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左良玉在襄阳,可为湖广缓冲,失去这块缓冲之地,对湖广是极为不利的。
  霍胜先洪声说道:“大人,既然形势逼人,咱们不如顺势出兵,夺取襄阳,将这个战略重镇掌握在自己手上,也免得让他人捡了便宜。”
  诸葛敏立即反对道:“不妥,此时实在不宜大举出兵北上。且不论士兵训练得如何,出兵能不能确保取胜。武昌、荆州以及整个江汉平原才刚刚占领,很多百姓还是靠以工代赈才勉强存活下来,各州县官员也上刚刚任命,尚须时日熟悉地方民情,才能有效施政。再者,眼看春耕在即,此时大举出兵,又要征调大量民夫运送后勤。势必耽误今年的春耕。百姓还靠赈济过日子,若是再误了今年的春耕,后果不堪设想。”
  刘伯全也紧接着说道:“大人,去年由于战乱。湖广粮食产量本来就减产近五成,入冬之后,又要大量赈济江汉灾民,湖广自身还需要从赣南调运红薯等杂粮应急。目前的情况是,一但大举出兵北上,江汉百姓的赈济粮必将短缺。再加上出兵要征调大量民夫。耽误春耕,这对江汉百姓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大人,此时确实不宜大举用兵,还望大人三思。”
  因为秦牧赏识,破格提拔重用,刘伯全对秦牧感恩戴德,他为秦牧管理钱粮尽心尽力,一直以来,但凡秦牧有什么指令,他拼了老命也会去完成,尽可能不拖秦牧后腿,今天他这么急着站出来反对,可见是真的腾挪不开了,才会急成这样子。
  秦牧向他点点头,然后问司马安道:“司马先生以为如何?”
  “回大人,大举出兵夺取襄阳得不偿失,但鉴于襄阳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也不用坐视不理。左良玉不成气候,将来我军主要的敌人将会是大顺军,或如大人所料是满清鞑子,襄阳让左良玉守着,对咱们而言,比落到大顺军手中要和利得多;
  在属下看来,左良玉虽然损失了四万大军,担手上尚有不少于二十万人马,并非已经完全没有一战之力。只不过是因为新遭惨败,士气落低,加上丢失了大量辎重,后勤供给出现短缺,才造成眼前的困局。咱们只要对证下药,纵然不大举出兵,还是可以助左良玉守住襄阳的。”
  何亮也说道:“我赞成司马先生的见解,大人,咱们只须给左良玉一些针对性的支援,帮他稳住军心就行,同时咱们还可以通过此举,收买左良玉手下兵将之心,为将来机时成熟时进占襄阳作准备。”
  司马安说道:“左良玉缺少武器粮草,咱们就把以前缴获的武器还他一些,粮草方面,也可作适当的支持,许英杰正好从江南运粮回江西湖广,大人可下令让一部分粮船直接驶往襄阳,粮食不用多给,但不妨大肆传扬夸大,以达到帮左良玉稳定军心的效果;
  另外,南阳、新野一带地势平阔,适合骑兵作战,而骑兵训练与步兵不同,步兵更讲究整体队形配合,这需要平时操练队形,骑兵取胜的关键在于奔袭,突防、冲阵的能力,这种长途行军,正好给骑兵提供绝佳的训练机会。因此,这次属下建议不派步兵,而派骑兵增援左良玉。”
  司马安这番话面面俱到,其老练由此可见一斑。
  武器方面,秦牧灭了吴学礼七八万大军,大西军更是被歼、被俘超过二十五万,再加上大败金声桓五万大军,缴获武器无数,而秦牧实行的是精兵策略,军队数量尽量精减,原来缴获的武器大部分空余着,给左良玉一些倒不在话下。
  司马安建议派骑兵,这也是非常明智的建议,步兵行动缓慢,劳师动众,而骑兵却能快速突进,一但进入左良玉地盘,粮食你短缺,马料总得提供一些吧,这就能靠以速度把后勤的包袱扔给左良玉。
  李源这时说道:“出兵可以,但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现在是左良玉求咱们出兵,总得给咱们一些回报才是。”
  李源这话一出,三司厅内的各人神色都不由得一松,有的甚至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似乎正在考虑怎么痛宰左良玉。
  “左粮玉缺粮,但应该不缺钱。”刘伯全突然说道。
  便是邵华也不禁呵呵笑道:“左良玉抢完襄阳抢武昌,还一路抢到了九江安庆,说他缺钱谁信?咱们的粮草可不能白给他,得让他拿钱来买。”
  邵华的话还真不过份,现在中原赤地千里,有钱你未必就能买到粮,有粮卖给你已经算是极大的支持了。
  当初秦牧提出粮食战略,本来就有拿粮食向各方施压之意,现在倒先在左良玉这儿用上了。
  “李九。”秦牧突然叫道。
  “末将在。”李九应声而起,昂首挺胸听令。
  “事不宜尽,宜恐生变,就由你率领五千骑兵,北上增援左良玉吧。”
  “末将遵令。”
