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侯爷-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军无路可逃,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投降。

    袁乾一投降,哐当哐当的兵器掉落声音响起,一个个士兵纷纷扔掉武器,然后跪地请降。

    袁乾和常横相继投降。

    这一战便到此结束。

    太史慈安排士兵收缴魏军士兵的武器,再把所有投降的魏军羁押起来,押上陆逊带来的大船上,朝吴县的方向行去。

第786章 吴县会师() 
广陵县。

    曹军的大本营驻扎在此。

    不过如今驻扎在广陵县的军队所剩不多,也就三万余精兵。

    这三万余精兵,是于禁压箱底的精锐。

    这段时间,于禁心中一直颇为忐忑。

    原因无他,担心吴郡的战事。

    可是不论如何,于禁也只能等着,等待来自南边的消息。

    而军队南下不久后,江面上突然有楚军水军横行,竟是封锁了江面。

    这一消息传到于禁耳中,于禁更是担心。

    楚军封锁江面,是要阻断联系。

    楚军的这一动作,令于禁更是紧张,担心南方局面。

    不过于禁毕竟是沙场宿将,虽然心中担忧,但也没有表露出来,一直等待着消息。可随着时间流逝,南方始终没有消息传回,于禁也坐不住了。

    于禁离开自己的中军大帐,就往司马懿所在的营帐行去。

    军队中。

    于禁是主将。

    按理说,于禁的职位是高于司马懿的,他可以直接派人请司马懿到他的营帐中议事。

    可司马懿身份不同,不仅是曹操身边的人,更和曹丕关系密切。

    所以于禁在司马懿的面前,也不端架子。

    于禁来到司马懿营帐中,见到了正在读书的司马懿,道:“军师。”

    司马懿连忙起身,拱手道:“将军怎的亲自来了,如果将军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一声,在下自当前往。”

    于禁落座后,道:“军师,本将担心南方的局势。”

    司马懿搁下手中的书籍,道:“将军担心,但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战,我们派遣了三路军队。”

    “一路军队在明,两路军队在暗中,这已经是一环扣一环的计划。”

    “即使明面上的失败,也还有后手。”

    “这一战,将军不用担心的。”

    “再者,将军驻守在广陵县,只要广陵县不丢失,将军就没有大错。尤其是现在也难以插手南面的局势,只能等待消息了。”

    司马懿说道:“将军稍安勿躁,很快会有消息的。”

    于禁道:“江面被封锁,本将担心啊。”

    说是不担心,可心里面怎么可能不担心呢?不可能不担心的。

    “唉”

    司马懿听后,轻叹了口气。

    于禁的忧虑,他又何尝不知道呢?但他相信自己的安排。

    这一战他绸缪妥当,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都还不能拿下吴郡,不能击溃楚军,也只能是苍天不佑魏国了。

    司马懿说道:“于将军,我们考虑最坏的情况,就算是南方的军队败了。但我们都还在,大局就还在控制中。”

    “广陵郡在,魏国大局就不受影响。”

    “军队士兵损失,再招募就是。”

    “只要还能坚守着,一切就不是问题。”

    司马懿道:“将军如果没有事情做,就全力布防吧。”

    “好!”

    于禁听完后,点了点头。

    “报!”

    忽然,一名士兵在营帐外喊话。

    旋即,士兵进入营帐中,朝于禁拱手行了一礼,道:“将军,有在吴郡作战的士兵逃了回来,现正在大帐中等候将军。”

    于禁闻言,眉头一挑。

    因为他听到的是‘逃回来’,这就意味着很可能败了。

    于禁道:“军师,走!”

    “喏!”

    司马懿站起身,就跟着于禁离开,朝中军大帐行去。

    一进入中军大帐,于禁和司马懿都看到了两名士兵。这两名士兵披头散发,身上衣衫脏兮兮的,更是狼狈不堪。

    于禁眉头皱起,道:“怎么回事?”

    其中一人道:“将军,小人是袁乾将军麾下的。袁乾将军和常横将军败了,全部被拿下。小人好不容易才逃回来的。”

    另一人道:“将军,小人是邹睿将军麾下的。邹睿将军攻打吴县,原本都要攻克了,可是黄忠大军突然杀来,邹睿将军被杀,我们全军覆没。”

    刷!

    于禁的脸色,变得苍白无比。

    南下的三只军队都败了。

    于禁看着两人,道:“袁乾和常横怎么兵败的?”

