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出什么来,忙掩饰着挠挠头。这时候,抗生从彩凤的身后探出了脑袋,他冲抗生笑一笑:抗生,几岁了?
抗生“倏”地把头缩了回去:我不认识你,你是谁啊?彩凤也用疑惑的目光望着他。
他回头向街上看了一眼,见四周无人,压低声音道:你叫李彩凤,我知道你。我是大河的战友,我叫杨铁汉。
彩凤这时才轻呼出一口气,她也压低了声音问:执行任务吗?大河怎么没来?
大河执行别的任务了,他让我来看看你们娘儿俩。
这位大哥,还没吃饭吧?我这就给你做去。说完,就要把店门关上。
杨铁汉制止了彩凤,把卖菜的钱拿出来,放在柜台上:这是大河让我捎来的。看到你们母子都好,大河也就放心了。
杨铁汉知道自己该走了,如果不走,他怕自己会哭出来。想到这儿,他转身走了出去。
等等——彩凤在他身后喊了一声。他停住脚,站在那里。
彩凤拿了一瓶酒塞到杨铁汉的怀里:这个给大河带回去,他就爱喝上一口。
杨铁汉站在那里,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最后,他还是接过来,转身快步离开了杂货铺。他不敢扭过头去和彩凤告别,生怕含在眼里的泪会掉下来。
彩凤在他身后喊着:大哥,你给大河带个信儿,我们不用他惦记着。
哎——他闷声应着,逃也似的离开了振兴杂货铺。
杨铁汉回到县大队,向领导汇报完侦察到的情况后,脑子里就一遍遍地回放着见到彩凤母子时的情景。想起那对母子,他就想到了魏大河,以及魏大河的托付。杨铁汉的心从此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
那天夜里,他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到了魏大河的坟前,他把那瓶酒也带来了。
坐在魏大河的坟前,恍惚间竟觉得大河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他。他打开酒瓶,先往地上倒了一些,然后自己也喝了一口。
他看着地上的酒慢慢地渗透到土里,才哀哀地说:大河兄弟,我来看你来了。这酒就是彩凤让我带给你的,你也喝一口。
在这月暗星疏的夜晚,他的声音越发显得悲凉。一阵风“倏”地吹过来,他的身子不由地抖了一下。
他又举起酒瓶,喝了几口,接着说:兄弟,今天我进城了,也见到他娘儿俩了,他们都好,你放心吧。
说完,他又喝了一口酒,这时候,他的眼泪就下来了。他已经有了一些酒意。靠在大河的坟上,他忽然觉得此时的大河离自己很近,过了半晌,他很响地拍着胸脯冲大河说:大河兄弟,你托付给我的事我没忘,我记着呐。我还是那句话,以后有我吃干的,就决不让他娘儿俩喝稀的。大河,你听到了吗?
说着,他转过身来,用胸怀贴住了大河的坟头,仿佛抱住了大河一样。两个人就像从前那样,亲亲热热地抱在了一起。
大河啊,你就放心吧,有我在,我决不会委屈了他娘儿俩。你踏踏实实地在这里好生歇着,等打跑了鬼子,我就接你回家。
最后,他把剩下的半瓶酒都洒在了魏大河的坟前。在走出两步后,他又停了下来,转过身,冲魏大河敬了个礼,才摇摇晃晃地走了。
在没有见到彩凤母子时,彩凤和抗生在杨铁汉的脑海里是抽象的,就像符号。可自从见到了彩凤和抗生,生动、具体的两个人就不可遏止地闯进了他的心里,惦念和牵挂也变得越发的悠远和绵长。
那以后,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冷不丁地就会想起那娘儿俩,心里就“别别”地乱跳上一阵。就是在梦里,那对母子也偶有造访,猛不丁地惊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彩凤和抗生就活生生地立在他的面前,静静地望着他。不知为什么,他的眼泪就又流了出来,他在心里说:彩凤、抗生,你们等着,等把日本人赶走了,我就进城去照顾你们。
杨铁汉冥冥之中感到这一切就是老天的安排,处于血气方刚的他按理是不该信什么命的,但在彩凤娘儿俩的问题上,他竟觉得自己逃脱不了该有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心思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城里的彩凤和抗生。他一直在寻找着再一次进城的机会。
机会就这样鬼使神差地又一次来了,也就是这一次,彻底地改变了杨铁汉的人生命运。
这天,县大队正在杨家庄休整待命,肖大队长神秘地把杨铁汉叫到了大队部。说是县大队部,其实就是普通的一间老乡住的民房。
肖大队长找到杨铁汉,小声地说了一句:铁汉,你跟我来一下。说完,就独自走在前面。
大队长,有啥事?杨铁汉一迭声地追问着。肖大队长头也不回一下,甩着两只胳膊很快地在前面走。
杨铁汉觉得今天的肖大队长很是有些怪。
肖大队长径直把他引到大队部,此时,刘政委的样子就像个地道的农民,盘着腿,坐在炕上,一团团的烟雾把他密密实实地罩了。杨铁汉明显感受到,肖大队长和刘政委此前正在这儿研究着什么,这是他迈进屋门后的第一直觉。
肖大队长走进屋里,便背着手在空地上踱步。刘政委透过层层叠叠的烟雾望了杨铁汉一会儿,终于开了口:铁汉,坐吧。
杨铁汉看了看刘政委,又看一眼正在踱步的肖大队长,坐在了炕沿上。
刘政委犹豫着冲肖大队长问:老肖啊,是你说还是我说?