  “此去南阳,你可便宜行事,但有一点,千万别让左良玉当枪使,但战机来时,也不必缩手缩脚,哪怕有所损失,也要打出我军的军威来。嗯,再有就是别忘了把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带过去,要让当地的老百姓看看,我军与别的军队有什么差别,要尽量争取民心,做到了这一点,襄阳就迟早是咱们的。”
  “末将遵令。”
  在坐的人原以为秦牧会派出苏谨,没想到他却派出李九执行这样重大的任务,要知道这支骑兵一直被秦牧视为重宝,就是当初苏谨率军北上时,秦牧也再三叮嘱,生怕这支骑兵有所损失。
  现在秦牧却俨然换了个人似的,不但把这支“重宝”交给一个新秀,而且还说出哪怕有所损失,也要打出军威的话来,岂能不令人诧异。
  其实秦牧的想法很简单,不经历血战,这支骑兵绝对成不了气候,将来更谈不上对抗满清铁骑。战力提升不了,那就等于是白养他们了,要知道养一个骑兵,可是比养一个步兵花费高很多倍的。
  出去吧,到战场上用鲜血洗炼,剩下多少就多少吧,剩下的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秦牧接着说道:“至于能支援左良玉多少粮草,这事就由伯全你酌情而定吧,粮食价格方面合理即可,这次不必压榨过甚,当以争取左军将士好感为要。”
  刘伯全很高兴,他管着钱粮可不容易,秦牧圈钱虽然利害,但军政方面同样是处处大手大脚砸钱,手笔之大令人乍舌。
  当然,若不是秦牧大笔投入,湖广的军政民生也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
  对于刘伯全来说,能多赚一点好一点,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他派人到沿海物色会造战舰的工匠,已经有眉目了,工匠很快便到湖广。而按照秦牧的个性,工匠到位之后,必定是要大举造船的,有了船还要有炮。无论是船还是炮,都是烧钱的东西。到时又不知要支出多少银子呢。
  处理完左良玉的事,秦牧神色一整,接着说道:“杨慎,开始吧。”

  ps:裸奔了,天冷,裸奔会感冒的,亲们,求订阅,求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第223章 重设军事体制


  处理完左良玉的事,秦牧神色一整,接着说道:“杨慎,开始吧。”
  杨慎起身向秦牧一揖,然后朗声说道:“如今天下战争频发,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更高强度的战争,大人拟在军方设立几个部门,分别是总参谋部,总监察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这几个部门将分管我军作战、政治、装备、和后勤等工作,直接向大人负责。
  总参谋部将作为在秦大人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我军建设和作战指挥的最高军事统率机关。根据大人初步构想,总参谋总将设置以下有司,分别为:作战部,军情部,军训部,装备部,动员部,机要司,测绘司等部司,各司其职。”
  三司厅的各人都凝神屏息听着,暂时没有人出声。
  杨慎接着说道:“接下来要说的是总参之下各部门的职能,首先是作战部。作战部将作为总参部的核心部门,全军所有的军事命令都将通过作战部下达,是全军战时的总指挥部;军情部主要负责搜集、分析军政情报,其他部门的职能顾名思义相信大家也不难理解。”
  “接下来要说的是总监察部,总监察部的职能是为夺取战争的胜利,保证军队的忠诚、以及大人的政策在军队中的贯彻落实,保证全军在思想上与大人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军队政治合格和战斗力的提高等。下辖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联络部、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等部门,将对千户所以上的驻军单位派出佥事,分管军中的政治工作。”
  “第三是总后勤部,主要负责全军后勤组织指挥和勤务保障,下设财务部、军需部、军医部、军械部、车船部、物资部等部门,其他的大家大概好理解,在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医疗部,军医部最要的职能是组织指挥医护人员。战时负责治疗病患,抢救伤员。”
  “最后是总装备部,负责全军武器装备的研制、测试定型等工作。”
  杨慎把几个部门的情况大至介绍一番后,秦牧严肃地说道:“好了,在坐的各位请畅所欲言,有什么建议及问题可直接提出。”
  司马安一直皱着眉头,秦牧话声一落,他立即说道:“大人,历朝历代在统兵权和调兵权上,都会作出明确分割。分权于不同部门,这一点至关重要;
