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这以战养战的策略倒还奏效,那个时候,唐军的行军总管裴 一心想要和定杨军作战,因此,并没有针对定杨军的弱点下手,后 来,度索原大败之后,裴 心惊胆颤,一改往日的策略,只是坚守营 垒,拒不出战,这个时候,他瞧见了定杨军后勤供应的弱点,于是,大肆劫掠四方,命令百姓全部进入城中,不得待在家园,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战略,发誓一颗粮食也不许留给定杨军,他这样做,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其行为却使得河东人怨声载道,唐军一时间和定杨军一般同样不得人心。

但是,李世民替换裴 之后,他仍然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采用的却是宣传和劝说的方法,使得那些百姓自动放弃家园,烧毁庄稼,随着唐军后撤,当然,也有一些冥顽不灵,不舍得离开家园的宗族,这时 候,定杨军就会出现了,烧杀劫掠,无所不为,然而,老天才知道,这个时候的定杨军还远在百里之外,那伙打着定杨军旗号的家伙究竟是些什么人,也就只有天晓得了!

找不到决战的机会,唐军的坚壁清野战略恰好对准了定杨军的弱 点,战事进行到这个地步,优势一点一点向唐军倾斜了,局面渐渐对定杨军不利,幸好这个时候,刘武周率领大军攻下了晋阳,李元吉不战而逃,晋阳是李唐的起家之地,有着大量的粮食储存,这一下,定杨军终于缓过气来,不至于因为缺粮而退兵了。

但是,从晋阳把粮食运送到河东,需要经过一段长长的距离,后勤供应对定杨军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时节,道路泥泞南行。

不过,就算有问题,问题也不大,只要辛苦一点还是能够解决的!

真正让刘武周,宋金刚,寻相等人困惑的还是,在这条后勤供应路线上出现了几只唐军,他们行踪诡秘,让人难寻踪迹,这些小股的唐军部队,多则上千,少则几百,他们从不和定杨军正面交锋,也不会公然去攻打定杨军占据的城池,他们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袭扰粮道,攻击定杨军的运粮队。

李唐和河东的根基实在是太深了,定杨军这批外地人根本掌握不到对方的踪迹,不管设下多少陷阱,对方都不会上钩,一旦没有设下陷 阱,对方就准时出现了,像今天这样成功袭击运粮队的情况是屡见不 鲜,渐渐地,前方宋金刚大营的粮草供应开始有些吃紧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宋金刚,寻相百思不得其解,为了防止唐军袭扰本方的粮道,对于驻军柏壁的唐军大营,定杨军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侦骑,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日子,仍然让一只千人以上的骑兵在两军战线上游弋,从不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军根本不可能派出军队到自己的后方去袭扰啊!

难道是在前几次大战中被击败的溃兵,现在被某个唐军的大将组织了起来?

寻相只能这样想,要想击败柏壁的唐军,就必须在对峙中占得上 风,也就是说要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而要保证粮道的安全,就必须解决掉威胁粮道的这几只唐军,要想解决掉这些唐军,就必须找出他们的组织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啊!

可惜,忙活了一两个月,对这只唐军的统领他们仍然一无所知。

他们自然想不到在背后组织这只唐军袭扰定杨军粮道的只是一个女流之辈,她就是拱手将苇泽关让给夏军,让夏军和定杨军火拼的李秀 宁。

宋金刚和寻相虽然无法解决粮道被袭扰的问题,不过,他们也想出了一个解决之道,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们将目标放在蒲板,河东的郡城,那里,还有一股反抗李唐的势力存在!

第一百零二章 年末年初的一些事情

年十月,夏县豪强吕崇茂见定杨军势大,唐军屡战屡地丢失大部,遂心生异志,于夏县散尽家财,招收流民,聚众起义,自称魏王,响应定杨军刘武周。

当时,河东唐军主帅仍是裴寂,他派遣军队攻击吕崇茂,却被吕崇茂击败,李渊随即任命永安王李孝基为统帅,工部尚书孤独怀恩,陕州总管(总部设在河南三门峡市)于筠,内史侍郎唐俭为副将,率军讨伐,而当时,孤独怀恩等人仍然在围攻据守蒲坂(原旧隋河东郡郡城)的王行本部,一时无法抽出兵力前去攻击。

一直到今年年初,李世民率军和定杨军宋金刚在柏壁对峙之时,李孝基和孤独怀恩等人才集结好军队,制造好攻城器械,准备向吕崇茂部发起攻击。

最初,陕州总管于筠建议李孝基应该立即向吕崇茂部发起进攻,采取突袭之策,乘着冰雪漫天之时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吕崇茂,不过区区一蟊贼,只是仗着熟悉夏县的山川地理,又是当地宗族的领头人,方才负隅顽抗而已,这些都是对方的优势,本方只要兵贵神速,让吕崇茂无法将这些优势利用起来,无须纠集大军,只需一部精锐就能将其击败。

然而,由于裴寂上次派兵征伐,无功而返,孤独怀恩认为不应该如此大意,应该稳重行事,先集结好军队,制造好攻城器械。训练几日之后,再以堂堂正正之师进攻吕崇茂,只要本方做好了准备,以泰山压顶之势出现在夏县,敌军也就无可奈何了!

