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周元泰左等右等,每次询问,得到的结果总是秦牧高卧未起,联想到昨天他依红偎翠,沉迷酒色的样子,周元泰不禁大失所望。
  或许吧,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秦牧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龄,沉迷于女色很正常,但如今天下瞬息万变,象秦牧这等沉迷女色之人,能有什么出息?
  退一步而言,就算秦牧是故意装成沉迷酒色的样子,也是装给自己看的,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合作的意思。
  他等到中午,仍未见秦牧,确定秦牧是故意躲着他后终于死心了,周元泰暗暗叹息一声,就些离开了武昌。
  其实东林党也不是完全不知道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但知道是一回事,有没有那个本事去掌兵又是另一回事。
  东林党之中,确实不乏学识渊博的人,但他们多是重文轻武,在承平时期,凭借诗词歌舞,八股文章,还有过硬的嘴皮子工夫,就能抢得高位,呼风唤雨,使得很多人不不但不屑于兵略武事,而且对武将极为鄙视。
  一到这样的乱世,轮到枪杆子说话的时候,东林党立即就显出了其虚弱的一面,文官在朝堂上追打勋贵的好事一去不复返,反而轮到他们被人追打了。
  高傲惯了的文官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特别是被往日瞧不上眼的人追打,简直是奇耻大辱。
  秦牧这边行不通,东林党并没有就此认命,为了自己的权益,为了雪耻,他们决定斗到最后,鼓动和东林党渊源深厚的左良玉便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未完待续。。)


第251章 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这是《诗经。小雅。南有嘉鱼》里的诗句,嘉鱼县也因为这首诗而得名,嘉鱼西北接长江,南临洪湖,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周边湖泊纵横,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嘉鱼物产丰富,百姓好客,是难得的鱼米之乡。
  而据说就在这附近,还发生过一场对中国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的赤壁之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此刻的秦牧没法与周郎相比,一身蓑衣,带着两百亲卫冒雨向嘉鱼县城赶去,样子颇为狼狈。四野里雨幕茫茫,马蹄踏在路面上,泥水四溅。
  云巧儿象只小鹌鹑似的卷缩在他怀里,秦牧有些心痛地说道:“让你别跟来不你不听,遭罪了吧。”
  云巧儿抬起小脸,露出一抹甜甜的笑意来,这阵子秦牧总是忙、总是忙,用巧儿的话说,他都快记不清秦牧的样子了,这次死活赖着跟来,就算遭到些罪,她还是非常开心。
  “公子,芷儿姐姐信上说什么,人家想姐姐了。”
  “说她身体很好,让咱们放心,到八月你就可以当小姑了。”
  “是小姨。”
  “呃。。。。。。。好好好,是小姨。”
  “公子,芷儿姐姐说他喜欢吃酸的还是喜欢吃甜的?”
  “这个嘛,她说她喜欢吃香的,怎么办?”
  “呀,人家问你正经的呢?”
  和小丫头调笑了几句,秦牧心情好了不少,田间的稻谷已经金黄一片,眼看已经到夏收的时候了。这两日雨却下个不停,着实让人纠心。
  快到嘉鱼县城时,秦牧看到一大群人,数量足有近千,正在忙着加高河堤,防止河水倒灌入农田之中。
  待到近前,见人群中有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穿着七品的官服,头上没有了官帽,身上的官服也溅满了泥水,差点看不出原样。正在大声指挥着人群,往来奔忙。
  更让秦牧诧异的是,顾炎武也在其中,他身上也是一身的泥水。
  “总督大人,您怎么会在这里?”
  “宁人啊,你干脆改叫泥人得了。”见地方官员如此尽责,秦牧心中大感欣慰。
  “下官嘉鱼县令谢凡拜见总督大人。”谢凡显然是不认识秦牧,听了顾炎武的称呼,才连忙上来施礼。
  “谢大人快免礼。汛情怎么样?”
  “回总督大人,去年兴修水利时,这段河堤尚及来得及加高,如今连下了两日大雨。河水上涨,下官担心河水决堤,是以匆忙组织人力前来加固。本县境内目前汛情还不算很严重,只有几百亩地势较低的稻田被淹。若是一两日内能放睛,被淹的稻谷抢收上来,还勉强能食用。怕就怕这雨继续下不停,到时可就不好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奈何?
  秦牧自家知自家事,别人都说他能引来雷神,说他能和老天爷沟通,但这些都不过是鬼把戏罢了,难道自己还真能让老爷不下雨不成?
