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侯爷-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如今刘修称帝了,虽说还有外敌曹操,可在某种程度上,楚国的基础已经定下。

    官员之间,便容易有了争斗。

    作为内阁的首辅,蒯良不应该急于表态。

    当然,这也是蒯良身份的转变。

    他刚刚担任内阁首辅,也刚习惯现在的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刘修看向蒯良,道:“蒯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蒯良道:“陛下,迁都之事,事关重大,请陛下三思。”

    被贾诩反驳了一番,蒯良想不到反驳的话。

    故而,请刘修三思考虑。

    刘修微微颔首,看向其余人,道:“诸卿,你们认为迁都之事如何?”

    一个个都思考着迁都的事情。

    对大多数的官员而言,贾诩是一尊大神,蒯良同样是如此。

    两边都得罪不起。

    所以,他们谁都不愿意得罪。

    庞统不怎么在意谁的看法,他只在意这件事对楚国的影响怎么样。

    “陛下,臣赞同贾尚书的提议。”

    庞统站出来了。

    刘修问道:“为何?”

    庞统拱手向刘修行礼,正色道:“迁都洛阳,不仅是定下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安抚天下百姓的大事。唯有帝都确立,才能彰显楚国之威仪。”

    “目前的楚国,谁都清楚不可能用襄阳作为帝都。”

    “同样的,百姓也会猜测。”

    “既如此,不如早日定下帝都,以安百姓之心。”

    庞统面容肃然,道:“帝都定在洛阳,这是大汉朝的帝都,最能彰显陛下的正统。陛下身上,也流淌着高皇帝的血脉,也是光武皇帝后裔。陛下称帝,理所应当。迁都洛阳,不仅应该进行,更要加速进行。”

    相比于贾诩,庞统反而更加的激进。

    蒯良眉头皱了起来。

    贾诩是军中出身,虽说在朝为官,但也兼任着军师一职。

    庞统也是如此。

    两个最重要的人开口了,形式对他极为不利。

    蒯良眼珠子一转,心中便有了决定,道:“陛下,既然贾尚书和庞尚书都赞同迁都,臣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再者,诚如贾尚书所言,迁都的确是利大于弊。”

    “臣盯着些许弊端,便忽略迁都的益处,着实是有些因小失大了。”

    “两利相权取其重。”

    “帝都留在襄阳有一定的好处,但迁都洛阳的好处更大。”

    蒯良转变了风向,拱手道:“臣也赞同迁都。”

    其余人闻言,知道意见统一了。

    法正、张昭、伊籍等人,纷纷开口赞同。

    朝中大臣,尽皆赞同迁都。

    意见统一了之后,刘修拍板道:“既然都赞同迁都,便着手准备此事。蒯卿,你把此事安排妥当,尽快进行。”

    “喏!”

    蒯良拱手应下。

    刘修又和众人商议了其他的事情,便宣布退朝。

    朝臣散去,三三两两各自离开。

    贾诩却是走到了蒯良身前,微笑道:“蒯首辅,朝堂整编,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请蒯首辅见谅。”

    蒯良毕竟是首辅。

    朝廷争论是公事,私下里关系又是一码事。

    贾诩一道歉,蒯良脸上多了笑容,他心中疙瘩尽去,笑道:“贾公不必如此,你我争辩,都是为了楚国,只是考虑的立场不同。”

    私下里,蒯良也尊称贾诩一声贾公。

    贾诩闻言,微微一笑。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便各自离开。

    伊籍和蒯良出了皇宫后,伊籍正色道:“子柔兄,可愿意随在下一路?”

    “固所愿也!”

    蒯良当即就登上了马车。

    “轱辘!轱辘!!”

    车轮转动,缓缓向前。

    伊籍叹了一声,道:“子柔兄,今天你不该亲自和贾诩争论的。”

    蒯良眼中闪烁着精光,沉声道:“贾公考虑周全,我的确不该下场的。这一争论失败,反而影响到我自身的威信。”

    伊籍道:“你是内阁首辅,是陛下的左膀右臂。”

    “陛下有问题,自有朝臣提出建议。”

    “贾诩有问题,自有官员反驳。”

    “子柔兄要做的,只需要协调关系即可,没必要表态。”

    “贾诩征得了朝臣的同意,子柔兄便趋向贾诩。贾诩没能说服朝臣,子柔兄就趋向朝臣。”

    “总之,你要做的是协调阴阳,梳理关系。”

    伊籍虽然只是内阁成员,但他却看得很明白,说道:“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以后做事,没必要轻易表态了。”

