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想着,她的心情忽然一下子轻松起来,似乎有什么令她恶心的东西飞了出去。从今以后,那个伟大英雄的形象在她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过去。秦宇只是她的雇主!她可以单纯地依照功利的原则来决定自己要作什么。
一天后,简平向苏云霞他们通报,载着索马里武装分子逃亡的渔船被赶来的索马里海军巡逻艇兜截,并被击沉,艇上除一人生还被俘外,剩下的都被炸死或淹死了。
这天,新田裕美向苏云霞告别。经过这生死边缘的一昼夜,两个女人的生活都要有大变化。直升机带着新田凌空而去。
又过了一天,两艘索马里海军巡逻艇与5…G号冰山汇合,保护他们完成余下的航程。此时,冰山已经融化的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一,没入水面下的部分大约还有一百多米深。
邓凯将甘卡多的遗体从临时冰棺里取出来,与索马里海军士兵一起把他放进裹尸袋,然后退回到人群中,和大家一起低头默哀。索马里海军士兵们抬着甘卡多,向鹿特丹港走去。苏云霞望着他,心里难过地想到,他本来应该走完全程的。
第三天,5…G号顺利地拐进了索马里海流。一条小商船拜访5…G号,这次苏云霞要他们远远地等在两百米开外。然后,彭义成带着李莉,到那里采买了许多新鲜食品。
公司的补给船正快速赶来。简平通知苏云霞,秦海涛他们完成了任务,要随那条船离开。苏云霞没说什么,她知道,这里面有许多幕后的事情。她不准备过问,只求下一次这种事情别再发生在自己的运输队里。秦海涛两天里的伟大业绩和他两个月里带来的麻烦是两回事,必须区别对待。这么想着,苏云霞忽然发现自己真的成为冷酷、功利、不讲情面的成年人了。
梅子知道要和大家分手了。她在这里交下的朋友不多,所以更要一一道别。没等她去找,李莉和韩燕就把她请到小餐厅,拉到配餐室里,拿出美食摆了一桌小小的告别宴。里面有刚用冰水洗过的生菜、油炸过的洋葱、以及桔子、香蕉什么的,简直成了一桌〃全素斋〃,让一直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梅子大为惊喜。
几个员工碰巧在这个时候来餐厅就餐,看到两个女孩子竟然对梅子如此热情,都是大惑不解。李莉和韩燕其实是在答谢梅子的仗义。虽然在武装分子入袭之初她们所设想的〃最坏局面〃并没有发生,但梅子那个到时候保证〃挺身而出〃的承诺,仍然令她们感动不己。
(二)
2005年,美国人兴高采列地宣布,他们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最终研制成功。与此同时,俄罗斯却开放了他们位于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基地,搞起了〃核旅游项目〃。世界各国的军事爱好者和喜爱教学旅游的大学生们纷纷来到那里。他们可以看到废弃后的导弹竖井,他们可以到原来的核武器控制室去,看一看离世界毁灭仅几步之遥的地方是怎么回事。他们甚至可以两人一组,分别将核钥匙插出相距三米的两个插口里,然后再完成一系列准备发射程序,从导弹轰鸣的模拟现实中体会毛骨悚然的毁灭感。
最后,他们可以来到休息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展览馆的讲解员解说核恐怖时代种种反理性的国际政治常识:核大国如何在确保毁灭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安全。
〃现在这些严肃的东西你们可以随便玩,随便摸,因为它们完全没有价值了。对于我们俄罗斯这样的世界大国而言,威胁再也不是什么敌对国,我国军队的对手也将不再是他国军队。战争和军事都已经成为内涵宽广的概念,任何一个我们今天无法设想的组织都有能力发起战争。他们向全人类或者其中一部分宣战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我们这些拥有百万大军的国家。〃
这些都是军事迷江润杰平时给大家讲的。讲完后,他遗憾的对大家说,金戈铁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仿佛他曾经参加了什么战斗似的。当时,苏云霞也在旁边听着。作为一个女性,她从小时候玩的玩具开始就与战争绝缘。也从未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一场〃准内战〃的参与者,并且在方寸之间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公司的补给船到了。这次,同事们见面宛如生死相隔,自然激动非常。补给船卸下了超量的营养品和药品,又把几个重病号运上船。
〃你们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中心。〃补给船长对苏云霞说道。
〃听说下次CNN要派记者全程采访咱们的冰山运输过程。他们掏钱,就象买旅游票一样。〃
〃行了,这种关注一次就够了。他们肯定是盼着咱们再倒霉,好抓新闻。〃苏云霞开着玩笑。
〃那不成了守株待兔了吗?兔子只有一只,已经让你那位日本妹子捡走了。补给船长打趣道。现在人们都在议论新浪潮电视台的发迹。
秦海涛已经能够自己走路了。苏云霞亲自开着摩托雪橇,送他去鹿特丹港。
〃这次真多亏你,不然,说不定我们都要死在大洋深处了。〃苏云霞再次向他表示谢意。
〃没什么,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秦海涛的话听起来很职业,苏云霞知道,他的忠诚属于另外一个道德系统。不过有一件事她特别想知道。
〃我永远会记得,你是一个勇敢的人,无论这份勇敢出自什么原因。不过,我想问你一句,你真的杀过人?〃
〃当然杀过!〃秦海涛痛快地回答道。
苏云霞脸上的表情僵住了,难道,他真是在逃的杀人犯?
