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娘常作莺莺与张生间的信使,所以张生盼她报消息。《西厢记》是大团圆的,《红楼梦》则是悲剧,因而改原句中“定有”为“没有”。4。双瞻玉座引朝仪——上二下六,八点整齐地排成两行(“八点齐”),很像是左右官人引百僚分两行朝见皇帝。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原句:“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因为分行,所以说“双瞻” 。瞻,瞻仰。御座,皇帝的座位,今引作“玉座”,若非音讹,或是作者为寓意而改。朝仪,朝见时臣僚按仪礼所站的行列。杜甫写自己身为谏官,得亲近皇帝,“天颜有喜近臣知”,其心事(令中或隐指宝玉心事)无所不知,虽然如此,杜甫并没有遂志。5。“篮子”——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六六、四六、二六,四与二加起来也是六,成“一副儿”,叫“篮子”,以“二”像篮柄,“四” 像篮筐。“四”是红的,所以说“好采花”。6。仙杖香挑芍药花——“仙杖”表示以杖挑着“篮子”采花者是仙女。“芍药花”代表爱情,古代男女相赠芍药以结情好。《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调笑),赠之以芍药。”这一句暗示所谓“木石前盟”。  其六(贾迎春 ) 左边“四五”成花九。——桃花带雨浓。  '注释'1。花九——“四五” 有红有绿,所以叫花九。2。桃花带雨浓——这一句所说的景物,比拟牌的点色不像,也与上句不协韵:上声“九”应与“酒”、“柳”等字协韵,与平声“浓”根本不协韵。所以“众人笑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像。’”用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原句:“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其七(刘姥姥) 左边“大四”是个“人”。 ——是个庄稼人(罢)。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注释'1。“大四”是个“人”——上下都是四点的牌,又叫人牌。“大四”,己卯、庚辰本作“四四”,戚序本作“长四”,意思都是重四。2。大火烧了毛毛虫——上面三点绿斜行,像一条“毛毛虫”;下面四点红,像“大火”。3。一个箩卜一头蒜——上面一点比“一个萝卜”,下面四点比“一头蒜”,因为大蒜头有好多瓣。4。“一枝花”——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四四、三四、幺四,三与幺加起来也是四,成“一副儿”,叫“一枝花”。三点绿像花枝,一点红像花朵。唐代名妓李娃旧名一枝花,当时说书人曾编成《一枝花》故事,可以连续说上七八个小时。见《异闻录》。或隐寓后半部佚稿中贾巧姐“流落在烟花巷”。5。倭瓜——北方农村对番瓜的土称。《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饥,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花落结瓜”当与“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已婚嫁生育的意思相似。参见贾巧姐“图册判词”注。  '鉴赏'“牙牌令”是饮酒、赌博、文字游戏三者的结合,是古代贵族豪门消遣作乐的方式之一。这里之所以不惮烦琐推究它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过程中,处处着意刻划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倘若我们读这一大段文字而茫然不知所云,未免辜负了作者的用心。贾母、薛姨妈说的令语多半常言,不拘出处,和小姐们喜欢引诗词曲子原句自不相同,都各自适合她们的身份。林黛玉席上“怕罚”冲囗说出的,一出于《牡丹亭》,一出于《西厢记》,可见这些不满传统礼教的作品对她思想影响之深。宝钗回头盯看她,从反面说明了问题。刘老老满囗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土话俚语,机智诙谐,完全是一个深通世情、生活经验丰富而又勤俭的村妇本色。看来,酒令还和小说中多数诗词一样,字里行间与后来情节发展有关。比如薛姨妈所行的令,实际上隐括着她女儿和女婿的未来。“梅花”两句含义稍晦,“织女牛郎”就十分显豁,“二郎游五岳” 
  、“世人不及神仙乐”难道不正是宝二哥哥弃家访名山、入空门的隐语么?当然,在失去后半部原稿的情况下,要逐句确切地指出这些酒令的深意来是困难的。像刘老老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就很难肯定其所指,也许可以把它解成“树倒猢狲散”,因为贾府之中确实不乏像“毛毛虫”那样的人物,他们将来的下场,刘老老将作为见证。但这终究只能是一种假设。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第四十五回)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说明' 
  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本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犹“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注释'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2。助凄凉——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熔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12。滴沥——水珠下滴。 '鉴赏'《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黛玉本来脆弱,现在,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自然会更加消沉。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黛玉的多愁善感,必欲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自然地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何况,此时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我以为这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倒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小说中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黛玉先说宝玉象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批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我们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不是也同样有启发的吗?          
