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灿笑问道:“奉孝,你有什么人选?”

    郭嘉笑道:“陛下,微臣旁边不是有一个人吗?文和智谋高深,有文和北上,定然击溃魏军。”

    王灿看向贾诩,直接问道:“文和,你意下如何?”

    贾诩躬身朝王灿行礼,说道:“臣愿意北上。”

    事实上,王灿说出担心并州局面的时候,贾诩就猜到了他要北上并州。荀攸、程昱、李儒等人要主持国家大政,不可能调出来。唯一的可能是他和郭嘉之间挑选,结果肯定是郭嘉留下,他北上并州。贾诩早已经洞悉了王灿的心思,但他对北上并州还是比较满意的。

    局面没有打开,他协助赵云等人拿下冀州和并州,这是大功勋。

    王灿满意的点点头,笑说道:“既然文和同意,今日就启程北上。我让史阿派人护送你,希望文和抵达并州后,和法正尽快打开局面,攻入冀州,不要停留在并州转悠。”

    贾诩说道:“陛下放心,臣定然竭尽全力,为陛下开疆拓土。”

    王灿笑着颔首应下,这才让贾诩去准备。

    望着贾诩离去的背影,王灿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神色。一个法正对付司马懿或许有些难度,但再加上一个贾诩,两个人中法正擅长奇谋,贾诩出谋更是诡诈毒辣,联起手来,肯定让司马懿难以抵挡。

    并州,晋阳。

    这段时间,司马懿和法正你来我往,双方智谋频出,斗智斗勇,互有胜负,都没有击败对方。夏侯惇占领着晋阳以北的区域,南方的河内郡、上党郡等地已经再次归顺了蜀军。

    中军大帐,夏侯惇坐在上方,下方坐着司马懿、马超,以及夏侯惇麾下的将领。

    夏侯惇神色严肃,严肃的说道:“这段时间频频和赵云交手,却没有取得胜利,这样下去不行。相比于扬州、豫州和徐州的战事,我们守住了并州,损失是最小的,也是做得最好的。但无功便是过,我们不能死守,必须要取得一场大胜。唯有胜利,才能冲淡南方低迷的战局,才能解决眼下风雨飘摇的局面。”

    他看向司马懿,沉声道:“仲达,我们必须要取胜,要打败法正,取得胜利。”

    局势不利,眼下并州的胜败极为重要。

    夏侯惇打了胜仗,曹操能稳定局面,若是夏侯惇也跟着败了,局势就真的要崩溃了。

    司马懿点头道:“夏侯将军言之有理,南方战事糜烂,我们必须要取得胜利。我思虑良久,觉得留守晋阳不是办法,但主动进攻也是收效甚微,在下觉得应该撤出晋阳。”

    “为何?”

    夏侯惇浓眉竖起,粗犷的面颊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撤出晋阳,意味着主动放弃了晋阳的一切。一旦蜀军趁势占据了晋阳,还可以步步紧逼,趁势拿下晋阳北面的地盘,控制整个并州,甚至还能东进冀州,进入腹地。

    司马懿笑问道:“夏侯将军,曹仁放弃了安城,您认为这一招如何?”

    夏侯惇仔细想了想,说道:“曹仁放弃安城,灵活的和蜀军对抗,这是不错的办法。仲达,曹仁遇到的情况和我们不同,汝南郡周围被架空,曹仁成了光杆将军,若是不放弃安城,就要被困死在安城里面。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可以留守晋阳,因为我们身后有不下于十万的大军,有了这股力量,不惧怕法正。”

    司马懿说道:“将军,岂不闻以退为进?”

    马超问道:“司马军师,难道是主动撤退,再诱敌深入?”

    夏侯惇望着司马懿,等着司马懿的解释。

    司马懿说道:“孟起说对了一部分,我们主动放弃晋阳城,让赵云率军来占领,这是示敌以弱,也是以退为进,为以后的进攻做准备。法正和赵云的目标绝对不止并州,是瞄准了冀州和幽州的。我们主动撤军,法正和赵云必定率军追击,会深入腹地。到时候,我们再设下埋伏,伏击蜀军,才能取得胜利。”

    “和蜀军不温不火的交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长此下去,对大局更是不利。”

    “想破开局面,有两个办法吗。其一是主动攻击蜀军,这一点不可取,也难以达到效果;另一个办法就是以退为进,暂时撤出晋阳城,引诱蜀军进兵,再伺机灭掉法正和赵云率领的蜀军。”

