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顺皇朝-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思索间,那个斥候很快就凭着手中的斥候令牌,一路畅通无阻,进入了军营之中。在王韶大帐不远处,这个斥候便翻身下马,进入了大帐之中。

    王韶极其重视情报,对于监察士和斥候,他都颁下令牌,让他们畅通无阻。如果是闲杂人等,在军营百步前就被射成刺猬了。

    王韶为了保证奇兵的性质,把大营扎在靠近幽州城的大山另一边,不得生火做饭。前几日有斥候发现了前来伐木的汉军,他们都忍住,没有动手。

    王韶通过情报的收集,知道了契丹大军极其缺乏攻城器械,他原本想就这样把汉军一网打尽,让他们无法制造攻城器械,那就无法对幽州城造成威胁了。

    但转念一想,王韶决定按兵不动,并且严加管束禁军,让他们不得惊动伐木的汉军和监督他们的契丹人,免得坏了大事。

    为什么王韶不把制造攻城器械的汉军一网打尽?原因在于:若把汉军杀光了,那剩余的契丹大军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即撤退,不再攻击幽州城;二是还是继续攻打,从其他地方调来攻城器械。

    王韶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契丹人这次好像抱着很大的决心来攻击似的,死战不退。哪怕这几日来就伤亡了上万士卒,还是一样地冲击幽州城。说明了契丹人对幽州城是志在必得的,杀了在他们眼里猪狗都不如的汉军,他们是不会觉得心痛的。大不了再花费多一点时间,从其他地方调来攻城器械罢了。

    既然如此,何必为了一支无关紧要的汉军,暴露了自己的踪迹?王韶决定忍了下来,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可突如其来的斥候,让王韶心惊胆战,生怕是敌人发现了自己的踪迹。

    不多时,斥候便进入了大营之中,对着王韶施了军礼,说道:“禀告统领,我小队探得消息,契丹连日攻城不下,士卒多有怨气。士气不高,且对外防范不算严密。”

    听到斥候说完,王韶才觉得心中大石落地。此刻的他,远远没有历史上那般运筹帷幄,自然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概。

    王韶问道:“你们小队的其他人呢,有没有被敌人发现?”

    斥候答道:“小队的其他人,正在暗中监视着契丹大军,不敢靠得太近。契丹大军的斥候出没并不密集,而且活动范围也不远。我们都是步行抵进,不敢惊动敌军。”

    王韶赞叹他们斥候工作做得好,又详详细细地问了一遍契丹大营的状况,才把他放走,心中又开始盘算了:“攻击他们攻城器械肯定不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偷袭什么能让契丹大军大败而归?”、

    王韶在中军大帐之中踱着步子,细细思索得来的情报:“契丹人向来不带补给,大多数是自备军食。但不敢靠得太近的前提下,很难发现他们每个人到底带了多少天的口粮。再加上他们的牝马多,喝马奶亦能补充体力。这一点倒是挺值得学习的,只是大顺牝马不多……唉,想找出契丹大军的破绽还真难。唯有在他们口粮不读的情况下,夜袭偷营才能逼退他们。只是如何知道他们缺粮了,他们没有了口粮,肯定会第一时间班师回军,想要偷营也来不及啊!”

    王韶有心在路上设伏,却见幽州城前面的地势乃是一片草原,无险可守。一支多达万人的人马,如何埋伏?被人包饺子还差不多!

    一筹莫展的王韶,急躁了起来。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沉得住气,不能冲动。慢慢才平静下来,心道:“还是静观其变吧,契丹大军没粮之前,肯定会有预兆的。”

    此刻,契丹军营之中,也是气氛沉闷。久攻不下,对士气的影响是最大的。不是契丹族的士卒还好,契丹族的士兵们开始发牢骚了:“为什么不让汉军去攻城,让我们高贵的契丹人去填命?”

    “就是啊,我们契丹人的命比他们值钱多了……”

    “嘘,噤声,有将军过来了……”

    这时候,一个将领模样的从帐营里面走出来,喝道:“你们在这里嘀咕什么,还不去巡逻?”

    这些巡逻的契丹士卒,不敢再多说,拿起马刀,迈着o形腿,往军营深处走去。那军官骂骂咧咧,一路骂一边向契丹中军大帐走去。而这时,契丹中军大帐之中,已经聚集不少将领,大家都惴惴不安地等着耶律重元的怒火。

    而萧峰在一旁冷眼观看,嘴里几不可闻地哼了一声,没有多说。

    将领到齐之后,坐在白虎椅上面的耶律重元重重地哼了一声,怒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仗,啊?连这么小的一座城池都攻不下来,还说自己是天下最强的军队?我们带来的粮食,最多只能吃四十天,现在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如果十日之内破不了城,肯定要撤军了。到时候,你叫我这个皇太叔的脸面,往哪里搁?”

