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侯爷-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脸上带着怒容,一副你曹丕不给答复,我就誓不罢休的表情。

    此时顾雍心中,担心曹丕是戏耍他。

    曹丕说道:“顾雍,涉及到魏国和吴国两国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轻易能定下的吗?就算本世子同意接纳吴国,但仅仅是孙权去王号,然后遣送世子就能成的吗?显然不可能。”

    这个时候,曹丕尽量的稳住顾雍。

    只要顾雍没有回吴郡,吴国的士兵暂时不会轻举妄动。

    最多,吴国是备战而已。

    在这期间,张辽却可以调兵遣将,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

    顾雍沉声道:“具体条件,可以慢慢谈。但世子这样拖延,对我吴国不利。尤其是世子这样拖着,一旦刘修先一步攻破吴国,对魏国也不好。”

    曹丕心中冷笑。

    刘修在行动,张辽同样也在行动。

    顾雍眼中精光闪烁,道:“世子,还请你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曹丕道:“顾雍,本世子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本世子是愿意接纳吴国的,只是,吴国给出的条件还不够。”

    顾雍问道:“还要什么条件?”

    曹丕道:“吴国割让丹阳郡,孙权再去王号,遣送质子,我魏国便同意接纳孙权。”

    顾雍一听,脸色大变。

    丹阳郡是吴国的大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郡。

    最重要的,一旦割让了丹阳郡,就等于任由曹军度过长江天堑,让曹操在南面有了桥头堡,有了立足的根基。

    以曹军的骁勇,再加上没了长江天堑阻拦,曹操灭掉吴国,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样的条件,顾雍根本就不敢答应。

    搁在孙权身上,孙权也不会答应。

    顾雍说道:“世子,你的条件完全是狮子大开口。这样的条件,我主不可能同意。”

    曹丕耸了耸肩,很无奈的道:“你看,你看,你这就拒绝了?”

    “所以说,我们还得谈判。”

    “双方还需要接洽,还需要商讨,吴国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

    “一句话,仅仅是去王号和遣送质子,是绝对不行的。”

    曹丕虽然在忽悠顾雍,但也给出了最低限度的条件。

    顾雍此刻,有些两难。

    他心中也在盘算,曹丕的话到底有几分真实性。

    顾雍正色道:“关于吴国能给出什么条件,在下必须返回吴国,向我主禀报后,然后才能再回复世子。”

    曹丕心思转动。

    顾雍离开了军营,但他是回去传信的,接下来还得再来一趟。

    这期间,张辽便可以从容布局。

    等下一次顾雍再来时,张辽的一切准备妥当,事情就方便了。

    曹丕说道:“顾先生,你且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启程南下吧。”

    顾雍摇头道:“不必了,时间紧迫,我今夜就回去。不过世子既然有接纳我吴国的意图,那么,我吴国会宣称归顺魏国了。”

    曹丕一听,暗骂顾雍狡诈。

    这一目的,显然是为了离间魏国和楚国。

    曹丕当然是不同意的,道:“在没有达成协议时,本世子不同意吴国归顺魏国。”

    “顾先生,你抓紧时间回吴县,然后再来广陵县商议。”

    “这期间,楚国和魏国关系不容破坏。”

    “否则,吴国岂不是不费一兵一卒,就瓦解我魏国和楚国的联盟吗?”

    曹丕声色俱厉,沉声说道:“吴国如若宣称归顺魏国,本世子将下令发起进攻。”

    顾雍轻叹一声。

    如果曹丕同意,事情就好办了。

    可惜了!

    顾雍拱手道:“在下明白了,告辞!”

    曹丕站起身道:“本世子送一送顾先生。”

    他带着顾雍离开营帐,一边走,一边说道:“顾先生,你是一个人才。吴国的局势,你想必能看出来。就算度过这一关,也是步履维艰。你留在吴国,也难有作为。”

    顾雍正色道:“请世子不必再说!”

    曹丕轻叹,很是惋惜。

    顾雍这样的人才,留在吴国太可惜了。

    送走顾雍,曹丕回到营内,先去张辽的营帐说了情况,让张辽尽快安排,然后才回营帐休息。

    豫章郡,南昌县。

    中军大帐。

    一封书信摆在了周瑜的案桌上。

    周瑜看完后,久久不言,脸上尽是愤怒神色。

    这封书信,赫然是孙权决定向刘修称臣,并决定去王号,遣送质子的决定。

    周瑜看到这样的书信,心中倍感屈辱。

    堂堂吴国之王,竟要向刘修称臣,而且刘修还是仇人。

    去年年底的时候,刘修击败了刘备,平定了益州的乱局,孙权就修书给刘修求和。如今,更是修书给刘修称臣。

    周瑜心中难受。

    只是周瑜却也知道无奈。

    楚国和魏国联手攻打吴国,这样的阵仗,周瑜自诩聪慧过人,也觉得无法应对。

    两个庞然大物,一起攻打孱弱的吴国,哪里抵挡得了啊?

