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个三两年,你再回过头来看看,本王今日做是对不对吧。”
  见秦牧一意孤行。司马安不禁暗中长叹。他非常清楚,秦牧正在慢慢收权,这都是他们反对的结果。
  从他开出那个“醒酒药方”开始,辅佐着秦牧一步步走到今日,而一直以来,秦牧对他的信任也是毫无保留的,君臣之间,配合默契。
  秦牧经常亲临战阵,把后方留要他,而他也一次次地顶住压力。为秦牧稳住了后方。
  他对秦牧的感情很复杂,既有君臣之义,又夹杂着一些类似于父子的感情,这恐怕是历朝历代的君臣都没有的吧。
  秦牧也没有亏待他,他自己高居首辅之位不说,儿子司马凯还没有入仕,就被秦牧带在身边,如今更是被拔为庶吉士,按明制。庶吉士相当于内部辅臣的后备官员。
  可以说司马家已经紧紧的与秦牧,与这个新兴的国家绑在一起,荣辱与共。
  秦牧这次收权,虽然不见得是针对他。但肯定有对他不配合的的不满地内。
  难道君臣之间,真的开始有隔阂了吗?
  出于对秦牧的了解,他知道秦牧这次是铁了心了,如果自己不退一步。那这道隔阂将再对弥补。。。。。。。

  王府外,两三百个士子跪了一地,而外头是黑压压的百姓前来观看。塞满了街巷,连树上墙头都是人,喧嚣的议论声如浪潮一样。
  韩赞周带着几个小黄门,在二十个侍卫簇拥下走出来,外头的喧嚣声顿时一静,大家都以为是秦王出来了,结果看到只出来几个太监,跪在外头的士子不禁大为失望。
  韩赞周走到大门的台阶前,手上的拂尘轻轻一拂,收于左臂间,然后大声说道:“秦王有旨:各位士子关心国事,拳拳报国之心,本王已然明了;
  然士人习文、农人耕作、工人制器、商人经贸,各安其所,国家方能正常运转。各位士子且回去安心读书吧!
  国家大事,自有本王与大臣们妥善处理,各位士子现阶段应将精力用于研习文韬武略之上,待来日,学业有成之时不愁没有机会报效国家。。。。。。。。”
  韩赞周说到这,已经引来一片哗然之声,几百人跪了这久,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教他们如何甘心?
  何况,他们直指朝中有奸臣,如果这奸臣不倒,继续居于高位,岂不是要回过头来向他们发难?
  两三百士子如何劝也不起来,纷纷高呼秦王,韩赞周可不敢下令强行驱赶,好言劝了一会儿后,见没有作用,又匆匆入府向秦牧请示。
  秦牧眉头蹙起,他可以给读书人议论自由,但是这件事性质完全不一样,如果让几百个读书人这么一闹,朝廷就要顺应他们的意思,撤掉首辅,贬谪大臣,这就不是议论自不自由的问题了,这是让读书人的意志凌驾于朝廷之上,性质完全不一样。
  而且这样的事情有一就有二,今后读书人一有不瞒,就来叩阙上书,今天要求贬谪这个大臣,明天要求贬谪那个大臣,那岂不是乱套了?
  而且这会带坏风气,万一军中士卒依样学样,稍有不满,就聚众而起,那大秦想不亡都不行啊。
  “传本王旨意,让国子监祭酒罗万藻万来把监生领回去,其他士子若再抗旨不遵,则一律革除功名。”
  秦牧态度如此强硬,大出司马安意料之外,他当即劝道:“秦王,不可,此举不但平息不了事态,只会让事态进一步激化。”
  司马安的话让秦牧想起一现象,有明一代,读书人以挨板子、挨廷杖为乐事,你越是硬来,他们越是顶撞,甚至死也不怕。大有头可断,血可流,信念不能改之势。
  确实,如果外头的两三百个士人不退让,冒着被革除功名的代价继续坚持,那么这将是一个两败具伤的结局,自己一次革除了几百人的功名,这对自己的声望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秦牧想了想,提笔唰唰写下一道题目交给韩赞周,吩咐他出去如是施为。
  韩赞周拿着秦牧出的题目再次回到王府大门,大声对府外的士子喊道:“秦王要考诸位士子一道题,如果诸位士子答出来了,秦王会考虑诸位士子的建议;如果答不上来,则说明诸位还应以学业为重,请立即回去潜心求学,将来好报效朝廷。诸位士子,可愿接受秦王的考校呀?”
  四周围观的百姓沸腾了,叩阙上书变成这样,千古未闻,有趣,真有趣,人们大声喊着,要求叩阙上书的两士子接受考校。
  两三百个读书人面面相觑,能不接受吗,不敢接受说明你们就是一群饭桶,一群饭桶有什么资格叩阙上书?
  于是,大家纷纷让韩赞周把题目念出来,韩赞周说道:“秦王日理万机,时间有限,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或许普通的民众也能答得上来,现在给你们十鼓的时间,你们听好了。”
  外头围观的百姓都静了下来,两三百读书人也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等韩赞周出题。
  机会难得,谁要是先答出来,那绝对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啊,这样的机会一生都不会有几回,谁能不卯足了劲?
  韩赞周一边把秦牧写下的题目展开,一边大声朗读:“诸位看好了,这就是秦王出的题: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诸位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韩赞周一念完题目,这边的侍卫立即开始击鼓,咚!咚。。。。。。。。鼓声仿佛一声声地击在两三百士子心头上,震人心魄,眼看十鼓已经过半,不少人竟急得额头直冒汗;
  不能不说秦牧挺阴险啊,这牛皮大鼓咚咚地击响,还真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计算,加上这样一鸣惊人的机会实在难得,越是希望把握住这个机会,心情越紧张,心情越紧张,就越算不出来。。。。。。。
  结果十鼓过了,两三百个读书人脸色涨红,硬是没有一个算得出来。
  围观的百姓中,一个茶行的小伙计实在忍不住心头痒痒,出来答道:“小人知道,小人知道这寺里有多少个僧人!”
  韩赞周笑容可掬,就象一个大善人,呵呵地说道:“好,你来答,若是答对了,咱家赏你二两银子。”
  那茶行的小伙计顿时象打了鸡血一般,激动得满脸涨红,大声答道:“六百二十四,这位公公,寺中一共有六百二十四个僧人,可对?”
  “答对了,有赏!”韩赞周让那个小伙子上前来,然后掏出两张大秦宝抄赏下。
  外头的百姓论议纷纷,笑声阵阵。
  里头的两三百士子则十分尴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脸皮薄的悄悄退入了外头的人群,开溜了。
  几百个号称读书种子的人都答不出来,还不如一个茶行的小伙计,这脸往哪儿搁啊?
  开溜的人越来越多,一场声势浩大的叩阙上书大戏,竟然就此无疾而终。
  此事飞快地传开,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人所津津乐道。
  估计那两三百读书人离开之后,恐怕个个都会挠着脑袋拼命地算,虽然都知道答案是六百二十四了,但这六百二十四是怎么算出来的,不弄清楚,这辈子在人前还怎么抬得起头来?

