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游三国-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六七岁的小娃娃由家人领着路过,见两个大孩子在施礼告别,也跑过来,正儿八经地搭着躬,奶声奶气道:“在下陆议这厢有礼。”还未等两人反应过来,突然做了个鬼脸,喊了一声:“我赢了……”转身就跑了。
    几个大人哈哈大笑。
    陆议?教授迅速在脑中搜索,三国里有这号人物吗?哦!教授突然想起,是陆逊!本名陆议。
    难怪啊难怪,这陆逊小小年纪,就会审时度势,坐享渔翁之利,厉害!
    一个晚上,教授都在暗自感叹:诸葛亮、庞统、陆逊,这三个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竟然能凑到一起演练兵法,堪称一大奇景啊。
    突然,教授想起昨日那个孩子,那孩子说今日要走,否则四个孩子一起演练,一定更加有趣。
    那孩子会是谁呢?能让小诸葛亮如此大伤脑筋之人必非常人啊!
    教授一惊:难道会是他?!

第0045章 蔡鹏 神棍将军
    虎牢关,蔡鹏在正确的时间,用奇特的武器,击退了不可一世的吕布。
    空心大棍竟然出现了奇特的断裂特效,这是蔡鹏万万没有想到的。
    武器断了,是很尴尬的事,但重要的,赢得了虎牢关的胜利。
    吕布跑了,蔡鹏的心气泄了,毕竟是大病未愈,蔡鹏虚脱了。
    蔡鹏的病源于心,源于现实与自己心中的“历史”的差距。
    虎牢关一战,蔡鹏恢复了对历史的信心,虽然没有“温酒斩华雄”、没有刘关张的“三英战吕布”,但蔡鹏懂了,历史不是书写出来的,而是人创造出来的。
    思想上没了负担,身体也就没什么大问题了,蔡鹏躺在营中静养。
    张飞跑来探望他,一进帐,张飞就大喊:“哈,‘神棍菜鸟’!”
    蔡鹏正在喝水,张飞一嗓子差点把蔡鹏呛死。
    “咳咳咳……呃……”一阵呛咳,蔡鹏眼泪都喷出来了:“三哥,你咋又给俺起新名字了?”
    “这个不是我起的啊!”张飞瞪着大眼,手指着帐外说道,“军营里的军士们都在喊‘神棍将军’呢。”
    “可、可这‘神棍’不是啥好词啊。”蔡鹏一脸无奈。
    “咋不好?带个神字还不好?俺巴不得有人叫俺‘神矛将军’呢。”张飞无限向往道。
    “算了,算了,三哥,我不和你争辩了,前线战事如何了?”
    “唉!”张飞狠狠地叹了口气,说道:“这帮鸟太守、鸟刺史!眼睁睁看着那董贼和那三姓家奴跑了。”
    “啊?跑了?往哪跑了?”蔡鹏问道。
    “唉!”张飞来来回回在帐里转悠。
    “三哥你别转了,我看着头晕,快说啊!”蔡鹏不住地按摩着太阳穴。
    “唉!”张飞弯下腰,把脸凑到蔡鹏眼前,瞪着大眼道:“那董贼跑去长安了,还把小皇帝和朝中大臣都绑了去,可是、可是这帮鸟侯爷、鸟将军,谁都不去追!唉!”
    说完,张飞又开始在地上转悠,“唉”蔡鹏也叹了口气,不敢再看张飞了,再看非吐了不可。
    “还有,”张飞站住了,“那董贼还把洛阳百姓都赶去了长安,逃跑之前,还把洛阳抢劫一空!唉!哦,对了,那曹孟德倒是个英雄,引着自己的兵马去追董贼,却被董贼的伏兵打得好惨!”
    “啊?!”蔡鹏一惊,急忙问,“那曹操怎么样?”
