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天尊笑着说道:“不说你那地府了,我这天庭,以我一己之力,更是无法镇压。开辟天庭地府,本就是整个神域之事,自然需要诸位帝君娘娘与金仙相助了。”
“刚刚所辟兜率宫,将位于未来诸天之上,却又横贯诸天之中,不管天庭还是地府,都可直通我宫殿之中。若有要事,大天尊与东岳帝君皆可去宫中寻我那冥寂玄通元演化而出的分身。”
太上当先说道,此时在兜率宫之中,一位白须老者正在宫中炼制丹药,随手点化了两位童子在旁侍奉。
“如无要事,不敢轻易打扰太上清修。”
太上微笑:“冥寂玄通元为始玄元三种道气之中的玄气,所化的老君分身,为传道之祖,为我此时所显化之身。既在人间传下道德,日后诸仙成就之后,都可见我一次,答疑解惑。”
“那老君以后可就忙了,老子一气化三清,却不知另外两种道气所化的分身又如何?”
阿德罗斯也遥遥见到兜率宫之中的那位老者,成仙了道之辈,以后不知凡几,每位都需要老君解惑,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同时,阿德罗斯又想起了另外两位天尊,不知道能否得缘相见。
“元始是道生之一,灵宝是一生二三,介于有无之间,超脱有无之外,能否现身,全看大道演化。你如今问我,我亦不可知,等我可知之时,我已忘情难见。”
太上所言,极为微妙,但是阿德罗斯却隐约之中听懂了。
元始天尊象征大道秩序鸿蒙初生之时,灵宝天尊象征天地演化繁荣的过程,都是大道本体,并非真实存在的仙神。唯有道德天尊,乃人间传道之祖,真实存在。
当然,若是大道演化,需要元始天尊或者灵宝天尊现世,那么他们自然也会以相应的形态显现而出。
只不过真到那个时候,却难以对眼前这位太上问这个问题了。
太上忘情,下知有之,却再难见到,仙道修行的大罗之境,眼前的老子,已经距离这一步已经不远了。
第二十四章 类大罗诸道,天庭诸帝
大罗之道,大罗金仙,这是太上所开辟的仙道之中,目前可知的最高境界。金仙极致之后,再往前一步,或许便是此境了。
仙道之中名之大罗,换做此刻正在菩提树下静坐的那位,恐怕会称之为大觉之境了,或者梵语称呼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要是女娲后土两位娘娘,则不说是大罗还是大觉,只说此境为太一了。
甚至域外神灵,虽然没有到达此境,但是却不乏心中有所思考的,对于此境的名称也各不相同。
雅威称这一境为“全知全能万知万能”,明尊谓之“至善”,波旬则叫它“魔自在”,凡此种种,都是在说超脱一切主宰帝君金仙菩萨之境,是无上大功德大自在大神通之果位。便是阿德罗斯,观诸法创诸法,对于这般果位,心中也自有思量。
这种果位,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也无路可走,无途可入。事实上,在异域神灵到了主宰巅峰,九州神灵到了帝君极致,金仙有了天尊位阶,菩萨具有如来称号之时,便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
也不能说是无路可走,而应该说是举步之时,四方都是坦途,任由仙神菩萨行走,但是却始终无法走到终点。
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并且每位仙神菩萨所走都是不同的,要想迈出最后一步,超脱诸天之上,进入这种不可知不可见不可说之境,已经不单单是仙神菩萨自身修行所能定的了。
大神通、大机缘、大气魄,缺一不可,诸天相应,大道垂青,才能有走出这一步的机会。
自从诸神域开辟以来,就阿德罗斯所知的,也就天帝太一走出了这一步。不过到了这个时代,照他推算,应该陆续会有不少强大存在超脱。
“我神通不及太上,只好分出两尊分身,分别派驻天庭地府之中了。”
青帝伏羲微微一笑,然后自他身后,走出了两个分身。
前者头戴冕旒,身披霞衣,面相庄重,乃是神道一帝君,手执三宝如意,环绕九色神光,照耀周身;后者则穿一素袍,手中放射万丈光芒,上通九天,下达九地,面相慈和清净,悲悯众生,乃是一位新成就的金仙天尊。
“青帝陛下这两分身是”
大天尊看着青帝施展神通,直接化出了一帝君一金仙两分身,顿时开口相询。
“我名青华,将居天庭东方,教化众生,超生脱死。”
“我名太乙救苦,将居于地府之中,救度群生,拔除幽苦,度一切不幸堕入地狱的亡魂。”
