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点头道:“蜀王英明!”

    说完后,太史慈一屁股坐在地上,脸上露出缅怀的神情,不急不缓的说道:“昔日,慈是扬州刺史刘繇的部将,伯符率军杀来,我们两人交战,打了数百回合,最后不分胜负,不打不相识。刘繇兵败,我成了吴王的部将,和伯符关系更进一步,亲若兄弟。”

    “公瑾性情高傲,却是心思细腻之人。因为公瑾的帮助,我在军中站稳了脚跟,迅速的融入其中,成为吴军的一份子。”

    “可惜,伯符被一把大火烧死,英年早逝。时隔不久,公瑾死于小人之手,同样是死不瞑目。这两个知交好友,都死在和蜀军的交战中,间接的死在了你蜀王的手中。若是我屈膝投降,为你效力,愧于天地,愧于良心”

    太史慈坐在地上,述说着以前的往事。

    他微微低着头,眼光迷离,已经完全陷入了过往的回忆中。王灿听着太史慈的话,心中却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这感觉,很不舒服。

第1123章() 
太史慈的话说完后,大帐中的文臣武将都是神色大变,很是惊讶。

    王灿也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却不愿意接受。以他的身份,已经是一方之王,虽然暂时没有帝王之名,却有帝王的实力,称帝是迟早的事情。

    王灿礼贤下士的满足了太史慈的请求,可太史慈却出尔反尔,又不愿归顺王灿,这令王灿觉得很难堪,很受挫。

    太史慈说道:“蜀王,我提出条件,就是故意让您杀了周循,为公瑾报仇。我和公瑾、伯符情深义厚,断然不会投降。”

    开门见山的这番话,更让王灿的表情阴沉下来。

    大帐中,气氛变得凝重起了起来。

    吕蒙盯着太史慈,已经恨不得冲上去抽太史慈两巴掌。他钦佩太史慈的坚持,却为太史慈戏弄王灿感到愤怒。

    两种心情,同时并存。

    王灿面沉如水,沉声喝道:“太史慈,孤敬你忠勇可佳,一身武艺难得,你却戏弄本王,自寻死路。来人,将太史慈拖下去,斩首示众。”

    太史慈面色平静,没有愤怒,反而躬身说道:“多谢蜀王!”

    他不惧死亡,执意求死。

    两个士兵迅速的走进来,朝王灿行了一礼,然后就带着太史慈往外走。太史慈离开的时候,大帐中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替太史慈求情,他们都钦佩太史慈的忠于孙氏,但太史慈戏弄王灿,让众文武心中有了一个疙瘩,不想开口。

    “慢!”

    太史慈一脚跨出营帐的瞬间,王灿出声喝止,吩咐道:“带回来。”

    士兵带着太史慈,又走回了营帐。

    太史慈站在大帐中,心中颇为奇怪。

    王灿都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他,怎么又反悔了呢?太史慈问道:“蜀王,莫非是一刀杀了不解气,要侮辱一番吗?”

    王灿伸手指着太史慈,笑吟吟的说道:“太史将军,你很聪明,真的很聪明。先假意说归顺本王,让本王心中窃喜,事情完成后却又说你和孙策情深义厚,不愿意投降。通过此事,你想激怒本王,让本王一怒之下杀了你,遂了你的心愿。告诉你,本王不这样,你让本王杀你,本王就不杀你,让你好好地活着。”

    “报!!”

    王灿长篇大论的时候,史阿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史阿神情欢喜,一脸喜色。

    王灿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史阿看了眼太史慈,见王灿没有阻拦他说话,开口说道:“回禀主公,刚得到消息,董袭已经诛杀了孙翊,占据九江城,举城投降,请主公入城。”

    “好!”

    王灿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心中欢喜。

    太史慈闻言,一颗心却沉到了谷底,非常难过。

    孙翊和董袭回到九江的时候,周瑜笃定董袭有问题,没想到真的应验了。周瑜和太史慈率领大军离开九江城,认为必定会取得胜利,董袭就算有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才留下了董袭和孙翊守城。如今太史慈和周瑜率领的大军覆灭,董袭立刻发动叛变,夺了九江,与王灿遥相呼应,九江就成了王灿的囊中之物。

    经此一役,孙策和孙翊被杀,周瑜被杀,已经酿成了无比巨大的损失。

    孙策和孙翊都是孙坚的爱子,肯定让孙坚悲恸无比。

    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吴国。

    大帐中的文武大臣闻言,都欢庆胜利。

    王灿笑说道:“太史将军,你现在知道了九江的消息,应该明白事不可为了。董袭杀了孙翊,九江落陷,大局已定,你坚持也没有用处了。”

    太史慈坚决的说道:“蜀王,我不会投降的,你杀了我吧。”

    王灿眉头皱起,喝斥道:“太史慈,你怎么如此愚忠?你若是死了,家中的老母何人奉养,家中妻儿怎么办?难道你忍心让他们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吗?”