    “听说曹操好像没事,只是折损了不少兵将,那曹孟德算是个英雄。”张飞称赞到。
    “兄弟!”刘备掀帐帘走了进来,蔡鹏想要起身,却被刘备快走几步按到榻上:“莫起身,休息要紧。”
    “大哥,我身体没事了。”蔡鹏说道。
    “嗯,鸟弟身体挺好的,已经和我说了一会儿子话了。”张飞认真地说道,“我问过军医官了,鸟弟身体没事了,就是一点点精神病。”
    蔡鹏被张飞气得张了半天嘴,却说不出话来。
    “哦,只是精神病就好,”刘备兴奋地说,“兄弟,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拿进来!”刘备冲帐外喊了一声。
    一个军士捧着一根崭新的胳膊粗细乌黑大棍进了营帐。
    刘备笑着道:“营里兄弟敬佩蔡兄弟的英勇,见你的大棍于阵上折断,特意又为你按原样打造了一根。”
    那军士单膝跪地,将大棍高举过头,递到蔡鹏面前,大声道:“请‘神棍将军’笑纳!”
    蔡鹏被这“神棍将军”的名号弄得苦笑不得,但营里将士们的真诚着实让蔡鹏感动,蔡鹏喊着泪双手接过大棍:“多谢!多谢兄弟们!”
    那军士向三人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唉!”刘备叹了口气。
    “大哥可是因那帮诸侯而叹气?”蔡鹏问道。
    刘备缓缓点点头,看着蔡鹏:“三弟已和你说了?”
    “嗯,三哥刚刚和我说了,大哥,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啊?”
    “唉”刘备又叹了口气,满脸无奈,“还能如何?公孙将军已准备拔营北返,咱们也只能走了。”又关切地问蔡鹏,“贤弟的身体无碍了?”
    “嗯,没事了,大哥放心吧。”蔡鹏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那就好,来人!”一名小校应声进了营帐,叉手听令。
    “传令!拔营,回家……”刘备摇摇头,一脸惆怅。
    ……
    刘备军沿黄河缓缓北撤,蔡鹏与关羽并驾骑行。
    蔡鹏扭头问关羽:“二哥,盟军于虎牢关大败吕布,董贼弃洛阳西窜,但大哥为何闷闷不乐啊?”
    关羽眯着招牌式的凤眼缓缓道:“大哥忧的不是董贼,而是各路诸侯。藩镇诸侯各心怀鬼胎,没人在意朝廷安危,只有大哥把汉室天下放在心上。”
    蔡鹏却并不在意:“乱世出英豪。大哥乃汉室宗亲,何必那么多烦忧,只需多招兵买马……”环顾四周,探身低低对关羽说,“天下早晚有大哥一份地!”说罢,嘿嘿乐了几声。
    “休得胡言!”关羽惊讶异常,蔡鹏终于看到了睁开眼睛的关羽,心头一阵寒意。
    关羽又眯上眼睛,叹道:“唉,话虽如此,但大哥官低式微,安能与虎狼相抗。”催马向前,向传令兵道,“前面有村镇,于镇外扎营。”
    蔡鹏催马赶上关羽,低声问道:“二哥,有传言说那乌程侯孙坚,进了洛阳,搜到了玉玺没交给盟主,私自吞了,可有此事啊?”
    “私吞与否,只有天地知晓,咱却不便乱讲。”
    “唉,可惜了了,要是咱们先进洛阳就好了。”蔡鹏遗憾万分,心道:我也知道皇宫井里有玉玺的,可惜啊,被孙坚抢先了一步。
    关羽斜了蔡鹏一眼:“可惜什么?鸟弟莫要再议此事。”言罢,打马而去。
    ……
    安营已毕,蔡鹏无聊,遂带贴身军士往黄河岸边闲游。
    站在岸边高岗之上,望夕阳映衬之下,滔滔黄河之水泛着血色波澜,不禁感叹,只可惜学业不佳,不会应景的诗词,蔡鹏好不遗憾。
    忽然间,远处渡口旁有人群骚动。
    仔细看,莫非是强人打劫渡河百姓?
