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道-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时候,金国的兵力又被分散,金国西军如今盘桓析津府,遥遥盯着耶律淳。而国中的精锐又分驻在临潢府、大定府和会宁府三地,说实话真要叫金国守住偌大的幽燕十六州,它只怕还真是力所不及,这也才是吴乞买愿意大宋用钱财和什么好铁来赎买。

    而对于吴乞买来说,只要有了钱财也就等于有了兵马,有了好铁也就意味着有了兵器,区区幽燕之地如今荒芜贫瘠,百姓流失,地无可耕,草无牛羊,自然不如拿来换钱实在。而与大宋做了这笔买卖之后,等到哪天钱又不够花了,再出兵抢回来也就是了。

    所以,这个时候以其等着大宋朝廷跟吴乞买谈什么赎买,还不如直接在背后给他捅刀子来得实在。因此黄杰便也提出计划,要求负责对接辽地贸易的商家即可设法联络大同府的耶律淳以及镇州的耶律敖鲁斡,表示可以向他们提供粮食、甲胄、兵器、战马甚至是大宋基础版的各种火器在内的军需物资,有金银钱财支付最好,若是没有也可以分期付款。

    而且,为了便于算账,黄杰还把耶律淳所代表的势力命名为“西辽”,耶律敖鲁斡所代表的势力则继承了“北辽”的称号。

    然而也就在几天之后的八月十五,御车军的信道却送来了一个叫黄杰也很是惊讶的消息,那就是宋军的探马侦知,就在七月低的时候,随耶律淳一齐撤退到大同府的四军大王萧干突然领着数千奚军出走,竟然辗转回归了箭笴山(今称祖山,正好就是在山海关以西的青龙县境内),在其王府建大奚国,国号“天嗣”,自号奚国皇帝。

    并且在数日之内,居然收拢了数十个奚族部落的战士,组成了一支号称十万人马的大军,旬日之间便攻下了渝关,以及渝关以南的营州、平州、滦州、石城、马城等地,兵势强劲一时。

    黄杰因为正好从渝关南归,又在石城附近绕了一圈,倒也知道金军在这一带的兵力的确薄弱,譬如说石城的守军便只有两千余人,且女真还很少,多是南下收拢的仆从军。而营州、平州和滦州等地的金国守军,也不过数千人马,同样也是女真少杂兵多,因此萧干这番转回,又召集起奚族部落组成大军,当真也能算上打了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即黄杰便也拍板,忙也去人联络萧干,愿意为他提供各种物资,只要他能死守渝关,狠狠的与金人开干,哪怕分期付款也成。

    只是,也不知是因为有此变故,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吴乞买的态度却是更坚决了,再经过了宋秉臣与金国国内的两次通信之后,宋秉臣虽然没有再放出不给人头就罢约的狠话,但也开始学着死皮赖脸的天天上书要求面见宋帝,希望就赎买一事再做谈判。

    当然,黄杰的脑袋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项,不过赎买的钱财和好铁的数量却开始慢慢的加码,并且也慢慢松了口,可以允许大宋先以“岁币”的形式支付一部分的钱财和好铁,金军也根据支付的额度叫还少量的土地和城池。

    眼见金国居然如此让步,且也知道如今耶律淳的西辽、耶律敖鲁斡的北辽,还有萧干的东奚正蠢蠢欲动,不断对金军施加压力的势态之下,大宋君臣自然更是不急了。

    甚至在九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当宋秉臣再次提出希望大宋先支付部分“岁币”以表示诚意的要求后,王黼直接来个狮子大开口,提出直接用五十万贯钱财换取析津府这一座城池,哪知道宋秉臣竟然在思索了一小会后,居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未完待续。)

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零五章 【良机】() 
析津府这个地方,宋人一般喜欢称之为幽州,当初宋辽两国打了二十五年的恶战,目的虽然是在为了燕云十六州,可宋军有多少次吃瘪在幽州城下已经不可计数,因此这座城池无疑成为了大宋军民心目中的残念之城。

    而且,辽国经营百年之后,就现如今而言,若是评点辽国五京各自优劣的话,或许可称辽国上京的政治地位最高,而辽国中京的占地面积最大,西京战略意义最重,而对南京析津府这座的陪都陪都而言,它的最显著特点是“富庶”。

    因为这数十年来,析津府可是大宋向辽国缴纳“岁币”的交割点。

    后晋石敬瑭向辽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辽太宗于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后改为燕京。燕京自此为辽朝五京之一,而与大辽的其他四城池相比,燕京的物资最丰裕,人丁也最兴旺,街市繁荣,宫殿壮丽。而辽代帝王每年四处“捺钵”(行营)行踪不定,但到了辽代中后期,燕京城却成了辽代帝王来得最多,逗留时间最长的一座都城。