    太史慈心下一颤,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旋即,他表情又恢复过来,说道:“我死之后,吴王必定会厚待老母和妻儿,不让他们风餐露宿,我死无忧。”

    “迂腐!”

    魏延见太史慈继续坚持,低声说了一句。

    王灿看着太史慈,心中却越看越喜欢。

    对于王灿这样的君王来说,越是忠勇之士,心下就越喜欢。若是太史慈被抓后立刻倒地归顺,王灿心中肯定看不起太史慈,即使太史慈武艺精湛也同样看不起。因为王灿帐下不乏武艺高强之辈,所爱的是太史慈的那份忠义之心。

    典韦摇头叹息一声,没有说话。

    “唉!!!!”

    王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说道:“太史慈,你真是一块臭石头!”

    太史慈说道:“蜀王说是,那就是。”

    王灿从座位上站起来,大步走到太史慈的旁边,竟然动手给太史慈解开捆绑在身上的绳索。典韦伸手摁在腰间的佩剑上,立刻戒备起来,害怕太史慈暴起伤人。

    吕蒙、魏延、庞德等人都盯着王灿,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唯独徐庶和郭嘉相视一望,脸上露出了然之色。

    片刻工夫,王灿把太史慈身上的绳索解开了。

    王灿摆手说道:“子义,你不愿降,我也不为难你,你走吧。”

    太史慈神色复杂的看着王灿,默默地转身离开。

    当太史慈走出中军大帐的瞬间,王灿大喝道:“且慢!”太史慈转过身,望着王灿,说道:“蜀王后悔了吗?若是后悔,还来得及。”

    王灿摇头说道:“你的武器尚在军中,你的坐骑也被杀死,徒步离开,耗时颇多。我有一坐骑名叫乌骓马,是从西域购买的,神骏无比,能日行千里,今日就送给子义吧,让它带我送子义返回吴国。”

    当下,王灿吩咐士兵牵来坐骑。

    同时,又让士兵把太史慈的武器拿出来。

    吕蒙、庞德、张绣等人看见后,眼中都露出灼热的目光。

    王灿麾下唯有赵云的白龙驹是王灿送的,其余各将的战马都是从马场中挑选的上等好马,没有王灿赐马这样的优待。

    太史慈看着牵来的乌骓马,眼中也闪过一丝火热。

    他也是识货的人,一眼就看出乌骓马的不凡。

    身为武将,最爱的无非是神兵利器和绝世好马,王灿把乌骓马送出,令太史慈心中无比的感动。单是这份重视,就足以令太史慈怦然心动。可惜孙策和周瑜在前,太史慈的心还是没有动摇,没有归顺王灿的打算。

    太史慈抱拳说道:“蜀王,无功不受禄,这匹马慈不能要。”

    王灿正色道:“子义忠勇无双,我心中钦佩,当得起这匹好马。我不能送子义离开,就让它替我送子义返回,请吧!”

    王灿大袖一拂,转身回到大帐中。

    太史慈接过士兵手中的武器,深吸口气,朝王灿抱拳行了一礼,便翻身上马,离开了蜀军大营。夜色浓稠,太史慈连夜离开,返回吴国。

    吕蒙一脸的惋惜,叹息道:“老师,太史慈宁死不降,这样的人的确可敬,但必定是我军的敌人。您把乌骓马赠给太史慈,这是资敌,末将知道老师爱才心切,想着借此办法感化太史慈,但太史慈心如铁石,不可能成功的。”

    王灿说道:“能不能成功,将来才知道,现在下定论太早。”

    郭嘉点点头,认同了王灿的说法。

    众将听了王灿的话,心中都有些不以为然,却没有一个人开口劝说。连吕蒙都碰了一鼻子灰,他们劝说也没用。

第1124章() 
秋风起,天气转凉。

    走在街道上,行人已经能感受到丝丝寒意。

    冬日临近,孙坚好像也成了落幕的老人,眼角出现皱纹,两鬓斑白,颌下的虬髯染上了风霜,并且一根一根的掉落,日渐稀疏。孙坚已经四十开外,步入了人生的后半段,伴随着孙策被杀,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孙坚心情低沉,很是伤心。

    这一年,可以说是孙坚的灾年。

    亦或者说,是王灿影响了孙坚的运道。

    孙坚和王灿交锋,老下属兼老兄弟韩当被庞德一刀杀死,随后程普中箭病故。现如今,孙策又被贾诩一把大火烧得尸骨无存。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孙坚难以释怀。

    这段时间,孙权时时入宫,在孙坚膝下尽孝,孙权很少说话,都是多做事。

    如此,孙坚对孙权多了几分认可。

    王宫内,孙权一如既往的站在孙坚的旁边,和孙坚一起处理政事。孙坚抬起头,沉声说道:“仲谋,父王若是让你署理吴国政事,你能办到吗?”

