儿耳边说,“三姐姐就在那里,又跑不了,急什么?”
方才郑姝儿只顾和荀卿染亲热,荀淑芳在旁看的已经有些撇嘴,这时听了郑好儿的话,不由得回嗔作喜,领了几个人进了她的屋子。
荀淑芳自从定亲,就在思安院住下,方氏将一间厢房拨给她住。荀淑芳请大家坐下,就让人拿了她绣的嫁衣给大家瞧。
盖头只绣了一朵花,嫁衣还差一个袖子没绣好。
郑好儿自然是赞不绝口,郑姝儿也好奇地拿起荀淑芳的嫁衣来瞧。荀卿染坐在旁边,顺手拿起那件盖头,看得出那朵花却是出自荀淑芳之手。可那件嫁衣上,几乎全都是春桃的针线。因为春桃曾在荀卿染那做过针线活,因此荀卿染认得春桃的针线。
嫁衣一般都要新娘子亲手绣,但是荀淑芳并不是个能安静下来的人。
尤其定亲后,荀淑芳在方氏面前大大地有了脸面。方氏出门,荀淑芳就说成亲后,她也要出门应酬,要跟着方氏多认识些亲戚。就是在家里,荀淑芳也不肯坐在屋里做活计。因此索性把嫁衣都交给春桃一个人在绣,荀淑芳实在闲了,才绣上几针。下人们开玩笑,说春桃足不出户的绣嫁衣,倒像是要出嫁的小娘子。
郑好儿几句赞扬,把荀淑芳喜得什么似地,直把郑好儿引做了知己。
荀卿染打量了郑好儿一眼,尽管见面不久,郑好儿成熟稳重,说话处事
老练圆滑,几乎给每个人都留下了好印象。就像刚才提出来先来荀淑芳这,是她会看眼色也好,或者是懂礼数也好,说话行事都让人挑不出半点错来。
看了荀淑芳的嫁衣,大家就来到水畔居。一进院门,郑姝儿就问:“三姐姐住哪个屋子。”
这次郑好儿没说什么,荀卿染就把人都领到自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