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三国永生-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洲。这夷洲气候温暖,庄稼倒是可以一年三熟。发展的当的话。未必不能变成一个大粮仓。这对于我们整个大汉绝对是大大的有利啊!”

    “我也正担心此事啊!如今我这临海城兵力不少。却一直缺少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是以能得到汉升来助,这是我临海城的大幸,也是大汉的大幸。不过这夷洲岛极大,全部攻伐下来,估计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也是可能的。而大陆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极有可能出现大旱大涝的天气,如此民变估计也不远也!所以我想在大陆寻找更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以帮助我们尽快的平定这夷洲岛。”唐秀倒不是危言耸听,他是知道最多一年黄巾之乱就要发生了,但是这个消息是绝对不能对黄忠讲的。即使讲了,黄忠也听不见的,因为系统是不允许玩家告知原住民游戏的发展进程的。

    黄忠对于唐秀神神叨叨的话自然是不信的,不过对于唐秀的说辞确实非常的赞同的。不管怎么说,能够找到更多的猛将来加盟临海城,临海城的实力肯定能更山一层楼的。而且更多的人来了。夷洲岛也能早些攻伐下来。况且这大海之上的岛屿还有非常多,而且大海上基本上没有干旱的可能。开荒出来,必然可能种植更多的粮食来养活众人。

    “近日,我听说巴郡临江有一青年才俊,极有勇武,而且精通谋略,擅长水战。不过此人却不务正业,行为放荡不羁,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滋扰地方,倒也是地方一害。”唐秀顿了顿道:“此人虽然放荡如此,但倒也讲义气。平日爱与人切磋武艺,如果能与他过上几手,他倒也尊重。”

    “此人可否姓甘名宁,字兴霸否?”黄忠问道。

    “汉升将军认识此人?”唐秀奇道。

    “倒是不认识。不过确实听说过此人。此人快意恩仇,倒是地方一霸。平日居无定所,时而去到大江之中,而是又登岸袭扰地方。官府都那他没有办法,所以都是敢怒而不敢言敢言的。此人倒是有一班兄弟,个个身手不凡,寻常官兵都不是对手,所以此人不好对付啊!”

    “据我了解,对付此人倒也不难。此人爱好比武切磋,我们如果找到此人,倒是可以以武会友。如果力有不逮,我们便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想来这甘宁应该不会为难与我们。如果能够胜出,可以乘机制服此人。如果此人归附于我们也就罢了,如果不愿意归附于我们,打杀便是,如此也算是为地方除去一害啊!如此,汉升可有把握胜过此人?”唐秀知道甘宁肯定不是黄忠的对手,所以故意出言激将黄忠。

    这黄忠本来就脾气火爆,受不得激,所以才有70高龄出马迎敌之事。如今新附唐秀,寸功未立,此时好不容易有立功机会,却被主公质疑,安能再忍。当即道:“主公,不是末将夸口。末将活了四十余载,还没有人能够胜得了我手中的宝刀。唯有一次,一个年轻后生还不错,也不过在我手上过了不到二十招就落败了!”

    “哦?此人姓甚名谁啊?”唐秀也就是故意一激黄忠,但是能胜过黄忠的估计也就只有吕布了。所以黄忠说没有人能胜得过他,唐秀是一点都不感觉到奇怪的,倒是黄忠说的有人能跟他过二十招,这倒是件新奇的事情。要知道黄忠是圣级的水平,但估计就算是一个圣级的普通武将,想要在黄忠手下过二十招,估计都难!