    司马懿神色从容,显得胸有成竹,好像有了对敌之策。

    马超低着头,盘算着司马懿的建议。

    自从上次兵败后,马超对司马懿彻底服气了,万事以司马懿为首。

    夏侯惇仔细的思考着,开口说道:“仲达,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难以拿回来。这一点,你要记祝我们主动放弃晋阳,把晋阳让给赵云和法正,等他们占领了,很可能再也取不回来,甚至可能引狼入室。你得想好了,这是冒着很大风险的。眼下我们还可以保持局面,若是放弃晋阳,局面崩溃,可就危险了。”

    显然,夏侯惇考虑的事情更多,也更全面,不仅仅是打胜仗的问题,还有冀州和幽州的事情。只要夏侯惇钉在晋阳,就能控制眼前的局面,不让蜀军东进冀州。

    司马懿沉声道:“夏侯将军,带兵打仗就是冒险的事情,若是连冒险的勇气都没有,就只能死守。我们可以死守晋阳,等着蜀军来攻,但长期的死守不如主动进攻,也会露出破绽。您是军中主帅,您下决定,若是您执意死守,在下无话可说。”

    夏侯惇见司马懿脸上带着轻蔑的神情,心中一阵不爽

    他咬咬牙,说道:“本将听你的,撤出晋阳。”

    司马懿抚掌轻笑,说道:“将军,您不会为今日的决定后悔的。”

    夏侯惇点头说道:“但愿你是对的。”顿了顿,夏侯惇看向麾下的将领,朗声吩咐道:“众将听令,立刻收拾行装,带走城中的粮食,烧掉不必要的东西,撤出晋阳。”

    “诺!!”

    众将点头应下,立刻去执行命令。

    当日下午,夏侯惇率领大军撤出来晋阳,往东行去,朝冀州的方向奔去。

第1249章() 
夏侯惇率军撤出晋阳,离开太原郡,前往东面的乐平郡。

    这一次离开,夏侯惇带走了晋阳的粮食,甚至连储藏在城中的器械都全部带走,没给蜀军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不仅如此,带不走的东西直接一把火焚毁,足见夏侯惇的决心。

    赵云率军抵达,收回晋阳,派人接手后却没有入城。

    不管是蜀军,亦或是夏侯惇率领的魏军,都想击败对手,守城是没有意义的。

    蜀军营地,中军大帐内。

    这一次,大帐中多出了一个面孔。

    这人不是别人,是从虎牢关赶来的贾诩。赵云见贾诩赶来,心中欢喜,有了贾诩和法正,肯定能打破目前的僵局。对于法正而言,心下却有些小疙瘩,有点不舒服。因为并州的战事僵持,对大局不利,尤其是南方的两处战场频频告捷,更是衬托出并州战事的不利,贾诩来了也在情理之中。

    赵云看向贾诩,问道:“贾先生,陛下派你前来,有没有另外的吩咐?”

    贾诩笑眯眯的说道:“陛下就一个要求,尽快攻入冀州。”

    赵云、陈到、典满和黄忠一听,神情都有些不自然,因为他们还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法正轻笑道:“文和先生,夏侯惇带着大军撤出晋阳,退往乐平郡,甚至有撤向冀州的趋势。这必定是司马懿之谋,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想让我们前进,文和先生对此有什么见解?”

    贾诩风轻云淡的说道:“司马懿想让我们前进,那就前进吧。”

    “愿闻其详!”

    法正拱手一笑,等着贾诩解释。

    这时候,赵云和黄忠等人也是满心期待。自从上次在晋阳打败了司马懿后,蜀军已经沉寂多时,没有取得辉煌的战果。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法正和徐庶、庞统等人分别主持一方的局面,有较量的心思,赵云、黄忠等人同样如此。眼见张辽、甘宁、太史慈等人都闹出了大动静,打出了蜀军的威风,他们却沉寂无闻,几人都憋了口气,想一展身手。

    奈何司马懿狡诈得很,像是一头刺猬,难有下手的机会。

    贾诩来了,或许是破敌的机会。

    贾诩捋了捋颌下短须,说道:“司马懿故布疑阵,主动示弱,引诱我们前进,这是司马懿想打开僵局。我们若是不理睬,局面还得僵持着。想要破局,就必须顺着司马懿的想法。我意率军前进,继续东进,拿下更多的疆土,控制并州。这算是巩固并州的办法,收回并州的疆土,然后再和魏军交战。”

    法正冷笑道:“文和先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很危险的。”

    贾诩问道:“孝直,你怕老虎吗?”

    法正听后,便不说话了。

    就算司马懿是一头猛虎,他也不惧。

    贾诩继续说道:“不管司马懿是一头猛虎,还是一条毒蛇,大军都要前进。不过,前进也要讲究策略,否则必定中计。我意兵分两路,一路由孝直和子龙将军领军,再留下陈到协助。”

    赵云眉头一挑,问道:“贾先生,你带汉升和典满单独行动吗?”

