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子风张大了嘴巴,双眼之中,尽是惊骇。

彭伯玉的那些亲卫手中多了一些黄杨手弩,上面安上了箭矢,正对准着窦子风和他的那些亲卫们。

“大人!这是为何?”

窦子风惊骇出声,脑子内一片空白。

“窦大人,他们就是你所说的高畅军!”

彭伯玉苦笑着说道。他的声音就像从九霄云外飘来一般,让窦子风觉得毫无现实感,然而,那些黄杨手弩却不是假的,它们的存在让窦子风身体不由自主地发起抖来。

“岳池,不要惊惶。只要你不反抗,只要你配合,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彭伯玉叫着窦子风地字,想使他镇定下来,虽然,窦子风并没有因此就完全恢复冷静,不过,他至少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做何选择才明智。

在另一侧,那些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士卒已经鱼贯而入。进入了景城,在窦子风看来。大势已去,如果想要活下去的话。自己除了臣服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原来,前几日在景城城外肆虐的流贼真是高畅军,他是由夏国将军管小楼所亲自率领的三千精锐,如果用这三千人去攻打有强兵镇守地景城,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于是,管小楼率领这三千人化装成流贼,去攻打景城城外世家大族的坞堡。用长河营的精兵去对付这些土豪的乡兵,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算那些土豪的武装依靠着坚固的坞堡也是一样。

终于,当管小楼率军去攻打景城令彭伯玉的家族庄园时,彭伯玉坐不住了,率领景城的官兵出城来讨贼,不过,贼并没有讨成,反倒中了贼的埋伏,全军覆灭。

彭伯玉并非什么坚贞之辈,被管小楼包围后,瞧见手底下的人被一次冲锋就打散,无法收拢之后,他选择了投降。

为了接下来地计划,管小楼自然也不会杀他,于是,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张玄素是被门外地吵嚷声惊醒的,被惊醒之前,他正在做一个噩梦,在梦中,他地家人放火自焚了,他的两个幼子在火中哭泣着,说是父亲大人害了他们。

醒了之后,张玄素一身冷汗。

他走出门去,正好瞧见一队身披蓑衣的士卒站立在门外,他休息的这个地方是官仓旁户曹的办公地点,平时也有士卒守卫,然而,先前那些熟悉的士卒一个都不在了,取代他们的是这些目无表情的蓑衣人,这些人,他一个都不认识。

“你们是什么人?”

“户曹张玄素张大人是吧?”

“我就是张玄素,你们是?”

张玄素地手放在了腰间的剑柄上,他虽然是一个书生,却并非百无一用那种,只要他手里有剑,面对两三个壮汉还是没有问题地。

“张大人,我们大人有请!”

“你们大人是?”

张玄素假意问道,手已然将佩剑抽了出来,可是,剑刚一出鞘,他就觉得后脑被谁重重地打了一下,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大业十三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景城被管小楼袭取的当天,河间城下,又是另一种情形。

在河间,雨点比景城要飘得更密一些,原野上到处都是水洼,大地泥泞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作战。

经过十来日,王琮布下的那些壕沟基本上都被高畅军填平了,高畅军进抵到了城下的大寨之前,却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下雨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在高畅军中,厌战的情绪渐渐蔓延了开来,天空和地面被雨水弄得软乎乎,黏乎乎的,士卒们的心也是如此,被细细的雨水弄得烦闷不已。

当然,高畅的嫡系部队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在没有仗打,甚至不能训练的日子里,他们也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玩识字游戏或别的游戏什么的。

真正有厌战情绪的还是范愿,高雅贤,刘雅,董康买等杂系将领的队伍,当然,这种厌战情绪的出现和传播和某些有心人也脱不了干系。

就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一个人从东门进入了河间,他给王琮带来了朝廷的旨意。

第八章 感业寺

日,管小楼袭取景城的前几日,重阳佳节。

那一天,整个河北大地都是天高云淡的天气,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正是收割之期,对高畅治下那些分得田地,暂处在和平之中的夏国子民来说,今年的重阳佳节是这十几年来难得的一个节日,不管是豪强乡绅,还是寒门贫民,皆有了上山祭祖的心情和时间。

清河郡,武城,城西五十里地,感业寺。

午时时分,一支车队来到了感业寺外。

这是当地豪族审家去祖坟上香归来的车队,上完香之后,感业寺是其归途中的一站,现在是午膳时间,自然是在感业寺里用斋饭,感业寺的斋饭不仅在武城,在整个清河郡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时常有世家大族的人到感业寺来上香用膳。

