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顺皇朝-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搁了。

    不多时,五圈已经跑完了,最后一名是由三人同时到达的,陆承启也不去惩罚他们了。从内侍手中接过皮鞭,在空中用力一抖,便是一声脆响,同时喝道:“站起来,谁要是敢躺下去的,朕的鞭子绝不容情!”

    那些倒在地上的军官,哪里敢不听,立即一个翻身,站了起来。陆承启喝道:“由高到矮,排成五列,给你们一盏茶时间,快!”

    那些军官哪里见过这等命令,可陆承启的命令,谁敢违抗,不多时,队列已经排好。陆承启才说道:“记住你们的位置,狄教习会不定时吹哨集合。如果半刻钟仍未到,每人跑十圈。听懂了吗?”

    “听懂了!”

    陆承启环顾了一下四周,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朕现在就给你们说说,你们这一年的任务。”

    那些军官听说要在这军校里面呆一年,都忍不住咽了咽唾沫,但不敢打断陆承启的说话,只听见陆承启继续说道:“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有砖木材料,你们要自己建房子。房子建好后,你们的训练才开始。你们的课程,是由朕亲自拟定的。白天是队列行进,体力训练,突击动作练习,武器操练,骑术、箭术练习;晚上是认字,战术学习,地图作业,后勤保障……”

    那些军官瞪大了眼睛,他们没有上过私塾,一个个都是大老粗,一箩筐的字都不认识一个,哪里见过这样的要求?陆承启说道:“其中,前面那些,是你们回到军队,必须给朕按方抓药,训练全军的。而后面,是朕最为看重的,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将军,朕也不需要。如果学不会,朕就送你回家,不必在军队里面呆着。朕不怕老实告诉你们,不管是军官也好,小卒也罢,都要给朕识字,若一年后,你们仍然不识字,就一个个都给朕回家吧!”

    说到这,陆承启把一个小本子递给了狄青,说道:“狄将军,麻烦你要找些识字先生来教他们了。这个是朕的训练计划,必须严格执行。朕对这皇家军校可是抱有很大希冀的,军队能不能就此改革,就看你教得好不好了!”

    狄青听到这,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哪怕老臣还有一口气在,就肯定会完成这个任务的!”

    陆承启笑道:“也不可太过于拼命,你是总教习,手下是需要一点的。只要你开口,兵部的人,你随便调遣。你可是朕的瑰宝,朕可不许你就这么倒在这里了,朕还需要你带出更多的合格军官来!”

    狄青感动得老涕纵横,说道:“陛下知遇之恩,老臣唯死相报!”

    陆承启最见不得这个,连忙逃开了,说道:“狄将军,你就好好练兵吧,朕等你的好消息!走,我们回宫!”

    刚刚回到垂拱殿,内阁就递上刚刚呈上来的急报,陆承启一看,喃喃地说道:“工部刚刚发生了爆炸,怎么回事?他们不是在为春节制造烟火吗,怎么会爆炸了?难道……”

    陆承启说道:“来人,摆驾工部衙门!”

    长安大街上,围观百姓已经挤满了,好在监察司得力,保证了工部不受冲击。陆承启才得以进入工部衙门,看着刚刚被火烧过的残垣断壁,和一群黑不溜秋的工部官员,陆承启皱了皱眉,说道:“这是怎么回事?黄锡时,你过来给朕说说!”

    工部尚书黄锡时是一个老头子,已经在工部呆了三十多年了,是两朝元老,陆承启平时也算是尊重他的,没想到居然会弄出这种事情来。

    黄锡时苦笑道:“陛下,这是唐侍郎弄得事,他自己也差点受了伤……”

    这时,一个被熏得堪比包公的人跪倒在地,说道:“罪臣唐勋,惊扰陛下,罪该万死!”

    陆承启瞅了几眼被毁掉的工部衙门,皱眉道:“不仅起了火,还有爆炸的痕迹,唐勋啊,你给朕说说,你这是要干嘛?”

    唐勋头伏得更低了,说道:“罪臣只是想找到一种更绚丽的烟火,好为陛下祈福的,没想到却发生了爆炸……”

    陆承启眼前一亮,说道:“你是说,你在造烟花吗?”

    唐勋说道:“回陛下,罪臣的确是在造烟火。”

    陆承启命令左右:“立即封锁周围,无关人等,一律不许放进来。非工部官员,立即退出工部衙门,若有人靠近,给朕拿下大狱!”

