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一击必致命,则可就此为那便宜母亲和祖母报仇了。
  旁边的刘辩心头一热,拉着刘辩的手对何后道:“我皇弟年幼可怜,又蒙受大难,还望母后怜悯。”
  何太后望着这个年幼稚嫩的王子,心头莫名的一动,默然无语。
  也罢,皇位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何苦为难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一股女人天生的怜悯之心涌了上来,闭上眼睛对着刘协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刘协终于松了口气。
  欠你一个人情,日后必报。
  ps:虎哥是个老实人,老实人说老实话,我还是有点小存稿,初期会每天多发几章,请大家支持,让点击、收藏和推荐票来得猛烈一点吧。
  祝大家国庆快乐!


第四章 魔王来访

  凌晨五更。刘协便起来晨练跑步。
  双腿上各绑着一个二十斤的沙包长跑。直跑到二十圈约十公里后方歇息。
  稍作歇息之后,便开始走木桩——带着两个沙包在木桩上奔跑。
  到了晚上则习剑,练飞刀。
  作为一个顶级杀手,他不但精通各类枪支,同样精通各类冷兵器。长剑、单刀、弩箭、吹箭、飞刀、放血刺……当然他更擅长的是使用匕首。
  只是在这深宫大院里,能够提供给他使用的是所谓的十八般兵器,而他能用的就只有长剑和单刀了。那些长枪、画戟、长刀、大斧等长兵器不是他的菜。只有脑袋进水的杀手才会提着一把两米多的长枪去杀人。
  他的剑术从来就是用来杀人的,一招一式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攻击,没有半点花架子。一击必致命,否则死的就是自己。所以他练剑的时候,旁边的侍卫看得直打哈欠。这算什么剑术,东一剑西一剑的乱刺,毫无章法,跟普通的小孩胡闹一样。李逸飞差点忍不住要上去教他几招,因为他的剑术是所有的侍卫里面最好的。他能一剑抖出三朵剑花,他的剑舞起来虎虎生风,看的人都会觉得厉害。对于剑术他一向都是很自负的,当然自负的范围只限于永乐宫。
  只是几次他要开口指点小主人时,都被他练剑时眼中的杀气所震慑——一种必杀的杀气。自从殿下子从北氓山回来后,这种杀气总是时而不时的散发开来,令人不寒而栗。
  飞刀,十八把二指宽三寸七分长的飞刀,是殿下亲自画的图纸,李逸飞出宫亲自找的京师有名的铁匠打造的。每一把飞刀上中间都加了一道放血槽。李逸飞不明白那道槽的作用,只是当做一道装饰。
  如果说刘协的剑术让侍卫们看得打呵欠,那他的飞刀确认他们看得胆寒。
  二十步之外,放上三只苹果,殿下背过身子再转身激射,三刀全中!十步之外的树上挂着三枚铜钱,殿下能刀射中铜钱的中孔,再三刀射中系铜钱的细绳。最绝的是他的连环五刀,第一刀发出,第二刀赶上将第一刀击落,第三刀又赶上将第二刀击落,直至第五刀将第四刀击落。
  其超绝的速度和精准度,令众侍卫惊为天人。
  就这样,刘协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偶尔陪皇兄观赏蹴鞠,剩下的时间全部都在锻炼和练习武艺。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刘协自觉达到了前世的五成状态,最大的瓶颈是力量。
  这单薄的身体,虽然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力量只能达到前世的一半不到,虽然他前世并非什么大力士。这个强求不得,力量原本就是先天强壮的体质加后天的辛勤打熬才练出来的。进步最快的是轻身功夫,几乎要超越前世。除了因为每天带着几个沙包狂跑的辛勤苦练,以及全身力量的突飞猛进,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体重很轻。
  力大身轻,自然腾身如燕。
  众侍卫只觉殿下必有神灵赐力,膜拜不已。
  平静了两个月的永乐宫,突然有贵客来访——凉州刺史董卓拜见。
  两个月来,刘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练功。永乐宫外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时的董卓在李儒的辅助之下,通过威逼、利诱已经完全掌控了京师的军队。
  某日,一人于夜暗访董卓。
  蹇硕身边逃得生天的小黄门(宦官),带着先帝刘宏的传位遗诏——传位给皇子协的遗诏。
  原来当今皇帝不过一个伪帝!