感业寺,背靠萧山而建,绵延几里地,这座北齐时期建立的寺庙到现在不过一百年不到的时间,虽然赶不上河南登封少林那般名声显赫,在这河北一地,还是非常有名气,这个名气一半自然是靠那天下闻名的美味斋饭,另一半则是依靠的感业寺前任主持大德高僧。

大德高僧是在开皇年间逝世的,大德高僧逝世之后,火化得了七粒舍利子,当地百姓尊之为圣僧,认为其往生极乐,得证了罗汉果位,感业寺因此声名远播。

一改北周灭佛策略,改而佞佛的隋文帝杨坚知闻此事,特地为感业寺提下了金匾,赏赐了几百亩良田给感业寺,到大业年间,感业寺的庙产已有万亩之多。

如今,感业寺已有僧人上千,僧兵几百,以及佃户数千,或许是慑于僧兵的厉害,又或是害怕触犯天上的神佛,清河郡曾经几次被流贼劫掠,那些流贼却都对感业寺秋毫未犯,即便是人称大魔王的张金称也是如此。

武城当地的豪族基本上都是感业寺的善信,再加上感业寺本身的实力,就算高畅建立了夏国,掌握了清河郡的行政权,却也不敢轻易触动感业寺的利益。

可以说,感业寺在武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些世家大族还需要向高畅缴纳钱粮赋税,名下有万亩产业的感业寺,却不需如此。

今日是重阳节,在武城地面,颇有几分影响力的几个世家大族的人都来到了感业寺,家眷子女一大堆,上香,添加香油钱,祈愿,忙得不亦乐乎。

几个家族的家主则在小沙弥的带领下,来到了感业寺的后院,方丈待客的静室。

和前殿的热闹喧嚣相比,后院显得冷清了许多,静室的外面,从南方移植而来的竹林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发出沙沙的声响。

在这些世家大族之中,武城审家的家主审子玉是其中最有威信的一个,然而,今日的聚会,他却没有坐上首席,坐在首席上的是一个身穿青布僧袍的中年和尚。

审子玉和武城的其他几个大豪一起以那个和尚为中心席地而坐,他们在商量某件大事情,除了那个中年僧人外,个个面色凝重。

在那个中年僧人脸上,落座之后,一缕微笑始终经久不散。

“如今这是个最好的时刻,若是再不动手,待那贼子打下河间之后,稳定下来,再调过头对付我等,在座的诸公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说话那人的声音显得激烈高亢,一边说,还一边挥舞着手臂,以加强他的语气。

这个神情激动的人乃是武城梁家的家主梁前,字士谦,今日,这几个家主借着到感业寺来上香的机会齐聚一堂,商量的是一件关乎他们家族存亡的大事情。

那个中年僧人是他们的召集人,以往,他们都是通过那个中年僧人在相互联络,害怕引起高畅手底下监察司探子的注意,到了今日,行动之前,他们必须聚在一起,为行动计划做最后的准备,为此,就算有所冒险也在所不惜了。

毕竟,在往年的重阳节,这些家族也多次在感业寺相聚,只不过没有今日这般齐整罢了!

“士谦兄所说当然有道理,只是,大家最好还是考虑清楚,谨慎行事才行啊!”

审子玉皱着眉头,手拂着下颌的三缕长须,说道。

“谨慎?”

梁前笑了笑,放低声音说道。

“子玉兄,想当初你临阵倒戈,使得杨善会杨大人鼓山大败,原以为那贼子会信守承诺,让你担任武城令一职,如同清河崔在清河一般,可是,最后那贼子有没有如你所愿呢?如今,那贼子只是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这才没有公然下手对付我们,等他势力强大起来,根基稳固之后,那贼子还能任由我等这般逍遥自在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谨慎行事,也不是什么忍耐等候,我们需要的是行动,否则,让那贼子从容不迫地打下河间之后,就只能任其宰割了!”

“士谦兄,此话太过了吧,有点危言耸听啊!”