  既然奈何不了的事,除了尽量做好防范,秦牧也没什么好办法。
  “谢大人辛苦了,防汛方面,要日夜派来巡视河堤,同时提前组织好相应的物资,一但发现哪里出现险情,才好迅速应对。”
  “总督大人放心,下官已经着人准备了。”
  “嗯,这就好。”秦牧说到这,对李式说道,“把本官的命令传回总参,一但雨睛,各州县的驻军要暂时停止训练,全力帮百姓抢收夏粮,另外,今后遇有险情,地方州县请求支援时,在无战事的情况下,驻军要全力配合。”
  “是,大人。”
  谢凡听了大喜,现在湖广与江西与以前不一样,以前文官通常是可以指挥当地驻军的,但现在不行了,秦牧把军政划分得很清楚,地方官员一律无权调动军队。
  这样一来在救灾抢险方面,地方官员只能组织百姓前来,但缺少了军队作为主力,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秦牧接着问道:“新迁来的难民安置得如何了?”
  嘉鱼和洪湖一带是安置难民的重要地区,大概这也是顾炎武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顾炎武答道:“大致情况还算良好,下官已有本上报武昌,不过其中也存有许多问题,大人,您看要不要进城后下官再详细向大人汇报。”
  天下着雨,这河堤边一片泥泞,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
  秦牧淡淡一笑道:“不必了,本官只是提醒宁人别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敢。”顾炎武不卑不亢,也没有主动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到堤上来,一脸坦然。
  秦牧进嘉鱼城只是略作小息,雨势一小又启程赶路,临行之前,他交待顾炎武对谢凡这样的官员认真考察,首先要搞清楚谢凡是不是在做秀;
  如果不是,那么还要看他的能力如何,作为一个官员,光是忠于职守还不行,还必须有相应的能力。
  秦牧现在极需要人才充实自己的这个团体,而且光是顾着眼前还不够,还要提前作一些人才储备,将来地盘扩大时,才能立即派出能员加以治理。
  这一点非常重要,刚打下的地方往往百废待兴,非能员不足以治乱。

  岳阳。
  一望的无际的洞庭湖边,六个大船坞上人声鼎沸,造船用的木料堆积如山,两架龙门吊正在缓缓移动,将一根巨木吊下船坞用作龙骨。
  秦牧去年刚打下长沙时,就让刘伯全筹备造船事宜,木料、桐油、帆索等等物资都准备了很多,可惜当时没有会造战舰的工匠,此事耽搁了将近一年时间。
  现在好了,刘伯全派人到沿海物色来了不少工匠,同时秦牧和卢九德谈拥立福王的条件时,又从朝廷挖来了大派的工匠。
  而更让秦牧惊喜的是,汤若望对造船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样就有了综合东西方造船长处的条件。
  总装备部主事吴晋锡带着秦牧一边在船厂巡视,一边介绍道:“大人,这次从南京得到的图纸,最大的是两千料的福船,但目前咱们这里的船坞恐怕不适合造这么大的船,而且工匠们也没造过这么大的船,还需要先造些较小的船,积累一下经验,才好进一步建造更大的船只。”
  “嗯,这么做是对的,造一千料的战船不成问题吧?”
  “这。。。。。。。。。图纸到是现成,仔细摸索一下,应该不成问题。”
  秦牧听了,心中非常感慨,大明的造船技术曾经是世界第一,在永乐时期,造千料大船根本不值一提,但自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大型远洋海船的建造工作被迫停止;
  原有的大型海船或被拆解,或被封存,中小型舰船成了船舶建造的主流。数十年后,建造大型海船的技术和工匠多不复存在。
  到了嘉靖年间,因为倭寇为害愈演愈烈,大明为了剿灭倭寇,船舶建造有了一个小,但此时能建造的最大的也不过千料的福船,与永乐时期相差甚远。
  而且随着倭患的肃清,水师远海作战的任务减少,大型海船建造再一次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只有400料的小型福船,主要担负近海巡逻。
  万历之后,大明被辽东的女真人弄得精疲力尽,国库入不敷出,连400料的小型福船也没钱造了,水师便用的主要是那些小型沙船、唬船、哨船。
  正因为造船业的整个没落,秦牧之前在湖广江西竟然找不到一个会造战船的工匠,以至于造船计划整整拖延了一年时间。
  一年时间,这是要命的呀。
  现在,总算一切齐备了,南有嘉鱼,嘿嘿,咱们也很快有船捞点“嘉鱼”蒸蒸了。
  。(未完待续。。)


第252章 舰炮


  几个大船坞上,人声喧嚣,近千名各色工匠以及两千多名青壮劳力,在各尽其职,不停地忙碌着。
  看了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秦牧心中大感欣慰,他这次特意跑到岳州来,就是为了战船和火炮的事。
  吴晋锡指着船坞里的龙骨说道:“大人,现在开造的六艘战舰都是四百料的小型福船,并根据汤大人建议,在船体和桅杆上上作了一些调整,但船体更坚固,船速更快。舰船总长十丈,阔三丈,深八尺五,并配以双舵,在浅水和深水皆能进退自如。”
  秦牧认真地听着,他对造船和海战都没什么了解,但他知道一点,由于火炮射速和射击精度的不足,现在的战船装备的火炮数量越多,理论上命中率就越高,战斗力也就越强。
  而要想装更多的火炮,就需要更大的船才能承受火炮的后坐力。
  四百料的小型福船并不是很大,秦牧微蹙着眉头问道:“按照你们的设计,这四百料的战船能配多少门火炮?”