  董卓眼前浮现出那个踏着朝阳而来,风华绝代的白衣少年,那个似曾相似、恍若隔世的少年,那个令他见而生怜、生疼的少年。真正的天子,就应这样,哪怕只有九岁。
  同时他又想起了董老太后。董老太后在董氏家族威望极高。太后被杀之事,董卓也略有耳闻,但因时局震荡,倒也未记在心上。现在却让他感到愤怒。
  董老太后是我董家的骄傲,她没完成的事情由这当侄子的来完成。
  董卓立即叫来李儒相商。
  李儒原本是董卓的三女婿,精于算计,智计百出,喜穿一身蓝衣,号称“蓝狐狸”。
  李儒听到一怔。废立皇帝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搞不好死无葬身之地。但旋即又一想,不禁露出一丝兴奋的微笑。
  自从岳父的命根子董源弃世以后,便再无子嗣。从董旻那里过继来的儿子董淝,年近四十,也只生得一个女儿董白,而且于三年前去世。
  而他的妻子董媛,却非常争气的生了两个宝贝儿子:一个随父姓,叫李逸;一个随母姓,叫董铭。
  这董家的继承人迟早是他儿子董铭的,如果岳父得了天下,他也会有一天成为太上皇。这种宏图大业,就算冒着千刀万剐的危险,也要去争一争。
  “既有先皇遗诏,辅佐真命天子,乃顺天道行事。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且于今晚拜见陈留王。”
  董卓,你是来叫孤登基的吗?刘协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正思考间,董卓肥硕的身材已经如一座肉山般移动过来。
  “凉州刺史董卓拜见陈留王!”那肥硕的一团肥肉突然矮了下去。
  “董刺史不必多礼!请坐!”双手一托,扶起他指向身后的桌椅。
  “这是何物?”董卓惊讶的望着面前两张奇形怪状的坐具,中间的桌子也远比普通的桌子高上一截。
  汉时尚未有椅,皆席地而坐。刘协坐不习惯,故命李逸飞出宫寻木匠特制两把椅子。
  “哈哈,此为孤请能工巧匠制作的太师椅,特为将来的董太师而作。请董大人试试如何。”
  董卓此时虽然掌控京城,但职位仍是地方刺史,而太师之职却原为三公之职(汉代三公之职换来换去,司马、司徒、太傅、太师、司空等均为三公之职)。
  董卓一听自然心中暗喜。
  “殿下奇思妙想,果然非凡,此椅一坐,如沐春风。得坐此座,董卓之幸也!哈哈!”
  董卓开怀大笑。
  身边的李儒盯着两张奇异的太师椅,脸上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担忧之色。将眼往这个九岁之王瞄了过去,不禁心头剧震。
  那神情中带着三分智珠在握的从容,带着三分横扫四方的英气,带着三分洞悉一切的自信,此外隐隐还带着一分看透生死的洒脱。
  若非那张稚嫩而白皙的小脸,谁相信此人年方九岁?
  董卓也望着刘协。
  真像!他心底叹了道。
  二十三年前,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董源。外表完全继承的是他那貌美如花的母亲的基因,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完全不似董家其他子弟阔口狮鼻。
  天资聪颖,六岁便熟解诗经和春秋,吟诗作赋令李儒都自愧不如;允文允武而非一味苦读诗书,跟他一样尚武,五岁练剑,七岁可与侍卫交锋;儒雅而带统帅之风,十二岁之时,便将府中一百多家丁训练得不亚于他的西凉精兵。
  那个儿子,他把他当做命根子。可惜这个命根子却在十三岁时活生生的断掉了。
  那一年,源儿病重,他却不得不奉命进京,奉大将军何进之命。不进京则死!
  等他回来时,只看到他爱之胜过自己性命的源儿苍白而冰凉的小脸。
  总有一天,我要杀进京城,为你报仇。他对着源儿的牌位如此誓言。
  此次何进宣他带兵进京之时,就是他欲杀何进之时,只是那何遂高命偏偏就那么短,来不及等他复仇就死在阉党的刀下。
  他原本意欲自立为帝,可是看到那形神如源儿的刘协,他改变主意了。
  恍惚之间,他已把他当做了源儿。一样的柔美,一样的聪颖,一样的霸气。
  “不知大人所为何事而来!”刘协淡淡的笑道。
  “殿下少年才俊,虎步龙姿,董老太后于泉下有知,亦应含笑了。只可惜老太后无福啊……”董卓说到后面声音低沉下来,用衣袖开始擦眼睛。
  刘协禁一呆,随即面露哀怒之色:“祖母大人自小将孤养大,不想竟惨遭毒手。孤每每思之,便痛彻心肺,整夜难眠。幸何进逆贼终得恶报,苍天怜孤祖母,假十常侍之手,将其斩头断尸,已血祖母之仇。”
  他面上虽有哀怒之色,却无哀怒之情,似在说一句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这是李儒的感觉。
  董卓满脸激动,声音嘶哑起来:“何进虽除,但何进的妹妹和儿子,却仍在朝堂上耀武扬威,难道殿下毫不所动?殿下聪敏好学,知书达礼,修身养德,应承继大统,如今明珠藏暗室,难道就真的甘心?”