吟月三首(第四十八回、四十九回)    
  '说明'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注释' 
  1。月挂——“挂”,庚辰本作“桂”,王评本改作“到”,今从戚序本。中天——天中央。 
  2。皎皎——洁白明净。 
  3。助兴常思玩——常思玩月以助诗兴。玩,赏。 
  4。野客——山野之人,多指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者,所以说“添愁”。 
  5。翡翠、珍珠——为求措词华丽给楼和帘加上的饰词。玉镜、冰盘——喻月。 
  6。银烛——银白色的蜡烛。 
  7。晴彩——晴空中月亮的光彩。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注释' 
  1。香欲染——形容香气之浓。诗词中多写月夜梅花,所以用梅烘染月。 
  2。柳带——柳枝。 
  3。残粉涂金砌——阶台边沿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粉。古代以“金粉楼台”称华丽建筑。粉,指金粉,即铅粉。残,言其淡薄。金砌之“ 金”即因涂饰金粉而言。 
  4。恍若——依稀彷佛,好象。 
  5。余容——指将要西沉的月亮。拟人说法。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释' 
  1。精华——月亮的光华。这句说云雾遮不住月亮。 
  2。影——指月的形。娟娟——美好。魄——指月的质,月称桂魄。 
  3。“一片”二句——诗的修辞句法。说秋闺怨女愁思不寐,直至五更鸡唱、残月西斜。所谓“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砧,捣衣石。参见《忆菊》等诗注。 
  4。“绿蓑”二句——上句即“野客添愁”意,下句说少妇望月感怀。绿蓑,防雨的蓑衣,古用草编,故言“绿”,今多用棕,指代“野客”。笛声,月夜闻之尤悲,小说中曾写到。红袖,指代女子。 
  5。“博得”二句——意思是对月伤怀的人们应引得月里嫦娥的同情,而使她感叹命运之神为何不使人们能永远团圆呢?月亮本身也要亏缺,嫦娥自己也寂寞,反怜人们之不幸,是诗意所在。今程高本“ 借问”作“自问”,则以嫦娥为主宰,意有不同。又“团圆”程高本作“团圞”,就月而说,义同,但与人事相关,应用“团圆”。不以词害义,今仍从脂本,以存原貌。 
  '鉴赏' 
  香菱从“惯养娇生”的“乡宦”之家,先沦为家仆,后作了薛蟠的侍妾。她在大观园里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能过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这完全可以从她所处的环境地位来找出她的思想根源。但作者对这个人物完全是持同情态度的。 
  在香菱学诗的情节中,作者还把自己的诗论和作诗的体会故事化了。 
  香菱第一首诗写得很幼稚,用语毫无含蓄,又打不开思路,只好堆砌词藻,凑泊成句。头尾两联二十八个字,只说得个“月亮很亮”,内容十分空洞。黛玉说“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要她“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第二首诗已写得不那末笨拙,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胆子也放开了,但却“过于穿望了”,也就是说过多地喜欢拉别的东西来比附。香菱想脱开前一首老形容月亮本身的束缚,结果“句句倒像是月色”。可见,对“放开胆子去做”的话的理解还很表面。咏物诗倘不能“寄情寓兴”就没有什么意思。 
  香菱在学习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已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已精神上的寂寞。颔联用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抒发内心幽怨,笔法老练。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为末联已作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喟本是作诗者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小说还借俗语作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者的用意十分清楚。 
