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被弄得焦头烂额,不得不以八百里加急,传令多锋调兵北上,以求稳住中原局势。
  同时命勒克德浑率满蒙旗军五千,汉旗军七千,绿营兵两万紧急反攻洛阳;
  另外命令关中的何洛会大开杀戒,镇压叛乱,尽快从西面夹击。
  山西方面,又令清将螯拜与大同总兵姜瓖起兵一万五千人,经上党南下攻打孟津。
  就在多尔衮调兵遣将誓要夺回洛阳,稳住中原局势的时候。一直在北直隶组织敌后作战的监察部主事甘南,赫然打出了秦军的旗帜,以秦国使者的身份进入燕京。
  京城里的百姓夹道观望,议论纷纷,看着那面黑底黄字的“秦”字大旗,看着甘南等人峨冠博带,气宇轩昂地策马而行。那种朗朗大气,睥睨夷狄的气概,一时之间,竟让街边许多观望的百姓悄悄落泪。
  这是上国衣冠,没错,这是每个汉人所念念不忘的上国衣冠。
  看了甘南等人的峨冠博带,再回头看看身边黑压压的人群,无不剃去了头发,留起了金钱鼠尾,换上了紧身的马蹄袖箭衣。一副夷狄模样。
  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悄悄落泪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不忍再看,掩面饮泣而去。
  金銮殿上的满汉大臣,看着峨冠博带的甘南昂然踏进大殿时,也感觉特别刺眼。
  当初弘光派来使者时,他们不觉得怎么样,因为他们当时是胜利者。
  但现在,甘南那睥睨的眼睛明确告诉殿中的满汉君臣。这是十足的胜利者的姿态。
  “大胆!见了我大清皇帝,还不快跪下。”礼部右侍郎孙之獬当先大喝,声音震得金殿嗡嗡作响,连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都吓了一跳。
  甘南好整以暇地环顾了一眼殿中的满清君臣。最后目光落在孙之獬身上,淡然问道:“你是何人?”
  “我乃堂堂大清礼部右侍郎,无知鼠辈,还不快跪见我大清皇帝。”
  不光是孙之獬怒斥。殿中很多满汉大臣也纷纷厉声喝斥起来,一个个怒目而视,火花四溅。
  然而甘南脸上没有一丝惧色。踏前两步走到孙之獬面前,鄙夷地斥道:“你就是孙之獬?你有资格跟人说话吗?一个背祖忘宗、禽兽不如的东西。”
  “你。。。。。。。。。”孙之獬被当殿辱骂,脸上象开了染缸似的,五颜六色变幻不断,“皇上,此獠狂悖无礼,视我大清如无物,当立即拖出午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陈名夏、大学士冯国柱等人也纷纷出班请诛甘南,龙椅上七岁的小皇帝懂舍?见大殿下人声鼎沸,气势汹汹,差点没吓哭。
  摄政王多尔衮不得不出来对甘南喝道:“大胆,难道你真的不怕死?还不跪下!”
  多尔衮久居上位,自有一股慑人的威仪,双目寒光并射,如有实质,强大的气势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
  甘南一展大袖,坦然答道:“怕,但是有一万多鞑子给本使垫背,值!摄政王杀我汉人何止千万,本使知道你不会嫌多我一个,要杀我尽管拔刀就是,但是想让本者跪下,做梦!”
  殿中的满清大臣刹时都被激怒了,一个个暴喝怒斥,声震殿梁,纷纷向甘南围上来,然而意外的一幕出现了,龙椅上的小屁孩受不了惊吓,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满殿奴才先是一愣,紧接着纷纷跪下请罪,大殿上只剩下甘南一个站着,并露出一抹春风般的微笑!