肖大队长挥了一下手:人是你定的,还是你说吧。
肖大队长说这话时,很有些火气的样子。
刘政委点点头,不紧不慢地卷了支烟,点上。
杨铁汉突然意识到,将要有大事发生了。以前,肖大队长和刘政委也找他谈过话,交待过任务,但从来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他有些紧张地看着面前的刘政委和肖大队长。
刘政委说话的声音很低、也很慢:刚接到省委通知,让我们在县大队选拔一名优秀的干部。
杨铁汉听到这里,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呼吸急促地说:让我去干什么?
刘政委又压低声音道:省委通知,是执行一项特别的任务,具体是什么任务,省委说是绝密。
杨铁汉不敢再往下问了,他参加县大队快四年了,早已由一名普通的战士锻炼成了一名排长。他知道组织的纪律和原则,明白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决不能说。他立在那里,听候着两位首长的吩咐。
刘政委说完,冲肖大队长征求道:老肖,你看你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肖大队长不高兴地说:我有啥交待的,组织上这么定了,就定了呗。
看来肖大队长对这件事很有看法,也表示出了不满情绪。刘政委没再说什么,只是大度地笑一笑。
事后,杨铁汉才知道,关于选派他到省里执行特殊任务,肖大队长是不同意的。之所以不愿意让他去省里工作,肖大队长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在肖大队长的心里,经过多年战争的锤炼,惟有杨铁汉和魏大河才是他得意的左膀右臂。现在,魏大河牺牲了,他就如同失去了一只胳膊,整天郁郁寡欢。
其实省委的通知也很简单,只说让县大队选拔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去省里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接到通知,刘政委第一个就想到了杨铁汉,杨铁汉入伍近四年,不仅能打仗,还头脑灵活,不论政治上还是个人素质上,都可以让组织信赖。刘政委就和肖大队长商量:看来杨铁汉是不二人选。
肖大队长一听,头便摇得像拨浪鼓:不行,绝对不行!选别人我同意,唯独不能选铁汉。
刘政委不急不恼地反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不能选铁汉?
肖大队长急躁起来:铁汉这么能打仗,我正打算让他担任中队长呢。你现在把他抽走了,老刘你想过没有,这是釜底抽薪啊!
刘政委就笑一笑:那我问你,铁汉政治上合不合格?
肖大队长不明就里地说:那当然,他要是不合格,那全大队就没有人合格了。
刘政委点点头,又问:那他素质过不过硬?
那还用说,铁汉不仅能打仗,还有头脑。肖大队长的样子很有些得意。
刘政委听到这儿就胸有成竹地说:省委让咱们派一个政治上靠得住,又有素质的干部去执行特殊任务。但我想问问,老肖你知道特殊任务意味着什么?