    一番话,令蒯良恍然大悟。

    这个时候,蒯良也清楚自己当时冲动了,不该因为些许小利,就亲自和贾诩冲突。

    蒯良双手合拢,拱手道:“伊兄高义,多谢了。”

    如果没有伊籍点播,蒯良未必能清楚。

    或许他经历几件事后,才能醒悟。

    但现在伊籍点播了一番,蒯良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伊籍继续道:“当然,论及迁都之事,我也是赞同的。襄阳虽好,但终究是脂粉气太重,缺少了帝都的磅礴大气。”

    蒯良点头赞同。

    话锋一转,蒯良说道:“今日蒙兄点播,在下才明白。你我难得有闲暇,今日定要畅饮一番。”

    “理当如此!”

    伊籍也是点了点头。

    他的脸上也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之所以点播蒯良,是因为他和蒯良都属于荆州系,是一条船上的人。

    毕竟,两人共事如此多年,情谊非同一般。

    刘修离开大殿,便回到了寝宫。

    他的寝宫非常大,宽阔无比,显得很是空旷。

    刘修在寝宫中转了一圈,没有发现适合领取奖励的地点。毕竟是一千斤的南瓜种子,这全部堆在地上,也需要一定的空间。

    放在寝宫中太引人注目了。

    刘修想了想,问道:“系统,可否暂时不领取。”

    系统道:“可以!”

    刘修一听,顿时笑了起来。

    既然能寄存在系统,他就不用管,等需要的时候再领取。

第842章 迁都洛阳() 
洛阳方面,当初董卓迁都长安,纵火焚城。

    最终,繁华的洛阳城化作废墟。

    后来张颌奉曹操之命,坐镇洛阳,他曾修缮过洛阳。

    但修筑的是洛阳的城墙,是洛阳的街道等,并未修缮洛阳城内的皇城。

    文聘率军抵达,曾在洛阳驻军。只是,文聘不可能修缮皇宫,所以如今的洛阳城虽然恢复了元气,但皇城旧址,依旧是一片废墟。

    自从刘修决定迁都后,就有源源不断的工匠抵达洛阳。

    然后,开始修筑洛阳皇宫。

    与此同时,刘修麾下的官员也陆续的进行迁都准备。

    时间进入216年2月。

    这个时候,洛阳方面的皇宫,已经修筑起来。

    不过,也只是修筑了一部分。

    大部分的宫殿群,都还未修筑起,还需要陆续的修筑。

    但这样的情况,已经可以搬迁。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日,刘修下令迁都。

    朝中的官员随刘修一道,离开了襄阳,往北方洛阳行去。

    幸好从去年到现在,相关的典籍、档案等,都已经先行运走,所以这一路倒也轻松了许多。

    刘修迁都的消息,也传到了北方。

    邺城!

    魏国皇宫中。

    曹操召集了麾下群臣议事。

    如今的曹操,也是日渐的苍老了。

    他已经年满六十,步入了晚年。

    虽是如此,但曹操却不服老,他想要在死之前,和刘修决一死战,彻底击溃刘修,进而一统天下。

    曹操环视大殿中的人。

    大殿中,聚集了曹操主要的心腹。

    太子曹丕,以及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陈群、刘晔等都在。

    曹操沉声道:“刘修迁都洛阳,如今,刘修正在迁都路上。”

    “去年我们制定的计划,是今年开春后开战。”

    “如今春耕开始,时机差不多了。”

    “再者,难得遇到刘修迁都自顾不暇的情况。”

    “刘修的所有精力,都在迁都上。我们这个时候攻打刘修,方能出其不意。”

    曹操眼中闪烁着精光,道:“诸卿,你们有何建议?”

    攻打刘修,已经是曹操的执念。

    这件事是必须进行的。

    荀彧神色肃然,道:“陛下,开战的粮食,都已经准备妥当。如今和刘修开战,后方无忧。“

    “好!”

    曹操捋须一笑。

    有荀彧处理后方的政务,他没有忧愁。

    荀攸眼神锐利,正色道:“陛下,既然我们要开战,在下认为应当以雷霆手段,令刘修没有反应的时间。”

    曹操道:“如何操作?”