    只是一旦把孙权的决定告知下去,军中必定人心动荡。

    “来人!”

    周瑜思虑许久,还是下了决定。

    消息瞒不住,只能把消息告知下面的将领。

    一名士兵走了进来,周瑜吩咐道:“传令诸将,到营帐中议事。”

    时间不长,徐盛等将领纷纷进入营帐中。

    周瑜也不隐瞒,直接把孙权的安排告知了众人。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一个个脸上的神情,都无比的凝重。

    周瑜目光扫过麾下的人,道:“大王这么做,是为了保全吴国。否则,楚国和魏国杀来,吴国抵挡不了。本将自信能挡住刘修,可是魏国方面呢?我们的重兵都屯在庐江和豫章郡,吴郡和丹阳郡怎么抵挡?”

    “现如今,大王只能如此。”

    “不过,我们也不能有任何放松,必须严防死守。”

    “只要豫章和庐江还在大王的手中,我们就还有机会,还有机会报仇雪恨。”

    “一旦豫章和庐江落陷,吴国必败。”

    周瑜站起身,双手抱拳,道:“诸位,吴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请诸位能竭尽所能,稳定军心。而且这一次,是刘修主动开战,刘修是否接纳大王投降,还尚未可知。战事可能一触即发,请诸位能打起精神,切莫懈怠。周瑜在此,谢过诸位。”

    此时的周瑜,只能用感情来笼络众人。

    他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倍感支拙。

    众人看到周瑜的面庞,都纷纷应下,表示愿意听从周瑜的安排。

    众将齐心,周瑜才松了口气。

    现在虽然危险,但军队不能乱,军心更必须稳住,否则这一战就打不下去了。

    江夏郡,蕲春县。

    这一位置,是太史慈所属第四军驻扎的地方。

    刘修带兵从襄阳出发,一路急赶,然后抵达了蕲春县。

    军队驻扎。

    中军大帐中。

    太史慈先禀报了军队的情况,以及最近的战事。

    如今江夏方面的军队,和周瑜所率领的军队,双方交战,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甚至于,周瑜还隐隐占据上风。

    周瑜这些年一心扑在庐江和豫章郡,把两个军的防守打造得很牢固。

    要攻破周瑜的防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庐江和豫章水道纵横,周瑜麾下的水军,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刘修听完了所有的消息,没有急着就开战,而是吩咐哨探打探情况,摸清楚周瑜现在的近况才准备开战。

    仓促开战,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第716章 名士赵咨() 
“报!”

    营帐外,一名士兵禀报。

    士兵进入营帐中,道:“大王,军营外,有一人自称吴王使节,特来求见大王。”

    刘修吩咐道:“请!”

    如今,楚国已经和吴国开战,孙权还派使节来,这就有意思了。

    时间不长,孙权的使节进入营帐中。

    刘修打量着来人,心中赞叹。

    来人一袭黑色长袍,头戴进贤冠,腰缠玉带,足蹬长靴,身材颀长,相貌堂堂,俊逸不凡。

    进入大帐中,中年人道:“吴国赵咨,拜见楚王。”

    刘修听到赵咨的名字,有些讶异。

    孙权派来的人竟是赵咨。

    三国当中,赵咨出场很少,却留下重重一笔。

    史载,关羽被杀,荆州被吴国夺取后,刘备愤怒之下,兴兵攻打吴国。双方一交战,刘备连战连胜,打得孙权毫无抵抗之力。

    为了保全自身,孙权向刘备求和。

    然而,刘备却不同意,一心一意要攻破吴国。

    孙权见刘备来势汹汹,而麾下的精兵又无法抵挡,加之北方还有魏国,他也担心魏国曹丕趁火打劫。

    无奈之下,孙权向曹丕上降表,向曹丕称臣。

    孙权派遣赵咨前往邺城,向曹丕求和。

    赵咨见到曹丕时,曹丕有些看不起孙权,便端着架子。而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曹丕的才学是最高的。

    曹丕虽然比不了曹植,但也精通诗赋,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当着赵咨的面,曹丕询问孙权在文学上的造诣如何?