    监察司立即执行了这个任务,陆承启才放心地走进了刚刚被毁的房间,却被黄锡时死死拉住,哀求道:“皇上,不可,里面危险!”

第二十九章:惊世发明() 
陆承启也知道,这黑、火药极不稳定,一点点火星都可以引起剧烈爆炸。虽然威力比黄色火药小得多,但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件大杀器了。陆承启是死过一次的人,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自然不会轻易涉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

    陆承启沉吟了一会,问道:“唐卿,你们制造烟火之时,所用的是何种材料,给朕说说。”

    唐勋低着头,说道:“启禀陛下,罪臣发现,用硫磺、硝石、木炭混制而成,烟火会更加绚烂。只是不知道是个工匠,放错了比例,恰好又有点火星落地,才引起了爆炸……”

    陆承启突然哈哈大笑:“唐卿,你做得没错,做得很好!”

    唐勋愕然,抬起了头,呆呆地说道:“啊,没做错?……”

    这时候,情报头子许景淳匆匆从工部衙门走出来,附在陆承启耳边上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刚刚得知,爆炸让三名工匠尸骨无存,十五人受伤。好在烟火已经搬离工部,不然会引起更大的爆炸。”

    陆承启心下微叹,火药的发现,总会让不幸产生,但没有火药,或许会有更多的不幸产生。他下令道:“因公殉职的工匠,由户部出钱银,妥善安排其家人今后生活。工匠后人,要安排他们就学。受伤工匠,令御医为其救治,不得怠慢。”

    唐勋听了,心中暗道:“我虽然不怎么了解朝堂之事,但也曾听闻皇上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昏君,怎么今日一见,却如此体贴民心?”心中虽有疑问,但也不敢表现出来。

    等到监察士已经把工部衙门里面的危险排除之后,陆承启才在黄锡时和唐勋的带领下,进入了爆炸后一片狼藉的工部衙门。

    陆承启站在断壁残垣之外,说道:“黄卿,唐卿,你们了解刚刚所说的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吗?”

    黄锡时和唐勋面面相觑,说道:“回陛下,微臣了解不多,只知道用其制作烟火,的确能让烟火飞得更高,若再加入一些铁粉、铝粉,就会变得更加绚烂多彩。只是,那些工匠配放不当,才导致爆炸,惊动陛下,实在罪该万死!”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你们没有罪,反而对朝廷,对百姓大大有功!”

    黄锡时一惊,以为陆承启在说反话,吓得浑身簌簌发抖。倒是唐勋没见过朝廷风浪,显得一阵愕然。

    陆承启接着说道:“你们想想,这种程度的硫磺、硝石、木炭,便能把工部衙门炸成这样,若再加多点,哪怕再坚硬的城池,还不是轻轻松松破开?”

    唐勋听了这句话,再迟钝的政治嗅觉也明白了过来,吓得差点软倒在地,嘴里念叨着:“罪臣万死不足惜啊!”

    陆承启也被他们的反应吓到了,不解地说道:“这是好事,你们为何这般?”他也是聪明之极的人,转换身份一想,便知道他们的顾虑,笑道:“你们不用担心,那些四条腿的夷蛮,连冶铁技术都不怎么样,哪里学得到这些?朕命令监察司在工部衙门外面设置警戒线,就是为了这个大秘密。”

    听了陆承启这句话,黄锡时和唐勋才稍微镇定下来,陆承启接着说道:“你们不但没有过,反而大大有功。这东西,朕把它称之为火药,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也不为过!”

    黄锡时和唐勋听不懂陆承启话中的“世界”、“发明”等词是什么意思,但通过陆承启高兴的表情和激动的话语,他们就明白了,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认认真真听陆承启说的话。

    “这种火药,用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中原人为什么打不过草原人?皆因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从小就生长在马背上。一个骑兵,比十个步兵都要强。那些草原人,人口虽然不多,但全民皆兵,我中原人实在难打。前朝能维持武运,皆因他们也是草原人出身,未曾忘本。汉朝时期,虽倾国之力,打败了匈奴,却也元气大伤,耗完了文景留下的物质,国运急转直下。”

    黄锡时和唐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皆不约而同地叹息了一声。这时候,陆承启的话音一转:“但现在,有了火药,这个差距,将不复存在了!”

    黄锡时不由地问道:“陛下为何如此笃定?”

    陆承启心道:“能不笃定吗,好歹我也比你们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

    但他还是慢慢地说道:“我们可以把火药装在一个铁罐子里,外面加一条引燃火绳,便可以大量杀伤敌人!这只是很简单的用法,接下来,我们还可以铸炮!”