  ps:月票竞争好激烈,还有四天时间,别人正在猛追,俺一边夹臀一边码字,动作十分怪异,兄弟们行行好,多投几票啊,护菊,求月票护菊!
  。(未完待续。。)


第497章 帝王之怒(求月票)


  劝退两三百士子叩阙上书后,朝堂上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每天进谏的奏章仍是象雪片一般飞来。
  三日一次的朝会上,御史言官们也仍旧不依不饶,锲而不舍地进谏,尤其是带头进谏的马唯中和沈青阳,没有丝毫因风色变化而退却的意思,俨然成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卫道士。
  这天在朝会上,秦牧实在被吵得不耐烦了,于是好言解释道:“诸位大臣,自古以来我泱泱华夏皆是男耕妇织,本王用女子纺织刺绣,这本来就是她们该做之事,有何不妥?至于招女子入军中护理伤员,这也是侍候人的工作,对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何曾有损?
  诸位大臣,如今天下战乱连年,导致严重的男女失衡,诸位大臣的俸禄能养得了多少个女子?本王组织妇女纺织刺绣,入军中护理伤员,一来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二来可以安置这些无依无靠的妇女,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诸位大臣何必食古不化,一再反对呢?”
  马唯中立即反驳道:“秦王用女子来纺织刺绣,这一点臣等不反对,但大可让她们在家纺织,秦王鼓励商人成立大型纺织厂,鼓励女子走出家门,抛头露面,这岂不有损妇德?”
  沈青阳也驳道:“自古以来,男力耕于外,女力织于内,遂至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秦王反其道而行,这是但坏了纲理伦常,也使百姓难以自安。。。。。。”
  “尔等不必再说了。”秦牧打断沈青阳,他深知再辩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于是下令退朝。
  这样接连十天之后,经秦牧传召,一直在招抚浙江的东阁大学士路振飞,迅速赶回了金陵。
  另一方面。忠贞侯秦良玉,也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很快赶到了金陵。
  这两人都可谓是劳苦功高,浙江能迅速稳定下来,路振飞当居首功。
  这几月以来,他不畏寒冷和劳累,走遍了浙江十一府,重建州府构架,任贤选能,安抚民心。功莫大焉。
  而秦良玉同样不逊色多少,她以七十高龄,加上在四川所具有的崇高威望,前后招抚了川东二十六个土司,让本来十分复杂的川东局势迅速稳定下来。比秦牧特派入川的吴晋锡所发挥的作用还大。
  这两人到京,秦牧都给予了非常的礼遇,亲自出城迎接。
  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出城迎接大臣,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少有的事情,通常只有大将出征。取得重大的胜利班师回朝时,国君才会出城迎接。
  秦牧给予路振飞与秦良玉如此之高的礼遇,让纷纷扰扰的朝堂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大家都感觉到了不寻常的意味。
  秦良玉德高望重。又是秦王的“堂姐”,秦王出城迎接也就罢了,路振飞功劳虽然不小,但绝对还没高到足以让一国之君出城相迎的地步。
  秦王这么做。一下子就把路振飞拔高起来,大有盖过朝中几位内格辅臣的势头,这其中意味深长啊!
  果然。就在朝野纷纷猜测的当口,内阁次辅诸葛敏突然上表请求外放,秦王也不客气,一下子将诸葛敏下放到了贵州都匀府任独山知州。
  另外,礼部尚书堵胤锡更是外放到刚刚刚打下的云南,出任由王弄土司改成的文山州知州。另外被外放的还有吏部左侍郎王熙,刑部郎中覃相,礼部郎中刘极光等八人。
  这个结果一起来,朝野一片风声鹤唳,这说是外放,分明和判死形差不多啊!
  看看这些外放的地方,无不是被视是蛮荒烟瘴之地,堂堂内阁次辅,一下子被撸到贵州独山去,拿地图找半天,也找不到,而且这辈子恐怕再回到朝堂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了。
  就连掌管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邵华,也莫明其妙地被罚了半年俸禄。
  这还没完,沈青阳和马唯中俩个反对最激烈的人,一个被发配去织布,一个成了光荣的“白衣天使”。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汉武帝与狄山的故事。当年狄山反对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说什么兵者凶器,未易数动。。。。。不如和亲。
  汉武帝于是把这个腐儒打发去守边,未几,匈奴来,狄山没能用仁义道德说服匈奴人,被砍头。
  如今,沈青阳、马唯中的遭遇与狄山何其相似也!