说话之人乃是武城洛家的家主洛天行,他是审子玉的大舅子,他的姐姐是审子玉的正室,他自然要帮审子玉说话。

“就算高畅打下了

这并不能表明他的根基就稳固了,他所辖的清河,信,河间四郡乃是四战之地,东南西北四方基本上都有他的敌人,我们就算隐忍一时,也不是找不到机会对付他啊,我就不信他永远不会打败仗,真像那些泥腿子吹嘘的那样是天上的神君降世。”

梁前冷哼了一声,说道。

“天行兄,若是让我们等候机会,莫不如自己去创造机会啊!首先,大家都明白让那贼子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对我们这些大家族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他的声音停顿下来,朝周围的人瞧了瞧,大多数人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为了稳定内部,也为了获得士子们的效力,他们并没有公然对付我等,不像孟海公,徐圆郎,王薄等贼帅施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大户人家冷血无情,然而,这不能说明那个贼子对我们这些世家大族就有什么好心。建立夏国之后,那贼子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对我们这些大家族有利的并没有几条,相反,基本上全是不利的政策,比如,要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比如,不允许土地买卖等等!”

梁前笑了笑,说道。

“各位世兄都明白软刀子杀人的厉害吧,这样的政策若是要让他施行一段时间后,然后,步步紧逼,日后还有我等的容身之处吗?”

审子玉轻咳了一声,梁前望着他,闭上了嘴巴。

就算被梁前抢白,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审子玉依然面无改色,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同样的表情。

审子玉知道梁前只是某人的先锋而已,真正有决定权的并不是他,而是那个微笑着的中年僧人。

僧人法号慧心,是前几个月来感业寺挂单的僧人,不过,在感业寺中,除了方丈等少数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僧人是从哪座寺庙出来的,只知道他在感业寺中深得方正器重,不受寺规管辖。

审子玉和在座的诸位知道那僧人的真实身份,在几个月前,那人还不是什么僧人,而是宇文世家大公子宇文成都的一个心腹亲信。

轻咳两声之后,审子玉的声音在静室内响起。

“士谦兄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我们需要自己来创造机会,不能任由这样的局面继续下去,如今,高畅在各地设立了所谓的神庙,由那些神官们向愚民们输送教义,将圣人的微言大义置之不理,长此以往,天道何在?”

审子玉微蹙眉头,继续说道。

“他所建立的官制不伦不类,根本不符合古制,一系列的行为更是和圣人的语录背道而驰,作为肩挑天下重担的士子,我们自然不能容许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本人之所以说要谨慎,并不是不赞同士谦兄的计划,只是,还需要大家伙群策群力,尽量将这个计划做得完美,起码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才行啊!”

“这么说来,是我冒犯子玉兄了,士谦告罪!”

梁前朝审子玉拱了拱手,道了声歉。

“好啦!各位家主能出现在这里,都抱着同样的目的,只不过,在具体行动上有分歧而已,那大家就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个计划有无疏漏之处,若是有所疏漏,将其弥补就可以了!”

那个冒牌僧人说话了,对宇文家的这个特使,这些家主到不敢怠慢,纷纷点头称是,他们也知道,就算他们联起手来,在武城一地闹一闹,对高畅的威胁根本不大,若是没有宇文家的帮助,他们的行动计划对高畅来说,只是笑话而已,相当于将刀子送到高畅手中去,让他来宰割自己等人。

“这位大人,不晓得清河崔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是什么?”

洛天行对慧心抱拳说道,对一个光头口称大人,说起来倒是蛮可笑的,不过,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人有笑的意思,大家紧紧地盯着慧心,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若是清河崔支持高畅,至少这次倒高行动在清河郡的效果不大。

“清河崔!”

慧心脸上仍然抱着招牌似的笑容,慢条斯理地说道。

“清河崔不知道我们的计划,在行动之后,有人会去拜访清河崔的家主的,若是他够聪明的话,在这件事情上,清河崔多半会作壁上观,大家都明白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没来由清河崔的当家人不知晓这个道理吧!”

“那是!那是!”

众人面带微笑,齐声点头称是。

“我们还是来讨论行动计划吧,看什么地方有错漏,子玉兄说得好啊!这是抄家灭族的事情,再是谨慎也不为过啊!”

“那是!那是!”

又是一番齐声附和,连静室外的竹林似乎也赞同这句话,随着风来的风向朝一侧点头不已,沙沙作响。

第九章 神官郭朴

在茅草屋顶上的声音将郭朴从睡梦中吵醒。

他睁开眼睛,清冷的天光从一侧墙上开着的窗倾泻进屋内,随之而来的是丝丝的雨点,窗下的地面已被濡湿了一团。

郭朴坐起身,活动了一下脖子,打了个呵欠,靠墙而坐,闭上眼睛,开始了晨间例行的祷告,将今天要做的事情在心中默念一片,希望神君保佑能顺利完成。

郭朴,本是渤海郡乐陵人,家中略有资财,因此,算是粗通文墨,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他就算不能像他的父亲那样,在某个县府谋一个书吏的职务,也能靠家中的那几十亩薄田活下去,然而,谁叫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大业年间呢?

