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宰辅韩琦身为大宋百官之首已近十年,其号召力也只有富弼勉强可及,但只要他说的话再理,就是枢密使富弼也不能轻易反驳的。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当今这个圣眷正隆的驸马虽然在楚州当地方官,但朝中还有韩琦这个义父为其延誉,其中一些关节决非一般官员所能比拟的,况且这句评论吏治的话说的可轻可重,让人无从辩驳,所以没有那个大臣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因总赵曙听了几句恭维王静辉的话后,笑着说道:“这话说的倒是不错,但正如驸马奏章中所说:本朝是不会刑上士大夫的。不过他这个来整治无良之吏的法子也太狠了些,虽然不是棍棒刀剑相加,恐怕也胜过砍头流血了!”

    原来王静辉把他整治那几个贪墨河防款项贪官的法子也写进了奏章,强烈建议英宗赵曙将其法令化,这可是杀人不见血的超级损着,当年蔡京为祸天下,虽然皇帝老子顾忌到祖宗家法没有把他送上断头台,但蔡京所作所为传遍天下,百姓闻之真是狠蔡京这样的奸臣入骨,以至于蔡京在贬黜外地的路上无论出多少钱都买不到一粒粮食来充饥,活活饿死在赴任的路上。这一“后世典故”被王静辉拿来的后果便是那几个官员生不如死的现状,英宗赵曙原本是看在王静辉的面子,把那几个官员贬到比较荒蛮的地方,不想他来上这么一手,后来赵曙听说那几个官员的惨象后,心中倒是有些后悔把他们弄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了,这一路上要吃多少苦啊,真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王静辉这么做也是考虑到大宋律法的特殊性,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因为这样做会使很多人潜意识上对他产生反感。不过这也是目前对付贪官最好的办法。他来大宋的时间也不短了,身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商人,他也明白风险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套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足以使人冒着生命危险来争取”的那套理论,杀头对于贪官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不足以阻挡他们向往金钱的脚步,但如果让他们栽一次跟头就输得家破人亡,他想这样的潜在威胁还是挺管用的。

    福宁殿中参加讨论的大臣听了英宗赵曙这句话后,联想到这个驸马的所作所为,包括他的义父宰辅韩琦在内,心中一阵恶寒。虽然这些官员对王静辉这样的做法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但心中也都对此打上了一个记号,唯一让他们放心的便是王静辉的驸马身份,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他绝不可能做到他义父韩琦那样高的位置。

    王静辉这次上的奏章,几乎全部都毫无异议的被通过,不过有两点改变:一个是试行免役法的地点除了王静辉的地盘楚州外,还有整个京畿路,这也是英宗赵曙想亲自看看免役法的效果如何所做出的一个小小的改变;第二条是王静辉最为重视的吏治变革没有被通过,没有原因便是原因,他出的主意太让英宗赵曙和众位大臣胆寒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失脚的,万一被抓住一次自己贪墨的把柄,岂不是要遗臭万年?!英宗赵曙心中虽然没有“遗臭万年”的危险,心中还是非常赞同他的想法,对于刑不上士大夫这条,他也感到不以为然,相反他被王静辉在奏章中关于贪官的危害十分认同,不过出于驾驭官员的想法,他还是举起了反对的手。

    当王静辉在楚州接到英宗赵曙的手诏的时候,看到这两点变动,心中也是哭笑不得:对于在京畿路试行免役法他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在皇帝老子的眼皮底下来试行新法,想来问题应该不大,但关于吏治方面没有通过,却使他非常的伤神。不过在颍王赵顼的信中,王静辉的这套“成本风险”理论居然在赵顼那里找到了市场,从赵顼的心中,他也看到了英宗赵曙内心的中的想法,这不禁让他大喜过望。

    看着英宗赵曙的手诏和颍王赵顼的来信,王静辉嘴里默默的念叨:“先让你们逍遥几天,等老子更厉害的时候,在来把这个方法写进大宋律法,看你们那个贪官能够受得了这种折腾!”

    王静辉既然明白了英宗赵曙和颍王赵顼这两个重要人物内心中对吏治的想法后,心情也好了许多,他相信终归有一天,他会影响这两个人把这一条让贪官遗臭万年的方法写进大宋律法当中的。王静辉最大的资本便是他的年轻,他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在大宋高层统治者的耳边时常敲打一下,老子赵曙不成就等儿子赵顼当皇帝,儿子做不成便让孙子做,总有一天王静辉相信这么一把寒光四射的刀,会架在每个贪官的头顶的。

    旁边的蜀国公主听到丈夫没头没尾的这么一句话后,看到王静辉的嘴边露出了一丝微笑,眼中透出坚定不移的神采,不禁看得有些痴了,笑着问道:“是谁让夫君这么生气啊?”