    “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长。年龄不过十**岁,数年前曾游历到了南阳,曾经拜访于我,与犬子切磋过武艺,犬子不能胜。后我亲自与之切磋,也能往来二十招,端是一员虎将。这魏延性格倒是与我比较合得来,此次切磋后他便留在南阳常与我切磋武艺,探讨兵法。此人武艺经我指点,倒也进步神速,不过他兵法韬略却远在我之上,和他探讨数日倒也受益匪浅。此子逗留月余,便继续游历去了,小女舞蝶倒是对这个小子颇有好感,老夫也是比较中意此子。不过后来由于犬子练功出岔,导致瘫痪在床,我和舞蝶都忙于此事,无暇顾及其他,所以后来也不知道这个小子的去向了。”黄忠说完,倒是有些遗憾。(未完待续。。)

    ps:因前几天文中发表了支持柴静视频“苍穹之下”的一篇评论,引起了某些人的厌恶,最终删除了该篇评论。同时,故事写作背景也遭到有心人的举报,编辑不得不要求作者删除相关背景,删除期间封停了该文。

    故而,大家没有能够看到该文的更新,致歉!其实,笔者在封停期间一直在更新,不过大家看不到罢了!

    笔者是写文娱乐的,不是写文赚钱的,这与商人的原则“莫谈国事,和气生财。”相违背啊!当然,笔者也有责任的,笔者为图一时之快,让各位亲们不能及时看到更新,这就是笔者的不对了。笔者今后会注意的,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第九十三章:大将魏延(一)() 
ps:因前几天文中发表了支持柴静视频“苍穹之下”的一篇评论,引起了某些人的厌恶,最终删除了该篇评论。{完,唐秀大喜过望!谁是三国被黑得最厉害的武将,那就非大将魏延莫属了!

    魏延是何许人也?蜀国五虎上将之下第一人!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了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诸葛亮死后,因与长史杨仪不和,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说实在话,此人出身贫寒,由士卒做起,在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武将面前,多多少少有些自卑。而一个有本事的人自卑起来,表现的就是高傲。所以魏延擅养士卒,足见其性格倒也不是孤僻,但是为什么说他“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呢?恐怕就是他的自卑性格在作怪了。

    魏延本事到底如何?但表战绩其实没有意义,需要对比。

    首先魏延vs姜维:

    姜维何许人也?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据说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尽得诸葛亮真传!那是十分厉害的人物。

    诸葛亮死后,姜维排名在魏延之后,当然这是由于姜维年轻,资历尚浅的缘故,做不得准。但是姜维和魏延同守过汉中,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后期到了姜维守汉中的时候,姜维认为这样虽然防守严实,可是不利于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歼,可惜这样的英明决策,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魏国大将钟会,最后直接把蜀国给灭了,可见孔明器重万分的姜维,至少在对自己实力评估方面,有些眼高手低了。

    当然,眼高手低的后果有点严重,小亮子一辈子的心血就此毁于一旦了。凭此一点,姜维做事情至少没有魏延稳重,魏延莽撞事没有少做,但是却都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再者魏延vs郭淮:?

    郭淮何许人也?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正始元年(240),郭淮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250)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255)卒,追赠大将军,谥贞侯。当然,大将军是死后封的算不得数,但是车骑将军确是实打实的。车骑将军是个什么职位呢?不好描述!但是如果说元帅,大家就知道了。郭淮的车骑将军就是当时的四大元帅职务之一,你说他牛不牛?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少有败绩的牛人,却被魏延大败!注意是大败,而不是打败!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郭淮打败姜维只是击退,而魏延打败郭淮确是打败。由此可见,郭淮是姜维一个级别的人物,但是比起魏延来,还是略逊一筹的。

    魏延vs张飞、关羽:

    以治军而论,魏延“善养士卒”,与张翼德“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不可同日而语,而与关羽“善待卒伍”相似。但是一个“善养”,一个“善待”,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养,养什么?养儿子!待,待什么?待父母!大家试想一下,养儿子和待父母谁更用心啊?世上只有坑父母的儿子,何曾见几个坑儿子的父母啊?就像前世官员自称是父母官,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那个时候大多数官员都是心系百姓、爱民如子的。

    而后世多少官员自称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其实也没有错!坑父母的不都是儿子,拿主人的不都是仆人!所以“善养”和“善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爱,一个是敬,个中亲疏一目了然。以此观之,魏延治军方面,绝不逊于关羽、张飞等蜀汉一流大将也。

    魏延vs诸葛亮:

    首先申明,诸葛亮在三国中那就是神。即使在真实历史上,那也是一代名臣,一代英杰,那是帅帅之才。魏延不过一个统帅之才,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学家们最爱拿诸葛亮与魏延关于北伐路线之争的公案来说事。并且一向神化诸葛亮,丑化魏延的三国演义中,也借用司马懿的嘴说出了“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大将魏延(二)() 
魏延vs诸葛亮:

    首先申明,诸葛亮在三国中那就是神。进小说书友qq群124409236 即使在真实历史上,那也是一代名臣,一代英杰,那是帅帅之才。魏延不过一个统帅之才,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学家们最爱拿诸葛亮与魏延关于北伐路线之争的公案来说事。并且一向神化诸葛亮,丑化魏延的三国演义中,也借用司马懿的嘴说出了“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这样的论断,由此可见,就算是算无余策的诸葛亮,有时候也有他的局限性。当然这也有诸葛亮对自己能够过分自信的缘故,他相信自己能够“安从坦道”,即可“平取陇右”,所谓“平取”,其实乃“稳取”之意。

    但恰恰是这“稳取”使诸葛亮丧失了用奇取胜的战机,形成了弱蜀与强魏在陇右对峙打阵地战,中了曹魏的“致人”之术。所以既然诸葛亮相信的稳取策略却没有取成,失败了,扣除一分;而魏延未出子午谷,所以这件事情能不能成还是两说,最多不得分。从这一点上来看,诸葛丞相肯定是败了的。

    其实,古今中外,哪儿有用兵打仗不带有一点儿冒险性呢?

    袁、曹官渡决战时,曹操置自己的大营于不顾,率轻骑火烧袁绍重兵驻守的乌巢粮仓,完全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来邓艾偷渡阴平,比魏延的计划还要冒险百倍,结果不但胜利了,并且一仗就灭亡了蜀汉政权。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蜀汉国小力薄,无论军力、财力、人力均远不如曹魏,以弱蜀同强魏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阵地战绝非上策。

    军事谋略讲究的是奇正相合,诸葛亮用兵只见其正而不见其奇。诸葛亮自认为“安从坦道”,实际上“平取陇右”乃舍敌咽喉而取其无关痛痒之处,且一击不胜反而打草惊蛇。等到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曹魏在陈仓、关中等地已有重兵据守,关中遂不可再图,魏延之谋再不可行也!

    诸葛亮拒绝魏延的提议,也是有理由的。一共有四条:

    一、子午谷道路险狭,危险系数极大,一旦魏军卡住谷口,轻则劳而无功,重则全军覆没:魏延是当时的名将,他久镇汉中,对汉中一带的地理状况必然十分熟悉,所以他的判断说子午谷可以走,那就应该可以走,其实在后面,大军走子午谷了好多次,虽然不好走,但是人马还是能过去的,比阴平小道要好走的多啊!

    至于魏军是否会在子午谷埋下伏兵,我们不妨查阅《三国志》中的有关史料。《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始,国家指曹魏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诸葛亮首次北伐带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魏国无论在军事上、物资上,甚至在精神上连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可能在人烟荒芜、崇山峻岭的狭长山谷中留下一支伏兵呢?

    二、夏侯楙未必会弃城而逃:。这又是不合情理的推论。夏侯楙何许人也,《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略》记载得很清楚,此人为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曹操以女清河公主嫁之。“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在西时,多蓄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可见,夏侯楙只知蓄伎纳妾,聚敛钱财,凭借“主婿”的裙带关系而都督关中,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内式的人物。

    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断“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当然,万一他不逃走就攻不下来长安了吗?邓艾率领2000没有衣甲的疲惫之师,尚能一路攻下无数城寨,不曾歇息。就算是一代帝王刘禅作为皇帝之尊都投降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呢夏侯楙?更何况魏延有5000精兵,只攻一城,何惧城池不下啊!