    孙权神色平静的说道:“父王年富力强,正值壮年,有父王在,吴国政令畅通,儿子只需要在父王膝下尽孝即可,暂时不用考虑其他事情。”

    回答很谨慎,丝毫不提政事。

    孙坚双眸紧紧的盯着孙权,见孙权没有丝毫变化,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若说孙权心里面一点想法都没有,孙坚肯定是不相信的。然而孙权的应对,至少说明孙权有心计,不会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即使他是孙权的父亲也不行。

    这一点,证明孙权有城府。

    程普临终之前,曾劝孙坚立下世子。

    这件事一直在孙坚心中盘旋,但是孙策和孙权之间,可以说是梅兰竹菊各有千秋,难以抉择。不过孙策有嫡长子的身份,比孙权略有优势。孙策骤然去世,使得孙权的地位稳固不可动摇,成了继承孙坚位置的不二人眩

    孙坚有其他的儿子,能让孙坚入眼的,只剩下孙权一人。

    再加上孙策死后孙权行事愈加低调,并且时常在孙坚身旁尽孝,已经打动了孙坚。各方面的原因叠加起来,孙坚便有了决定。

    孙坚吩咐道:“仲谋,你去召集朝中文武,父王有要事宣布。”

    “诺!”

    孙权站起身,躬身离开了大殿。

    他走出大殿后,长长的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孙权名声没有孙策响亮,却也是才华出众,智慧高深,已经猜到了孙坚的意图。孙坚出征前,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得定下吴国的继承人,以免吴国出现内乱。

    孙权料到了这件事,心中没有什么意外,有的是淡淡的喜意。

    半个时辰后,文臣武将齐聚大殿中。

    孙坚坐在王座上,目光逐一的扫过下方的文武重臣,最后落在孙权身上。

    孙坚招了招手,让孙权走到他的身旁。

    张昭、张纮等老臣看见后,眉头一挑,都察觉到今日的朝议有所不同。鲁肃坐在大殿的左侧,并无喜色,反而有着浓浓的忧虑。

    孙坚沉声说道:“今日召集诸公,是为了确定吴国世子,以备将来继承大业。吴氏所生四子,策、权、翊、匡,长子孙策不幸殁于鄱阳湖,难继孤创下的基业;三子孙翊勇猛果断,却勇而无谋,不足以继承大业;孙匡年幼,还是垂髫童子,不通政事。唯有次子孙权,敦厚仁德,可以继承孤创下的大业。”

    “今日,敕封孙权为吴国世子,孤百年后由孙权继承大业。诸公才华卓著,是辅国重臣,望诸公好生辅佐仲谋。”

    “臣等遵命!”

    众位大臣都躬身揖首,答应下来。

    孙坚点点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说话的速度很慢,语气低沉,甚至有托孤的意味在其中。若是平常的立世子,孙坚只要一道诏书传达下去,就能确定孙权的世子之位,孙坚却召集朝中重臣在大殿上宣布,这就不同寻常。

    孙权站在孙坚旁边,神色平静。

    若是孙策不死,吴国世子的位置恐怕难以落到他的头上。

    孙坚继续说道:“一月之期只剩下六天时间,望诸公多多准备,务必在六天内完成粮草军械的筹备,并且完成士兵的征募。六天后,孤率军出征,讨伐王灿。”

    “诺!”

    文臣武将齐声回答,应允了下来。

    孙坚摆手让大殿中的文臣武将离开,孙权也没有留下。

    孙权回到府上,立刻把鲁肃找来。

    书房中,孙权脸上带着喜色,笑说道:“子敬,我终于成了吴王世子,终于成了。”孙权压在心底的兴奋,在这一刻全都爆发了出来,非常高兴。

    鲁肃神色凝重,脸上没有半分喜色。

    孙权皱眉道:“子敬,我当上世子,你不高兴吗?”