〃真的杀过人?〃苏云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些发急。似乎她希望答案是另一个。
〃我杀人的时候,你不是在现场嘛。〃
秦海涛难得幽默了一把,倒把苏云霞倒弄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的意思,竟然笑不出来。秦海涛听得出苏云霞语气中的真诚:她是在关心他的命运!但他不会客套,或者说,不会表达某些细微的心灵变化。他只是动了动嘴唇,挥了挥胳膊,努力想作了轻松的表情,最后露出的却是腼腆的一笑。这一笑出现在那张凶神恶煞般的脸上,显得十分滑稽。这次苏云霞倒是忍住了才没笑出来。
(三)
10、9、8、……
在最后时刻到来之前,呆在舱室内的每个人都把身边活动的东西摆放好,然后抓牢某件固定物,作好了精神准备。还有近一半的人干脆站在户外的冰面上,等待着那标志着终点到来的瞬间。这时候,5…G号冰山只剩下每秒不足四分之一米的速度,比一个刚会走路的幼儿快不发多少。
……4、3、2、1,停止!
苏云霞声音甫落,从冰面下便传过来一阵缓缓的,似乎带有韧性的碰撞。几只停在冰面上的海鸥似乎觉察到了什么,扑拉拉地飞了起来。第一次参加运输队的新手们或者面面相觑,或者望着老队员,每双眼睛里都透出同样的迷惑:
这样就结束了?
2009年9月28日,5…G号冰山搁浅在北纬2度11秒,东经45度36秒,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海岸线外一点三公里的大陆架上。摩加迪沙不仅是索马里最大的用水城市,而且是运输干线。上百艘经过改装的贮水船已经停泊在了周围的海面上。当然按照合同,采冰融水的费用由买主一方自行负担。5…G号运输队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在这些船只一拥而上之前,体积堪与航母相比的作业船〃破浪〃号先驶了过来。五个月前,就是〃破浪〃号完成了对5…G号的安装工程。接下来它不再有改造任务,还来得及到南非的德班港维修码头整修一遍,然后和〃乘风号〃相伴,追过路途中的一座座冰山,先期到达预定的融化场,为到达目的地的冰山进行拆除作业。
简平也在〃破浪号〃上。他把苏云霞请到一间舱室里,关上门,又检查了一下门关得紧不紧。然后,表情凝重地对苏云霞说:〃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我们有了些线索。〃
〃谁?〃
〃甘泉公司!〃
说完,简平看了看苏云霞,对方果然没有表现出惊讶。
〃沙特塞卡凯的恐怖组织和哈立德一伙都由甘泉公司资助,技术资料也由他们的专家提供。不过,他们确实有各自的政治目标,并且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甘泉公司利用他们,搞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然,估计他们没读过三国,是自学成才的。嘻嘻。〃
玩笑过后,简平又接着说下去:〃甘泉的大目标,是想把这条中东航线变成危险热点,一次阴谋搞成不搞成并不重要。我们公司只有这一条航线,他们想打断我们的脊椎骨。〃
就是在介绍这么歹毒的阴谋,简平也没忘记开玩笑。苏云霞问道:〃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揭露这个阴谋?〃
〃暂时不能!这个结论是我们通过收集的情报推测出来的,符合逻辑,但拿到法庭上去并不过硬。另外……〃简平盯着苏云霞的眼睛,目光中似乎流露出一个着重号:
〃秦总现在不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甘泉公司可能在我们这里也有内线!〃
苏云霞一时语塞,这说明,BE公司也没有逃脱愈演愈烈的商业间谍战之风。从此,自己是否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警惕呢?那种互不信任的感觉多么沉重。
〃可是,你为什么告诉我?〃
〃因为你明年肯定是运输队长。如果再遇到这种危险,我不想你没有思想准备。〃
苏云霞不知道怎么表示自己的感谢。有个知心的朋友真好。简平大概是怕她说出什么致谢的话,站起来打开门,作了个手势。〃来,看看你们的家是怎么被拆掉的。〃
两个人来到甲板上,凭栏远眺。此时,由于冰面长时间的融化,当初深埋在冰层下面的诸多设备已经非常接近浅表了,有的干脆露出头来。拆除工作飞快地进行着。运输队队员们也帮着〃破浪号〃作业队收拾起他们几个月朝夕相处的〃家〃。当初安装的时候不觉得怎样,现在把它们收起来,许多人都有股失落感。尤其是新队员,望着被拆散、折叠起来后的舱室,难以把它们与朝夕相处的小窝联系起来。老队员也有这种伤感,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是最后一次踏上冰山,BE公司每年的运输队都要重新组合的。
第二天,运输队踏上补给船,向东方驶去。甲板上,人们回望着相处了五个月的5…G号,百感交加。韩燕甚至把头埋在叶辉的胸口,哭了起来,仿佛是要去作无家可归的难民。