    而幽州自古就是人口密集、百艺兴隆的繁荣富贵乡,其富庶之源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脉的。景德二年(1005年),宋辽在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辽国首先主动在燕京以南的涿州、新城和云朔地区设置榷场。同年,宋朝也在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

    从此,“终(宋)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而燕京作为辽宋国界沿边的大都市,自然成为管理榷场的主要地点,辽宋两国和平商贸的稳定局面,维系了一百多年时间,燕京一带收益颇丰。

    而经济的繁荣也同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据说在最鼎盛的辽顺宗时期,燕京城内有三十万人,包括了汉、契丹、奚、渤海、女真等民族,城内划分了二十六个“坊”市,各坊有围墙、坊门,门上有坊名,以此管理城内居民。

    据《契丹国志》记载,当时燕京城内“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膏腴蔬瓜果实稻粮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鸡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好一派繁华景象!

    所以,对于大宋来说,整个燕云十六州若是看做成一块带肉馅的大馅饼,那么燕京城就是馅饼上最大的那块肉。因此别说是五十万贯买下此城可谓是大赚特赚,便是一百万贯、两百万贯用来单单购买此城也不算亏,而现在看起来正好是个天赐的良机。

    当然,这笔交易做不做得下,还要看金人的意思,若是还如之前那样非得要黄杰的脑袋做添头,自然还是谈不拢的。

    可谁也没想到,宋秉臣竟然答应了!

    这个消息,当天晚上就传到了滑州,黄杰看了之后却是冷笑一声,将信扎与岳飞看过之后,便也击掌喝道:“哼哼?五十万贯?要是由着俺的性子来,便是五贯也不给他!”

    岳飞面色阴沉,看着手中的信扎眉头紧皱,小小年纪已然显出了只有成人方才具备的沉稳气度,揣摩了良久之后,便也低声问道:“莫非师兄以为,金人不会守约?”

    黄杰闻言一笑,却是摇头道:“师弟难道忘了,前几日师兄方才与你说过,俺这次南归的沿途所见,但见金人不善管制,大势迁民徙城,甚至也不修缮损毁的城郭,你以为五十万贯果真能从金人手中卖得一座完好的燕京?”

    岳飞听来很是惊讶,忙道:“莫非……当真与一座空城不成?”

    黄杰哈哈一笑,道:“空城?若是空城师兄愿输与你一万两银子花销,师兄敢与你打赌,到时别说金人吃干抹净将城池搬空,只怕说不得还要将城郭拆毁一空,将城中百姓全部驱走,能留着城基与大宋便算不错了。”

    黄杰敢这么说,完全是根据从奇梦中瞧见的模样来推断。据奇梦中说,宋金合意赎买之后,金人虽然依约从燕京撤出,却是掳走了城中所有的妇孺和青壮,更将全城劫掠一空,甚至燕京大内宫室所用的巨木梁柱也拆卸搬运拉走,甚至为了便于运送各类物资,金军更是让军中力士持骨朵大锤,生生将燕京的四门拆毁,最终留下了一座满城老弱,城郭残缺的废城与大宋。

    而且,在奇梦中,大宋所得的燕云诸城座座都是如此,可当大宋满心欢喜的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想要将这些城池逐步修复之时,金国却是突然寻了借口,再次南下将北宋给灭了,直让大宋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黄杰对于什么一百万贯赎买燕云之地和什么五十万贯赎回燕京城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

    只是,这世上很多的事情,并不是你对什么事情不感兴趣,事情就会离你远远的。

    也不过五日之后,达成了赎买协议的宋辽两国使者便也携手上路,大宋方面直接派出了以李邦彦为首,鸿胪寺少卿周邦彦为辅,各部、司、衙官员近二百人的庞大使团浩浩荡荡直赴雄州,准备这就直接过去接受燕京城。

    而然在队伍经过滑州的时候,周邦彦这老湿却是偷偷摸摸脱了团,跑到了滑州城中来见黄杰,并且还带来了赵官家的一封手书。手书当中倒也无甚要紧之事,只是几句嘉勉之语,并且提了提这次之所以拿捏着金国,能用五十万贯就赎回燕京,黄杰也是与有荣焉。

    而若是一切顺利,当真能从金国手中收回燕京,定然要记黄杰的一份功劳。不过,手书中也委婉说了,在“一切顺利”之前,恐怕黄杰还是要在滑州继续呆着,没事就别乱跑了。

    看了手书,黄杰倒也没什么说,不过周老湿却是腆着脸附耳与黄杰问计,想要知道该如何去接收这燕京城,对此黄杰拍了拍脑袋,便阴笑着拟了个条陈与他,然后就等着看好戏了。

    黄杰的条陈先从滑州送去了东京,而后又从东京往北发出,在开徳府追上了使节团,而金使宋秉臣在看完了条陈之后,据说当场就喷出了一口老血,直接晕了过去。(未完待续。)