这一帝君一金仙说完,然后青华帝君便足踏莲花,去往帝乡神土最东之方,在一块极为别致的石头附近停下,开宫立殿,是为东极妙岩。
而那位太乙救苦天尊脚下,则出现了一只九头狮子,驮着他当先一步去往轮回附近。
青帝的实力与道路,是阿德罗斯最难理解的。青帝应该还在帝君极致,与他与黄帝轩辕都差相仿佛,没有迈出那一步。
或者说,青帝是曾经迈出去,又将脚步收回来了。但是这位最初的人皇,也是太古蛮荒时候,各族共尊的帝君,几乎涉猎了所有的九州修行之道。
不说其他,就眼前两尊分身,东极青华大帝与太一救苦天尊,就已经都是帝君与金仙极致的存在了。
“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耶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洲帝君。”
若遇到困难,只要祈祷天尊或“诵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亦可“功行圆满,天日升天”。
这是未来之时,众生对青华帝君与太乙天尊的赞词,与其说是赞颂帝君或是金仙天尊,不如说是给他们本尊青帝的赞词。
甚至后来,修行之辈都分不出来了,对东极青华大帝与太乙救苦天尊的身份只能瞎猜,有说是太一天帝分身的,有说是南华天尊所做功德,有说是元始天尊随道而出,亲自授徒的。
对于这些,青帝丝毫不在意,事实上所有到了金仙帝君极致的修行者,所行都是为了天地众生,却都完全不在乎天地众生是否知晓。
这种修行理念,可以说是在九州一脉相承的了,从太一天帝开辟帝君道,立功立德,到太上开辟金仙法,所修所行,无不秉持着这种理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但有所功德,也是天地演化,自己不过是借机修行罢了。
“我功行比青帝陛下亦有不如,但是既然与大天尊约好,那么未来之时,我便坐镇天庭南极之地。”
长生大帝随手一挥,自己便身形大变,直接变重新化作了帝君装扮。他这一世证就的虽然是金仙道果,但是在众多神灵与古仙眼中,他依然是从前天庭的赤帝,人间的炎帝。
“长生陛下居神霄玉清府,总镇南极,为南极长生大帝,号玉清真王。执掌和四时气候运化,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亦控制万物祸福生发之枢机,为我天庭四御之一。”
大天尊含笑点头,随手往南方一指,在天庭之南,便有一座宫殿升起,即为南极神霄玉府。
青帝不愿意要四御之名,大天尊不能强求,但是长生大帝却不能不要。他是人道帝君转修仙道而成就的天尊,在众仙之中极具代表性。只要他还在天庭之中,便是这一类修行者的领袖。
未来之时,长生大帝为钻研雷法,降下一尊化身重新入世修行,成为了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居玉枢府统御雷部。
他与阿德罗斯合力,在诸神域之中谋划,共做了一件大事。
“四御?不知道其他三位又在哪里?”
有仙家疑惑,便向大天尊相询,既然长生大帝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的地位自然不会太差了。
大天尊低头朝下一看,似乎看到了九幽之下的轮回之地中。
“得后土娘娘同意,她愿意为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虽不居天庭之中,但却执掌天地山川。”
这话一出,马上便有仙家惊道:“这等大事,女娲娘娘是否同意了?”
天地山川,之前可是一直由女娲娘娘执掌的,她手中的江山社稷图,便是天地与众生认可的凭证。
“妹妹自然是同意的。”
大天尊没有说话,但是青帝说的话,却更具说服力。自从九州划分,女娲娘娘采天地法则为丝,将天地山川精神与人道意志相合,成就江山社稷图这件神器之后,就再也没有现身过。
能够经常见到女娲娘娘的,似乎也就青帝伏羲了。同样,后土娘娘自从开辟轮回,深居轮回之地以后,也就执掌时空命河的大司命烛九阴与少司命帝江能见到她了。
阿德罗斯目光微动,这两位娘娘所为,自然都是有深意的,不会随意为之。他有一种感觉,这应该是两位娘娘为踏出最后半步所进行的尝试。
倒是太上含笑不语,似乎已经深知其中用意。
“紫薇帝君,这北极大帝之位,除你之外,更无其他神灵合适,不知你意下如何?”