    三、就算攻下长安,也未必守得住:这是最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但魏延老于兵革,就算收不住,那就不守也就罢了!最多退回子午谷,但是却能调动敌方精锐,给诸葛亮的“平取陇右”扫清障碍,怎么算好像都不算太亏的。

    四、万一失败,兵力本来就不足的蜀军损失太大:这个理由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损失再大也就5000人。而“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却不知道死伤了多少人。而违先主遗命而用庸才马谡,所丧之师又何止万人!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诸葛亮不是神仙,也未必时时刻刻都是那么精明,而魏延也不是庸才,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不堪。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大将魏延(三)()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诸葛亮不是神仙,也未必时时刻刻都是那么精明,而魏延也不是庸才,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不堪。/魏延只要抗命就是“叛逆”,所以杨仪武断的认为魏延谋反,并且逼得魏延退军途中烧毁主力部队回归的“阁道”,授人以“谋反”之柄,这是**裸的为了一己之私而废国家大事。

    笔者认为,魏延的性格才能同韩信确实非常相似,即他善于用兵,是军事上的奇才。但在政治上却显得幼稚,缺智少谋。魏延死后七年,蜀人杨戏著《季汉辅臣赞》,给魏延下了这样几句评语:“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杨戏肯定了魏延“折冲外御,镇保国境”的功劳,叹息他不能善始善终,指出根源在于他那“不协不和”、桀骜不驯的性格,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当然三国演义中魏延“谋反”说,那完全是罗贯中捏造的罪名。陈寿对此已经下了结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所以说,魏延这个人不算是个很棒的朋友、同事。因为他身上存在各种各样棱角,存在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但是,他始终是一个最优秀的将领,一个值得信赖的将领。这样的将领是君主们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身上的棱角会把他身边的人刺伤,甚至君主。所以君主往往不放心这样的人,他的同事往往也不喜欢这样的人,殊不知,就是这样的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还会帮助你,不会背叛你。

    所谓知人善任,这一点上,三国中任何一位君主都没有孙权做的好。任何时候,吴国的君臣总是最和谐的,他们对下属的怀疑总是最少的。最为典型的就是孙权和甘宁,甘宁此人,脾气倔起来了孙权都制不住,但是即便如此,孙权都是非常信任甘宁,而甘宁也始终未孙权赴汤蹈火,屡立战功。

    魏延别人不敢放心用,但是唐秀绝对敢放心用的。魏延确实素有反骨,他跟随过刘表,刘表死后反叛刘表的儿子,不过是他认为此事荆州群龙无首,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来整合荆州的资源,这样下去只能沦为别人的附庸,只有刘备才能救荆州。魏延投靠韩玄,而后反杀主子,不过是他认为这个韩玄对他没有太多恩情,而又要斩杀长沙的保障——黄忠,故而杀了韩玄。(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大将魏延(五)() 
魏延别人不敢放心用,但是唐秀绝对敢放心用的。魏延确实素有反骨,他跟随过刘表,刘表死后反叛刘表的儿子,不过是他认为此事荆州群龙无首,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来整合荆州的资源,这样下去只能沦为别人的附庸,只有刘备才能救荆州。魏延投靠韩玄,而后反杀主子,不过是他认为这个韩玄对他没有太多恩情,而又要斩杀长沙的保障——黄忠,故而杀了韩玄。

    虽然两次背主都是事出有因,但也导致别人看低魏延的人品,倒是魏延落难的时候少有朋友帮他。唐秀自己若得到魏延,必然倚重为肱骨,肯定不会半点轻慢,如此何愁魏延不归心啊!毕竟魏延可以算的上是真正的大将,在唐秀看来,魏延从带兵打仗,也就比五虎上将中的马超差点,而从谋略上,估计五虎上将都不是魏延的敌手啊!

    当然,这也就是唐秀自己想想而已,能不能找到魏延还是两说。以黄汉升的关系,估计只要能够找到魏延,说服魏延投效自己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毕竟魏延连韩玄这样的小军阀都会去投靠,可见这个魏延也不是一个要求太多的人。

    “汉升将军,这个魏延是哪里人啊?”唐秀迫不及待的问道。

    “此人是章陵县安昌镇人。”

    唐秀一听,“呦!还是老乡啊!”唐秀暗道,这样请魏延出山可就更有把握了啊!(历史记载魏延应该是义阳人,也就是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不过义阳的名称此时还没有出现。义阳的名称出现时,章陵县的名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