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侯爷-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庐江和豫章都遭到攻打。

    周瑜也是厉害,竟是严防死守,堪堪挡住了攻击。

    蕲春县,大本营中。

    中军大帐。

    刘修正在阅览前线传回的战况。

    两军交战,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刘修坐镇后方,关注着前线传回的战况。

    “踏!踏!”

    一阵脚步声,从营帐外传回。

    邓展走了进来,抱拳行礼。

    刘修头也不抬道:“又有什么消息?”

    邓展禀报道:“大王,太史慈将军有消息传回。”

    说着话,他递上了一封书信到刘修案桌上。

    刘修拆开信封看了一遍。

    书信上的内容,是太史慈请求刘修调遣水军自长江上攻击。

    如今庐江战事开打,太史慈把周瑜的大军调动起来,加之又有黄忠在南面牵制周瑜的一部分兵力,太史慈希望刘修再调遣一支水军,沿江出发,然后打破局面。

    刘修思考了一番,吩咐道:“请法正、张颌和马超。”

    “喏!”

    邓展下去通知。

    不一会儿,法正、张颌和马超依次进入营帐中。

    刘修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的道:“刚接到太史慈的讯息,太史慈认为攻破庐江的机会到了。请求再发一支水军,沿江进入庐江,一鼓作气,击破周瑜的防守。你们怎么看?”

    马超眼中一亮,道:“大王,前线战事到了关键时候,正该出战,末将愿为先锋。”

    刘修笑了笑,却不回话。

    马超主动请战,是求战心切。

    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否适合决战,还要再讨论讨论。

    一旦刘修再派遣军队进入,那就是决战了。

    刘修目光一转,落在法正身上。

    法正拱手道:“大王,卑职认为,请太史慈将军再逼迫一番,把周瑜的底线逼出来。”

    “如今,战事才刚开始不久。”

    “双方正在厮杀,我们投入了太史慈的兵力,周瑜也投入了一股兵力。”

    “这时候,应当让太史慈逼迫周瑜,让周瑜再增兵,把所有的底线亮出来。”

    “反之,其实周瑜也在逼迫大王,让大王亮出所有底线。”

    “谁先暴露所有的力量,谁就先输了。”

    法正眼中神色明亮,道:“如今太史慈将军不是挡不住,只是和周瑜形成了僵局。此时此刻,应当是太史将军想办法破局,打破周瑜的部署,让终于增兵,而不是大王增兵。”

    “如果大王增兵,兵力尽出,周瑜就能料到我们的底线。”

    “故,卑职建议不发兵。”

    法正神色肃然,态度坚定,没有任何的犹豫。

    纵然前线太史慈打光了所有士兵,但只要压住了周瑜,让周瑜把越来越多士兵投入进去,那就获得了胜利。

    刘修所率领的军队,不宜轻动。

    张颌说道:“大王,臣也赞同法军师的分析。用兵打仗,都将就一个‘藏’字,谁能藏更多的士兵,谁能藏到最后,那谁就能占据最后的先机。如今局面总体不错,要打破局面,也是太史慈将军考虑,而不是大王调兵打破。如果大王调兵上去,周瑜却还有更多手段,事情就麻烦了。”

    马超听了法正和张颌的话,心中一片冰凉。

    完了!

    又没有出征的机会了。

    马超摇头,倒也没有争辩。

    他和法正争论,那真是鸡蛋碰石头。

    刘修听了法正和张颌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考虑,道:“本王明白了,本王这就书信一封,告知太史慈。”

    法正笑道:“大王英明!”

    “踏!踏!”

    忽然,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

    邓展又急匆匆进入,他向刘修行了一礼,然后递上一封书信,道:“大王,这是吴国陆家送来的书信。”

    陆逊转交的书信,都是交给锦衣卫安插在吴县的人。

    书信一回来,就到了邓展手中。

    刘修眼中一亮,道:“又有消息了吗?好!”

    他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法正拱手道:“大王,可是有好消息了?”

