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国乘机杀进中原。此刻齐国如果救援我们,必然和秦国彻底翻脸,秦国调转矛头就会打他们。我们已经被秦国打得无力动弹了,齐国独自应对三十万甚至四十万秦军的攻击,有把握打赢吗?如果没把握,齐国敢在此刻与秦国翻脸?仔细权衡一下,齐国倒不如和秦国保持盟约,然后乘机南下淮河,趁火打劫,最起码还可以抢到泗水郡。”

景缨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楚国最害怕的就是秦齐联手南下,这也是太后和大王毅然决定远避江东的重要原因。这时候指望齐国出手相助、雪中送炭,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

假如楚国把淮北三郡割让给秦国,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齐国。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兵强马壮,正好与秦国打个旗鼓相当。东西两强在中原交战,楚国就赢得了喘息时间。只待时机合适,则果断渡淮北上,与齐国联手夹击秦军,收复淮北三郡。这就是楚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割让淮北三郡的真实意图。

然而李园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目前无法确定齐国是出手救援还是趁火打劫,楚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扭转局势。一旦局势扭转,楚国和秦军在淮北战场陷入僵持状态,那么齐国在权衡之下,攻打中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秦军兵力虽多,但今年是两线作战,代北尤其需要粮草武器,那么咸阳是否有足够粮草支撑中原战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军在没有拿下陈的情况下,就直接杀奔寿春,其目的还是想速战速决。

“拖,我们扭转战局的唯一办法就是拖。”李园说道,“中原秦军一部分要阻御齐国,一部分被项君拖在陈,还有一部分则孤军深入杀到淮河,其兵力分散,粮草也难以为继,只要我们在寿春坚持下去,把战局拖到僵持之态,则局面必然扭转。”

楚国假如在淮北战场拖住了秦军主力,那么齐国就有攻打中原的绝对胜算。

说来说去还是要派人渡河谈判,阻止秦军渡河攻击。

“陈侯是否愿意渡河谈判?”熊岳问道。

李园的表情顿时僵硬,神色十分尴尬。秦军决心要速战速决,岂肯谈判延误渡河时间?秦军统率已经杀了一个使者,还在乎杀第二个、第三个?

“那么陈侯是否有合适人选予以推荐?”熊岳又问道。

李园眼中露出恼怒之色。此刻过去一个死一个,熊岳这是成心要李园难看,给李园树敌啊。

“派一个身份尊贵的人过去。”景缨适时给李园解围,“身份太低,说话没有份量,秦军更不予重视,白白送死。”议和使者的身份地位尊贵了,秦军统率即使要杀也要先请示上官,不敢擅自诛杀以免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宗室公子。若论身份地位,当以宗室公子为最。

“现在还有哪位公子留在寿春?”昭公问道。

“淮阴君公子负刍。”景缨说道,“日前他曾打算随援军一起赶赴陈,现正在我府上等候消息。”

“我觉得淮阴君就是最合适的议和人选。”李园迫不及待地说道。近期他发现公子负刍与屈氏、景氏、项氏来往密切,这已经引起了他的警觉,如果借此机会置公子负刍于死地,那倒是一桩意外之喜。

景缨正要反对,昭公说话了,“先派人请淮阴君过来,如果他愿意渡河谈判就无须再议了。”



淮阴君公子负刍匆忙赶到令尹府。

阳文君熊岳对这位宗室公子的印象不好,因为熊负刍是春申君的弟子,与军方实权派贵族景氏和项氏都有姻亲关系,无奈秦国的武烈侯认为此人有助于缓和楚国朝堂上的矛盾,有助于秦楚两国保持长久的盟约,并数次在密信中请他予以扶植,他从大局出发,不得不略加照顾。

当初李园诛杀春申君及其宗族之后,这位宗室公子在愤怒之余曾扬言要斩杀李园,要把策划这起阴谋的所有“黑手”斩尽杀绝。正是因为这番失去理智的愤怒之辞,熊负刍被赶出了京都,所娶的夫人也是出自没落的越国王族。去年楚军战败于中原,熊负刍上书太后,愿意到军中效力,为守护大王和国土浴血奋战。宗室公子难得有一腔热血,而且要求也很低,没有理由不答应,于是太后就让公子负刍返回了京都,暂时在上柱国景缨府中做武官。

熊岳向公子负刍简要述说了一下当前的紧张形势,“楚国当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击,所以议和是唯一的解决之策。”

“项君正在率六万大军坚守陈,柱国景晦领四万军队坚守于相城和彭城一线,淮北三郡如今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令尹为何如此悲观,认为我楚国根本无力抵御秦军的攻击?”公主负刍当即质问道。