    荀攸说道:“刘修的帝都在襄阳,并不是合适的定都地点。”

    “然而,在现阶段是合适的。”

    “刘修在襄阳,往北可以策应洛阳,往南可以策应江东,往西可以策应益州。”

    “现阶段,坐镇襄阳是合适的。”

    “可是刘修迁都洛阳后,对南方的掌控就削弱了。”

    “假如这个时候,我们倾尽力量,直接攻打南阳郡。一鼓作气,将刘修南北斩断,那么刘修在洛阳,便失去了南方的根基。”

    荀攸提出了计策,眼眸中有着睿智光芒。

    在荀攸看来,刘修的大本营在南方。

    如果切断了南北通道,掌控了南阳郡,对刘修将会造成重创。

    荀攸继续道:“陛下,臣认为可以名面上强攻洛阳,吸引刘修的注意力。实则,派遣大军袭击南阳郡,拿下张任,夺取南阳。”

    曹操闻言,思考着荀攸的提议。

    曹丕看向司马懿,却见司马懿微微摇头。

    见此,曹丕便眼观鼻鼻观心,并不插嘴。

    曹操看向程昱,道:“仲德公,你认为该当如何?”

    程昱道:“回禀陛下,老臣赞同荀大人的提议。佯攻洛阳,然后实际上攻打南阳,这是极好的计策。”

    曹操道:“诸卿有其他建议吗?”

    众人闻言,都没有说话。

    曹操见状,沉声道:“既然是如此,那就佯攻洛阳,实攻南阳。”

    “洛阳方面,由朕御驾亲征。”

    “朕出现了,刘修才不会怀疑,才会调集所有兵力抵挡。”

    “南阳郡方面,由张辽为主将,荀攸为军师。”

    曹操直接下了命令。

    虽说荀攸和张辽曾经成为俘虏,但曹操用人不疑,更是大胆的再用荀攸和张辽。

    荀攸听到曹操的命令,心中激荡的应下。

    他的内心,更是暗暗下定决心。

    这一战一定要取胜。

    否则,对不起曹操的信任。

    洛阳城外。

    城门口,一支军队在城外列阵。

    领头的人赫然是文聘。

    徐庶站在文聘身旁,脸上带着期待神色。

    这几个月,工匠忙着修缮皇宫,而文聘和徐庶也是如此,两人忙得脚不沾地。

    如今,刘修终于来了。

    阳春三月。

    阳光照耀在身上,暖洋洋的。

    文聘微笑道:“军师,陛下到了洛阳后,就直接指挥咱们了。”

    徐庶道:“陛下迁都洛阳,是不错的安排。”

    两人闲聊着,静静的等待。

    “来了,人来了!”

    忽然间,有士兵大声的呐喊。

    士兵大喊,文聘和徐庶抬头看去,看到了远处官道上的人影。只见远处旌旗招展,王旗晃动,赫然是刘修所在的军队。

    刘修从二月出发,如今三月开春,才得以抵达。

    刘修率军抵达,望着修缮后的洛阳城,脸上挂着笑容。

    长途跋涉而来,终于抵达了。

    庞统策马来到刘修的銮驾旁边,正色道:“陛下,洛阳城到了。”

    刘修道:“是啊,终于到了。”

    到了洛阳城,便终于完成了迁都。

    迁都的这几个月,事情繁杂,千头万绪。

    对刘修来说,影响颇大。

    “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

    邓展策马来到銮驾旁,禀报道:“陛下,锦衣卫刚传回消息,曹操出兵了。曹操亲自调集大军,御驾亲征,往洛阳方向来了。”

    刘修道:“曹操兵力如何?”

    邓展回答道:“暂时还未探听到消息。”

    刘修眼眸眯起,审视着邓展。

    如今曹操都出兵了,锦衣卫现在才得到消息,连对方的兵力都没探听到,实在说不过去。

    邓展连忙躬身,道:“回禀陛下,曹操封锁了消息,导致我们没能及时获取消息。而且,锦衣卫这段时间忙于搬迁事宜,一时间,也没能在最短时间得到消息。”

    刘修沉声道:“尽快打探消息。”

    “喏!”