  比如宋朝,统兵权掌握在三衙手上,三衙负责军队平日的驻防,训练等事宜。而调兵权掌握在枢密院手中,一切军队调动,作战事宜必须通过枢密院来进行;
  再看大明,平日统兵权掌握在五军都督府,调兵权掌握在兵部。五军都督府平日掌兵。而无权调兵;兵部负责战时调遣军队、指挥作战,但平时无权掌兵;
  从历朝历代的成例中,不难看出分割调兵权与统兵权的重要性,然而。大人设置的这个军制,属下看不出有对统兵权和调兵权的明确分割,这极为不妥。”
  司马安的话可谓是直指核心要害,为了保证军队不出问题。防止将领权力过大,在军事体制方面,中国古代的体制甚至比后世的体制更完备。也更严厉。这种调兵权与统兵权的明确划分就是最好的说明。
  拿宋朝的军制来说,平日统兵的将领,包括三衙的主官在内,若是没有枢密院的调令而擅自调动军队,轻者解职,重者处斩。
  明朝也基本沿用了这种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划分,而且更加严备,宋朝将全国的军队分统于三个衙门,而朱元璋则将全队分统于五个都督府,这样最高的统兵将领权力被划分得更小。
  这种划分有效地防止了将领专权,威胁到皇帝统治地位。
  秦牧当然知道划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重要性。
  但是,他也知道正是由于这种划分,使将领受到了极大的牵制和约束,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军事上的反应迟缓,突发战争时,往往十分被动,容易错过最佳的战机。
  就目前而言,秦牧手下只有十五万军队,而且很快将面临一系列高强度的战争,若是现在就对将领过多的牵制,使军事体制过于硬化,对接下来的战争将极为不利。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秦牧在设置这套军事体制时,才对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划分进行模糊处理。
  要限制将领的权力,防止将领权专,还是等到整体战局处于优势,自己面对满清大军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时再进行吧。
  他现在成立总参谋部、总监察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这四个军事部门,其意并不是要限制将领的权力,而是希望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保证重大战役时作战指挥、后勤供给更高效有序。
  秦牧将自己的这层意思向司马安约略点明之后,司马安将其中的利弊反复衡量了一番,觉得若是总监察部派往军事的佥事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话,对防止将领变质也算是一道保险了。
  另一方面,现在也不能算是全然没有划分统兵权和调兵权,实际上统兵权现在是分散在各个将领手上,而遇到重大战役时,军队由总参谋部统一调度指挥,等就是总参掌握着调兵权。
  只不过是在一些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时,统兵将领受到总参的限制比较小,可以自由发挥而已。
  加上现在军队人数还不算太多,各个统军的将领单独统领的军队人数也少,而且都是追随秦牧一路走过来的,司马安也没有再强烈要求划分统兵权和调兵权。
  接下来,三司厅内所有人对四个军事部门内部的职司进行了逐一的讨论,几乎人人都发言了,讨论极为激烈;
  论及总后勤部的职司划分时反而是最困难的,因为后勤工作在眼下不单涉及到军队,还必须要有地方官员以及刘伯全这个“户部尚书”的配合,它的职能最为复杂,涉及面也最广。
  光是军方物质的采购、管理、运输有没有必要完全与地方官府脱离,另设后勤系统这些问题,大家就争得面红耳赤。
  不少文官认为这样会造成人力和财力的重大浪费,而军方将领则大多支持成立独立的军事物质供给系统,以提高战争物质的供给效率。
  这事实际上涉及到文官和武将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
  连后勤供给都由军方掌握之后,文官在军事上更没有话语权了,这与历朝历代多以文统武的惯例不符。
  历朝历代也从未出现军队供给系统完全由军方掌握的前例,所以在这件事上,在坐的文官反对是非常激烈的,而武将反驳得更加激烈。
  最后还是秦牧乾纲独断,拍板通过。