    鲁肃沉声说道:“公子,您被主公任命为世子,的确是可喜可贺,但从大局而言,您的世子之位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被拿下。”

    孙权一脸不信的表情,说道:“父王说得明明白白,三弟勇而无谋,四弟年幼不能成事。虽说还有一个庶出的孙朗,更是不放在眼中,我这世子之位,已经是囊中之物,怎么会被人拿下,你不会糊弄我吧。”

    说话时,孙权的语气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鲁肃正色道:“公子,我说的并非是来自于几位公子的威胁,而是来自于外部的威胁。王灿率众杀来,主公召集三十万大军迎敌,若是成功的击退了蜀军,公子的世子之位当然是不可动遥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一旦主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兵败,吴国的战力急剧下降,蜀军趁势杀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公子的世子之位,还能保持吗?”

    孙权听后,身体冷不禁的打了一个寒颤。

    一旦孙坚率领的大军失败,吴国就是即将倒塌的房屋,危在旦夕。

    吴国败了,孙权的地位也就随之消失。

    孙权深吸口气,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得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忧愁。他拱手拜道:“子敬,你是当世智者,定有良策,请子敬教我。”

    鲁肃说道:“这一次孙、王会战,是关系天下局势分布的重要之战。若是吴国胜,就能让王灿退回荆州,甚至于退回益州,保持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于世的局面。若是主公兵败,吴国危在旦夕,天下局势大变,我们必须打赢此战。”

    “主公决议出战,已经定下了攻打王灿的方针,难以插手。目前能做的是寻求外部的力量支持,我认为可以请交州士燮(xie)出兵,从南方出兵牵制王灿,分化王灿的兵力;再修书给曹操,请曹操从北方出兵,佯攻洛阳,牵制王灿的一部分兵力。几方势力同时出击,迫使王灿分兵,削弱主公正面迎击的力量,增加我军的胜机。”

    鲁肃说道:“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就是寻求外援。双方交战后,再捕捉战机,争取在正面的战场上击溃王灿,取得胜利。”

    孙权点头说道:“你的建议,稍后我修书请父王过目,然后派出使节游说曹操和士燮,为父王制造机会。”顿了顿,孙权又说道:“子敬,你肯定会跟随父王出征,到时候请你竭尽全力,多为父王出谋划策,保我吴国平安。”

    说完后,孙权躬身朝鲁肃揖了一礼。

    鲁肃赶忙回礼,说道:“公子放心,肃定然竭尽全力,辅佐主公。”

    一君一臣,商讨着吴国接下来面对的局面。

第1125章() 
书房中,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孙权正在和鲁肃商议吴国的走向,以及孙权监国后的施政方针。

    “砰!砰!!!”

    听见书房外的响声,孙权脸上闪过一道阴霾,头也不抬的说道:“谁啊,难道不知道本公子正在会客,抽不开身吗?”

    “公子,张昭大人来访,正在大厅等候。”

    书房外,传来谦卑的话语声。

    孙权眉头一挑,考虑着张昭来找他有什么事情。

    江东有二张,张昭是其中之一。在吴国的朝堂上,张昭更胜张纮一筹,分量更重。张昭来找孙权,令孙权心中不解。

    鲁肃说道:“公子,先把侍从叫进来,问问情况。”

    孙权点点头,吩咐道:“进来吧!”

    话音落下,侍从推开房门走了进来,朝孙权揖了一礼。

    孙权问道:“张昭拜访我,说了有什么事情吗?”

    士兵朗声回答道:“张大人说有十万火急之事,请公子立刻去大厅商议。并且,张大人知道鲁大人也在府上,请鲁大人一起去。”

    孙权和鲁肃相视一望,都是一脸不解的神情。

    鲁肃沉声道:“公子,张昭大人是江东重臣,肯定不会弄虚作假,也不会假传消息。他请公子议事,必定是出了大事情,还是赶紧去见一见张张昭大人,看到底有什么事情。”鲁肃自觉地从坐席上站了起来,微微躬身,准备和孙权一起离开。

    孙权点头应下,摆手让侍从带路。

    两人来到大厅后,和张昭互相见礼,然后在大厅中落座。

    孙权问道:“张大人,您急匆匆的赶来,有何要事?”

    张昭拱手说道:“世子,吴国出大事了,九江出大事了。老臣刚刚得到消息,说九江城已经被王灿拿下。太史慈被俘,周瑜被杀,翊公子被杀,董袭投降王灿,并且董袭亲手杀了翊公子,帮助王灿夺取了九江城。”

    孙权皱眉说道:“前不久,三弟派人传信说董袭没有投降,是忠臣,董袭的家眷也都被王灿杀了,怎么董袭又投降了王灿呢?”

    鲁肃面色大变,急忙问道:“张大人,公瑾怎么死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瑜和鲁肃相识多年,是交心的好友。

    周瑜骤然而逝,令鲁肃心中既难受,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