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站在原地停留了好一会儿,等心绪平稳下来,才大步踏入其中。

    王灿穿着麻布粗袍,脸上带着鬼面具,无法分辨出是谁。

    看见马雍走进来,王灿摆手道:“马族长,请坐。你心中有疑惑,随后我们慢慢说,一定解除你心中的疑惑。”

    马雍坐下后,朗声问道:“阁下何人?”

    王灿笑说道:“我只是帮助你兴复马家的人,可否满意?”

    马雍听了后,眉头皱起。

    马家处境艰难,但声势还在,骨架子还在。虽然目前衰落了,但是他的五个儿子都非常出色,很懂事,而且五个人都已经声名鹊起。即使现在苦些,但只要他坚持过去,马家一定能再次兴盛起来,而不是靠外力帮助。

    马雍当即站起身,冷声道:“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告辞!”

    他非常果决,没有任何犹豫。

    王灿见马雍这么刚烈,根本不和他接触,心中咯噔一下。这个马家族长不好对付,尤其是这样自命不凡的人,更是难以处理。王灿大声说道:“马族长,你不为自己考虑,不为家族考虑,难道就不为膝下子嗣的未来考虑吗?”

    马雍听了后,顿时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哼了声,说道:“你连面貌都不敢露出来,能有什么能耐?”

    王灿大笑道:“我不露面,是为了保护马族长。若是马族长看见在下的面貌后,不仅是马族长自己,连带着马家都有危险,还是不看为妙。”

    马雍却喝道:“宵小之徒!”

    王灿轻笑一声,说道:“不管是不是宵小之徒,只要我能帮你振兴马家,能让你膝下的五个儿子拜得名师,足矣!”

    马雍听了后,迟疑一番,又返回坐下。

    他再次出声问道:“阁下何人?”

    语气僵硬,还是没有丝毫的变化,就好像是一个老古董。

    王灿想了想,决定透露一点口风,否则不好稳住马雍。他沉声说道:“我是蜀国留在荆州的人,马族长这下心中有数了吧。”

    “啊!!”

    这一下,马雍惊呆了,表情错愕。

    良久,马雍才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问道:“你既然是蜀国的人,为什么跑到襄阳来,难道不怕被楚王发现吗?”

    突然见,王灿觉得自己明白了马家衰败的原因。

    眼前的人,简直是书呆子,只能读书,却不适合处事。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马雍还在说这些废话。

    这样的人,却成为了马家的族长,王灿觉得真的是马家的悲哀。相比于黄承彦、蒯越、庞德公等人,马雍简直就像是三岁小孩,根本不值一提。幸好马雍的五个儿子是优质的潜力股,将来必定能支撑起马家,否则马家肯定会败落。

    王灿开口说道:“马族长,我就直说吧,蜀王希望马家归顺,你可愿意?”

    马雍连连摇头否定,说道:“不行,不行,这可是很危险的。一旦被楚王发现了,我马家就面临灭顶之灾。”

    胆小!脑子不灵活!城府浅!

    王灿觉得这都是马雍的缺点,但是这样的人实诚。

    这一点,恰巧是王灿最喜欢的。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不会耗费太多的心思。

    王灿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说道:“马族长,你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蜀王需要的不是你从中作梗,也不需要你派出家丁袭击楚军,也不需要你带人去骗开城门。等蜀军破城后,你们马家能带头归顺蜀军,并且协助蜀军稳定局面,安抚人心,这就足够了。当然,若是城里发生内乱,你有胆量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帮助蜀王,看你个人的情况而定。”

    马雍听了后,觉得这完全是天上掉馅儿饼。

    城坡后,刘表已经败了。

    那时候他率先归顺,也在情理之中啊,不会有危险。

    至于其他的事情,马雍没放在心上。

    马雍立即点头说道:“好,只要蜀军破城,我马家愿意第一个归顺蜀军,并且协助蜀军稳定治安,安抚百姓。”

    顿了顿,马雍又问道:“你说让我的儿子拜得名师,这事可作数?”

    这件事情,才是马雍最关心的。

    他可以落魄颓废,但只要他的儿子有了好的前途,马家必定再兴。

    王灿点头答应下来,笑说道:“马族长尽管放心,你的五个儿子本就是良才美玉,经过名师雕琢后,肯定会大放异彩。等蜀军拿下襄阳后,我会安排你的五个儿子前往成都,拜司马徽和庞德公等人为师,你看如何?”

    马雍眉头皱起,问道:“非要拿下襄阳吗?”