    刘修一伸手,把书信递出,法正接过后,快速的看了一遍,也是激动起来。他又把书信给了张颌和马超,众人看了后,才交还到刘修手中。

    刘修说道:“既然陆逊要给魏国予以重创,那我们就拭目以待。有了陆逊的消息,那我们这一线的战事,就更得稳住。只待陆逊取胜,周瑜必然阵脚大乱,到时候出击,必定能一鼓作气,彻底击垮周瑜。”

    法正道:“陆逊这一枚棋子,大王埋得太好了。”

    刘修笑道:“这都是孙策做的孽。”

    张颌道:“这是得道者天助,失道者寡助。孙权连内部都出了问题,此战焉能不败。”

    刘修微微颔首,和法正、张颌定下了接下来的计策。

    他直接书信一封,告知太史慈稳扎稳打的进攻,不宜马上决战等等事情。

    消息很快传到了前线,传到太史慈手中。

    太史慈看完书信,请来了军师马谡。

    如今的马谡,丰神俊朗,气宇不凡,加之常年在军营中,也有了一股不凡的气度。

    他进入营帐,向太史慈行了一礼,道:“将军,大王有回信了吗?”

    太史慈道:“大王拒绝发兵,更让我们稳扎稳打。”

    马谡听完后,眉头微皱:“此战我们和周瑜已经形成僵持局面,只要大王派遣一支军队,就能打破将军,令周瑜承受不住攻击。届时,我军必胜,大王还迟疑什么呢?”

    在第四军担任军师,马谡可谓年少得志。

    如今和周瑜交锋,马谡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

    太史慈道:“大王书信中解释了,周瑜表面上兵力尽出,但到底如何,尚未可知。需要我们进一步逼迫,让周瑜拿出所有的力量。”

    马谡一听,顿时明白了。

    刘修不出兵的原因,是因为认为周瑜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马谡思索着,道:“将军,如果要逼迫周瑜,那进攻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了。”

    太史慈道:“大王让我们稳扎稳打。”

    马谡道:“当然,我们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尽力的逼迫周瑜。一旦周瑜图穷匕见,到了无兵可用的时候,就是大王出兵之时。”

    太史慈问道:“军师有什么计策?”

    马谡自信一笑,当即,他阐述了详细的计策。

    太史慈听完,仔细的推敲了一番,也赞同马谡的计策,道:“军师的计策可行,接下来,我们就这么办。”

    两人定下了计策,便开始行动起来。

第721章 陆逊领兵() 
江乘县,地处丹阳郡背面,和广陵郡接壤。

    江乘县和广陵郡,只有一线之隔。

    陆逊来到江乘县,负责丹阳郡的交接事宜。

    站在江边,陆逊静静等待着。

    一名扈从站在陆逊身旁,禀报道:“大人,您没有必要亲自来的。让曹军过河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就行。”

    陆逊呵呵笑了笑,却并未解释。

    他如果不亲自来江边,对方就不会降低戒心。

    唯有亲自来,才能展现诚意。

    陆逊对这一战很看重,这关系到他和陆家在楚国的未来。

    “来了!”

    忽然,扈从提醒道。

    陆逊抬头望去,只见长剑的北岸渡口边,黑压压的人影汇聚,一眼看去,仿佛一条长龙横亘在北岸。

    因为距离远,看不真切对岸的情况。

    不过,陆逊还是看到对岸的渡口边,竟有一艘小船入水,然后朝着南岸而来。

    船行江中,却并非一时半刻能渡过长江。

    如今正值六月,夏雨不断,河水泛涨,水面有所提高,水流也相对湍急。

    这样的情况下,曹军不敢轻易渡河。

    陆逊看着曹军的船越来越近,脸上表情愈发平静。

    现在没有开战,但这一战已经开始了。

    足足用了近小半个时辰,这艘小船才顺利的渡过河岸。

    船上的人,赫然是荀攸。

    他坐在小船中,颠簸而来,脸上神色有一抹苍白。他是北方人,习惯步履平地,不习惯颠簸的小船。

    荀攸拱手道:“在下荀攸,见过陆大人。”

    顾雍一回到吴县,很快就派人送信到广陵县,告知了负责交接的人是陆逊。

    陆逊惊讶道:“竟是荀军师亲自过来,难道,荀军师不怕陆某拿下你,要挟魏世子吗?”

    荀攸听后,却是不屑一笑。

    这话也虚有其表。

    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实则没有半点威胁。

    荀攸一抖长袍,一阵威风吹来,倒是吹散了一点热气,脑子为之清醒,笑道:“在下就站在这里,身无长物,连一柄佩剑都没有。陆大人要动手,请吧。”

    陆逊道:“荀军师不愧是魏王心腹,这份胆魄,令人佩服。本官只是开一个玩笑,当不得真。”

    荀攸审视着陆逊,眼中熠熠生辉,明亮无比。

    来之前,他已经派人了解过陆逊。

    陆逊出自陆家,和孙权是有着深仇大恨的。

    荀攸亲自来,还有一个目的,想要劝降陆逊。他也不急着让陆逊安排渡江,道:“陆大人出身陆家,书香传家,名门望族之后。如今,陆家却不复昔日景象,令人唏嘘啊。”

    陆逊道:“劳荀军师挂心了。”

    荀攸不急不躁的道:“陆大人对当今吴国局势,有何看法?”

