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浙江进入福建,有两条路。
  一条是从浙江东面的温州南下,经分水关入闽。
  另一条是从浙江西部的衢州南下,经仙霞关入闽。
  在这个年代,仙霞关这条入闽通道要比分水关那条重要得多。
  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都是我国重要的水系,江南的商品物资乘船通过钱塘江,可到达浙西衢州南面的江山镇,然后上岸,由挑夫们挑过两百四十里长的仙霞古道,到达福建的浦城县,这里有一个闽江水系的重要码头,货物在此再次上船,就可以顺着闽江直达福州;
  换句话也就是说。走仙霞岭入闽,从杭州到福州只需要走两百四十里的陆路,其他路段都可以通过水运。
  如果走东面的分水关,从杭州到福州全程抬一千多里都是陆路,而且同样多山,货物多得靠肩挑手抬。
  相比之下,哪一条路更重要就一目了然了。
  也正因此,扼守仙霞古道的仙霞关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仙霞关现在掌握在郑家手上,为了能顺利夺取此关。秦牧让军器监加紧制造一批火箭弹,开春后如果能赶制出一两百枚火箭弹,秦牧相信应该足够夺取仙霞关了。
  郑家主要是水师利害,陆战方面他们缺少大军团协同作战的经验,战力只能说是一般般,一但失去仙霞关这样的要隘,郑家军绝对守不住福建。
  另一方面,这也使得秦牧对海军的建设更具有迫切感了,在没有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他乾纲独断,下旨在温州、宁波、杭州等沿海一带再招募一万名水兵。
  同时将大秦水师正式更名为大秦皇家海军,并贴出招贤榜,招募海战方面的指挥人才。
  别小看“水师”与“海军”这两字之差。它的变更明确地表明了秦牧要建设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另外在海军前面增加皇家二字,可以增强海军的荣誉感。
  同日,秦牧还紧急召见了顾容,也就是当初自称忠义王、人称顾三麻子的海盗头子;
  大秦的海军严重缺乏外海作战的经验。郑四海虽然出身登州水师。但明末登州水师那几条破船,也就能在风平浪静的渤海湾里游弋一下,郑四海还真谈不上有什么海战的经验。
  反而是顾容这个海盗出身的家伙。长年飘于海上,还与郑家舰队干过几仗,虽然被郑家打得土头灰面,但失败也是一种经验不是;
  而且他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实力相差郑家太大,并不见得是指挥无方,否则早被郑芝龙给灭了。
  顾容尽管做过海盗,但一向盗亦有盗,生性还真有几分忠义,只要他认准了你,便不会有二心,可两肋插刀。
  有意思的是,一见面,这货施完礼就对秦牧说道:“秦王,臣听说您的皇宫才几个美人,臣还有几个日本娘们,保证是原封货,就当是臣的一点心意,全献给秦王了。”
  秦牧噗的一声,一口茶全喷了出来。
  “他娘的顾三麻子,你想噎死本王是不是?本王想要的话,也要日本的公主,要你手头那几个烂货做什么?”
  “是是是,是臣欠考虑了,请秦王恕罪,以后臣一定去日本,给秦王抓几个公主回来。”顾三麻子挠着头嘿嘿傻笑,脸上的麻子坑坑洼洼,还真是坑人。
  “顾容,别装了,你再装本王也不会赞你憨厚,好了,知道这次本王召你来是为什么吗?”
  “秦王可是想走海路攻打福建?那敢情好,臣请为先锋。”
  “你觉得现在凭咱们皇家海军的实力,打得过郑家的舰队吗?”
