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芷若最后总结道:“或许陛下也想得很多,但想得不够透彻。臣妾常听父亲说,谋定而后动。臣妾的理解是,若看不清楚一件事、有关联的几件事之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本质,就不要轻举妄动。有道是‘不谋势而取利者忘,先谋势而后谋利者易’,但凡大事,先占了势,陛下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陆承启听到这里,突然有种感悟,那就是自身的修养不够。一个帝王,往往要思考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不然他的皇位就不稳固。第一,要分析天下之势,百姓之势,群臣之势,自己之势等等,分析透了,才能如鱼得水,操控自如。第二,就是修养问题,能不能宁静自我,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先前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做到了家,其实功夫还不到别人的一成。
帝王之术,其实就是研究和审慎的对待任何一件小事儿和琐事,都必须以宁静致远的心境才能看透势和局。看透势和局是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前提,而一位帝王的能力无外乎就体现在对势和局的掌控。陆承启这才算是摸到了一点门槛,却还没有登堂入室。为什么曹操能让这么多手下为他卖命,刘备能集齐五虎上将?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帝王之术,御下之术。
曹操用人,凡有真正能对势见得通透之人或有其它特殊能力的人,必厚待之,凡庸俗者必远之,有真才学之人虽在敌营曹操必想尽办法掳来为操所用;赏功罚罪;量才用人;众谋士之建议凡符合或有利于势之态势,曹操一一纳言。
刘备以人格魅力,感染了其他人,因为他没有曹操这般大的势力,只有以诚待人,哪怕礼贤下士也在所不惜,这才能让别人为他卖命。两种都是帝王之术,说白了就是如何用人。只要掌握了这个,哪怕陆承启再不学无术,也不怕手底下的人糊弄他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复何求()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妻。一个贤内助,会在你失落的时候,开导你;在你事业低迷的时候,与你同共甘苦;在你彷徨的时候,为你分析当前大势,让你看得更加透彻……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有一个贤内助,起码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周芷若身在大官之家,对于权势一道,自小便耳濡目染。在这方面,肯定是要比没有接触过太多官场黑暗的陆承启强多了。这些话一说出来,不算太笨的陆承启,总算也略有心得,隐隐约约领悟了一些帝王之术。
想到此处,陆承启不由地感叹起来:“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周芷若听了,倒是微笑起来,展露了她迷人的小酒窝,说道:“陛下这般夸臣妾,臣妾可是受不住的。”
陆承启心疼地把这个心思玲珑的女人拢入怀中,仔细打量她毫无瑕疵的脸庞,暗叹自己的好运,能遇到这么好的女人。心中对那个亲自为他选妻的老皇帝更感兴趣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识人高手,才能自小便看得出这个女人,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后,一个皇帝的贤内助呢?
陆承启突然开口道:“梓童,朕不想再复官盐制度,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周芷若闻言,把头贴得更紧了,幽幽地说道:“陛下总领大权,怎么做,臣妾又如何劝得了?只是盼望陛下能思虑周全一点,别让百姓再受这么多苦难了。”
陆承启叹道:“朕知道了,梓童的苦心,朕自愧不如啊!只是盐政关乎我大顺子民的体质问题,朕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步的。哪怕都与朕为敌,只要有梓童在朕的身边,朕什么都不怕!”
女人果然是感性的动物,听得陆承启如此霸气的宣言,周芷若娇躯微颤,把头埋得更深了:“你这人。尽说些羞人的话!”
陆承启笑道:“不过梓童的话,对朕的启发还是太大了,朕现在有个想法,梓童帮朕参详参详。”
“什么想法。臣妾不过是一个女人,怎么能参与这种事情……”周芷若踌躇地说道。
陆承启笑道:“梓童相当于朕的军师,朕之子房,如何参与不得了?梓童又熟悉经商,经营皇庄有一段时日。对经济一道肯定也有心得。不如且听朕的法子,可好?”
周芷若内心挣扎了一会,小心翼翼地说道:“臣妾妄言,陛下可不能责怪?”
“绝不责怪!”
“你是皇上,可是金口玉言啊!说吧,臣妾听着。”周芷若狡黠一笑,仰起头,看着陆承启在烛光映照下的脸庞。
陆承启感觉又被这个聪明的女人摆了一道,他却心甘情愿,说道:“既然盐价降了。却因为无人运输,而导致百姓没有盐吃。那这个问题,还需从商路入手。近来官道翻修,已无先前那般难走,运输也算是便捷了。皇庄既然已经做开了这等生意,何不在运了食盐之后,再从当地贩卖些特产,运至盐场地区出售?这样一来,互通有无,则生意能做也。若有人跟风。自然再好不过。时日一久,百姓既能吃得了盐,商人又能赚得到钱,盐价估计也会升一点。何乐而不为?”