    王灿说道:“若是马族长心急,可以将他们送到成都,我会和成都的人沟通,安排他们入学,跟着庞德公等人学习。”

    马雍想了想,摇头说道:“还是算了,等破了襄阳再说。”

    王灿伸手从旁边拿出一张纸,上面写了马家归顺蜀军的事情。王灿将其递给马雍,说道:“马族长,签个字,摁上手印,这件事情就行了。”

    只要摁上手印,马雍和蜀国就沾上了关系,打上了蜀国的标签。

    马雍迟疑了一下,拿起毛笔签下姓名,又摁上来手印儿。

    旋即,马雍拱手说道:“事情已经完成,雍告辞了。以你的手段,要传信给我也很容易,若有事情,可以传信到我手里,雍尽力而为。”

    王灿拍拍手掌,喊道:“送客!”

    史阿立刻走进来,然后将马雍送下了鹿门山。史阿返回后,问道:“主公,接下来招揽哪一家?是习家还是其余的两家?”

    王灿说道:“由易入难,先通知习家吧。不过别着急,隔几天再说,否则经常有人来鹿门山逛荡,很容易被人察觉。”

    “诺!”

    史阿点头应下,然后转身离开了。

第975章() 
隆中,已经是郁郁葱葱,万物繁荣。

    但是草庐中,却只剩下了诸葛亮以及他的书童,显得有些空旷。年前诸葛瑾就带着家眷前往江东,年后诸葛均也离开了。虽说历史上诸葛亮力压诸葛瑾和诸葛均两人,但诸葛瑾和诸葛均并不弱,都有自己的想法。

    如此,三兄弟没有抱成一团,分散开来。

    日升日落,天色彻底黑了下来。

    隆中周围的景象,已经漆黑一片,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况。

    此时,百姓家中都掌灯了。

    若是没有火把,看不清楚前方的路。但就是如此,诸葛亮的草庐外却来了两位客人。这两人借着灯火,慢慢的赶路。其中一人双臂修长,牵着马慢慢行走,似乎是很不习惯走夜路,他穿着一袭黑色长袍,头戴斗笠,无法看清楚相貌。

    旁边一人也牵马行走,但他似乎走惯了夜路,而且很熟悉周围的情况。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留在襄阳的孙乾。

    昔日,孙乾拜访蔡瑁,却被蔡瑁拒之门外,随后去拜访黄承彦,又被拒之门外。

    虽是如此,孙乾却没有气馁,又拜访了蒯氏兄弟。

    最终,仍是被拒之门外,没有去见到两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孙乾心中思虑一番,打消了拜访荆州世族的想法,也打消了拜访刘表麾下重要官员的想法,转而去拜访一些闲云野鹤却稍微有名气的人。

    他一开始不知道诸葛亮,却打听到了崔州平的行踪。

    孙乾善谈,而且做事极有分寸。

    他拜访了崔州平,和崔州平交谈后,得到了崔州平的好感。孙乾又游说崔州平,请崔州平出仕辅佐刘备,虽然崔州平不愿意出仕,却给孙乾推荐了诸葛亮。这样一来,诸葛亮就进入了孙乾的视线中。

    一开始,孙乾去拜访诸葛亮,连续投了三次拜帖,可惜诸葛亮不在家中,没有见到诸葛亮,只是留下了拜帖。

    最后孙乾得到消息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传信给刘备。

    孙乾在信里说找到了绝世贤才,请刘备立即返回。

    至于诸葛亮是否真的有绝世才华,孙乾真的不知道,因为他没有见过诸葛亮,更没有交谈过。不过通过周围的人推荐,再通过孙乾一系列的打听,孙乾觉得应该不会差。

    所以,孙乾慎重的请刘备来了。

    孙乾旁边的人,正是刘备。

    由于刘备得到刘表的命令,要率领大军去前方阻击蜀军,但是刘备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愿意被刘表当枪使。

    刘备让简雍主持局面,然后带着少数士兵,悄悄地返回襄阳。

    正是如此,刘备和孙乾才会天黑赶来,以免行踪泄露。

    孙乾牵着马,说道:“主公,您小心些,这里是乡间野道,不好行走。”

    刘备说道:“公祐,我以前家境贫寒,靠卖草鞋为生,而且经常去山里打柴,走的路多了。这样的路,不过是家常便饭,你放心吧。”

    “哎哟!!”

    话音落下,刘备身子一歪,脚崴了一下,疼得刘备龇牙咧嘴。

    孙乾距离刘备非常近,赶忙伸手扶住刘备,说道:“主公,天太黑了,而且道路难行,您小心一点,我们马上就到了。”

    刘备用力的甩了甩崴了的脚,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

    两人两马,慢慢的朝诸葛亮的草庐行去。

    两人走到草庐,刘备才松了口气。

    孙乾将马放在旁边,走上前去,敲响房门。

    不一会儿,一个侍童急匆匆跑来打开了门,伸出脑袋打量了一番,眼中露出模糊的神色,小声问道:“你们找谁?”