    一催坐下马,蔡鹏向渡口驰去。
    离渡口尚有距离,只见渡口边树林里窜出一匹白马,马上一白袍青年,手持亮银枪,身背长弓,直奔渡口贼人而去。
    行劫强人见来人勇猛,一声呼啸,纷纷跳入河中,遁水而去。
    蔡鹏看见白衣之人,微微一愣,随即大喜,一挥手中胳膊粗空心乌黑大棍,催马直奔白衣人而去,口中大叫:“子龙将军!”
    白衣人闻声侧目,一愣,立即催马挺枪,只奔蔡鹏而来。
    蔡鹏见白衣人来势凶猛,全无善意,不禁一惊,口中喊道:“子龙……”手中却不敢怠慢,挥棍格挡。
    两马一错,白衣人只微微一侧身,手中枪也轻巧地避开蔡鹏那胳膊粗带着“呜”声的大棍。
    蔡鹏一棍挡空,身体随之一晃,赶紧反手一轮手中棍,以防对手近身,再一拨马缰,借势稳住身形。
    “哼哼”白衣人冷笑,“可叹啊!那吕奉先若非连杀数阵,又力敌关张二将,怎会辨不出此等虚张声势,哼!”说罢,拨马就走。
    蔡鹏呆立片刻,望着白衣人背影:“阁下不是赵云赵子龙?”
    白衣人轻带马缰,回头看了一眼,一磕马肚,朗声道:“某非什么‘子龙’,某东莱太史慈也!”大笑两声,“刘玄德手下,徒有其名耳。”疾驰而去。
    蔡鹏羞愧难当,呆立良久,默默拨马回营。

第0046章 王队 五事定成败
    洛阳不能去了,船折返向西,逆渭水而上,转向长安。
    王队站在船尾,遥望着潼关感叹到:这里以后将有一场恶战啊。
    王队所说的恶战便是二十年后,曹操与马超、韩遂等在此展开的渭南之战。
    渭南之战,在《三国志》上,记载并不多,且散布于曹操及曹魏诸将的列传当中。
    《三国演义》也未重点描述,完全无法与所谓“三国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甚至在许多三国达人们列举的“三国十大战役”中,都不能上榜。
    但是,军人出身的王队却对渭南之战印象深刻,因为美国西点军校把此战列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渭南之战谋略、运筹深远,曹操对气候、士气把握准确,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一场的经典胜利。
    ……
    回想着渭南之战的精彩,王队暗想:我与王允如何赢得眼下这场与董卓的较量呢?
    董卓有权、有兵、有将、甚至还可控制信息发布渠道,我有什么呢?我只有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怎样充分利用呢?
    王队陷入沉思:当年渭南之战,曹操便是精心筹划了“道、天、地、将、法”这“五事”,才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我与董卓斗,这“五事”谁得谁失呢?