  “这。。。。。。。。。”
  “顾容啊,不瞒你说,在咱们海军当中,现在只有你指挥过海战,对海况也最为熟悉,本王对你是寄予了厚望啊,这次招募的一万水兵,本王打算全部交由你来训练,希望你能把他们训练出个样子来,你需要什么,本王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我只有一个要求,让这支海军能打仗,打胜仗。”
  “全部交给我?”顾容指着自己的鼻子,不可置信地问道。
  秦牧肯定地点点头说道:“没错,本王要晋升你为海军提督,这一万水兵一个不少,全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辜负本王殷殷期望。”
  啪的一声,顾容跪倒在地,呯!呯!呯!三叩其首道:“秦王如此信任我顾三麻子,我这条命,今后就是秦王的了,我顾三麻子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秦牧欣慰地说道:“本王相信你是个忠义之人,才会用你,起来吧,望你今后多用心钻研海战,要虚心学习西洋人的战法,争取超过他们。有朝一日,本王要让我大秦皇家海军,扬威四海,开创出比郑和七下西洋更辉煌的历史,这些就靠你们的努力了。”
  “臣,死而后已。”
  送走顾三麻子,秦牧终于可以歇歇,安心过个年了。
  回到顾含烟的小楼,清清静静,她绣的张宏的《青绿山水图》已经基本完成,画图近景高松掩映,板桥横涧,水雾迷濛的山谷间有一士人在观瀑,深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韵。中远景奇峰壁立。工笔重彩,用色厚而不腻,妍而不俗。
  顾含烟的绣工精妙绝伦,已到了难分是笔墨还是绣工的地步,秦牧本身就很喜欢山水画,喜欢那种悠然淡远的意境,看了自是赞不绝口。
  顾含烟婉婉婷婷,被他赞得喜中带羞。
  “对了含烟,你这画绣新奇独到,为顾家独创,就叫顾绣吧。”
  “顾绣?仍叫它画绣不好吗?”
  “顾绣好,现在外头不都讲个品牌意识嘛,叫顾绣,代表的是顾家出品。啧啧,真是让人百看不厌啊。本王要是不做王了,有你这样的手艺,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一幅绣工拿出去卖,至于能卖个一百两。”
  “秦王又胡说。”顾含烟轻嗔一句,那种温柔的姿态是那样的自然,如同江南的水一样清澈柔软。
  这个水一样的江南女子,一举一动总能带给秦牧一种平宁烫贴、安详静谧的感觉,让他远离军政的烦恼,远离烟火的味道。
  他上前拥着顾含烟的香肩,轻轻吟诵道:“野有蔓草,零露潯狻S忻酪蝗耍逖锿褓狻e忮讼嘤觯饰以纲狻!R坝新荩懵稙彏彙S忻酪蝗耍袢缜逖铩e忮讼嘤觯胱淤申啊!
  有诗有画,这才叫诗情画意。。。。。。

  ps:封推了,今日三更,略作答谢,答谢各位兄弟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的万一。还是那句话,没有兄弟们的支持,想上封推是不可能的。在此,再次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兄弟们手上有月票、推荐票的,也请投下来祝贺一下吧!今天大喜的日子,别让人家捅了菊花才是。。。。。。。。。。。。
  。(未完待续。。)


第472章 明亡带给知识分子的反思


  秦淮水悠悠,千年不尽流,它承载了六朝风雨,却依旧波澜不惊。
  河上的画舫里,方以智烈酒一杯接着一杯,带着五分醉意满怀感慨地吟道:“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尤其吟咏到最后两句时,他脸上的表情充满了落寞,坐在对面的黄宗羲听了,也不禁叹息一声。
  在复社四公子中,其他三位胭脂气都比较重,只有方以智刚健清凌,意志坚定,一心想着施展胸中抱负,以扶国匡政为己任。
  现在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不出意外的话,大秦一统天下已成定局。方以智一早就奔走武昌,在八股论坛上舌战群雄,名声不可谓不大。
  从秦王对一些名士扫榻相迎、不拘一格录用人才的情况来看,他应该是个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帝王;
  但奇怪的是,秦王对方以智这样的人才不但不予以提拔录用,反而还施以大板,这其中肯定是另有隐情。
  画舫悠悠地驶入了莫愁湖,放眼望去,清光浩渺,雄城巍影入波来,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在。
  黄宗羲为方以智斟了一杯酒,徐徐说道:“密之兄满腹经纶,矢志报国济民,之所以怀才不遇,恐怕另有原因。”
  方以智颇为不平地答道:“我知道,想来定是钱谦益等一大批人奴颜婢膝,认贼作父,使得秦王对东林心存成见,斥之如弊屐。”