    士兵说道:“常横将军占据了毗陵城据守,遭到太史慈进攻时,和袁乾将军夹击太史慈。原本快要取胜,但陆逊的军队突然杀出,使得大军溃败。大军往阳羡县逃去时,在太湖岸边,遭到太史慈和陆逊夹击,以至于全军覆没。”

    于禁闻言,忍不住轻叹了口气。

    败了!

    彻底败了。

    于禁挥手让士兵退下,看向司马懿,道:“军师,大军兵败如山倒。现在该怎么办?”

    司马懿也是眉头紧紧的皱起。

    眼下的情况,令他也觉得非常棘手。

    司马懿道:“于将军,眼下不是考虑反击的时候。现在这情况,必须全线防守。然后,再撰写一封战报,马上传回邺城,让大王知晓,请大王决断。”

    于禁点了点了头。

    现在这情况,也只能这么办了。

    只可惜,他出征失败了。

    于禁又和司马懿商量了其余的安排,等司马懿离去后,就马上撰写战报,然后派遣士兵八百里加急送走。

    吴县。

    城外。

    太史慈、陆逊率领着大军,押送着袁乾、常横等人回来了。

    大军乘船度过太湖,便进入吴县境内。

    一路急赶,回到了吴县。

    当太史慈和陆逊得知了吴县的情况,知道吴县险些就落在魏国军队的手中,都是惊出一身冷汗。两人预料到前线有伏兵,但怎么都没有想到,后方竟然也有伏兵,幸好黄忠及时抵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军来到城外。

    军队就驻扎在城外,然后太史慈、陆逊、马谡往城内行去。

    来到城内,一行人直奔刘修的所在。

    在吴王宫中见到了刘修。

    太史慈、陆逊和马谡躬身行礼,道:“拜见大王。”

    “坐!”

    刘修摆手,示意三人落座。

    刘修道:“你们的战报,本王已经看到了。这一战,击溃了魏军,更俘虏了魏军主将,相当的不错。”

    “大王谬赞。”

    三人齐齐回答。

    虽说俘虏了袁乾、常横等人,可三人一想到吴县险些落陷,就心中叹息。

    这是他们安排出现了纰漏。

    刘修的目光落在陆逊身上,眼中带着赞赏。

    陆逊一直和楚国有联系,如今陆逊才和刘修正式见面。

    刘修说道:“伯言,你败张辽、荀攸,大破魏国军队,干得相当的漂亮。如果没有你,攻打吴国会受到影响,也难有大破魏军的机会。”

    陆逊自谦道:“大王谬赞了。”

    他虽然立下了功劳,但也不敢居功。

    刘修说道:“原来吴国的官员,大多数都已经调整了。如今,便只剩下你一个人的安排。如今你回来了,本官便给予你相应的嘉奖。”

    陆逊闻言,一颗心也激动起来。

第787章 未来构想() 
刘修盯着陆逊,沉声道:“关于你的安排,本王准备单独再立一军。”

    陆逊一听,心头更是欢喜。

    作为吴国曾经的大将,陆逊有着足够的见识。

    楚国的划分,陆逊是清楚的。

    楚国至今,也不过组建了六支军队。

    如今的楚国,囊括了凉州、益州、荆州、交州、扬州等地,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如此庞大的地方,也不过六支大军,算起来是不多的。

    如今再组建一军,而陆逊领军,瞬间就进入刘修的核心之中。

    陆逊道:“臣听凭大王安排。”

    刘修听到陆逊的话,微微颔首。

    陆逊是一个聪明的人才,知进退,明得失。

    刘修说道:“你统帅的这一军,不作为第七军。之前六个军的组建,是安排在各地驻扎,都是负责各地的稳定等。”

    “你即将统帅的军队,职责却不一样。”

    “你即将组建的军队,本王命名为‘海军’。”

    刘修眼神中,有着浓浓野望。

    在三国时,吴国的造船业是最发达的,已经陆续有大船能航行海上。

    只不过没能实现真正的远航。

    刘修组建海军,便是要让军队从江河之上,进入到大海之上,为以后做准备。

    陆逊听到海军二字,愣了下,旋即道:“大王,海军是个什么情况?臣统帅海军,又该如何开战工作呢?”