  一通忙碌,小皇帝被带回去找娘吃奶压惊去了。
  这回甘南乖巧得很,没等满殿奴才回过神来,便当先说道:“摄政王,本使受我王所遣而来,主要是想用俘虏与摄政王交换一些人。”
  甘南说完,殿中一时落针可闻,包括多尔衮在内,谁也没想到甘南是为此而来。
  众人顾不得再诘难甘南了,皆因旗军人数不多,如今有一万多人被秦牧俘虏,若能换回。。。。。。。。
  多尔衮不及多想,脱口问道:“交换什么人?怎么换?”
  甘南微笑道:“很简单,我们放回五百贵军俘虏,你们将关宁军的家眷送到襄阳。”
  关宁军的家属足有五六万,秦牧用五百俘虏来换,殿中多数奴才不禁有种被戏弄的感觉,国史院大学士瓜尔佳。刚林不禁冷笑道:“以一换百,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甘南神色一整,严肃地说道:“一点也不便宜,我王早以言明,不光是俘虏要以百换一。在战场上,我王同样做好了以百换一的准备。各位请想,在战场上我王以百换一也在所不惜,交换俘虏时,自然也要以一换百,这难道不在情在理吗?”
  甘南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特别是说到在战场上以百换一也在所不惜时,更是显出无比悲壮的神情,看得一些满清奴才为之心惊;
  要知道,汉人若真的有这样的决心,就算真是以百换一,仍足以让满清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啊!

  ps:看了一下,月票榜排名一百一十位,能不能挺进前一百位呢?
  各位亲,你们最棒的,一定行!众志成城,请多多支持,昊远顿首以拜。
  。(未完待续。。)


第298章 政治讹诈


  多尔衮在满人中,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睿智之人。
  两年前皇太极突然猝死,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小皇帝福临之所以能继位,大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的私情实际上只起到了次要的作用。
  当时两支原由皇太极掌握的黄旗和一支正蓝旗坚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而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战功赫赫,自然是他们首选的拥立对象。
  支持豪格的这个阵营中有额亦都家族(图尔格、遏必隆兄弟)、费英东家族(图赖、鳌拜)、扬古利家族(谭泰)、索尼、拜音图、何洛会、塔瞻等人。
  多尔衮得到两支白旗,和一支镶红旗支持,这个阵营中有多铎、阿济格、顺承郡王阿达礼、固山贝子硕托等。
  两边的实力几乎不相上下,而礼亲王代善掌握的正红旗、郑亲王济尔哈朗掌握的镶蓝旗,一直没有表态。
  多尔衮考虑到若是一方强行夺位,满清必定会象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很快在内战中烟消云散。
  后来多尔衮发现代善掌握的正红旗逐渐偏向豪格,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以极大的睿智和勇气,果断提议拥立六岁的福临,在双方妥协之下,避免了一场满清消亡的巨大危机。
  这样一个睿智之人,在金銮殿上听到甘南提出以俘虏换人的来意后,他没有和甘南讨价还价,而是立即下令散朝。
  因为多尔衮已意识到,秦牧用俘虏来换人只是表象,深层次里包含着极为险恶的政治讹诈。
  甘南有备而来,在多尔衮喊出“散朝”的瞬间,他立即朗声说道:“且慢,摄政王殿下,我王不光想挽回关宁军家眷。而且愿用三千旗兵换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三个汉奸。”
  甘南说完一展大袖,彬彬有礼地长身一揖,颇有些生意不成仁义在的意思。
  大殿上顿时一静,所有目光唰的一下全射向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
  因为甘南索换的三个汉奸只有他在朝堂上,洪承畴与孔有德都随多铎在江南征战。
  果然是阴险无比的政治讹诈,多尔衮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气得他不禁勃然大怒:“来啊!把此獠押下去,容后处置。”
  “摄政王,两国交兵,不杀来使。我是大秦使者,代表我王出使,摄政王如此对我,就是对我王不敬。摄政王就不怕我王震怒之下,伏尸百万吗?殿下是睿智之人,还是先想想后果吧。。。。。。。。。”甘南被皇宫侍卫押着往外走时,还不忘大声威胁。
  多尔衮很想杀了甘南,但理智告诉他,杀掉甘南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实际上,满族大臣对汉臣一直极其鄙视,视之如走狗,在朝堂上站班都不肖与汉臣为伍。
  便是多铎这样的人。都会随意将范文程的妻子夺回府凌辱,可见在多铎眼中,为满清作出重大贡献的范文程也不过是可以任意欺凌的奴才而已。
  甘南提出用十几个牛录换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三人,大部分满人肯定是愿意的。
  因为多数满人并不象多尔衮这样睿智。他们崇尚的是直接的暴力,在政治上考虑不了那么长远,对多尔衮重用汉臣早就心存不满了。
  在他们眼中。范文程这些人不是功臣,只是抢了他们食物的狗奴才。
  满清总共才有八旗,十几个牛录已经相当于半个旗的兵力了,用三个狗奴才就能换回来,这么便宜的事为什么不换?