  以前大家对钱谦益,都尊称牧斋先生,现在方以智直呼钱谦益姓名,可见对他的所作所为是十分鄙视的。
  黄宗羲沉默了许久。颇为沉重地说道:“密之兄恐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排斥东林,东林半数之人降清只是原因之一。前些日子,我曾与顾宁人有一席长谈,从他口中听到秦王与其谈论时事时的一段话,听完之后,密之兄大根就知道秦王排斥东林的深层原因了。”
  “秦王的话?还请太冲兄赐教。”
  “据顾宁人所说,他与秦王论及明季之事时,秦王曾有这样的言论: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开始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
  到明中叶之后,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
  世人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线、天天大搞道德批判。余则一窍不通的道德卫士,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尝不是因为这个‘正’字。”
  听完这番话,方以智脑中嗡的一下。差点炸开来,这么重批判彻底颠覆了他原有的思想框架,是他难以接受的,他正想辩驳。黄宗羲摇了摇头说道:“密之请听我把话说完,秦王后面还有一段话,密之兄若是我。听了这段话只怕更加受不了,秦王这段话说的是在下的恩师。”
  “秦王竟拿念台先生来说事,这也太过份了,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还请太冲兄告知一二。”方以智所说的念台先生正是刘宗周,在读书中有着极极崇高的威望。
  “时至今日,愚兄还有何说不得,秦王原话如下:念台先生是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学问渊博、品行端方的正人君子。和福建铜山的石斋先生备受东林、复社人士的景仰。
  流风所及,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念台先生与石斋先生诸君子掌握朝政,大明就有中兴之望;
  其实,两位先生都不是治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他们毕生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完美。由于这种完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显得矫情做作。崇祯帝曾下旨召石斋先生入京奏对,其时正值多事之秋;
  然石斋先生为了表现自己进退有‘廉耻’,他连‘君有命,不俟驾’的儒家信条也丢在脑后,从被任命为四品官太仆寺少卿起,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考虑到交通不便,使者穿梭于道,因循经年他才雍容有度地进京任职。这正如俗语所说急惊风遇着慢郎中,想依靠这种人挽救危局无异是缘木求鱼。”
  念台先生指的是刘宗周,石斋先生指的是黄道周,诚然,这两人绝对称得上是道德君子,但时至如今,就连方以智自己,也不认为此二位先生是治国的栋梁之材了。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弘光时,曾起用刘宗周为左都御史,他上疏说,淮抚路振飞把家眷送出城外是倡逃,可斩也;高杰、刘泽清率军南逃,可斩也。
  当时江淮诸臣中,只有路振飞敢于同南下的大顺军抗衡,对明朝而言可谓忠心耿耿。刘宗周却以总宪的名义上疏建议处斩;高杰、刘泽清手握重兵,又以定策拥立之“功”新邀封爵,前后矛盾,根本没有可杀之势。
  在方以智看来,刘宗周谓刘泽清等可斩。不错,刘泽清固可斩;但当时南京无兵无将,势若累卵,刘宗周发此危言,不但不足以壮国威,实是取祸之道。
  至于黄道周,更不用说,在福建隆武朝出任首辅之职,但结果是隆武一朝毫无作为,他组织的两三千扁担军也是一击即溃,不但救不出隆武,反正让整个隆武朝陷入了深渊,诚然,这些不全是黄道周的错,但他作为首辅,深受隆武依重,难道就没有半点责任吗?
  黄宗羲作为刘宗周的学生,现在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番话,显然也认为秦牧并没有说错。
  东林党人非常崇尚刘、黄二人,流风所及,也都推崇以道德治国,看重是大臣的品德,不管你才华怎么样,只要私德有所亏损,立即口诛笔伐,必欲逐之而后快。
  本来一腔怒火的方以智沉默了,他当初不正是这样吗?划分大臣时,不是先以道德利刃切割清楚,然后拉帮结派驱逐异类吗?