  这一系列的突变,就象一个重磅炸弹,把群臣炸得晕头转向。
  只要不傻,都能猜到这是怎么回事,只是谁也没想到,秦王一怒,后果会如此严重,朝堂上终于消息消息停了,安静了!
  各级官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本着多做事,少说话,免得若祸上身的原则,朝堂的风气为之一变。
  不出所料,秦王随后迁路振飞为建极殿大学士,顶替了诸葛敏的内阁次辅一职,礼部侍郎覃秋白顶替礼部尚书,艾南英为礼部侍郎。
  一翻人事调整下来,换了不少新鲜血液,通过这种手段,秦牧进一步强加了对各部门的控制力。
  有关建织造局,建纺织厂、医院、刺绣厂等事情,也再没放到朝堂上去讨论,而是责令户部、工部、太医院,等相关部门、及地方州府照旨办理,这就叫强权,做了再说。
  事情暂告一段落之后,秦牧抽时间举办了一场家宴,隆重宴请秦良玉。
  秦良玉已经七十二岁,柱着龙头拐杖,由秦祚明、秦佐明扶着,秦牧带着杨芷和儿子秦业到府门迎接,一头苍苍白发的秦良玉挣开两个侄子的搀扶,便要施礼。
  杨芷不用吩咐,连忙上去扶住她,反过来敛衽一福道:“大姑在上,请受我一礼。”
  “王后,使不得,使不得,老身如何受得起。”秦良玉连忙还礼,她年事虽高。但君臣有别,自是不敢接受杨芷的拜礼。
  杨芷再次上去扶住她含笑说道:“今日举行的是家宴,秦王也要叫大姑一声大姐呢,业儿,来,快过来拜见大姑。”
  秦业在杨芷的鼓励下,走上前去纳头便拜,稚声稚声地叫道:“侄。。。。。侄儿拜见大姑。”
  “哎哟我的小乖乖,快起来,快起来。”秦良玉露出一脸慈祥的笑容。她将龙头拐杖递给旁边的秦佐明,然后将秦业抱起来,含笑说道,“冲着你这一声大姑啊,老身今天不掏点见面礼是不行了,来,这是我秦家祖上传下的宝玉,今后就传给你了,来。大姑帮你戴上,保你呀今后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业儿,快谢谢大姑。”
  “谢谢大姑。”
  杨芷怕秦良玉累着。连忙上去把儿子抱下来,小家伙似乎跟一脸慈祥的秦良玉挺投缘的,还眼巴巴地回头望着她,让秦良玉越看越喜欢。
  大家寒暄之后。杨芷一路搀扶着秦良玉,秦良玉牵着秦业,大家一起来到前院的偏殿。
  殿中已经摆好了宴席。各人归座之后,秦良玉就说道:“秦王,老身依老卖老,有件事要求秦王。”
  “大姐,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你尽管开口。”
  秦良玉轻掠了那斑白的发鬓一下,正色地说道:“大秦一统天下,这是天命所归,已非人力所能改变。上天有好生之德,老身别无所求,只望秦王定鼎天下之后,能善待朱明子弟。”
  秦良玉说着遥遥下拜,一头白发叩于地上,她的心情秦牧是可以理解的,她为大明征战了一生,忠贞不渝,天下大势虽已至此,但又岂能不念旧主累世之恩。
  秦牧连忙起身上前将她扶起,正色地说道:“大姐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我答应你,只要朱家孙子不与大秦为敌,我一定会善待他们,不做那赶尽杀绝之事。”
  “有秦王这句话,老身总算可以安心了。”
  开宴之后,秦良玉把秦业叫到自己身边,一口一口地喂他吃饭,就象看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这场家宴,吃得其乐融融。
  秦佐明和秦祚明是秦良玉四弟秦民屏之子,在平安邦彦的战役中,秦民屏为国捐躯,秦佐明和秦祚明那时才十多岁,随父征战,皆受重伤。
  他俩身为将门之后,又征战多年,有极为丰富的实力经验,现在是京营参将,同时在大秦军事学院任教员,身份已经很高了,但在秦良玉和秦牧面前,俩人毕恭毕敬,连话都不敢多说。
  宴间秦牧提出赐一宅第,留秦良玉在金陵居住,秦良玉却说道:“秦王,老身是行将入土的人了,这人呀都叶落叶归根,老身这点心愿,还望秦王能成全。”
  秦牧笑道:“大姐何出此言,你老当益壮,身体康健,我呢,年轻识浅,正需要大姐不时提点一下,大姐万不可推辞。”
  “老身这一辈子,带兵打仗还马马虎虎,可要论这朝政,那是两眼一抹黑,秦王啊,老身就算有心留下,那也是帮不上忙啊。”
  秦牧立即笑道:“帮得上,帮得上,我现在就有一件事想劳烦大姐操持。”
  秦牧笑容可掬,秦良玉人老成精,稍稍一想,便猜到他要自己做什么了。
  她想了想说道:“秦王真打算招女子为军医?”
  秦牧点点头答道:“大姐,这些年战乱,天下很多女子孤苦无依,任由她们自生自灭,殊为不妥。而女子通常比较细心,只要稍加培训,让她们负责护理伤员,要比男人好得多,如此一举两得,既解决了这些女子无所依靠的问题,也解决了军中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只是此事一开始,需要大姐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才行。”
  说白了,这件事不光是朝中官员反对,就是民间的妇子,恐怕也不敢应募,谁知道你是不是在招募营妓呢?
  秦良玉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出面主持其事,情况就不一样了。
  秦牧随后游说了许久,连杨芷也加入游说的行列,秦良玉才总算答应下来。