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零六章 【奖惩】() 
说起来,黄杰的条陈倒也不是什么奇葩的东西,反正大宋的君臣不论是赵官家还是老蔡京,以及王黼、高俅等人看过之后,都觉得理当如此。

    条陈中首先就阐明,此次宋金合意赎买燕京析津府,双方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自然要在交易之初将各自的要求阐明。如金国要求此次交易的五十万贯钱财,其中绢帛织物不能超过十万,铜钱也不能超过十万,金银以二十万左右适当,其余不足希望大宋以粮食、皮革、药品等物抵充,对此大宋自然是可以完全满足金国的要求。

    不过,大宋对如何从金军手中接收燕京城,也是有自己的要求。

    这首先,大宋赎买的是一座城池,可不是什么土坷垃夯成的山寨,因此首先要求燕京城在宋军接防之时城池必须是完整的。如有不妥,也列出了奖惩标准,若是接防之时燕京城的四大正门完整,城郭并无损毁之处,愿意额外提供奖金五万贯。而若是四门有损,则损一门便扣除两万贯,若是城郭有损,则一处扣除一万贯。

    此外,燕京城中既有二十六坊,则损毁奖惩为损一坊扣除一万贯,若是不损一坊则奖励五万贯。

    至于燕京城中的王宫也是一处关键所在,若有损毁则直接扣除十万贯,完好便奖励五万贯。

    还有最末,言称大宋知道燕京城中原有户籍约四万余户,百姓约有三十万人,如今既然此城受难于战火,便也不做强求。因此便以十五万为计,若是宋军接防之时,城中有足额的百姓,则奖励五万贯,但若是缺额超过一万人,便要扣除两万贯,并依此类推。

    而后更是列了详细的奖惩细则列表,从表上看去,若是全部都满足了大宋的奖励标准,那么大宋赎买燕京所要实际支付的钱财将会达到七十万贯,而若是各种条件都不满足,甚至扣除甚多的话,恐怕金国反倒还要给大宋赔钱。

    如此,宋秉臣看了之后会被气得吐血晕倒,也就说的过去了。

    当然了,这五十万、七十万还是一百万,对于大宋来说当真不算个问题,可对金国来说可就是大问题。因此宋秉臣在醒来之后,都来不及擦掉嘴角的血迹,就慌忙的去信给吴乞买,将这一情况如实汇报,而吴乞买在得到了如此消息之后,到底会是吐口水还是吐血,也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也就在使节团慢吞吞的刚走到大名府的时候,黄杰也接到了从前线御车军中传来的线报,根据御车军派出的夜不收侦查得知,这金军果然在八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燕京城搞拆迁和转移,每日里至少要往西北方向运出上百车的各种物资,以及武装迁徙数千的百姓。

    甚至,夜不收们还探知,果真金军还组织城中百姓对城墙和坊市进行破拆,当真是叫他全部都说中。

    得了这个消息之后,黄杰倒也不以为意,而是恶狠狠的随手又写了个纸条,然后就叫信使将线报和纸条火速送往东京呈与赵官家。

    在纸条上,他只是简单建议,如果金军能在今年的大年三十之前交接燕京城,大宋无妨再拿出十万贯作为奖励。

    结果,三天之后信使从东京返回来报,说赵官家接了线报和纸条后,直接就在金銮殿上笑得又是跳脚,又是冒出了眼泪花儿,而满朝的文武大臣们更是用笑声把文德殿上瓦缝里的灰尘都震落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黄杰的要求之下,韩进宝和林冲在前线也最终整合了有关燕京陷落的详细情报传递回来,让黄杰终于知道宋军两次都不能在城下站稳脚跟的燕京,为何会被金军一鼓而克。

    但说这燕京在耶律淳自立为王后,便做过大量的修葺和战备,城池可谓是固若金汤,而耶律淳也拿出燕京大内的金银大肆招兵买马。在宋军起兵北上的时候,耶律淳在城中共囤积契丹重甲骑兵一万、轻骑三万,奚族骑兵一万、杂胡以及汉军五万余人。

    而耶律淳用五万杂胡以及汉军守城,将契丹和奚族骑兵放于城外机动,所以宋军两次围城而惨遭溃败便是这支部队干的好事。

    再来说当初刘延庆瞎指挥打了败仗之后,辽军由耶律大石和萧干分领左右两路对南逃的宋军追击,而其中与御车军死磕的正是耶律大石的部队,至于萧干则率领辽军之中的契丹精锐,乘胜追击直插到了雄州城下,若非童贯向来谨慎,早将雄州弄得固若金汤,只怕还真叫萧干得逞。