最后,李孝基采取了孤独怀恩的建议,结果一直到今年年初才向夏县进发,给了吕崇茂以喘息之机。

吕崇茂知道。单凭自己地力量是无法抵御这次唐军的攻击的。于是。他向定杨军宋金刚部派出使者求援,这时候,宋金刚正为后方的李秀宁部袭扰粮道的举动感到发愁,本着自己不舒服,也要让对方不舒服的念头,他派大将寻相率领精锐骑兵星夜疾行,直奔夏县。

李孝基这时正率领大军围攻夏县。定杨军的精锐骑兵突然出现在了唐军身后,唐军腹背受敌,措不及防,大败,两万精兵顿作鸟兽散,李孝基,孤独怀恩,于筠。唐俭以及前军作战将领刘世让皆被定杨军俘获。唐军将领被俘获后,寻相派出小队精骑星夜将永安王李孝基送往太原刘武周处,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押送独孤怀恩等俘虏耀武扬威地北上。

就在寻相返回北州的途中。事先掌握了他地行军路线地李世民派遣大将(时任李唐兵部尚书)殷开山,行军总管秦琼秦叔宝率领精锐唐军埋伏在美良川(夏县北面),于半路突然杀出,阻击定杨军寻相部,寻相被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全军溃败,他丢下了俘虏和部众,只率领小股精骑杀出唐军重围。

此战过后,宋金刚心有不甘,半个月后,他再派寻相率领精锐骑兵南下,试图增援仍然固守蒲坂地旧隋王行本部,然后,借助蒲坂为基地,向关中进兵,绕过严守在黄河北岸柏壁的李世民的大军。

定杨军是客军,因此在据守河东这段时间,为了更好地治政,起用了不少河东当地的士子,也强征了不少河东人入伍,为其打仗,在这些人中间,有许多人都心向关中的李唐政权,其中,还有不少天策府的细作,而对于如何派遣细作,以及防范细作这样的事情,不管是刘武周还是宋金刚以及他们手下地人都不擅长,像河北高畅那样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来针对其他势力收集情报更是没有,因此,可以说和李世民这一仗,宋金刚相当于是蒙上了自己的一只眼睛。

军队的调动总的来说,不管你如何隐秘,总是有迹可寻的,第一次,宋金刚调动寻相去增援夏县的吕崇茂,由于他的行动够快,当李世民得到消息之后已经无法及时通知李孝基等人了,只好在定杨军的归途中设伏,将其重创,而这一次定杨军地隐秘南下,由于吸收了第一次地经验,天策府的情报系统在传送情报的及时性上面有了很大地提高,可以说,寻相率领大军出发不过半天的时间,唐军大营中的李世民就得到了这只军队所经的路线,目的地何在等具体的目标了!

李世民亲率三千精锐步骑兵,夜间从小路向安邑(即虞州,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镇)进发,向仍然保持着行军队形的定杨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拦腰将其截断,寻相

到在此遭到了唐军的袭击,无力组织反击,只好丢下少量精骑逃出了重围,手下人几乎全被唐军俘虏。

这两次胜利之后,唐军主将信心百倍,一扫最初连战连败的晦气,于是,纷纷向李世民请命,要求以这两次大胜为契机,鼓舞士气,与定杨军决战。

然而,李世民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宋金刚孤军深入,定杨军的精兵猛将都集中在此,太原的刘武周,依靠的是宋金刚的遮蔽保护,宋金刚的军中没有粮草积蓄,全仗着抢夺粮草维持,现在,在这样的季节,他抢无可抢,粮食转运也极其困难,因此,他盼望的是速战速决,我们自然是不能如他之意,在目前的情况下,更应该紧闭营垒,养精蓄锐,不理会他的任何挑战,这对缺乏粮食的定杨军来说,将是士气上的一个重大打击,当然,我们也不是一点行动都没有,这个时候,应该分兵去攻打汾州(山西省吉县),昌州等地,直插对方心脏,等他粮食吃光,不得不退兵之际,再发动攻击,所以,我们应当等待机会,而不是寻求速战速决!”