    论“道”:董卓倒行逆施,违背天道,世人共愤;我做任何事,都要秉承替天行道。
    论“天”:汉室虽微,余息尚存,天灭董卓,现时天不灭汉,我还需仰仗汉室,一切从匡扶汉室出发,才能获得天时。
    论“地”:董卓窜至长安,西、北是董卓老巢,无法借力。
    南边是秦岭这一天然屏障,东部有潼关、函谷关扼守西进之路,东南有武关、青泥隘口阻住南阳向西通道。必须打开这些通道才能获得中原诸侯的支援。
    函谷关,董卓已经放弃了。
    潼关嘛,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潼关并非“狭关”,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需重兵屯防才能防御。
    渭南之战,曹操就是作出欲攻潼关之势,吸引了马超韩遂的“关中十将”所部主力驻防潼关,却令徐晃引奇兵渡黄河而破了潼关之险。我要充分利用潼关,诱使董卓加重兵防御潼关,才能令长安城内变得空虚。
    青泥隘口和武关应作为重点,好在王允已有打算,王允早已派士孙瑞以追击袁术之名控制了武关。
    如此,董卓的“地利”优势丧失了。
    论“将”:董卓手下西凉将多是他的死忠,需想办法将其得力干将调离长安。至于吕布嘛,天早注定吕布要背弃董卓,我只需助“天”一臂之力,将董卓的干将转为己用。
    论“法”:“法”才是关键。董卓绝非泛泛之辈,性豪爽,喜交游,擅谋略,有诡计,更兼有幕府李儒等人,看来,我还真要好好和董卓斗斗“法”啊。
    董卓性豪爽、喜交游,才能自幼交际大批羌族首领,而羌人后来才成为西凉兵中的主力。豪爽,我自己就是豪爽、喜爱交友之人,那么我怕什么?我怕的,董卓也应该会怕,嗯,从自己这个角度去研究董卓的性格弱点。
    董卓擅谋略、有诡计,初入洛阳,董卓仅带三千西凉军士,他自知无法威慑朝庭众臣和虎视眈眈的各藩镇,便让西凉军夜出昼进,来来回回进出洛阳,造成西凉军不断增兵的假象,从而震慑住全体朝臣,并最终掌握朝权。
    另外,董卓用计诱使何进部将怀疑并诛杀何进之弟何苗,坐收渔翁之利而收编何进何苗旧部。董卓还曾用疑兵之计全歼河北王匡。
    诸多例子表明,这董卓绝非无谋之辈,起码也是善于听取幕府谋略。
    董卓兵多将广,手握朝权,诡计多端,想和他斗,必须靠“法”,必须以谋略取胜,可谋略恰恰是我所不擅长的……
    兵家五事,我可占其四,却单单在最关键的“法”上,无法占得便宜……
    ……
    唉,想到这里,王队忍不住叹了口气。
    王队被提拔成军官后,被派往军校进修,以弥补文化课的缺陷,军校学员,几乎没有不熟读三国的,当然,大多也是读《三国演义》。
    王队在尽量跟上文化课的同时,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两件事:各类地图和《三国志》。
    在王队当兵的年代,没有电脑和信息化作战系统。
    “地图是军官的第三只眼”自己老师曾这样形容地图。
    《三国演义》精彩,《三国志》实在,王队还记得老师的一句教诲:我们要争取的是实在的胜利,而不是精彩的失败。
    ……
    没有足够的谋略就无法胜利吗?不!我还有另一个董卓永远都不具备的优势——信息。
    我熟读三国历史,我要用我掌握的历史信息,与董卓周旋,取得“实在的胜利”,留给董卓一个“精彩的失败”!
    我还有时间去研究,我虽无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我有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一个军人的责任!
    ……
    王队感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回到了那个令他热血沸腾的年代。
    俯下身,双手撑在船板上,轻轻松松做了五六十个俯卧撑,挺起身来,微微有些喘。
    想当年入伍时,每次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引体向上、一百个负重下蹲,是空降兵的基本要求。
    王队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还不错嘛,小伙子!”
    船在激流中穿行,望着滔滔渭水,王队哼唱起《空降兵之歌》:
    战歌如雷,马达怒吼,
    英勇的空降兵深入敌后。
    伞花闪银光,满腔怒火仇,
    为祖国为人民,
    神兵天降去战斗。
    插入敌心脏,砍下魔鬼头,
    消灭侵略者,一个也不留,
    嘿,一个也不留……
    “官爷,离长安不远了,咱就要靠岸了,剩下的路就要劳烦官爷您的双脚了。”船家提醒着。
    “嗯,靠岸吧。”王队遥望着堤岸,他仿佛能看见遥远的长安。
    长安,我来了;董卓,我来了!