    王静辉抱着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把前因后果和娇妻说过后,蜀国公主也明白了丈夫心中所忧虑的原因,虽然贪污在大宋官吏系统中很普遍,但还没有哪个人能够靠贪污来动摇国家根本的事情出现,但蜀国公主也明白了官吏贪墨的危害有多大,照此发展下去,终究会有这样的人出现的,心中对丈夫洞若观火、深谋远虑感到自豪。

    看着蜀国公主那如画的脸庞,王静辉心想如果能够渡过大宋危机阶段,把吏治问题给解决了,并且给大宋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吏治制度来实行,那自己的“历史任务”可就算是完成了。

第99章 捷报() 
第九十七章捷报

    虽然关于吏治的建议没有被老丈人赵曙和朝廷重臣通过,但王静辉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因为眼下正有个机会来证实吏治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免役法在楚州和京畿路试行。京畿路在英宗赵曙和朝廷大佬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按照王静辉免役法的条例来计算,京畿重地所聚集的财富和人口为天下之冠,按人头来征收免役钱的数目恐怕要远远高于大宋各个地方,就算有英宗赵曙在家门口瞪大双眼盯着,王静辉也十分肯定有很多官员来钻老丈人的空子,到时候看看他的表情肯定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治平四年四月二十,楚州军州事王静辉接到了大宋皇帝赵曙的圣谕:在楚州正式实行免役法!

    王静辉虽然是免役法的发起人和策划者,但当他接到圣旨后并没有急着去实行免役法,而是对着感到楚州知州府来的楚州各级官员说道:“免役法将于一个月后实施,现在本官和各位同僚在这个月中要对楚州境内的百姓按户分出等级,希望各位同僚要实事求是的划分各县百姓乡户等级,这关系到免役法能否执行好的关键,本官将会对此严查,希望各位同僚能够认真执行圣谕中所罗列的免役法条例,莫要辜负圣上的期待!”

    王静辉知道这免役法试行成功与否,重点便在这乡户分成什么等级,等级划分是否公正。他的免役法条例几乎完全是脱胎于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在历史上这个免役法也和王安石推出的其他新法一样成为“害民”政策之一,中间虽然有些毛病,但苏轼对这个免役法感到非常便利,不过司马光一上台后便把免役法给废除了,这让所有有志于中兴大宋的人都寒了心。王静辉知道此中厉害得失,所以更加不敢马虎大意,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吏治整顿的差不多,想必这免役法应该不会变成王安石那样的下场吧?

    听了王静辉简短的开场白后,下面的各级楚州官员心中不禁有些发苦:自己摊上这样的上司不知道是不是命苦。王静辉作为他们的上司来说,除了在那几个贪污官员身上下过狠手外,对待下属还是不错的,至少他们的福利改善了许多,连京城中许多显贵家中都没有的玻璃茶具,自己的上司居然用这个来当作新年礼物送给所有的知县和县丞,这种奖励可真是大手笔。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只要能够保证把王静辉发下的任务完成,中间还有一些小利可占,不过一定要保证质量,那几个贪墨河防工程款项和收受贿赂的官员便是因为工程质量实在是有问题,而被他给处理了。

    所有的地方官员清楚了王静辉所下的政令后,便分头回到各自的地盘,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对治下百姓进行统计分出等级。中间虽然有些富户和寺庙道观前来说情,放在往日这些地方官吏也就手向上抬一抬就算了,但现在他们一想到那几个以前的同僚的下场,也不得不硬起心肠加以回绝。

    统计分级的工作在王静辉的坐镇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而此时汴都开封又来了一封信,信是颍王赵顼写得,是关于西夏终于对大宋屈服了。西夏自谅祚战死后,新皇秉常登基继位,梁太后和其弟弟梁乙埋为国相,梁氏家族终于掌握了西夏的政权。梁氏掌权后,打着为先皇报仇的旗号,从正月起就不断的派兵骚扰宋夏边境。不过陕西四路宣抚使郭逵和环庆经略安抚使蔡挺等人早就严阵以待,三月再次在大顺城下歼敌三万,俘获四万战俘、粮草和辎重无数,西夏惨败而归。