李世民的一番话打消了唐军众将寻求决战的心思,于是,战事仿佛又回到了最初,唐军驻扎在柏壁,定杨军驻扎在北州,两军对峙,比拼消耗。

这段时间,也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长安,那就是永安王李孝基在太原计划逃走,事情败露,被刘武周所杀。

和李孝基相比,当初在夏县被寻相俘虏的一干人中,似乎只有孤独怀恩的运气好一些,在美良川一战中,他被李世民解救出来,然后,李渊让他继续率领军队,围攻蒲坂。

就在李世民在安邑大破南下增援蒲坂王行本的定杨军时,王行本率领大军出城攻击唐军,想要打开一条通道迎接定杨军入城,结果,被唐将秦武通击败,此时,蒲坂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已然山穷水尽,他打算率军突围,然而,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跟随他了。

一月下,王行本打开城门投降唐军,被杀。

二月上,唐帝李渊进驻华阴,准备前往蒲坂,犒赏有功之臣。

最初,李渊的表弟孤独怀恩进攻蒲坂,很久都未能攻克,士卒伤亡和逃走的很多,李渊曾经多次下诏责备他,其中,语言多讥讽和嘲笑,这让孤独怀恩很是怨恨。

李渊曾经跟孤独怀恩开玩笑,说你姑妈的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指杨广和李渊),依照次序,下次可能轮到我舅舅的儿子(孤独怀恩的父亲是李渊的舅舅)了!

孤独怀恩不以为惧,反以为荣,常常在无人的时候叹息,难道我们孤独家只有女儿的命最尊贵(孤独家的女儿曾经做过北周的皇后,杨隋的皇后,现在李唐的皇后就是孤独怀恩的姑姑)!

于是,他决定叛乱,然而,这个阴谋还没有发动,他和心腹手下元君宝就被定杨军所俘虏了。

在定杨军的俘虏营中,元君宝告诉唐俭,说孤独怀恩最近要干一件大事情,要是早一天决定,也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了。

孤独怀恩逃脱之后,元君宝又对唐俭说,独孤怀恩能逃脱大难,再回蒲,真是命中要当皇帝的人,所以,;老天都占在他那一边啊!

唐俭深怕孤独怀恩采取行动,于是游说寻相,请他释放刘世让回去,促使李唐和定杨军达成和解协议,寻相连吃了几个败仗,内心深处也认为也许无法击败唐军,进入关中,于是,他同意了,将刘世让放回长安,于是,唐俭把孤独怀恩谋反的情形,通过刘世让转奏。

当时,王行本已经投降,孤独怀恩进了蒲坂,控制了全城,李渊正要渡过黄河前去孤独怀恩大营,已经登上了渡船,这个时候,刘世让恰恰赶到。

李渊大吃一惊,说道。

“我得以逃命,莫非是天意!”

于是,派出使节召唤孤独怀恩,孤独怀恩不知事情败落,单身渡河晋见,李渊将其逮捕,交付有司审问,分别搜捕党羽,于二月二十日,诛杀独孤怀恩,时年三十六岁。

同一时间,高畅从鲁郡出发,经高密,前往济阴郡,此时,济阴郡的李世绩心中也在打着背叛的念头。

第一百零三章 细雨,微风,阴云

凤三年,二月上,济阴郡,夏军大营,中军大帐。

天空阴云密布,间或有小雨,东南风。

徐世绩站在中军大帐的帐门前,在他前方二十来步,他的中军大旗正在细雨微风中飞扬,雨滴打在泥土之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好比春蚕吐丝,又好似竹笋拔节一般。

徐世绩面沉如水,双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色,就如他头顶的这片天空一般阴郁。

“大帅!再也不能迟疑了,要想得非常功,就必须行非常事啊!此事一成,大帅去得西边,不是封王,也会成侯啊!徐家的列祖列宗都在天上看着大王您啊!如若不然,跟着那个邪教头子一条路走到黑,祖宗都不要,反倒要天天祭祀那个邪神,情何以堪啊!”

在徐世绩身旁细声细气,却将这番话说得声泪俱下的乃是他的亲信心腹郭孝恪。

郭孝恪,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靠瓦岗李密,李密让他率部随徐世绩镇守黎阳,其中,也不乏有让他监视徐世绩之意,然而,郭孝恪在黎阳没有多久就被徐世绩所收服,惟其马首是瞻,当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仓皇渡河据守河阳之后,郭孝恪就彻底跟随了徐世绩,与其一起接受了李唐政府的任命,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李绩经营武牢以东,所得州县,委以选补。

夏军击溃唐军李神通部,将李神通以及徐世绩的老爹徐盖俘获。包围了黎阳,徐世绩不得不率部投降了夏军,拜河北高畅为主公,郭孝恪也随着徐世绩投降了河北高畅,只不过,他们投降高畅之后,在夏军地强大逼迫下,不得不解散部曲。任凭高畅将手下之人优胜劣汰。打散分到夏军各营去。经过三个月的洗脑和军事训练之后,才成为了正式的夏军战士,郭孝恪的阳翟郡公,宋州刺史等官职全被剥夺,只有个中郎将的官位,且统率的军队都是河北佬,在军中。还有一个神官不在他之下,可以否决他的决定,这让他心中又岂会没有别的想法呢?