  今日听到秦牧这番话,对方以智而言,就象是当头一棒,他饱读史书,细细想来,历史上私德不佳,却成为治国能臣的确实不少。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历史大变之后,方以智思想也有了不少转变,在明末那种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应该唯才是举,以道德来作为取舍大臣的唯一标准确实是取亡之道。
  而东林党人最擅长的就是用道德来打击别人,偏偏到了紧要关口,东林党人半数以上降清了;
  回头再看他们当初一次次用道德来打击别人的行为,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卑鄙无耻”这个词。
  这,或许正是秦王对东林党人如此排斥的深层原因吧。想通了这些,方以智突然感觉心灰意冷起来。
  莫愁湖上冷雨凄凄,一片清肃,不远处的画舫上传来琴箫之声,悠远空寂,有秦淮的伎女在琴箫各应中委婉而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听了这歌声,方以智的情绪更加落索,岸起酒杯频频自饮,一派借酒消愁之态。
  黄宗羲陪他喝了两杯,开口劝道:“密之大可不必如此,或许咱们都应该平静下心境,仔细思索一下自己今后该做些什么。秦王文治武功世人有目共睹,如今又广开言路,下旨不以言论及罪,实不失为明主;
  更重要的是,他所致力推动的这股思潮,颇有一洗前朝腐朽之势。愚兄虽然不完全赞同秦王的思想,但大明之亡,证明已经到了必须所有转变的时候了。我等若能在这方面开创一番新局面,是否高居庙堂之上,又何关紧要呢。”



第473章 古代的阅兵式


  大年到了,按照时下的习俗,自年前腊月廿四祭灶之后,各家都要蒸点心,储备肉类,以备春节期间一二十日之费。
  三十日岁暮,就开始互相拜祝,称为“辞旧岁”。大饮大嚼,鼓乐喧嚣,以示庆贺。
  门旁值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橹楹插芝麻秆,院中焚柏枝柴,称为“焴岁”。
  从岁暮、正旦开始,人们都头戴“闹蛾”。用乌金纸裁成,画上颜色装就。
  或用草虫、蝴蝶簪于头,以应节日之景。有些则戴小葫芦,其大仅如豌豆,称为“草里金”,二枚值银二三两不等。
  王府里也不例外,杨芷忙里忙外,尽管秦王现在还没有登基称帝,并发话尽量简化一点,但作为王后的杨芷,还是少得空闲,年三十这天,从早上忙到中午,才把府里的事处理帖当。
  街市上百戏纷呈且不说,各家各户内院的娱乐也很是不少,有斗鸡,有弹棋,有投壶,有蹴鞠,有玩酒牌,有打马吊,有打双陆,有踢毽子,有放风筝;
  巧儿好动,喜欢放风筝,秦业最爱跟着她,几个侍女围着,院子里欢笑声不时传来。
  玩得开心时,巧儿还唱起了小曲:“风筝儿,要紧是千尺线,忒轻薄,忒飘荡,不怕你走上天。一丝丝,一段段,拿住你在身边缠。不是我不放手,放手时你就一去不回还,听着了你的风声也,我自会凑你的高低和近远。。。。。。”
  这种通俗的小曲儿可不是秦牧编的。是冯梦龙辑成民歌集《挂枝儿》里的曲词,巧儿就喜欢看《初刻拍案惊奇》、《挂枝儿》这些带在浓厚市井色彩的书籍;
  当然,也不光是她喜欢,普通老百姓也都十分喜欢,民间有很多读书人是靠写词曲,写小说为生呢。
  秦牧坐在花厅里,一边看顾含烟与李香君比赛投壶,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韩赞周道:“老韩啊,以前大明皇帝过年,都有什么赏心乐事呐?”
  “回秦王。奴才所见到的崇祯皇帝自登基之后克勤克俭,回想起来,到真没有多少赏心乐事。不过以前历代明皇倒是有不少,各位帝王性格不同,行事也有所不同。象永乐帝半生征战,最喜欢的是狩猎。”
  韩赞周是个有心人,秦牧这些年来亲自上阵征战,与永乐帝都算得上是马上皇帝,于是使单挑永乐帝来说。
  “奴才记得宫中载有永乐十九年三月的一次狩猎。那些狩猎在燕京北边的怀来举行,盛况空前,总共出动十万大军。”
  “打个猎出动十万大军?”韩赞周的话让秦牧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永乐大帝还真不是盖的啊。或许整个大明,也只有永乐时期的国力,供得起他这么干了。
  韩赞周见秦牧兴趣被勾了起来,连忙接着说道:“是的。秦王,这事宫中有明确记载,那场狩猎持续了一个月才结束。总共出动了十万大军。
  当时永乐帝为了这场狩猎,精心挑选的京畿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演练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大阵,步骑合击等内容;
  还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等内容。当时一同观看的列国使节皆为震惊,尤其是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一窝蜂、火龙车等诸多火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各国使节?”秦牧喃喃自语,听起来永乐帝这场规模宏大的狩猎倒更象是在搞阅兵,“想来永乐帝如此劳师动众,不光是为了自己玩乐吧?”
  “秦王英明,永乐帝如此作为,确实是另有用意,据奴才所知,由于大明是推翻蒙元而建立起来的,大量曾在蒙元任职的蒙族、回族官员,流亡到西域各国后,拼命鼓动所在国的国君对大明采取敌视态度。
  当时大明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