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侯爷-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个意见很大。

    蒯良听完后,道:“诸位的建议,老夫也赞同。”

    “只是,该如何解决呢?”

    “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再报给大王。”

    “否则,就只是向大王抱怨了。”

    蒯良作为几个官员之首,深知该怎么报给刘修。

    如果只是去抱怨,免不了被刘修苛责。

    然而,想出了解决之法,再找刘修谈论事情,事情更容易解决,也不会被刘修苛责。

    众人闻言,都仔细的思索着。

    这样的事情,还得众人畅所欲言,思考解决的办法。

    贾诩说道:“蒯大人,老夫有一个想法。”

    蒯良道:“文和公有何想法?”

    贾诩道:“你看大王,他很轻松,只是处理我们已经阅览过的事情。一些小事情,或者是无关重要的,都不会递到大王面前。”

    “既如此,我们何不把具体事情放权下去。”

    “我们也放权。”

    “比如司徒要做的事情,比如太尉要做的事情,比如太常要做的事情”

    “各项事情全部下放。”

    “然后重要的事情,才递到我们面前,由我们几个人裁决。”

    “如此,岂不是就轻松多了。”

    “至于一项项事情分门别类后,便是下面人的事情。”

    “由上往下,就变得有条理了。”

    贾诩脸上带着笑容,提出了他的建议。

    原本大汉朝的官职是皇帝说了算,大部分事情由皇帝拍板。

    然而刘修放权,使得局面变了。

    如此以来,很多事情都不一样。

    再者,楚国刚刚建立,许多官职都没有人,也是在一个草创阶段。

    伊籍听完贾诩的话,立即附和道:“老夫赞同文和公的建议,我们不能这么累,得把事情放权下去才行。我们只做决策的人,其余事情交由另外的人处理。”

    这一提议,得到众人的附和。

    蒯良听完后,仔细的思索一番,道:“也好,本官这就去见大王,请大王定夺。”

    “好!”

    贾诩闻言,笑了起来。

    他相信刘修能理解他们,只要把事情安排妥当,他们不会继续忙下去。

    蒯良留下贾诩几人,便直接往皇宫行去。

    刘修的皇宫是原来的楚王宫,并未有什么变化。

    要说变化,只是多了士兵巡逻。

    内侍通报后,蒯良在大殿中见到了刘修,拱手行礼道:“臣蒯良,拜见陛下。”

    刘修摆手道:“蒯卿,坐!”

    侍从摆上坐席,蒯良坐下,开门见山的道:“陛下,老臣这一次来,是因为臣、贾诩、张昭等六人认为政务太多,已经无法正常处理,导致许多政务羁押。臣等认为,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避免政务羁押。”

    刘修问道:“如何调整?”

    蒯良回答道:“把各项政务分门别类,让专人负责。比如司徒的事情,比如太尉的事情,比如兵马调动的事情等等,都安排专人负责。”

    “然后,由他们初步处理后,再交由臣等六人处理。”

    “最后由大王裁定决断。”

    蒯良说道:“文和公已经累得老眼昏花,都快撑不住了。”

    刘修听完了后,眉头微微皱起。

    看样子,眼下的官制无法满足政务的积累。

    因为太多的事情丢给蒯良等六人,导致他们已经忙不过来了。

    “宿主,触发支线任务。组建内阁和六部,确定合理的官员体系。任务成功,奖励一千斤南瓜种子;任务失败,无惩罚。”

    系统的声音,忽然在刘修脑中响起。

    同时,内阁和六部的资料,也涌入刘修脑中。

    刘修接受了讯息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回赚了,一千斤南瓜种子栽种下去,那是真正大丰收的。

第834章 请诸葛亮出山() 
蒯良看着刘修,见刘修突然露出笑容,有些诧异。

    他的话好笑吗?

    或者,刘修已经想到了更好的解决之法。

    蒯良正色道:“事关重大,请陛下决断。”

    刘修说道:“你们的事情,朕自会安排。这几天时间,你们暂时忍一忍。过几天后,朕会宣布具体的调整方案。”

    “喏!”

    蒯良应下。

    只是蒯良心中有疑惑。

    官员调整,具体会怎么调整呢?