    曹丕的意图,是打算打压一下孙权。

    可是赵咨的回答,却相当精彩。

    赵咨没有正面回答曹丕的问题,不卑不亢的道:“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闲余时,亦博览书传历史,但不效儒生寻章摘句,只采其要旨,观其要领。”

    一句话,曹丕尴尬了。

    曹丕自豪的是自己精通诗赋,才学出众。

    赵咨的回答中,说孙权心思都放在朝政上,只是闲暇读书。言外之意,身为君主,却要穷究诗书,是舍本逐末。

    曹丕被赵咨的话噎住后,也不甘心。

    当即,曹丕转换方向。

    曹丕顺着赵咨的话,问道:“孙权志在经略吴国,但魏国要讨伐吴国,吴国能抵挡吗?”

    魏国的势力强大,曹丕以势压人。

    赵咨仍是一副平淡样子,又回答说:“魏国有征伐吴国的精锐,吴国也有长江天堑抵挡。而且吴国水师天下无双,足以确保吴国不坠。”

    魏、蜀、吴三国,魏国骑兵最厉害,吴国水军最厉害。

    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曹丕听到赵咨的话,又无言以对。

    赵咨不卑不亢的回答,令曹丕始终不能占据上风。

    到最后,曹丕也放弃刁难,问道:“吴国像先生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赵咨略显谦虚,回答道:“吴国智勇无双的人,不下百人。像在下这样的,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曹丕听完后,对赵咨很是赞赏。

    最后,曹丕接受孙权称臣。

    如此一来,孙权北面防线稳定,才转而全力抵挡刘备的攻击,最后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赵咨此人,出场不多,但确实是个人才。

    刘修眼中光芒闪烁,道:“赵咨,且让本王猜一猜你的来意。孙权派你来,是来求和的吗?”

    赵咨道:“楚王睿智,在下佩服。”

    刘修道:“天下人都知道,此番讨伐吴国,是本王牵头的。如果本王中途停止,天下人怎么看待本王?”

    赵咨道:“战事一起,烽烟遍地,会有无数的百姓受灾。倘若楚王停止兵戈,百姓只会拍手称赞。楚王不仅不会威严扫地,反而会令百姓更加敬重。”

    刘修道:“可是,本王铁了心要拿下吴国。”

    赵咨听到后,面上掠过一抹凝重。

    刘修本就是才略无双的人,他要说服刘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咨道:“楚王如此,只能将吴国推向魏国。”

    “我主向楚王求和,一是吴国两线作战,难堪重负;二是吴国和楚国是姻亲关系,打断腿还连着筋的。”

    “诚然,吴国不敌魏国和楚国联手。”

    “可吴国归顺任何一方,都会增强一方的力量,使得这一方具备压倒性的实力。”

    “楚王,还请三思。”

    赵咨言语不卑不亢,神色仍是镇定自若。

    在他的描述下,孙权归顺刘修,那都是看在孙尚香的面子上。

    否则孙权归顺曹操,楚国必定危险。

    刘修暗道赵咨聪慧通达,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只是,刘修却不惧。

    刘修道:“赵咨,问题的关键在于,曹操会接纳孙权吗?”

    赵咨闻言,眼中闪过忌惮神色。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赵咨的话带着威胁,打在刘修的薄弱点。可刘修的反击,也命中了吴国的弱点。

    一旦曹操不接受吴国投降,吴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

    这是最致命的弱点。

    赵咨心念转动,他不会承认刘修的话,更不会示弱。一旦他承认了刘修的话,这一次出使,就彻底失败了。

    赵咨微微一笑,沉声道:“楚王大谬!”

    刘修道:“愿闻其详!”

    赵咨正色道:“吴国归顺魏国,魏国势力大增,有了灭掉楚国的机会,曹操焉能错过?”

    刘修一听,放声大笑了起来。

    笑声中,带着戏谑,更有着不屑。

    赵咨道:“楚王何故发笑?”

    刘修回答道:“如果孙权交出兵权,入邺城为囚,本王相信曹操会答应。当然,如果孙权交出兵权,入襄阳为囚,本王也会答应。”

    “只是,孙权甘愿吗?”

    “孙权的求和投降,只是表面上如此,实在不值一提。”

    “只要孙权在吴国一天,那吴国就是国中之国。”

    “这样的吴国,根本就不会听从调遣。”

    “曹操收下了吴国,在攻打楚国时,说不定,孙权直接一刀捅在曹操身上都不一定。”

    刘修说道:“赵咨,曹操会接纳这样的孙权吗?”