    贾诩点头道:“子龙将军说得对,我准备带黄忠和典满,再从军中抽调三千精锐,单独行动。”

    “三千人?”

    法正惊讶的看着贾诩,说道:“文和先生,三千人行动恐怕有些少了。这么些人,别说攻克晋阳这样的大城池,就是一些普通的小县城,三千士兵也不够。”

    贾诩笑道:“兵贵精,不贵多,你和司马懿争斗太久,脑子有些浆糊了。”

    听着贾诩毫不客气的教训话,法正一阵脸红。

    贾诩沉声道:“人数多有优势,也有劣势,不可能隐藏行迹。此番我率军单独行动,将会抄小路绕过乐平郡,进入冀州境内,在冀州展开行动,和大军遥相呼应。”

    陈到问道:“贾先生,如何呼应?”

    贾诩指着挂在大帐中的地图,说道:“司马懿撤到乐平郡,下一步就是撤入冀州境内的赵国,他肯定会在赵国停下,再伺机攻击大军。我的目标是赵国,等拿下了赵国,和大军一起夹击司马懿,灭掉夏侯惇。一旦夏侯惇被杀,或者是被擒拿,冀州和幽州的局面立刻崩溃,要拿下两州也就易如反掌了。”

    黄忠又问道:“文和,双方如何联系呢?”

    贾诩说道:“我会派人传信的。”

    赵云和法正一翻白眼,不过这样也好,双方相当于各自为政。若是其中一方需要帮助,或者是需要一起出力,再派人传信。不过,贾诩分兵也就意味着大军分成了两支队伍。

    贾诩看向典满,问道:“阿满,陛下留了一部分狼牙营的人给你,现在还有多少?”

    典满昂着头,大声说道:“回禀军师,已经恢复三百人。”

    “好!!”

    贾诩抚掌笑,说道:“有了你的三百健儿,再加上三千猛士,足矣!”虽说贾诩只带三千人,但有了黄忠和典满,还有三百装备精良的狼牙营士兵,这样的一支队伍绝对不弱。贾诩来并州的路上,就已经摸清楚了大军的情况,得知赵云和法正没有把典满的狼牙营利用起来,心下就有了打算。

    法正看着贾诩,觉得老家伙就是一只老狐狸。

    他还没来得及用上典满的人,贾诩直接就把墙角撬走了。

    乐平郡,乐平县。

    夏侯惇率军撤到乐平县后,和司马懿发生了争执。

    司马懿认为继续后撤,暂时把并州的大部分疆土拱手送给蜀军,吸引蜀军前进。夏侯惇却认为寸土必争,不能再撤。他已经放弃晋阳,做了很大的让步,若是继续后撤,就只能撤退到赵国境内,退回冀州。这样做等于放弃了并州的地方,先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尤其是并州丢掉性命的士兵就白死了,不能后撤。

    两人争执不休,司马懿干脆撒手不管。

    夏侯惇无奈,又带着大军继续后撤,放弃了乐平郡。虽说夏侯惇是武将,心思却极为细腻,知道没有司马懿出谋划策,难以对付法正,他折腾一番,也不过是让司马懿更加重视此次交战。

    近十万魏军,全线撤出并州,连留在北方的大军都离开了。

    这样的大动作,罕见少有。

    赵云和法正率军进入乐平郡,又是轻松的接收乐平郡。并州的战事就这样落幕,显得极为滑稽。接下来,双方的战场开始转到冀州。赵云和法正明知司马懿故意这么做,还是直接前进。

    他们只是其中的一路大军,主要目的是拖住司马懿,给贾诩制造机会。

第1250章() 
九月下旬,已经入了秋,都说秋高气爽,天气应该渐渐凉爽,却突然反常。

    那情形,比炎炎夏日都更加难熬。

    夏侯惇和司马懿撤出乐平郡,驻扎在乐平郡和赵国接壤的边界上。这一次,司马懿没有让士兵后退一步了,而是吩咐大军把守各个关口要道,挡住蜀军进入冀州的路。

    法正和赵云率军逼近魏军,也在乐平郡边界处安营扎寨。

    赵云带兵搦战,魏军避而不战,高挂免战牌,不出战。

    司马懿严令军营的士兵迎敌,也严令驻守在各个关卡要道的士兵出战。

    战争的局面,又变得僵持起来。司马懿不愿意出兵,夏侯惇心下恼火。依照他的脾气,蜀军杀了过来,就该提着大刀杀回去,打退蜀军。当初他跟着曹操剿灭袁绍的时候,勇猛精进,三两下就解决了袁绍的力量。

    司马懿掌军,却避而不战,心头憋得慌。

    中军大帐,只有夏侯惇和司马懿。

    夏侯惇阴沉着脸,很不客气的说道:“仲达,你提出来的建议,我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同意,也全力支持你。但你总得打几场胜仗,灭掉蜀军的威风,这才对得起陛下的托付,也对得起我的支持埃”

    司马懿平淡的说道:“将军,您心急了。”

    夏侯惇说道:“蜀军逼近冀州,我能不着急吗?”