  作者仿效初学者的笔调,揣摹他们习作中易犯的通病以及他们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前进的过程,把不同阶段的成绩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使这些诗歌成为小说描写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份,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芦雪广即景联句(第五十回)    
  '说明' 
  此诗是宝玉与众姊妺相聚于芦雪广“割腥啖膻”、饮酒赏雪时所共吟。 
  广(音眼),就山崖建造的房子。芦雪广正“傍山临水”而筑。“广”不是“廣”的简化字。诸本或作“庵”,或作“庭”,或作“亭”,皆后人所改,今从庚辰本。 
  联句,是好多人联合起来作诗,通常用排律形式。联法是由一人起头一句,接着的人就联二、三两句,以后再接的人照例都是联一对句以对别人的出句,并拟下一联的出句让别人来对,最后一人用一句作结。但也有联一句的,诗的后半首即是,小说中用以显示兴高抢先的情景。联句较长,为检阅方便,“注”直接写在一联之下。后面《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也仿此。 
  一夜北风紧,(熙凤)开门雪尚飘。 
  注:小说中借众人之口评起句说:“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 
  入泥怜洁白,(李纨)匝地惜琼瑶。 
  注:意即“〔雪质〕洁白而怜其入泥,〔雪似〕琼瑶〔美玉〕而惜其匝(音扎,满,遍)地。” 
  有意荣枯草,(香菱)无心饰萎苕。 
  注:荣枯草,使枯草荣。草经雪覆盖,入春萌发更茂。饰,装饰。苕,苇花,秋开冬萎,开时一片白,诗中多喻雪。如苏轼《将之湖州赋诗》:“溪上苕花正浮雪。”芦雪广“四面皆是芦苇掩覆”,亭名当由此而得,此所以“即景”而咏。“苕”,程高本作“苗”,大误,苗何以用雪来“饰”? 
  价高村酿熟,(探春)年稔府粱饶。 
  注:价高,指酒涨价,因大雪天寒。语用唐代诗人郑谷《辇下冬暮咏怀》诗:“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酿,酒。年稔,年成好。稔,庄稼成熟。古人以为“雪是五谷之精”,冬雪大瑞,便得“年登岁稔”。府粱饶,官仓粮食很多。 
  葭动灰飞管,(李绮)阳回斗转杓。 
  注:上句意即“管中葭灰飞动”。葭,芦苇。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叫灰管,将芦苇茎中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的玉管内,置于特设的室内木案上,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阳回,阳气复来,冬至“阴极阳生”。斗,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形如水杓,其方位随时改变,同一时刻斗柄所指四季不同。两句都以节气写雪。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又“吹葭六管动飞灰”。因出于同一首诗,故用以成对。 
  寒山已失翠,(李纹)冻浦不生潮。 
  注:上句说雪积,下句说冰封。 
  易挂疏枝柳,(岫姻)难堆破叶蕉。 
  注:主语都是雪。 
  麝煤融宝鼎,(湘云)绮袖笼金貂。 
  注:麝煤,本谓合麝香的烟墨,此指芳香燃料。融,炊烧使气上腾。鼎,鼎炉。上句说燃鼎炉以取暖,下句说笼两袖于貂皮中以御寒。 
  光夺窗前镜,(宝琴)香黏壁上椒。 
  注:意即“〔雪〕夺窗前之镜光,〔雪〕黏壁上〔沾得〕椒香”。夺,掩盖,超过。椒,芳香植物,古时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芳香。 
  斜风仍故故,(黛玉)清梦转聊聊。 
  注:故故,屡屡、阵阵之意。聊聊,稀少之意。下句说梦因冷而难成。 
  何处梅花笛?(宝玉)谁家碧玉箫? 
  注:梅花笛,因《梅花落》笛曲而名。碧玉箫,指箫截竹制成,以碧玉喻翠竹。 
  鳌愁坤轴陷,(宝钗)龙斗阵云销。 
  注:上句说大海龟恐雪压大地塌陷而发愁。《列子》有巨鳌背负大山的传说。坤轴,地轴,古代传说以昆仑山为地轴。见《河图括地象》。又“地不周载”,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