    陆逊扫了荀攸一眼,眼眸眯起。

    只是,他却不答话。

    荀攸继续道:“陆大人是聪明人,必然能看出吴国的局势。如今,吴国不过苟延残喘,败亡是迟早的事情。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陆大人不为自己的前程着想,难道不为陆家着想吗?”

    陆逊冷笑道:“荀军师真是舌灿生花,令人佩服。”

    荀攸道:“在下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他所讲的,都是陆家的现状。

    尤其是陆逊身为陆家的人,眼看着陆家逐渐的衰败,心中绝对不可能没有想法。

    就算陆逊忠于孙权,可陆家呢?

    家国天下,先有家才有国,这是烙印在世家子弟心中的印记。

    荀攸不相信陆逊会无动于衷。

    陆逊却还是没有给出正面答复,岔开话题,问道:“荀军师,曹军已经到了北岸,还不准备渡河吗?”

    荀攸脸上顿时多了笑容。

    陆逊没有回答,便没有明着拒绝。

    这表明事情有希望。

    荀攸试探出了陆逊的想法后,也不再多言,说道:“陆大人,曹军已经准备好渡河。奈何,没有船只,也不善渡河,所以需要吴军士兵帮助。”

    陆逊道:“如何帮助?”

    荀攸回答道:“调遣吴国战船,运送曹军渡河。”

    陆逊道:“好!”

    当即,陆逊就下达了命令。

    陆逊下达命令不久,就看到一搜一搜的战船从长江上行驶而来,然后往北岸去了。

    荀攸看着往北行去的战船,眼神凝重。

    此前,张辽派遣了士兵打探江上的动静,却没有发现吴国的水军。

    陆逊一下令,很快就来了。

    可见吴国水军的厉害。

    吴国的整体战斗力很弱,可吴国的水军的确厉害。

    荀攸若有所思,而陆逊心中也一样。

    荀攸让吴国的战船运送曹军士兵,而曹军的战船没有出现,这就是令人疑惑的地方。要说曹军没有战船,陆逊根本就不相信。

    所以,必然是曹军隐藏了战船。

    陆逊不了解魏国战船的情况,就难以做出推断。

    好一个狡猾的荀攸。

    陆逊心中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眼前的荀攸,不是一个能轻易蒙骗的人。

    吴国战船往返于南北两岸之间。

    一批一批的曹军士兵渡过河岸,在南岸驻扎。

    荀攸命令士兵驻扎,全力戒备。

    只要魏国的大军过河,就必须戒备,因为渡过长江,意味着魏国的大军进入吴国境内。在没有彻底占据丹阳郡之前,荀攸都不能放松。

    江面上,战船不断的往返。

    足足用了小半天时间,曹军大部分都已经过河。

    张辽也过河了。

    曹丕却没有过河,留在了北岸扎营。

    大部分的曹军过河进入丹阳郡,但为了预防万一,张辽留下曹丕镇守后方,避免遭到袭击。

    陆逊看在眼中,暗道曹军安排太严谨了。

    想在长江边上袭击曹军,根本不可能,也幸亏他也没有着么安排。

    陆逊看向荀攸,道:“荀军师,曹军已经渡河,请先随我前往江乘县。然后,南下丹阳郡的治所宛陵县。”

    荀攸却摇头道:“不着急,我们在此休整一天。明天上午,再起兵南下。”

    渡河时,许多士兵颠簸后,都晕乎乎的。

    虽然能强行南下赶路,但这样的状态下,荀攸是不放心的。

    军队在丹阳郡,随时可能有战事。

    士兵必须时刻保证战斗力。

    陆逊脸上微笑着道:“就依荀军师的安排。”他说了后,心中却有些失落。他也看到了曹军士兵的状况,如果对方急切的南下赶路,他布置的埋伏,就有了用武之地。

    现在看来,想要伏击荀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军队扎营休息。

    一宿无话。

    次日一早,天阴沉沉的。

    不多久,就见雷霆闪电在空中肆虐,下起了瓢泼大雨。

    这样的大雨,不可能赶路。

    足足一个时辰后,雨势减弱,变成了淅沥沥的小雨。

    陆逊到了中军大帐,见到张辽和荀攸,问道:“张将军、荀军师,大雨变小,现在是毛毛小雨,是否南下赶路?”