肖大队长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老刘你别给我绕弯子,我不知道啥特殊不特殊,在我心里,打鬼子就是第一要紧的事。
刘政委仍不紧不慢地说:老肖,你说的在理,省委的特殊任务虽然没明说,但一定和打鬼子有关。现在我们是全民抗日,不是这个事,难道还能是别的事?省委既然选人,就一定是有重要的工作要做,我们应该选派最优秀的人才过去,而不应该藏着掖着,我们对上级要有一颗忠诚的心。
刘政委这么说完,肖大队长就没话好说了。他皱着眉头,蹲在地上,半晌才说:老刘你说的一定没错,可你让铁汉去,我还是舍不得。
刘政委以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继续耐心地做着说服工作:从情理上说,铁汉走,我也舍不得。他是个好同志,可我们抗日要从大局出发,不能只考虑咱们县大队,老肖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在刘政委强大的政治攻势下,肖大队长只有屈服了,但他仍然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肖大队长一直梗着脖子,表面上想通了,内心还是很不服气。
省委的通知很急,杨铁汉在当天的夜晚就出发了。之所以选择晚上出发,也是省里的意思,选派的人去省里工作一定要秘密进行,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至少目前只有刘政委和肖大队长知道这件事。
为了保密,杨铁汉出发前换上了便装,他在大队部简单地与刘政委、肖大队长作了告别。走出大队部时,肖大队长一把拉住杨铁汉的手:铁汉,我送你出村。
考虑到行动的隐秘,两个人绕开了村口的岗哨,一路沉默地走着。杨铁汉终于憋不住地转过身道:大队长,你别送了,快回去吧。
肖大队长就立住了,伸出手抱住了杨铁汉:铁汉,你这一走,我是真舍不得啊!
杨铁汉也有些动情:大队长,我也舍不得离开咱们县大队,我会想你们的。
肖大队长松开杨铁汉,狠狠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的工作都是为了抗日,在哪儿都一样,有机会回咱县大队看看。铁汉,保重啊!
大队长,你也要保重。说完,杨铁汉转身走进了夜色。两个人谁也没有想到,此时的分别竟成了一生的永别。
杨铁汉踏着夜色,咚咚地向前走去。
肖大队长一直望着自己的爱将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到杨铁汉的身影,他还恋恋不舍地挥着手。然后,转回身,一脸落寞地向村里走去。
走在无边的夜色里,杨铁汉又一次想起了城里的彩凤和抗生,此次去省委报到,不知是离他们远了,还是近了?他不得而知,但在心里他早已经沉甸甸地将他们装了进去。
第二章
4。特殊使命
冀中省委也是秘密的地下机构,说是省委,其实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办公机构,许多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职业,以一种正式的身份作为掩护,秘密地做着抗日的工作。
省委通知杨铁汉在大刘庄集合。他在赶了一夜的路后,于第二天天亮来到了大刘庄。村头已经有人等在那里。
到大刘庄报到后,杨铁汉才知道已经有十几个人先于他来报到了。他来了之后,陆续又来了十几个人,他们这一批的三十位同志大都是从各县大队抽调来的,同时也有来自省委和机关的同志。
人到齐后,省委特工科的李科长召集他们开了一次会。许多人直到这时才知道,他们以后的工作就将归省委特工科直接领导,当然,工作也由地上转入到了地下,身份也同时有了改变。以前,他们都是舞枪弄棒的人,轰轰烈烈地抗日;现在的他们脱下军装,放下枪,深入到敌后,设立交通站,搜集敌人的情报,完全、彻底地换成了另外一种方式去抗日。
李科长讲话完毕,三十个人就分成了若干小组,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首先,他们学习了党的保密守则,每一项条款都有着详尽的规定,条理清晰,责任明确。杨铁汉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对组织和国家所具有的责任。
接下来,他们又学习了许多党的内部文件,听教员讲解了一些地下组织工作的实例。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有许多优秀的特工人员为了获取重要情况,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更有人为了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军队,凭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忍辱负重地周旋于敌后。这是一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是危机四伏。
他们甚至还学习了被捕后,如何去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当然,也懂得了与组织失去联系后,怎样在沉默中去等待。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冒险而又刺激。经过紧张的学习,将这些铁的纪律和规定烂熟于心的时候,七天的时间也就到了。接下来,这一批地下工作者们就要奔赴自己的岗位了。在这短暂的七天时间里,这些被集中起来的同志也都熟悉了彼此,但他们却不清楚对方的真实姓名。自从他们迈进集训队的那一刻,他们的名字就失去了意义,而拥有了自己的代号。杨铁汉的代号是白果树。杨铁汉很喜欢自己的代号,在他的家乡,白果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秋天叶子黄了的时候,树上的白果也成熟了,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杨铁汉还清楚地记得老虎草和白杨树等好几个同志,被人用代号呼来唤去,这令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就在他们进一步快熟悉起来的时候,集训的任务就完成了。
整装待发的时刻到了,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去向,更不用说了解别人了。
李科长分头找到每个人,低声细语地交待完工作,那个人就被人带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一切是悄悄地来,悄悄地离开。
杨铁汉差不多是最后被李科长找去谈话的。他在等待的过程中想了很多,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彩凤和抗生了,这次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母子。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和魏大河一起许下的诺言,如果自己真的见不到彩凤娘儿俩,就只能等待革命胜利了,再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当然,他也想到了爹娘和小菊,也许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些空,但一想到面临着的这份新的抗日工作,他又振作起来。
李科长找到杨铁汉谈话时已近傍晚,他和来时一样,背着简单的行李,出现在李科长面前。
李科长伸出手,用力地把杨铁汉的手握了握。看似斯文的李科长,手上的力气很大,让杨铁汉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他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李科长盯着杨铁汉的眼睛说:白果树同志,你准备好了吗?
