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物天赋系统-第1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关?陛下要出关吗?”徐晃惊诧地问道。

    “嗯,出关,去秦国。”

    徐晃更为惊诧了,堂堂的一国之君,皇帝不好好当。居然要跑到敌对的国家里去,这是去演演哪一出啊

    “陛下去秦国……恕臣冒昧,敢问陛下去秦国做什么?有什么事情,陛下尽管吩咐,臣定当竭尽全力的去做。”徐晃抱拳道。

    “可是有些事情,必须要我亲自去做。你驻守这里也已经大半年了。我问你,潼关守卫如何?”

    “守卫森严,严格控制行人进出,大半年来,臣从未见过从潼关过来过一个人影。”

    林南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看来,得另想办法进入到秦国境内才可以……”

    徐晃在此驻扎许久,加上他又是河东人,曾经在董卓帐下时。奉命围剿白波贼,对河东、左冯翊、弘农、京兆尹四地较较为熟悉,见林南愁着眉头,便问道:“陛下真的要远赴秦国吗?”

    林南点了点头,说道:“曹操投靠了秦国,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我担心曹操会反客为主,长久下去。必然会颠覆秦国,赶走马腾、马超取而代之。”

    徐晃不敢相信地说道:“秦、凉是马腾父子的故地。其势力根深蒂固,曹操从关东来,怎么可能颠覆马腾父子?”

    林南笑了笑,说道:“秦、凉虽然是马腾、马超的故地,可是马腾、马超夺下秦、凉也不过才数年,别忘记了。马腾可是因为杀死了董卓收编了他的部众才崛起的。秦、凉一带,百姓好武成风,私斗不止,凉州人更是好勇斗狠,而马腾、马超所依仗着。无非是羌人,关中的百姓都是汉人,未必都支持马腾、马超。何况,大汉天子的死,马腾难辞其咎,虽然说将矛头指向我,但是这无疑是贼喊抓贼。曹操号称乱世之奸雄,并非浪得虚名,能在我军的层层围追堵截中逃到秦国,足以彰显的他的智谋。”

    “如此,那陛下去了秦国,岂不是很危险?我军灭了魏国,曹操必然对陛下恨之入骨,马超又大败于我军,两个人对陛下都有着极大的仇恨,万一陛下被人发现了,那后果就不敢想象了。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打消入秦的念头。”徐晃担心地说道。

    “放心,我已经将风险降至最低了,天下之大,能有几个人认识我?何况马超、曹操也并不是能够见到我,我会乔装打扮一番,然后再去秦国。”

    “非去不可吗?”

    “非去不可。”

    徐晃见林南十分的执着,想想这件事如果有人能劝得住的话,林南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道:“那臣愿意随陛下一同前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不必了,人多了反而坏事,而且你驻守在这里,也十分的紧要。桃林塞被你修建成了关卡,这里是我军的边防重地,你必须肩负起责任。”

    “诺”

    桃林塞是指秦函谷关以西逶迤而至于湖水西岸的湖县故城,亦即湖县旧址之间的函谷古道,它以此间谷道两旁及其以南衡岭源、铸鼎原的桃树成林而得名。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而对于华夏国来说,十分的重要,也可以看做是秦军西进路上的第一道屏障。徐晃占领此地后,便调集工匠,在此修建关隘,就成了现在的桃林关。

    林南的愁眉依然在皱着,他知道潼关的险要,如果秦军不打算放人通行,也就是说,他就无法从此处通过。于是,他便问道:“公明,除了从这里到潼关外,还有何地可以能够进入潼关?”

    徐晃想了想,说道:“只怕唯有风陵渡一地而已,其余地方都险要异常,即使是能够攀越,想必秦军也有所防范。”

    “风陵渡?”林南默默地念道,“好,就从这里进入秦国境内,我暂且在这里休息一日,明日一早,我便带着司马懿离开这里。”

    “司马懿是谁?”徐晃问道。

    “是我”司马懿从门外走了进来,朗声回答道。

    徐晃扭头看了过去,见司马懿只是个十一岁左右的孩子,便一阵好奇,问道:“陛下带着这个孩子去秦国?”