    司马懿耐着心思解释道:“诚如将军所言,局势不利于我军。但就因为局势不利,才不能着急。大军一退再退,蜀军军心激荡,都认为我军不敢出战。再加上法正和赵云想尽快的攻入冀州,也会急着求战。一旦法正和赵云慌了,情急之下,必定露出破绽。”

    抬头看向夏侯惇,司马懿说道:“小打小闹的交战没有意义,挽救不了局面。要稳定局势,就必须以雷霆手段击败赵云和法正,才能扭转大局。”

    夏侯惇仔细思索,觉得司马懿的说法也有道理。

    赵国,曾是汉朝刘姓宗亲的封底。

    汉朝还在的时候,刘姓称王。

    曹操在建邺城称帝,刘氏宗亲被废除,赵国改成了赵郡。原来的刘氏宗亲也被妥善安置,却只能当一个富家翁。

    赵郡太守名叫郭铭,是曹昂一系的人。

    魏国和蜀国大战,郭铭忙得是脚不沾地。因为他不仅要为夏侯惇提供一定的粮草,还得锻造一定数额的兵器,任务很重。但郡中的大多数男丁壮汉都被征调去打仗,难以抽调百姓。至于郡内的豪强大族蓄养的私兵,根本掉不出来。

    没有壮丁调遣,锻造武器的工匠都是些老弱,不是岁数大的老头,就是小孩子。锻造出来的武器很差,让郭铭感到为难,很是棘手。

    招募铁匠的告示张贴在城楼下,很久没人来了。

    郭铭心情烦躁,干脆连后院都不回,整日呆在书房考虑粮食和武器的事情。

    郡城城外,站着一个发须灰白的老者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两人远远的站在城外,观望着坚固的城墙。

    青年沉声说道:“军师,您看这座城池,布下了无数的防御工事,还有百余士兵在城门口把守,城楼上也有士兵巡逻放哨,甚至还能看到弓箭手。我们只有三千人,想拿下赵郡,恐怕非常困难埃”

    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典满,旁边的老者则是贾诩。

    贾诩带着大军抄小路急行军,进入了赵郡,最后在城外隐藏起来。

    贾诩打量着城池的情况,没有说话。

    典满又说道:“军师,就算我们不攻城,想混入城中也非常困难。您看城楼下负责检阅的士兵,非常严格,身上藏不了兵器。就算是混入城中,没有兵器也难有作为。”

    贾诩笑道:“阿满,你岁数长了,力气长了,还是毛毛躁躁的。”

    典满瓮声瓮气的说道:“我主要在战场上杀敌,费脑子的事情懒得想。”

    贾诩吩咐道:“你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

    说完后,贾诩迈开步子,快速的朝城门口走去。他没有进城,而是站在城楼下,抬头看着张贴出来的告示。看完后,贾诩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回到典满身旁,笑说道:“走,已经有破敌之策了,我们先回营地。”

    典满一头雾水,但还是乖乖的跟着贾诩离开了。

    回到大军驻扎的地方,贾诩让典满找了二十个狼牙营的士兵,说了接下来的安排。

    下午,典满穿着粗布麻衣,来到了郡城城下。他没有入城,像贾诩一样站在告示贴下面,看了一会儿后,大吼道:“有没有人,我来当铁匠。”

    典满身材魁梧,极为精壮。他这一声大吼,像是平地里一声炸雷,立刻吸引了城门口的士兵。几个士兵看见典满的模样,脸上露出喜色。这些人都知道太守大人因为武器和粮食的问题头疼,现在来了一个打铁的人岂不是正好。

    守城校尉面带笑容的走到典满身前,说道:“壮士稍等片刻,我去通知大人。”

    “好,你去吧。”

    典满大咧咧的站在城外等着,和周围的士兵说着话。

    没过多久,赵郡太守郭铭就来到城门外。

    他扫了典满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脸上却露出满意的神情,直接摆手说道:“壮士,城里请。”郭铭没有盘查,直接带着典满进入城中。典满脑子里面还是有些迷糊,贾诩说郭铭会询问他的身份吗?怎么没问就入城了。

    带着疑惑,典满大摇大摆的进入城中。

    更让典满吃惊的是,郭铭竟然带着他来到太守府大厅。

    郭铭还是没问典满的情况,吩咐下人摆酒设宴。

    典满跟着典韦,从小就开始喝酒,酒量极大,称得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