杨铁汉就挺胸抬头地答:报告首长,一切听从组织的指挥。
他的回答,也正是特工工作者纪律守则中的一项。现在,杨铁汉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条律了。
好!李科长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李科长从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递给了杨铁汉。
李科长语气平静地交待着:白果树同志,这就是你的工作地址,还有联系人和接头暗号。
杨铁汉握着那张小纸条,上面清楚地写着几行字。工作的地址可以说是熟悉的,那就是县城。跟他联系的是一个叫老葛的人,接头暗号也是极为简单的一问一答——
你这里有白果卖吗?
白果没了,缺货,等着东家送货呢。
暗号一旦对上,那就是自己人了。
李科长扶了一下眼镜,看着杨铁汉继续说:和老葛接上头以后,他会交待你的具体工作。
杨铁汉把那张看似不起眼的纸条一连看了几遍,准确无误地将它印在了脑海里,然后,当着科长的面,把那张纸条吞到了肚子里。这也是一项铁的纪律,身为特工人员,决不能给敌人留下一个字。
李科长满意地冲杨铁汉点点头,又伸出手,和他握了一次:白果树同志,省委等候你的好消息。你出发吧,不要回头看。明天,特工科就搬到一个叫刘白的地方办公去了。白果树,你记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身边还有许多同志与你一起并肩战斗着。
杨铁汉向李科长敬了个礼,认真地看了眼李科长,转身走了出去。
天已经暗了,他一走出门,就有特工科的人领着他走出了村庄。
在村口,特工科的人一脸肃穆地同他作了告别。
此时的杨铁汉是兴奋的,他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回到县城工作,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这就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对兄弟魏大河的承诺了。想到这儿,他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最初,在不知自己的工作去向之前,他的内心是忐忑的,想也许再没有机会回到县城了。现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又回到了县城,尽管他清楚工作也是有纪律的,即便是和自己的亲人也不能随意接触。但不管怎么说,能回到县城,就意味着自己和彩凤母子会很近地在一起了。想到这儿,心里顿感前所未有的踏实。
又是一夜的跋涉,他回到了县城。此时,杨铁汉已经是一副百姓装扮。在城门口,他用自己的行李换了一筐萝卜。混在一群进城的小买卖人中间,进了城。
他很快就找到了城中的老药房。老药房的门脸并不大,门板已经卸下来,开始营业了。
他把那筐萝卜放在门口,拍了拍身上的土,走了进去。
柜台后面坐着位穿长衫的人,年龄看上去有四十多岁。他进门时,对方抬头看了他一眼,也就是一眼,便低下头忙着整理手上的一叠药方。
他走近柜台,四下里望了一下,问道:先生,你这里有白果卖吗?
先生抬起头,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又向他身后瞧了瞧。药房刚开门,还不见客人,杨铁汉的身后空荡荡的,只有一束晨光斜着射了进来。
先生眨眨眼道:白果没了,缺货,等着东家来送货呢。
他心里顿喜,暗号算是对上了,自从离开县大队,又离开了特工科,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他却觉得自己很孤单。他从参加县大队后,还从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过队伍,就是外出执行任务,也会有别的战友在自己的左右。现在,他终于又看到了自己的同志,他有几分激动,上前一步,刚要开口,又警觉地站住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确实再无他人,这才疾步上前说:你是老葛吧?
老葛这时也站了起来,伸出手,很快地和他握了一下:你是白果树?
他点点头,眼睛莫名地潮湿了,声音哽咽地说:我是白果树,娘家人让我来找你。
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