    但刘修既然决定了,蒯良不可能再进行询问。

    他告辞离开,留下刘修一个人在大殿中。

    刘修拿来了笔墨纸砚,依照脑中的想法,把系统给予的内阁和六部尚书的讯息誊写下来。

    涉及到六部尚书的人员,刘修有些为难。

    要安排这么多的人,刘修麾下的官员储备还是不足。

    在刘修的想法中,内阁人数不变,依旧是六个人,仍然是蒯良、张昭、鲁肃、周瑜、伊籍和贾诩担任,不会进行调整。

    然而内阁往下,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兵部的官员却不好安排。

    六部官员干系重大。

    刘修罗列了一番,麾下的官员仍然不足。

    除非抽调各军的军师回来。

    但如今是战时,天下尚未一统,刘修不可能把各军的军师抽调回来。再者,刘修之所以设置军队,就是为了钳制军中主将的权利,把军队掌控在手中。

    一旦抽调了军师,军队主将就会独大。

    所以,不可能抽调各军的军师。

    唯一的办法,再提拔其余的人,安排为各部的尚书。

    刘修思考着,想着人员的安排。

    他把六部列出来,再一一填上名字,但涂改数次后,都没能满意。

    “报!”

    忽然,一名内侍快速进来。

    内侍脸上带着浓浓的喜色,兴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刘修看到内侍的神情,也有些好奇。

    眼前的这名内侍,他是认识的,这是皇后黄月英宫中的人。

    刘修问道:“什么事?”

    内侍回答道:“回禀陛下,孙贵人、马贵人、士贵人同时怀孕了。”

    贵人,是天子妃嫔。

    这是后宫妃子的一个等级。

    东汉光武帝刘秀立国后,改革后宫等级,设皇后、贵人、美人、宫女、采女。

    刘修登基称帝,皇后是黄月英。

    而士萱、马云禄和孙尚香三女,都是贵人的身份。

    如今,竟然同时怀孕。三女同时怀孕,还真是一则好消息。

    他心中欢喜,站起身道:“走,去后宫看看。”他往外走时,刚走到门口,忽然停下来,看向身边的内侍,吩咐道:“把消息通知蒯良,让他们也乐一乐。”

    “喏!”

    内侍得令,安排人去传信。

    刘修到了后宫中。

    此时,孙尚香、士萱和马云禄都在黄月英的宫殿中。

    三女神情都无比的欣喜。

    跟随刘修这么多年,如今终于怀上了。

    刘修来到殿内,看着喜笑颜开的三女,脸上挂着笑容,说道:“楚国刚立,如今你们就怀上了,而且还是三喜临门。好,好,这是大喜事。”

    黄月英笑说道:“恭喜陛下。”

    对于士萱等人,黄月英其实有些歉疚。因为刘祯的缘故,导致她们至今才怀上。

    不论是孙尚香,亦或是士萱,还是马云禄,年龄都不小了。

    再耽搁几年,就太大了。

    如今能怀上孩子,也解决了一桩事情。

    士萱眼珠子一转,笑吟吟的道:“陛下,您说臣妾怀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呢?如果臣妾怀的是女儿,您可不能嫌弃。”

    刘修道:“都喜欢,都喜欢,而且女儿贴心,女儿更好。”

    马云禄和孙尚香也喜滋滋的。

    刘修问道:“怎么都碰到一起了呢?竟然同时检查出来。”

    黄月英解释道:“三位妹妹来妾身这里聊天,正聊着的时候,尚香妹妹忽然作呕,身体很不舒服。臣妾让御医给尚香妹妹检查,没想到一查,就查出了喜脉。”

    “当时想着萱妹妹和云禄妹妹也在,就顺道查一查,没想到都怀上了。”

    “如今,三位妹妹怀上,刘家总算是开枝散叶。”

    黄月英脸上挂着笑容。

    作为刘修的女人,黄月英和士萱几女几乎没有勾心斗角的事情。

    几女相处还算融洽。

    刘修听了后,嘱托道:“既然都怀上了孩子,该忌口的要忌口,都好好调养。尤其是尚香,既然怀上了孩子,别再练剑练武了。”

    “妾身明白。”

    孙尚香应下,脸上笑容灿烂。

    忽然,士萱插嘴说道:“陛下,今天我们和皇后姐姐聊天的时候,内侍回来禀报,说祯儿在军营和士兵较量,都能稳占上风了。祯儿聪慧敏捷,可真是随了陛下。”

    黄月英闻言,脸上也有笑容。

    话从士萱的口中说出来,是最合适的。

    如果黄月英说,难免有自卖自夸的嫌疑。

    刘修听到,也是抚掌一笑,说道:“祯儿这小子,能耐是有的。之前纨绔调皮,都是被你们惯坏了。他如今在军营训练,晚上又有司马先生授课,成长会很快的。”