    而然,童贯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又想出一个新主意,即对耶律淳周围的汉族官员进行策反,并把策反的目标锁定在耶律淳身边的近臣李处温身上。

    这李处温是拥立耶律淳的重要人物,曾任辽朝宰相之职,在燕京有很大影响。赵良嗣这厮在辽朝做官时,与李处温是莫逆之交,他自称在燕京北极庙与李处温拈香盟誓,共图灭契丹还宋。

    于是,童贯令赵良嗣致书信给李处温,重述旧情,要求李处温广结义士,作为宋军的内应,打开燕京城门,迎接宋军入城。李处温接到了赵良嗣之信,积极响应,令其子李姡б圆榛卮稹@畲ξ掠肫涞芾畲δ堋⑵渥永願'等人,分头联络义士,自备三千马甲,并筹集七千贯金钱,作为活动之资。

    后来当金军南下,耶律淳领军北上意图抗击之时,李处温曾想关闭燕京城门,将契丹兵拒之于城外,然后请宋军声援,挟持萧妃纳土归宋。

    然而有一个永清县名叫傅遵说的人,揭露说李处温曾通过易州富民赵履仁与童贯通书信,勾结宋朝为外援,意图挟持萧妃纳土归宋。萧妃得知此事,立即逮捕了李处温、李姡Ц缸印

    当时李处温称这是谣言,萧妃历数其罪恶,李处温无言以对,萧妃令其自尽,其子李姡П涣璩俅λ馈

    不久,金军突破辽军数道防线,兵分三路往析津府合围,辽将涿州留守郭药师在武清囚禁了契丹人剌使萧庆余,派团练使赵鹤寿率兵八百、骑兵五百作为先锋向宋朝投降,而后在金军包围武清之前,率领余下的万余常胜军突围而走,使得本来与析津府互为犄角的武清落入金国之手。(未完待续。)

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零七章 【燕京陷落】() 
要说郭药师和常胜军的降宋,对耶律淳而言无疑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不过在面对气势汹汹席卷而来的金国西军时,耶律淳的胆子也开始逐步的萎缩了下去。

    不得已,耶律淳只能召回耶律大石和萧干等人商讨对策,据说萧干提议坚守析津府与金军死磕,而耶律大石则认为金军虽然眼下兵锋盛极,但却善攻而不善守,不如弃守析津府向大同府战略转移,暂避其锋芒,待日后择时择地再与金军作战,也就是用空间来换时间。

    甚至耶律大石还认为,宋金结盟或许并不牢固,或能向大宋称臣纳表,求得大宋的援助,共同抵御金国南侵。

    结果据说当时萧干与耶律大石因为意见向左而闹得不欢而散,而后耶律淳采纳了耶律大石的意见,派出使者萧容、韩昉前往大宋。萧容、韩昉二人到了雄州见到了童贯,献上北辽所上的书表称,要向宋朝纳款称臣。

    可童贯认为,只纳款称臣还不够,必须纳土地才能接受。其实,纳款称臣就是纳土投降,韩昉笑说:“纳款即纳土也,虏种类杂未易图,朝廷当思两全,无贻后日之悔。”

    结果童贯将耶律淳的书表送给了赵官家,可赵官家并没有予以回应。

    而后,重头戏也就来了!

    金军巩固了武清后,又连续攻克了固安、范阳,以及析津府北面的顺州(今顺义),萧干与耶律大石各自领南北二军在燕京城外十里设营以迎击金兵,金兵抵达后未能轻进。

    这时,金军一部以三千轻骑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夜半渡过卢沟河,到达了三家店(今仍其名,在门头沟区)。第二天早晨,该部金军轻骑派出精锐细作混杂在郊民之中,顺利夺取了燕京东面的迎春门,后金军轻骑其余人马很快冲入城中大开杀戒,却被城中守备的辽军赶出,最终剩余人马死守迎春门。

    与此同时,金军西军的北军和南军两部也分别对萧干和耶律大石的守军发起攻击,并且金军又派出了一万进去继续绕行往迎春门驰援。坐守燕京城的耶律淳见势不妙,一面将守卫燕京皇城的皮室亲军全部投入,企图将迎春门的金军部队全数歼灭夺回城门,一方面也派人向萧干和耶律大石传讯,要求二人火速回援。

    这个时候的耶律淳或许并不知道,金军已经在同时向萧干和耶律大石的部队发动了进攻,不然的话他肯定不会传出这等有可能多要军心的讯息。

    但随后萧干和耶律大石做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