    这里面几乎都是他的直系部队的将领,闻言脸上皆有惭愧的表情。这时候,一个将领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军只擅长野战,何不诱敌出城,与之决战?”

    耶律重元怒道:“人家连城门都封死了,如何诱敌出城?”原来今日撞击城门的士卒回报,说城门里面堆满了沙袋和石块,从外面打开几乎没什么可能,耶律重元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才火冒三丈。

    那个将领说道:“我们诈败几次,表现得没什么战斗力了,不就行了?”

    另一个将领不屑地说道:“这般还不如写信射进城去劝降,简直是异想天开。”

    听了这句话,耶律重元眼前一亮:“劝降?好主意!怎么之前就没人想得到?”

    说话的将领一愣,苦笑道:“之前不是没人劝降过,只是那些汉人根本就不理睬。我们对待汉人如同猪狗一般,人家哪里肯降?”

第八十一章:劝降不成反被辱() 
耶律重元摆了摆手,说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这里面有哪个会说汉话?”

    众将领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耶律重元也知道,他们是正宗的契丹人,不会说汉话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耶律重元不知道的是,就算会说汉话,所有人都不想去做劝降的那个出头鸟,说不得被人家砍了头,没理由自己去送死。

    没办法,左选右选,选中了一个随军文书。这随军文书原是汉人,但自小便在辽国长大。算是在辽国里面很有学识的人了,精通契丹话和契丹文字,还会一些汉话和汉字。

    耶律重元亲笔写了一封劝降的书信,让随军文书翻译成汉字,便让他带着劝降的书信去幽州城了。随军文书原本不想去的,但以契丹人对待汉人的做法,由不得他不去。弯弯的马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不去也得去了。

    去了或许还有一丝生机,不去的话那肯定就死翘翘了。不是所有的人面对锋利而冰冷的马刀,都有反抗的力气的。

    随军文书吓破了胆,差点尿了裤子。战战兢兢地在契丹骑兵的护送下,打着一面上书“使”字的小旗,在契丹骑兵的推搡下,哭丧着脸,逼着走到护城河边。

    黑暗的夜色,也被篝火点亮了,虽然幽州城里还是一片漆黑,但城墙边上却是插了不少火把,把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刚到护城河边,几支箭镞就射了过来,吓得随军文书软倒在地,起不来了。这些箭镞是在警告他们,不要向前走了,要是再走一步,恐怕就真的射人了。

    契丹骑兵说道:“你自己过去,我们就送到这了。【 】”他们也害怕守城边军不讲理,见到人马就是一支弩箭射过来。绞盘床弩的威力,就算是在四百步外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只是在两百步以后,准头就没有了。

    随军文书好不容易在站起身来,摸了半天,才在身旁摸到那面写着“使”字的小旗,狼狈地爬起来后,大声说道:“城墙上的兄弟,我是汉人,有话想对你们的州牧说!”

    朱大光也是目不识丁的人,黑暗中他也看到了随军文书那般狼狈的模样,不像是士卒,倒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朱大光皱着眉头,问道:“他手上拿着的旗子,写的是什么东西?”

    唤来自己这边的随军文书,一个精精瘦瘦的老秀才,姓李,原是落第秀才,混不下去了,才到边军找口饭吃。李老秀才一看,笑道:“那是一个‘使’字,料想是契丹人派出的使者。”朱大光这才得知对方是来使。朱大光也是知道战场规矩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皱眉道:“让他一个人过来!”

    契丹的随军文书摇曳着小旗,摇摇晃晃地通过护城河上填土堆成的小道,好几次都差点掉下河去。他收敛了心神,慢慢地挪过去,才算是通过了护城河。

    而瓮城城墙上面的士卒,严防着他去解开吊桥,如果他敢走近一步,恐怕就是被万箭穿心的下场。好在随军文书也没这么大的胆子,他就是来到幽州城下,都付出了极大的勇气。

    一步步地走到瓮城下面,他鼓足中气,喊道:“我军皇太叔,有一封信,想要交给你们的州牧,还望接收!”