第0047章 耿浩 义军与兵托
    公元纪元开始后的两百年,洛阳始终是全世界第一大都市,不需要什么统计数字,城里城外那几十万被西凉军摧毁的建筑废墟便可证明这一切。
    董卓逃了,追击董卓的曹操吃了败仗,连曹操本人都差点丢了性命。
    盟军阵营动摇了,诸侯开始撤离。
    残破的洛阳、一个没了皇帝的“都城”、一个不再具备皇权象征意义的“都城”,诸侯们是不感兴趣的,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洛阳,现在已经沦落到无人愿意接收的惨境。
    孙坚军也张罗着撤离了。
    耿浩匆匆来找孙策。
    “少将军,我有一事相求。”
    “讲吧。”
    耿浩“噗通”跪倒在地,吓了孙策一跳。经历了上次“玉玺事件”,耿浩已很少和自己胡乱开玩笑了,但孙策只见过耿浩被吓得跪倒,这样正儿八经地跪下,还是头一次。
    “耗子哥,你这是干嘛?赶快起来,旁人看见,还以为我又欺负你了呢。”
    “少将军,您一定答应我,您不答应我,我绝不起来。”
    “切,你少来,”孙策从耿浩那里学得最多的便是这些很“时尚”的口头语,“有啥事快说,你不说,我怎么答应?你让我做违背天地良心的事情,难道我也答应吗?”
    “少将军,此事关系重大,关乎十万百姓生死啊。”
    “耗子哥,你起来,有什么事情,咱们慢慢商量。”孙策强行把耿浩从地上揪起来。
    “少将军,您救救洛阳百姓吧!哎呦,孙小狼,你掐死我了……”
    孙策明白了,董卓虽驱使百万民众西窜长安,但毕竟不是全部,还有近十万百姓舍不得自己的家园,逃了出去,待董卓跑了,百姓们纷纷回来了。
    “少将军,百姓们没饭吃啊。”
    董卓的军队撤离时,对洛阳实行了“三光”政策,抢光了财物和粮食,烧毁所有的居所,赶走所有的百姓,不从者,杀光!
    房子残破了,尚可修修补补,但避难回来的百姓没有饭吃却难以解决。
    孙策一脸为难:“这、这、这许多百姓,你待要我怎样?”
    “少将军,咱们不是在南阳征了不少粮食嘛,给百姓们分些吧。”
    “这是我军的口粮啊!给了百姓,兵士们吃啥?再说,咱们这点粮食,才够十万百姓吃几天啊。”
    “起码可以让百姓们熬点粥应应急啊。少将军,您听我说,咱救济百姓,有三大好处。”
    孙策不屑地看着耿浩:“有什么好处?”
    耿浩摇头晃脑,摆出一副三国头号谋士的派头,曲着指头给孙策讲道:“这第一个好处,自然是可以解百姓之急;这第二个好处,咱营里粮草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这眼见着天气越来越热,越来越潮,与其说等着发霉了,不如散给百姓;这第三个好处最重要了,咱给百姓发放粮食,可以树立江东军队仁义之师、正义之师的形象,俗话说‘人民的军队爱人民’、‘军民鱼水一家亲’嘛。”
    孙策耐着性子听完耿浩啰唆,斜眼瞅着耿浩道:“你是想好了才来游说我吧?哪弄那么多那个那个,你常说的那叫什么‘溜’?”
    “顺口溜”耿浩提醒道,“少将军,不过我可不是游说您,我这是在帮您啊,您好好想想。”
    孙策皱着眉,在地上转悠了一会,眉头渐渐展开,对耿浩道:“耗子哥,去唤公瑾来。”
    耿浩找到周瑜,一边往孙策房走,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周瑜,周瑜只听着,却不插言。
    到了孙策房中,孙策简要地把耿浩的意见说了一下,征求周瑜的意见。
    周瑜沉吟了片刻道:“耿先生的建议十分妥当,咱们还可以边赈灾边征兵。”
    又在孙策耳边低低说了几句,孙策连连点头道:“我这就去向父帅禀明。”
    ……
    城外树立起“讨逆盟军赈济灾民”的大旗,周边遍插“孫”字大旗,十数口大锅里,冒出腾腾蒸汽,散发出诱人的粥香。
    孙坚的军队维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