熊岳很不高兴,但公子负刍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不得不尊重,于是只好把当前楚国的财赋状况和齐国有可能与秦军联手南下打淮北的事情做了一番解释。

“我们不能把摆脱危机的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那等于自寻死路。”熊岳说道,“我们要自救,要掌握主动,要以最快速度扭转局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割地议和。”

“秦国两线作战,其财赋状况不会比我们好。”公子负刍坚决不愿意割地求和,他理直气壮地说道,“只待淮南援军赶到,我们就可以把秦军拖在淮北战场,如此必能扭转危局。”

熊岳脸色阴沉,十分不耐烦地说道,“如果公子不愿意渡河议和,我也不勉强。”

公主负刍冷笑,“我不是不敢渡河,而是不愿意去做这种耻辱的事情。”

熊岳也是冷笑,“那我问你一句,如果我们不采取此策,导致淮北丢失,京都失守,责任谁来负?是我还是你?”

公子负刍闭上了嘴巴。熊岳代理国政,责任当然是熊岳的,所以熊岳的决策现在就是大王和中枢的决策,只有无条件地遵从。

“我可以放弃议和,但最终的事实如果证明你错了,楚国怎么办?”

公子负刍哑口无言,良久,他问道,“议和的条件是什么?”

“秦国肯定漫天要价,但秦军主力现在正在围攻陈,其选锋军也还没有渡河,所以我们的条件是,只要他们马上撤军,我们可以把陈及其周边大小十四座城池给他们。”

“秦人不会答应。”公子负刍摇头道,“我一开口,秦人就会杀了我。”

“你见机而行,目的是延缓秦军的渡河时间。”熊岳说道,“等到淮南各地的军队赶到寿春,我们有足够的把握阻挡秦军于淮河之后,议和谈判就对我们有利了。”

公子负刍心领神会,告辞而去。



南山子在夜中时分赶到秦军大营。

墨者剑师遏云亲自将其带进军营。大帐之外,南山子看到了荆轲,当即问道,“你何时到的中原?”

“十天之前。”

“大将军近况如何?”

荆轲苦笑,摇摇头,说了一个字,“难。”

“代北如何?”

“灾民无虞,但秦军已经在雁门立足。”

“大将军可有收复之策?”

荆轲再次摇头,“大将军说,如果今年秦军稳定了中原,则代北再无收复之可能,而河北也是危在旦夕。”

南山子沉默半晌,仰天长叹,“武烈侯在吗?”

“他一直在等你。”荆轲伸手相请。

南山子见到武烈侯,迫不及待地问道:“武烈侯要打寿春?”

“当然不。”宝鼎笑道,“我听黑冰说,公子负刍在寿春打不开局面,所以决定来帮他一把。”

南山子稍稍松了口气,“好消息是,太后和大王已经撤离寿春,正在赶赴江东,而阳文君临时代理国政,并请公子负刍负责议和谈判;坏消息是,两到三天之内,淮南各地的援军将飞速抵达寿春。”

“李园呢?”宝鼎问道。

“他就在寿春。”

宝鼎想了一下,笑道,“李园不死,公子负刍就算拿到这一功劳,也无法赢得景氏和项氏的支持。”

南山子冷笑,“我已做好一切准备,李园绝对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宝鼎笑了起来,“阳文君背上这个黑锅之后,李太后和楚王必定要对付他,但阳文君的实力太强了,所以接下来你要散布一些谣言,进一步激化他们的矛盾,以便让太后和楚王为了赢得景氏和项氏的支持而逐渐信任并重用公子负刍。”

“我记得当初楚国的顷襄王驾崩之时,太子完滞留于秦,楚国国内曾有意让熊岳做大王,好在春申君及时想出了办法,让太子完逃离了秦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考烈王。春申君和阳文君两大权贵之间的仇恨就是因此而起,而诛杀春申君的幕后黑手正是今日的阳文君熊岳。”宝鼎说道,“谣言就在这上面做文章,不出意外的话,阳文君这个令尹做不长了,但我警告你,在公子负刍没有成为大王之前,不要对阳文君下手。还是那句话,他的实力太强了,若想兵变成功,把公子负刍扶上王位,必须得到阳文君的支持,所以,该妥协的时侯就得妥协。”

南山子眉头深皱,显然一时间无法接受与阳文君握手言和一事。

“我很担心残月。”南山子叹道,“这种妥协公子负刍肯定愿意,景氏和项氏也愿意,但残月肯定不能接受,一旦她……”

“杀了李园后,你和残月都要暂时离开楚国。你和残月的目标太大,阳文君不会放过你们。”宝鼎说道,“以后残月就留在我身边,我代你照顾她。”