    朱大光也不想把他放入城内,毕竟是非常时期。他想了一下,派人去请刘源昌,让他做主。

    幽州州牧刘源昌也没入睡,这些时日以来,心忧战事的他,根本睡不好,吃不香。此刻他躺在床上,忽闻侍卫来报,有敌军使者,想要见他。

    刘源昌疑惑了一下,生怕这是敌人的离间计。史书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记载,派出使者,送出书信,却从中暗中用离间计,诱使君王杀掉大臣。最有名的,莫过于秦末时期,陈平用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最后项羽惨败乌江,最大的原因在这里。

    刘源昌虽然不谙军事,却也知道离间计的可怕。毕竟在官场上面混的人,不会这么容易就中计的。他的眼珠子转了一下,说道:“本官有些不适,需要静养,让朱游击自行断决。”

    朱大光得了回报,也不敢做主,让人把书信用吊篮吊上来之后,拆开一看,顿时笑了。别说那些弯弯曲曲的契丹文字,就是斗大的汉字,他朱大光也不认识一箩筐。

    叫边军的随军文书李老秀才看了,才知道原来是一封劝降信,无非是讲什么不投降的话,破城之后,鸡狗不留。另外还说,如果刘源昌率军投降的话,就让他做北面林牙承旨,掌文翰之事云云。

    听过李老秀才的念劝降书信,见那个契丹的随军文书还没走,朱大光不屑地笑了笑,顺手把劝降信就撕掉了,纸片随风而飞,落在火把上,爆出更耀眼的火花。

    朱大光对着城下的随军文书嘲笑道:“如果契丹皇太叔这般厉害,我朱大光不才,倒是要看看他有几分本事?尽可使将出来,我朱大光率领五万边军,便在幽州城里面等着他!”听了这话,还未睡觉的边军都大笑起来,这一笑不要紧,弄得更多的边军也跟着笑了起来。原来笑声真的会传染的,笑完之后,刚刚睡醒的边军还问旁边的同袍笑些什么,结果人人都说不知道……

    随军文书看见他们根本就不把劝降当回事,自己也没有决断权,就这么被狠狠地奚落羞辱了一番,不敢再逗留。赶紧拿着那面小旗,带着满脸的羞容,头也不敢回地往远处契丹军营跑去。

    回到军营,向耶律重元禀报了此事,耶律重元闻讯后,一时间又羞又恼,怒骂道:“好狂妄的顺狗,真以为我奈你不何?”

    耶律涅鲁古在一旁看了,却把耶律重元的亲兵、随军文书等人都挥退之后,说道:“父亲,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我们部族的精兵都在这里,这几日以来,已经伤亡了上万儿郎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部族就没有能打战的勇士了。我们士卒的命精贵,汉人的命如同猪狗,怎么能让我们的士卒这般和猪狗不如的汉人拼命?这汉人守城厉害,我们还是另外想法子,诱使他们出来野战,我们才能一战而胜。”

    耶律重元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被羞辱了一番,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原本也不打算劝降奏效,只不过想用离间计,把刘源昌逼到绝境,从而让幽州城边军内讧,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只可惜刘源昌实在太过于聪明,没有中计,耶律重元才显得气急败坏。他的用计水平,还停留在原始时代,哪里梦的过在官场里面打滚了十余年的刘源昌?从他决定开始用离间计的时候,他已经注定是被羞辱的了。

第八十二章:另生计谋() 
耶律重元不甘心失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想了一下,问道:“如果诱使顺狗出战,又该怎么用兵?”他此刻也算是放下了皇太叔的架子,对自己的儿子问起计谋来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儿子也是草包一个,只是比他这个大草包好一点点而已。毕竟耶律涅鲁古有一身武力,也上过战场,懂得基本的军队调动。耶律重元生来高贵,不曾提动过刀枪,自然对战阵之事,不甚了了,不然也不会攻击幽州城这么久,也毫无建树了。

    耶律涅鲁古说道:“只需……如此如此,便能骗过敌军,以为我军……到时候我军……便能把顺狗一网打尽了……”

    耶律重元拍掌大笑道:“如此,就不怕顺狗们不上当了!好计谋,好计谋,我儿果然不凡!”

    耶律涅鲁古得意洋洋地说道:“父亲过奖了,此计我已经思索了良久,觉得颇为可行。只是要演这场戏,可要见点血才能逼真啊!”

    耶律重元冷笑道:“若能破城,别说见点血,就算再大的代价也可以!为父不想回到上都后,被那些无耻小人讥笑我无能,幽州城,我是志在必得的!”

    两人再暗中合计一番,把详细计策都制定下来后,耶律涅鲁古才志得意满地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他前脚刚进营帐,一个人影就闪了进来,献媚地说道:“大将军,末将说得不错吧,此计绝对可行!”