苏云霞不是第一次与在运冰山永别,但是如今的感慨比第一次还要多。5…G号上似乎埋藏着她的更多感情。她走向船舷,再一次眺望她生活了近半年的地方。大批采冰船已经将它团团围住,在BE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慢慢分裂它。此时,5…G冰山表面积已经缩小到二点五平方公里左右,厚度更是减小了一半。但在海面上仍然是那么雄伟壮观。
而那还仅仅是它愿意显露给世人的部分。
这时,苏云华打来电话。先是报平安,然后又告诉他,〃那个男人〃病了,住院了。问她要不要去看她。姐姐知道她的回答几乎是惟一的,但也要尽人事地通知她一下。
苏云霞刚要回答,突然想起,自己有好时间没作那些噩梦了。多长时间?苏云霞回想着,回想着,最后发现,那是她在扣动板机,将暴雨般的子弹倾泄出去的之后。
如果新田裕美问我,开枪杀人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国内记者只写表面现象,肯定要往〃女英雄〃那个方面去写。他们不会,或者不能挖掘到这么深入的内心世界,但新田裕美会。但我能告诉她吗?那个时候我是……多么激动,多么满足,甚至,多么疯狂,枪弹的轰击声,枪械在我手里有节奏的震动,都是那么令我兴奋。为什么,因为郁结在灵魂深处那个角落里的毒水一泄而出,痛快,痛快!我不仅是勇敢,我是……真的想……
苏云霞终于抓住了那一时刻自己的内心感受。她不会把这个告诉任何人,那答案是很可怕的。
那边,苏云华还在等待着。她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催妹妹。
〃行呀。交班后我马上过去看他。〃
苏云霞的声音那么平静,连她自己都吃惊。那个仍然活在世上而死在她心里的衰老男人再也不可怕了。他那些暴行仿佛都是发生在别家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她已经〃杀〃了他!
这时,韩燕过来向她打招呼,没想到却被队长一下子抱在怀里,双脚离地,在甲板上转了个圈。苏云霞的力气好大。韩燕头一次见到队长的感情这么外露,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不过,这外露的感情是喜悦,是轻松。韩燕就不再往深处想了。
苏云霞望着周围那些眉飞色舞的同事。内心无限感慨。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座冰山,无论内向还是外向,主动还是被动,心灵冰山的大部分总是潜在水面下。那不是故意而为之,那是简单的自然规律在起作用。冰山这样,人也这样。
只有非常偶然的场合,它们才能暴露出来。也正象眼前这座冰山一样。
〃一个人心灵的主体,真的会永远埋藏在水面以下吗?〃
苏云霞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正文 全书注释
注一:南极陆架水,由流冰群在南极周围渐次产生而形成的致密冷水。
注二:〃空降部队〃是企业界给对从外面聘请,并直接在本企业高层任职的专业经理人的俗称。
注三:索马里主要居民是索马里族,使用索马里语,但阿拉伯语也是该国的官方语言。
注四:大陆架是从海岸延伸到100至200米深度的宽浅海底带,在世界各地沿海宽度不一,有的地方完全没有大陆架,有的地方大陆架宽达500公里。由于巨型冰山海面下的部分高达百米以上,大陆架越窄,意味着巨型冰山最终停靠点离大陆越近,越便于运输。
注五:没药,从没药树株中提取的黄色芳香树胶,可以制作香料、防腐剂和局部用药。索马里特产。
注六:某些海洋学家主张,围绕南极的宽广海域应该独立出来,划为南大洋,而不是分别被算作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部。
注七:声波通透性,声波在不同水质里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差距,是辨别洋流范围的重要参考数据。
注八:〃失败国家〃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对某些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的称谓,这个概念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表征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
注九:股票期权,股份制企业给予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允许他们在规定时间里以事先约定的价位购买原始股份。例如,约定价位是每股十元,在规定时间里股票如果涨到每股二十元,员工在此时买进将获得每股十元的厚利。股票期权通常取代一部分工资收入作为报酬支付给员工。这种激励机制大量存在于以创新为本的高科技企业中。
注十:萨马勒语,索马里一个重要部族的语言。
2001年八月十号完成初稿
2002年一月十二号完成二稿
2002年八月七号完成三稿
2003年三月四号完成终稿
外篇 镜中世界(王晋康)
0英国小幽默:
乔治问英国《镜报》主编:主编先生,《镜报》的名字是什么含意?