    “什么孩子?我已经是大人了”司马懿现在最恨别人把他当孩子看了,反驳道。

    “仲达,不得对右车骑将军无礼,见到威名赫赫的徐将军。还不快点行礼?”林南斥责道。

    司马懿也自觉失礼,虽然说自己再怎么生气,也不能这样对徐晃说话,毕竟人家是名将,他什么都不是。听到林南的呵斥后,司马懿倒是毕恭毕敬地对徐晃说道:“天子门生司马懿。见过徐将军”

    徐晃听到司马懿说自己是天子门生,不禁对司马懿另眼相看,也客气地回了下礼节。

    林南对于司马懿的回答却是十分的欣赏,这一句天子门生,不仅表明了他的身份,更让他的地位一下子涨了不少。

    “仲达,你不是在屋内歇息吗,怎么跑过来了?”

    “师父,我睡不着。所以过来找师父,看看有什么要我做的没有?”司马懿回答道。

    “我唯一让你做的事情就是去睡觉,好好的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也即将离开华夏国,踏上一个新的旅程。”林南道。

    “可是我睡不着唉……”

    “那就数绵羊,从一开始慢慢数。去吧,我和徐将军还有要事商议呢。”

    “诺。那我走了。”

    等到司马懿走后,徐晃问道:“陛下,这是谁家的孩子?”

    “司马防家的二公子,司马朗的弟弟。”

    “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带着司马懿去秦国,莫非有什么用意吗?”

    “嗯。玉不琢,不成器。司马懿是一块美玉,可惜身上世家子弟气息太重,还未曾脱去稚嫩。马超十五岁为将,勇冠三军。率军二十万敢来争夺中原,如今司马懿已经十一岁了,也是该让他锻炼一番的时候。如果能成为一个国器,华夏国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徐晃听后,觉得林南对司马懿很看重,便问道:“为什么一定要去秦国?在国内不行吗?我军猛将如云,名臣良将多不胜数,在国内岂不是更好吗?”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国内日益稳定,他看到的只是平和的一面,读万卷,行万里路,他在聚贤馆的这几年里,读的是差不多了,缺少的就是对人生百态的认知。他与我们不同,我们生于乱世,可他却从未遭受过磨难,不经历磨难,就不会有高人一等的意志,你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吗?”

    徐晃点了点头,同时也皱起了眉头,他隐隐觉得林南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试探性地问道:“臣斗胆再问一句,莫非陛下是想将司马懿扔在秦国,让他自食其力?并且借机打听秦国的一些机密?”

    林南笑而不答,只说道:“我累了,先去休息了。”

    说完,林南便走出了大厅。

    徐晃一个人站在大厅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林南要做什么,甚至都猜不透林南的心思是什么。索性,他也不猜了,毕竟他不擅长揣摩人的心思,一切顺其自然便可。

    第二天。

    天色微明,林南站在一盆水的边缘,映着水中的倒影,看着自己的光头造型,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砰砰砰”

    三声敲门的声音响起,司马懿的话语也在门外响起:“师父,你起来了吗?”

    “进来吧。”

    司马懿推开了房门,一进门便傻眼了,他看到的是一个脑袋锃光瓦亮的大光头,盆沿上,还有一堆被刮掉的头发,另外还放着一堆白发。

    “师……师父……你怎么?”司马懿吃惊地问道。

    “这叫易容术,我必须要装扮一番才行。”林南说着,便映着盆里的倒影,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白发头套给套在了头上,白发蓬松,长长的披散再自己的肩膀上。

    一扭头,林南便对司马懿道:“你还认得出来我吗?”

    司马懿吓了一跳,他看的是已经老态龙钟、白发苍苍、满脸布满皱纹的糟老头子,跟那个英明神武的华夏国的开国皇帝明显不是一个人。他吃惊不已地望着林南,嘴巴都合不拢了,竟然呆在了那里。

    “发什么呆呢,还认识我吗?”

    “认……认不得了……师父现在看上去像是一个七老八十的人……”

    林南站了起来,捏着嗓子,将白色的长须贴在下巴上,弓着身子。咳嗽了几下,缓缓地道:“老夫姓唐,名亮,字一明。”

    司马懿不得不佩服林南,身形外貌、就连说话的那种苍迈沙哑的声音,都像极了一个七老八十的人。完全看不出来有一点林南的气息。

    “师父,我姓马,叫马一,是您的徒弟。您看我用不用也装扮一下?”司马懿觉得易容十分的有趣,也产生了兴趣。

    “你小孩子一个,易容什么?又没人认识你?既然连你都认不出我来了,想必别人更加认不出来了。我们走吧,去风陵渡,从那里进入秦国的境内。”林南说着。便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拐杖给拿了出来,继续弯着身子,挂上自己的包袱,牵着司马懿的手便走了出去。

    刚出门走了两步,林南和司马懿迎面就撞上了徐晃,徐晃披着一身重甲,大步流星地朝这边赶来。

    房廊下,徐晃见到司马懿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在一起。瞥了那白发苍苍的老者一眼,并未引起他的怀疑。便问道:“司马仲达,陛下呢?”