阿德罗斯听到大天尊之言,沉吟一下,然后缓缓说道:“虽然可以,但是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归位,却不是此时。”
说完他又看向了另外一旁的东岳帝君:“未来之时,我将会降下北阴酆都大帝分身,协助帝君与太乙救苦天尊一起,执掌地府之事。”
东岳帝君听了,心中自然高兴,有青帝与紫薇帝君降下分身协助,加上太上道祖又可随时求见,后土娘娘坐镇九幽,这地府之事,也算是没有问题了。
天庭地府之事,阿德罗斯自然是愿意帮忙的,也愿意入青帝一般,派遣分身过去。
但是,此时的阿德罗斯,就连自己唯一的分身,印度神域的燃灯古佛都要收回来,为最后一步做准备。一切分身之事,都需要留到以后了。
接下来,兵主蚩尤领了上宫勾陈天皇大帝,坐镇天地西极。
因为无论是还没到来的北极紫薇大帝,还是已经算是正式入职的南极长生大帝,都不是爱管理天庭事务的性格。
于是,这位大帝的工作,便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正与他的兵主之位相衬。
兵主蚩尤,则可以说是神仙两道之外的修行者,在天庭之中的代表了。
而后,西王母娘娘更是直接表示,将瑶池与蟠桃园搬到天庭之中,与大天尊共同协理阴阳,执掌天庭,有了天后之称。
世人无知,以为西王母娘娘是大天尊的道侣,其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大天尊还是西王母,居于天庭之上,都是为了天地众生,以及自身修行。
而后,又有一些神灵仙家依次加入天庭,将刚建的天庭马上就搭起了骨架,就等着填充血肉了。
但是,还没来得及去填充血肉,九州的仙家神灵们,马上就被西南域外之地的神奇异像吸引住了。
第二十五章 古佛传灯,释迦求证之路
大雪山之上,燃灯睁开双目:“终于要开始了吗?”
此时的燃灯,如果让他那些弟子看到,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本如同少年一样的燃灯,此时须发皆白,形如槁木,差不多已经油尽灯枯,接近寿命的极限了。
自从几十年前,乔达摩悉达多出世,他便静坐于大雪山之上,帮助他此世的生母贡蒂,掌控摩利支天,证就光明天母果位。
然后,他手中的那盏看似普通的油灯,越来越见神异,而燃灯自己,却越来越见苍老。
“母亲,如来成道在即,将迈出证就无上正觉的第一步。你持我这盏灯,传给他,为他道贺吧。”
眼前这盏灯,是燃灯自从开创沙门修行之法,便开始锻造的神器,从少年时代开始,伴随了他这一世。
如今这盏油灯,在他所传的诸菩萨眼中,已经是沙门的圣物,是他的象征了。
“你这是?”
贡蒂心中一动,顿时想起数十年前,燃灯曾说过的话,他,这是要寂灭了吗?