南山子紧锁的眉头顿时放开,喜形于色,冲着宝鼎深施一礼以为感谢。



清晨,公子负刍在南山子和残月的陪同下渡河而来。

公子负刍自从得到师傅南山子的“指点”后,野心开始膨胀,他按照南山子的策划,通过屈氏、景氏的周旋,成功回到京都,然后就是等待机会,而眼前就是他崛起的最佳机会。

南山子和残月并没有隐瞒自己与秦国武烈侯有一定程度的私交。像发动兵变篡夺王位这种大事如果有“外力”相助,常常事半功倍,他们知道武烈侯肯定会伸手相助,毕竟这个策略就是武烈侯提出来的,所以提前告诉公子负刍他们有这种“外力”可以避免将来彼此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公子负刍之所以留在寿春,正是考虑到南山子和残月与秦国的武烈侯有不错的“私交”,打算看看有没有机会力挽狂澜,结果阳文君拱手送给他一个拯救楚国的机会。

到了秦军大营,果然一切顺利,公子负刍马上就见到了武烈侯,而武烈侯也没有多做考虑,很快便答应了公子负刍的议和条件。

“我可以暂停攻击。”宝鼎说道,“但你在四天之内必须让项燕撤到项城,把陈及其周边十四座城池交给我们。”

宝鼎不怕寿春不答应自己的议和条件,他担心的是项燕拒不遵从,把战局一直拖下去,那事情就麻烦了。

公子负刍有些犹豫,他也没有把握说服项燕撤出陈。

“我二十万大军已经包围了陈。”宝鼎说道,“另有十万大军正在飞速南下,四天后这十万大军将抵达淮河北岸。到了那时我们再谈议和,条件就完全不一样了。”

公子负刍咬咬牙,断然说道,“我即刻赴陈。”







(八 度吧

第一卷 崛起 第265章 击掌为誓

第265章击掌为誓

公子负刍回到寿春。

熊岳和李园等人听说武烈侯就在对岸;无不暗自震骇。武烈侯的战绩太过惊世骇俗;而他击败对手的方法更是让人恐惧;在坐众人仅存的一点信心顿时化为乌有。

现在熊岳更加坚定了议和之心;而李园考虑的不是阻御秦军于淮河一线;而是后悔留在寿春。他之所以主动留在寿春;是想利用这一仗扳回在朝堂上的劣势;但目前看来他对局势的判断过于乐观;以至于现在后悔莫及。如果他再把寿春丢了;他可以想像到自己在楚国的处境。

景缨和昭公虽然都是追随春申君鏖战中原的大将;但时过境迁;他们已经老了;去年的中原大败给了他们重重一击;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现在面对气势如虎的武烈侯和几十万秦军;他们就像自己的先祖面对武安君白起一样;除了畏惧还是畏惧。

但寿春必须守住;李园即便骑虎难下也要死撑到底;所以他坚决反对项燕撤出陈;“秦人本是虎狼;根本没有信义可言。这次他们撕毁盟约;不宣而战就足以说明一切。割地议和首先需要秦人信守约定;假如我们割地了;而换来的依旧是秦人凶猛的攻击;那对寿春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不管秦军是不是违背盟约继续攻击;我们首先需要赢得调兵救援的时间。”熊岳厉声质问道;“淮南各地的军队若要完成集结;需要多少时间?大王和中枢撤离京都的消息马上就会传开;请问还有多少军队会以最快速度赶赴寿春?”

“明后天就有援军赶到寿春了。”李园拒不妥协;“这之后每天都有军队赶到京都。在我看来;半个月之内;淮南各地的军队肯定可以全部抵达淮河前线。”

“半个月?”昭公冷笑;“你或许有把握坚守寿春半个月;但项燕是否有把握坚守半个月?项燕撤回来;我们至少还能保住淮北军;但项燕如果全军覆没;那我们不但丢掉了陈;还葬送了淮北军;继而将直接导致整个淮北之地尽数沦陷。”

李园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项燕守得住陈吗?如果单纯以兵力来说;可以支撑足够的时间;但前提是必须得到寿春和其它各地粮食武器的支援;并把城内非军事人员尽可能撤离;然而;因为秦军不宣而战;打得太突然;陈城内现在人满为患;要吃饭的人太多;其结果可想而知。假如秦军围而不攻;把主力全部抽调到淮河一线;那形势就再无挽救之可能。权衡起来;当然是乘着武烈侯现在答应议和的时侯;先把项燕的军队撤出来才是上上之策。

然而;最不确定的问题是;武烈侯的承诺是否有效?一旦项燕的军队撤出陈;武烈侯以陈为后方;尽起所部大军横扫淮北;那淮北军只有退过淮河;楚国同样丢掉了整个淮北;寿春同样朝夕不保;事实上楚国也只有迁都江东了。