    邓展得令,躬身退下。

    只是他背脊上,却已经是冷汗涔涔,被吓了一跳。

第843章 领取奖励() 
邓展汗流浃背的退下,他知道自己失职了,没能密切注意曹操的动静。

    下去后,邓展得全力打探消息。

    而刘修的队伍继续前进。

    坐在銮驾上,刘修的脑中,思考着曹操出兵的事情。

    这几个月的时间,举国上下,都忙着迁都之事。

    以至于忽略了曹操。

    刘修收敛心思,队伍很快来到了城门口。

    文聘和徐庶上前见礼,恭敬的行礼后,两人把刘修一行人迎入城内。

    大批大批的楚国官员,浩浩荡荡的进入洛阳城。

    这一幕,无数百姓围观。

    刘修驾临洛阳,定都在洛阳。

    对洛阳的百姓来说,刘修迁都洛阳,意味着洛阳不会被战火波及,这是一件好事。

    所以百姓看着浩浩荡荡的的队伍入城,是颇为欢喜的。

    洛阳城内,官员的府衙早已确定。

    官员的住宅,也已安排妥当。

    楚国的官员入城,家眷由士兵领着进入住宅。

    官员则各自进入署衙,开始办公。

    这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

    刘修带着黄月英、孙尚香、士萱和马云禄等人,进入了皇城中安顿下来。

    刘修一到大殿中,就把以蒯良为首的内阁官员、六部尚书,以及文聘和徐庶召集到大殿中议事。

    刘修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朕抵达洛阳城时,锦衣卫传回消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从邺城出兵,正往洛阳杀来。”

    “哗!!”

    大殿中,响起一片喧哗声。

    一个个官员脸上的神情,有着些许错愕。

    楚国和魏国对峙,魏国的底子厚实。

    然而,楚国和魏国的历次交锋,都是魏国处在下风。

    再者,曹操也老了。

    谁都觉得魏国会主动求稳,不会进攻,可曹操却主动的发起进攻。

    这令人错愕。

    刘修轻咳两声,众人安静下来。

    刘修神情肃然,沉声道:“把你们请来,是宣布两件事。”

    “第一,楚国和魏国开战,要调兵打仗,得调拨粮草等,需要内阁和六部全力准备。”

    “第二,迁都洛阳后,百废待兴,需要你们稳定局面。”

    刘修说道:“这都是眼下急需做的事情。”

    蒯良作为内阁首辅,他当仁不让的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定竭尽全力。”

    其余的官员也纷纷表态。

    如今刘修麾下的官员,一个个都斗志昂扬。

    刘修称帝了,他们也身居高位。

    他们作为刘修的下属,有同样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帮助刘修一统天下。

    即使刘修想停下,麾下的人也不会同意。

    因为,已经是利益共同体。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刘修看着一个个人斗志昂扬的神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神色。

    麾下的人全力以赴,是最好的结果。

    刘修看向文聘,吩咐道:“文聘,调集你麾下第一军的士兵,随朕出征,迎战曹操。”

    “喏!”

    文聘抱拳应下。

    蒯良一听,连忙说道:“陛下,楚国刚刚完成迁都,百废待兴,诸多事宜需要陛下裁定。陛下御驾亲征,岂不是搁置事情吗?老臣认为,前线有文将军和徐军师指挥大军,足以抵挡曹操。请陛下三思。”

    刘修是楚国的主心骨。

    如今刚刚迁都,许多的事情要刘修决定。

    相比较而言,蒯良认为刘修留在洛阳,才是最好的结果。

    贾诩开口道:“老臣附议。”

    其余人纷纷开口。

    刘修听了众人的话,却是摇了摇头。

    他神情肃然,语气沉重的说道:“后方的政务,有你们这些内阁和六部的官员联合处理,朕不担心,也不认为会出乱子。”

    “如今的楚国,后方的稳定是基础。”

    “然而攻打魏国,是楚国的根本。”

    “不能在战场上击败魏国,楚国难有发展。”

    “朕认为,迁都后的仓促很快会平复,一切很快会上正规。而楚国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攻打魏国。”

    刘修掷地有声,说出了他的考虑。

    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刘修是决定要参与的。

    洛阳有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处理政务,很多事情刘修都可以不用管。

    刘修留在洛阳,只是一个象征而已。

    而且,刘修也不想陷入繁杂的政务中去。他和大军去前线,反而最合适。

    曹操领兵杀来,他得领兵迎击。

    蒯良一听刘修的话,知道刘修已经下了决定。

    作为追随刘修近十年的人,他知道刘修的性格。一旦做了决定,不可能再动摇。蒯良也不再劝说,郑重道:“大王去前线,切记保重龙体。”

    刘修笑道:“有黄虎和沙摩柯随行保护,朕的安全不用安心。”

    不论是黄虎麾下的飞虎营,亦或是沙摩柯麾下的蛮兵,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有两支军队在,刘修的安全无虞。

    刘修确定了要出征,便直接吩咐道:“此番朕带兵和曹操开战,内阁成员和六部尚书全部都留守洛阳,梳理局面。”

    法正和庞统闻言,颇为失落。

    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