    黄锡时和唐勋同时说道:“铸炮?”

    “没错!拿文房四宝来。”

    陆承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了原始火炮的雏形。前世他在博物馆看到过被明朝人称之为弗郎机炮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也看过红夷大炮,乃是前装重型滑膛炮。他把两种火炮和炮弹都画了出来,可是他的画工不怎样,画得似是而非。

    唐勋疑惑地问道:“陛下,这是什么?”

    陆承启说道:“这就是火炮了,朕把它称为战争之神!”

    黄锡时不解地问道:“这炮也没有锋刃,如何杀敌?”

    陆承启笑道:“这是炮身,把炮弹装进去,也就是把火药装进去,点燃用炮管打出去,便能杀敌了!”

    唐勋苦思冥想了一会,突然眼睛一亮:“皇上,微臣知道,有一种武器很像!”他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不多时,拿来一个龙头铁管的武器,陆承启疑惑地问道:“这是?”

    唐勋说道:“这是连射火箭,陛下请看,这是火箭,连射火箭能把三根火箭一同发射,能射出三百步外。”

    陆承启明白了火箭的原理,就是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弓弦的弹力,混合动力的武器。虽然外形与火炮有些类似,但原理相去甚远。原始的前装滑膛炮是将黑、火药用一根棒头从炮口塞到大炮底膛,在将一颗生铁铸的实心炮弹从炮口塞进去,直到炮弹和火药紧密接触到为止,从火门上导火线;导火线和火药接触;发射时点燃导火线;,引爆火药,炮弹在高压火药气体推动下飞出去。实心炮弹因为重量的缘故,会打得比较远,而葡萄弹、链弹则比较近。毕竟这是黑、火药,不及黄火药是正常的。陆承启估算,以历史上红夷大炮的记载,实心弹能打出几里外,算是威慑力很大的武器了。若是造出的弗郎机炮能把实心弹打出二里地,就很不错了。

    陆承启详详细细地把火炮、枪械的尺寸,对铁的质量必须是精钢,炮管必须没有缝隙,没有气泡等要求告诉了唐勋,鼓励他尽早造出火炮,工匠任他调遣。

    同时,陆承启让许景淳从民间征集能工巧匠,许以高薪,因为他的野心不仅仅要有火炮,火枪才是陆承启的目的!

    骑兵是冷兵器时期,威力最大的。别不信历史书上写的,几千骑兵就能冲散几万步兵。你试试看,几千骑兵一起对着你冲锋,那重量加速度,就算是十万步兵也能能冲散了。骑兵,就是冷兵器时期的坦克,这也是为什么草原人的战斗力远远比中原人厉害的缘故,步兵为主的中原人,肯定在战略上是处于防守的。而骑兵为主的草原人,自然是进攻方。

    但黑、火药的出现,火炮的出现,射程远的火枪出现后,骑兵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坦克的出现。到那时候,就是中原民族的科技胜利,草原骑兵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十章:赚钱有方() 
陆承启乐滋滋地从工部衙门回来,心里对那些凶残的游牧民族也没那么畏惧了。毕竟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力量足以把先天的劣势抵消掉。黑、火药的产生,只要保护好,肯定能打败游牧民族的。

    不过,回到垂拱殿的陆承启,突然间想起,在历史中的宋朝,科技也很发达,武器的精良不是那些游牧民族所能比拟的,可到了最后,还是输掉了国运之战,导致靖康之耻。这里面固然是有幽云十六州的因素,但更多的缘故,陆承启认为,不外乎军队缺少锻炼有关系。

    一支铁血军队,就应该是职业军人,他们有着高超的军事技巧,娴熟的战术动作,严格的纪律,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信仰,有保家卫国的信念。可纵观历史,除了近代军队外,就是明代戚家军有着类似的训练方法和信仰,因为戚家军的兵,本身就是饱受倭寇蹂躏的贫苦农民。

    有着开阔眼界的陆承启知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铁血起来,必须从上而下进行思想洗脑。宋代没这么做,所以文人误国;明代没这么做,文人还是让庞大的帝国坍塌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冲突了,拿明代举例,张居正改革之前,明代税收折合纹银还不到五百万两,连南宋都比不上。是国家真的穷吗?不是,李自成打入河南后,攻入福王府,抄了福王朱常洵的家,搜刮出来的财富,居然是国库的四倍多!而张居正改革之后,各种税物折合,才有千万两白银。但这一条鞭法,在张居正死后,很快就被既得利益集团给联手推翻了。明朝也是从那时候起,再无中兴可能。