如今地世道,若是投诚其他势力,对方虽然还是对投降地将领有所提防,不过,一般说来,都会让其率领旧部去作战。如果实在不放心。了不起让投降地人率领他的旧部去进行一些艰苦的战斗,暗中消耗他的实力罢了,像高畅这样吞并其部众。让投降的将领只能率领少部分亲兵,做事情做得这样绝的也就仅此一家而已!

不以高官厚禄笼络降臣,反而行事严厉,如此刻薄寡恩的主公,又怎能成就大事呢?

因此,郭孝恪并不看好以邪教名义行事,漠视名教地大夏王朝,在他心目中,关中的李唐政权方是正朔,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想重新投奔李唐的心思比徐世绩更为炽热。

孟海公投降之后,徐世绩和刘兰成分别进驻了济阴,定陶,冤句三座城池,刘兰成部驻守定陶,白斯文率领一只军队进驻冤句,徐世绩则率领剩下的部众留守济阴。

河北的号令是让他们留在济阴过冬,不得擅起刀兵,济阴郡,高密郡两郡的政务暂时由当地官员治理,从军队中抽出一些人担任两郡的文官,辅助旧有地官员治理政务,一切都必须按照河北地夏朝法令和制度行事。

短短几个月,要想将旧的制度全盘否定,然后执行新的制度和法令,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不过,在徐世绩,刘兰成,白斯文等人的努力下,夏朝的影响力还是一点一点地从济阴,定陶,冤句这三座大城慢慢向其他地方发散了过去。

徐世绩知道,不管自己反还是不反,都必须认真做事情,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希望以此来获取高畅的信任。

他终于做到了这一点,今年年初,他得到了高畅不日将南下巡视渤海,北海,齐郡,鲁郡等地,终点就是济阴。

机会终于来了!

本来,徐世绩若想重新回到李唐的怀抱,非常简单,当初,投降高畅之后,他可以假意投降,然后率领身边的两百多个亲卫往西投奔李唐即可,高畅虽然夺取了他的部曲,却也没有刻薄到连他的亲卫也夺取的地步,他的亲卫都是徐氏宗族的子弟,以他马首是瞻,在这两百多个骁勇的卫士的保护下,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逃离高畅的势力范围,回归李唐。

当然,要是他这样做的话,就不得不舍弃被高畅软禁的父亲徐盖了,投降高畅之后,他曾经和父亲徐盖见过面,徐盖当面痛骂于他,认为他不该投降高畅,不该以老父的性命为念,应该以徐家的延续和利益为念,跟随推行邪教不以祖宗为尊的高畅,又怎比得上跟随世家

李唐前途光明啊!

可是,就算他不以老父的性命为念,西入关中投奔李唐,身边只有几百个人,土地是一寸都没有,仓皇如丧家之犬,如此这般,还能得到李唐的信任吗?当初,李渊之所以赐他姓李,以高官厚禄笼络,真的是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吗?要知道,就算他声名显赫,也只是在关东一地而已,关中的那些世家豪族又怎会将寒门出身的他放在眼底呢?之所以赐以国姓,高官厚禄笼络,无非是因为他手中有上万强兵,占据黎阳粮仓,可以成为李唐东进的基地,然而,现在他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士兵,没有土地,投奔李唐,也不过得一闲职罢了。

所以,权衡一二,斟酌再三,徐世绩放弃了单身逃亡的打算,而是决定和高畅虚与委蛇,先获取他的信任,然后再阴谋反叛,最好能一击致命,将高畅杀死,然后再夺取夏国的土地西投李唐。只不过,要做到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他没有想到自己一投降,高畅就将他的部曲打散,分到了各军之中,他统率的军队不再是他旧有的嫡系。

最初,他对高畅的这个决定甚为看不起,难道他不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端吗?如此,又怎能打胜仗呢?自己和河北群雄之所以败在高畅的手下,无非是时运不济啊!

然而,当他统率这只军队强渡黄河,经过一系列的运动疾行,攻下济阴郡,逼降孟海公之后,他才发现最初的想法乃是想当然而已!

夏军不愧是天下少有的强兵,纪律严明,士气如虹,是一只他从来就没有见过的新型军队,这些士兵悍不畏死,大部分都是灵宝神教的信徒,愿意为他们的神君夏王高畅奋战到死,决不后退,同时,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