  吴晋锡答道:“若是千斤拂朗机炮,可配20门,可容160人左右。”
  秦牧凭直觉认为,这样的配备太弱了,20门千斤佛郎机炮,分到左右两舷,一边才10门炮,换句话也就是说,实战时一次齐射才10发炮弹。
  若是用于海战,一次齐射恐怕也命中不了一发。
  就他所知,现在的西方战船,动不动就配备数十门,甚至上百门火炮,若纯粹以数量而论的话,敌人一次齐射就顶你好几次,这样是要吃大亏的。
  不过,好在现在秦牧要面对的不是西方的战船。
  吴晋锡似乎也明白秦牧的想法。他含笑说道:“大人,目前咱们的战船主要是用于江防,四百料的战船在长江上航行还不成问题,再大反而不便。”
  “本官知道,但造船技术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在就要逐渐摸索积累。”
  “大人放心,其实千料福船的图纸咱们都有,有了建造四百料福船的经验后,将来要造千料以上的大船,便容易多了。”
  秦牧明白这些东西急不得。便点了点头,吴晋锡接着说道:“除了这六艘小型福船外,现在还同时开建一批唬船和鹰船、沙船,大人请看,岸上的这些就是,因为船体比较小,无须船坞,可以在岸上造好船壳之后,再用圆木滑滚入水舾装即可。”
  “唬船同样是采用底尖面阔设计。首尾一样,底用龙骨,直透前后,船阔1丈。长约4丈,体势低矮,吃水深度只有3尺。每舷用桨10支,有风用帆。无风用桨,也可以帆桨并用,速度快。进退方便,利于追逐哨探。”
  “沙船为平底设计,能调戗,使之顶风,出入波涛如履平地,但沙船上没有遮蔽矢石的屏障,因此时常要配合鹰船使用。鹰船两头尖,不辨首尾,速度快,甲板四周有能遮蔽矢石的护板,这种护板用茅竹密钉成排而成,便于接敌,作战时多以鹰船为先锋,沙船紧跟其后,冲入敌人船队中。”
  吴晋锡一边带着秦牧在各个船体之间穿行,一边详细地解说着,四周尽是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吴晋锡要大声喊着才能保证让秦牧听得清楚。
  从吴晋锡比较专业的角度分辨,内河作战,炮舰虽然威力巨大,但受水道深浅限制,有时候未必能投入实战。
  唬船、鹰船、沙船这些小型战船由于吃水浅,转动灵活,速度快,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这些船由于船体小,建造速度也更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建造。
  听了吴晋锡的介绍,秦牧频频点头,他想了想,如果历史脉络没有太大的改变的话,时间上还是够自己建造不少战船的。
  “嗯。铸炮方面进展如何了?”