    而明室覆灭之际,占领北京的大顺军从明朝官员府中搜出来的白银总数,竟然高达六七千万两。再加上其他各地的窖藏,学者估算,明末的民间窖藏白银至少有二亿多两。

    这一大笔以亿两计算的白银,平日就静静地躲在贪官与富豪的地窖里沉睡。而当时整个明王朝所有的白银存量——包括从唐宋元时期积累下来的白银、明代生产的白银以及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加起来也才7。5亿两左右。这7。5亿两白银,大量被铸成银器、银饰,大量流入中亚,成为明朝货币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这部分白银货币还不是全部进入市场流通,还有很大比例被人们窖藏起来,退出了流通领域,人们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导致明末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用当时人的说法,叫做“银力已竭”。

    这真的是国家没钱了吗?不是!是富商、贪官、士绅等把农民的银子都藏起来了!虽然藏富于民,但国家没钱,没能力组织军队,没能力处理灾情,明代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内忧外患,含恨而亡。

    这事情的根源当然在于朱重八,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是乞丐出身,当上皇帝后爱惜民力,痛恨贪官。他制定低税收,官员俸禄刚好够吃,原本是极好的。但他错误的制定了藩王制度,成了明朝的一大毒瘤。低税收在打仗的时候,连钱都没有;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就数明代贪官最多,这里面要背负最大责任的,就是朱元璋。他的眼光局限性,埋下了明亡的根本。

    以史为鉴,虽然这是异时空的历史,陆承启还是要借鉴的,他绝不能让历史重演。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振兴经济。

    前些时日的征收商税,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但这还不够,陆承启觉得还需要再添一把火。而这把火,怎么样才烧得起来?

    有着超越古人千年眼光的陆承启,自然有办法,既能激起民族血性,也能顺带赚钱,还能抑制赌博。历史上宋朝人是很喜欢赌博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好赌。而在这个异时空里面,想必也是一样的。既然如此,堵不如疏,还不如让赌博合法化。而合法化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彩票。彩票之中,能让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足彩。

    足球,是一项风靡全球的竞技比赛,既然它的存在,肯定有它独特的魅力。陆承启早有计划,要让这个时代的足球,也就是蹴鞠,能够成为大顺子民的一项日常娱乐。

    陆承启把自己对现代足球的规则,足球的规格要求,场地的要求,足彩的印制发售,赔率的多少都写在了纸上,然后唤来了内阁首辅徐崇光。

    陆承启把写好的发展蹴鞠的计划递给徐崇光,徐崇光仔细看完之后,立即明白了陆承启的意思,就是想把蹴鞠发展成一项填充国库的经济项目。但这个想法实在太超前,徐崇光也一时间接受不了,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这蹴鞠真的能充实国库?”

    陆承启心道:“你是没见过足球的魅力,那铺天盖地的广告赞助,发售足彩的收入,观球入场费的收入,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哪一项不是巨大的收入?”

    不过,他还是细心地解释:“朕知道,一时间你们都有点接受不了,但朕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了。经济是国家命脉,朕不能让它枯竭了。蹴鞠一事,势在必行。不过,朕也知道,百姓一时间接受不了,那就让朕亲自做这个代言人……”

    徐崇光不解地问道:“什么是代言人?”

    “通俗来讲,就是由朕带头,全民一起踢蹴鞠,民间自然会兴起了。”

    徐崇光大吃一惊,劝谏道:“皇上,业精于勤荒于嬉,可不能……”

    陆承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道:“身体是……额……成就大业的本钱,蹴鞠能强健体魄,朕一定要推行的。不仅要推行,还需要亲身参与!”

    徐崇光心中暗叹一声,也不多说了。他也知道,有了内阁制度,哪怕皇帝再昏庸,也不怕政事没人处理。

    陆承启笑道:“徐卿不用担心,蹴鞠一事,乃利国利民,也是千秋大事,朕相信,此事决对是一个强国利民的好事,不会误国误民的!”

    听到陆承启这么肯定的语气,徐崇光知道也劝谏不了,只好默默地应承下来,回去内阁下中旨了。

    几日后,长安城中,一处占地十多亩的空地大兴土木起来,引得长安居民,驻足观看,议论纷纷。同时皇家学院之中,悄悄成立了几支蹴鞠队,被陆承启亲自命名为皇家蹴鞠队。一场蹴鞠改革,悄然而至。

第三十一章:边关急报() 
“传球给柒号,传球给柒号!对了,好,传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