  当即就人满臣向多尔衮要求交换,被多尔衮斥退,这些满臣立即就将受的气撒到范文程身上,有些当初反对入关的大臣更跳出来,要拿范文程问罪;
  因为当初正是在他的挑拨之下,多尔衮才作出入主中原的决定的,现在军清遭遇重挫,损失了近两万人马,这个责任自然应该由范文程这个始作俑者来承担。
  甘南被押下去了,金銮殿上反而乱了起来,满臣不敢直接针对多尔衮,全都把气撒到了范文程和那些受到多尔衮重用的汉臣头上,范文程甚至被人当面吐了一泡口水,粘呼呼的。
  对大殿上的乱象,另一个辅政王叔济尔哈朗视若未见,大家觉得他现在不过是个摆设,只是多尔衮的应声筒,但这正是济尔哈朗的高明之处。
  “济尔哈朗”是一个蒙古名,意为“幸福、快乐”。他的父亲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但舒尔哈齐本人以及济尔哈朗的三位兄长,却先后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所害;
  而他父兄先后获罪,对济尔哈朗不仅没有伤害,反而让他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其兄长阿敏名下的镶蓝旗转归济尔哈朗所有,济尔哈朗由此成为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在皇太极死后进而成了第一辅政叔王。
  家族经历如此多的,济尔哈朗依然能幸福快乐,和他善于明哲保身有着直接关系;
  当初一发现多尔衮利用他出征在外,把自己变成摄政叔王之后,济尔哈朗立即急流勇退,将军政大权让出,让他看上去就象一只没的刺的温顺动物。
  但他真的象表面上那么人畜无害吗?
  游牧民族常常嘲笑汉人不团结,喜欢内斗;其实上他们的内斗更暴力,更血腥,许多强大的游牧民族都是在内斗中分裂,迅速烟灭在历史长河中的。
  满清因为出一两个象皇太极、多尔衮这样睿智的人,避免了一两次在内斗中灭亡的危机,但如果有强大的外力作用,还能每次都这么幸运吗?

  秦牧如今是起早贪黑,忙着布局两线,甚至可能是三线作战,内政方面,虽然有诸葛敏等人辅佐,但毕竟不能全部放手,因此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回到后院时,想抱抱儿子都不行了。因为小孩子贪睡,每天他能看到的都是儿子甜睡中的小脸。
  这天晚上,杨芷看着他把一碗参汤喝下之后,终于忍不住提醒道:“夫君,庸儿快满一岁了,还没取名呢,老是庸儿庸儿的叫着小名,总是不妥。”
  秦牧恍然一拍额头,想了想说道:“子承父业,就叫秦业吧。”
  杨芷最担心的就是秦牧心中还存有芥蒂。能听到他说出“子承父业”这四个字,心中自然是无比欢喜,她温柔地蹲下身子,含泪说道:“谢谢夫君。。。。。。。”
  “该我谢你才对,从孩子出生到现在,都是你一个人在照顾,为夫实在惭愧。”
  “夫君快别这么说,相夫教子,本来就是妾身的本份。”杨芷说得很真诚。能有今日,她真不再奢求什么了。
  秦牧伸手抹去她滑落的泪珠,笑道:“娘子哭什么?”