  还是那句话,现在一切以战争为中心,一切都要服从于战争,以保证能够节节胜利。
  轮到讨论总监察部的问题时,在坐的武将几乎都收声了。
  很简单,总监察部的核心职能是要保证军队的忠诚,以及贯彻秦牧的意志,这些东西很敏感,哪个将领反对的话,别人难免会对你的忠诚度产生疑虑。
  实际上以前大明的军队并非没有这样的职能,象大明各个卫所、千户所中其实也有佥事、指挥都佥事一职,只是秦牧设定的佥事职能更齐全,实际就相当于后事军队中的政委,职权很大,可以肩军中主将。
  这场军制体系的设定太复杂,秦牧虽然根据后世的认知设立得很完备,但并不是每一样都适合当下的情况,每个部门的职能基本都需要重新讨论,非一日便能落实下来。
  而此时,在北方,李自成的大军已经越过居庸关,向北京扑去。。。。。。。。。
  (未完待续。。)


第224章 翩跹佳人逐波来


  要成立总参谋部、总监察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这四个军方部门,涉及面非常广,除了文武权力的切割划分,还有这四个部门下属各个分部门的职能界定,人事的任免、人员的充实等等,都要一一讨论。
  即便秦牧这个小团体还没有象明廷那样僵化,办事效率很高,但要在一天内完成讨论也是不可能的。
  很多东西不能直接照搬后世的,要经过大家反复审议,才能做到符合于当下的实情。
  秦牧虽然少发言,但他要听取每个人的意思,一天下来,也感觉头晕脑胀的。寅时散会后,秦牧设便宴款待与会的文武。结果几桌人才吃几口,又在饭桌上热烈争论了起来。
  邵华之前掌管军法,处理赏罚事宜,是总监察部主官的热门人选,秦牧也有意让他出任此职。
  总监察部职能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总政治部,这个部门比较敏感,有监察军中将领,确保军队忠诚,贯彻秦牧的意志,承担将士功过赏罚、以及向百姓宣传,争取民意、作战争动员等重大职能。
  其下属的保卫部更是直接负责秦牧与各个重要官员的保卫工作,掌管着相当于“中央警卫团”高等护卫。
  这就需要监察部主官任绝对忠于秦牧才行,但在饭桌上,邵华却第一个提出要将“光棍之家”纳入总参军情部。
  他的话一出口,几桌人顿时都静了下来。目前光棍之家直辖于秦牧,是秦牧的耳目,和大明的锦衣卫没有什么分别。
  邵华要将光棍之家纳入总参军情部管辖,这等于是直接从秦牧手上夺权,因此这事谁也不敢随声附和。
  邵华却扔下筷子,振振有词地说道:“大人,细究大明锦衣卫。虽然在捍卫君主权威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是弊病重重,这个部门的性质决定了它有高度的秘密性,外人难以得知他的运作细节。而大人要统领全局,日理万机,没有多少时间去管理。时间一久,必生弊病。将其置于总参之下,由总参来进行日常的管理,才能避免其内部弊端的产生,也能更好的协助总参制定各项作战计划。”
  邵华的话不无道理。这其实已经涉及到一个人治和法治的问题,光棍之家由秦牧直辖,这是典型的人治,置于总参之下,比较符合法治的含义。
  但是,现在总参虽然受到总监察部的监督,但因秦牧现在还没有明确划分统兵权和调兵权,总参的权力已经够大的了,若是再把光棍之家置于总参之下。这会进一步增加总参的权力,这是秦牧不愿看到的。
  “此事以后再说吧。”秦牧淡淡地说道。
  “大人。。。。。。。。”邵华还要继续争论。
  “此事以后再说。”秦牧又强调了一次,使上桌上的气氛更加僵冷。
  说实话,在坐的人中。大部分心里是赞同邵华的提议的,毕竟作为官员,谁也不希望身边有“锦衣卫”的密探存在。一但能成功将“锦衣卫”纳入总参管辖,对大家来说都是个不小的福音。
  目前光棍之家虽然还有没象锦衣卫那样设有诏狱。但在之前的肃整反腐过程中,却承担着刺探官员,搜集证据的工作。已证明它不是纯粹对外的组织。
  只是这事很容易引起秦牧的猜疑。所以大家都不敢说,就在大家以为邵华这次要倒霉的时候,秦牧却接着说道:“总监察部本官就交给你了,先做好你的分内工作吧。”
  这时燕高飞进来向秦牧耳语一句,秦牧随即说道:“大家讨论了一整天,也累了,吃饱了就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咱们再继续。”
  各人纷纷起身告辞,秦牧随后带着侍卫打马往湘江码头而去。
  城外春光正烂漫,山花红胜火,绿水本无忧,一派明媚的景色教人沉醉,再远远闻到岳麓山隐隐传来的书声,更给怡然的山水平添了一分诗香墨韵。
  南来的船头上,娇小玲珑的李香君一袭春衫薄薄,纤腰盈握,白色绣兰花的月华裙随风漫飘,轻盈若飞,头上玳瑁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