    赵咨听到刘修的话,面色凝重。

    刘修的分析,可谓是说到了最重要的核心。

    孙权投降,最多是派遣质子,但绝不会交出兵权。

    赵咨仍是摇头,他仍不承认失败,正色道:“楚王差矣,吴王归顺魏王,自当帮助魏王,岂会违背道义,再反攻魏王。”

    刘修冷冷一笑。

    赵咨虽然善辩,可现在局势如此,纵然赵咨心有沟壑,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势如此,赵咨难有作为。

    刘修道:“傻子都能知道,一旦魏国灭掉楚国,下一步就是吴国。”

    “孙权何等人精,会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孙权即使归顺了曹操,最终也会和曹操翻脸,不会让曹操灭掉楚国。孙权最希望看到的,是楚国和魏国两败俱伤,他才能有所作为。”

    “可惜,本王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同样的,曹操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刘修盯着赵咨,道:“赵咨,你现在明白了吗?”

    赵咨咽了口唾沫,心中顿生无助之感。

    面对刘修,他不仅没有劝服刘修,反而让他自己有些动摇了。

    赵咨咬牙道:“楚王,在下出使前,吴王还嘱托了在下一番话。”

    刘修眉头一挑,道:“什么话?”

第717章 不接受威胁() 
赵咨眼神肃然,一副破釜沉舟的表情,道:“如楚王拒绝,我主将拼死一战。”

    刘修说道:“面对楚国和魏国夹击,吴国能守得住吗?”

    赵咨强势道:“一旦楚国和魏国攻打,我主不会抵挡曹操,会调遣吴国的所有兵力,全力和楚国开战。一旦楚国受创,楚王还能再挡得住曹操吗?”

    刘修沉声道:“赵咨,你这是威胁本王?”

    赵咨道:“吴国到了山穷水尽的一步,有什么做不出来呢?”

    刘修盯着赵咨,道:“好一个赵咨!”

    赵咨不卑不亢的道:“承蒙楚王夸奖,咨愧不敢当。”

    走到这一步,也不是赵咨愿意的。

    如果刘修愿意罢兵言和,接受吴国的归顺,赵咨也不会说出这番话。

    可是,刘修摆明了要拒绝。

    一旦刘修拒绝,吴国西面就陷入困境。

    如果曹操再拒绝,那吴国就彻底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赵咨盯着刘修,道:“楚王,天下大势如何,全在你一念之间,请楚王三思。”

    他的心中,也期待着,期待刘修同意。

    一旦刘修同意吴国求和,吴国就多了生路,至少还有苟延残喘的机会。

    刘修嘴角上扬,眼中露出一抹轻蔑。

    威胁么?

    呵呵

    刘修如果是遭到威胁,就改变了楚国的方针,那也不用执掌楚国了。

    刘修说道:“赵咨,本王不接受威胁。”

    轰!!!

    赵咨脑中宛如雷霆炸响,骤然变得空白。

    脸上表情,也突然有一抹凝滞。

    失败了!

    他出使楚国失败了。

    赵咨有些愣神,但瞬间又恢复过来,道:“楚王,希望你不会因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刘修掷地有声的道:“本王一向不后悔。”

    攻打吴国,是接下来的大方针。

    一旦刘修不再攻打吴国,曹操也要退兵,就给了孙权喘息的机会。

    在孙权存在的情况下,刘修无法灭掉曹操,而曹操也无法灭掉刘修,天下会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刘修不愿意。

    刘修想要一统天下。

    赵咨心中叹息,强打起精神道:“楚王,赵咨告辞。”

    刘修道:“转告孙权,放下兵权入襄阳,本王可以保他一世富贵无忧。”

    赵咨盯着刘修,朗声道:“楚王愿意放下兵权,在吴国富贵一世吗?”

    刘修道:“本王和孙权,处境不同。”

    赵咨说道:“不管处境如何,我主铮铮男儿,一国之主,岂能将生死假手他人?”

    刘修道:“很好,本王期待孙权最后的表现。”

    “告辞!”

    赵咨转身便离开了。

    等赵咨离开后,刘修喊来了太史慈和张颌,询问两人战事准备得如何。

    太史慈和张颌都回答已经准备妥当。

    刘修不再耽搁时间,直接下令向庐江郡进攻,而于此同时,刘修又派人传令给交州的黄忠,让黄忠进攻。

    自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