周芷若冰雪聪明,仔细一思虑,觉得这个办法倒是行得通。但她还是有些隐忧:“大顺境内,亦不甚太平,贼人多处出没,恐怕行之不易啊!”
陆承启一愣。他又没有思考到这一层,不由得叹了口气道:“看来朕真的不甚了解朕的江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周芷若笑道:“其实陛下想差了,若是让监察士沿途保护,又有哪个贼人敢抢劫?至于盐价,可大量购入,再高价卖出,以利诱之,商人自来,无需陛下操心。”
陆承启惊讶地看着周芷若,半晌才说道:“梓童,这个办法,是谁教你的?”
周芷若作无辜状:“这可是臣妾自己想出来的,既然陛下不同意食盐再次官营,那臣妾只好另想法子了。现在皇庄余钱有三百多万贯,足以购入大量粗盐,供应几个州府的百姓。若是再配合《大顺民报》的引导,盐价很快便能稳定下来。只是那些囤盐颇多的盐商,要痛苦一阵子了……”
陆承启不得不惊叹,周芷若是经商的天才,居然无师自通了经济规律。其实这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一个道理,“物以稀为贵”,数量少了,价格自然就高了。
陆承启想了想,说道:“这个法子好,那就按照这样做吧。皇庄一向是梓童打理的,朕从不过问。只需好好经营,完成朕对福利院,施药局,养济院的想法,朕就很满意了。”
周芷若少不得给陆承启戴一顶高帽,说道:“臣妾知道陛下心系百姓,果然是一代明君!”说罢,自己都觉得好笑,嘻嘻地笑了起来。
陆承启徉怒道:“好啊,连朕都敢揶揄,看朕不用家法伺候一下你!”说罢,一把将周芷若那娇躯抱起,放在了龙凤床之上,周芷若媚眼如丝,吐气如兰,说道:“陛下要用什么家法伺候臣妾呢?”
陆承启乃是一个初哥,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当即热血上涌。好在他为人谨守底线,喃喃地说道:“家法就是……”
“啊,皇上,你怎么能打臣妾那里!”周芷若惊叫出声,陆承启却嘻嘻贼笑道:“打屁股就是家法!”
周芷若嗔道:“没见过这般不正经的皇上!”陆承启却笑而不语,手却非常不老实。
好在陆承启还是守住了底线,除了不该做的,其余的都做了,美曰其名为“为将来打算”。弄得周芷若如同怨妇一般,一直眼神幽幽地看着陆承启,一时**帐暖,红鸾星动,不足为外人道也。
翌日,神清气爽的陆承启起了个大早,像避瘟神一样,用过早膳之后,便溜出了皇宫,以免那些御史台又来堵他。这些人,简直比后世的502胶水还缠人,一旦被他们缠上,除了避入垂拱殿之中,别无他法。
距上次去皇家大学已经有了些时日,皇家军校也很久没去过了,陆承启很是想看看,这两所性质截然不同的,他一手创办的学校,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这些个日子,想必军器监早就把铁轨重做了,也试验完毕了吧?那就是说,这个异时空里面第一条连通长安城到城郊的轻轨,建成了!”想到这里,陆承启就一阵激动。(。)
第一百五十六章:驰道初成()
走在平坦的官道之上,陆承启很难想象,在监察司暗报里面,其余州府的官道糜烂成什么样子。后世农村土路他也见识过,无非就是下雨天时,路面坑坑洼洼,别说开车,就是步行都难。恐怕这个异时空的官道,再差,也差不了哪里去吧?