主编(把乔治拉到一面镜子前):先生,请看吧,《镜报》将客观地向读者描述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就像你和镜中人一样。
乔治(向镜中人伸出右手):噢,主编先生,的确完全真实,除了一点――这位先生用左手握手。
1《镜报》记者米若2004年5月6日报道:韩日隧道开通10周年纪念
今天是韩日海底隧道通车十周年记念。韩朝联邦、日本、中国、俄国政要齐集釜山举行庆祝。9点整,日本国总理大泉一郎乘汽车到达隧道韩国一侧出口,在此等候的三国总理上前与他热烈握手。四位总理随即发表了热情的讲话,盛赞韩日海底隧道是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东北亚国家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和政治融合。
小资料:韩日海底隧道,又称海峡隧道或亚洲隧道,是一条连接日本诸岛与朝鲜半岛的隧道,1994年5月6日开通。隧道横跨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使由日本往返亚洲大陆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240千米,为世界第一隧道。海底长度200千米。火车单程需150分钟。隧道分两层,上层为公路隧道,下层为火车隧道。
隧道由东北亚国际隧道技术公司经营。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债务沉重,10年后仍为负债经营。但其窘迫的经济状况并不能影响周边四国政府和民众的热情,所以也有人戏称这是一个〃政治隧道〃。(注一)
2《镜报》2004年5月6日专栏文章(作者:镜报高级记者米若):从韩日隧道看英法隧道
韩日隧道已经开通10周年,周边国家从该隧道中获得极大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还包括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东西――友谊。相比之下,英法海底隧道立项已经20多年,至今仍是纸上谈兵。造成这样的拖延,既不是经济也不是技术原因,在这两方面,欧洲并不逊于亚洲。
有人开玩笑说,拖延原因在于英法的世仇。人人都知道一个笑话:在法国,落水后千万不能用英语喊救命。其实,这并不是玩笑而是政治现实,只需把笑话的主角换一个角色即可――德国。英国议会屡次否决该隧道的建设,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不愿公开承认的原因:害怕某一天,佩带着纳粹袖章、满脑袋纳粹狂热的德国大军会通过该隧道长驱直入,那时,恐怕连敦克尔克大溃败之后的喘息机会也不可再得。
目前,德国和周边国家维持着亲密的合作,但彬彬有礼的外交辞令掩盖不住内心的疑惧。德意志真是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民族,对某些历史事件似乎患有集体失忆,而对另一些历史事件则牢牢铭刻于心。比如对于遭美军原子弹轰炸的德累斯顿,每年8月5日夜,德国要进行全国性的悼念:烛光集会,在河里放纸船,报纸电台上的文章连篇累牍,营造出全民族的悲情气氛。当然,我们不会指责这些,谁不同情原子弹的受害者呢;问题是事情的另一面,德国人对于奥斯威辛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慰安妇、细菌部队、三光政策、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大屠杀等本国犯下的残暴罪行,则采取非常漠然的态度,甚至努力从教科书中删去这些名词。(注二)
我们不幸有了这样一个乖张的邻居,注定我们睡觉时永远背不安席。历史学家评论,之所以造成今日这种局面,除了德国人的民族性之外,美国也有难辞之咎。二战结束时,他们忙于扶植德国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因而未能从政治上彻底清算纳粹主义。而且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