  ps:还有三四天,追兵越来越近,情况危急啊,急求月票,急求月票,急求月票!兄弟们,急求月票啊!
  。(未完待续。。)


第498章 又见螯拜


  料峭春寒尚未退去,校场上却是热火朝天,上万士卒吼声如雷,激烈的拼斗着,掀起一阵阵的烟尘,直卷点将台上。
  对扑面而来的黄尘,蒙轲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站在点将台上就象一座雕塑,只有那冰凌的一样的目光,往来扫视着整个校场。
  虽然自打攻下寿州后,因为粮草紧张,秦军没有再向北推进,但每天的训练,一刻也没有松懈过。
  蒙轲的目光从校场上收回,转而向淮河北岸投去,他沉默地注视着北岸的一草一木,心底期盼着有朝一日,率领手下的劲旅,收复中原,杀回辽东,杀回曾经那片流过血也流过泪的土地上去。
  虽然,花若再开非故树,来日相逢非故人。
  但他杀回辽东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渴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完成故人平定辽东的壮志。
  一开始,他和崔锋四人跟随秦牧的心并不坚决。秦牧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嫡系,对他有意无意的加以压制。
  这些,蒙轲能理解,毕竟当初他们确实有其他想法。
  他默默地等待着,只希望有朝一日,杀回辽东的那场战役,由自己来完成。
  想到这些,他握着刀柄的手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