第722章 冒雨赶路() 
南下宛陵县,是必须做的事情。

    占据宛陵,吞并丹阳郡,才能一鼓作气攻略吴郡。

    换做寻常时候,张辽不在意时间,甚至要拖延时间,不急不慢的南下宛陵县,毕竟主动权在他的手中。

    可现在不同,他得赶时间。

    一旦刘修击败周瑜,就会逼近吴郡。

    张辽要早一步夺取吴郡。

    大雨变成了小雨,而士兵也休息好了,必须要赶路了。

    张辽同意道:“可以,我们马上赶路。”

    陆逊道:“我这就下去安排。”

    陆逊去安排他麾下的士兵,而张辽也下令启程。

    一场大雨过后,地面泥泞,四处都是水泊,尤其还有淅沥沥的小雨下着,使得地面始终都不好走。

    惯于在北方生活的士兵,骤然在这样的缓解下,非常的不适应。

    只是军令如山,大军只得跟着南下。

    大军南下宛陵县,张辽依然在渡口留下一队士兵驻扎。

    其目的,是扼守南北两岸。

    如此,张辽进可攻退可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陆逊暗道张辽精明,心中也更是小心,带着大军一路南下。

    张辽和荀攸坐镇中军。

    两人虽然进入丹阳郡,但仍是没有放松。

    荀攸道:“张将军,你看陆逊如何?”

    张辽道:“此人不卑不亢,颇有将才之风。可惜,不是我魏国的人。”

    荀攸道:“我倒是希望,能够招降此人。”

    张辽自信一笑,道:“占据丹阳郡后,我们一发兵,吴国抵抗不了,届时,陆逊自会顺势归顺的。”

    荀攸眼中有着耐人寻味的神色,道:“但愿吧。”

    招降陆逊,荀攸颇为期待。

    只是看陆逊的样子,并不怎么容易。

    两人随意的聊天,带兵继续南下。

    只是越往南走,道路愈发泥泞,尤其是经过无数士兵和战马踏过后,道路更是坑坑洼洼的,地面很难走。

    “希律律!”

    忽然,一匹战马悲鸣一声,轰然倒在地上。

    士兵跟着摔倒下来。

    泥土四溅,士兵身上染了一身的泥土。

    这情况,影响到军队的行进。

    士兵站起身,看着倒地的战马,咒骂道:“他娘的鬼天气,这路也太难走了。来两个人,帮我把战马扶起来。”

    战马之所以摔倒,是道路泥泞打滑。

    北方雨水更少,道路不至于如此的泥泞。

    骑兵在北方,可谓驰骋无阻。

    可是南方道路泥泞,一下雨后,羊肠小道都踩成了泥浆,很难走。

    战马走在上面,很容易打滑摔倒。

    几个士兵,好不容易才把战马扶起来,让战马立起。只是战马的身上,也站满泥浆,这情况是不能骑了,只能牵着马走到有水源的地方,清洗后才能再骑乘。

    队伍继续赶路,摔倒的战马越来越多。

    赶路的队伍,受到影响。

    负责的将领,也知道不能再压着,赶忙朝后方中军行去。

    来到中军,到了荀攸和张辽身旁。

    来的人不止一个,足足有十多人,都是军中底层的将领。

    一人率先道:“张将军,这下雨天赶路,下了大雨后,路上很难走。咱们的许多战马,都摔倒在地上。这路,根本没法走。”

    其余人纷纷附和。

    在北方厮杀,他们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况。

    战马驰骋,畅快无比。

    可是小雨绵绵,导致地面湿漉漉的,战马难以赶路。

    张辽沉声道:“赶路的速度可以稍稍放缓,但不能停下。我们此战,关系到魏王能否顺利一统天下,不能耽搁时间。”

    “这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等雨停下放晴再走,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抵达宛陵县。”

    “你们是魏国的精锐,进入吴国遇到困难,得想办法克服,想办法解决。”

    “直接撂挑子,没有任何意义。”

    张辽说道:“传来下去,继续赶路。”

    一句话,就定了调子。

    张辽在军中威信颇高,他一下令,众人也值得应下。

    一个个纷纷散去,又回去安抚士兵。

    队伍继续赶路。

    不过,赶路的速度却渐渐慢了下来。

    荀攸正色道:“张将军,这就是地利条件了。我们的军队进入吴国,一遇到这样的天气,就有些吃不住。”

    张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