燃灯微微一笑,大袖一挥,顿时贡蒂便出现在了大雪山之外,在她掌心之中,正托着那盏油灯。
“印度神域与其他神域不同,紫薇帝君碍于如来存在,不好直接掌控诸天星辰。今你为光明天母,当掌一切日月星辰,行此道之时,诸沙门菩萨当为你助力。”
声音隐隐约约传到贡蒂耳中,她心中顿时一动,这声音已经不像是燃灯了,而与当初那位她曾经见过的星辰之主更为相似。
低声叹了口气,贡蒂举头望向天空,然后对着极北之地,跪伏在地行拜师之礼。
燃灯虽然转世成为她的儿子,但是那位星辰之主,却对她有大恩。而无论燃灯还是星辰之主,都可以算是她的老师。
不可跪拜儿子,但是对于他的本尊,贡蒂行礼可是没有一点芥蒂。
行礼完毕之后,贡蒂便循着灯光的指引,去向了西南之地。
“帝君这番传灯,可是有些偏帮了。”
雪山之巅,太上与阿德罗斯两人静静站在云头之上,一道真灵之光,从灵鹫洞之中飞出,回到阿德罗斯的身上。
以太上的修为,自然一眼便看出了阿德罗斯的意图。在这种关键时刻,给交战双方之中的一位传灯,送一件无上妙器,这可是明摆着的偏帮了。
阿德罗斯细细体悟了这道真灵之光反馈给他的信息,良久之后,才喟然一叹:“既然从印度神域之中得到了这么多,自然要还给它了。”
沙门修行之法,燃灯一世功果,都是从印度神域之中得到的。不还自然也可以,印度神域所谓的因果,已经无法束缚阿德罗斯分毫。
但是他内心之中,还是倾向于将因果得失理清,不要因为这个影响他未来的道路。
“也是,帝君既然要走出最后一步,确实应该了断一些无谓瓜葛。只是这样一来,那位魔主阁下,帝君怕是要得罪了。”
太上不以为意一笑,看着远处正交锋之中的两位大神通者。
“无妨,未来之时,我还有一事需要与这位魔主合力去做,这种小事,他到时候一定不会在意的。”
阿德罗斯一说,大道便有感应,而太上便自然而知阿德罗斯所说的是何事了。
他口中赞道:“这等大功德之事,也就紫薇帝君勾连诸域,能够做成。大天尊这次请你来送帖,确实最恰当不过了。”
西南神域之战,太上与阿德罗斯之外,天庭诸帝君金仙,均是在天庭凌霄宝殿之中,以昊天镜观看。此镜同昊天塔一样,原来是东君帝俊之物。
只是后来他率领自然神灵,与黄帝轩辕率领的人道神灵,于商周之际,大战多年。最终,他在牧野战败,将这两件神器都托付给了黄帝轩辕,甚至他的昊天神名,也冠在了轩辕头上。
所以,天庭上的那位大天尊,还有另外一个称呼,昊天上帝。
“帝君欲要行此大功德之事,可曾想过最后一步该如何踏出?”
太上毕竟还未忘情,自身还没有走出,更不可能会知晓其他神灵踏足大罗之路。
“有了一些想法,既然起于星辰,自然还是要回归星辰,起于道路,自然要回归道路。”
阿德罗斯悠悠一笑,最后一步,他大致有了思路,但是还需要慢慢来,先看看其他几位与他几乎同境界存在的走法。
印度神域之中,此时众生都在传说,有一位释迦族的圣人即将出世。这种说法,虽然得到了婆罗门祭司的大肆反对,但是几乎可以与婆罗门分庭抗礼的刹帝利,一点也不在乎。
最起码有一点,不管是大天湿婆还是世尊毗湿奴,都没有宣示神谕,反对如今人间广传的消息。
而被世人公认为是释迦族圣人的,是迦毗罗卫城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
这位出生便极不平凡的王子,七岁开始接受学吠陀和五明等学识的培训,以及兵法、武术、瑜伽等王子必修课程。
十六岁之时,乔达摩悉达多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有一子名罗罗。虽然出身之时,有过种种异象,但是这位王子的青年时期与其他刹帝利贵族并没有区别,他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但是在他二十岁左右之时,忽然厌倦了声色犬马的贵族生活,开始思考生死之间的问题。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独自离开了王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以示入沙门之中修行。
沙门,便是燃灯开创,经他众门徒发扬光大的一种修行派别。与婆罗门相对,反对种姓制度,以世人皆如恒河之沙,不分高低贵贱,因此名之沙门。
沙门修行,以持戒、禅定、修慧为核心,最终内心安定,智慧通达,了除烦恼,成阿罗汉果,证菩萨行。
在乔达摩悉达多入沙门修行之时,正是印度神域十六国争霸之时,各种异于婆罗门的思潮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沙门诸派与耆那教之法。
耆那教也是当初阿德罗斯所传,他将自己领悟的瑜伽之法,传在印度人间,经过数百年时间,传二十四代,此时的传人,已经集耆那瑜伽之大成,名为筏驮摩那。
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乔达摩悉达多来到了诸法派争锋最为激烈的印度神域中心国度,摩竭陀国。此时的耆那教尊者大雄,正在此处传道。
这位远道而来的王子,虽然从沙门修行,但是却也在跟着研究耆那教之法。最终,参照耆那教法门,他领悟了持戒的终极寓意,达到正智、正信、正行。
在与诸法派之人的争锋之中,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放弃出家并交给他一支军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