也是这时候,陆承启才有时间思考,自己过去大半年施政的得失。也许是天生的危机感,让他迫不及待想要革除弊政。现在回想起来,效果或许是有的,可没他想象中大。历史惯性使然,让一些顽固势力异常庞大,陆承启的实力还是太小,想要正面撬动这些人的利益,还是差了点火候。就拿晋升制度、科举制度来说,哪怕他一再干涉,竭力要量才而用,可暗地里的一些潜、规则,总是让他的努力化之流水。而举子们,也是习惯性的认为,还是进士科好,其余诸科,皆不如进士科。这些观念,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规则,陆承启还没有太大的办法去解决。有光的地方,肯定有阴影,陆承启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阴影少一些。
通过思考,陆承启明白了这些时日他犯下的最大错误,那就是恣意妄为,御口亲封太多了。御口亲封是好,能拢住少量人的心。可这样的做法,置律法纲常不顾,晋升规则不顾,长久以往,非国家之福,非臣子之福。以一人喜好便大开方便之门,说出去是一段佳话,可落在有心人眼中,那便是皇帝的弱点。上有所好,下必投之,为帝者最忌。哪怕一个人再有才华,一开始只能给他一个小小的舞台,若是耐不住寂寞,那这个人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前途。
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个帝王,更是要时时自我反省。一个施政错误。可能就是关系到百万人,千万人的利益损失。也唯有先前不懂政事的陆承启,才有这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挑战顽固势力。现在回想起来。没有闹出太大的事情,那已经是非常庆幸的了。
仔细思索着以后如何用人,如何发挥手下最大的积极性,如何让这些花花心思多得没边的大臣,少一些私心为大顺办事……一件件都是非常棘手。互相又有所联系,陆承启宁愿去皇家大学研究实验,也不愿意思考这些东西。可没办法啊,江山是帝皇家的,他作为皇帝,他不用心,谁又会真正在意这花花江山?
可以说,昨天晚上周芷若的那一番话,对陆承启的影响是核、武器级别的,乃至对他的政治水平。今后的施政方针,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紧皱眉头思索着,只感觉须臾间,皇家大学便出现在眼前了。来到这里,陆承启才有踏实的感觉。政治上是事情如同雾里看花,远不如实实在在的科技知识来的真实。
再一次踏步进入宽广的皇家大学,映入眼帘的,赫然是那条铁质驰道。陆承启颇为疑惑,已经过去了好些时日,怎么还是停留在实验阶段?
他信步走上前。看到了正在认真记录的唐勋。一丝不苟,根本没有见到陆承启的到来。陆承启开口说道:“唐卿,这驰道如何了?”
除了皇帝,没人敢这般称呼唐勋的。学子们一般都是叫唐先生。同僚也只会叫唐侍郎,要是亲人则会叫他唐大郎,他在家中排行老大。
唐勋的眼睛,恋恋不舍地从宣纸上挪开,抬起头来,看到了陆承启。连忙起身施礼道:“参加陛下!”
陆承启摆了摆手,皱着眉头问道:“是不是又出什么问题了?”
唐勋笑道:“回陛下,没有任何问题!这驰道超乎想象的快,只是下坡的时候,速度太快,有些危险。”
陆承启一愣,他倒是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背负着手,问道:“可有解决方案了?”
唐勋说道:“沈大人、苏大人正在探讨一种减速的装置,或许很快便能出来了。”
“刹车系统吗?”陆承启眼前一亮,古人的智慧果然不能小觑,他都没想到这一方面,可经过实验的古人,居然已经总结出不足之处,加以改造了。
“有些学子更是异想天开,说是下坡之时,把马匹一同置于车上,速度会更快。这驰道不虞脱轨,这个办法也有可行性。只是要实现,还是颇有难度。”唐勋遗憾地说道。
这时候,陆承启才彻底被古人的脑洞给征服了,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出来,都不知道说他们啥好了。陆承启非常庆幸,是他解放了这些学子的思想,让他们不拘泥于任何先例祖制,大胆地发挥想象力,才出现这种效果。
唐勋叹道:“更有学子提出,若是把铁轨置放在路面之下,那即便是长安城中,也能通行马车了。”
闻言,陆承启已经被彻底震惊了,中国古人的聪明,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这城市有轨马车,还是十九世纪,法国人提出来的。想不到有了先决条件的中国人,比他们早了八百多年便提出了这个想法。
“还有的学子说,若是用两匹马一同拉车,能装载更大的车厢,更多的货物。”唐勋也很佩服这些学子,想到了他们都想不出的法子来。
良久,陆承启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说道:“很好,这些学子都该奖励!唐卿,这驰道是朕非常看重的,你们要好好研发它的性能。有道是,精益求精,驰道的发展,绝不局限于此,朕希望你们不要停下发展的脚步,继续向前!”
唐勋说道:“陛下所言,臣定当牢记于心。只是臣心系火炮,这驰道恐怕兼顾不来,不如陛下另选高明……”
陆承启知道他的意思,稍稍沉思了一番,说道:“也好,只要唐卿你认为哪些个学子,能胜任这驰道的研发,便把工作交与他们吧。火炮一事,确实要加紧速度研制了。虽然契丹人和咱们签订了三年互不侵犯的条约,谁知道三年后局势变成了什么样子?居安思危,忘战则必危矣!”