  果然那话儿来了。刘协脸上露出一抹诡笑。
  “孤岂敢有不臣之心?刺史大人休要误孤。”
  语带惊惶之意,脸有惊惶之色,眼中却毫无惊惶之情。
  “哈哈哈哈……”董卓突然仰首大笑,“不臣之心,哈哈哈……”
  笑声突歇,转身对李儒喝道:“还不快宣读先皇遗诏!”
  李儒如梦初醒,忙从怀中掏出一卷金轴黄锦的圣旨。
  “朕临御政于十二年时,至今已二十一年……朕自知天命不久矣。皇次子协天资聪颖,知书达礼,人品端正,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
  刘协稚脸一动。原来我才是先帝亲传的真命天子!
  董卓激愤吼道:“何进逆贼,立伪帝,弑太后,今虽已得报。然天道昭然,王本真命天子,卓当倾己之力,舍命扶王承继大统,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全凭刺史做主。”
  皇兄,你太弱了,不值与董卓一斗。既然我才是真命天子,就让我这个比你多了一千八百年智慧,武勇远胜你的超级杀手来替你收拾大好河山吧。
  董卓哈哈大笑,然后跟李儒一起跪下道:“臣恭喜陛下承继大统,愿陛下万岁!”
  两人道别而去。
  转身之际,李儒突然回头深深看了刘协一眼。
  深夜先发一章,下午还有一章,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第五章 温明议政

  公元一**年,汉昭宁(刘辩年号)元年十一月。
  城西温明园。
  十一月的雒阳,刚刚下过一场小雪。温明园中的垂柳上布满了细细的雪花,一阵风吹来,雪花像柳絮般随风飘起,漫空飞舞。
  温明园并非一座纯粹的园林,而是一座园林式的府邸。
  原乃东汉名门班家之府邸。可惜班家至班固班超之后,一代不如一代,传到后来已经没落到卖掉祖宅的地步。
  温明园的买主也是雒阳城中一个望族,因十常侍之乱受到牵连,满门被斩。温明园成了无主之园,董卓经常邀集官员在此园中饮酒作乐。
  今日的温明园显得格外热闹,园门口两旁挤满了高头骏马和气派非凡的官轿。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汉时重文轻武。武人即便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却敌不过文人三寸之舌;挽救国家的赫赫战功,往往被文人一纸奏折抹杀得灰飞烟灭。而尤其在汉时,即便你勇猛胜似霸王,如果你不懂几句诗词歌赋的,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当官的,见到那些士子文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所以像董卓这种粗豪的武夫,历来都被朝中的士大夫看不起,背后蔑称为武夫。只是如今风水轮流换,再绝美的诗词歌赋,也抵不过致命的利刃。董卓的横空出世,使武人彻底大翻身。那些“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自诩清高、文笔**的士子文人在三国时代受到严重打击。
  所谓“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面对手握重兵,威震京师的董卓,这些士大夫们再也没人敢称他“鄙夫”,而是谄媚的以董将军、董大人相称。
  董卓邀集文武百官前来温明园赴宴,莫敢不从,且能与此朝廷新贵多多亲近,也可抬高自己的地位。
  温明园中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深知百官爱好的董卓,叫来一群薄衣轻纱的歌伎前来献艺。歌声婉转,舞姿轻盈,将宴会的气氛推向gao潮。
  而作为主家的董卓却显得有点魂不守舍,仿佛在等什么。
  宴会进行到一半,李儒突然带着几个侍卫全身带血、脸色苍白的突然闯了进来。
  舞乐嘎然而止,全场寂静。
  李儒气急败坏走到董卓身边,俯首悄声说了几句话。董卓的脸色霎时变得猪肝一样,恶狠狠地盯着李儒看了半天,良久无语。
  突然猛的一拍桌子,走到大厅中央,高声说道:“某家有一言,与诸位相商!”
  众人无不屏心静气,侧耳倾听。
  董卓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当今圣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当今皇帝,立陈留王为帝,各位以为何如?”