    几女闻言,笑嘻嘻的夸赞。

    刘修在后宫呆了半天时间,就起身离开了。

    出了后宫,刘修喊来黄虎,带着黄虎一起离开,往鹿门书院行去。

    刘修此去鹿门书院,是要去拜访诸葛亮。

    曾经,刘修击败刘备,诸葛亮拒不出仕,甘愿在鹿门书院教书。

    但刘修相信,诸葛亮有才华不会甘于寂寞。

    如今楚国急缺人才,是该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了。

    刘修进入书院内没有路面,一行人也是轻装简行,都是穿着普通衣服,所以没有引起轰动。

    刘修先往庞德公的办公室行去。

    房间中。

    庞德公见到刘修,拱手行礼道:“陛下。”

    刘修道:“老师不必多礼,坐。”

    宾主落座。

    庞德公说道:“陛下来鹿门书院,有什么事情吗?”

    刘修说道:“不瞒老师,朕此番来书院,是想要见一见诸葛亮的。诸葛亮是一个人才,如果一直留在书院,实在是可惜了。”

    庞德公闻言,也点头赞同。

    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弟子,他也希望诸葛亮能展露才华。

    似诸葛亮这样的人,不该被埋没。

    庞德公问道:“陛下,需要我做什么?”

    刘修道:“烦请老师帮忙,把诸葛亮请到您的办公室来,朕和诸葛亮单独谈一谈。”

    庞德公点头,起身就去安排。

    刘修和庞德公简单交谈后,没有久留,直接就离开,留下刘修在房间中。

    时间一点点流逝。

    忽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个相貌儒雅俊朗,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剑眉朗目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这个人,赫然是诸葛亮。

    如今的诸葛亮,历经沧桑,更见沉稳和睿智。

    他看到刘修,脸上神色有些惊讶,但瞬间就恢复了平静,不卑不亢的拱手道:“草民诸葛亮,拜见陛下。”

第835章 诸葛亮出山() 
刘修摆手道:“诸葛先生,坐!”

    再看到诸葛亮,刘修的眼中也掠过一抹惊艳。

    沉淀后的诸葛亮,更见风华。

    曾经的诸葛亮,给刘修的感觉是锋芒必露,咄咄逼人。如今的诸葛亮,在磨难和岁月的洗礼下,洗净铅华,温润如玉,更是锋芒内敛。

    诸葛亮撩起衣袍坐下。

    再看到刘修,诸葛亮表面上平静如水。

    他的内心,却也是五味杂陈。

    情绪有些复杂。

    对于刘修,诸葛亮一开始是敌对的。

    因为他不想选择刘修,更不愿意和庞统共事一主,他想要找一个能让他彻底发挥才能的人。

    故而,诸葛亮选择了刘备。

    只是最后失败了。

    他成为了输家,彻底输给了庞统。

    尤其是此前神迹的事情,诸葛亮也听说了。

    关于此事,诸葛亮也曾打听过。

    普通百姓只能看热闹。

    然而,诸葛亮有知道真相的渠道,尤其是这么多人亲眼见证,诸葛亮知道真有神迹诞生。

    那时候,诸葛亮觉得真的是天命在楚。

    诸葛亮甚至曾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

    随着时间流逝,神迹渐渐变淡,而刘修也登基称帝,诸葛亮知道一个时代来了。

    隶属于刘修的时代来了。

    他的一切心思,也就淡了,便醉心于教书育人。

    只是没想到,刘修竟然来找他了。

    刘修开门见山的道:“朕此番来,是特来请诸葛先生出山的,望诸葛先生助朕一臂之力。”

    诸葛亮道:“陛下麾下,文有庞统、徐庶、鲁肃、周瑜、张昭、马良、贾诩、蒯良、法正等才能出众的士子,武有黄虎、赵云、文聘、张颌、马超、张任、黄忠等大将。”

    “可以说,陛下麾下人才济济。”

    “如今的朝堂上,多诸葛亮一个人不多,少诸葛亮一个人不少。”

    “陛下何必强求草民呢?”