最初是旱灾和蝗灾,还好郭家平时也存有不少粮食,勉强能将灾荒年度过,甚至,郭朴还打开粮仓,救济自家的佃户,然而,天灾易挡,人祸难过,杨广第三次向全国发出征讨令,想要远征高句丽(前文我作的是高丽,其实我知道是高句丽,只是懒得改而已,后来被某些读者教训了一顿,说是历史书要严谨,从现在开始,把名字改过来得了,呵呵!),于是,天下大乱。

短短几年间,在流贼和官兵们的共同努力下,整个乐陵成为了鬼域一般的荒城,人们纷纷离开了家园,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求生之路,郭朴一家人也在其中。

倒毙路上之人,十有四五,人人易子而食,只求能活下去,然而,真正能活下去的,却十有其一。

郭朴是幸运的,他逃到了平原郡,当时,高畅正好打下平原郡,正在收拢流民,将精壮和读书人征入军中,郭朴由于读过书,识得字,虽然,他的身子很瘦弱,却也有幸入选高畅军中,熬过最初的一段艰苦训练之后,侥幸活了下来。

同时,郭朴又是不幸的,当初和他同时从乐陵出发的一家人,活下来的人也只有他一个而已!

作为读书人的郭朴,原本对忠孝节义非常看重,认为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存在,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然而,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涯之后,目睹了亲人的纷纷离去,看惯了人间的惨剧,郭朴对大隋王朝深恶痛绝,他觉得自己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倒塌,他不介意在这件事上出一分力,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当高畅在军中发展神教的时候,需要一大批识文断字,并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士卒担任神官之时,曾经不敬鬼神,只尊圣人的郭朴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神官中去,成为了高畅最狂热的拥戴者,愿意为高畅的大业付出一切。

这其中,信仰有之,感恩有之,仇恨也有之!

总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郭朴终究成为了高畅的信徒,成为了最狂热的白衣神官中的一份子。

高畅在乐寿筑坛称王之后,灵宝神教正式成立,在他治下的各个郡纷纷建立了神庙,神庙神官的组成人员一部分由荷花仙子的人担任,大部分则是从高畅军中抽调而来。

所谓的神庙,并非像佛寺或是道观那样修建得庄严肃穆,华丽无比,也不像它们一样拥有大量不用缴纳赋税的良田。

在平原,清河这样的大城内,灵宝神教的神庙外表和占地面积才稍微像样一些,像郭朴所在的这样位处乡间的神庙则不然了,也就是三两间瓦屋,中间供奉高畅神像的大堂才稍微宽敞一些,有些神庙甚至只是茅草屋而已,就像郭朴所在的这间一样。

郭朴所在的这间神庙位于清河郡,武城县西南四十余里的赵家屯。

赵家屯,顾名思义,是赵家人的聚居点,然而,由于战争和饥荒的原因,赵家的族人已经全部离乡别井,逃难去了,能活着返回家乡的人寥寥无几,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流民的聚居点,容纳有几百户人家。

高畅的流民政策非常简单,就是将那些流民以一百来户为一个屯将他们集中起来,分给他们土地,以及种子,农具,耕牛,然后,分发给他们一点口粮,那些口粮并不多,不过加上流民从野地里采摘的果子,挖掘的野草,虽然依旧吃不饱,却还是勉强能活下去。

就是这样的一些小小恩典,在那些流民的心中,高畅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高畅灵宝神教的主要信徒除了来自自己军中的将士外,也就是这些受到了他的恩惠的流民。

然而,高畅并非天上那些救苦救难的慈悲菩萨,他这样做,并非单纯出自善心,是有着自己目的的。

很简单,要想发展下去,他的领地就需要人口,需要人参军为他打仗,需要有农民为他耕种粮食,供应大军。

毕竟,他不是那些只知道破坏,却不知道建设的流贼头子。

高畅将土地分发给那些流民,这并不是表明那些土地就属于流民所有了,流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所以,那些土地是属于国家的,不允许私人买卖,

样做有自己的长远打算,他想彻底杜绝土地的兼并。▋

要想彻底杜绝土地的兼并,以免出现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