    司马懿咯咯地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徐晃怔了一下,再次打量了一下林南,吃惊地道:“陛……陛下?”

    林南站直了身体,用自己的本来的声音说道:“哈哈哈……公明也认不出我来了。那此去秦国,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陛下……臣有眼无珠,没有能认出陛下来,请陛下恕罪”

    “无妨。你备好马车,送我去风陵渡。”

    “诺”

    徐晃名人备马。他自己卸去了一身重甲,穿着便装,将林南和司马懿送至黄河岸边。

    岸边早有船只等候,艄公吹催道:“等你们多时了,还走不走啦?”

    “走,稍等片刻。”徐晃答道。

    话音一落,徐晃走到林南的身边,小声说道:“陛下此去风陵渡需要多加小心,当地有一伙山匪,极为猖獗,并州知州、镇北将军韩猛曾经数次带兵围剿均未成功。河东虽然是我华夏之地,然当地百姓却心向那伙山匪,更占住了雷首山、风陵渡等要冲,若遇到了,尽量避之。”

    “山匪?”林南对于这个消息倒是从未听过,去年的时候,他曾经命令并州刺史韩猛率军攻打河东郡,并且成功占领。至于什么山匪的事情,他却从未听韩猛奏报过,如果不是徐晃突然提起来,只怕林南还一点都不知情。

    徐晃点了点头,说道:“山匪的头目有两个,一个叫皇甫坚寿,一个朱皓,这两个人的来历我也曾经派人调查过,可惜始终没有查清,不过就冲着他们两个能把韩猛弄得焦头烂额,此二人必然不简单。陛下,我再送你一程,把你送到对岸吧?”

    “不必了,你还有公务在身,桃林关十分的重要,你快回去吧。”林南暗暗地将山匪的事情记在了心里,估摸是韩猛隐瞒不报,怕降罪于他。

    徐晃见林南如此坚决,最后只得抱拳道:“保重”

    林南牵着司马懿的手上了船,走起路来也是一番老态龙钟的样子,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沙哑和苍老起来,朝着徐晃摆手道:“回去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不会有事情的。”

    等到司马懿和林南上了船,艄公吩咐舵手开船,缓缓地便驶向了河中央,渐渐地消失在滔滔的黄河之中。

    上了船,司马懿就开始狂吐不止,没想到他竟然晕船,吐了好大一会儿,才止住,最后难受的躺在船舱里睡觉了。

    林南则盘坐在甲板上,对艄公说道:“靠岸之后,再去风陵渡,大概要多少时间?”

    艄公答道:“以您老这身体,至少要走上七八天吧,不过,要是年轻人,两天就能到。最好您老雇个马车,一天就能到风陵渡。”

    “哦,这么远啊,那还是雇个马车算了。”

    艄公笑道:“老丈,像您这样的年纪还出远门,为的是哪般啊?如今秦国和华夏国交兵,两国的关隘均不能通行,所以要去秦国,这风陵渡就是首选。您老到风陵渡。也是为了去秦国吧?”

    “呵呵,是啊,我去找我的儿子,把我的这个小徒弟托付给他,说不定我哪天两腿一蹬就没了呢。”

    艄公听后,笑了起来。

    林南和艄公聊得如此投机。便趁机询问道:“刚才我听我大侄子说,风陵渡一带有山匪啊,你们难道都不怕吗?”

    “什么山匪那是咱大汉的遗民,在别人的眼里是山匪,在我们这些人的眼里,他们就是英雄,是保卫我们的英雄。今天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我还真不愿意送你到对岸。华夏国的狗皇帝,坏透了”

    林南听了以后。心里一阵落寞,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人似乎对他恨之入骨。他不动声色,随声附和道:“对,坏透了,坏的连我出关找儿子都不让,还让我老汉绕这么一个大圈子。大兄弟,你不是华夏国的人?”