    诸葛亮拱手道:“请陛下见谅,草民只愿在书院教书育人。”

    一番话不卑不亢。

    在刘修的面前,诸葛亮不曾降低风采。

    他始终是诸葛亮。

    刘修看着诸葛亮,他既然来请诸葛亮出山,自然有耐心,正色道:“孔明,论及人才,不论是历朝历代的哪一个君王,都不会嫌弃人才多了。”

    “海纳百川,方能汇聚江河。”

    “朕立国称帝,麾下纵有贾诩、庞统之流,也有黄虎、黄忠等猛将。”

    “然而,仍然是缺乏人才。”

    “尤其是像你诸葛亮这样的人才。”

    刘修侃侃而谈,说道:“就在今日,蒯良找到了朕,说忙得脚不沾地,已经累得遭不住了。”

    “楚国初立,百废待兴。”

    “尤其是抵近年关,各项事情更多,可谓是千头万绪。”

    “值此之时,更需要大量的人才。”

    “尤其是需要能够独当一面,能主持大局的人才。”

    “你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朕希望你能出山。”

    刘修说道:“孔明,该是你出山的时候了。”

    对于诸葛亮出山后的职位,刘修都已经考虑妥当。只要诸葛亮出山,至少是六部之一的尚书。

    诸葛亮闻言,却陷入了沉默。

    诸葛亮没有马上拒绝。

    刘修见此,却是眼睛一亮,眸子中有了希冀神色。

    只要诸葛亮不是直接拒绝,就有机会。

    刘修趁热打铁,继续道:“论及才华,你不属于士元,不属于我麾下任何一个人。但是,你甘愿如此吗?”

    “孔明啊,你是聪明人,能看清局势。”

    “当今天下大势,逐渐明朗。”

    “我楚国一统天下的姿态,已经显露出来。”

    “曹操占据北方虽然强,但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抵挡楚国的。”

    “最终,必然是楚国获胜。”

    刘修阐述了天下大势。

    如今的局势,刘修有信心能灭掉曹操。

    更何况,他莫名其妙得到了一个战国系统,虽然这个系统有些时候不靠谱,但有了系统的粮食种子,刘修麾下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粮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资。

    有了粮食,就有了打仗的本钱。

    刘修继续道:“天下大势说起来玄乎,更有些遥远了。”

    “拿近的来说。”

    “你琅琊诸葛氏,乃是琅琊国的望族,祖上更是出过大儒高官的,可谓是祖上显赫。”

    “传承到如今,诸葛一脉,并无显赫之人。”

    “你明明有才华,明明能够振兴诸葛家,令诸葛家重现辉煌。”

    “然而,却甘于平淡。”

    “孔明,你这样做,对得起谁呢?”

    “对得起刘备吗?不,刘备不需要你如何如何?你给了刘备太多,相反,刘备没有给你任何益处,没能让你一展所长。”

    “你对不起的,是你的父母,是你的祖宗。”

    “以及,你的子嗣。”

    “你明明可以让你的父母祖上荣耀的,可以让以后的子嗣过上好日子。”

    “然而,你却执意要如此。”

    刘修说道:“孔明,你不是小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想,你应该能想清楚的。”

    对于劝说诸葛亮,刘修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如今要劝说诸葛亮,用功名利禄难以诱惑。

    似诸葛亮这样的人,能打动诸葛亮的,唯有诸葛亮在乎的洞悉。

    刘备已死,刘备和诸葛亮再无关系。

    和诸葛亮有关系的,那便是诸葛亮的亲人了。

    所以刘修以诸葛亮的亲人作为突破点。

    此刻,诸葛亮更是沉默。他古井不波的脸上,也多了一抹凝重神色,手搭在膝盖上轻轻摩挲着。

    刘修这个时候,没有再说话了。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诸葛亮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刘修也相信,诸葛亮会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决定。

    此刻的诸葛亮,内心的确是焦灼。

    他有些为难,却也有些意动。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

    刘修并未催促,静静的坐着,等待着诸葛亮的答复。

    一刻钟过去!

    半个时辰过去。

    房间中静悄悄的,连气氛都有些压抑了。

    在房间外面。

    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都在一起。

    这三人都是熟悉诸葛亮的,也都是诸葛亮的长辈,都希望诸葛亮能好。

    司马徽说道:“都大半个时辰了,也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来。”

    庞德公笑了笑,道:“没出来就是好消息,没有消息也是好消息。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意味着就还有机会。”

    黄承彦感慨道:“孔明也老大不小了,该出仕了。如今楚国初立,百废待兴。孔明这个时候加入,能直接获得任命,能得到重要。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等楚国一切运转了起来后,孔明再想要进入,恐怕就要费一番波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