    此次战役中,各种威力巨大的火器和快速射击的巨弩真正的让党项人为之胆寒,本来和梁氏相互勾结的西夏大将都罗马尾趁机取得了军权,但此次宋夏边境战争让他大扫颜面,要不是他吸取了谅祚领兵作战失利的教训,在战败后以重兵保护他稳稳退回西夏,很难说他能够活着回去。

    由于大宋对西夏实行了严格的经济管制,粮食、布匹、茶叶、盐巴等日常生活所需都不能流进西夏,致使西夏国内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这严重的影响了梁氏政权的声誉,三月西夏再次饮恨于大顺城下的消息传来后,梁氏纵然掌控了西夏的政权,但谅祚一系的旧将部属甚至想密谋推翻梁氏政权。

    西夏夏景宗李元昊的弟弟嵬名浪遇代表毅宗谅祚皇室一系,广泛联合党项贵族不愿意依附于梁氏政权,处处和梁太后与国相作对。古往今来,权力的斗争是人与人之间最残酷的斗争,于大宋朝内斗争失败者外放钓鱼的命运相比,此时这些游牧民族中的权力斗争更是显得残酷血腥,梁太后及其梁氏家族深怕嵬名浪遇势力做大,便将嵬名浪遇徒居下治。

    初步解决了嵬名浪遇后,梁氏政权见军事行动在宋朝栽了跟头,知道一时半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聚集军事力量重整旗鼓找大宋的麻烦了,便开始无理取闹的索取岁贡。不过此时大宋大胜,连西夏的国君都给干掉了,王静辉又一句话解除了大宋妥协派最后一丝遮羞布,连文彦博都外出钓鱼了,朝中剩下的不是稳守便是高叫打到西夏去的大臣,这样的局势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同意再给西夏岁贡了。

    西夏见到大宋态度强硬,不仅岁贡没有希望,连宋夏之间的贸易更是控制的比任何时候都严格,为了平息国内的怨气,只好低声下气的上书英宗赵曙皇帝,表示称臣,希望能够重开边境椎场,发展贸易。

    颍王赵顼写给王静辉的信件很长,非常详细的叙述了西夏国内的情况,这些都是走私商人所弄到的,西夏统治者做梦也想不到,大宋朝廷统治高层明里对西夏进行严酷的经济封锁,暗中却有枢密使富弼等人亲自领导一支走私商人团伙,大肆发展边境走私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利润,除了粮食这么重要的物品不走私到西夏外,各种奢侈品等源源不断的运进西夏,换回更多的西夏物产,当然中间也有大宋军方非常关注的很多的西夏战马。与此同时,大量的细作也随着走私商队进入西夏。三月大顺城之下的再次大胜,其中便有这些化妆成走私商人的细作的贡献。而宰辅韩琦靠着这些走私商人也摇身一变,手头阔绰了许多,至少对缓解西北的军饷有很大的帮助,将士们的奖赏也是多是从此出出来。

    王静辉合上颍王赵顼的来信,心想:“西夏终于还是窝里斗起来了,那个信中的西夏党项人贵族首领嵬名浪遇,自己还有印象,历史上好像是在谅祚死后的第二年被梁太后害死在贬黜之地,没想到由于自己的到来,历史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西夏去了。

    王静辉知道历史上梁氏所把持的西夏政权时期,对大宋是非常不友好的时期,梁氏政权不仅对大宋频频发动战争,虽然对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他的那点儿骚扰还没有辽国发动进攻那样具有威胁力量,但小刀割肉,在这西北之地让大宋填进了无数的军费,严重削弱了大宋的国力,给本已陷入泥潭的大宋的财政有重重的加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据王静辉所知,梁氏政权不仅在军事上对大宋十分的不友好,时常把国内毅宗旧臣皇室系和梁太后的后系之间的矛盾引向大宋,靠与大宋的战争来缓和两派的斗争。最要命的便是梁氏政权搞的那套废除汉礼,提倡“番学”,抵制中原文化的那一套,这是王静辉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与西夏产生冲突开战的岁月里,大宋的财政会因此在军费上在原油的基础上在追加近一千万贯,占大宋年财政收入近百分之十五,而年度军费将占到财政支出的恐怖的百分之六十。这个数目在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王静辉眼中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就算是后世头号大国美国从来没有在军费军费上吝啬过,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和大宋目前的比例来说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到这巨额军费,王静辉便开始在这上面打主意了:自己再能折腾,到目前为止每年给大宋贡献的金钱加在一起也没有一千万贯,更不用说现在大宋每年的军费开支高达四千八万贯,这中间可以挖潜的余地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宝藏。