  有了船,还要有炮,而且炮才是关键。
  李自成在真定小胜几场之后,清军一派兵增援,大顺军又开始节节败退,时间对秦牧来说,越来越紧迫了,现在除了加紧训练军队之外,他最关心的就是装备了。
  这次从朝廷的得到的工匠中,也有一部分是铸造方面的工匠。
  在秦牧的势力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有关火器研制和实验的主要分为两个点,一个是在长沙,一个是在赣南。
  而在实际铸造方面,分设的位置更多,除了赣南和长沙之外,还有萍乡和岳阳两处,只不过萍乡和岳阳这两处铸造点缺少研发能力,主要以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制造一些炮和铳、及百虎齐奔箭之类的武器。
  现在岳阳有了汤若望的加入,情况就不同了,这里的制造作坊将全力铸造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尤其是红夷大炮,在其他的铸造点是没有能力铸造的。
  吴晋锡带着秦牧来到位于城北的铸造作坊,这处作坊占地足有数十亩,外头是大片的空地,四周有士兵严密把守。
  进到铸造作坊里头,但感热浪逼人,还有当当的打敲声不绝于耳,汤若望浑身汗湿,一手拿着条手巾,一边指挥工匠一边擦汗,见了秦牧,他还愣了愣才反应过来。
  “汤大人辛苦了。”秦牧上前问道。
  汤若望连忙将手巾塞给助手,上前一揖道:“拜见总督大人。”
  “汤大人不必多礼,进展如何了。”
  汤若望一指后面的模型说道:“总督大人请看,这就是红夷大炮的炮模,目前已经铸造好一门,正准备开始铸造第二门。”
  秦牧一听,这么多天过去了才铸造出一门,这速度还真是可用龟速来形容,不过考虑到红夷大炮技术含量高,需要一些特别的设备和仪器辅助配合,各项工序法式要求也极为严格,迅速慢些也属正常。
  汤若望以前曾多次帮朝廷铸造红夷大炮,有了他,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但秦牧决定暂时只铸六门红夷大炮,一来红夷大炮造价昂贵,二来十分笨重,只适合一些特定的攻坚战,铸造太多反而是累赘。
  秦牧要大量铸造的,反而是千斤佛郎机炮,用来安装在战船上。
  佛朗机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比不上红夷大炮,但它的优点是射速快,提前装好子铳后,射速每分钟可到达四至五发。
  更重要的一点,现在的船只无法承受太多红夷大炮带来的后坐力。
  综合这些因素,佛朗机炮虽然不是威力最大的,却是目前最适合的。
  秦牧关心的是铸炮的材料问题,目前的红夷大炮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铁,采用铁心铜体设计,如果光是铜,则管身太软,容易造成炮膛扩张,而光是铁的话,韧性又不够,容易炸膛。
  然而这种铁心铜体设计不但造价昂贵,而且使得火炮极为笨重,在炮管材料方面,他早就让赣州的工匠探索了。
  “钨钢炼得如何?”秦牧问道。
  吴晋锡立即答道:“已按大人吩咐,在赣南试炼,日前炼出的一些钨钢,硬度高、耐磨。可用来做铣刀、刨刀,削其他钢铁,但它最明显的缺点是韧性太差,太脆了,从目前的成品来看,并不适合做炮管和枪管,太容易炸膛了。”
  在赣州南面的南安府大庾岭一带,早就发现了大量的钨矿。
  钨钢秦牧还是听说过的,据说钨钢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秦牧觉得钨钢既然有这么多特点,如果能成功炼出来,应该可以做枪管炮管。
  但听了吴晋锡的话,秦牧不禁有些失望,他微微蹙眉道:“让工匠不断更改矿石比例,或是加入其他矿石同炼,总之要不断尝试。”
  “大人放心,已经在做了,只是这事恐怕急不得,得一点一点的摸过才行。”
  。(未完待续。。)


第253章 弘光议和


  经过几个月时间,江西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宣告结束,前后剿灭江西境内大小土匪二十四股,招安四十一股,江西全境内为之一靖。
  但令秦牧不满的是,这回竟然又让顾宪成那个家伙逃了,真是不死小强啊。他那几百人马跑到袁州附近被崔锋围剿之后,唯独不见他的身影,就连夜不收查了许久,还是没查到这家伙的下落,为此燕高飞还被秦牧狠批了一顿。
  在江西的兵力部署上,秦牧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调一千五百人马驻防袁州,另调一万人马入防南昌。现在他是两省总督,完全有这个权力作出这样的兵力调配。
  至于原来的江西都指挥使周宁,秦牧以嘉定伯周奎投敌为由,直接把他给铲了,哪儿凉快那儿呆去。
  原南昌驻军挑选一些青壮之后,所有老弱也全部返籍为民。换由崔锋带一万大军接手南昌防务。
  这次秦牧南下岳阳,除了察看战船和火炮研制情况外,更要实地查看一些地方的驻军训练情况,以及洞庭湖沿岸的夏收情况。
  他到岳阳后,虽然还不时来一场雨,但总体而言,对夏收影响已不是很大。
  至于各地驻军的训练情况,总参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军事佥事,及军训部都负有监督的负责,但秦牧不自亲来看看,还是不放心。毕竟这个时代的满清铁骑真不是吹的,战力确实让人侧目。
  目前秦军主要还是冷兵器为主,而热兵器装备只占全军两成左右。
  秦牧驰马进入岳阳驻军的军营时,士兵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喊杀声震耳欲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