    刘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烦请小哥通传诸葛先生,就说涿郡刘备来访!”

    侍童说道:“你们等一等!”

    “啪!!”

    说完,小童关上了门,然后回草庐去了。

    时间不长,小童飞快的走出来,摆手说道:“跟我来吧,先说好了,虽然我让你们进入草庐,但是我家先生还在温习功课,不准去打扰,否则我把你们撵出去。”

    说着话,侍童带着刘备和孙乾进入草庐中。

    刘备将马儿交给孙乾,往草庐走去。

    此时,诸葛亮正在读书。他身上穿着一件白色长袍,头戴璞巾,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正在细细的品读。刘备站在窗外看去,只见诸葛亮生得剑眉朗目,面如冠玉,端的是丰神俊朗,神仙中人。

    刘被见此,心中立刻觉得留下孙乾是最妙的一招棋。

    孙乾把马安顿好,走过来站在旁边。

    两人等了半个多时辰,但诸葛亮似乎还沉浸在书海中,没有发现两人。

    他扭动了两下身体,说道:“主公”

    孙乾刚开口说话,刘备就伸手制止,低声说道:“公台舍我而去,如今军中没有谋划的军师,纵然士兵悍勇,但没有出谋划策的人,是不行的。现在有一个大贤正在眼前,岂能随意冒犯,我们静静的等着,不要急。”

    刘备此人,城府极深,而且非常有耐性。

    他虽然落魄,却还是一方王者,可以立即通知诸葛亮。但是,刘备一直稳着,没有出声说话,显得极有耐心。

    再者,刘备心里面认为诸葛亮可能知道他们来了,而诸葛亮还在读书,有可能是故意考验他,所以刘备无论如何都不会提前打扰诸葛亮。他心里面是这样想的,却没有这样说,而是换了一副口吻,说是不能惊扰诸葛亮。

    孙乾听了后,就不说话了。

    两人就这么站着,竟然站了两个多时辰。此时,许多百姓都已经入睡,周围更是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光景。

    屋子内,诸葛亮嘴角闪过一抹笑容,终于读完了书。

    他放下逐渐,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诸葛亮身长八尺,身高超过一米八,再加上长得帅气,这一站起来,简直是所有的焦点都汇聚在他的身上,令人啧啧称叹。

    刘备看在眼中,心中更是火热了起来,觉得一定要把诸葛亮收为己用。

    刘备精神一振,看着孙乾吩咐道:“公祐,你且在草庐中等我。”

    说完后,刘备迈着步子,欢快的朝诸葛亮的书房走去。走进书房中,刘备立即拱手拜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公祐三次拜见,没能见到先生风采,如今备和公祐前来拜访,竟能一睹先生风采,幸甚,幸甚!”

    诸葛亮立即拱手道:“山野村夫诸葛亮,见过汉王。”

    他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礼有节,给人一种春风化雨的感觉。

    刘备拱手还了一礼,说道:“常听黄承彦、崔州平言先生大才,有匡扶天下之能,兴复汉室之才,请先生曲赐教诲。”

    诸葛亮摇头道:“亮与黄老先生、崔州平交好,得两人美言,当不得真。”

    刘备想了想,开门见山的问道:“先生,如今王灿却把持朝纲,不立新主,致使汉室江山倾颓。备不自量力,欲匡扶汉室,重振我汉室威名,请先生不吝赐教。”

    诸葛亮拿起放在一旁的鹅毛扇,摇晃了两下,然后沉声说道:“汉王丢失豫州和扬州,只能借宿荆州,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再者西面王灿根基深厚,拥有甲兵数十万,还有无数的猛将和谋臣;南方有孙坚励精图治,占据天险;北方又有枭雄曹操,汉王如之奈何?”

    刘备一听,悲从中来,哽咽着说道:“备智术短浅,丢失扬州和豫州,又损兵折将,已经是难以为继,恳请先生不吝赐教。”

    说着话,刘备俯身一拜,朝诸葛亮拜下。

    诸葛亮赶忙伸手托住刘备,说道:“汉王不可,请听诸葛一言。”

    刘备大喜,忙正襟危坐,聆听诸葛亮教诲。

第976章() 
诸葛亮端起放在案桌上的茶杯,呷了一口热茶,缓缓说道:“当今之世,乱战纷纷,诸侯四起,是典型的大争之世。但王灿据益州已成气候,不可力敌。天下各大诸侯,几乎难有单独和王灿抗衡的,唯有邀约众诸侯,行合纵之谋,力敌王灿,方有一线生机。”

    刘备当即问道:“先生,大势如此,备该怎么做呢?”