    对于海军二字,陆逊也有些发懵。

    刘修说道:“海军和水军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船上的军队。”

    “区别在于,一个在江河之上,一个在大海之上。”

    “海军的以后,便是要纵横大海。”

    “远的本王就不说了,说说海军近期的规划。”

    “就拿楚国和魏国交战来说。”

    刘修眼中闪烁着精光,说道:“魏国青州是有岸口的,如果能走海上航行抵达,那我们就能轻易在青州夺取据点。”

    “而没有海军,我们就得穿过徐州,再进入青州。”

    “要攻克徐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要夺取青州,就更难了。”

    “可是如果有了海军,如果让我们的大船能航行海上,攻打青州就更容易了。”

    刘修继续道:“再往远一点书,辽东苦寒之地。”

    “曹操厉害吧,夺取了幽州后,至今,也一直无法夺取辽东。”

    “因为从幽州进入辽东,一则是天气,二则是地利。”

    “要攻克辽东,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有了海军,能够直接从长江出发,然后航海北上,直达辽东。如此一来,便可以选择在最合适的天气,直接攻打辽东,会省去很多麻烦。”

    刘修叹息道:“只是目前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航海的船,得经得起颠簸。

    目前来说,显然是没有这种大船的。

    刘修组建海军,就是为了让陆逊从这方面入手,增强水上作战的能力,加强航海的能力。

    陆逊听完后,心中也是热血沸腾。

    陆逊热血沸腾的,不是在大海上航行多么多么的激动人心。

    他热血沸腾的,是一旦他组建起海军,如果能够从海上直接抵达青州,就能为刘修一统全国立下汗马功劳,这才是最令人激动的。

    至于遥远的,陆逊并未考虑。

    陆逊作为江南土生土长的人,作为吴国曾经的大将,他熟悉吴国的战船情况。

    陆逊道:“大王,目前的船只,是不能在海上航行的。只是要造船,恐怕不是一日之功,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有所成就。”

    刘修说道:“你要人,本王给你人。”

    “你要钱,本王给你钱。”

    “你要时间,本王也给你时间。”

    “总之,本王最后要结果,要看到楚国的大船,在辽阔的大海上航行。”

    刘修眼中有着期待的神色。

    陆逊道:“臣遵命,臣定不负大王厚望,自当全力以赴。”

    刘修从案桌上,拿起了一封诏令和印绶,沉声道:“这是给你的任命书,自今日起,你为楚国骠骑将军,位同六军主将,独领海军。海军之中,暂时不配军师。海军编制人数暂定三万,驻军太湖。”

    “喏!”

    陆逊接过诏令,心中颇为激动。

    刘修说道:“伯言,关于北伐曹操之事,本王会再等一段时间,你得尽快组建海军。希望攻伐曹操之时,你麾下的海军能够派上用场。”

    陆逊说道:“大王放心,臣必定会参战的。”

    攻打曹操之战,是最重要的战事。

    能否在以后的楚国有一席之地,就看攻打曹操之战的功劳。

    所以,陆逊不能缺席。

    刘修和陆逊又说了些其他的事情,陆逊才恭敬退下。

    至于太史慈等,刘修暂时没有封赏,要封赏,也是班师回到襄阳后再进行。

    如今太史慈抵达,所有的军队都驻扎在吴县。

    黄忠、太史慈等人都在,可以说,如今的吴县才是真正的固若金汤。纵然曹操亲自带兵来,刘修也丝毫不惧。

    刘修坐镇吴县,任由张昭和陆绩处理吴县的政务。

    在两人的联手安排下,一切尽展很快。

    时光匆匆。

    一晃年关已过,便进入春天。

    这一年已是公元215年。

    刘修在吴县又过了一年,但这几个月的时间,却令扬州无人敢轻举妄动。

    官员的调整,有序的进行了下去。

    一批一批的官员调整了,楚国大批的官员进入扬州。

    渐渐的,都换上了楚国的县令。

    如此一来,才让扬州大换血,彻底打上了刘修的标签。

    这一日,一名锦衣卫迅速来到邓展身边,禀报了一则消息。邓展得知了消息,然后便直接进入吴县的楚王宫。

    所谓的楚王宫,其实就是孙权曾经的吴王宫。

    吴国覆灭,吴王宫自然变成楚王宫。

    邓展来到刘修的身旁,道:“大王,襄阳方面传来消息,曹操又派遣了使节杨修,再一次要讨要荀攸和张辽。”

    刘修眉头一挑,道:“这过了几个月,曹操见没动静,终于按捺不住了。”

    邓展道:“蒯大人和伊大人,都催促您早日回襄阳。”

    刘修想了想,道:“如今陆绩在扬州,一切都上了正规。加之陆逊海军也在,扬州足够安全,差不多该回去了。传令,召法正、张昭、太史慈、黄忠、陆逊、陆绩、顾雍等人来议事。”

    “喏!”