  “妾身这是高兴,谢谢夫君。”杨芷泪中带笑。玉颜带露,让秦牧又想起了记忆中的玉漱公主。
  “来,你要谢我就让夫君抱抱。”
  杨芷温顺地依进了个郎怀中,与以前相比。她少了一份少女的青涩,多了一份少妇的成熟感,身体也更丰润妩媚了。
  武昌的七月还很热。杨芷身上衣衫很单薄,被个郎双手抚过,感觉就象直接抚在肌肤上一样,让她浑身越发烫热起来。
  夫妻俩久别胜新婚,加上今夜秦牧说出了“子承父业”的话,杨芷心中喜欢,自是柔情款款,百般奉迎。
  抱着怀中滚烫的娇驱,秦牧热得流下汗来,便笑道:“娘子,咱们一起去沐个浴如何?”
  杨芷含羞点了点头,对正准备避出去的莫莫和若若这对姐妹花说道:“秦王终日操劳,你们快去准备,等下帮秦王拿捏一番。”
  “是。”莫莫和若若一同答应,红着脸退出殿门去,一转两年不见,二女已经长成十六岁的少女,身姿袅袅婷婷,行动之间莲步款款,背影极是动人。
  “走,这鬼天气太热了,咱们赶紧吧。”
  “夫君,爹爹他去年是真的病了。”
  “我知道。”
  夫妻俩携手说着话儿往浴室走,对于杨廷麟,秦牧已经不再那么看重了,更不会对以前的事再耿耿于怀,那些投靠满清的汉奸都可以原谅,何况杨廷麟呢。
  魏征当年力主李建成先下手置李世民于死地,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却重用了魏征,若是连点容人的肚量都没有,李世民能成为世所景仰的明君吗?
  “岳父大人如今主管吏部,铁面无私,挑选出了很多真正的人才,我很放心。”
  “谢谢夫君。”
  “又来了,老是嘴上说说可不行。”
  “那。。。。。。。。夫君要妾身怎么。。。。。谢。。。”说完这句略带暧昧的话,杨芷脸上已经酡红如醉,无比的娇美。
  秦牧一把将她抱起,哈哈笑着走进浴室,楚王府的豪华的浴池由汉白玉镶成,莫莫与若若这对姐妹花穿着粉色的小衣,露着莹光致致的雪臂,正提着花篮在往池里撒花瓣。
  仆嗵一声,秦牧抱着杨芷直接跳入池中,一时水花四溅,猝不及防的莫莫和若若被溅得湿漉漉的,薄薄的粉色小衣紧贴上身上,那少女的玉峰,平坦的小腹,春弯雪股全都显露了出来。
  惊叫中的杨芷也好不到哪里去,被呛着的她咳嗽时,湿透的薄罗衣里怒耸的双峰在不停的涌动,十八岁的美艳少妇此刻无处不散发着勾魂夺魄的魅力。
  “夫君,你怎么能这样?”