    诸葛亮刚才的话是很宽泛,只是大的方向,但具体到刘备自己却没有任何用处。

    唯有自身的发展,才是刘备最关心的。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说道:“汉王治理豫州、扬州,仁德为民,广布仁义于两州百姓,民心归附。即使曹操发兵占据了豫州和扬州,但是曹操不得民心,都盼着您杀回去。只要汉王振臂一挥,率兵杀回去,必定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刘备听了后,眉头微微蹙起。

    他虽然出身贫寒,却也拜卢植为师,学了很多东西。他不是不懂军事,相反非常的精通军事,懂得行军布阵之法。

    但是,诸葛亮说的话却有些不现实。

    他治理扬州和豫州,的确民心归附,但是能杀回去么?显然不可能。曹操击败了袁绍,将兵十数万,实力雄厚,而且曹操麾下文臣武将也非常厉害。

    刘备相比于曹操,差得远了。

    就目前而言,刘备只有孙乾和简雍以及张飞,其余人根本不成事。

    至于陈宫,跟随他没多久就被王灿抓了。

    反观曹操的情况,麾下有李典、于禁、张颌、高览、乐进、夏侯惇、夏侯渊等猛将,又有荀彧、刘晔、陈群、满宠、毛玠等才智高绝之士。曹操的实力如此强悍,刘备根本没有杀回去的资本,说杀回去简直是笑话。

    刘备直接问道:“先生,备将少兵寡,将只一员,兵只万余,如何敌得过曹操?”

    他也没有任何隐瞒,直接说了出来。

    这些话,是必须要说清楚的,也必须要解决好。

    诸葛亮从容自信,不急不缓的说道:“汉王,您难道忘了还有荆州之地吗?刘表守家之犬,无力据守荆州。只要汉王得到了荆州之地,养精兵,蓄猛将,收贤才,必定能再造出一支精锐之师。”

    顿了顿,诸葛亮接着说道:“有了荆州,汉王再和孙吴结盟,借助孙吴的兵力抵御蜀军。同时,趁着曹操进兵解决袁绍的时候,一举夺回豫州和扬州。等汉王拥有了荆州、豫州和扬州三地,当有兴复汉室的机会。”

    刘备压低了声音,沉声问道:“先生,楚王尚在,何以谋划荆州?而且曹操和孙坚都率兵来抵御蜀军,两军已经进入荆州,我们怎么有机会呢?”

    诸葛亮自信满满的说道:“汉王啊,刘表年老体弱,身患疾玻再加上荆州局势低迷,刘表内外忧心,身体肯定支撑不了的。亮夜观天象,推测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刘表一死,荆州必然内乱,汉王再领兵进入荆州,稳定局势,这就是汉王的机会。”

    说话的时候,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刘表,不过是一块踏脚石罢了。

    刘备听了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诸葛亮,心中将信将疑,有些不确定,因为前不久刘备才见了刘表,觉得刘表的身体还可以。

    短时间内,刘表肯定不会去世的。

    难道,刘表真要死了?

    这样的情况,让刘备心中为难。

    但是刘备流落荆州,已经是丧家之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除了相信诸葛亮的推测,别无选择。刘备深吸口气,拱手拜道:“先生智深如海,备深感佩服。虽然备名微德薄,但请先生以天下百姓为重,助刘备一臂之力,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诸葛亮当即推辞,摇头说道:“亮虽有短智,却不过是山野村夫,闲散懒惰,恐怕不能奉命,请汉王谅解。”

    虽说诸葛亮已经有了出仕刘备的想法,但是他又推辞了一番。历史上,曹丕逼迫刘协禅让,曾有一个三辞三让的过程,很复杂,让刘协很为难,看上去也非常的虚伪,但却是为了表现出谦卑谦逊的胸怀,最后曹丕才接受了刘协禅让。

    诸葛亮这样故作推辞,也是为了表现出他谦逊的一面。或许说这样做很虚伪,但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是一种许多人都默认的礼仪。

    刘备一听,知道有戏了。

    但是刘备眼眶一红,声音哽咽,揖首拜道:“先生不出,天下的黎民百姓该怎么办啊?汉室四百年江山该怎么办啊?恳请先生出山,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百姓。”

    刘备言辞恳切,非常认真。

    诸葛亮犹豫了片刻,然后拱手说道:“蒙汉王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说着话,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