  群臣当场惊呆了。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却没一个敢说话的。
  “砰!”的一声,一人突然掀案而起,指着董卓喝道:“不可!不可!谅你不过一粗野鄙夫,敢废立天子?天子乃先帝之嫡子,并无过失,岂敢妄言废立?你这逆臣贼子,我当禀奏天子,抄斩你满门,悬你头颅于东门示众百日!”
  众人回头看时,却是并州刺史丁原。
  并州处于现在的山西和陕西一带,并州苦寒,且经常与少数民族作战,故并州士兵和凉州、幽州等地的士兵都属于当时非常强悍的士兵。
  此时的董卓,势力如日中天,岂将丁原看在眼里。并州军虽强,也不过三四万兵马而已。
  “狂妄小儿,敢在老夫面前嚣张!”董卓勃然大怒,拔剑就要来砍丁原。
  剑光一闪,直朝丁原头上砍来。
  一道高大人影从丁原背后闪出。只听一声轻响,董卓的剑身被一人两指紧紧夹住,动弹不得。
  董卓猛的发力一抽,依然是纹丝不动。抬起头来时,只见一个身高九尺的猛将,神威凛凛,怒目逼视着他,脸上却又带着一丝嘲弄和不屑的笑容。
  董卓以武勇之名威震西凉,连一向以彪悍著称的羌人都对其畏服。在此人面前,竟如被戏小儿一般。
  董卓的卫士大惊,拔出兵刃蜂拥向前。
  李儒急忙向前劝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在公堂再论未迟。”
  丁原哈哈大笑:“粗鄙莽夫,也敢妄言废立之事。我儿先暂放他一马,来日禀报天子,必斩其狗头,诛其九族。”
  那虎狼之将才冷冷的哼了一声,将两根手指向前一推,董卓连人带剑后退了好几步。
  丁原鄙夷的冷笑了一声,带着那员虎将和随从扬长而去。
  董卓丢了个大脸,不禁恼羞成怒。挥剑又指向文武群臣厉声喝问:“我刚才所提之事,还有谁不服?”
  又有一人长身而起。
  只见此人身长八尺有余,声如洪钟:“董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董公不过一个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刚在丁原那里受了一肚子鸟气,正无处发泄,提着剑就要来砍此人。
  众臣大惊,全部起来拦阻:“卢尚书德高望重,名闻四海,董公切不可伤之,否则天下震怖,于公不利。”
  十常侍之乱以前,士大夫的势力在朝堂上影响极大,连张让等阉党以及大将军何进都不得不避让三分,在地方上更是士大夫的天下。
  而卢植、蔡邕、郑玄等人为士大夫之首。董卓虽然蛮横也不得不斟酌三分,故闻卢植之名,不得不哼了一声收起了剑。
  司徒王允连忙出来打圆场:“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于是百官纷纷拜别。
  一场废立大计,以闹剧收场。
  事情没办好,董卓自然不高兴,怒气冲冲的往园门外跑。
  却看到席间羞辱他的那员虎将持着方天画戟,纵马在园门外来回驰骋。嘴里大声喝道:“众军士看好了,董贼出来唤我,今日必取其狗命。”
  身后的李儒大惊,忙一把拉住董卓退回园内。
  董卓惊问道:“此乃何人?”
  李儒道:“此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此人有万夫不挡之勇,主公且须避之。”
  董卓怔怔的望着吕布舞着那枝沉重的方天画戟,在园门外威风凛凛,犹如天神。
  “能得此人,老夫何愁天下不得?”董卓叹道。
  吕布在门外等了一个时辰,不见董卓出来,便叫众军士出言辱骂董卓。骂了半个时辰还不见董卓出来,这才悻悻的离去。
  第二天早上,董卓尚抱着昨晚抢来的民女在酣睡。李儒便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将他叫醒。
  丁原率部来攻!
  董卓气急败坏的起身穿衣。披上铠甲,提起大刀率众匆忙出营迎阵。
  只见丁原和吕布率着两万多并州军正在营外骂阵。
  董卓此时已坐拥十二万兵马,虽未集中驻营,身边也有三万兵马。
  两军在董卓营外对阵。
  董卓正待喝问,那丁原已经破口大骂:“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你无尺寸之功,怎敢妄言废立,祸乱朝廷!今日必取你头,将你碎尸万段方可谢天下!”
  董卓正待还嘴。却听对面一声大喝,吕布持戟纵马像旋风般的向他冲来。
  身边两员偏将急忙向前阻挡。却只听两声大喝,只一个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