    “不是。我才懒得给那狗皇帝当百姓呢,我是……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

    林南听得出来,这艘船,并不是华夏国的,也不是秦国的,而是属于那帮山匪的,所以。他说话要小心一点。他这个时候聊得很投机,觉得应该继续聊下去,多打听一些事情,便坐在那里,和艄公天南地北的聊着。时不时的套艄公一两句话。

    大约聊了半个时辰,林南终于弄清了那帮山匪是如何来的了。

    原来,从讨伐董卓开始,群雄在洛阳周围混战一共有数次,不堪忍受战乱的洛阳百姓纷纷向别处逃窜,河内、河东、颍川、南阳、关中等地,都成为了百姓逃难的首选之地。

    一时间,河东人口激增,吃喝都成了问题,百万难民沿路乞讨,那种悲凉的场面,让人看了都会心里难受。

    可是,河东太守听闻此事,害怕这伙难民会如同昔日黄巾党一样,非但见死不救,居然派出兵马前来驱赶,借机欺压百姓,打死打伤百姓上万人。最终激起民愤,百姓公推皇甫坚寿、朱皓二人为主,皇甫坚寿、朱皓二人劝降了河东太守派来的兵将,并且游说他们一起反攻太守府。再杀掉河东太守之后,皇甫坚寿、朱皓二人打开官仓,开仓放粮,占据了河东郡城安邑。

    此后,皇甫坚寿、朱皓便带领落难的近百万洛阳百姓占据了河东郡黄河以北,涑水河以南的狭长地带,并精练士卒,自成一派。

    华夏国还未正式建国前,林南曾经派并州刺史韩猛率军攻打河东郡,韩猛来势汹汹,一路上所向披靡,只用了半个月,便攻克了安邑城,皇甫坚寿、朱皓率领残部逃入雷首山至风陵渡一带,落草为寇。

    由于皇甫坚寿、朱皓深得民心,所以百姓渐渐依附,逐渐死灰复燃,夺取了蒲坂。韩猛曾经亲自带兵围剿,皇甫坚寿、朱皓二人和韩猛玩起了游击战,韩猛大军到时,他们就躲进了雷首山,等韩猛一走,他们又出兵占领了蒲坂,反复数次,竟然把韩猛拖得一塌糊涂,加上当时临近严冬,不宜行军,所以暂时便没有了动静,一直延续到现在。

    至于皇甫坚寿和朱皓的来历,艄公也是一知半解,也并不知情,所以林南也就不再问,怕引起怀疑。

    抵达北岸后,林南给了艄公双倍的钱,从船舱里背起还在难受着的司马懿便走了。

    走了约莫两里路,林南在一块岩石上将司马懿给放了下来,用携带的水灌给司马懿喝,然后又给司马懿揉了揉胸口,这才算缓解了司马懿的眩晕。

    “师父……我真是没用,每次坐船都吐得不成样子……”司马懿道。

    “南船北马,你还小,以后坐的多了就不晕船了,把这个给吃了,这是从蓟城带来的,是张仲景炼制的丹药,有调气活血的作用。”林南从背囊中拿出了一粒药丸,塞到了司马懿的手里。

    司马懿想都没想,直接把药丸给塞进了嘴里,拿出水囊就着水一口便喝了下去。

    过了没多大会儿,司马懿的脸上渐渐恢复了正常,气色也好了很多,这才跟着林南重新上路。

    这一条道,都是山路,按照地理来划分的话,林南和司马懿应该是行走在中条山的边缘地带,道路狭窄崎岖,路上更是没有一个行人。两个人一前一后,继续向西走着。

    傍晚的时候,两个人碰到了一个骡队,骡子上驮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停靠在路边休息。林南和司马懿走了大半天的路,也都累了,决定买两匹骡子骑着。付完钱后,两个人翻身骑上了骡子,继续向前走,也轻快了许多。

    奔出十里地后,天色便黑了,两个人就停了下来,在路边升起一堆篝火,在外面露宿一晚。

    第二天的时候,天还没有亮,两个人便骑着骡子继续赶路,终于在拂晓的时候,抵达了风陵。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古城东门外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正因为风陵渡的其特殊位置,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此时的风陵渡可谓是鱼龙混杂的地方,这里既没有华夏国的势力,也没有秦国的势力,而是被一伙不知名的山匪给控制着。

    拂晓时分,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风陵渡集结了。

    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的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林南第一次来到这里,没想到兵家必争之地的风陵渡,俨然成为了一派商贾之地,两岸船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