    以前对着大宋庞大军费这块蛋糕,王静辉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好在外围零敲碎打搞些“邮政系统”这样小打小闹的玩艺,不过这在他的眼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不是神仙,自己和大宋统治高层说得每一句话,都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有多少老百姓都会受影响,这使得他感到自己失去了以往的慷慨激昂,变得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对于这一千万贯临时追加的对西夏作战军费,王静辉是毫不客气的,他仔细思量了一会儿便提笔给赵顼写了一份策论。他认为与其等战争开始后向边疆输血,还不如把守边部队加强一下,使其对西夏更加强势一些。一旦战争爆发,便对来犯之敌进行最痛苦的打击,最大限度的杀伤敌国有生力量。

    在策论中,王静辉把游牧民族形容成是暴戾残忍的民族,只有以同样的残忍的手段来对抗来犯之敌,才能震慑其对中原的野心,更能解决边境问题。他又以历史为证: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在以前汉唐时期不过是为了掠夺粮食等生活物资,如果其生存环境风调雨顺,他们不会拿起战刀来入侵中原的,相比之下对待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式如主和派所言,对其进奉岁贡来避免战争;而现在大宋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辽国和西夏,他们已经不是前百年前匈奴那样的游牧民族了,他们吸收了中原的文化,并且顺利的趁中原内乱建立起了国家,此时他们入侵中原的最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财富和粮食,而是土地、是人口!

    王静辉给颍王赵顼详细的分析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不同及其特点,这方面的东西,他以前也多多少少向赵顼提起过,但他知道这份策论不光是颍王赵顼要看,英宗赵曙和朝中韩琦这类重臣也要看,所以这次写策论就是把这些东西整理起来详加解释,好让大宋的统治阶层能够明白其中两种文明之间的不同。在汉唐时期还可以达成一定的和解来换取和平,但是像现在这样辽国和西夏的状况,大宋和他们绝对没有和平而言,只剩下你死我活,即便在这一代决不出胜负,今后双方的子孙也会决出胜负,好让那些类似于文彦博这类妥协派的朝廷重臣在“辽宋太平”、“夏宋和解”的春秋大梦中醒过来。

    王静辉自信这篇策论最终能够说服英宗赵曙脱离妥协派为他编织的童话,能够现实的面对大宋与辽国和西夏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份策论中最大的诱饵便是那战争岁月每年追加的一千万贯的军费。要想把这一千万贯的军费节省下来,唯有在连续几次对外大的作战中,给予敌人最猛烈的重创,才能使其长时间的不敢再来入侵,并且对边境敌国军队的挑衅行为要严厉打击报复,这样才能赢得敌国的尊重。在王静辉的眼中,发动一次花费三千万贯的对外报复作战,能够换来十年的太平,这样的买卖是及其划算的,他相信这笔帐对已经穷疯了的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等朝廷重臣来说,是能够分得清轻重的。

    王静辉看着这篇写好策论后,心中不断的嘀咕着:“是不是有些太露骨了?这可把孔圣人的忠恕之道给丢了个一干二净啊!希望朝廷中那些专讲仁义道德的老家伙们能够开窍,不过他们看不到这份策论会更好!”他现在已经是驸马外加宝文阁学士,言行举止都可能被知谏院和御史台的老家伙们给抓到把柄,这么一份违背孔圣人治国之道的策论要是流到他们的手里,王静辉可以想象自己老丈人赵曙御案上的弹章该如开花的芝麻——节节高了。

    不过王静辉在策论中还是选择了对西夏积极防御从策略,毕竟现在大宋的财政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趁势给西夏沉重的打击固然能够让人解心头的郁闷之气,但对于国家来说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双方战争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大宋略微占优,把西夏的国主干掉,并且还捎带了西夏最精锐的部队,名声上好听,趁机把那近三十万贯的岁贡给免了,也是对于胜利者的奖赏,况且这两次冲突让宋朝也收获颇丰,击杀西夏国主谅祚后,西夏精兵失去战斗欲望尽数溃退,所遗留下来的粮食、马匹、军械等辎重无数,而第二次战争更是让大宋收获的更多,两次战争加起来,仅仅战马便足有万匹,还有几千匹受伤的战马,还有几万俘虏更是宋朝对外作战中少有的事情。

    王静辉从赵顼的信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对于粮食马匹等战利品自会有人来处理,但他可不能白白便宜了这些俘虏,便写信让赵顼通过老丈人在这些俘虏中寻找养马高手,其他的俘虏全部充当苦力,用来修正构筑宋夏边境上的城池等军事建筑,并且还建议让这些俘虏修建从延安府经河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