唐勋深以为然,其实陆承启只看到他对于器物一道的天赋,却忘了古人往往都是全才,唐勋的大局观也是很不错的。只听他说道:“陛下所言极是,除却辽国,臣以为,长白山一带的女真人,更是危险的敌人。现在他们也有些土地,与我大顺接壤。若不是辽国牵制他们大量兵力,恐怕此刻早已南下了。臣听说,女真人的悍勇,尚在契丹人之上,不得不防!”
陆承启瞪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唐勋,心道:“难道他也是穿越过来的,不然怎么会知道女真人会崛起?”
想到这,他试着出言试探道:“手机,电脑,冰箱……”
唐勋不料陆承启突然蹦出几个他听不懂的词语,愕然道:“这手鸡是何物,是用手拿着吃的鸡肉吗……”
陆承启一阵尴尬,确定了唐勋不是穿越人士,的确是靠着自身的见识,分析的天下大势。他看了看天气,说道:“时近午时,朕确实有些肚子饿了。朕从未在皇家大学里面用过饭,很想与学子们一同吃一餐。唐卿以为如何?”(。)
第一百五十七章:经验主义害死人()
唐勋下意识地说道:“陛下,不可!”
陆承启非常惊讶,奇道:“为何不可?”
唐勋吱吱唔唔了半天,陆承启才算了解了原因。原来,这时候的达官贵人,是不吃猪肉的。他们认为猪太脏,不屑于吃这“下等”的肉食,他们把羊肉奉为最好的肉食,以至于市面上,一头羊的价格,几乎是一头猪的十倍之多。且不说别的地方,以京兆府的经济水平,哪怕是寻常人家,亦能买得起猪肉,约是一斤百二十文钱。只是穷苦人家,除了逢年过节,平时谁也舍不得吃。百多文钱,足够贫苦人家好几天的伙食了。
而皇家大学里面,学子众多,不可能顿顿都有鸡鸭鹅羊肉吃,所以价格便宜,量又大的猪肉就成了皇家大学食堂里面的常客。而来皇家大学的学子们大多是贫苦人家,平时连饭都只能吃得半饱,现在一日有三餐,哪里还在意是什么肉!
猪肉在这个时候,还不能被人马接受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不知道猪需要阉割后肉食才不会有难闻的骚味,以为这是猪本身就是这般膻,这般脏,达官贵人才不愿意吃猪肉。
而唐勋的意思是,陆承启乃一国之君,怎么能吃这么下等的食物?陆承启了解之后,哈哈大笑道:“天子就不能食猪肉,哪里来的谬论,且引路,朕要亲眼看看学子们吃得如何。若是吃得不好,朕回头要拿户部是问!”
无可奈何,唐勋一边领路,一边还试图劝说道:“陛下,大学里的先生,有另外一个食堂,何不前去用膳?”
陆承启当然知道这小灶是什么意思,弄不好就是杨道奇这个老家伙弄出来的。这老家伙,先前是风光无限的宰辅,生活水平那是杠杠的。被陆承启撸下来之后,恐怕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老家伙什么东西没吃过,还能吃得下贫苦百姓的食物?自然要利用一下副校长的职权。开一个小灶了。而用的借口也很好,这是要照顾一些教书先生,免得他们不受尊重。古代,对于老师是非常尊重的,杨道奇这么做。无可厚非。
但陆承启想要真实了解皇家大学的伙食,自然就不能从那个小灶里面入手了。突击检查,永远是想要调查真相的无二法宝。
拒绝了唐勋的好意之后,陆承启才岔开话题,说道:“唐卿,刚刚你说,女真人亦是我大顺的潜在敌人,深得朕心。朕只道你于自然之道,器物一道有高深的造诣,不料这天下大势。你也看得这般通透啊!”
唐勋谦虚地说道:“只是一些书生狂言,做不得真!”
“若天下学子,都像唐卿这般,脚踏实地,认真治学,朕也就舒心多了。天下多狂生,唐卿却不是!说罢,朕倒想听听,你对天下大势的理解。”陆承启半感叹,半命令道。
唐勋已经不是第一次觉得陆承启是这样好说话的了。可伴君如伴虎。圣眷再厚,有一日也会失宠。唐勋非常懂得轻重,从来没有持才傲物,这才是最难得的秉性。
只听他细想一番。说道:“臣以为,前不久我大顺与大辽互开榷场,乃是一举两得之事。契丹人所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