    邓展得令,当即就下去安排。

第788章 老谋深算() 
时间不长,刘修麾下的所文臣武将都聚集到大殿中。

    众人行礼后,分别落座。

    刘修环视众人,道:“如今的扬州,已经趋于稳定。江上有陆逊麾下的海军坐镇,魏军无法南下。一切都进入正规,本王便准备启程返回襄阳。临行前,再做一定的调整。”

    众人闻言,都神情肃然。

    陆绩、陆逊等人各自都有安排,不会有所修改的。

    张昭、顾雍、朱治等人,要跟着刘修一起返回襄阳的,也不用调整。

    真正需要调整的,反而是军队的安排。

    黄忠此前一直驻扎在交州,负责交州的稳定。

    如今,黄忠却是不愿意再回去。

    原因无他,黄忠想要参与接下来的一战。

    刘修知道黄忠的想法,看向黄忠,吩咐道:“黄忠。”

    “末将在!”

    黄忠站起身,心中有些忐忑。

    刘修道:“吴县距离太湖很近,有陆逊麾下的海军驻扎,吴县安全无虞。你再率军驻扎在吴县,也是多余的。”

    “再者,交州也需要军队坐镇。”

    “你率领第二军的军队,退往会稽郡驻扎。”

    “一来,为以后攻打魏国做准备;二来,也能遥控交州的局面。”

    刘修直接做了安排。

    黄忠的心中,顿时就松了口气:“末将遵命!”

    只要不退回交州,还能为以后攻打曹操做准备,黄忠就觉得是值得的。

    刘修挥手,黄忠退回坐席。

    刘修的目光,又落在太史慈身上,道:“太史慈。”

    “末将在!”

    太史慈跟着站起身,抱拳行礼。

    刘修正色道:“调集第四军的所有士兵,准备撤回江夏。”

    “喏!”

    太史慈抱拳应下。

    刘修微微颔首,太史慈回到坐席上。

    两支军队安排妥当后,刘修又看向陆逊,道:“陆逊。”

    “末将在!”

    陆逊起身,恭敬的行礼。

    这几个月的时间,陆逊大部分都在海军营地,一方面是整顿士兵,另一方面是督促工匠造船。

    要组建真正的海军,得有真正的大船。

    没有船,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陆逊现在最关注的,便是工匠造船的事情。

    刘修说道:“造船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有困难,但也不能放弃。”

    “本王还是那句老话,你要什么,本王给什么。你缺什么,本王补什么。”

    “最后,一定要有名副其实的海军。”

    “不过训练海军时,也得注意扬州的平稳。”

    刘修说道:“原本你叔父担任扬州刺史,而你不可能留在扬州的,应当入襄阳为官的。但本王相信你,也相信你的能力,望你不负厚望。”

    陆逊揖礼道:“末将定不负大王厚望。”

    刘修的话,陆逊也明白。

    陆绩和陆逊都是陆家的人,扬州的政事由陆绩说了算,而扬州的军事由陆逊说了算。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形成一家独大。

    只是目前的情况,陆逊是最合适的人选。

    另一个原因,是刘修能够掌控陆家,只要刘修在,不论是陆逊,还是陆绩,都不可能反叛。

    至于以后,刘修自然要调整的。

    陆逊心中犹如明镜,他回到坐席上,也是暗暗告诫自己,要谨记刘修的提点。

    刘修又和陆绩等留在扬州的官员,一一说了各项事情。

    最后,刘修才下令启程。

    随着刘修一道命令下达,驻扎在吴县的军队开始拔营。

    刘修也带着法正、马谡、张昭、朱治、顾雍等人,全部一并启程,离开吴县往襄阳行去。这一次返回襄阳,刘修走的是水路,而非陆路。

    大军沿着长江,浩浩荡荡西进,直奔襄阳。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广陵县。

    曹丕得了消息,便传回了邺城。

    曹操得知了刘修撤回襄阳的消息,也在等待着杨修的谈判,能否夺回张辽和荀攸,就看杨修的。

    这一日,曹操召见了孙权。

    大殿中。

    宾主落座。

    曹操看向孙权,道:“仲谋,本王刚刚得到消息,刘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