这是最恶劣的局面;一旦形势到了这一步;目前在坐的四位重臣都要承担责任;一个也跑不掉。

“如果你们能保证秦国遵从盟约;武烈侯信守诺言;那我就同意项燕立即后撤。”李园不得不把推脱责任;这个时侯他可不想背上卖国的罪名。

熊岳脸色陡沉;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拳砸在李园的脸上。

昭公目露鄙夷之色;对李园嗤之以鼻。

景缨暗自叹息。李园终究不是做大事的人;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激化内部矛盾。其实公子负刍能够说服秦人议和已属不易;已经给楚国赢得了时间;此刻只要把项燕的淮北军撤回来;寿春应该可以保住;楚国在短短时间内便能扭转眼前的不利局面。

至于李园的拖延之策若想成功;前提是齐国必须攻打中原。把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太愚蠢了;结果肯定是糟糕至极;但李园显然背负了重压;心理上已经不堪重负;他无法面对再次失败的后果。

“我看;还是连夜奏报太后和大王吧。”景缨无奈之下只好出面斡旋;“如果太后和大王同意这个议和之策;我们就命令项燕撤军。”

“秦人只给我们四天时间。”公子负刍忍不住了;强忍怒气提醒道;“我即便现在出发;也要三天才能抵达陈;最后留给我说服项燕的时间不足一天;而秦人的十万大军正在南下;四天后将抵达淮河北岸。等到秦军主力赶到寿春城下;议和条件必将改变;武烈侯绝无可能只要十四座城池;他可能要整个淮北了。”

李园不再争辩;拂袖而去;“我将急奏太后和大王;坚持我的防守策略。”

李园一走;景缨和昭公苦笑摇头;齐齐望着熊岳;等待他的决策。熊岳代理国政;有临机处置之大权;这个权力是建立在正确的决策上;一旦决策错了;他肯定要付出惨重代价;所以此刻这种大权不要也罢。

“你有把握说服项燕吗?”熊岳担心地问公子负刍。

这次秦军突然攻击;借口就是楚国袒护和帮助韩魏叛逆;实际上寿春在秦国的逼迫下已经下令驱赶韩魏叛逆了;但因为项燕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导致楚国拱手送给了秦国入侵的机会。现在寿春以割地换取停战;要求项燕撤出陈;项燕会不会答应?不用想都知道;项燕绝不会答应;他肯定要坚守陈;坚守淮北。

公子负刍当即摇头;他一点把握都没有;只能去碰运气。

熊岳转目望向景缨;目露期待之色。

景缨犹豫良久;终于点头;“我和公子一起北上。”

熊岳长长松了口气;总算有了一丝扭转眼前危局的希望;“事不宜迟;请公子和上柱国即刻起程。”

=

李园听说景缨和公子负刍一起赶赴陈;心情愈发恶劣;好在半夜传来消息;第一支援军终于到了寿春。

天亮后;他匆忙出城赶往渡口前线;打算召集将率们商议防守之策;但在经过一座小树林时;遭到了一群蒙面黑衣人的刺杀。

李园的卫士们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而亡;没死的也在蒙面人的攻击下身首异处。

李园的轺车被重椎击碎;他虽及时逃出;但旋即被黑衣人团团围住;身中数箭;临死前他总算看到了刺客的真面目;竟然是一直谋刺他的南山子。

“你认识她吗?”南山子指着解下面纱的残月问道。

李园当然认识;他甚至想一亲芳泽收入内府;无奈太后和大王都很喜欢这位少师;而这位少师又常常云游四海;是以迟迟找不到机会;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少师竟然也是南墨刺客。

“我叫黄依。”残月怒视李园;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园豁然省悟;目露吃惊之色。

“从今天开始;凡事当年参与杀害春申君的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南山子厉喝一声;长剑划空而过。李园的脑袋腾空而起;鲜血四射。

=

李园死了;头颅被割;尸体更是被剁成了碎片。

熊岳接到这个消息;骇然色变。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武烈侯杀了李园。武烈侯一直想杀李园;原因很简单;李园是秦国黑冰台的必杀目标。熊岳也想杀李园;否则去年就不会与武烈侯秘密合作了;但此刻李园被刺身亡;对他半分好处都没有;相反;太后和大王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李园死在他的手上。

昭公急匆匆而来;劈头就问道;“为什么要杀李园?这时候怎能诛杀李园?为何不与我商量;擅自下手杀他?”

熊岳气怒攻心;只觉头晕目眩;两眼发黑;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武烈侯。

“我为什么要杀李园?”

“不是你杀的?”昭公意识到自己过于心慌意乱了;“谁要陷害你?昨天李园公开与你决裂;接着景缨又被你派遣北上;尔后今天早上李园就被杀了;所有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