    耶律涅鲁古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的计策不错,让我在父亲面前大大地露了一番脸。如此一来,我的弟弟们,可就没什么机会了,部族肯定落在我的掌中!到时候事成,你就是我现在的位置!”

    那人闻言,笑得更是谄媚,说道:“既然如此,末将就出去了!”语毕,那人很快地出了营帐。【 】他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道暗中有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从耶律涅鲁古自中军营帐出来后,这双眼睛就没离开过耶律涅鲁古的行踪。

    死伤狼藉的战场上,夜晚显得那样凄惨。偶尔一声狼嚎,好似身处狼群之中。让没经历过战场的人,听了凄惨的狼嚎声,配合城下仍未死透的伤兵**声,忍不住全身鸡皮疙瘩竖起。

    好在双方都不曾派出奇兵夜袭,毕竟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夜盲症患者,夜袭的难度可想而知。

    守城的边军已经换了一拨,这是朱大光经过实践得出来的经验。先前的边军经过一日的战斗,哪怕隔一段时间才放一箭,手臂在明天也会抬不起来。更何况箭羽没曾停过的情况下,边军们已经是体力透支的了。就算第二日再勉力而战,也讨不了好去,恐怕还有失陷之虞。因此,在夜间派上预备队,是很必要的。

    守城的边军,倚城而眠,尽情享受难得一时的平静。他们知道,若不休息好,明日倒下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一夜无事。

    翌日,天刚刚亮,残月还悬挂在天边的时候,负责瞭望的视力极好的守城边军士卒,突然发现,敌军军营好像乱起来了。他不敢怠慢,赶紧敲起了铜锣。

    听到铜锣声的守城边军,立即醒了过来。他们全都是披甲而眠,翻身而起之时,已经习惯性地把武器捉在了手里。

    边军起身之后,眼尖的发现了敌营里面的不妥,好像打起来了,还有不少人被杀。朱大光闻讯赶到,趴在城头上,也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大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契丹人在搞些什么鬼?难道是援军到了?不可能啊,未曾听说有什么援军啊……”

    这时候,他亲兵突然看到,那些契丹人好像在争抢什么一样,但他目力不是很好,勉强看到一个大概,说道:“将军,他们是不是在抢东西?”

    这一句原本是无心之说,却提醒了朱大光。朱大光心中闪过一个念头:“难道……”

    而这时候,契丹军营里面人心惶惶,原来天未亮之时,契丹军营里面就传出一个消息,那就军粮不够了。原本契丹军队并不需要另行补给粮草的,都是自备军食。但马匹的草料,却不是他们能自备的了。幽州虽然也一个养马场,但牧草并不丰盛。再加上农户开垦农田,已经把草原破坏得七七八八了,原本草地上那层薄薄的土壤被翻开后,很快就丧失了肥力,变成了一块沙地。

    这些年来,加上边军的屯边政策,草原更是被破坏得严重,幽州城外已经没有什么草地了。所以契丹大军的马匹,没有了丰盛的牧草来源,也变得无精打采,连爆发力都下降了一个档次。

    而耶律洪基当上皇帝之后,稍稍改善了对汉人的关系,也学习了很多汉人的礼仪,连军粮都开始由后勤供给一部分。虽然每个契丹骑兵也都自备军食,但毕竟越来越少。

    这不,听闻军粮不济,登时有兵痞开始闹事了。特别是西北部诸族,本来他们的部族就叛服无常,屡启边衅,渐渐成为了辽国的心腹之患。再加上征兵制对西北部诸族来说,是一个苦差事,漫长的行军道路,恶劣的边地环境,打胜仗了还没多少好处。西北诸部已苦于烦重的兵徭杂役,不时有反叛出现。

    这时候听闻连军粮都没了,他们立即就不干了,开始在营帐里面闹起事来。对于汉军的军粮,他们早已经垂涎已久,此刻有了借口,那更是肆无忌惮,冲到汉军军营里面就是一通乱抢。

    汉军里面,也有血性之人,哪里看得过去?双方一言不合,立即动起手来。开始还是拳打脚踢,后面渐渐发展到刀枪加身。不时有士卒倒在抢粮的道路上,连渤海、奚、室韦、斡亦剌特、巴尔浑等部族的士卒,也加入到抢粮的行列之中。发展到后来,先前的矛盾再次被激发,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吃得最好的契丹士卒。契丹士卒也不是吃素的,登时闹出了人命。

    这一下,算是捅了马蜂窝了,西北诸族的士卒自小生活在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