  “哈哈,夫君我还要这样。”秦牧笑着吻了上去。。。。。。。。。

  ps:今天偶然听到王菲的《乘客》,感觉很喜欢。坐你开的车,听你听的歌,看着沿途的风景,想着柔软的心事,感受着淡淡的哀伤。歌声所渲染出来的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
  。(未完待续。。)


第299章 开科取士


  天边出现鱼肚白,一抹淡淡的晨光透进轩窗来,天,快要亮了。
  秦牧被花园中的喜鹊的鸣叫声惊醒,七月的清晨,气温无比的凉爽。
  窗台上有一抹淡淡的霜痕,清风入窗,吹动宽大的床榻边的罗幔,柔柔地飘拂着。
  秦牧睁开朦胧的睡眼,看到身边簇拥着的玉股春湾,嘴角不禁轻轻勾起,脑海中瞬间浮现昨夜一箭三雕的风流韵事。
  以前他也不时把李香君和董小宛拉到一块,但莫莫和若若这对长相神似的姐妹花,却给人另一番说不出的感觉,个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秦牧很想赖一回床,很想拥着两具动人的玉体在这清爽的早晨再睡一会儿,但是不行,他拿出了极大的毅力,才从姐妹俩中间轻轻抽身起来。
  莫莫和若若还是惊醒了,“啊。。。。。。。。秦王恕罪,秦王恕罪。”见秦牧已经自己爬起来穿衣,姐妹俩连忙请罪。
  “还早,你们再睡一会儿吧,今天不必起身侍候了。”
  “这可不行。。。。。。。。。。”姐妹俩昨晚刚刚从少女变成女人,行动有些不便,但还是坚持披衣起来帮秦牧穿衣梳头。
  秦牧便由着她们了,以她二人的身份,你若不让她们起身,反而可能使她们惶恐不安。天色还没大亮,莫莫熟悉地点上了烛台,若若则拿着梳子帮他梳发髻。
  “对了,你们姐妹姓什么?”
  “姓杨呀!”比较俏皮的若若说完露出一抹明媚的笑容来,似乎在是笑秦王怎么问出这么傻的问题来。
  “我是问你们原来姓什么?”
  “不知道,我们打小就随在王妃身边,婢子问过王妃,王妃又去问了老夫人,可连老夫人也不知道。只说买下我们时我们姐妹才四岁,当时也没记得问牙人我们姓什么。”
  “秦王问这个干嘛?”
  “没事,就就随便聊聊。”
  这时杨芷也赶了过来,一袭飘渺的湘水裙让她看上去特别的轻盈,“夫君不再多睡一会儿吗?”她脸上满是心疼的神色,手上捧着热气沸沸的滋补药粥。
  “先放着吧,等我漱了口再喝,对了,儿子醒了吗?”
  “还没呢,要不妾身过去把他抱过来。让夫君。。。。。。。。。”
  “别,小孩子睡眠充足才能良好的发育,让他睡吧。”
  秦牧太忙,很少有机会抱儿子,连杨芷这个做娘的都感觉有些遗憾。
  她暗暗打量着秦牧,见他精神良好,没有萎糜之态,一颗心才算放下来。
  昨夜先是她,后面又加上莫莫和若若两个。当时一心只想让个郎开心,没顾虑太多;
  事后她独自回去陪儿子睡时,才担心起个郎的身体受不受得了,毕竟白天他还有那么多军政大事要忙碌。
  “看什么看。以为我爬不起来了是吧?”秦牧突然冒出一句,让杨芷十分窘迫,俏脸不觉又红了。
  秦牧出后苑时,天色还没有大亮。司马凯已经早早在后苑门等着,虽然他现在只是秦牧身边负责文案整理和记录的人,连正式的官职都没有。在军政大事上更没有丝毫发言权。
  但他还是异常珍惜这个机会,每天兢兢业业,天没亮就到此等候,秦牧看在眼里,自然很满意。
  “乐之啊,我听说你准备参加礼部试?”秦牧一边走一边和声问道。
  “是的,秦王。”
  “既然如此,大考之前你就不必跟着我了,在家好好,这次是我大秦首届科举,你别指望有令尊在,主考官就会刻意照顾你。”
  “学生岂敢作此妄想,秦王关护之意,学生感激不尽,不过礼部堵尚书已经贴出告示,说今科不以八股文章为主,而以时政策论为要,这倒不是死背诗书就有用的了。”
  “对堵尚书的告示,城里的士子都有何反应?”
  秦牧看似随意一问,但其实对这问题极为关心,自明朝开始,读书人就习惯了考八股文章,现在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